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米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寅 王会来 +3 位作者 林晓燕 关美艳 陈铭学 曹珍珍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6期35-42,共8页
稻米质量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稻米重金属、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污染等问题发生,影响了我国稻米产业健康发展,也引发消费者对稻米质量安全状况的关注和担忧。开展稻米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技术研究,不仅可... 稻米质量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稻米重金属、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污染等问题发生,影响了我国稻米产业健康发展,也引发消费者对稻米质量安全状况的关注和担忧。开展稻米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技术研究,不仅可为政府制定稻米质量安全标准、技术法规提供重要依据,而且能及时发现和预防稻米质量安全风险,是目前稻米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的主要危害因素和可能来源,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等,并针对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体系,梳理了我国稻米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总结了收获前、收获后和全程预警方法,以期为稻米质量安全科学监管和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质量安全 污染物 风险评估 蒙特卡罗模拟 预警技术
下载PDF
我国水稻三大优势产区稻米品质现状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卫星 马晨怡 +4 位作者 袁玉伟 张伟贵 胡贤巧 陈铭学 朱智伟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8,共7页
为全面科学了解我国水稻三大优势产区稻米品质现状及区域差异,采取网格化布局和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2020年在全国17个水稻主产省的455个重点县抽取5879份稻谷样品,研究分析了12项品质性状和优质率。结果显示,近5年我国稻米总体优... 为全面科学了解我国水稻三大优势产区稻米品质现状及区域差异,采取网格化布局和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2020年在全国17个水稻主产省的455个重点县抽取5879份稻谷样品,研究分析了12项品质性状和优质率。结果显示,近5年我国稻米总体优质率为35.96%,粳稻优质率(54.02%)明显高于籼稻(27.30%),中晚稻优质率(41.43%)显著高于早稻(10.13%),年度间优质率有变化,2016年为26.86%,2017年为38.30%,2018年为38.61%,2019年为38.79%,2020年为33.33%;区域间优质率差异明显,东北平原为71.38%,显著高于东南沿海的30.83%和长江流域的25.78%。东北三省优质率最高(黑龙江、吉林、辽宁分别为69.65%、75.13%、76.87%),其次是华南两广(广东37.20%、广西31.92%)、江淮地区(江苏31.88%、安徽34.88%、河南33.57%)和云贵高原(贵州31.16%、云南24.76%),川渝盆地和湘赣平原优质率有待提升。总体而言,东北平原稻米品质各项指标表现较为适宜,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整精米率低、垩白多,是限制稻米优质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整精米率优质达标率总体仅为54.82%,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三大优势产区分别为84.59%、47.74%、46.17%,因此,整精米率不仅是我国稻米品质地区差异的关键因子之一,也是今后南方水稻优质育种和栽培的重要攻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优势产区 稻米品质 优质率 区域差异 整精米率
下载PDF
水稻稻曲病污染、毒素分析与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晓燕 马有宁 +3 位作者 曹赵云 牟仁祥 朱智伟 陈铭学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0年第5期22-28,共7页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绿核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稻曲病菌形成的稻曲球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和稻米质量,更为严重的是稻曲病菌分泌产生的真菌毒素对人畜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毒害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水稻稻曲病的污染概况,稻曲球中...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绿核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稻曲病菌形成的稻曲球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和稻米质量,更为严重的是稻曲病菌分泌产生的真菌毒素对人畜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毒害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水稻稻曲病的污染概况,稻曲球中毒素的种类和危害、毒素的分布、毒素的分离制备、鉴定与检测以及稻曲病防控阻断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稻曲病持续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真菌毒素 分离制备 鉴定与检测 防控技术
