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斑马鱼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鉴定、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
21
1
作者
刘春
李凯彬
+3 位作者
王庆
任燕
石存斌
吴淑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5-111,共7页
从患病斑马鱼(Danio rerio)肝脏组织分离到菌株Z1,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ATB系统鉴定和16S rRNA、DNA促旋酶B亚单位蛋白(gyrB)基因测序等综合分析,鉴定Z1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Z1菌株对健康斑马鱼...
从患病斑马鱼(Danio rerio)肝脏组织分离到菌株Z1,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ATB系统鉴定和16S rRNA、DNA促旋酶B亚单位蛋白(gyrB)基因测序等综合分析,鉴定Z1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Z1菌株对健康斑马鱼和透明四带无须鲃(Puntius tetrazona)人工感染试验发现,感染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特性与Z1菌株相同,并再次感染成功,证实迟缓爱德华氏菌为斑马鱼病原菌。药敏试验发现Z1菌株对呋喃妥因等11种药物敏感,对苯唑西林等6种药物耐受。15种中草药对Z1菌株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五倍子、石榴皮的抑菌作用明显,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均≤6.25 mg/mL;艾叶等有一定抑菌作用,MIC和MBC均在25~200 mg/mL;而野菊花等抑菌作用不明显,MBC>200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迟缓爱德华氏菌
鉴定
系统发育分析
人工感染
抗菌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磺胺间甲氧嘧啶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休药期
被引量:
5
2
作者
鞠晶
王伟利
+4 位作者
姜兰
肖贺
罗理
邓玉婷
谭爱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在试验水温(28±2)℃条件下,按200mg/kg的剂量对吉富罗非鱼单次药饵饲喂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后,采用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SMM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药物在各组织(血液、肌肉、肝脏和肾脏)中...
在试验水温(28±2)℃条件下,按200mg/kg的剂量对吉富罗非鱼单次药饵饲喂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后,采用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SMM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药物在各组织(血液、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最大峰质量浓度(质量分数)Cmax分别为22.66、7.13、45.50、22.77μg/mL(μg/g);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7.52、7.02、1.00/8.00和2.00/10.00h(Tmax 1/Tmax 2);肝、肾组织中的药-时曲线有明显的双峰现象,并且第1个峰浓度高于第2个峰浓度,提示该药物在罗非鱼胃肠道中具有非齐性吸收现象;药物在各组织中(血液、肌肉、肝脏和肾脏)的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5.21、4.84、14.12、6.80h,显示SMM在罗非鱼体内代谢较快,属于较为短效的磺胺类药物;并且在肌肉和血液中的消除快于肝脏、肾脏。在(28±2)℃温度条件下,按200mg/kg的剂量对罗非鱼连续5d药饵饲喂SMM,研究药物的消除规律;根据罗非鱼可食性组织肌肉的残留检测结果,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35号公告中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总量的MRL规定,以0.1mg/kg为残留限量,建议休药期不低于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磺胺间甲氧嘧啶
药代动力学
休药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翘嘴鳜选育群体早期生长及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
作者
张进
王亚军
+3 位作者
周彩杏
刘灿洪
余伟祥
曾金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66-169,共4页
测量了1~6月龄人工选择翘嘴鳜群体的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7个形态性状,运用曲线模型对翘嘴鳜体质量、全长和体高的生长进行曲线拟合,同时利用幂函数方法对其体质量和全长的生长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利用...
