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稻抗虫性的研究及其应用 :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光杰 沈君辉 寒川一成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6,共6页
简要地回顾了近 30年来我国水稻抗虫性 ,特别是抗稻飞虱研究及其应用的历史 ,并将它划分为 4个发展时期 :水稻抗虫种质资源发掘与评价期、水稻抗虫品种的外引和推广期、水稻品种抗虫机理和抗性生态研究期 ,以及水稻抗虫分子生物学和抗... 简要地回顾了近 30年来我国水稻抗虫性 ,特别是抗稻飞虱研究及其应用的历史 ,并将它划分为 4个发展时期 :水稻抗虫种质资源发掘与评价期、水稻抗虫品种的外引和推广期、水稻品种抗虫机理和抗性生态研究期 ,以及水稻抗虫分子生物学和抗虫基因工程研究时期。还讨论了水稻抗虫品种的研究与应用中仍然存在的难题和障碍 ,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 抗虫性 水稻 历史
下载PDF
用微卫星标记评估中国水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3
2
作者 应杰政 施勇烽 +1 位作者 庄杰云 薛庆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9-654,共6页
【目的】为正确评估中国水稻(Oryza sativa L.)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位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已筛选的24个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组合(每条染色体2个),分析63个主栽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组合亲本(2... 【目的】为正确评估中国水稻(Oryza sativa L.)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位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已筛选的24个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组合(每条染色体2个),分析63个主栽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组合亲本(2002年推广面积达6.67×104ha(100万亩))的遗传变异。【结果】共检测到13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5.6个;多态性频率(frequency of polymorphisms,FP)变动范围为0.486~0.840,平均0.682。水稻恢复系比保持系/不育系遗传差异大;与常规籼稻品种相比,常规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低。聚类分析表明,中国籼稻品种主要来自华南稻区和长江流域稻区,粳稻品种则分布于北方稻区和太湖流域(江苏和浙江省),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结论】作者认为,应用微卫星标记所作的中国水稻品种聚类分析与传统系谱分析趋势一致,结果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关系
下载PDF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遗传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谢建坤 舒庆尧 +2 位作者 陈大洲 庄杰云 夏英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研究应用水稻协青早 A/(协青早 B/密阳 4 6 ) F6、协青早 A/(珍汕 97B/密阳 4 6 ) F6及珍汕 97A/(珍汕 97B/密阳 4 6 ) F63套测交群体 ,开展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经典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 CMS的育性恢复表现为质量 -数量性状 ;不... 研究应用水稻协青早 A/(协青早 B/密阳 4 6 ) F6、协青早 A/(珍汕 97B/密阳 4 6 ) F6及珍汕 97A/(珍汕 97B/密阳 4 6 ) F63套测交群体 ,开展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经典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 CMS的育性恢复表现为质量 -数量性状 ;不同遗传背景对水稻育性恢复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在微效 QTL的不同 ,当群体中协青早 B的成分被珍汕 97B取代后 ,群体中恢复基因的效应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遗传研究
下载PDF
水稻同核异质不育系材料对白背飞虱抗性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光杰 占小登 +2 位作者 沈君辉 曹立勇 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90,共2页
采用蜜露量测定法 ,初步研究了具有不同胞质的水稻同核异质不育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反应。试验结果表明 ,具有 D型不育胞质的不育系国广
关键词 同核异质不育系 白背不虱 水稻 抗虫性 蜜露测定
下载PDF
我国新育成水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与米质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光杰 孙国昌 +10 位作者 闵捷 吕仲贤 朱小源 肖放华 袁筱萍 沈君辉 毛雪琴 王汉荣 赵新华 杨祁云 陈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0,共6页
1997~ 2 0 0 0年间 ,鉴定了 332份我国新育成的水稻品种 (材料 )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抗性 ,并分析其米质。筛选出中抗上述一种水稻病虫害的品种 (材料 )共计 397份·次 ,双抗和三抗的品种 (材料 ... 1997~ 2 0 0 0年间 ,鉴定了 332份我国新育成的水稻品种 (材料 )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抗性 ,并分析其米质。筛选出中抗上述一种水稻病虫害的品种 (材料 )共计 397份·次 ,双抗和三抗的品种 (材料 )分别为 76、19个 ,四抗品种有K89-B5 ,五丰占 2号 ,中组 74 ,中组 75 ,中组 84和中鉴 96 -3共 6个 ;4项主要优质米指标均达到了农业部部标准优质二级米以上有 33个。优质一级米的品种 (材料 )有巨丰占 ,CR99,92 -34,94 -30 8,辽 94 7,吉 98-2 80 6和龙粳 8号 7个。改进或完善了水稻育种新品种 (材料 )的抗病虫性鉴定方法 ,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还讨论了改良水稻品种的抗病虫性与提高稻米品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抗病虫性 米质 评价 抗病虫育种
