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斑蓝子鱼幼鱼对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的耐受研究
1
作者 黄小林 劳智鸿 +5 位作者 杨育凯 李涛 黄忠 虞为 舒琥 林黑着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5,共8页
为研究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幼鱼对养殖环境的耐受力,对体质量为(3.25±0.83)g的黄斑蓝子鱼幼鱼开展了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耐受性实验,同时监测了极限水温和盐度条件下黄斑蓝子鱼幼鱼的耗氧率和呼吸频率变化,以期... 为研究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幼鱼对养殖环境的耐受力,对体质量为(3.25±0.83)g的黄斑蓝子鱼幼鱼开展了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耐受性实验,同时监测了极限水温和盐度条件下黄斑蓝子鱼幼鱼的耗氧率和呼吸频率变化,以期为黄斑蓝子鱼的养殖生产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黄斑蓝子鱼幼鱼适宜水温为23.0~28.0℃,可耐受的水温范围为12.1~32.5℃;适宜盐度为8.0‰~59.0‰,可耐受的盐度范围为3.5‰~75.0‰;正常环境下窒息临界点溶解氧质量浓度为(1.47±0.52)mg·L^(-1)。临近耐受极限的水温和盐度均对黄斑蓝子鱼幼鱼的窒息临界点、窒息点以及极限低氧耐受有较大影响,其中低盐对窒息点的影响最大。研究表明,黄斑蓝子鱼幼鱼对温度和盐度耐受范围较广,但超出适宜范围时耗氧率和呼吸频率均发生显著性变化,出现应激反应;黄斑蓝子鱼幼鱼窒息点高,易缺氧,建议养殖全过程溶解氧质量浓度不低于6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蓝子鱼 水温 盐度 溶解氧 耐受力
下载PDF
生物絮团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武杰 文国樑 +4 位作者 曹煜成 胡晓娟 徐煜 苏浩昌 虞为 《江西水产科技》 2020年第3期46-48,共3页
我国一直采用高密度的水产养殖方式,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能力和各方面实力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影响十分重大,这种传统的养殖方式最终会被我国水... 我国一直采用高密度的水产养殖方式,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能力和各方面实力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影响十分重大,这种传统的养殖方式最终会被我国水产养殖领域淘汰,而生物絮团技术具有净化水质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特点,这种新型的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吸引了水产养殖领域的注意力。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已经有部分养殖场引进了这种技术。本文将从水产养殖中生物絮团的应用和作用进行论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生态环境 净化水质 水产养殖
下载PDF
微藻处理水产养殖尾水氮磷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胡晓娟 曹煜成 +5 位作者 鲁敏 徐煜 苏浩昌 徐武杰 张建设 文国樑 《水产研究》 2019年第4期172-178,共7页
微藻广泛存在于各种水体环境中,作为初级生产者,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是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微藻的功能、微藻类型、微藻处理氮磷机理等相关研究进展,探讨利用微藻处理水产养殖尾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可行性。
关键词 微藻 养殖尾水 处理
下载PDF
植物源麻醉剂在鱼类麻醉镇静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曾祥兵 董宏标 +4 位作者 陈健 李成辉 张慧 段亚飞 张家松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2-1080,共9页
水产养殖操作经常将鱼类暴露于各种应激源,会对鱼类的生存、生长和动物福利产生负面影响。麻醉可诱导意识缺失,亦可减轻与养殖操作相关的应激和疼痛^([1-2])。鱼类麻醉可分为物理麻醉和药物麻醉,物理麻醉以低温、电击较为常见,与药物麻... 水产养殖操作经常将鱼类暴露于各种应激源,会对鱼类的生存、生长和动物福利产生负面影响。麻醉可诱导意识缺失,亦可减轻与养殖操作相关的应激和疼痛^([1-2])。鱼类麻醉可分为物理麻醉和药物麻醉,物理麻醉以低温、电击较为常见,与药物麻醉相比,物理麻醉操作繁琐且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因此,目前生产和科研上,仍以药物麻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镇静 植物源麻醉剂 生理机理
下载PDF
贝、藻耦合对集约化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5
作者 邓云龙 曹煜成 +6 位作者 徐煜 文国樑 苏浩昌 胡晓娟 徐武杰 卢洁 余招龙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122,共10页
