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建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13-117,共5页
通过纵向剖析通识教育的概念、课程设置、目标以及通识课程的地位等问题以及横向比较国内外几所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实施情况,对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认知、课程地位、课程设置、课程建设、... 通过纵向剖析通识教育的概念、课程设置、目标以及通识课程的地位等问题以及横向比较国内外几所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实施情况,对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认知、课程地位、课程设置、课程建设、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哈佛模式 核心课程
下载PDF
特色型大学跨学科教育的组织及实施——以海洋学本科生培养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凯泉 《高等理科教育》 2010年第5期55-59,共5页
作为特色型大学中一个面向基础研究领域的交叉学科,海洋学应以跨学科的形式开展本科生教育。本文通过分析跨学科教育的概念和特性,考察跨学科教育的组织架构,提出了现有海洋学科被划分成很多院系的情况下开展海洋学本科生跨学科教育的... 作为特色型大学中一个面向基础研究领域的交叉学科,海洋学应以跨学科的形式开展本科生教育。本文通过分析跨学科教育的概念和特性,考察跨学科教育的组织架构,提出了现有海洋学科被划分成很多院系的情况下开展海洋学本科生跨学科教育的三项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学 跨学科教育 本科生
下载PDF
系统思维视角下海洋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被引量:8
3
作者 季托 武波 《教学研究》 2017年第4期76-81,共6页
海洋教育是海洋强国战略的软实力。海洋教育是一门教育学科,隶属于社会科学,其特殊性在于它又是一个众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横跨自然、社会、人文3大知识部类。明晰海洋教育的内涵及外延,对于逐步建构海洋教育理论体系,促使海洋教育系... 海洋教育是海洋强国战略的软实力。海洋教育是一门教育学科,隶属于社会科学,其特殊性在于它又是一个众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横跨自然、社会、人文3大知识部类。明晰海洋教育的内涵及外延,对于逐步建构海洋教育理论体系,促使海洋教育系统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梳理海洋教育概念的前提下,以系统思维的视角给出了海洋教育内涵,即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将海洋"生""和""容"的精神传递给每个人,培养人类高尚的品质。"生"是海洋教育的核心,是其生长的动力,"和"是海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容"为海洋教育提供信息。其次,依据内涵设计了海洋教育知识外延体系,包括海洋自然科学教育、海洋社会科学教育、海洋人文学科教育。最后,简单论述了其外延的拓展空间,即海洋科学教育与海洋科普教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教育 海洋教育内涵 海洋科学教育 海洋科普教育 海洋精神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人际关系与学业表现的关系
4
作者 李静 于晓丹 张晓敏 《校园心理》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不同类型人际关系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期为ADHD儿童的人际关系改善和学业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父母问卷(SNVP-Ⅳ)、人际...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不同类型人际关系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期为ADHD儿童的人际关系改善和学业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父母问卷(SNVP-Ⅳ)、人际关系量表和科学成就测验对山东省青岛市选取的6452名四年级儿童进行调查,对筛查出的338名ADHD儿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城市的ADHD儿童学业表现高于农村儿童(P<0.01);ADHD儿童人际关系与学业表现呈正相关(r=0.23,P<0.01),其中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及师生关系均与学业表现呈正相关(r=0.22,P<0.01;r=0.24,P<0.01;r=0.13,P<0.05),同伴关系与ADHD儿童学业表现的相关性最高(r=0.24,P<0.01);在控制性别、户口性质、独生子女因素后,ADHD儿童同伴关系能够正向预测学业表现(β=0.17,P<0.05)。结论农村ADHD儿童学业表现较差,ADHD儿童人际关系与学业表现有关,同伴关系对ADHD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人际关系 学业表现 儿童
下载PDF
青岛市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需求状况调查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雪红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36-1136,共1页
关键词 性教育 卫生服务需求 性行为 学生
下载PDF
对话式通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机理、场景、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凯泉 胡晓松 +5 位作者 韩小利 牛翠琰 韩羽 王宪廷 张凯 吕伟刚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41,共21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对话式通用人工智能(CAGI)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基于CAGI的教育聊天机器人在支持学习者的自适应学习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据此形成的教学系统是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历... 以ChatGPT为代表的对话式通用人工智能(CAGI)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基于CAGI的教育聊天机器人在支持学习者的自适应学习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据此形成的教学系统是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历史中对话式教学系统(DBTS)发展的新阶段、新样态。教育聊天机器人不仅在学生端可为学生扮演导师、助手、陪伴者、评估者的角色,还可协助教师生成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方案,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建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课堂。CAGI在幼儿和学前教育、K12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场馆教育等多学段、多情境获得广泛应用,对学习者的成绩、学习投入、认知和元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都显现出较好的正向效应。源于CAGI当前技术发展阶段上仍然存在的诸如数据保护、反馈信息失真、信息偏见等问题,聊天机器人的教育应用面临不小的挑战,为此业界和学界还应在推动技术进步、制订伦理规则、实施培训指导等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式通用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教育聊天机器人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自适应学习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家庭环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