下载PDF
不同贮藏环境和时间对大米质量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邵雅芳 余静 +5 位作者 郑欣 朱大伟 徐清宇 方长云 王勇 陈铭学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为研究龙粳31大米在高温高湿普通米桶、高温高湿负压米桶、室温普通米桶和室温负压米桶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规律,探究贮藏环境和时间对大米质量状况的影响。检测和分析大米外观、脂肪酸值、食味值、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酸组成和含量... 为研究龙粳31大米在高温高湿普通米桶、高温高湿负压米桶、室温普通米桶和室温负压米桶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规律,探究贮藏环境和时间对大米质量状况的影响。检测和分析大米外观、脂肪酸值、食味值、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米粉糊化特性等指标,并在贮藏环境和贮藏时间两个维度上对数据进行可视化雷达图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和贮藏时间的延长能加速大米品质的劣化,不同贮藏环境和时间对峰值黏度(1 991~2 859 cP)、最终黏度(2 650~3 334 cP)、最低黏度(1 459~2 182 cP)、脂肪酸值(2.74~32.58 mg/100 g)、油酸(1.12~1.81 mg/g)、亚油酸(2.68~3.53 mg/g)和食味值(68.72~80.30分)等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P <0.05)。雷达图分析表明,高温高湿普通米桶贮藏大米品质劣化的品质指标主要为脂肪酸值、油酸和亚油酸;高温高湿负压米桶贮藏大米品质劣化的指标主要为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室温普通米桶和室温负压米桶贮藏大米品质劣化的指标为峰值黏度和最低黏度。不同贮藏时间上,峰值黏度和最低黏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脂肪酸值持续升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在贮藏到15天后急剧下降,食味值逐渐降低。综上,短时间(15天)的大米贮藏,负压米桶能更好地保持大米的品质状况;长时间(15天以上)的大米贮藏,普通米桶和负压米桶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贮藏 食味值 脂肪酸 糊化特性
下载PDF
“稻米质量安全与品质评价”特约专栏介绍(陈铭学)
5
作者 陈铭学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6期I0003-I0004,共2页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在解决“吃饭问题”的背景下,稻谷在产后阶段除了要考虑质量安全...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在解决“吃饭问题”的背景下,稻谷在产后阶段除了要考虑质量安全问题外,还要考虑消费者对优质好稻米的追求问题,因此稻米质量安全与品质评价研究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饭问题 质量安全问题 品质评价 稻米质量安全 战略地位 不可替代 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作物
下载PDF
锌对水稻幼苗镉积累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涵彤 何巧 +3 位作者 倪妍霞 黄思琦 马有宁 林晓燕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9年第1期55-61,共7页
为探明不同浓度Zn对Cd处理水稻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9311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方法,从水稻幼苗生长、 Zn与Cd积累量、抗氧化系统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Zn会抑制Cd处理水稻幼苗生物量的增加,并促进... 为探明不同浓度Zn对Cd处理水稻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9311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方法,从水稻幼苗生长、 Zn与Cd积累量、抗氧化系统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Zn会抑制Cd处理水稻幼苗生物量的增加,并促进幼苗对Zn和Cd的吸收积累; 100μmol/L Zn对Cd处理水稻生物量有显著促进作用(P <0.05),且该处理下的Zn能明显抑制水稻对Cd的吸收;但当Zn浓度达到3.06×103μmol/L时, Zn对Cd处理水稻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不同浓度Zn处理下,水稻幼苗地上部的SOD活性、 POD活性、 APX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而CAT活性则受到抑制, 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低浓度Zn与Cd发生协同作用,促进水稻对Zn和Cd的吸收,抑制水稻生长;中等浓度Zn与Cd发生拮抗作用,抑制水稻对Zn、 Cd的吸收,提高SOD、 POD活性,促进水稻生长;但当Zn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虽然Zn与Cd也发生拮抗作用,但仍会对水稻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损伤幼苗抗氧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理生化指标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绿色有机稻米与常规稻米的品质相关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晨怡 张伟贵 +1 位作者 李洪艳 张卫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年第8期39-42,共4页
