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历史探实
1
作者 张伟兵 周波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5-446,共12页
1957年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水利部、电力部和交通部达成协议,决定将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和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合并,成立由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共同领导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国务院的介入和4个部级机构的... 1957年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水利部、电力部和交通部达成协议,决定将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和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合并,成立由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共同领导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国务院的介入和4个部级机构的共同决策,注定此次合并事件非同寻常,在新中国水利科技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意义。依据档案、人物传记、报刊、史志资料等,本文对此次合并的缘由、过程、结果,以及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合并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此次合并是国家主导下的一次对全国水利科研力量布局的优化和调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建立高效的水利科研体系而进行的一次积极探索。新机构的成立不仅体现了国家倡导的在科学研究领域增产节约的精神,而且使高级水利研究人才布局进一步优化,确立了新机构在全国水利科学研究中的中心地位,为顺利完成十二年科技规划的水利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 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 科研机构 合并
下载PDF
水利遗产科学保护亟须系统基础研究支撑
2
作者 李云鹏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3年第3期1-2,共2页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自2014年设立以来,至今已到第10个年头。目前全球已有来自五大洲、18个国家的140项工程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中中国有30项,而且还有更多的工程正在申报、准备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极大地促进了水利行业...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自2014年设立以来,至今已到第10个年头。目前全球已有来自五大洲、18个国家的140项工程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中中国有30项,而且还有更多的工程正在申报、准备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极大地促进了水利行业和全社会对水利史、水利遗产和水利文化的关注和了解,在其带动和影响下,2021年水利部正式启动了国家水利遗产的认定工作,部分地区也启动或正在筹备设立省级水利遗产或水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水利遗产的挖掘、认定和保护利用工作目前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行业 水利遗产 水利文化 水利史 水文化遗产 保护名录 快速发展期 申报
下载PDF
中国历史极端干旱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屈艳萍 吕娟 +2 位作者 张伟兵 苏志诚 李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中国现有抗旱相关法规、规划、标准和制度等均是按常态干旱考虑的,几乎没有考虑大范围、长历时极端干旱的问题。一旦发生类似崇祯大旱和光绪大旱等极端干旱,将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从历史旱涝序列重建、极端干旱事件复原和重演... 中国现有抗旱相关法规、规划、标准和制度等均是按常态干旱考虑的,几乎没有考虑大范围、长历时极端干旱的问题。一旦发生类似崇祯大旱和光绪大旱等极端干旱,将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从历史旱涝序列重建、极端干旱事件复原和重演3个方面论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发现重建方面缺乏重建方法对比研究、重建序列时空分辨率较低等,复原方面缺乏干旱灾害双重属性的考虑等,重演方面缺乏对抗旱减灾能力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考虑等。对未来研究重点和实践需求进行了展望,指出需在不同重建方法交叉检验、高时空分辨率旱涝序列重建、基于自然灾害双重属性的历史极端干旱事件复原、历史极端干旱事件定量化重演和干旱巨灾风险应对战略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重建 复原 重演
下载PDF
贵州鲍屯古代乡村水利工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谭徐明 王英华 朱云枫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11年第2期189-195,共7页
