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梯级水坝对长江上游重要支流鱼类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以綦江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筱芹 吴开阳 +9 位作者 倪达富 杨丽亚 鲁桃秀 张连博 邓华堂 吴彤飞 何荣超 付梅 姚维志 吕红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865-8883,共19页
为了探究梯级水坝对长江上游重要支流中不同鱼类的阻隔效应,利用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于2021年5月对綦江9个区段鱼类物种组成与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渔业资源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比对,探讨了eDNA技术在长江水系鱼类监... 为了探究梯级水坝对长江上游重要支流中不同鱼类的阻隔效应,利用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于2021年5月对綦江9个区段鱼类物种组成与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渔业资源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比对,探讨了eDNA技术在长江水系鱼类监测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基于eDNA技术在綦江中共检测到鱼类7目16科49属59种。其中,鲤形目41种,占比69.49%;珍稀特有鱼类12种,占比20.34%。通过传统渔业资源调查方法共监测到鱼类7目17科64属92种。两种调查方法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綦江中共有鱼类96种,其中55种为共同调查到的鱼类,占比57.29%。此外,基于eDNA技术检测到的59种綦江鱼类,按照下游至上游次序呈现如下趋势:(1)不同区段的鱼类物种多样性阶梯式降低;(2)各采样点与全流域间的鱼类物种相似性阶梯式降低;(3)喜流水鱼类与喜静缓流鱼类物种数之间的比值,以及洄游性鱼类的物种数量及其所占比例逐渐减小;(4)各区段底层鱼类的物种数量百分比逐渐减小,而中上层和中下层鱼类的物种数量百分比逐渐增大。研究表明水坝的长期阻隔对綦江中鱼类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且梯级水坝造成的影响较单个水坝更加严重;梯级水坝对喜流水、洄游性鱼类以及底层鱼类(包括多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有较明显的阻隔效应。在现有研究基础和背景条件下,认为如果用于物种注释的本地数据库已充分完善,将eDNA技术应用于长江水系的鱼类监测总体可行;否则,在监测过程中应将eDNA技术与传统渔业资源调查方法进行适当结合,进而有效提高调查结果的全面性与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多样性 梯级水坝 环境DNA 綦江 长江上游
下载PDF
长江鳙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德春 张锡元 +4 位作者 杨代淑 余来宁 方耀林 邓凤姣 刘思扬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6期857-860,共4页
运用40 个10 碱基随机引物对长江中游鳙(Aristchthysnobili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所用引物中,有10 个能对鳙不同个体扩增出多态DNA 带,占总引物数的25% . 据所取长江中游自然繁殖的18条鳙样品的RAPD谱带的分... 运用40 个10 碱基随机引物对长江中游鳙(Aristchthysnobili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所用引物中,有10 个能对鳙不同个体扩增出多态DNA 带,占总引物数的25% . 据所取长江中游自然繁殖的18条鳙样品的RAPD谱带的分析结果表明,鳙任意两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在0.938 6~0.985 7之间,平均值为0.966 1;遗传变异度则在0.014 3~0.061 4 之间,平均值为0.043 9;所分析样本的Shannon 表型多样性指数(Ho)为7.285 8,Shannon 多样性值(H)为0.053 2. 人工繁殖鳙的遗传变异度和Shannon 表型多样性指数均明显低于长江自然繁殖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分析 遗传多样性 鱼类资源 淡水养殖
下载PDF
20种水产类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潇峮 张红林 +1 位作者 邓薇 陈细华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0-63,共4页
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及"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选取的20种水产类核心期刊论文被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水产科学》及《水产学报》长年保持了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南方水产》近年来成长... 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及"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选取的20种水产类核心期刊论文被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水产科学》及《水产学报》长年保持了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南方水产》近年来成长幅度最大;高被引论文大量集中于2001-2005年发表,一般在文章发表后4年或更长时间才会出现被引高峰;学科分析表明水产动物生理生化类高被引论文分布最多,占13.5%,而结合分子方法的遗传育种类高被引论文,发布年份均较晚,且被引率较高,说明其为时下水产界研究热点,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期刊 水产 高被引论文 文献计量指标 学科分布