为探讨贝、藻偶合方式对集约化养殖尾水的净化作用,研究分析了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和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耦合对富含氮(N)、磷(P)营养盐的生物絮团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实验共设置5组,小规格组(S)、中规格... 为探讨贝、藻偶合方式对集约化养殖尾水的净化作用,研究分析了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和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耦合对富含氮(N)、磷(P)营养盐的生物絮团养殖尾水的处理效果。实验共设置5组,小规格组(S)、中规格组(M)和大规格组(L)添加的牡蛎个体均质量分别为(50.99±7.01)、(100.25±8.87)和(148.81±15.61)g,阴性对照组(NC)只添加螺旋藻,空白对照组(BC)不添加牡蛎和螺旋藻,实验组中螺旋藻密度约为8×10^(5)个·mL^(−1),牡蛎生物量为3 kg·m^(−3)。记录牡蛎的成活率及生长情况,显微镜计数螺旋藻密度,测定水体氨氮(NH_(4)^(+)N)、亚硝酸盐(NO_(2)^(-)-N)、硝酸盐(NO_(3)^(-)-N)、活性磷酸盐(PO_(4)^(3-)-P)、总无机氮(TIN)、总氮(TN)、总磷(TP)、总悬浮物(TSS)等的浓度。结果显示,成活率S组>M组>L组,M组体质量增长率最高;NC组的螺旋藻密度最高[(1.30±0.25)×10^(7)个·mL^(−1)];M组能去除30.61%的TSS;NC组的TIN和PO_(4)^(3-)-P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9.29%和98.93%;M组的TN和TP去除率最高,分别为38.91%和55.10%。研究表明螺旋藻净化无机氮、无机磷效果明显,牡蛎能有效摄食水体中的螺旋藻,将个体均质量(100.25±8.87)g的牡蛎与螺旋藻耦合,对去除养殖尾水中TN、TP和TSS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尾水 水质净化 香港牡蛎 钝顶螺旋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生动物食性研究的应用
6
作者 田金龙 李俊伟 +2 位作者 董宏标 曾祥兵 张家松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137,共7页
了解各种水生生物的营养级及其食性是现代生态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传统研究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低、受时间和空间等制约,稳定同位素比值可以表示不同生物营养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长期积累,区分不同物种在食物网营养级中的微小差异。本文描... 了解各种水生生物的营养级及其食性是现代生态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传统研究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低、受时间和空间等制约,稳定同位素比值可以表示不同生物营养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长期积累,区分不同物种在食物网营养级中的微小差异。本文描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应用原理,介绍了水生动物食源组成、占比和机体代谢过程对稳定同位素组成和分布的影响,分析了水生动物食性研究中食物来源、食物网结构、营养级和洄游路线等具体案例,为水生动物的驯化、栖息保护、渔业资源监护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动物 稳定同位素 食性
下载PDF
不同藻类营养成分添加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钰嵘 陈辉蓉 +3 位作者 李涛 杨雪薇 朱婷 黎双飞 《中国食品》 2023年第8期100-103,共4页
由于全球人口数量和全球人均鱼类消费量的提升,以及人类健康意识的提高,预计到2050年,水产养殖产量需在目前生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一倍,才能满足人均鱼类消费率。因此,如何满足消费者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是一个值得全球关注的问题。为解决... 由于全球人口数量和全球人均鱼类消费量的提升,以及人类健康意识的提高,预计到2050年,水产养殖产量需在目前生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一倍,才能满足人均鱼类消费率。因此,如何满足消费者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是一个值得全球关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供需矛盾,在注重水产品总量提升的同时,也应从养殖过程考虑降低养殖成本、提高鱼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总量 消费率 养殖成本 人口数量 健康意识 营养成分 供需矛盾
下载PDF
黄斑篮子鱼仔、稚、幼鱼形态观察与生长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黄小林 杨育凯 +3 位作者 李涛 黄忠 虞为 林黑着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94,共7页
为了解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胚后发育特点,对其早期发育阶段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其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根据卵黄囊和油球消失、仔鱼开口与摄食、鳍膜消退、鳍棘变化、色素沉积和全身被鳞等发育特征,... 为了解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胚后发育特点,对其早期发育阶段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其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根据卵黄囊和油球消失、仔鱼开口与摄食、鳍膜消退、鳍棘变化、色素沉积和全身被鳞等发育特征,把黄斑篮子鱼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包括早期仔鱼和后期仔鱼)、稚鱼期和幼鱼期。黄斑篮子鱼初孵仔鱼全长(1.913±0.105) mm,在水温23~24.3℃,3日龄开口;6日龄卵黄囊和油球被完全吸收,进入后期仔鱼期;17日龄鳍膜消失,各鳍发育基本完成,进入稚鱼期;33日龄鳞片覆盖全身,完成变态,外部形态特征与成鱼相近,进入幼鱼期。仔稚鱼生长随日龄的增长呈现出先快后慢再快的生长趋势;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出膜后随日龄不断伸长,28日龄长到最大值,之后逐渐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胚后发育 仔稚鱼 形态观察 生长特性
下载PDF
