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变暖停滞期间海洋次表层增温机制研究
1
作者 许卓弈 刘浩 +1 位作者 林霄沛 吴德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全球变暖停滞期间,海洋表层升温速度减缓,同时次表层出现增温现象。针对变暖停滞期的海洋热含量垂向再分配机制,本研究基于海洋再分析产品ECCO4以及Ishii次表层温度数据集、NCEP2、卫星高度计数据等观测资料,采用新的诊断方法评估绝热... 全球变暖停滞期间,海洋表层升温速度减缓,同时次表层出现增温现象。针对变暖停滞期的海洋热含量垂向再分配机制,本研究基于海洋再分析产品ECCO4以及Ishii次表层温度数据集、NCEP2、卫星高度计数据等观测资料,采用新的诊断方法评估绝热和非绝热过程对海洋热含量变化率垂向结构与水平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2002—2011年期间,沿等密面、跨等密面非绝热垂向热通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热带外海域,且呈现正负相抵的状态。相反,风驱动的绝热调整对垂向净热通量的改变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全球变暖停滞期间,海洋热含量的垂向再分配主要归因于风驱动而非扩散过程。1993—2011年北大西洋副极地海盆区风应力旋度变化率主要为负值,一方面不利于正风应力旋度引起的向上热输送,另一方面加强了负风应力旋度导致的向下热输运,这一现象解释了该海域次表层内海洋热含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停滞 海洋热含量 垂向热输运 风应力旋度
下载PDF
多层海洋背景下的位涡均一化理论研究
2
作者 曲宝洋 周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6,共8页
位涡均一化理论是现代温跃层理论的基石,是引起层化而又弱耗散的大洋次表层产生运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位涡均一化理论的基本构造方程扩充求解,将构造理论扩充到四层大洋模式、n层大洋模式中。结果表明,在四层大洋模式中,第二... 位涡均一化理论是现代温跃层理论的基石,是引起层化而又弱耗散的大洋次表层产生运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位涡均一化理论的基本构造方程扩充求解,将构造理论扩充到四层大洋模式、n层大洋模式中。结果表明,在四层大洋模式中,第二层及第三层都会出现位涡均一化的区域,并且其位涡恒定值相等,皆向沿流涡北边界处的值均一化,第三层位涡均一化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二层位涡均一化区域的面积。在n层模式中,除表层和底层外的n-2层皆有位涡值均一的区域,所有发生位涡均一化的层均一化区域内的位涡恒定值皆等于流涡北边界处的位涡值,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发生位涡均一化的区域面积逐渐减小,均一化区域圆心发生极向运动。整个位涡均一化区域呈现出南缓北陡,东西对称的碗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生环流 现代温跃层理论 位涡均一化 极向运动
下载PDF
非等温条件下潜水含水层坝后残留咸水淡化过程研究
3
作者 王和 郑天元 +2 位作者 刘涛 杨辉瑜 郑西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本文采用场地尺度的二维地下水-盐-热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咸淡水温差对残留咸水淡化过程的影响,定量评价了建坝后残留咸水楔长度和总残留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水温度升高,淡化过程时间显著缩短。相对于等温条件下的淡化... 本文采用场地尺度的二维地下水-盐-热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咸淡水温差对残留咸水淡化过程的影响,定量评价了建坝后残留咸水楔长度和总残留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水温度升高,淡化过程时间显著缩短。相对于等温条件下的淡化过程,非等温条件下淡化过程的最大特点是热效应引起密度和低浓度混合区(LCMZ)渗透系数发生变化。LCMZ中流速对地下水淡化过程耗时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地下水淡化 热效应 残留咸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Holland台风模型及三重嵌套海浪模式的台风浪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马秀玲 魏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4,共14页