下载PDF
凹尾拟鲿(Pseudobagrus emarginatus)——长江上游中国鲇类一有效种(硬骨鱼纲:鲿科)(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建丽 张鹗 +1 位作者 张建强 杨德国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9-106,共8页
对中国鲿科鱼类系统分类学研究中发现,凹尾拟鲿为一不同于细体拟鲿(P.pratti)的有效种,仅分布于长江上游。凹尾拟鲿胸刺前缘光滑无锯齿,颌须较短,后伸不超过胸鳍起点,本属中同时具有这两个特征的还包括18个有效种。在这18个物种中,乌苏... 对中国鲿科鱼类系统分类学研究中发现,凹尾拟鲿为一不同于细体拟鲿(P.pratti)的有效种,仅分布于长江上游。凹尾拟鲿胸刺前缘光滑无锯齿,颌须较短,后伸不超过胸鳍起点,本属中同时具有这两个特征的还包括18个有效种。在这18个物种中,乌苏里拟鲿(P.ussuriensis)、长脂拟鲿(P.adiposalis)、短尾拟鲿(P.brevicaudatus)和越南拟鲿(P.kyphus)与凹尾拟鲿一样,具有中等分叉的尾鳍。凹尾拟鲿与乌苏里拟鲿和长脂拟鲿的区别在于游离脊椎骨数目和背刺长短等性状上,与短尾拟鲿和越南拟鲿在背刺后缘程度、枕骨棘与项背骨间的间距上存在差异。凹尾拟鲿与细体拟鲿在形态上最为相似,但在体高、背鳍前长、脂鳍高及尾柄高等性状上存在差别。同时,在颅骨、犁骨、项背骨及腰带等骨骼特征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 拟鲿属 长江上游 重新描述
下载PDF
长江天鹅洲故道短颌鲚(Coilia brachynathus)年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红波 姚维志 倪朝辉 《重庆水产》 2006年第3期42-44,共3页
长江天鹅洲故道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境内,周围无工业污染,水质条件好,饵料生物十分丰富,是鱼类繁育的优良场所。近年来,由于长江水环境的恶化,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对象的珍稀动物白鬻豚濒临灭绝,1992年国务院批准在天鹅洲故道建立白紧... 长江天鹅洲故道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境内,周围无工业污染,水质条件好,饵料生物十分丰富,是鱼类繁育的优良场所。近年来,由于长江水环境的恶化,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对象的珍稀动物白鬻豚濒临灭绝,1992年国务院批准在天鹅洲故道建立白紧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故道里生活着20多头江豚,生长良好,而且已经实现了正常的繁殖,为放养白紧豚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洲故道 长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年龄 工业污染 水质条件 饵料生物 珍稀动物
下载PDF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红唇薄鳅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申绍祎 田辉伍 +2 位作者 汪登强 陈大庆 刘绍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90,共8页
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近年来资源量不断下降。本研究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片段(896 bp)分析了长江上游红唇薄鳅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共采集了119尾样本,来自长江上游江津... 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近年来资源量不断下降。本研究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片段(896 bp)分析了长江上游红唇薄鳅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共采集了119尾样本,来自长江上游江津、四川南溪、岷江下游蕨溪等。结果显示,共检测到5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67,平均核苷酸多样性0.006 7,表明红唇薄鳅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NETWORK网络关系图和分析系统树结果显示红唇薄鳅单倍型不按地理分布聚类,但是明显分成了2个谱系,表明红唇薄鳅群体发生了同域遗传分化。AMOVA分析结果显示,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的群体间没有发生遗传分化。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及BSP(Bayesian skyline plot)分析表明红唇薄鳅Lineage 1种群在距今0.007 5~0.055 Ma(百万年)期间发生过种群选择或扩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 长江上游 线粒体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长江鲢遗传多样性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锡元 张德春 +3 位作者 杨代淑 邓凤姣 余来宁 方耀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7-14,共8页
运用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长江中游鲢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分析。所用引物中,能在鲢不同个体基因组中扩增出多态DNA带的有10个,占总引物数 的 25%.据RAPD带型分析,所取长江鲢自然群体... 运用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长江中游鲢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分析。所用引物中,能在鲢不同个体基因组中扩增出多态DNA带的有10个,占总引物数 的 25%.据RAPD带型分析,所取长江鲢自然群体的 18条样品中,每两个体相比较的遗 传相似度在0.9285至0.9788之间,平均值为0.9543;遗传变异度则在0.0212至0.0715之 间,平均值为0.04725;群体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Ho)为8.8615,Shannon多样性值(H)为0.0624。 讨论了这些数据所反映的长江鲢遗传多样性和鱼类种质资源评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DNA 遗传多样性 长江
