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非点源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彭湃 刘孝盈 +1 位作者 齐实 张海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6-78,81,共4页
对我国农村非点源水污染各类防治技术的特点、适用范围和治理效果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农村水污染状况已阻碍了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村可持续发展。针对农田径流(化肥、农药流失)、畜禽养殖、秸秆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等非点源污染,提出了... 对我国农村非点源水污染各类防治技术的特点、适用范围和治理效果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农村水污染状况已阻碍了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村可持续发展。针对农田径流(化肥、农药流失)、畜禽养殖、秸秆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等非点源污染,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技术措施,建议通过建立不同类型区和示范区对有关技术进行研究,以遏制农村水污染的恶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非点源水污染 农村水资源
下载PDF
流域侵蚀输沙空间尺度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潘雅文 马文龙 +2 位作者 潘庆宾 韩剑桥 张胜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97,105,共11页
侵蚀输沙空间变异及其尺度效应是流域水文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流域水土流失控制和水沙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流域侵蚀输沙空间尺度效应研究成果的系统回顾,从坡面到流域,阐述了降雨、土壤和植被等环境要素对侵蚀输沙... 侵蚀输沙空间变异及其尺度效应是流域水文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流域水土流失控制和水沙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流域侵蚀输沙空间尺度效应研究成果的系统回顾,从坡面到流域,阐述了降雨、土壤和植被等环境要素对侵蚀输沙尺度效应的影响,梳理了尺度效应产生机制方面的认知,总结了不同条件下坡面产流和侵蚀输沙尺度转换的代表性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流域侵蚀输沙空间尺度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未来应增加新技术和数据的应用,建立具有明确物理机制的侵蚀输沙空间尺度转换方法,同时,急需突破剧烈环境变化对空间尺度效应影响的研究。本文的梳理与总结可为流域侵蚀输沙过程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土壤侵蚀防治和河流水沙的综合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空间尺度效应 产汇流 土壤侵蚀 泥沙输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模型不同指纹因子的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泥沙来源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杜鹏飞 黄东浩 +1 位作者 秦伟 刘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91,共8页
基于指纹识别技术计算了东北黑土区典型小流域不同侵蚀产沙源地的泥沙贡献比。通过分析农地、林地、草地表层土以及侵蚀沟样品中的33种物质,使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元判别分析筛选出包括P、Ce、Ga、Rb和137Cs组成的最优复合指纹因子,并将放... 基于指纹识别技术计算了东北黑土区典型小流域不同侵蚀产沙源地的泥沙贡献比。通过分析农地、林地、草地表层土以及侵蚀沟样品中的33种物质,使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元判别分析筛选出包括P、Ce、Ga、Rb和137Cs组成的最优复合指纹因子,并将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ex作为第2组指纹因子,将最优复合指纹因子中的单个因子分别作为单因子,作为第3组指纹因子,分别利用多元混合线性模型、Bayesian模型和单因子解析解等泥沙来源指纹分析方法计算了表层土和侵蚀沟的相对泥沙贡献比。结果表明:基于不同模型不同指纹因子的泥沙来源贡献比结果虽不尽相同,但无重大差别。