目的:综述绿色稻米、有机稻米与常规稻米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从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与蒸煮食味品质、矿质元素等方面比较了不同生产方式稻米品质之间的差异,并对绿色、有机稻米的相关研究和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结... 目的:综述绿色稻米、有机稻米与常规稻米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从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与蒸煮食味品质、矿质元素等方面比较了不同生产方式稻米品质之间的差异,并对绿色、有机稻米的相关研究和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结果与结论:目前,绿色稻米、有机稻米与常规稻米的品质研究主要集中在整精米率、垩白粒率、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等方面,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不同生产方式对稻米中各营养物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稻米 有机稻米 质量控制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中国高食味北方粳稻与南方半糯粳稻品种理化特性及食味品质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朱大伟 郑欣 +4 位作者 余静 牟仁祥 陈铭学 邵雅芳 章林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83,共15页
【目的】明确我国优质北方粳稻和南方半糯性粳稻稻米理化特性与米饭感官食味品质的差异,为优质粳稻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代表性高食味北方粳稻品种、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日本越光大米为对照,系统分析比较2种类型粳米外观品... 【目的】明确我国优质北方粳稻和南方半糯性粳稻稻米理化特性与米饭感官食味品质的差异,为优质粳稻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代表性高食味北方粳稻品种、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日本越光大米为对照,系统分析比较2种类型粳米外观品质、淀粉精细结构、蛋白组分、米粉糊化特性、米饭质地和感官食味品质的差异。【结果】虽然3个北方粳稻品种和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具有较高的感官食味值,但在淀粉精细结构、蛋白组分、米粉糊化特性和米饭质地等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米饭感官食味方面,3个高食味北方粳稻品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口性(96—98分),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表现出较好的冷饭质地(92—100分)。在理化特性方面,3个北方粳稻品种表现出较高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17.6%—19.6%),较低的粗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表现出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8.5%—10.5%),较高的谷蛋白及醇溶蛋白含量。在淀粉精细结构方面,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较低(均值低54.7%和55.6%),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相似度高。此外,南粳46和宁香粳9号的直链淀粉短链与长链比高于五优稻4号和天隆优619(均值高43.2%)。因此,与北方粳稻相比,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的米粉具有较高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崩解值,较低的消减值,米饭具有较高的黏度、较小的硬度和弹性。【结论】高食味北方粳稻品种具有较低的糊化温度,适中的硬度和较好的弹性;而高食味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表现出较高的崩解值,其米饭黏度较高,外观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食味 感官评价 淀粉结构 糊化特性
下载PDF
镉胁迫下嗜温鞘氨醇杆菌降解丁草胺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林晓燕 牟仁祥 +4 位作者 曹赵云 曹珍珍 周蓉 许萍 陈铭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38-2745,共8页
