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ISPR/Cas9技术在热带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静毅 甘珊珊 +1 位作者 贾彩红 刘菊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22,共11页
在热带地区种植的香蕉、番木瓜、甘蔗、木薯、天然橡胶、油棕等热带作物,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而且为我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农业产量和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然而,这些作... 在热带地区种植的香蕉、番木瓜、甘蔗、木薯、天然橡胶、油棕等热带作物,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而且为我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农业产量和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然而,这些作物的现代分子育种受其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复杂性的严重阻碍,多倍化、杂合性、无性繁殖、童期长和植株高大等问题导致热带作物的传统杂交育种周期长、难度大、进展慢。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为热带作物育种带来了新途径和新机遇。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以其更高的靶向效率、多功能性和易用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组编辑育种中。近年来,该技术在香蕉、木薯、天然橡胶、甘蔗等热带作物上也实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组编辑、CRISPR-Cas9在热带作物改良中的应用进展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同时对热带作物基因编辑育种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并为进一步开发应用该技术以有效改良热带作物的植物性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作物 基因组编辑 CRISPR/Cas9
原文传递
热带药用植物根际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小龙 陈吉良 +4 位作者 李建平 林海鹏 庄令 李佳 洪葵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从海南热带植物园采集12种药用植物的根际土样,采用选择性分离方法,分离得到400株根际放线菌。使用5种活性筛选模型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活性评价,154株放线菌在一个或多个活性筛选模型中显示为阳性,菌株初筛阳性率达38.5%;根据菌株形态... 从海南热带植物园采集12种药用植物的根际土样,采用选择性分离方法,分离得到400株根际放线菌。使用5种活性筛选模型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活性评价,154株放线菌在一个或多个活性筛选模型中显示为阳性,菌株初筛阳性率达38.5%;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并结合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从中挑选出28株菌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分属于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小单孢菌属和野野村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根际 放线菌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红树林样品不经分离的微生物群体培养物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颖 洪葵 +1 位作者 庄令 林海鹏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从海南、广西与广东三省的红树林区采集了181个样品,不进行微生物分离而直接作发酵剂接种到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取发酵上清液进行抗细菌、抗真菌与肿瘤细胞毒活性的测定。同时对样品进行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不... 从海南、广西与广东三省的红树林区采集了181个样品,不进行微生物分离而直接作发酵剂接种到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取发酵上清液进行抗细菌、抗真菌与肿瘤细胞毒活性的测定。同时对样品进行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样品类型的生物活性差异较大。在15个具有强抗活性的样品中,有5个样品分离到的单株菌均无任何生物活性,说明这5个样品的生物活性可能是由微生物的群体作用产生的,也可能是某种没有培养出的微生物产生的。初步表明了探索微生物混合培养获得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微生物群体培养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云南热带地区野生香蕉资源考察及分布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伟良 陈友 +1 位作者 王静毅 武耀廷 《热带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31-34,共4页
通过对云南热带地区的野生香蕉考察发现:在滇东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MusaacuminataColla)、阿宽蕉(M.itinerans Cheesman)、河口指天蕉(M.paracoccinea AZ.Liu et DZ.Li)、指天蕉(M.coccinea Andrews);滇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野蕉(M.... 通过对云南热带地区的野生香蕉考察发现:在滇东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MusaacuminataColla)、阿宽蕉(M.itinerans Cheesman)、河口指天蕉(M.paracoccinea AZ.Liu et DZ.Li)、指天蕉(M.coccinea Andrews);滇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野蕉(M.balbisiana Colla)、阿宽蕉、阿希蕉(M.rubra Wallich ex Kurz)、指天蕉;滇西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野蕉、阿宽蕉、阿希蕉、指天蕉、血红蕉(M.sanguinea Hooker)、粉芭蕉(M.nagensium D.Prain)。滇西南可能是我国野生香蕉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滇南光照充足、温度高、雨水多的生态环境,容易使野生香蕉形成大群落。建议对阿宽蕉进行原生境保护,其它野生种进行异生境保护,将主要栽培香蕉的两个野生祖先种小果野蕉和野蕉列为濒危植物进行重点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热带地区 野生香蕉 考察
下载PDF