利用多元混合线性模型计算时,由放射性元素137Cs和210Pbex作为指纹因子计算的泥沙来源(表层土47.5%,侵蚀沟52.5%),与最优复合指纹因子计算的泥沙来源(表层土44.6%,侵蚀沟55.4%)基本一致;利用Bayesian模型计算时,由放射性元素137Cs和210Pbex作为指纹因子计算的表层土和侵蚀沟的泥沙贡献比约各占1/2,而利用最优复合指纹因子计算得到的泥沙贡献比中,表层土(58.8%)多于侵蚀沟(41.2%);以复合指纹因子中单个因子为指纹因子计算解析解,P、Ga、Ce、137Cs 4个因子的判别能力较强,能有效判别泥沙物源区;为保证泥沙贡献比计算结果的精确性,有必要确定各模型的计算精度,并挖掘具体的影响因素,调整参数或算法,为模型改进提供依据。研究发现,面积占比不足1%的侵蚀沟贡献了流域近1/2的泥沙,表明侵蚀沟发育引起的土壤流失不容小觑,应加强对该区侵蚀沟道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指纹识别 泥沙来源 沟道侵蚀
下载PDF
国外典型水利枢纽下游河道冲淤演变特点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燕菁 胡春宏 王延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76-80,85,共6页
水利枢纽的修建将引起下游河道水沙条件的变化,尤其是水利枢纽对河流泥沙的拦蓄作用,打破了下游河道原有的相对平衡状况。为适应新的水沙条件,河道将发生冲淤调整,导致下游河势、河型变化,对下游河道的防洪及航运等产生较大的影响。对... 水利枢纽的修建将引起下游河道水沙条件的变化,尤其是水利枢纽对河流泥沙的拦蓄作用,打破了下游河道原有的相对平衡状况。为适应新的水沙条件,河道将发生冲淤调整,导致下游河势、河型变化,对下游河道的防洪及航运等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国外典型水利枢纽修建后下游水沙条件变化特点、下游河道的冲淤演变特点、河势与河型的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利枢纽修建后,下游河道普遍具有冲刷降低的趋势,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河势及河型的变化受河岸与河床组成、河道平面形态及水库运行方式等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下游河道 水沙变化 河型变化 国外典型水利枢纽
下载PDF
接坝区不同面积小流域泥沙来源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许晶晶 杜鹏飞 +3 位作者 屈丽琴 赵莹 黄东浩 周瑞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5,共7页
为明晰接坝区不同面积典型小流域的泥沙来源特征,选取水力侵蚀严重的小坝子乡流域和小坝子村流域作为研究区,分析泥沙源区和沉积区样品的粒径组成和30种指纹因子,通过Walling-Collings模型计算得到了不同源区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小... 为明晰接坝区不同面积典型小流域的泥沙来源特征,选取水力侵蚀严重的小坝子乡流域和小坝子村流域作为研究区,分析泥沙源区和沉积区样品的粒径组成和30种指纹因子,通过Walling-Collings模型计算得到了不同源区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小坝子乡流域沉积泥沙来源于农田、林草地和侵蚀沟的比例分别为71.6%,15.9%,12.5%;小坝子村流域来源于退耕农田、草地、侵蚀沟的沉积泥沙比例分别为44.4%,21.4%,34.2%;不同源区的泥沙面积比显著不同,在小坝子乡流域,林草地最低,为0.18,农田最高,达11.07,侵蚀沟介于两者之间,为5.87,在小坝子村流域,泥沙面积比由小到大依次为:草地0.43,退耕农田1.07,侵蚀沟3.96;小坝子乡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应集中在农田和侵蚀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来源 泥沙面积比 指纹识别 接坝区
下载PDF
红壤裸露坡地次降雨土壤侵蚀规律 被引量:62
6
作者 秦伟 左长清 +3 位作者 晏清洪 王昭艳 杜鹏飞 燕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4-132,共9页
揭示红壤裸露坡地次降雨土壤侵蚀规律可为红壤坡地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典型红壤区裸露坡地试验小区134场次降雨气象、水文观测资料,选取雨量、历时和雨强为特征指标,综合采用快速聚类和判别聚类,划分... 揭示红壤裸露坡地次降雨土壤侵蚀规律可为红壤坡地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典型红壤区裸露坡地试验小区134场次降雨气象、水文观测资料,选取雨量、历时和雨强为特征指标,综合采用快速聚类和判别聚类,划分确定出3种雨型:A雨型(高频次、短历时、小雨量、大雨强),B雨型(中频次、中历时、中雨量、中雨强)和C雨型(低频次、长历时、大雨量、小雨强)。其中,A雨型是造成红壤裸露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降雨类型。