为了从蛋白表达水平阐释丁草胺降解菌应答镉胁迫及胁迫情况下降解丁草胺的分子机制,对丁草胺高效降解菌嗜温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thalpophilum)在重金属镉胁迫下蛋白质组变化进行研究,设置10 mg·L-1镉胁迫处理和不加镉的对... 为了从蛋白表达水平阐释丁草胺降解菌应答镉胁迫及胁迫情况下降解丁草胺的分子机制,对丁草胺高效降解菌嗜温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thalpophilum)在重金属镉胁迫下蛋白质组变化进行研究,设置10 mg·L-1镉胁迫处理和不加镉的对照,7 d后分别取样提取菌株总蛋白,利用双向(2-D)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差异蛋白功能分析。2-D电泳结果分析共获得93个差异蛋白点,其中上调蛋白49个,下调蛋白44个。选取重复性好且差异最为明显的23个蛋白质点酶解脱盐后进行MALDI-TOF-MS分析,成功鉴定出15个差异蛋白,其中8个为上调蛋白,7个为下调蛋白;差异蛋白分别按GO和COG进行了蛋白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类。研究表明:差异显著蛋白主要为参与丁草胺代谢的蛋白、响应镉胁迫敏感蛋白及在镉胁迫下参与丁草胺代谢的蛋白;获得2个镉高度敏感蛋白(蛋白编号分别为A0A0M7HIV1和A0A0D6IIE6)以及1个抗镉胁迫同时参与丁草胺代谢的蛋白(蛋白编号为D4FMF4),推测它们在镉胁迫下丁草胺的降解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丁草胺 嗜温鞘氨醇杆菌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我国稻米品质标准及检测技术创新概述 被引量:9
10
作者 卢林 孙成效 +1 位作者 朱智伟 于永红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稻米品质是决定其市场价值和商品价值的重要属性。本文简述了我国稻米品质标准的现状;探讨了稻米品质评价包括的五个方面: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食味品质及营养品质;介绍了稻米品质检测技术的创新进展。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标准 检测技术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测定稻米中5种硒形态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赵云 李洪艳 +2 位作者 柴爽爽 许萍 陈铭学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0-27,共8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富硒大米中5种硒形态的检测方法。采用反向C18色谱柱,对流动相离子对浓度、洗脱盐浓度、pH值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流动相组成为15 mmol/L乙酸铵溶液,pH5.5和0.2 mmol/L四丁基氢氧化...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富硒大米中5种硒形态的检测方法。采用反向C18色谱柱,对流动相离子对浓度、洗脱盐浓度、pH值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流动相组成为15 mmol/L乙酸铵溶液,pH5.5和0.2 mmol/L四丁基氢氧化铵(TBAH),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SeMeCys)、硒代半胱氨酸(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四价硒Se(Ⅵ)和六价硒Se(Ⅳ)5种硒形态获得基线分离。大米样品用酶提法提取,通过对酶的种类、酶的用量及酶解时间等对提取效率的研究,确定样品与蛋白酶(protease)XIV酶量比为20∶1为最佳,且最佳酶解时间为20 h。结果表明本方法分离效率高,方法线性良好,灵敏度高,回收率为77.1%~107.3%,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SeMeCys)、硒代半胱氨酸(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15mg/kg和0.005 mg/kg,四价硒Se(Ⅵ)和六价硒Se(Ⅳ)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25 mg/kg和0.009 mg/kg。为全面评价富硒大米质量和后续开展富硒大米膳食暴露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ICP MS/MS 富硒大米 硒形态 酶提法
下载PDF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分析不同种类稻米中4种砷形态含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欢 许萍 +1 位作者 李洪艳 曹赵云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8-34,共7页
基于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同时快速分析紫米、红米和普通糙米中As(Ⅲ)、As(Ⅴ)、DMA和MMA 4种砷形态的方法。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碳酸氢氨为流动相梯度洗脱,4种砷化物可在10 min内获得基线分离。根据净化... 基于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同时快速分析紫米、红米和普通糙米中As(Ⅲ)、As(Ⅴ)、DMA和MMA 4种砷形态的方法。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碳酸氢氨为流动相梯度洗脱,4种砷化物可在10 min内获得基线分离。根据净化效果和吸附作用对石墨碳粉、石墨碳柱和C18柱三种吸附材料进行比较,结果发现,C18小柱能充分去除样品中的色素和大分子杂质。4种砷化物在0~50μg/L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1,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2~0.01mg/kg和0.007~0.033mg/kg。4种砷形态在各稻米基质中的三个水平添标回收率在75.2%~10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9.9%。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稻米中4种砷形态含量分析,为精准评估稻米砷摄入风险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砷形态 净化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稻米的营养功能特点 被引量:18
