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国外野生沉香的生物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艺玲 李薇 +4 位作者 梅文莉 杨锦玲 蔡彩虹 姜北 戴好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73-2478,共6页
研究一种国外野生沉香乙醚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为国外野生沉香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沉香,对提取物分别用MTT法、Ellman法、pNPG法和贝曼漏斗法进行细胞毒、乙酰胆碱酯酶抑制、α-葡... 研究一种国外野生沉香乙醚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为国外野生沉香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沉香,对提取物分别用MTT法、Ellman法、pNPG法和贝曼漏斗法进行细胞毒、乙酰胆碱酯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杀全齿复活线虫活性测试,利用GC-MS分析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5株人体肿瘤细胞、乙酰胆碱酯酶、α-葡萄糖苷酶和全齿复活线虫均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GC-MS检测鉴定了其中的26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为57.39%,包括23个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为56.72%,1个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相对含量为0.35%。本次对此种国外野生沉香的生物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沉香乙醚提取物具有杀线虫的活性,为更好地开发沉香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沉香 生物活性 化学成分 GC-MS
下载PDF
‘热科2号’栽培奇楠沉香及其叶片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董文化 余珍 +4 位作者 冯丁山 谌子旸 郭志勇 梅文莉 戴好富 《中国热带农业》 2022年第4期61-63,48,共4页
随着‘热科2号’栽培奇楠沉香的大量推广,市场上奇楠沉香的产量逐年增加,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栽培奇楠新资源,需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观察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评价受试物的毒性作用。栽培奇楠沉香及其... 随着‘热科2号’栽培奇楠沉香的大量推广,市场上奇楠沉香的产量逐年增加,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栽培奇楠新资源,需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观察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评价受试物的毒性作用。栽培奇楠沉香及其叶片的提取物雌雄小鼠经口LD50剂量均大于10.0g/kg,属实际无毒级。试验期间实验动物生长良好,活动、摄食、饮水正常,毛色光泽度好,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和死亡。到期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检查,各脏器未见异常。结果表明‘热科2号’栽培奇楠沉香及其叶片提取物急性毒性分级属于无毒级物质,为栽培奇楠沉香药用和食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科2号’ 栽培奇楠沉香 急性毒性
下载PDF
海南皮油沉香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杨锦玲 董文化 +2 位作者 梅文莉 李薇 戴好富 《热带生物学报》 2016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为了研究皮油沉香挥发性成分的特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海南省3批不同产地皮油沉香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批沉香中检测到42个色谱峰,其中共有峰12个。文昌产皮油沉香的乙醚提取物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较... 为了研究皮油沉香挥发性成分的特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海南省3批不同产地皮油沉香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批沉香中检测到42个色谱峰,其中共有峰12个。文昌产皮油沉香的乙醚提取物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较高;而临高和琼海产皮油沉香以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为主,其乙醚提取物中2-(2-苯乙基)色酮与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的相对含量之和在奇楠沉香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油沉香 化学成分 GC-MS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的沉香2-(2-苯乙基)色酮聚合物成分分析
4
作者 阳辛凤 梅文莉 +4 位作者 李薇 庞朝海 董文化 潘永波 张群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89-1900,共12页
为了明确沉香(Aquilaria spp.)药材中2-(2-苯乙基)色酮聚合物(PPECs)组分及其结构,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采集沉香样品一级与二级质谱图,对PPECs的质谱裂解途径进行分析,对沉香药材中PP... 为了明确沉香(Aquilaria spp.)药材中2-(2-苯乙基)色酮聚合物(PPECs)组分及其结构,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采集沉香样品一级与二级质谱图,对PPECs的质谱裂解途径进行分析,对沉香药材中PPECs组分进行筛查与结构确证。共鉴定出PPECs组分55个,根据结构特征,55个组分分属于3种结构类型,即2-(2-苯乙基)色酮二聚物(DPECs)、2-(2-苯乙基)色酮三聚物(TPECs)和萜类-2-(2-苯乙基)色酮二聚物(SPECs)。鉴定的全部组分包括44个DPECs、3个TPECs和8个SPECs,其中9个DPECs、1个TPECs和1个SPECs首次在沉香中被发现;其次,沉香PPECs的部分组分具有2~4个同分异构体。综上,沉香药材中PPECs组分及其同分异构体丰富,且DPECs类型的组分在总PPECs中所占比例最高(80%)。该研究结果可为沉香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2-(2-苯乙基)色酮聚合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马来西亚产小果沉香所结沉香的GC-MS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军 梅文莉 +4 位作者 王昊 王雅丽 段瑞军 黄圣卓 戴好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77-2386,共10页