现有的风场资料存在台风中心附近风速偏低的问题。为改进台风期间风场数据,使用Holland经验台风模型结合多平台交叉校准数据(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CCMP)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数据(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 现有的风场资料存在台风中心附近风速偏低的问题。为改进台风期间风场数据,使用Holland经验台风模型结合多平台交叉校准数据(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CCMP)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数据(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data,ERA5)风场资料,研究了不同台风最大风速半径(maximum wind radius of the typhoon,RMW)、Holland B参数对模拟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优模拟参数,并以改进后的风场驱动三重嵌套海浪模型对台风“威马逊”发生期间的台风浪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1)改进的风场资料与实测结果更为接近,作为海浪模式驱动项可更好地模拟台风期间波浪状况;(2)三重嵌套海浪模型的波浪模拟效果优于单独的海浪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and台风模型 台风“威马逊” 台风浪 海浪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南海海表盐度变化特征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徐豪然 于华明 +2 位作者 葛晶晶 刘娟 关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的变化机制复杂,主要受海气交换及海洋环流过程影响。南海SSS存在显著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受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和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 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的变化机制复杂,主要受海气交换及海洋环流过程影响。南海SSS存在显著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受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和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的复合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融合海洋再分析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处理生成151 a(1871—2021年)的长期南海SSS数据集,采用EOF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南海SSS的长期时空变化特征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近150年来,南海SSS整体变化不明显,但1940—1958年SSS显著上升(每10年上升0.31);珠江口和吕宋海峡受径流和黑潮作用,SSS变化幅度最大(每10年为-0.04和每10年为0.03);南海SSS整体变化主要由降水和黑潮控制,相关系数分别为-0.41和-0.49,南海陆架和近海海域SSS受河流径流影响显著,相关系数为-0.45;ENSO在年际尺度上控制南海的降水,PDO在年代际尺度上影响黑潮入侵南海的变化,当PDO正位相时,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降水减少,同时黑潮入侵南海强度增加,两者共同作用使南海SSS显著上升。本研究对理解南海海气交换和海洋环流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表盐度 长期变化 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和太平洋十年涛动的复合作用
下载PDF
海洋上层高分辨率温度链观测系统设计
6
作者 武文豪 徐霄阳 +1 位作者 张晨光 徐国峰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5期26-35,共10页
为满足海洋上层温度数据高分辨率实时观测需求,本文设计出一种成本低、体积小、精度高的温度链观测系统,可搭载于调查船、浮标等多种海洋观测平台,具备高分辨海表温度数据实时观测功能。本文介绍了温度链系统架构的整体设计,阐述了温度... 为满足海洋上层温度数据高分辨率实时观测需求,本文设计出一种成本低、体积小、精度高的温度链观测系统,可搭载于调查船、浮标等多种海洋观测平台,具备高分辨海表温度数据实时观测功能。本文介绍了温度链系统架构的整体设计,阐述了温度传感器的高精度测量原理与方法,采用RS-485通信方式并设计出一套适用于温度链的软件通信协议,通过标定、均一性测试、稳定性测试验证了传感器的测量性能,研制出总长200 m的温度链观测设备,设备带有10个测温节点,传感器节点初始测量精度优于±0.005℃,温度链采样间隔最短可达2.7 s。本温度链在我国南海进行了拖曳功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温度链海上作业通信稳定可靠,数据测量准确,满足海洋现场观测对数据高时效、高精度、低误码率的传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上层温度 温度链 高分辨率观测 实时通信
下载PDF
中国水产养殖装备发展现状
7
作者 刘世晶 李国栋 +2 位作者 刘晃 郑浩君 陈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8-201,共14页