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表明,红壤裸露坡地土壤侵蚀主要受雨强和雨量共同影响,雨强的指标中以最大30 min雨强与其关系最为密切,是导致土壤侵蚀变化的直接因素,雨量则通过改变雨强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土壤侵蚀强度随最大30 min雨强增大过程中,在15 mm/h处存在明显转折,最大30 min雨强小于该值前,侵蚀强度呈缓慢增大,大于该值后,侵蚀强度快速增大。土壤侵蚀与雨量整体呈同步增大,但不同雨型的单位雨量侵蚀能力表现为A雨型>B雨型>C雨型。在排除前期降雨影响的前提下,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南方红壤裸露坡地次降雨土壤侵蚀强度与雨量和最大30 min雨强的幂函数统计关系,用于3类雨型下的侵蚀预报时整体精度较好,且更适于短历时暴雨。以上研究将为深入揭示红壤坡地土壤侵蚀规律和构建预报模型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降雨 红壤区 坡地 次降雨 降雨类型
下载PDF
赣北红壤坡地土壤流失方程关键因子的确定 被引量:17
7
作者 秦伟 左长清 +2 位作者 郑海金 马良 杜鹏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15-125,共11页
土壤流失方程是开展水土流失监测,指导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技术工具。针对红壤坡地土壤流失方程因子算法和取值研究薄弱的问题,基于野外径流小区观测资料,采用80%经验频率法确定了赣北红壤区侵蚀性降雨标准为降雨量10.0 mm、平均雨强1.3 ... 土壤流失方程是开展水土流失监测,指导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技术工具。针对红壤坡地土壤流失方程因子算法和取值研究薄弱的问题,基于野外径流小区观测资料,采用80%经验频率法确定了赣北红壤区侵蚀性降雨标准为降雨量10.0 mm、平均雨强1.3 mm/h、最大30 min雨强5.0 mm/h,区内次降雨侵蚀力采用总动能和最大30 min雨强乘积计算最佳。通过建立基于年降雨量的逐年侵蚀力简易算式,测算土壤可蚀性因子以及6种生物措施因子、5种工程措施因子取值,选定适宜的地形因子算式,构建了赣北红壤坡地土壤流失方程体系。经检验,模型能良好预报赣北红壤坡地多年平均土壤侵蚀强度;年际尺度预报的精度整体较高,但对于降雨较多年平均水平浮动较大或地表出现沟蚀等侵蚀类型时,预报精度将有所降低。有关因子的确定可为土壤流失方程在南方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监测和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降雨 土壤流失方程 降雨侵蚀力因子 土壤可蚀性因子 生物措施因子 工程措施因子
下载PDF
生产建设项目用地土壤风蚀量监测方法与预报模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杜鹏飞 刘孝盈 宁堆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用地土壤风蚀量是合理编制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的必要前提和有效防控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对监测方法和预报模型的研究比较薄弱,一些研究中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和模型参数的准确性还有待商榷。文章系统总结土壤... 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用地土壤风蚀量是合理编制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的必要前提和有效防控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对监测方法和预报模型的研究比较薄弱,一些研究中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和模型参数的准确性还有待商榷。文章系统总结土壤风蚀的观测方法和预报模型,根据这些方法和模型的各自特点,分析它们在生产建设项目中的适用性。认为测扦法、调查法、扫描法、风蚀盘法、集沙仪法、核素示踪法以及Pasak模型和风蚀流失量公式都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地区特征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在此基础上,讨论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结果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土壤风蚀量测算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风蚀量 监测方法 预报模型
下载PDF
河流岸滩挫落崩塌机理及其分析模式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延贵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25,共5页