不同地点的三种红树共附生微生物分离及生物活性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颖 刘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364-6366,共3页
[目的]探索红树共附生微生物及其生物活性在不同地点的差异。[方法]从海南文昌、广东深圳与湛江3个红树林区采集红树木榄、桐花与白骨壤3个品种的根与叶作样品,对样品分别进行微生物分离与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白色念珠菌及B16细胞毒活... [目的]探索红树共附生微生物及其生物活性在不同地点的差异。[方法]从海南文昌、广东深圳与湛江3个红树林区采集红树木榄、桐花与白骨壤3个品种的根与叶作样品,对样品分别进行微生物分离与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白色念珠菌及B16细胞毒活性的测定。[结果]从18份红树样品中共分离出211株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不同采样地点的微生物组成、不同地点所分离到的菌株的生物活性差异极显著3、个品种的红树以及红树的根在3个不同地点的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差异均极显著,而红树叶在3个不同地点分离到的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获得了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为通过微生物方法获得具有药物作用的化合物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 共附生微生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棉花SSR分子标记在香蕉中通用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郑丽珊 袁有禄 +3 位作者 王静毅 冀小蕊 黄秉智 武耀廷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67-672,共6页
香蕉栽培品种是由尖叶蕉(Musa acuminata Colla,记为A基因组)和长梗蕉(Musa bilbisiana Colla,记为B基因组)这两个原始野生蕉种内或种间杂交后代进化而成的。目前,香蕉SSR分子标记开发的数量和应用研究非常有限,需要开展其它物种SSR分... 香蕉栽培品种是由尖叶蕉(Musa acuminata Colla,记为A基因组)和长梗蕉(Musa bilbisiana Colla,记为B基因组)这两个原始野生蕉种内或种间杂交后代进化而成的。目前,香蕉SSR分子标记开发的数量和应用研究非常有限,需要开展其它物种SSR分子标记在香蕉中的通用性研究。棉花(Gossypium spp.)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已经从基因组和EST开发了大量SSR分子标记。本研究应用1595对棉花SSR引物首先对A基因组的代表品种贡蕉和B基因组的代表品种野蕉进行转移扩增,得到183对有效扩增的引物。然后以20个香蕉栽培品种和4个野蕉品种对183对有效扩增的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最后得到111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到79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7.2。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61~0.91之间。应用非加权类平均聚类方法,在相似系数0.61处将24个品种分为两大类群,类群I是以A基因组为主的品种群,类群Ⅱ是以B基因组和A基因组与B基因组杂交的品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棉花 基因组 SSR标记 通用性
下载PDF
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基因 被引量:36
7
作者 刘仕芸 黄艳岚 张树珍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7-754,共8页
文章概述了植物花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重点介绍了植物花青素调控基因在几个重要的模式植物中的调控特点及其调控机制。
关键词 花青素 生物合成途径 调控基因 调控机制
下载PDF
利用TAIL-PCR和RT-PCR技术克隆云芝植酸酶基因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帆 林俊芳 +1 位作者 苗灵凤 郭丽琼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8-622,共5页
从采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常被称为杂色云芝)中筛选到产植酸酶基因.根据植酸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P1、P2,从云芝中分离克隆植酸酶基因的片段.再在分离到的已知序列的5′端和3′端设计嵌套的特异引物SP1、SP2、SP3和SP1′、... 从采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常被称为杂色云芝)中筛选到产植酸酶基因.根据植酸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P1、P2,从云芝中分离克隆植酸酶基因的片段.再在分离到的已知序列的5′端和3′端设计嵌套的特异引物SP1、SP2、SP3和SP1′、SP2′、SP3′,利用TAIL-PCR技术进行分离已知序列的侧翼序列.结合Blastn、ORF和Primer5.0软件,在侧翼序列上设计特异引物P3、P4,最终从云芝中分离克隆到全长的植酸酶基因B4.再在B4序列的基础上设计引物phyP rt1、phyP rt2,利用这两个引物通过RT-PCR技术从云芝中克隆到全长的植酸酶基因B5.通过分析,分离克隆到的植酸酶基因可能是新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 植酸酶 TAIL-PCR RT-PCR
下载PDF
香蕉海藻糖合成酶基因(MaTPS5)生物学及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邢文婷 李科明 +4 位作者 贾彩红 舒海燕 王安邦 孙佩光 许桂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8-124,共7页
通过研究香蕉Ma TPS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探讨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在香蕉植株抗逆反应中的作用。利用随机克隆测序法从香蕉根系转录组中获得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命名为Ma TPS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a TPS5全长c DNA序列3 081 bp,完整开放阅读... 通过研究香蕉Ma TPS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探讨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在香蕉植株抗逆反应中的作用。利用随机克隆测序法从香蕉根系转录组中获得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命名为Ma TPS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a TPS5全长c DNA序列3 081 bp,完整开放阅读框2 559 bp,编码852个氨基酸;Ma TPS5蛋白属于不稳定、疏水性蛋白,等电点p I6.52,有两个结构域GT1-TPS和TPP,定位于细胞质中,含2个跨膜区域,不存在信号肽;与已知植物TPS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77.31%;进化分析表明,香蕉Ma TPS5氨基酸序列与野蕉TPS氨基酸序列聚为一类,说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近,具有共同的祖先。