水产养殖装备是高效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结构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基于养殖装备、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等多学科协同发力的智慧水产养殖模式已成为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与重要抓手,这也对水产养殖现有装备及其相关技... 水产养殖装备是高效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结构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基于养殖装备、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等多学科协同发力的智慧水产养殖模式已成为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与重要抓手,这也对水产养殖现有装备及其相关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智能化要求。本文梳理了池塘、工厂化、网箱、筏式和底播养殖等5种主要养殖方式装备发展现状,从数字化和智能化角度分析了环境监测、对象感知、饲料投喂、分级计数等养殖环节中常用装备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制约我国水产养殖智能装备与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水产养殖装备与技术发展的新思路,旨在实现我国从水产养殖大国向水产养殖强国的历史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装备 机械化 自动化 智能化
原文传递
中国海洋水色卫星传感器COCTS HY-1D产品初步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史鑫皓 陈树果 +5 位作者 林明森 刘建强 马超飞 宋庆君 薛程 胡连波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3-952,共10页
卫星遥感产品的真实性评价对利用遥感产品开展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全球典型的长期固定平台现场测量数据对中国自主海洋水色卫星HY-1D所搭载的水色水温扫描仪COCTS(COCTS HY-1D)遥感反射率(R_(rs))和叶绿素a(Chl-a)产品进... 卫星遥感产品的真实性评价对利用遥感产品开展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全球典型的长期固定平台现场测量数据对中国自主海洋水色卫星HY-1D所搭载的水色水温扫描仪COCTS(COCTS HY-1D)遥感反射率(R_(rs))和叶绿素a(Chl-a)产品进行了评价,并在全球尺度上通过与国际主流海洋水色卫星传感器的产品进行了进一步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OCTS HY-1D R_(rs)产品与现场测量R_(rs)数据吻合较好,可见光波段相关系数在0.91—0.98,各波段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平均值约为22.9%。相较于国际主流海洋水色卫星传感器MODIS Aqua与现场数据各波段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平均值约为20.5%的比较结果,产品精度相当;在全球尺度上,与MODIS Aqua相比,R_(rs)产品分布趋势一致,数值大小一致,相关系数在蓝光波段较高,可达0.94,各波段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84。Chl-a产品相关系数为0.85,高于MODIS Aqua与VIIRS-SNPP的Chl-a产品的相关系数0.76。整体上,COCTS HY-1D可以提供与国际主流海洋水色卫星传感器质量相当的水色产品,能够进行准确的海洋水色遥感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测量 海洋水色 HY-1D COCTS 遥感反射率
原文传递
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的黑潮入侵南海流径的时间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玉民 张志伟 +3 位作者 张新城 孙忠斌 商巩 赵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1-962,共12页
黑潮入侵南海对南海的温盐平衡、环流、涡旋和局地气候等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吕宋海峡处黑潮不同流径的识别方法,对1993~2021年的卫星高度计资料进行识别,获取黑潮不同流径的发生时间,探究黑潮入侵南海流径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黑潮入侵南海对南海的温盐平衡、环流、涡旋和局地气候等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吕宋海峡处黑潮不同流径的识别方法,对1993~2021年的卫星高度计资料进行识别,获取黑潮不同流径的发生时间,探究黑潮入侵南海流径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黑潮主要以流套(Looping)和分支(Leaking)两种流径入侵南海,Leaking流径发生的时长(710周)和概率(46.9%)要远高于Looping流径(时长218周,概率14.4%)。(2)Looping流径和Leaking流径均可将高温高盐的西北太平洋水带入南海,Looping流径下的平均吕宋海峡上层通量(6.3×10^(6)m^(3)/s)略大于Leaking流径(5.6×10^(6)m^(3)/s)Looping和Leaking流径在4×10^(6)m^(3)/s~6×10^(6)m^(3)/s区间发生时间最长。