13
作者 邵雅芳 《中国稻米》 2020年第6期1-11,共11页
介绍了稻米各营养功能组分的含义、特征及分布;较全面地总结了稻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组分及γ-谷维素、多酚类化合物、γ-氨基丁酸和植酸等功能组分的含量特点及对人体的健康效... 介绍了稻米各营养功能组分的含义、特征及分布;较全面地总结了稻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组分及γ-谷维素、多酚类化合物、γ-氨基丁酸和植酸等功能组分的含量特点及对人体的健康效应;综述了稻米营养功能组分的强化方式和糙米的营养与健康,展望了功能性糙米产品研究与开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营养品质 功能品质 营养强化 健康效应
下载PDF
中国优质稻品种品质及食味感官评分值的特征 被引量:30
14
作者 朱大伟 章林平 +4 位作者 陈铭学 方长云 于永红 郑小龙 邵雅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71-1283,I0001,I0002,共15页
【目的】研究中国优质稻品种品质和食味感官评分值的差异性,阐明中国北方优质粳稻、南方优质粳稻和优质籼稻品种品质特征,挖掘与食味感官评分值(食味值)相关的理化指标,为中国稻米品质评价和优质稻品种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研究中国优质稻品种品质和食味感官评分值的差异性,阐明中国北方优质粳稻、南方优质粳稻和优质籼稻品种品质特征,挖掘与食味感官评分值(食味值)相关的理化指标,为中国稻米品质评价和优质稻品种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鉴会中来自30个省(市)的122份优质稻米样品为试验材料,按种植区域分为北方粳稻(38份)、南方粳稻(15份)和籼稻(69份)3个品种类型。通过测定稻米外观品质、米粉糊化特性、蛋白质含量和食味感官评分值等指标,阐明稻米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间的关系。同时,按食味值大小分别将三大类稻米分成高(≥90)、中(80-90)和低(<80)3种食味类型,并比较分析不同类别不同食味类型稻米品质的差异性。【结果】北方粳稻可分为高和中2种食味类型。与中食味类型相比(P<0.05),高食味类型稻米的长宽比较小(低0.2),蛋白质含量较低(低0.32 g/100g),峰值黏度较高(高145 cP),消减值较低(低134 cP),米饭硬度较低(低16 g),黏度较高(高70 g),弹性较大(高0.04%)。南方粳稻可分为高、中和低3种食味类型。与低食味类型相比(P<0.05),高食味类型稻米的垩白度稍高(高0.65%),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低(分别约低4.0和0.92 g/100 g),峰值黏度较高(高314 cP),崩解值较高(高259 cP),最终黏度低(低260 cP),消减值较低(低574 cP),米饭黏度较高(高261 g)。籼稻可分为高、中和低3种食味类型。与低食味类型相比(P<0.05),高食味类型籼稻粒形细长,外观更优,蛋白质含量较低(低0.45 g/100 g),崩解值较高(高115cP),消减值较低(低157 cP),米饭硬度较低(低46 g),黏度较高(高107 g)。【结论】中国优质稻品种中,北方粳稻高食味类型品种外观晶莹剔透(垩白度小于1%),蛋白质含量低(6 g/100 g左右),米饭软硬适中,弹性高(0.6%左右);南方粳稻高食味类型品种外观较好,直链淀粉含量低(13 g/100 g左右),消减值小(-250 cP左右),米饭黏度高(-1 200 g左右);籼稻高食味类型品种米粒细长(长宽比4.0左右),外观晶莹剔透,米饭硬度/黏度比值小(0.2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品质评价 食味感官评分值 北方粳稻 南方粳稻 籼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测定植物样品中砷含量的去干扰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晨怡 柴爽爽 +4 位作者 曹赵云 李洪艳 张琬悦 徐清宇 张卫星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2年第1期19-23,共5页
植物样品中砷(As)的快速及准确测定对于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意义重大。然而,受样品中存在的钙(Ca)、钾(K)等大量元素导致的多原子离子干扰以及稀土元素钕(Nd)、钐(Sm)所导致的双电荷离子干扰影响,实际植物样品中痕量As的测定具有一定... 植物样品中砷(As)的快速及准确测定对于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意义重大。然而,受样品中存在的钙(Ca)、钾(K)等大量元素导致的多原子离子干扰以及稀土元素钕(Nd)、钐(Sm)所导致的双电荷离子干扰影响,实际植物样品中痕量As的测定具有一定挑战性。本文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在4种模式下(无气体模式、He碰撞模式、H_(2)原位反应模式、O_(2)质量转移模式),研究不同浓度的Ca、K和稀土元素对As测定的影响,对比不同模式的干扰消除效果。结果表明,4种模式消除多原子离子干扰的有效性由高到低为O_(2)质量转移模式>He碰撞模式>H_(2)原位反应模式>无气体模式,消除双电荷离子干扰的有效性由高到低为O_(2)质量转移模式>无气体模式>He碰撞模式>H_(2)原位反应模式。采用ICP-MS/MS在O_(2)质量转移模式下可无干扰地测定As,该方法线性良好,准确度高,检出限为0.0002 mg/kg,用于测定国家标准物质黄豆(GBW10013)、圆白菜(GBW10014)、柑橘叶(GBW10020)、蒜粉(GBW10022)和湖南大米(GBW10045a)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2.3%、0.7%、2.3%和1.0%,适用于植物样品中As的快速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子离子干扰 双电荷离子干扰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 O_(2)质量转移模式