鲍屯乡村水利工程是贵州屯堡文化区域内保存较好且仍在运行的古代水利工程,迄今至少有400年的历史。论文在文献考证、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研究了鲍屯乡村水利工程的规划、建筑特点,工程体系的运行原理,以及可持续利用原则下的保护措施。... 鲍屯乡村水利工程是贵州屯堡文化区域内保存较好且仍在运行的古代水利工程,迄今至少有400年的历史。论文在文献考证、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研究了鲍屯乡村水利工程的规划、建筑特点,工程体系的运行原理,以及可持续利用原则下的保护措施。论文指出:①鲍屯乡村水利工程完备的工程体系和鲜明的区域特点,对河流恰到好处的利用,对水资源的公平使用等,使它成为乡村水利可持续工程型式的典范;②鲍屯古代水利工程是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它反映了屯堡这一特有的亚文化族群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屯 乡村 古代 水利工程 科学价值
下载PDF
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综合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念强 谭徐明 +1 位作者 王英华 万金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46-152,共7页
近年随着对京杭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进程的推动,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对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全面保护工作。对运河工程或遗产的价值挖掘和评估是开展保护工作的基础。本文基于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特点,通过对现有标准进行补充,建... 近年随着对京杭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进程的推动,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对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全面保护工作。对运河工程或遗产的价值挖掘和评估是开展保护工作的基础。本文基于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特点,通过对现有标准进行补充,建立了运河工程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提出了运河工程综合价值量化评估的方法。文中以德州市境内的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为例,进行了示范研究和价值量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 价值评估 古代水利工程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从涿鹿之战看中国史前水利与华夏文明
6
作者 颜元亮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1-406,共6页
涿鹿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大型战争,也是影响中国历史文明进程的重大历史转折之战。本文根据有关记载,汉代画像石以及苗族传说等史料,研究了涿鹿之战的过程。认为黄帝战胜蚩尤的战争是一场以水代兵的... 涿鹿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大型战争,也是影响中国历史文明进程的重大历史转折之战。本文根据有关记载,汉代画像石以及苗族传说等史料,研究了涿鹿之战的过程。认为黄帝战胜蚩尤的战争是一场以水代兵的水攻战,是掌握了相对先进水利技术的炎黄族战胜以武力见长的蚩尤族的战争。根据有关传说,提出应龙是早期堤堰一类水利工程的化身。涿鹿之战中的“应龙蓄水”为我国历史记载最早的水利工程,进而探讨了我国早期水利工程的起源以及与华夏文明的关系、人类早期的水利活动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蚩尤 涿鹿之战 水攻 应龙 堤堰 文明起源
下载PDF
13至19世纪黄淮间运河自然史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徐明 陈方舟 +1 位作者 李云鹏 万金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13-121,共9页
1128年黄河改道,经由泗水入淮,改变了战国以来黄淮间运河与自然河流的关系。元开会通河以及徐州以下漕行河运,构成了运河与黄河利害并存的关系:黄河既为水源,又为水道,更以频繁决溢给运河以极大干扰。本文研究了黄淮间运河水道的重构过... 1128年黄河改道,经由泗水入淮,改变了战国以来黄淮间运河与自然河流的关系。元开会通河以及徐州以下漕行河运,构成了运河与黄河利害并存的关系:黄河既为水源,又为水道,更以频繁决溢给运河以极大干扰。本文研究了黄淮间运河水道的重构过程与区域水环境演变,得出如下结论:(1)徐州以上,由黄河北泛泛道形成的耐牢坡河,对会通河济宁以南水道和泗水流域水系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徐州以上黄河决溢直接关系会通河-黄河漕运水道的水源丰枯。明前期引沁入汴入河的努力,维系了近200年黄河水道通航。河行漕运最后以徐州洪、吕梁洪淤塞而终结;(3)会通河济宁以南,徐州以下黄河水道的淤积是区域水环境蜕变,泇河、中运河及微山诸湖形成的主要动因。而微山湖等具有水源调蓄功能运河水柜产生,使运河最终摆脱了对黄河水源和水道的依赖,换来了其后大运河200余年的畅通。本文认为,黄河南行的700年间,在黄河南北泛道泥沙累积淤淀与运河工程体系运用的共同作用下,淮北平原自然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改变,这是大运河不可忽略的自然史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史 黄河 运河 会通河 中运河
下载PDF
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调研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英华 谭徐明 +1 位作者 李云鹏 刘建刚 《中国水利》 2012年第21期5-7,17,共4页