(3)季节变化上,Looping流径主要发生在冬季,Leaking流径在冬半年均较强,夏季二者发生概率均较低。(4)Looping流径和Leaking流径均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Looping流径在1996年发生时间最长,多达26周,在2001年几乎没有发生;Leaking流径在2005年发生时间最长,多达40周,在2013年发生时间最短。(5)Looping流径发生时长呈现0.15周/年上升的长期变化趋势,而Leaking流径则呈现-0.17周/年下降的长期变化趋势,对于整个黑潮入侵时长则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6)Looping流径在季节和年际变化上均受到局地风场的调控,与台湾西南的风应力旋度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而Leaking流径与北赤道流位置在季节和年际尺度上均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入侵 流径 吕宋海峡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下载PDF
海洋光学教与学:从海洋光学到光学海洋
10
作者 陈树果 胡连波 +1 位作者 宋庆君 张亭禄 《高教学刊》 2021年第30期42-45,49,共5页
海洋光学作为海洋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以及海洋地质等研究领域,甚至在内陆湖泊水体的监测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和未来的海洋-地球环境监测与预测系统中,基于海洋光学技术所获取的数据已... 海洋光学作为海洋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以及海洋地质等研究领域,甚至在内陆湖泊水体的监测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和未来的海洋-地球环境监测与预测系统中,基于海洋光学技术所获取的数据已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加大该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然而由于我国在该方面的教材缺失,加上海洋光学知识的晦涩难懂,学习资料主要依赖于英文书籍或文献,严重制约着大学本科的海洋光学的教与学。文章从海洋光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实现和教学目的等三个方面系统性的深入探讨了如何进行海洋光学的教与学,让学生真正通过对海洋光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利用光学研究海洋,即实现从海洋光学到光学海洋的跨越。文章以期对于未来海洋光学的教材编写、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授课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光学 教学设计 教学实现 教学目的
下载PDF
基于线性材料力学模型的海岸岬湾形态特征研究
11
作者 吕小龙 郑建国 +1 位作者 许国辉 宋玉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5-397,共13页
具有岬湾形态的海岸一般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海岸侵蚀修复中经常使用的岸线形态,而岬湾形态特征与海岸水动力之间的确切关系还没有形成量化的描述。本研究定义了海岸岬湾形态特征的基本参数,基于历史卫星影像的解译,采用比拟、统计的研... 具有岬湾形态的海岸一般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海岸侵蚀修复中经常使用的岸线形态,而岬湾形态特征与海岸水动力之间的确切关系还没有形成量化的描述。本研究定义了海岸岬湾形态特征的基本参数,基于历史卫星影像的解译,采用比拟、统计的研究方法,统计了全球240个岬湾的平面形态特征参数,分析得出:(1)岬控比(K)的值介于1.2至1.8之间,平均值为1.41,方差为0.02,标准差为0.16;(2)凸出度(ρ)的值介于0.2至0.51之间,平均值为0.34,方差为0.01,标准差为0.08;(3)根据弧形岸线形态和波浪绕射的不同,将自然海岸岬湾形态分为切线夹曲线型、曲线连切线型和曲线夹切线型3类。采用数值模拟,将线性材料受力变形的过程比拟于岬湾海岸线受水动力作用达到静态平衡过程,以线性材料为媒介,初步探究了岬湾平面形态与波浪之间的关系,对海岸线的预测、修复和保护海岸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岬湾形态 波浪 比拟法 线性材料 海岸线预测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中尺度涡对海表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规律研究
12
作者 蒋泽鸣 商巩 +1 位作者 张志伟 赵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7-999,共13页