7
作者 李静 于晓丹 张晓敏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第22期30-37,共8页
为探讨家庭环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机制,使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父母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亲子关系量表和科学成就测验对山东省青岛市筛查出的338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注意... 为探讨家庭环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机制,使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父母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亲子关系量表和科学成就测验对山东省青岛市筛查出的338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环境与亲子关系、学业表现存在显著正相关;亲子关系与学业表现存在显著正相关;亲子关系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和学业表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5.13%,即家庭环境通过亲子关系间接影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学业表现。可通过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学业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家庭环境因素 儿童 中介效应
下载PDF
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价值建构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海涛 董玉雪 +1 位作者 于晓丹 王益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不同学科视野下对教育质量的理解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有必要回归到教育质量的价值维度来观照其本质和特征,这一维度也是思考教育质量评价标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从满足发展需要的价值维度而言包括个人与社会两... 不同学科视野下对教育质量的理解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有必要回归到教育质量的价值维度来观照其本质和特征,这一维度也是思考教育质量评价标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从满足发展需要的价值维度而言包括个人与社会两方面,而从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维度而言则主要包括国家、地方与学校三个层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该着眼于"问题中心",以"多元分层"作为价值原则,秉持"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 评价标准 价值建构
下载PDF
高校混合式教学中的线上学习路径挖掘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以某大学《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45
9
作者 陈凯泉 高蕾 孟祥红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3,共9页
伴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广泛开展,线上教学平台积累形成数量可观、类型丰富的学习过程数据。应用学习分析技术对这些学习过程数据作出分析有望能获得更为精准的学情,可为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收集并分析一门大学... 伴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广泛开展,线上教学平台积累形成数量可观、类型丰富的学习过程数据。应用学习分析技术对这些学习过程数据作出分析有望能获得更为精准的学情,可为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收集并分析一门大学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后的学习过程数据,挖掘了学习该课程的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整体学习路径,从学习风格和学业成绩两个方面挖掘形成了聚类学习路径。路径挖掘结果显示,混合式教学应精细化安排不同学习模块中的学习资源以提升资源访问率,需丰富学习资源类型以满足不同学习偏好,要提升学习资源的逻辑性和可视化程度以促进深度学习,还应借助小组研讨以促进同伴学习和替代式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学习分析 学习路径挖掘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融合学习科学与普适计算:构建大学生泛在学习环境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凯泉 张凯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1年第5期50-57,共8页
信息技术广泛而又深入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在具体的大学生学习实践中,学习者主动性不足、学习交互行为匮乏、所谓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形式化严重,学习资源利用意识欠缺等表现普遍,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依然具有较大空间。学习科... 信息技术广泛而又深入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在具体的大学生学习实践中,学习者主动性不足、学习交互行为匮乏、所谓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形式化严重,学习资源利用意识欠缺等表现普遍,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依然具有较大空间。学习科学的发展重新阐释了学习的本质,提供了泛在互联网络和计算设备的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Ubiquitous Computing)环境,使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成为可能。大学校园应科学地配置和整合已有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从技术设施、学习资源和学习共同体三个方面,为大学生构建支撑泛在学习的技术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科学 普适计算 泛在学习 学习环境
下载PDF
矩阵化、虚拟化和联盟式: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组织创新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凯泉 张士洋 +1 位作者 张凯 刘鹏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8,共7页