采用乙醚超声萃取法提取马来西亚产小果沉香所结沉香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并与马来西亚产白木香、柯拉斯那沉香和近全缘沉香结香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果沉香结香样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的... 采用乙醚超声萃取法提取马来西亚产小果沉香所结沉香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并与马来西亚产白木香、柯拉斯那沉香和近全缘沉香结香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果沉香结香样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的主要为5,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对映-4(15)-桉叶烷-11-醇-1-酮、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和(1β,4αβ,7β,8αβ)-八氢-7-[1-(羟甲基)乙烯基]-1,8α-二甲基萘-4α(2H)-醇(相对百分含量均超过10%),栽培结香样品与野生结香样品区别较大,前者倍半萜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明显高于色酮类化合物,而后者则是色酮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高于倍半萜类化合物或相当,前者倍半萜和色酮种类均较多,其中倍半萜的种类也多于色酮类化合物,其相对百分含量也较高,色酮的种类较少,其相对百分含量也较低,而后者倍半萜和色酮的种类均较少,其中倍半萜的种类多于色酮类化合物,但相对百分含量较低,而色酮的种类少,但相对百分含量却较高。另外,有一种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即11,13-二羟基-9(10)-烯-8α,12-环氧艾里莫芬烷只在栽培小果沉香结香样品中检测到。此外,将小果沉香与白木香、柯拉斯那沉香、近全缘沉香结香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对比分析发现,其种类、相对百分含量与后三者均具有较大差异,所有样品中仅有2种共有成分,即5,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和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沉香 栽培结香样品 野生结香样品 GC-MS分析
下载PDF
国产沉香TLC的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锦玲 梅文莉 +3 位作者 李薇 余海谦 左文健 戴好富 《热带生物学报》 2015年第2期189-196,共8页
通过2个展开系统和3种检视方法,建立10批国产沉香的薄层色谱(T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10批样品中检测到17个共有斑点,初步鉴定了其中6个,包括3个色酮类成分,2个倍半萜类成分和... 通过2个展开系统和3种检视方法,建立10批国产沉香的薄层色谱(T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10批样品中检测到17个共有斑点,初步鉴定了其中6个,包括3个色酮类成分,2个倍半萜类成分和1个谷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TLC指纹图谱 白木香 乙醚提取物
下载PDF
‘热科1号沉香’树所产沉香GC-MS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锦玲 梅文莉 +2 位作者 王军 董文化 戴好富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79-83,共5页
研究团队与化州市沉香协会以及多家沉香种植合作社长期合作,历经22年,选育出白木香优良家系‘热科1号沉香’,本文对‘热科1号沉香’树种和普通白木香采用不同结香方法所产的沉香进行GC-MS检测,从油脂得率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热科1号... 研究团队与化州市沉香协会以及多家沉香种植合作社长期合作,历经22年,选育出白木香优良家系‘热科1号沉香’,本文对‘热科1号沉香’树种和普通白木香采用不同结香方法所产的沉香进行GC-MS检测,从油脂得率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热科1号沉香’树种更易产香,沉香产量更高,且品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热科1号沉香’树 沉香 GC-MS
下载PDF
白木香品种‘热科2号’沉香化学成份的GC-MS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宇光 王军 +4 位作者 杨锦玲 蔡彩虹 盖翠娟 梅文莉 戴好富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79-89,共11页
白木香人工规模栽培已有40年之久,但关于白木香优良品种系统评价的报道较少。为了评价白木香品种‘热科2号’(琼R-ETS-AS-003-2017)所产沉香的化学成份特征,分别对‘热科2号’17个沉香样品的化学成份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在‘热科2... 白木香人工规模栽培已有40年之久,但关于白木香优良品种系统评价的报道较少。为了评价白木香品种‘热科2号’(琼R-ETS-AS-003-2017)所产沉香的化学成份特征,分别对‘热科2号’17个沉香样品的化学成份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在‘热科2号’沉香样品的化学成份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低。不同‘热科2号’沉香样品的化学成份的GC-MS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55~0.99,相对含量较高的共有成份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2-(2-苯乙基)色酮和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酮。这4种色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总和平均为93.16%,比普通白木香沉香的相关成分的相对含量显著提高,其中2-(2-苯乙基)色酮和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的相对含量之和平均为64.01%,与"奇楠"沉香的化学成分特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科2号’沉香 化学成分特征 GC-MS指纹图谱 评价