豹纹鳃棘鲈仔鱼饥饿实验和不可逆点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杨育凯 虞为 +4 位作者 林黑着 李涛 黄小林 黄忠 戚常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96,共7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仔鱼形态发育、生长和成活的影响,并测定了饥饿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和不可逆点(PNR)。结果显示,水温23~24℃下豹纹鳃棘鲈仔鱼2.5 DPH(孵化后天数)开口摄食,3.0 DPH卵黄...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饥饿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仔鱼形态发育、生长和成活的影响,并测定了饥饿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和不可逆点(PNR)。结果显示,水温23~24℃下豹纹鳃棘鲈仔鱼2.5 DPH(孵化后天数)开口摄食,3.0 DPH卵黄囊和油球消失,混合营养期仅0.5 d,容易遭受饥饿胁迫。饥饿仔鱼最高初次摄食率为65%,出现在3.5 DPH;PNR发生在4.5~5.0 DPH,仔鱼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仅2.0~2.5 d。对照组和饥饿组仔鱼在3.5 DPH前全长无明显差异(P>0.05),之后饥饿组仔鱼出现生理性萎缩,全长开始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饥饿组仔鱼在内源性营养消耗完毕后出现了一系列因饥饿所导致的形态发育特征,并于6.5 DPH全部死亡,因此豹纹鳃棘鲈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2.5~3.5 D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仔鱼 饥饿 不可逆点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株NB5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晓娟 文国樑 +5 位作者 田雅洁 苏浩昌 徐武杰 徐煜 许云娜 曹煜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6,共8页
文章研究了从硝化菌群中分离的菌株NB5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及其对氨氮(NH4+-N)和亚硝氮(NO2−-N)的去除效果,并对菌株NB5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菌株NB5在盐度25~45、pH 6.0~9.0、15~35℃和通气量1~2 L·min^−1的条件下生长良... 文章研究了从硝化菌群中分离的菌株NB5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及其对氨氮(NH4+-N)和亚硝氮(NO2−-N)的去除效果,并对菌株NB5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菌株NB5在盐度25~45、pH 6.0~9.0、15~35℃和通气量1~2 L·min^−1的条件下生长良好(P>0.05)。在盐度45、35和25条件下对NH4+-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6.24%、88.93%和75.08%;pH 7.5和9.0条件下分别为99.53%和99.37%;温度30、25、15和35℃条件下分别为99.53%、97.22%、97.29%和71.26%;通气量为2和1 L·min^−1时分别为99.87%和99.82%。在上述培养条件下菌株NB5对NH4+-N的最大去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条件组(P<0.05)。菌株NB5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NO2−-N浓度变化无显著作用(P>0.05)。经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NB5鉴定为海水硝酸盐还原菌(Nitratireductor aquimarinus)。研究表明,菌株NB5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和氨氮去除效果,尤其适合中高盐度(25~45)养殖池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硝酸盐还原菌 氨氮 培养条件
下载PDF
对虾幼体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育凯 黄小林 +4 位作者 林黑着 陈利雄 李涛 黄忠 虞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103-109,共7页
对虾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与对虾的种类、发育阶段、营养源、环境因子等诸多因素有关,同时各营养元素之间也存在着交互作用。概述了近年国内外学者在对虾幼体营养需求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对虾幼体不同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幼体对不同... 对虾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与对虾的种类、发育阶段、营养源、环境因子等诸多因素有关,同时各营养元素之间也存在着交互作用。概述了近年国内外学者在对虾幼体营养需求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对虾幼体不同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幼体对不同蛋白源的利用率;对虾幼体氨基酸组成及最适添加量;对虾幼体必需脂肪酸组成及最适添加量,饵料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虾幼体对磷脂、固醇的需求量;对虾幼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对虾幼体饵料中矿物元素最适配比及添加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幼体 营养需求
下载PDF