下载PDF
稻米蛋白组分提取与测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静 李水梅 +3 位作者 徐清宇 郑欣 邵雅芳 朱大伟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3年第2期10-14,32,共6页
按Osborne法对稻米样品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进行逐级分离提取,通过两因素试验确定各组分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各蛋白在提取时间均为30 min的条件下,清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Tris-HCl溶液(pH 7.5),提取温度40℃;球蛋... 按Osborne法对稻米样品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进行逐级分离提取,通过两因素试验确定各组分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各蛋白在提取时间均为30 min的条件下,清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Tris-HCl溶液(pH 7.5),提取温度40℃;球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2%NaCl溶液,提取温度50℃;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溶液,提取温度50℃;谷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0.025 mol/L的NaOH溶液,提取温度50℃。通过考察脱脂前处理对稻米蛋白组分浓度的影响,发现由于稻米脂肪含量较低,脱脂处理对稻米蛋白组分的整体提取结果影响不大,故稻米中蛋白组分的提取不需要进行脱脂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蛋白组分 提取 条件优化
下载PDF
混合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米中3种谷维素
17
作者 李洪艳 杨欢 +4 位作者 马晨怡 张琬悦 徐清宇 陈铭学 马有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46-752,共7页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结合混合型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测定稻米中3种谷维素(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CA-FA)、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24MCA-FA)和菜油甾醇阿魏酸酯(Camp-FA))含量的分析方法。实验通过优化3种谷维素的...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结合混合型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测定稻米中3种谷维素(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CA-FA)、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24MCA-FA)和菜油甾醇阿魏酸酯(Camp-FA))含量的分析方法。实验通过优化3种谷维素的多反应监测(MRM)质谱参数,比较了在不同流动相中的分离度以及响应强度,同时考察了不同提取条件、净化条件对3种谷维素提取率和净化效果的影响,再结合外标法定量,实现了对稻米中3种谷维素的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A,甲醇∶乙腈=1∶1(v/v)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3种谷维素在Agilent Eclipse XDB-C8色谱柱(150 mm×2.1 mm,3.5μm)上基本分离且响应强度和峰形最佳;提取条件经正交实验优化后可得:料液比为1∶20(g/mL)、提取溶剂为甲醇、浸泡时间为12 h、超声温度为40℃以及超声时间为20 min时,3种谷维素提取率最高;对混合型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的上样溶剂以及洗脱溶剂优化后,样品基质效应为1.6%~10.8%。在各优化条件下,3种谷维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83,检出限(LOD)为0.5~1.0μg/L,定量限(LOQ)为2.0~3.5μg/L。在稻米样品本底浓度2、5和10倍的加标水平下3种谷维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6.1%~11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3.2%。该方法可快速准确测定稻米中3种谷维素的含量,为后续稻米中谷维素类化合物测定及鉴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混合型固相萃取 谷维素 稻米
下载PDF