下载PDF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44
8
作者 高天珩 田辉伍 +1 位作者 叶超 段辛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42,共7页
2010年9-11月、2011年5-7月和9-11月、2012年5-7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宜宾、合江及江津江段进行了4次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鱼类样本27 836尾,隶属于7目17科111种(亚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7种,产漂流性卵鱼... 2010年9-11月、2011年5-7月和9-11月、2012年5-7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宜宾、合江及江津江段进行了4次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鱼类样本27 836尾,隶属于7目17科111种(亚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7种,产漂流性卵鱼类45种,外来鱼类6种。宜宾、合江及江津江段鱼类物种数分别为85、91及91种,宜宾与合江江段鱼类相似度指数为69.23%,合江与江津江段为71.70%,宜宾与江津江段为77.78%。铜鱼(Coreius heterodon)、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长鳍吻(Rhinogobio ventralis)及圆口铜鱼(C.guichenoti)为保护区干流主要经济鱼类,产漂流性卵鱼类占渔获物总重量的66.35%。鱼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4次调查中江津江段均最高,宜宾次之,合江最低,但三江段之间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历史资料相比,该江段鱼类资源明显减少,急需加强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组成 多样性 保护区 长江上游干流
下载PDF
草鱼自然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德春 余来宁 方耀林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共3页
运用 4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对长江中游草鱼自然群体和草鱼人工繁殖群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分析。在所用引物中 ,有 9个能在草鱼不同个体扩增出多态DNA带 ,占引物总数的 2 2 5 %。结果表明 ,长江中游自然繁殖草鱼群体个体间... 运用 4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对长江中游草鱼自然群体和草鱼人工繁殖群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分析。在所用引物中 ,有 9个能在草鱼不同个体扩增出多态DNA带 ,占引物总数的 2 2 5 %。结果表明 ,长江中游自然繁殖草鱼群体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在 0 92 94~ 0 986 2之间 ,平均值为 0 96 4 9,遗传变异度在 0 0 138~ 0 0 716之间 ,平均值为 0 0 4 5 1;Shanonn表型多样性指数 (Ho)为 10 0 6 6 4 ;Shannnon多样性值(H)为 0 0 4 6 6 ;草鱼人工繁殖群体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在 0 972 5~ 0 995 4之间 ,平均值为 0 984 2 ,遗传变异度在 0 0 0 4 6~ 0 0 2 75之间 ,平均值为 0 0 15 8;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为 3 5 732 ,Shannnon多样性值为 0 0 16 5。人工繁殖草鱼群体的遗传变异度和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均明显低于长江自然繁殖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自然群体 人工繁殖 遗传多样性 RAPD
下载PDF
湘西盲高原鳅种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贺刚 何力 +2 位作者 许映芳 张征 李晓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4-67,共4页
观察了湘西盲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xiensis)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其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湘西盲高原鳅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Ⅲ-8,臀鳍Ⅲ-6,胸鳍Ⅰ-11,腹鳍Ⅰ-15~16,尾鳍Ⅰ-16,脊椎骨35;其染色体核型为2n... 观察了湘西盲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xiensis)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其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湘西盲高原鳅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Ⅲ-8,臀鳍Ⅲ-6,胸鳍Ⅰ-11,腹鳍Ⅰ-15~16,尾鳍Ⅰ-16,脊椎骨35;其染色体核型为2n=48,12m+16sm+12st+8t,臂数NF=76。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和醇脱氢酶(ADH)3种同工酶谱存湘西盲高原鳅中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盲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xiensis) 形态特征 染色体 同工酶