浅谈水产养殖尾水的生态处理技术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武杰 文国樑 +4 位作者 曹煜成 胡晓娟 徐煜 苏浩昌 虞为 《南方农业》 2020年第27期181-182,共2页
为了使水资源能够重复利用且减少水产养殖尾水的污染,水产养殖尾水的生态处理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分析水产养殖尾水的三种处理办法和处理现状,并提出了两种可以修复水循环系统和池塘的生态循环系统方式。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生态系统 尾水处理 处理技术
下载PDF
丁香酚对黄斑篮子鱼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曹晓聪 黄小林 +4 位作者 孙莘溢 林黑着 舒琥 杨育凯 黄忠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6,共7页
该研究在水温为(29.3±1.1)℃的自然海水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体质量为(4.83±1.30)g的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在30~8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的入麻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减少... 该研究在水温为(29.3±1.1)℃的自然海水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体质量为(4.83±1.30)g的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在30~8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的入麻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复苏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麻醉过程中,呼吸频率在浅麻时略微上升,深麻时快速下降,直至麻醉过度呼吸停止。研究发现,丁香酚质量浓度在30~10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均能在3 min内进入4期麻醉,4 min内完全复苏,成活率100%。入麻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少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大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延长,且复苏率逐渐下降。结果表明,丁香酚对黄斑篮子鱼幼鱼具有入麻快、复苏时间短、复苏率高等优点,是其理想的麻醉剂;建议生产上使用的质量浓度为30 mg·L^–1,且入麻后人工操作不宜超过6 min,若追求更快麻醉,丁香酚质量浓度也不宜超过80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丁香酚 麻醉 复苏 呼吸频率
下载PDF
黄斑篮子鱼幼鱼适宜投喂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育凯 黄小林 +5 位作者 林黑着 虞为 李涛 黄忠 荀鹏伟 于万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09-1816,共8页
为探明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幼鱼适宜投喂频率,选择体重为(1.80±0.08)g的幼鱼进行养殖试验。试验设计5个组(F1、F2、F3、F4、F5组),投喂频率分别为1(06:00),2(06:00、18:00),3(06:00、12:00、18:00),4(06:00、10:00、14:00、... 为探明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幼鱼适宜投喂频率,选择体重为(1.80±0.08)g的幼鱼进行养殖试验。试验设计5个组(F1、F2、F3、F4、F5组),投喂频率分别为1(06:00),2(06:00、18:00),3(06:00、12:00、18:00),4(06:00、10:00、14:00、18:00)和5次/d(06:00、09:00、12:00、15:00、18:00),每组设3个平行,共计15个养殖桶,每桶随机放50尾试验鱼。试验观察不同投喂频率下黄斑篮子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形体指标、肌肉成分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试验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1)各组试验鱼终末体重、增重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随投喂频率增加呈上升趋势,F3、F4、F5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1、F2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F1、F2组(P<0.05),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F3组饲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最高。2)F3、F4、F5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F2组(P<0.05),脏体指数显著低于F1、F2组(P<0.05),各组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3)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试验鱼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逐渐上升,水分含量逐渐下降,F3、F4、F5组肌肉中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F1组(P<0.05),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1、F2组(P<0.05),3组间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各组肠道中胃蛋白酶、淀粉酶活性随投喂频率增加呈下降趋势,胰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先降后升,F1、F2组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F3、F4、F5组(P<0.05),F3、F4、F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上述指标并考虑养殖成本,建议黄斑篮子鱼幼鱼适宜投喂频率为3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投喂频率 生长 肌肉成分 消化酶