植源性农产品中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聂静雯 余静 +4 位作者 郑欣 徐清宇 朱大伟 陈铭学 邵雅芳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本研究采用pH示差法对结球甘蓝和黑米中的花青素进行提取与测定,对检测条件和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氯化钾和醋酸钠检测液的最适pH分别为1.0和4.5;最佳提取条件为加入85%盐酸甲醇振荡提取20 min,提取2次。该方法的线性(决定系数为... 本研究采用pH示差法对结球甘蓝和黑米中的花青素进行提取与测定,对检测条件和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氯化钾和醋酸钠检测液的最适pH分别为1.0和4.5;最佳提取条件为加入85%盐酸甲醇振荡提取20 min,提取2次。该方法的线性(决定系数为0.9988)、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2%)和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4%)良好。在结球甘蓝称样量为5.0 g条件下,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6μg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g和0.54μg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g;在黑米称样量0.5 g条件下,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62μg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g和5.4μg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g;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9.68%~108.69%。该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可被应用于农产品中花青素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PH示差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我国部分市售富硒大米中硒含量与膳食暴露评估 被引量:15
19
作者 何巧 曹赵云 +6 位作者 张涵彤 倪妍霞 黄思琦 许萍 朱智伟 陈铭学 牟仁祥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9年第3期14-19,共6页
为评价我国市售富硒大米中硒含量及其膳食暴露风险,于全国各地超市采集43个富硒大米样品,明确其中的硒含量水平及其对膳食安全带来的风险,采用非参数概率型评估方法分别对所研究的富硒大米中硒的摄入量进行估计,计算来自富硒大米的硒膳... 为评价我国市售富硒大米中硒含量及其膳食暴露风险,于全国各地超市采集43个富硒大米样品,明确其中的硒含量水平及其对膳食安全带来的风险,采用非参数概率型评估方法分别对所研究的富硒大米中硒的摄入量进行估计,计算来自富硒大米的硒膳食暴露风险指数以分析其对消费者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富硒大米中硒含量范围为0.022~0.880mg/kg,平均值为0.160mg/kg,其中仅有48.6%的样品符合富硒大米国家标准;不同人群经食用富硒大米的硒摄入量呈现出一定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以硒耐受上限为评价标准,硒摄入风险均较低;若以硒适宜膳食摄入量为标准,2~7岁年龄段人群的硒摄入风险极低,而7岁以上人群有过量摄入的风险。因此食用本文所研究的富硒大米对消费者相对安全,但应得到适当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大米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油料作物中6种新型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残留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欢 吴小亮 +4 位作者 张函彤 何巧 倪妍霞 黄思琦 牟仁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32-1139,共8页
将超声辅助提取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油料作物中6种新型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甲基二磺隆、氯吡嘧磺、双草醚、嘧草醚、嘧苯胺磺隆和乙氧嘧磺隆)的痕量多残留检测技术。比较了超声辅助提取和QuEChERS提取... 将超声辅助提取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油料作物中6种新型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甲基二磺隆、氯吡嘧磺、双草醚、嘧草醚、嘧苯胺磺隆和乙氧嘧磺隆)的痕量多残留检测技术。比较了超声辅助提取和QuEChERS提取2种方法对6种除草剂的提取回收率,并根据净化效果和吸附作用对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吸附剂(C18)、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石墨化炭黑(GCB)、弗罗里硅土(Florisil)和增强型基质去除吸附剂(EMR) 5种吸附材料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可使6种化合物的提取回收率在90. 0%以上,EMR对6种化合物的吸附作用较小,且可有效去除油脂干扰,减小基质效应。6种除草剂在0. 05~500. 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8 4。该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 08~0. 8μg/kg和0. 25~2. 5μg/kg。6种化合物在油菜籽、大豆、花生米和葵花籽4种基质中3个加标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70. 7%~103. 8%,相对标准偏差为0. 8%~9. 2%,可应用于油料作物中6种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超声辅助提取 增强型基质去除吸附剂 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 油料作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