研究型大学作为承担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体,其功能的高效实现有赖于其组织架构的合理设计。研究型大学的组织架构是以学术性为其基本内涵,科层制是我国当前大学学术组织的主要组织结构形态,但伴随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日益减弱、... 研究型大学作为承担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体,其功能的高效实现有赖于其组织架构的合理设计。研究型大学的组织架构是以学术性为其基本内涵,科层制是我国当前大学学术组织的主要组织结构形态,但伴随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日益减弱、新兴综合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诞生、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科层制已经引发大学学术组织缺乏活力、刻板呆滞、资源配置不当等问题。研究型大学应理性对待既有的科层制学术组织架构,顺应学科分化与综合化的趋势,充分吸纳组织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以信息技术为强大支撑,创建结构灵活、资源合理分配、跨学科的大学学术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学术组织 跨学科 信息技术 组织创新
下载PDF
“教育”概念的词源考古与现代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肖川 胡乐乐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0年第3期3-12,共10页
通过中西词源学考古式的探源和众说纷纭的多样界定之梳理及其原因分析,在理解"教育"本义和综合现代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重新定义之并重新阐释其内涵,以期还原"教育"的本真:教育是在适当的环境下(中),施教者通过... 通过中西词源学考古式的探源和众说纷纭的多样界定之梳理及其原因分析,在理解"教育"本义和综合现代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重新定义之并重新阐释其内涵,以期还原"教育"的本真:教育是在适当的环境下(中),施教者通过人道的方法,经由有意安排的计划、内容和组织,通过引导并进而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思想与行为朝着真、善、美正向改变,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和目标的一种人类善的社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概念 定义 人类善的社会实践
下载PDF
教育人工智能(EAI)中的多模态学习分析、适应性反馈及人机协同 被引量:57
13
作者 陈凯泉 张春雪 +1 位作者 吴玥玥 刘璐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34,共11页
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在近几年获得持续关注,随着智能技术应用层次的逐步加深,教育人工智能(EAI)中的多模态学习分析、适应性反馈及人机协同这三大应用范畴愈加明晰。多模态学习分析侧重于对学习过程数据的全方位收集、分析与应用;适应性... 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在近几年获得持续关注,随着智能技术应用层次的逐步加深,教育人工智能(EAI)中的多模态学习分析、适应性反馈及人机协同这三大应用范畴愈加明晰。多模态学习分析侧重于对学习过程数据的全方位收集、分析与应用;适应性反馈指智能教学系统侧重于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相匹配的应用方式,给学习者提供教学反馈;人机协同重点关注教师如何与智能教学系统协同,为学生提供智能化的精准教学。这三大应用范畴都在有效推进人机关系,使之更加密切。因此,教育人工智能日趋体现为混合增强智能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工智能 EAI 智能教学系统 多模态学习分析 适应性反馈 人机协同 脑机接口
下载PDF
人工智能2.0重塑学习的技术路径与实践探索——兼论智能教学系统的功能升级 被引量:108
14
作者 陈凯泉 沙俊宏 +1 位作者 何瑶 王晓芳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7年第5期40-53,共14页
人工智能(AI)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积累起强大的技术基础,近十年来,AI走过计算智能、感知智能之后,正在迅速向认知智能迈进,人工智能已从仅被精英小众群体认知与使用的1.0时代,走进被各行各业大量应用的2.0时代。伴随自然语言理解、表情... 人工智能(AI)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积累起强大的技术基础,近十年来,AI走过计算智能、感知智能之后,正在迅速向认知智能迈进,人工智能已从仅被精英小众群体认知与使用的1.0时代,走进被各行各业大量应用的2.0时代。伴随自然语言理解、表情识别、教育大数据、虚拟现实及机器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引入这些技术之后的新型智能教学系统,正在对知识的表征形式及学习过程实施智能化改造与重塑,并即时捕捉与感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自动测评、学习分析、情绪感知、仿真教学及智能陪伴等成为智能教学系统的应有功能。未来的智能教学系统将基于大数据智能与跨媒体智能协同,支撑精准的学情判断和科学的学习路径推荐,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将走向人机协同的增强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 智能教学系统 学习分析 自然语言理解 虚拟课堂 跨媒体智能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信息素养内涵转型及AI教育目标定位——兼论基础教育阶段AI课程与教学实施路径 被引量:111
15
作者 陈凯泉 何瑶 仲国强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71,共11页
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公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编程能力、计算思维及对智能化社会的深度认知,成为人工智能时代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的重要内容。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演进及STEM教育、创... 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公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编程能力、计算思维及对智能化社会的深度认知,成为人工智能时代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的重要内容。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演进及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型教育实践的展开,为推广AI教育提供了充足准备。基础教育阶段AI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与计算思维,教学内容要侧重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内容选择、难度等级需符合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基础。应用探究式教学深度融入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是人工智能教学实施的主要路径。开展师资专业培训、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对接高校及社会培训机构,是建设校本人工智能教学资源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教育 AI课程与教学 计算思维 编程能力 人机协同 信息素养