下载PDF
卵形鲳鲹摄食、耗氧节律和胃肠排空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莘溢 黄小林 +7 位作者 黄忠 曹晓聪 周婷 林黑着 舒琥 虞为 杨育凯 李涛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83,共7页
为制定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投喂策略,文章研究了卵形鲳鲹昼夜摄食、耗氧规律和胃肠排空时间。摄食节律采用分段式连续投喂法(1昼夜,每隔2 h投料1次,连续3 d);耗氧节律采用流水呼吸法测定(1昼夜,24 h中每2 h测定1次);胃肠排空... 为制定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投喂策略,文章研究了卵形鲳鲹昼夜摄食、耗氧规律和胃肠排空时间。摄食节律采用分段式连续投喂法(1昼夜,每隔2 h投料1次,连续3 d);耗氧节律采用流水呼吸法测定(1昼夜,24 h中每2 h测定1次);胃肠排空时间实验采用一次饱食投喂法(1昼夜,每隔2 h取样1次)。结果表明,卵形鲳鲹属于白天摄食类型,分别在10:00和14:00—16:00间出现2个摄食高峰(P<0.05);耗氧高峰期分别在08:00和16:00出现(P<0.05);饱食后,胃内含物比率下降迅速(P<0.05),7 h下降约50%,第15小时出现极低值(P<0.05),19 h后胃内含物为0。在摄食后3 h内全肠内含物比率迅速升高,第11小时达到最大值(P<0.05),之后逐渐降低,在第21小时出现极低值(P<0.05)。研究建议在卵形鲳鲹网箱养殖生产中,宜在光线较强、耗氧和摄食高峰的上午(09:00—10:00)和下午(14:00—16:00)时段进行投喂,投喂频率2~3次·d^-1,投喂间隔7~9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摄食节律 耗氧节律 胃肠排空时间
下载PDF
低C/N驯化生物絮团的自养和异养硝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涛 刘青松 +3 位作者 段亚飞 李华 董宏标 张家松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4-624,共11页
为减少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的碳源添加和溶氧消耗,节约成本,逐步将C/N比值从15降至7.9,进行低C/N驯化培养。在此基础上,对低碳条件下培育的生物絮团在无外加碳源和碳源充足时的氮去除、NO_2^--N积累、碱度消耗等情况进行了研究,综合评价... 为减少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的碳源添加和溶氧消耗,节约成本,逐步将C/N比值从15降至7.9,进行低C/N驯化培养。在此基础上,对低碳条件下培育的生物絮团在无外加碳源和碳源充足时的氮去除、NO_2^--N积累、碱度消耗等情况进行了研究,综合评价其自养硝化(autotrophic nitrification,AN)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aerobic denitrification,HN-AD)效能。结果表明,低C/N驯化的生物絮团具有较高的AN活性和HN-AD活性,对NH_4^+-N去除率分别达97.10%和100.00%。氨氧化过程为AN的限速步骤,比氨氧化速率为13.17 mg·(g VSS·d)^(-1),小于比亚硝酸盐氧化速率[29.20 mg·(g VSS·d)^(-1)],HN-AD的比氨氧化速率达40.28 mg·(g VSS·d)^(-1),约为AN过程的3倍。由于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存在,HN-AD的碱度消耗(3.34 g碱度·g^(-1)NH_4^+-N,以Ca CO_3计)小于AN(4.30 g碱度·g^(-1)NH_4^+-N),且HN-AD的TIN去除率达53.69%。HN-AD的NO_2^--N积累较多,最多达2.62 mg·L^(-1),积累率为46.37%,AN的NO_2^--N最高仅0.47 mg·L^(-1),积累率为3.31%。研究结果可为生物絮团定向驯化及其在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C/N 生物絮团 无机氮 自养硝化 异养硝化 去除性能
下载PDF
斑节对虾2种高血糖激素家族基因的基因组序列分析和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勉之 杨丽诗 +4 位作者 周发林 黄建华 姜松 杨其彬 江世贵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36,共10页
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体内新发现了2种高血糖激素(crustacean hyperglycemic hormone,CHH)家族基因Pm CHH和Pm HHLPP。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其均具有CHH-Ⅰ型基因基本的"信号肽-CPRPKR/ER/RR-成熟肽"结构,且与已报道的C... 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体内新发现了2种高血糖激素(crustacean hyperglycemic hormone,CHH)家族基因Pm CHH和Pm HHLPP。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其均具有CHH-Ⅰ型基因基本的"信号肽-CPRPKR/ER/RR-成熟肽"结构,且与已报道的CHHs基因的基因组结构相似;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尽管Pm CHH和Pm HHLPP与多个CHHs基因序列相似性超过50%(最高达99%),但与其聚为一支的基因均不是CHH-Ⅰ型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m CHH和Pm HHLPP的转录起始位点"A"及其核心启动子区域分别位于开放阅读框(ORF)上游的99 bp和190 bp,同时在预测其空间结构后发现,两者的三维结构中均含有4个α螺旋构型;组织表达结果显示,2个基因均在肠中有较高的表达量,而Pm CHH在鳃、Pm HHLPP在眼柄中表达量也较高,但在肝胰腺和肌肉中表达量较低;幼体发育阶段表达结果显示,2个基因在无节幼体Ⅲ~Ⅳ期、溞状幼体Ⅰ期和糠虾幼体期表达量均有较大波动,与代谢强度呈弱相关关系。根据其一级结构的特征和相关表达情况,可推测Pm CHH和Pm HHLPP均为CHHs家族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甲壳动物高血糖激素 基因组结构 表达分析 幼体发育