组织特异性表达研究表明Ma TPS5在球茎、叶、花中表达量较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q RT-PCR分析表明,Ma TPS5响应激素ACC和盐的处理,表达量在24 h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Foc TR4病原菌处理后,表达量升高,并在3个时段保持一致。结果表明,Ma TPS5可能依赖乙烯信号传导途径诱导自身表达,合成海藻糖,参与香蕉抗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5(TPS5)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中国芭蕉属野生种表型性状和SSR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慧敏 陈友 +2 位作者 李博 邓长娟 武耀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4期708-714,共7页
采用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2种聚类方法对中国分布的3组12份野生蕉进行多样性分析,表型聚类以芭蕉属种质资源25核心表型性状为依据.将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其中染色体数为10对的红花蕉组分为一组.染色体数为11对的真蕉组和观赏蕉组... 采用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2种聚类方法对中国分布的3组12份野生蕉进行多样性分析,表型聚类以芭蕉属种质资源25核心表型性状为依据.将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其中染色体数为10对的红花蕉组分为一组.染色体数为11对的真蕉组和观赏蕉组分为一组。除胍60400分到观赏蕉组外,其他的材料因形态特征的明显差异分为真蕉组和观赏蕉组两个亚类。SSR分子标记采用12对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共产生51个多态性条带.供试的12个材料相似系数范围为0.60~0.96,供试材料分为3类,供试的真蕉组材料和M.paracoccinea, M. yunnanensis聚为一组,观赏蕉组的材料聚为一组,红花蕉组的M.coccinea聚为一组。研究结果表明.我同野生蕉种质资源丰富.对其分类需将形态特征与分子标记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蕉 表型性状 SSR 多样性
下载PDF
MicroRN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卢加举 廖文彬 +1 位作者 朱白婢 彭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S2期73-77,共5页
Micro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自1993年首次在线虫中发现以来,miRNA的研究一直局限于动物中。2002年,miRNA被证实也存在于植物中,随后植物中越来越多的miRNA相继被报道。miRNA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与... Micro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自1993年首次在线虫中发现以来,miRNA的研究一直局限于动物中。2002年,miRNA被证实也存在于植物中,随后植物中越来越多的miRNA相继被报道。miRNA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与靶mRNA的特异位点结合,抑制靶蛋白的产生或者降解mRNA,从而调节内源基因表达,miRNA在基因活动调控网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Mi-croRNA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探究基因之间的网络调控关系。本文概述了在MicroRNA的结构特点、生物合成、作用机理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特点 生物合成 功能
下载PDF
中国芭蕉属植物新种:Musa tongbiguanensis(Musaceae)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友 冯慧敏 武耀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4期425-429,共5页
通过多次的实地考察和对MGIS数据库的整理,应用INIBAP香蕉种质描述规范和simmonds的传统分类法鉴定和描述了在云南分布的芭蕉属植物的新种Musa tongbiguanensis Chen You&Yao-TingWu,该种果指和种子较大,果指棱角明显。
关键词 中国 芭蕉属 新种 MUSA tongbiguanensis
下载PDF
海绵来源放线菌sh6004发酵产物中的活性生物碱 被引量:2
13
作者 付海超 赵文英 +3 位作者 钟惠民 洪葵 顾谦群 朱伟明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4-20,共7页
目的对一株来源于胶州湾海绵的放线菌sh6004发酵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进行了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 目的对一株来源于胶州湾海绵的放线菌sh6004发酵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进行了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以SRB法和滤纸片法分别评价了化合物的抗肿瘤和抗菌活性。结果与结论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bisdethiobis(methylthio) gliotoxin(1),放线菌素D(2),放线菌素C_(2a)(3),放线菌素C_3(4)。放线菌素是该菌株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浓度为10μg·mL^(-1)时,化合物1~4表现出较强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抗枯草芽孢杆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抗菌 抗肿瘤 生物碱 放线菌素
下载PDF
中国芭蕉属植物新种:Musa violetensis(Musaceae)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友 冯慧敏 武耀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4期420-424,共5页
通过多次的实地考察和对MGIS数据库的整理,应用INIBAP香蕉种质描述规范和simmonds的传统分类法鉴定和描述了在云南分布的芭蕉属植物的新种Musa violetensis Chen you & Yao-Ting Wu,该种植株纤细,具红色假茎和紫罗兰色雄蕾,雄花苞... 通过多次的实地考察和对MGIS数据库的整理,应用INIBAP香蕉种质描述规范和simmonds的传统分类法鉴定和描述了在云南分布的芭蕉属植物的新种Musa violetensis Chen you & Yao-Ting Wu,该种植株纤细,具红色假茎和紫罗兰色雄蕾,雄花苞片宿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芭蕉属 新种 MUSA violetensis