下载PDF
论“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56
16
作者 胡乐乐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5年第12期26-32,共7页
"互联网+"是互联网在新发展阶段功能增强和应用的拓展,是一种互联网和其它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模式。"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如有利于教育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进一步个性化,并使教育模式变得更多元、... "互联网+"是互联网在新发展阶段功能增强和应用的拓展,是一种互联网和其它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模式。"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如有利于教育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进一步个性化,并使教育模式变得更多元、教育生态变得更多样。同时,它也给我国教育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如出现了教育的"肤浅化"与"快餐化",师生和同学关系的淡漠与疏远,高校的倒闭、重组、改造、升级,高等教育被技术控制甚至奴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中国 教育 机遇 挑战
下载PDF
人机协同视阈下智能教育的场景建构及应用模式分析——国内外近十年人机协同教育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凯泉 韩小利 +2 位作者 郑湛飞 刘幸利 胡晓松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4,共12页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其本质在于人和机器智能发挥各自特长,人机协同工作,两者共同实现人机协同智能。人机协同的概念演进,先后经历了人机共生、人机协作、人机融合三个阶段。实现人机融合在于强调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之间的优势互补,以产...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其本质在于人和机器智能发挥各自特长,人机协同工作,两者共同实现人机协同智能。人机协同的概念演进,先后经历了人机共生、人机协作、人机融合三个阶段。实现人机融合在于强调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之间的优势互补,以产生新的混合增强智能。在过去的10年间,关于教育教学领域人机协同主题的研究,理论上关注于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设计,实践上关注于模型建构和资源平台设计,反思中则关注于人机协同背景下师生的角色与素养变革。在面向教师端的人机协同场景中,主要体现为人机协同的整体化教学设计、智能测评、协同学情感知、人机协同教研与备课等。在面向学生端的场景中,人机协同自适应学习已成主流,并显现出自我调节、自我设计、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四方面特征,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场景下的人机协同日显重要。在非正式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场景下的人机协同,主要体现为对亲子互动的促进;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场景体现为将各类学习平台作为学伴和助理,场馆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则更多体现为学习陪伴者和解说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工智能 智能教育 人机协同 场景建构 应用模式
下载PDF
国外核心素养体系构建探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乐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8-140,共13页
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是中国基础教育界目前讨论的一大热点。核心素养是事关学生发展、生存和社会、国家良好运行的关键素养及其综合体。它包括知识、能力、技能、态度、价值。文本通过全面的"类型化"梳理,以及系统的比较、分析1... 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是中国基础教育界目前讨论的一大热点。核心素养是事关学生发展、生存和社会、国家良好运行的关键素养及其综合体。它包括知识、能力、技能、态度、价值。文本通过全面的"类型化"梳理,以及系统的比较、分析11个典型的外国非政府组织、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核心素养,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为中国教育部门制定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及其构建体系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基础教育 学生 中国 启示
原文传递
世界一流大学的界定、特征与我国的挑战 被引量:16
19
作者 胡乐乐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1,共6页
在辨析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世界一流大学是在世界各大学排行榜中稳定排名最靠前的七所大学。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五大共同特征:师资队伍和科研力量非常强大;研究成果众多且影响巨大;培养了对所在国家和全球产生重大影... 在辨析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世界一流大学是在世界各大学排行榜中稳定排名最靠前的七所大学。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五大共同特征:师资队伍和科研力量非常强大;研究成果众多且影响巨大;培养了对所在国家和全球产生重大影响的众多毕业生;拥有雄厚的财力;拥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和完善的大学自治制度。认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面临巨大挑战,任重道远,须循序渐进,切不可功利和急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界定 特征
下载PDF
论国家“双一流”建设下的大学学科布局调整 被引量:31
20
作者 胡乐乐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1-7,共7页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即将正式启动的雄心勃勃的高等教育新政策。"双一流"的关键是学科世界一流,这既是由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决定的,又是由世界大学排行标准与学科世界一流密切相关决定的。&qu...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即将正式启动的雄心勃勃的高等教育新政策。"双一流"的关键是学科世界一流,这既是由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决定的,又是由世界大学排行标准与学科世界一流密切相关决定的。"双一流"建设下的大学学科布局调整有"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学术主导"三种逻辑,在实施过程中应坚持控制学科规模、加快学科升级转型、突出学科建设重点、打破学科壁垒限制、优化学科资源配置五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学科布置调整 大学排行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