基于南海东北部1998~2019年的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风场再分析数据,较系统地分析了南海东北部涡旋内部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特征,通过量化统计和涡心坐标系参数合成等方法探究了中尺度涡对叶绿素a浓度变化的影响规律及潜在机制。结果表明:(1... 基于南海东北部1998~2019年的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风场再分析数据,较系统地分析了南海东北部涡旋内部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特征,通过量化统计和涡心坐标系参数合成等方法探究了中尺度涡对叶绿素a浓度变化的影响规律及潜在机制。结果表明:(1)南海东北部约有60%的中尺度涡旋内部存在叶绿素a浓度增加和减少的现象。(2)南海东北部中尺度涡内部叶绿素a扰动受到涡旋抽吸和涡致Ekman抽吸机制的共同调控,其中约有38%(39%)的暖(冷)涡内涡旋抽吸的贡献更大, 21%(24%)的暖(冷)涡内涡致Ekman抽吸的贡献更大。(3)南海东北部中尺度涡生命周期内的海表叶绿素a浓度变化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差异,在冷暖涡的生成期,涡旋抽吸的作用更为显著,而在冷暖涡的顶峰和消亡期,涡致Ekman抽吸的作用更为明显。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南海东北部初级生产力对中尺度涡的响应过程与机理,对认识海洋物理-生物耦合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涡 海表叶绿素 涡旋抽吸 涡致Ekman抽吸 南海东北部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地转运动与近惯性运动间动能交换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13
作者 冯哲 缪明芳 +1 位作者 孙忠斌 张志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31,共11页
地转平衡运动与近惯性运动是海洋里普遍存在且含能较高的两种运动形态,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与能量传递在大洋能量串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受到现场观测和数值模式时空分辨率不足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对于二者间动能交换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 地转平衡运动与近惯性运动是海洋里普遍存在且含能较高的两种运动形态,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与能量传递在大洋能量串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受到现场观测和数值模式时空分辨率不足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对于二者间动能交换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在二者动能收支中所扮演的角色尚不清晰。本文利用1/48(°) MITgcm数值模式资料,对南海东北部地转与近惯性运动的动能交换率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刻画,并定量评估了动能交换率在二者动能收支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转动能较强的吕宋海峡区域,二者间的动能交换率显著高于地转动能较弱的南海东北部内区。在吕宋海峡,地转运动向近惯性运动正向传递动能,年平均总动能交换率为3.61×10^(-7)m^(3)·s^(-3),但季节变化不显著;在南海东北部内区,近惯性运动向地转运动逆向传递动能,且受黑潮入侵影响,表现为冬强(-11.37×10^(-8)m^(3)·s^(-3))、夏弱(-5.26×10^(-8)m^(3)·s^(-3))。与风场做功对比发现,二者的动能交换率在地转动能收支中可忽略不计,但在近惯性动能收支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转运动 近惯性运动 能量交换 南海东北部 能量串级
下载PDF
中国近海三种囊舌目(异鳃亚纲,腹足纲)软体动物的分类学修订
14
作者 魏靖乘 孔令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4-1148,共15页
由于部分囊舌目物种存在较大程度的种内变异,我国早期基于形态学的囊舌目研究存在种名鉴定错误、同物异名等现象。为解决我国沿海囊舌目物种种名使用混乱的问题,结合比较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技术手段,对采自山东青岛、浙江舟山、海南陵... 由于部分囊舌目物种存在较大程度的种内变异,我国早期基于形态学的囊舌目研究存在种名鉴定错误、同物异名等现象。为解决我国沿海囊舌目物种种名使用混乱的问题,结合比较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技术手段,对采自山东青岛、浙江舟山、海南陵水的囊舌目样品进行了外部形态和齿舌扫描电镜的检视,并基于COI基因进行系统发育树和遗传距离分析,对国内记录的深绿海天牛Elysia atroviridis Baba,1955重新进行了分类学描述;发现华丽海天牛Elysia ornata(Swainson,1840)应暂定为三边海天牛Elysia marginata(Pease,1871);指状棍螺Placida dendritica(Alder&Hancock1843)是马场棍螺Placida babai Ev.Marcus,1982的误定。回顾了以上几种囊舌目物种及其相似物种的分类学研究历程,对E.atroviridis、E.marginata和P.babai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研究,并为解决这三种囊舌目物种的分类存疑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舌目 物种界定 Elysia atroviridis Elysia marginata Placida babai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集的菲律宾海深层环流研究