下载PDF
白背飞虱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防治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光杰 陈爱辉 沈君辉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白背飞虱近年来已逐步上升为我国水稻上的最重要害虫之一。该文综述了白背飞虱以不同虫口密度、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危害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和与其他病虫害复合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以及允许产量损失率和各地制定的防治指标 ,并建议了进... 白背飞虱近年来已逐步上升为我国水稻上的最重要害虫之一。该文综述了白背飞虱以不同虫口密度、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危害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和与其他病虫害复合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以及允许产量损失率和各地制定的防治指标 ,并建议了进一步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为害 水稻 产量 防治指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混植水稻抗虫和感虫材料抑制白背飞虱发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光杰 陈仕高 +7 位作者 王敬宇 沈君辉 寒川一成 谢雪梅 谯青春 蒲正国 石敦贵 刘祥贵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03-107,共5页
以与浙辐 80 2成对的、具有RathuHeenati抗白背飞虱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浙抗” ,以及以 2∶1比例混合“浙抗”与浙辐 80 2种子构成的抗 感白背飞虱混合群体“浙混”为材料 ,采用田间白背飞虱的种群调查和水稻产量及千粒重的测定 ,结合室... 以与浙辐 80 2成对的、具有RathuHeenati抗白背飞虱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浙抗” ,以及以 2∶1比例混合“浙抗”与浙辐 80 2种子构成的抗 感白背飞虱混合群体“浙混”为材料 ,采用田间白背飞虱的种群调查和水稻产量及千粒重的测定 ,结合室内蜜露量、产卵量和卵发育率的测定 ,研究了混植抗感白背飞虱近等基因系材料对白背飞虱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浙混”上的成虫及若虫数量均与在抗虫的RHT和“浙抗”上的相近 ,分别是在感虫的浙辐 80 2和TN1上的 1/2和 1/4~1/5。白背飞虱在“浙混”和“浙抗”上分泌的蜜露量分别为 9.0 3和 6 .97mg/♀·d,显著地低于在浙辐 80 2 (17.6 4mg/♀·d)和TN1(19.14mg/♀·d)上的。白背飞虱在“浙混”与“浙抗”、浙辐 80 2与TN1上的产卵量和卵发育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与“浙抗”相比 ,“浙混”和浙辐 80 2的稻谷产量分别增加了 1.17%和减少了 19.11%,“浙混”和浙辐 80 2的千粒重分别减少了2 5 7%和 9.84%。因此 ,混植抗感白背飞虱水稻材料可以有效地抑制白背飞虱的发生 ,还可以保证水稻产量不受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近等基因系 混植 抗虫性 水稻
下载PDF
水稻种子穗发芽与休眠性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静 林泽川 +1 位作者 曹立勇 沈希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36-1142,共7页
水稻穗发芽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还会降低稻谷的质量和品质,选育抗穗发芽的水稻品种是解决穗发芽最有效的途径。文章综述了影响水稻穗发芽和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包括种子成熟度、α-淀粉酶活性、内源激素、可溶性糖、温度、湿度等;总结... 水稻穗发芽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还会降低稻谷的质量和品质,选育抗穗发芽的水稻品种是解决穗发芽最有效的途径。文章综述了影响水稻穗发芽和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包括种子成熟度、α-淀粉酶活性、内源激素、可溶性糖、温度、湿度等;总结分析了水稻穗发芽和种子休眠相关QTL定位情况,以期为水稻抗穗发芽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发芽 种子休眠 数量性状座位
下载PDF
水稻氮、磷、钾吸收利用遗传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晓明 张迎信 +2 位作者 王会民 程式华 曹立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5-694,共10页
氮、磷、钾是水稻生长发育中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水稻生长状况及产量和品质形成都与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何在高投入集约化生产条件下,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简要概述氮、磷、钾在水稻体内的功能及遗传特性... 氮、磷、钾是水稻生长发育中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水稻生长状况及产量和品质形成都与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何在高投入集约化生产条件下,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简要概述氮、磷、钾在水稻体内的功能及遗传特性,以期为培育氮、磷、钾高效利用水稻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功能 遗传特征
下载PDF
水稻叶片衰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翟荣荣 冯跃 +2 位作者 曹立勇 程式华 吴伟明 《中国稻米》 2011年第1期7-12,共6页