下载PDF
长江上游宜昌鳅鮀早期资源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田辉伍 王涵 +4 位作者 高天珩 董微微 吕浩 陈大庆 段辛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78,共8页
为探究长江上游鱼类早期资源在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的变化情况,2011—2015年每年5月5日—7月10日在长江上游江津断面,通过定点连续采样监测对宜昌鳅鮀早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11—2015年累计335 d的调查中,宜昌鳅鮀(Gobiobot... 为探究长江上游鱼类早期资源在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的变化情况,2011—2015年每年5月5日—7月10日在长江上游江津断面,通过定点连续采样监测对宜昌鳅鮀早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11—2015年累计335 d的调查中,宜昌鳅鮀(Gobiobotia filifer)鱼卵出现天数为135 d,共采集到鱼卵1 492粒,估算出采样期间江津断面宜昌鳅鱼卵径流量分别为7.18×10~7粒、5.54×10~7粒、2.62×10~7粒、9.85×10~7粒和14.11×10~7粒,是长江上游主要的产漂流性卵鱼类之一。通过Pearson Correlation对宜昌鳅鱼卵密度与水文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宜昌鳅鮀鱼卵日均密度与透明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水位、流量、电导率、流速则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蓄水前后,宜昌鳅鮀的早期资源量出现了较大的波动,相对多度则出现了明显的上升,由4.64%增长到了1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昌鳅鮀(Gobiobotia filifer) 长江上游 早期资源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吉富罗非鱼亮氨酸需求量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石亚庆 孙玉轩 +3 位作者 罗莉 敬婷 陈拥军 文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78-1785,共8页
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53.65±0.05)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4尾鱼),分别饲喂亮氨酸(Leu)水平为1.11%、1.51%、1.90%、2.29%、2.69%、3.08%和3.48%的7种等氮等能(粗蛋白32%... 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53.65±0.05)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4尾鱼),分别饲喂亮氨酸(Leu)水平为1.11%、1.51%、1.90%、2.29%、2.69%、3.08%和3.48%的7种等氮等能(粗蛋白32%)的半精制饲料56 d,旨在评价吉富罗非鱼对Leu的最适需求量。结果表明,以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在投饲率为4%~6%时,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Leu为2.28%~2.33%。随饲料Leu水平的增加,罗非鱼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全鱼和肌肉水分差异不显著。罗非鱼胃蛋白酶、肠蛋白酶、肠脂肪酶、肠淀粉酶和Na+-K+-ATP酶的活性也随饲料Leu水平的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除肠脂肪酶活性在2.69%水平组最高外,其他指标均在2.29%水平组达到最大值。同时,罗非鱼肠道表皮生长因子(EGF)、肠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溶菌酶(LZM)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KP)也均在Leu为2.29%水平组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罗非鱼(50~200 g)饲料Leu的最适需求量为2.28%~2.33%(占饲料蛋白的7.11%~7.26%),该Leu水平能显著促进肠粘膜的发育,增强胃肠消化、吸收能力和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从而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和饲料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亮氨酸 需求量 酶活性
下载PDF
中华鲟幼鲟维生素C营养需要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强 文华 +5 位作者 李英文 雍文岳 刘伟 罗晓松 蒋明 丁诗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4,共6页