15
作者 王廷浩 周春 +1 位作者 成佳俊 彭贤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46,共15页
本文使用多套再分数据、气候态数据和模式模拟结果对菲律宾海深层环流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断面观测数据评估了这些数据集对于菲律宾海深层水团与环流分析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气候态数据的温盐结构与断面观测结果较为一致,较适于用来进... 本文使用多套再分数据、气候态数据和模式模拟结果对菲律宾海深层环流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断面观测数据评估了这些数据集对于菲律宾海深层水团与环流分析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气候态数据的温盐结构与断面观测结果较为一致,较适于用来进行菲律宾海深层水团气候态特征的研究。多个非气候态资料的数据集中混合坐标模型(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 GLBa0.08)数据中的温盐结构与观测相对较为接近,也可用于开展菲律宾海深层水团研究。海洋与气候环流模型(Estimating the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f the ocean Version 2)数据与菲律宾海深层环流的观测研究吻合相对较好。通过对比分析多个数据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显示在菲律宾海的2 000~4 000 m层,深层水会从雅浦-马里亚纳深水通道(Yap-Mariana junction, YMJ)处入侵到菲律宾海深层,并跨过九州-帕拉海脊(Kyushu-Palau Ridge, KPR),在菲律宾海盆(Philippine Basin, PB)的南部和北部形成气旋式环流;深层水还会通过伊豆-小笠原海脊上豁口进入四国海盆(Shikoku Basin, SHB),在SHB内形成反气旋环流,并一直延伸到海底;还有一部分会进入PB在琉球海沟处形成南向西边界流,并分出一支流动跨过吕宋海峡进入南海。在4 000 m以深的菲律宾海,深层水通过YMJ入侵到菲律宾海,并跨过KPR,在PB的南部和北部形成两个气旋式环流。本文对比分析结果及对多数据集的评估可为开展菲律宾海深层环流时空特征的研究和模拟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海 深层环流 北太平洋深层水 上层绕极深层水 下层绕极深层水
下载PDF
黑潮对吕宋海峡全日内潮生成与传播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王嘉琦 黄晓冬 +1 位作者 王越 于海庆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共10页
基于一套环流-潮汐耦合模型的模拟结果,本文探究并比较了2015—2016年的三种黑潮形态下,吕宋海峡全日内潮以及全日非相干内潮生成与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黑潮以流套形态流经吕宋海峡时,全日内潮非相干性最强,具体表现为全日... 基于一套环流-潮汐耦合模型的模拟结果,本文探究并比较了2015—2016年的三种黑潮形态下,吕宋海峡全日内潮以及全日非相干内潮生成与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黑潮以流套形态流经吕宋海峡时,全日内潮非相干性最强,具体表现为全日非相干内潮能量生成最大,全日内潮的传播速度变化率最大。由于传播速度的变化会改变全日内潮的位相,进而会影响全日内潮的非相干性,导致在吕宋海峡内全日内潮的非相干性最强。本研究结果对理解黑潮背景动力过程下吕宋海峡内潮的时空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 内潮 非相干 吕宋海峡 生成 传播
下载PDF
软体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不同组装策略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许涛 孔令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7-549,共13页
软体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在大小、结构和功能存在巨大变异,不同组装策略往往会得到差异的结果,明确适合软体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组装策略对开展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因组浅层测序技术获取了软体动物主要类群(双... 软体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在大小、结构和功能存在巨大变异,不同组装策略往往会得到差异的结果,明确适合软体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组装策略对开展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因组浅层测序技术获取了软体动物主要类群(双壳纲、腹足纲、多板纲、头足纲)代表种类的基因组数据,应用目前主流的线粒体基因组组装软件(NOVOPlasty、Ray、MitoZ、SPAdes、GetOrganelle和MEANGS)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组装并比较各个软件的组装效果[运行时间、基因组覆盖度、准确性、线粒体重叠群(Contigs)数目、结果文件存储空间占用],探讨线粒体基因组的组装策略。