为探讨岸滩挫落崩塌发生的机理和分析模式,通过分析河流岸滩土壤特性和地质结构,结合岸滩土体应力分布与变化特点,深入分析了岸滩挫落崩塌的力学机制和崩塌过程,指出在河床冲刷下切过程中,黏性岸滩顶部出现的纵向裂隙会促使岸滩挫落崩... 为探讨岸滩挫落崩塌发生的机理和分析模式,通过分析河流岸滩土壤特性和地质结构,结合岸滩土体应力分布与变化特点,深入分析了岸滩挫落崩塌的力学机制和崩塌过程,指出在河床冲刷下切过程中,黏性岸滩顶部出现的纵向裂隙会促使岸滩挫落崩塌的发生,发生过程相对简单和短暂,破坏面为平面;根据岸滩崩塌体力学平衡分析,探讨了岸滩挫落崩塌的分析模式,导出了挫落崩塌的稳定分析方程,该方程反映了河岸土壤特性、岸坡形态、河床冲刷、岸滩渗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关系,将其应用于岸滩临界崩塌高度公式的推导,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挫落崩塌分析模式的合理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分析模式是合理的,可以在实践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挫落崩塌 崩塌机理 临界崩塌高度 岸滩 分析模式
下载PDF
再论悬移质变态动床模型试验的掺混相似条件
10
作者 林秉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4-15,共2页
《对<悬移质变态动床模型试验中掺混相似条件的剖析>一文的商榷》一文的主要论点是:在紊动相关矩比尺的演绎中不宜将相关矩“拆开”,从而推导出悬沙水流相似中存在两个相似条件。对此,笔者自然同意。事实上,笔者在相关矩比尺的推... 《对<悬移质变态动床模型试验中掺混相似条件的剖析>一文的商榷》一文的主要论点是:在紊动相关矩比尺的演绎中不宜将相关矩“拆开”,从而推导出悬沙水流相似中存在两个相似条件。对此,笔者自然同意。事实上,笔者在相关矩比尺的推导中并未采用“拆开”的措施。为此,给出了推导的具体细节,以此来说明原拙作《对悬移质变态动床模型试验中掺混相似条件的剖析》论定的悬沙水流相似中只存在一个相似条件的结论是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变态模型 掺混相似条件 紊动量相关矩 悬沙水流
下载PDF
河流健康的定义与内涵 被引量:96
11
作者 文伏波 韩其为 +5 位作者 许炯心 胡春宏 陈吉余 李国英 董哲仁 王光谦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近年来,河流健康一词在学术论文、规划文件、媒体论坛、领导讲话中频繁出现,河流健康已成为当前学术界、领导者和公众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这一现象表明,人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和环境意识正在逐渐提高,是十分可... 近年来,河流健康一词在学术论文、规划文件、媒体论坛、领导讲话中频繁出现,河流健康已成为当前学术界、领导者和公众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这一现象表明,人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和环境意识正在逐渐提高,是十分可喜的。然而,当我们对有关的论文、文件、领导讲话等关于河流健康的论述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发现,人们对河流健康的理解还不深刻、不全面,甚至存在一些偏颇。什么是河流健康?它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描述河流的健康状况?怎样诊断一条河流是否健康?怎样保护、预警与修复河流的健康?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显得较为混乱。显然,这是由于人们对河流健康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差异造成的,这样的知识状况不利于我们正确指导和有效进行河流健康的评价与保护实践。基于上述,本刊邀请了部分专家、学者,举办本期笔谈,以期推动关于河流健康的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 可持续发展观念 定义 学术论文 领导者 环境意识 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
下载PDF
2022年黄土高原典型暴雨侵蚀及洪水灾害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波 焦菊英 +10 位作者 马晓武 赵文婷 凌麒 张昕晗 王飞 韩剑桥 杜鹏飞 丛佩娟 刘政鸿 陈昊 戈文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共13页