本研究旨在确定中华鲟幼鲟对维生素C(VC)的营养需要量。配制含VC分别为0.5、59.8、119.5、239.1、478.1和956.2 mg/kg饲料的6组日粮(分别编号为C0.5、C59.8、C119.5、C239.1、C478.1和C956.2),连续投喂中华鲟幼鲟8周后,以生长速度、组... 本研究旨在确定中华鲟幼鲟对维生素C(VC)的营养需要量。配制含VC分别为0.5、59.8、119.5、239.1、478.1和956.2 mg/kg饲料的6组日粮(分别编号为C0.5、C59.8、C119.5、C239.1、C478.1和C956.2),连续投喂中华鲟幼鲟8周后,以生长速度、组织VC含量和部分相关酶活性来确定中华鲟对VC的需求量。结果表明,C0.5和C59.8组鲟鱼的增重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都低于C119.5组,进一步提高饲料VC含量,也没有显著变化(P>0.05);C478.1组的肝脏和肌肉组织VC含量达最高水平;C239.1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最高;C239.1组SOD活性最低。根据平均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做折线法分析表明,维持中华鲟最佳生长的饲料VC含量为108.5 mg/kg;肝脏中VC含量达最大时饲料VC添加量为309.4 mg/kg;肌肉中VC含量达最大时饲料VC添加量为273.3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维生素C 营养需要
下载PDF
单剂量口灌呋喃唑酮在草鱼体内消除及组织残留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玉双 艾晓辉 +4 位作者 夏维福 王文彬 文华 刘长征 周运涛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46-349,共4页
按60mg kg的剂量给草鱼灌服呋喃唑酮,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肝脏、肾脏及肌肉中药物浓度,然后用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对药物在草鱼体内消除及组织残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剂量口灌呋喃唑酮在草鱼血... 按60mg kg的剂量给草鱼灌服呋喃唑酮,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肝脏、肾脏及肌肉中药物浓度,然后用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对药物在草鱼体内消除及组织残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剂量口灌呋喃唑酮在草鱼血液中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UC3.7569μg·h mL,Cmax0.5176μg mL,t1 2α1.5249h,t1 2β22.8632h,Tpeak2.2296h,k101.0158h-1,k120.1249h-1,k210.06547h-1;给药后72h肌肉和血浆中检测不到药物,7d后肝、肾中药物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唑酮 草鱼 组织残留 体内消除 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 残留量
下载PDF
齐口裂腹鱼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晓莉 许映芳 +3 位作者 方耀林 陶玲 李谷 詹会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9,共6页
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的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Ⅲ-8,腹鳍Ⅰ-9~10,臀鳍Ⅱ~Ⅲ-5,侧线鳞90~109,侧线上鳞17~24,侧线下鳞14~19,鳃耙数为外... 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的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Ⅲ-8,腹鳍Ⅰ-9~10,臀鳍Ⅱ~Ⅲ-5,侧线鳞90~109,侧线上鳞17~24,侧线下鳞14~19,鳃耙数为外侧:14~23,内侧:19~31;其染色体数为2n=132,核型为34m+30sm+24st+44t,臂数NF=196。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醇脱氢酶(ADH)、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物酶(POD)、谷氨酸脱氢酶(GDH)6种同工酶谱在齐口裂腹鱼中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形态特征 染色体 同工酶
下载PDF
多次口灌呋喃唑酮在草鱼体内残留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玉双 艾晓辉 刘长征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5-78,共4页
报道了多次口灌呋喃唑酮(60 mg/kg,连续3 d,每天1次)在草鱼体内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消除与残留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用药后不同时间各组织中药物浓度,M ILLEMNIUM32工作站处理原始数据,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 报道了多次口灌呋喃唑酮(60 mg/kg,连续3 d,每天1次)在草鱼体内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消除与残留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用药后不同时间各组织中药物浓度,M ILLEMNIUM32工作站处理原始数据,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表明:多次口灌呋喃唑酮在草鱼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速率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UC 2.3182μg.h/m l,Cmax 0.850μg/m l,Ka 0.5515 h-1,K 0.0936 h-1,T1/2ka1.2565h,T1/2k7.4308h,Tp 2.8732 h,药物在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消除时间分别为:72 h、15 d、20 d、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晡唑酮 草鱼 组织残留 消除
下载PDF