下载PDF
池塘养殖黄斑篮子鱼初次性成熟性腺发育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小林 杨育凯 +4 位作者 李涛 虞为 黄忠 林黑着 舒琥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07,共9页
研究池养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初次性成熟的性腺发育及季节性变化,可为其全人工繁殖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1—7月,每月取1+龄黄斑篮子鱼进行解剖取性腺切片,计算性腺成熟系数(GSI)和肝体指数(HSI)。结果显示,实验期间性腺发育可分... 研究池养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初次性成熟的性腺发育及季节性变化,可为其全人工繁殖提供基础数据。2019年1—7月,每月取1+龄黄斑篮子鱼进行解剖取性腺切片,计算性腺成熟系数(GSI)和肝体指数(HSI)。结果显示,实验期间性腺发育可分为Ⅱ、Ⅲ、Ⅳ、Ⅴ、Ⅵ5个时期,未发现Ⅰ期性腺。1月全部为Ⅱ期;2月卵巢仍为Ⅱ期,部分精巢达Ⅲ期;3月卵巢约一半发育至Ⅲ期,个别Ⅳ期,精巢主要为Ⅳ期,部分Ⅴ期,能挤出精液;4月GSI最大,精巢基本都为Ⅴ期,卵巢少部分发育成熟,绝大部分停留在Ⅲ、Ⅳ期,少量为Ⅱ期;5月繁殖个体性腺短暂进入Ⅵ期后迅速退化,未成熟个体性腺停止发育并退化;6月性腺退化至Ⅱ期;7月保持Ⅱ期,GSI进一步降低。池养黄斑篮子鱼初次性成熟雌性GSI为1.74‰~133.44‰,雄性GSI为1.06‰~138.51‰,均在3—5月出现一次高峰,HSI与GSI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提前1个月左右达到峰值。黄斑篮子鱼卵巢发育是完全同步型,为一次产卵鱼类,繁殖期为3月底至5月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 池塘养殖 初次性成熟 性腺发育
下载PDF
多种环境因子对克氏原螯虾蜕壳死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栋梁 黄建华 +1 位作者 杨丽诗 谭理琦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35,共7页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蜕壳死亡原因及预防对策,该研究以不同环境因子饲养和胁迫不同规格的克氏原螯虾,初步探讨其蜕壳死亡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表明,水体中钙(Ca2+)质量浓度为30 mg·L^?1、镁(Mg^2+)质量浓度为15 ...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蜕壳死亡原因及预防对策,该研究以不同环境因子饲养和胁迫不同规格的克氏原螯虾,初步探讨其蜕壳死亡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表明,水体中钙(Ca2+)质量浓度为30 mg·L^?1、镁(Mg^2+)质量浓度为15 mg·L^?1时,克氏原螯虾的成活率和蜕壳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蜕壳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水体中pH为9.23,或者溶解氧质量浓度为4.5 mg·L^?1时,虾的成活率和蜕壳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蜕壳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盐度为21时的蜕壳死亡率最高(P<0.05)。环境因子等诸多因素是造成克氏原螯虾蜕壳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蜕壳死亡现象时有发生,需采取预防对策方可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蜕壳率 环境因子 预防对策
下载PDF
不同密度的卵形鲳鲹与凡纳滨对虾混养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虞为 李欣 +4 位作者 林黑着 黄小林 杨育凯 黄忠 李涛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6-93,共8页
在水温27.6~33.6℃下,在0.2 hm^(2)池塘中放置21个24 m^(2)(4 m×6 m×水深1.5 m)围隔,放养体质量3.4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1728尾(即7.2×105尾/hm^(2)),分别混养体质量65 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 0... 在水温27.6~33.6℃下,在0.2 hm^(2)池塘中放置21个24 m^(2)(4 m×6 m×水深1.5 m)围隔,放养体质量3.4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1728尾(即7.2×105尾/hm^(2)),分别混养体质量65 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 0尾(C组)、4尾(F4组)、8尾(F8组)、12尾(F12组)、16尾(F16组)、20尾(F20组)和24尾(F24组),每组3个平行,充气常规饲养管理养殖60 d,研究了卵形鲳鲹密度对混养水质指标及生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中、后期F8组、F12组、F16组、F20组和F24组的氨氮、亚硝氮、化学需氧量含量和弧菌浓度均显著小于单养组(P<0.05)。F12组对虾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混养组(P<0.05)。F4组、F8组和F12组对虾特定生长率大于单养组,其他混养组小于单养组。综上所述,F12组的水质状况和产出效果均优于单养组和其他混养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卵形鲳鲹 混养 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