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组装策略的线粒体基因组组装软件的组装效果与物种的生物学分类无关,而与线粒体基因组大小有关。基于参考序列组装策略的NOVOPlasty和基于从头组装策略的MEANGS、GetOrganelle和MitoZ更适用于组装有着常见线粒体基因组大小的软体动物类群,MEANGS、Ray和SPAdes更适用于组装线粒体基因组偏大的软体动物类群,MitoZ可以一次性完成线粒体基因组的组装、注释以及可视化工作。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的组装策略各有优势和不足,可以通过分析对象隶属于同属或者同科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特征判断选择最适合的组装软件,常见大小的线粒体基因组组装建议优先选择NOVOPlasy和MEANGS,偏大线粒体基因组的组装建议优先选择MEA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组 组装策略 组装软件 软体动物
下载PDF
基于Argo浮标的北太平洋中层环流时空特征研究
18
作者 张冬青 周春 +1 位作者 赵小龙 邹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共9页
本文使用Argo浮标的轨迹数据,通过拟合和外推订正表面轨迹等方法获得漂流深度的速度,从而得到了北太平洋中层1000dbar深度的环流空间结构和时间特征。分析显示,在东北太平洋盆地存在较弱的气旋式环流,阿留申岛弧南坡有强劲的阿拉斯加流... 本文使用Argo浮标的轨迹数据,通过拟合和外推订正表面轨迹等方法获得漂流深度的速度,从而得到了北太平洋中层1000dbar深度的环流空间结构和时间特征。分析显示,在东北太平洋盆地存在较弱的气旋式环流,阿留申岛弧南坡有强劲的阿拉斯加流转入白令海或进入亲潮区,黑潮延伸体仍是较强的东向流系统,有丰富的中尺度涡旋。低纬度(小于20°N)中层流场的特点是纬向流场呈条带状分布,共存在5条东向射流(NICC、sNSCC和三核结构的NEUC),其时间变化特征较为复杂,有些特征与先前研究存在差异。低纬度的赤道太平洋在季节尺度上更加易变,这种季节性异常与年周期的罗斯贝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ARGO浮标 中层环流 季节变异
下载PDF
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钦 李晨光 +2 位作者 尹诗琪 张延蕾 李锋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23,共12页
由于传统的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如多溴二苯醚(PBDEs)和六溴环十二烷(HBCD)等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作为替代物的新型溴代阻燃剂(novel BFRs,NBFRs)被越来越多地生产和使用,如六溴苯(HBB)、五溴甲苯(PBT)、十溴... 由于传统的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如多溴二苯醚(PBDEs)和六溴环十二烷(HBCD)等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作为替代物的新型溴代阻燃剂(novel BFRs,NBFRs)被越来越多地生产和使用,如六溴苯(HBB)、五溴甲苯(PBT)、十溴二苯乙烷(DBDPE)、1,2-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BTBPE)、四溴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TBPH)和2,3,4,5,6,-五溴乙苯(PBEB)等。大量的NBFRs的生产、使用和废弃,导致其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已有研究发现很多NBFRs不仅具有急性毒性、肝脏毒性、内分泌干扰毒性和发育毒性等毒性效应,也具有生物富集、积累和放大效应,存在生态风险。但目前缺乏系统和总结性的研究概述,故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本文综述了有代表性的NBFRs的毒性效应研究内容和问题,并提出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溴代阻燃剂 急性毒性 肝脏毒性 内分泌干扰毒性 发育毒性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基于卫星观测的龙目海峡内孤立波传播方向与发生频率研究
20
作者 桑康凯 《新潮电子》 2023年第4期34-36,共3页
内孤立波是稳定层化的海水当中的一种非线性内波,分布广泛。其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剪切流十分巨大,会使建立在海洋当中的构筑物(如海上钻井平台)产生移动和扭转;同时对舰艇的航行也具有极大的威胁。文章主要对龙目海峡内孤立波的特征参数... 内孤立波是稳定层化的海水当中的一种非线性内波,分布广泛。其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剪切流十分巨大,会使建立在海洋当中的构筑物(如海上钻井平台)产生移动和扭转;同时对舰艇的航行也具有极大的威胁。文章主要对龙目海峡内孤立波的特征参数进行论述,并结合卫星图像总结其发生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目海峡 内孤立波 卫星观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