近年,作为一种能够延续水利建设文脉、能够为现代水利建设提供借鉴且仍在发挥效益的文化遗产,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逐渐得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主要依据各地提交的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函调调查表... 近年,作为一种能够延续水利建设文脉、能够为现代水利建设提供借鉴且仍在发挥效益的文化遗产,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逐渐得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主要依据各地提交的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函调调查表,结合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等,对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与水利遗产的保存、利用与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对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今后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用古代水利工程 水利遗产 现状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水利学报》1956—2018年学术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耿庆斋 程晓陶 张伟兵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68-1281,共14页
为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科技人才与学科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我国水利学科发展和水利科技文献产出间的内在联系,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和数理统计方法,以《水利学报》1956-2018年发表的7200余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从作者的发文情况... 为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科技人才与学科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我国水利学科发展和水利科技文献产出间的内在联系,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和数理统计方法,以《水利学报》1956-2018年发表的7200余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从作者的发文情况、核心作者群的数量、作者的合作程度、作者的单位和地区分布、论文的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本刊核心作者群的数量及其分布,他们不仅代表我国水利科学研究的高素质人才,为期刊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稿件,而且为我国水利科技进步和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贡献。通过解析论文作者的分布状况,可大致了解我国高水平水利科学研究者的单位和地区的分布情况,作者的单位分布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尤其高产作者全部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说明科研院所和高校在我国的水利科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的地区分布具有分布广而不均衡的特点,北京、江苏和湖北是水利科研人员的聚集地,所发论文占全部论文的半数以上。在研究主题方面,《水利学报》具有多主题性和相对集中性的特点,并形成了7大研究主题。本文通过分析《水利学报》载文量、著者分布、合著程度、研究主题等衡量刊物质量与办刊水平的重要指标,更直观地反映我国水利学科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可为促进我国水利科研队伍的建设和科研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学报 文献计量分析 核心作者 单位分布 合著率 合作度
下载PDF
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公园设计——以京杭运河南旺枢纽考古遗址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万金红 谭徐明 +1 位作者 李云鹏 王力 《中国水利》 2012年第21期18-19,4,共3页
随着京杭运河漕运的中断,代表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规划、水工建筑与水利工程管理的最高技术成就的南旺枢纽逐渐湮灭。以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设计为例,探讨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设计方案提出"一河三区&qu... 随着京杭运河漕运的中断,代表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规划、水工建筑与水利工程管理的最高技术成就的南旺枢纽逐渐湮灭。以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设计为例,探讨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设计方案提出"一河三区"园区空间布局,旨在揭示南旺枢纽的科技价值,全面保护运河遗产,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发展遗址公园旅游,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水利工程 水利遗产 考古遗址公园 南旺枢纽
下载PDF
洪涝灾害人口损失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昌东 万金红 +1 位作者 马建明 王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101,共5页
洪涝灾害经常造成大量的人员死亡,不仅给人们心理上造成巨大创伤,还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成为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民生水利的提出,洪涝灾害中人口死亡研究受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现详细介绍了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经常造成大量的人员死亡,不仅给人们心理上造成巨大创伤,还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成为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民生水利的提出,洪涝灾害中人口死亡研究受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现详细介绍了洪涝灾害中影响人员损失的主要影响因子(即水深、流速、水位上涨速率、水温、疏散撤离和救援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溃坝洪水、沿海风暴潮、海啸和江河洪水等4种主要洪涝灾害类型中人口损失的估算方法。最后结合我国灾害人口损失研究的现状,对人口损失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生命损失 影响因素 溃坝洪水 沿海风暴潮 海啸 江河洪水 估算方法