[目的]开展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典型暴雨事件土壤侵蚀现状调查,分析暴雨条件下流域土壤侵蚀特点及下游洪水淹没灾害程度,以期为该区暴雨侵蚀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22年7月到9月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发生的4场典型大暴雨为背景,... [目的]开展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典型暴雨事件土壤侵蚀现状调查,分析暴雨条件下流域土壤侵蚀特点及下游洪水淹没灾害程度,以期为该区暴雨侵蚀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22年7月到9月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发生的4场典型大暴雨为背景,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基于无人机航摄获取暴雨过后小流域的高清影像,对不同地区暴雨条件下小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特征和洪水淹没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在大暴雨情况下,坡耕地易发生侵蚀,且主要以细沟侵蚀为主,侵蚀模数为22588~46244 t/(km^(2)·a);草地无明显沟蚀现象。重力侵蚀在流域中所占比例较大,易发生在道路和沟道两侧。生产道路增大了流域水文连通性,导致道路侵蚀和损毁严重。有排水设施的道路侵蚀明显小于未设置排水设施的道路。梯田田坎易发生崩塌损毁,损毁长、宽、深分别为10~30 m,0.35~2.3 m和0.1~1.9 m,新修梯田侵蚀损毁显著大于老梯田,当年雨季前修的梯田侵蚀损毁也显著大于上年雨季后修的梯田。流域内各淤地坝拦沙作用明显,但在暴雨情况下仍存在较多的损毁和漫坝现象,且大部分淤地坝淤积已达到库容上限。不合理的占用河道、工程建设、小流域蓄排措施缺乏,部分水保设施管护不到位均会加剧流域侵蚀及洪水灾害。[结论]在一般暴雨条件下,小流域内现有的水保措施能较好地抵御暴雨侵蚀,但在大暴雨乃至特大暴雨条件下,流域内侵蚀灾害依然严重,且容易对下游造成严重的淤积和洪涝灾害,优化设计并布局流域内整体的“蓄排协调”设施是当前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典型降雨 侵蚀灾害 洪水淹没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智慧菜市场缓解城市生活程式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新辉 刘孝盈 +2 位作者 刘广全 谢永生 骆汉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期243-246,共4页
指出了我国菜市场从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农贸市场、生活超市和智慧菜市场。传统菜市场由于脏、乱、差等问题,导致北京等大城市选择了易于管理的生活超市。在疫情期间,网上代买和线上超市等方式又成为城市居民新兴的买菜方式。随着人们对... 指出了我国菜市场从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农贸市场、生活超市和智慧菜市场。传统菜市场由于脏、乱、差等问题,导致北京等大城市选择了易于管理的生活超市。在疫情期间,网上代买和线上超市等方式又成为城市居民新兴的买菜方式。随着人们对买菜行为的参与感越来越弱,人们的城市生活越来越程式化。智慧菜市场能缓解城市生活的程式化,对于习惯于快节奏的城市居民而言,菜市场是人们放松生活压力、体验城市文化的休闲好去处。智慧菜市场能使管理人员更好的监管,以更好地服务城市居民。目前,智慧菜市场仅在数字支付方面方便了人们的购买活动。在总结传统菜市场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菜市场作为超市菜场的补充,还应从管理理念、方法和实践上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菜市场 农贸市场 生活超市 生活程式化
下载PDF
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看城市屋顶绿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新辉 刘孝盈 +2 位作者 刘广全 谢永生 骆汉 《四川建材》 2021年第9期230-232,共3页
随着城市高楼越来越多,数以万计的建筑物屋顶呈现荒芜化,引发一系列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热岛效应、洪涝灾害等城市病使得城市屋顶绿化愈加迫切。本文通过梳理有关屋顶绿化研究中涉及的三大效益,厘清不同受益者从各类效益中... 随着城市高楼越来越多,数以万计的建筑物屋顶呈现荒芜化,引发一系列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热岛效应、洪涝灾害等城市病使得城市屋顶绿化愈加迫切。本文通过梳理有关屋顶绿化研究中涉及的三大效益,厘清不同受益者从各类效益中所获得的具体益处,以期提高城市居民参与屋顶绿化的意愿。研究发现城市屋顶绿化具有多种效益,大体上可分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参与屋顶绿化的形式,可将屋顶绿化的受益者分为开发者、经营者和居住者。屋顶绿化的经济效益对其正常运转起着关键作用,也是保障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发挥作用的基础。除了寻求政策支持外,开发者和经营者应发展多种屋顶绿化形式,尊重居住者对屋顶绿化的需求,建成有居民参与的屋顶休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屋顶绿化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