饲料营养对亲鱼生殖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谭青松 吴凡 +2 位作者 杜浩 梁旭方 危起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营养对鱼类生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亲鱼阶段的营养不仅影响亲鱼的性成熟、配子产生、繁殖力、受精率、受精卵的孵化率和胚胎发育,而且还影响仔稚鱼的质量和存活率;适当的营养可促进鱼类的繁殖性能,而营养缺乏或者过量将降低其繁殖性... 营养对鱼类生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亲鱼阶段的营养不仅影响亲鱼的性成熟、配子产生、繁殖力、受精率、受精卵的孵化率和胚胎发育,而且还影响仔稚鱼的质量和存活率;适当的营养可促进鱼类的繁殖性能,而营养缺乏或者过量将降低其繁殖性能。本文总结了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元素的含量和来源等因素对亲鱼生殖活动各个环节的影响,对饲料中一些关键营养素的供应提出了建议,并结合陆生动物的研究结果,对能量、脂肪及必需脂肪酸等调节鱼类繁殖性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概括和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亲鱼 性腺发育 生殖性能
下载PDF
鱼类性别的人工控制研究介绍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中英 杨永铨 林克宏 《动物学杂志》 CAS 1983年第5期55-57,共3页
在自然界中,鱼类雌雄个体是有差异的,有些雌鱼比雄鱼长得快,如鲤鱼、鲫鱼、草鱼等。有些鱼类恰好相反,譬如我国各地正在大量饲养的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和莫桑比克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这些鱼苗饲养到二、三个月以后,雄... 在自然界中,鱼类雌雄个体是有差异的,有些雌鱼比雄鱼长得快,如鲤鱼、鲫鱼、草鱼等。有些鱼类恰好相反,譬如我国各地正在大量饲养的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和莫桑比克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这些鱼苗饲养到二、三个月以后,雄鱼就比雌鱼重一倍左右。因此,如何通过人工控制性别的途径获得生长快速的单性鱼并应用于生产,已成为水产科学上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经济价值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种间杂交 水生动物 远缘杂交 非洲鲫鱼 罗非鱼 雌核发育 超雄鱼 人工控制 性别
下载PDF
尼洋河双须叶须鱼年龄与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强 王旭歌 +2 位作者 朱龙 吴青 朱成科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1099-1102,共4页
利用2014-2015年在尼洋河收集的203尾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样本,以鳞片为主要的年龄鉴定材料,对尼洋河双须叶须鱼种群进行了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尼洋河双须叶须鱼种群由2~15龄和18龄共15个年龄组成。其中... 利用2014-2015年在尼洋河收集的203尾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样本,以鳞片为主要的年龄鉴定材料,对尼洋河双须叶须鱼种群进行了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尼洋河双须叶须鱼种群由2~15龄和18龄共15个年龄组成。其中优势年龄为2~10龄(占87.19%)。体重和体长的关系方程为W=1.44×10^(-4)L^(2.537)(n=203,R^2=0.876,P<0.01)。其生长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为L_t=489.938[1-e^(-0.119(t+1.245))];W_t=1 202.529[1-e^(-0.119(t+1.245))]^(2.573)。生长拐点位置在t=6.697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为L=299.578 mm,W=399.028 g。双须叶须鱼生长较慢、体型较小,是对尼洋河生态与环境适应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 年龄 生长 尼洋河
下载PDF
草鱼肠道一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贺刚 何力 +1 位作者 谢从新 郝勃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110,共4页
从草鱼肠道分离出1株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活性。该菌产生的纤维素酶粗酶液,经盐析、透析,并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柱SephadexG-75分离纯化,经SDS-PAGE后表明第2峰已纯化,得到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2.43kD纤维素酶。分离纯化后该酶的比活... 从草鱼肠道分离出1株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活性。该菌产生的纤维素酶粗酶液,经盐析、透析,并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柱SephadexG-75分离纯化,经SDS-PAGE后表明第2峰已纯化,得到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2.43kD纤维素酶。分离纯化后该酶的比活力提高了2.924倍,回收率为6.38%。酶学试验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7.0;Lineweaver-Burk法求得动力学参数,Km和Vmax分别为1.02×10-3g/mL、2.727×10-2mg/(m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枯草芽孢杆菌 纤维素酶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