下载PDF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的认知与研究——以大运河山东德州段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谭徐明 王英华 +1 位作者 万金红 张念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82-186,共5页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目标是建立文物部门、水利部门、地方政府和民众共同遵守的准则,并科学地设置保护项目,以实现运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多赢。本文以大运河山东德州段遗产保护规划为例,探讨了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前期工作...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目标是建立文物部门、水利部门、地方政府和民众共同遵守的准则,并科学地设置保护项目,以实现运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多赢。本文以大运河山东德州段遗产保护规划为例,探讨了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前期工作中的认知和研究问题。其研究结论是:(1)对规划对象遗产价值的分析以及对遗产现状的调查是实现保护规划既定目标的先决条件,是保证规划达到文化遗产保护和运河可持续利用的保证;(2)德州段运河的工程技术与本区域水资源条件密切相关。运河连续弯道、减水坝和岸域植被等是体现本段运河遗产价值的关键工程,因此本规划的核心是水利工程保护和运河历史环境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德州 规划 文化遗产 保护措施
下载PDF
基于洪灾发生频率的辽宁省汛期分期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凤国 刘和平 万金红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78,共6页
以辽宁省近55年(1956-2010年)历史洪涝灾害为研究对象,依据洪涝灾害在年内各时段的发生频率,进行汛期划分。从55年的洪灾资料中共摘录洪灾44次,其中一般灾害27次,严重灾害17次。根据各候一般灾害和严重灾害次数,确定辽宁省汛期为6月1日-... 以辽宁省近55年(1956-2010年)历史洪涝灾害为研究对象,依据洪涝灾害在年内各时段的发生频率,进行汛期划分。从55年的洪灾资料中共摘录洪灾44次,其中一般灾害27次,严重灾害17次。根据各候一般灾害和严重灾害次数,确定辽宁省汛期为6月1日-9月5日,主汛期为7月11日-8月20日。55年的洪涝灾害统计表明,汛期一般洪灾和严重洪灾所占比例达到100%,主汛期严重灾害比例达到100%,一般洪灾比例达到70.4%。汛期降水和径流占全年60%以上,主汛期占全年30%~40%。与辽宁省主要流域代表性水文站点降水和径流汛期分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洪涝灾害的发生时间、频率、等级能够反映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变化特征,重大灾害的出现与主汛期的出现具有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分期 主汛期 历史洪灾 洪灾频率 辽宁省
下载PDF
太湖溇港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俊 谭徐明 李云鹏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3年第3期13-20,共8页
如何在现代社会调适遗产保护与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一项重大课题。溇港圩田是太湖流域特有的水利类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基于对太湖溇港的由来、演变,介绍了太湖溇港灌溉工程遗产资源的内容,并通过对其价值、现状的分析,提出了... 如何在现代社会调适遗产保护与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一项重大课题。溇港圩田是太湖流域特有的水利类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基于对太湖溇港的由来、演变,介绍了太湖溇港灌溉工程遗产资源的内容,并通过对其价值、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溇港 灌溉工程遗产 保护与开发
下载PDF
19世纪中叶以来新疆坎儿井的演变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力 吾甫尔.努尔丁.托仑布克 +1 位作者 刘建刚 邓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4,共5页
在史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19世纪中期以来新疆坎儿井的基本情况,指出了林则徐对推广坎儿井技术的贡献。19世纪中期是坎儿井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对近现代吐鲁番地区水利建设和农业发展影响深远。最后分析了坎儿井对新疆沙漠... 在史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19世纪中期以来新疆坎儿井的基本情况,指出了林则徐对推广坎儿井技术的贡献。19世纪中期是坎儿井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对近现代吐鲁番地区水利建设和农业发展影响深远。最后分析了坎儿井对新疆沙漠绿洲的作用,指出了坎儿井衰退的原因,从生态环境和水利遗产价值层面对坎儿井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儿井 古代水利工程 沙漠绿洲 生态保护
下载PDF