下载PDF
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系统分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慧敏 陈友 +2 位作者 邓长娟 李博 武耀廷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5期38-44,共7页
从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物化学标记和DNA分子标记等方面介绍了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系统分类的方法,并对世界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系统分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香蕉种质资源研究提供参考,为定性选育香蕉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香蕉 野生 种质资源 系统分类
下载PDF
巴西橡胶树LIM结构域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瑞 朱家红 +1 位作者 张全琪 张治礼 《热带生物学报》 2010年第1期62-66,共5页
根据乙烯利刺激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胶乳差异表达cDNA文库的EST序列信息,利用RACE技术从胶乳中成功克隆了1个含有LIM结构域的未知功能新基因HbLIM的全长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cDNA由1016bp的碱基组成,拥有1个5... 根据乙烯利刺激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胶乳差异表达cDNA文库的EST序列信息,利用RACE技术从胶乳中成功克隆了1个含有LIM结构域的未知功能新基因HbLIM的全长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cDNA由1016bp的碱基组成,拥有1个57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9个氨基酸残基;推测氨基酸序列富含Lys,Ser,Ala和Leu,含有2个LIM结构域和2个N-豆蔻酰化位置。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HbLIM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蓖麻、杨毛、葡萄相应的LIM基因的相似性高达98%,95%和92%。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LIM结构域蛋白在巴西橡胶树乳管发育及乳管代谢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基因克隆 LIM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长梗蕉SSR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丽珊 王静毅 +2 位作者 冀小蕊 徐碧玉 武耀廷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7期17-19,共3页
以云南野蕉(Musa.bilbisiana Colla)为实验材料,应用选择性扩增微卫星(SAM)法分离、克隆50个DNA序列,其中20个非重复,可用。一共20个序列用于特异引物的设计,再从20个序列的23个基因座设计出23对特异引物。研究表明:所采用的开发SSR标... 以云南野蕉(Musa.bilbisiana Colla)为实验材料,应用选择性扩增微卫星(SAM)法分离、克隆50个DNA序列,其中20个非重复,可用。一共20个序列用于特异引物的设计,再从20个序列的23个基因座设计出23对特异引物。研究表明:所采用的开发SSR标记的方法不仅简便、效率高且成本低。此外,5′锚定引物的简并性,引物与设计的特异引物配对后,部分引物对在进行检测时扩增得到的条带不清晰且稳定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梗蕉 香蕉 SSR标记 SAM法
下载PDF
香蕉抗寒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静毅 刘菊华 +2 位作者 张建斌 金志强 徐碧玉 《植物学研究》 2017年第4期193-200,共8页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植物,低温是影响其生长及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温度低于15℃就会抑制香蕉的正常生长。因此,研究香蕉品种的抗寒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本文对国内外香蕉抗寒的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及育种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植物,低温是影响其生长及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温度低于15℃就会抑制香蕉的正常生长。因此,研究香蕉品种的抗寒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本文对国内外香蕉抗寒的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及育种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培育香蕉抗寒新种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抗寒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香蕉束顶病毒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焕阁 牛胜鸟 +3 位作者 华元刚 邱世明 王达新 刘志昕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4-157,共4页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bunchytopvirus,BBTV)是引起香蕉束顶病害(Bananabunchytopdisease,BBTD)的病毒,它严重地危害了香蕉的生产。综述了近年来香蕉束顶病毒的分离提纯方法,株系划分以及分类地位,较为全面的介绍了BBTV病毒基因组分结构...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bunchytopvirus,BBTV)是引起香蕉束顶病害(Bananabunchytopdisease,BBTD)的病毒,它严重地危害了香蕉的生产。综述了近年来香蕉束顶病毒的分离提纯方法,株系划分以及分类地位,较为全面的介绍了BBTV病毒基因组分结构和各组分编码蛋白的功能等,并提出了目前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束顶病毒 基因组结构 编码蛋白
下载PDF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口蹄疫可饲疫苗研究进展
20
作者 肖旭倩 胡正龙 +2 位作者 沈文涛 言普 周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6-138,共3页
介绍了转基因植物生产可饲疫苗的原理、方法和优点,综述了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口蹄疫可饲疫苗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口蹄疫 转基因植物 可饲疫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