叶片的衰老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是一种基因编码的程序性事件。但在农业生产上,水稻叶片的过早衰老已经成为制约水稻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水稻叶片的早衰对水稻育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叶片衰老研究结... 叶片的衰老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是一种基因编码的程序性事件。但在农业生产上,水稻叶片的过早衰老已经成为制约水稻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水稻叶片的早衰对水稻育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叶片衰老研究结果,主要包括水稻叶片衰老的机理、特征、影响叶片衰老的因子、常用的水稻叶片衰老的生理生化指标等,同时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水稻叶片衰老遗传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片 衰老
下载PDF
水稻籽粒灌浆充实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占烈 林泽川 +1 位作者 戴高兴 曹立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86-1290,共5页
为加强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糖类代谢途径生理因子和遗传因子的研究,更好了解灌浆充实内在信息,以促进水稻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及相应栽培措施的制定。对水稻籽粒灌浆充实特性、影响灌浆充实的生理因素、相关酶活性和同化物转运基因研究以... 为加强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糖类代谢途径生理因子和遗传因子的研究,更好了解灌浆充实内在信息,以促进水稻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及相应栽培措施的制定。对水稻籽粒灌浆充实特性、影响灌浆充实的生理因素、相关酶活性和同化物转运基因研究以及相关籽粒灌浆充实QTL定位等进行综述,并对水稻籽粒灌浆充实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提出分子水平上解析灌浆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充实 酶基因 QTL定位
下载PDF
浙江省高产水稻叶片形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冬 王俊敏 +3 位作者 徐志福 曹立勇 石晓燕 叶宏宝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1-677,共7页
测量浙江省粳稻区试所用的12个水稻品系叶片指标,发现水稻株高非常接近,茎叶夹角相似,对照品种杂交籼稻与这12个品种差异较大。采用二次函数建立模型,拟合归一化的叶片形态,建立水稻叶片器官库。归一化处理后品种间叶片大小以及形状表... 测量浙江省粳稻区试所用的12个水稻品系叶片指标,发现水稻株高非常接近,茎叶夹角相似,对照品种杂交籼稻与这12个品种差异较大。采用二次函数建立模型,拟合归一化的叶片形态,建立水稻叶片器官库。归一化处理后品种间叶片大小以及形状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叶位越高,最大宽越偏向于基部,叶位越低,越远离基部。所选13个品种的叶型系数可以统一设置为0.73,但是品种之间和同一品种内部不同位置的叶片叶型系数差异极显著,统计分析表明,同一品种不同位置的叶片叶型系数差异(P=1.95e-11)大于不同品种同一位置的叶型系数(P=4.89e-3),表明目前育种上水稻形态有趋同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育种 叶片形态 二次函数模型 叶型系数
下载PDF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文强 李小湘 +2 位作者 王淑红 段永红 吴建利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共7页
概述了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经典遗传鉴定、分子标记定位、克隆以及稻瘟病抗性基因与无毒基因的互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抗性 基因定位 克隆
下载PDF
水稻窄叶性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代波 程式华 曹立勇 《中国稻米》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叶片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其形状、大小和色泽都直接影响着水稻的光合产量,进而影响水稻的生物学产量。本文主要从叶形方面的窄叶性状着手,论述了叶片功能的重要性;重点综述了水稻窄叶性状的相关研究;并... 叶片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其形状、大小和色泽都直接影响着水稻的光合产量,进而影响水稻的生物学产量。本文主要从叶形方面的窄叶性状着手,论述了叶片功能的重要性;重点综述了水稻窄叶性状的相关研究;并预测了今后水稻窄叶性状的遗传研究趋势,以期为超级水稻研究中倒3叶的叶形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窄叶 育种
下载PDF
杂交水稻育种材料和方法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8
15
作者 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5-169,共5页
概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杂交水稻育种材料和方法研究方面的进展 ,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讨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内容包括现有不育系的改良 ,新不育质源的发掘 ,高配合力恢复系的选育和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及超高产育种探索等。指出以生... 概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杂交水稻育种材料和方法研究方面的进展 ,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讨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内容包括现有不育系的改良 ,新不育质源的发掘 ,高配合力恢复系的选育和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及超高产育种探索等。指出以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创制新的育种材料和探索新的育种方法是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材料 育种方法 生物技术 杂交水稻