模型复原技术在水利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京杭运河南旺枢纽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云鹏 谭徐明 +1 位作者 王力 万金红 《中国水利》 2012年第21期14-17,共4页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古代水利工程遭受破坏或毁灭,已经失去展示利用的客观条件。模型复原是展示水利遗产及其科学价值的可行方法。以京杭运河南旺枢纽为例,探讨基于科学价值展示目的的水利遗产模型复原技术,认为模型复原要...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古代水利工程遭受破坏或毁灭,已经失去展示利用的客观条件。模型复原是展示水利遗产及其科学价值的可行方法。以京杭运河南旺枢纽为例,探讨基于科学价值展示目的的水利遗产模型复原技术,认为模型复原要以严谨、深入的研究作为基础。南旺枢纽模型直观形象地重现了分水枢纽17—19世纪的工程形态和运行机理,模型复原方法可以在水利遗产保护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遗产 南旺枢纽 模型 历史复原 京杭运河
下载PDF
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俊 谭徐明 +1 位作者 王英华 刘建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03-207,共5页
中国大运河已被列入2014年国家申遗预备名单,水利、文物部门正在组织编制保护规划。本文分析了在不同管理目标下,未来京杭大运河的水行政、工程管理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指出了在用古代水利工程的保护与利用,迫切需要... 中国大运河已被列入2014年国家申遗预备名单,水利、文物部门正在组织编制保护规划。本文分析了在不同管理目标下,未来京杭大运河的水行政、工程管理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指出了在用古代水利工程的保护与利用,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完善现有管理制度。本文列举了国内外工程类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典型案例及先进经验,基于对京杭大运河水利功能可持续发挥的目标,提出了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完善及创新运河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大运河 管理 法律
下载PDF
城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都江堰博物馆园区河道景观设计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万金红 《中国水利》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0,共3页
河道景观是城镇振兴的重要资源,开发河道景观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内容、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自20世纪60年代环境改造运动兴起以来,城镇河道景观资源的开发受到普遍重视。出于对防洪、灌溉、航运、城市排... 河道景观是城镇振兴的重要资源,开发河道景观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内容、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自20世纪60年代环境改造运动兴起以来,城镇河道景观资源的开发受到普遍重视。出于对防洪、灌溉、航运、城市排水等因素的考虑,我国的城镇河道景观资源开发设计工作起步较晚,并且已有的河道景观开发大都千篇一律,流于形式。总结以往河道景观设计的经验教训,结合都江堰博物馆园区河道景观设计实践,提出城镇河道景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景观设计 尊重河流 都江堰博物馆园区
下载PDF
浙东运河闸坝控制工程及其技术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云鹏 杨晓维 王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3-269,共7页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河水运网络与海运联接的纽带。与大运河其他河段相比,浙东运河水系水文、控制工程有其鲜明特点。本文基于水利工程科技史的视角,对浙东运河水系构成及分段特点、浙东运河控制工程分布、闸坝工...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河水运网络与海运联接的纽带。与大运河其他河段相比,浙东运河水系水文、控制工程有其鲜明特点。本文基于水利工程科技史的视角,对浙东运河水系构成及分段特点、浙东运河控制工程分布、闸坝工程型式与功能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浙东运河宁波段极具特色的闸坝功能划分特征、闸坝结合的工程型式产生及其技术特点进行了考证、分析,从中国大运河整体视角审视浙东运河水利工程遗产的特点及其科技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浙东运河 水利工程 闸坝 工程技术特征 水利遗产
下载PDF
工程运行期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三峡工程博物馆策划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俊 谭徐明 万金红 《中国水利》 2012年第21期20-23,共4页
三峡工程进入运行期,众多机械设备面临着闲置和废弃的问题,场地特征即将消失。基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趋势与先进经验,梳理和调查了三峡管理区的工业遗存,结合泛博物馆设计理念,提出了三峡工程博物馆的策划方案,为工程运行阶段的水利... 三峡工程进入运行期,众多机械设备面临着闲置和废弃的问题,场地特征即将消失。基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趋势与先进经验,梳理和调查了三峡管理区的工业遗存,结合泛博物馆设计理念,提出了三峡工程博物馆的策划方案,为工程运行阶段的水利工程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保护与利用 三峡工程博物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