测量了1~6月龄人工选择翘嘴鳜群体的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7个形态性状,运用曲线模型对翘嘴鳜体质量、全长和体高的生长进行曲线拟合,同时利用幂函数方法对其体质量和全长的生长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4、6月龄翘嘴鳜9个形态性状进行分析。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全长(TL)和体质量(BW)之间关系式为:W=0.013L3.022(R2=0.994),其中b=3.022,表明翘嘴鳜早期生长为等速生长;全长和体高随月龄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可以用来预测鳜早期的生长。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2、4、6月龄,入选的翘嘴鳜3个主成分相同,第1主成分为体质量因子和长度因子,第2主成分为尾部因子,第3主成分为体型因子。其中体质量因子和长度因子在3个月龄的贡献率分别为69.398%、69.672%、48.019%,可见早期阶段对翘嘴鳜体质量和长度性状的选育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形态形状
生长曲线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斑马鱼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鉴定、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
21
1
作者
刘春
李凯彬
王庆
任燕
石存斌
吴淑勤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5B00)
广东省鱼病防治专项"鳗鲡爱德华菌病菌蜕疫苗的研制与应用示范"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6)
文摘
从患病斑马鱼(Danio rerio)肝脏组织分离到菌株Z1,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ATB系统鉴定和16S rRNA、DNA促旋酶B亚单位蛋白(gyrB)基因测序等综合分析,鉴定Z1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Z1菌株对健康斑马鱼和透明四带无须鲃(Puntius tetrazona)人工感染试验发现,感染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特性与Z1菌株相同,并再次感染成功,证实迟缓爱德华氏菌为斑马鱼病原菌。药敏试验发现Z1菌株对呋喃妥因等11种药物敏感,对苯唑西林等6种药物耐受。15种中草药对Z1菌株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五倍子、石榴皮的抑菌作用明显,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均≤6.25 mg/mL;艾叶等有一定抑菌作用,MIC和MBC均在25~200 mg/mL;而野菊花等抑菌作用不明显,MBC>200 mg/mL。
关键词
斑马鱼
迟缓爱德华氏菌
鉴定
系统发育分析
人工感染
抗菌药物敏感性
Keywords
Danio rerio
Edwardsiella tarda
identificatiom phylogenetic analysis
artificial infectiom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分类号
S941.4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磺胺间甲氧嘧啶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休药期
被引量:
5
2
作者
鞠晶
王伟利
姜兰
肖贺
罗理
邓玉婷
谭爱萍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
与生命学院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85)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B020307001)
文摘
在试验水温(28±2)℃条件下,按200mg/kg的剂量对吉富罗非鱼单次药饵饲喂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后,采用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SMM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药物在各组织(血液、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最大峰质量浓度(质量分数)Cmax分别为22.66、7.13、45.50、22.77μg/mL(μg/g);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7.52、7.02、1.00/8.00和2.00/10.00h(Tmax 1/Tmax 2);肝、肾组织中的药-时曲线有明显的双峰现象,并且第1个峰浓度高于第2个峰浓度,提示该药物在罗非鱼胃肠道中具有非齐性吸收现象;药物在各组织中(血液、肌肉、肝脏和肾脏)的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5.21、4.84、14.12、6.80h,显示SMM在罗非鱼体内代谢较快,属于较为短效的磺胺类药物;并且在肌肉和血液中的消除快于肝脏、肾脏。在(28±2)℃温度条件下,按200mg/kg的剂量对罗非鱼连续5d药饵饲喂SMM,研究药物的消除规律;根据罗非鱼可食性组织肌肉的残留检测结果,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35号公告中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总量的MRL规定,以0.1mg/kg为残留限量,建议休药期不低于5d。
关键词
罗非鱼
磺胺间甲氧嘧啶
药代动力学
休药期
Keywords
tilapia
sulfamonomethoxine
pharmacokinetics
withdrawal period
分类号
S948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翘嘴鳜选育群体早期生长及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
作者
张进
王亚军
周彩杏
刘灿洪
余伟祥
曾金龙
机构
清新县宇顺农牧
渔
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清远市
水产
技术
推广站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66-169,共4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02030800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5B00)
文摘
测量了1~6月龄人工选择翘嘴鳜群体的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7个形态性状,运用曲线模型对翘嘴鳜体质量、全长和体高的生长进行曲线拟合,同时利用幂函数方法对其体质量和全长的生长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4、6月龄翘嘴鳜9个形态性状进行分析。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全长(TL)和体质量(BW)之间关系式为:W=0.013L3.022(R2=0.994),其中b=3.022,表明翘嘴鳜早期生长为等速生长;全长和体高随月龄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可以用来预测鳜早期的生长。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2、4、6月龄,入选的翘嘴鳜3个主成分相同,第1主成分为体质量因子和长度因子,第2主成分为尾部因子,第3主成分为体型因子。其中体质量因子和长度因子在3个月龄的贡献率分别为69.398%、69.672%、48.019%,可见早期阶段对翘嘴鳜体质量和长度性状的选育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翘嘴鳜
形态形状
生长曲线
主成分分析
Keywords
Siniperca chuatsi
morphometric attribute
growth curve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分类号
S965.19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斑马鱼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鉴定、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
刘春
李凯彬
王庆
任燕
石存斌
吴淑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磺胺间甲氧嘧啶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休药期
鞠晶
王伟利
姜兰
肖贺
罗理
邓玉婷
谭爱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翘嘴鳜选育群体早期生长及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张进
王亚军
周彩杏
刘灿洪
余伟祥
曾金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