下载PDF
水稻产量性状QTL的克隆研究及育种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樊叶杨 王凯 +1 位作者 庄杰云 程式华 《中国稻米》 2010年第6期1-5,共5页
提高稻谷产量是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水稻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近年来水稻产量性状QTL的克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QTL克隆进展,分析了产量性状QTL的一些基本特点,并简述了产量性状QTL在育种中... 提高稻谷产量是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水稻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近年来水稻产量性状QTL的克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QTL克隆进展,分析了产量性状QTL的一些基本特点,并简述了产量性状QTL在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QTL 克隆
下载PDF
水稻叶色突变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聪利 魏祥进 +3 位作者 邵高能 陈明亮 胡培松 唐绍清 《中国稻米》 2012年第4期15-21,共7页
叶色突变表型明显、易于鉴别,在高等植物叶绿素代谢、叶绿体结构、功能和发育机理等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水稻中已定位约80个叶色突变位点,涉及除第12条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并已成功克隆出多个叶色相关基因。本文从叶绿素... 叶色突变表型明显、易于鉴别,在高等植物叶绿素代谢、叶绿体结构、功能和发育机理等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水稻中已定位约80个叶色突变位点,涉及除第12条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并已成功克隆出多个叶色相关基因。本文从叶绿素代谢、叶绿体发育、花青素代谢及核-质信号传导等方面,综述目前已克隆的水稻叶色突变相关基因的功能、表达模式和作用机理,阐述水稻叶色突变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 叶绿素代谢 叶绿体发育 核-质信号传导
下载PDF
中国水稻育种百年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52
18
作者 程式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共6页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对水稻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现代水稻育种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已有百年历程,期间纯系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成为技术主体,成就了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对水稻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现代水稻育种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已有百年历程,期间纯系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成为技术主体,成就了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三次突破,推进了全国水稻平均单产从20世纪50年代的200 kg/667 m^(2)平台跃上了当前的470 kg/667 m^(2)平台。展望未来百年的水稻产业需求,培育C4水稻、固氮水稻、耐盐碱水稻、耐旱水稻和一系杂交稻是水稻育种面临的重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技术 育种成就 矮化育种 杂交稻育种 超级稻育种
下载PDF
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得润 龚俊义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2-418,共7页
褐飞虱(BPH,Nilaparvata lugens)与白背飞虱(WBPH,Sogatella furcifera)是水稻的两种重要害虫,培育抗虫品种是防治这两种飞虱的有效途经。近年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取得长足进展,迄今已经在水稻上鉴定或定位了许多... 褐飞虱(BPH,Nilaparvata lugens)与白背飞虱(WBPH,Sogatella furcifera)是水稻的两种重要害虫,培育抗虫品种是防治这两种飞虱的有效途经。近年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取得长足进展,迄今已经在水稻上鉴定或定位了许多抗稻飞虱基因,这些基因来源于水稻的栽培种和野生种。本文就近年来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主基因定位和QTL分析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简要回顾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抗飞虱育种上的应用概况,对当前基因定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白背飞虱 抗性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品种抗白背飞虱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光杰 寒川一成 +3 位作者 谭红 曾媛 肖淑芳 沈君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53-55,共4页
采用苗期群体筛选鉴定法、蜜露量测定和产卵与卵孵化率测定等方法 ,就 18个水稻广亲和品种对白背飞虱抗性表现进行了研究。筛选出 5个对白背飞虱无拒取食作用和杀卵作用的水稻广亲和品种 :Aus371、0 2 42 8、Labelle、Copslo和玉 92秋 14。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广亲和品种 抗虫性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