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龄期儿童角膜形态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分析
1
作者 赵玉阳 魏昊东 穆继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角膜形态特征,为学龄儿童屈光不正检查、角膜病变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03/2023-06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6-12周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SE值不同分为正视组(-0.25 D≤SE≤+0.25 D)、近视组(-6.00 D≤SE<-0... 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角膜形态特征,为学龄儿童屈光不正检查、角膜病变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03/2023-06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6-12周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SE值不同分为正视组(-0.25 D≤SE≤+0.25 D)、近视组(-6.00 D≤SE<-0.25 D)。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平坦曲率(K1)、陡峭屈率(K2)、平均曲率(Km)、曲率半径(Rm)、角膜直径(WTW)、中央角膜厚度(CCT),分析比较正视组与近视组、男生与女生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角膜形态差异。结果:正视组儿童角膜前表面Km为42.84±0.61 D、Rm为7.85±0.15 mm,后表面Km为-6.23±0.04 D、Rm为6.77±0.15 mm,WTW为11.89±0.28 mm,CCT为557.77±22.44μm。近视组儿童Km为43.68±0.62 D、Rm为7.72±0.16 mm,后表面Km为-6.49±0.03 D、Rm为6.64±0.17 mm,WTW为12.17±0.27 mm,CCT为553.24±22.23μm。正视组与近视组间角膜形态有差异(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角膜形态与年龄、性别显著相关。结论:学龄期儿童角膜形态并不固定,近视的发生除了与眼轴增长有关外,与角膜形态变化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期儿童 角膜形态 Pentacam眼前节分析 年龄特征 性别特征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紫外线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雪芳 刘忠鑫 +2 位作者 陈炳荣 刘平 郑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紫外线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传代培养,紫外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20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细胞后,观察各项指标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as...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紫外线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传代培养,紫外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20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细胞后,观察各项指标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及caspase-9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白藜芦醇可以抑制紫外线照射诱导的细胞凋亡,阳性对照组中caspase-3及caspase-9含量显著高于同时段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caspase-3及caspase-9含量均低于同时段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伴随白藜芦醇作用时间的延长,透射电镜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程度减轻。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抑制紫外线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对辐射性白内障具有预防作用,从而为寻求有效的防治白内障药物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紫外线 晶状体上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碘酊烧灼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雪芳 刘忠鑫 陈炳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462-1463,共2页
目的:探讨30g/L碘酊涂擦创面及病灶清除联合2g/L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对临床上经角膜刮片镜检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50例50眼进行局部清创,碘酊烧灼,所有患者均给予2g/L氟康唑全身治疗,2g/L氟康唑滴眼液及氧氟沙星眼药水... 目的:探讨30g/L碘酊涂擦创面及病灶清除联合2g/L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对临床上经角膜刮片镜检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50例50眼进行局部清创,碘酊烧灼,所有患者均给予2g/L氟康唑全身治疗,2g/L氟康唑滴眼液及氧氟沙星眼药水点眼,局部涂以30g/L阿托品眼膏常规散瞳。结果:患者50例中,40例痊愈,8例好转,2例恶化手术治疗。结论:真菌性角膜炎在早期及时确诊后,局部病灶清除,碘酊烧灼创面联合氟康唑全身及局部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溃疡 碘酊 氟康唑
下载PDF
麻风病患者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的追踪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炳荣 刘忠鑫 颜少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1417-1418,共2页
目的:追踪观察麻风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与负责治疗麻风病患者的皮肤科医生一起,筛选出适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8例(28眼),在局麻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8mo追踪其临床效果,并与同期的老年性... 目的:追踪观察麻风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与负责治疗麻风病患者的皮肤科医生一起,筛选出适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8例(28眼),在局麻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8mo追踪其临床效果,并与同期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3例(63眼)的手术效果相比较。结果:麻风病组术后最好的视力≥0.4者为21%,视力在0.1~0.3者为68%,<0.1者为11%,而老年性白内障组的术后视力≥0.4者为90%,视力在0.1~0.3者为8%,<0.1者为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麻风病组的22例≤0.3的患者中,15例由于术前存在慢性葡萄膜炎,是术后低视力原因的首位。结论:麻风病患者白内障手术效果比一般老年人的手术效果差,其原因主要是术前合并慢性葡萄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 白内障 手术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49例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炳荣 黄圣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149-1150,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8例104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50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照组49例54眼行复合式小...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8例104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50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照组49例54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效果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2wk时眼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前房深度与房角方面,观察组术后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