下载PDF
5批化州产沉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晓鹏 杨锦玲 +3 位作者 梅文莉 王军 马子龙 戴好富 《热带生物学报》 2016年第4期500-509,516,共11页
为了解同一产地,不同结香方法及结香时间对沉香品质的影响,笔者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广东省化州市5批沉香样品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5批沉香样品中凿洞法结香11个月的沉香挥发油得率最高为4.93%,冷铁打洞法结香13... 为了解同一产地,不同结香方法及结香时间对沉香品质的影响,笔者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广东省化州市5批沉香样品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5批沉香样品中凿洞法结香11个月的沉香挥发油得率最高为4.93%,冷铁打洞法结香13个月的沉香样品挥发油得率最低为2.29%。5批沉香样品中共鉴定出72个色谱峰,其中共有峰12个。挥发油成分均主要由倍半萜类,2-(2-苯乙基)色酮类及脂肪酸类化合物组成。从打钉法结香8年的沉香样品中发现具有芳香气味的5,11-环氧愈创木烷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奇楠内酯,为首次从普通沉香中鉴定出的奇楠内酯。火烙法的结香速度优于打铁钉法及冷铁打洞法。沉香结香时间越长挥发油得率越高,挥发油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越稳定,品质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化学成分 GC-MS 奇楠内酯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沉香中色酮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锦玲 梅文莉 +2 位作者 余海谦 左文健 戴好富 《热带生物学报》 2014年第4期400-404,共5页
建立沉香中色酮类化合物总含量测定方法,首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11批沉香乙醇提取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均达到要求,11批沉香样品中色酮含量范围为4.5%~27.1%,根据色酮成分百分含量,将其分成... 建立沉香中色酮类化合物总含量测定方法,首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11批沉香乙醇提取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均达到要求,11批沉香样品中色酮含量范围为4.5%~27.1%,根据色酮成分百分含量,将其分成3个等级。该方法简便快速,为沉香中色酮类成分含量测定和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色酮类化合物 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国产人工打洞沉香中一个新的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汝慧 李薇 +4 位作者 王昊 梅文莉 米承能 袁靖喆 戴好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9-574,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国产人工打洞法所结沉香中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从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2-苯乙基)... 为进一步研究国产人工打洞法所结沉香中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从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3′,3′′′-dihydroxy-4′,4′′′-dimethoxyaquisinenone G(1)和aquilasinenone F(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都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化合物2的IC_(50)值为(64.6±1.6)mol/L,阳性对照为L(+)-抗坏血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人工打洞沉香 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 DPPH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奇楠本草及其历史渊源考证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圣卓 梅文莉 +1 位作者 曾军 戴好富 《中国热带农业》 2021年第1期41-48,共8页
奇楠特指最高品质的沉香。目前学界缺乏系统历史文献研究,沉香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了追本溯源,深入研究奇楠的历史渊源,探讨奇楠一词的发展变迁,文中综合系统考证了奇楠沉香本草来源和奇楠的名称来源与历史变迁。经考证发现,... 奇楠特指最高品质的沉香。目前学界缺乏系统历史文献研究,沉香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了追本溯源,深入研究奇楠的历史渊源,探讨奇楠一词的发展变迁,文中综合系统考证了奇楠沉香本草来源和奇楠的名称来源与历史变迁。经考证发现,奇楠的两种基源植物为海南产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Spreng.和越南产柯拉斯那沉香A.crassna Pierre ex Lecomte;“奇楠”一词来源于隋唐时期佛教传入的梵文“tagara”(多伽罗香)和“samghārāma”(僧伽蓝摩),到明朝晚期,作供奉用香,奇楠开始特指高品质的沉香,而现代奇楠除了特指高品质沉香外,也指能产奇楠的白木香种苗。笔者认为,在奇楠沉香和种苗品质不一的今天,应制定高品质的奇楠沉香和优质沉香种苗标准,才能推进沉香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楠 沉香 本草 历史渊源 考证
下载PDF
白木香人工结香初期营养元素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龙仁 曾军 +5 位作者 刘双龙 王雅丽 孙会举 王熙 杨福孙 戴好富 《热带生物学报》 2021年第3期326-332,共7页
为了探究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人工结香初期营养代谢变化规律,明确结香期白木香合理的施肥技术。以4年生白木香为研究对象,以未结香白木香植株为对照,进行人工打洞结香处理,分析结香初期白木香植株叶片、结香部位树皮以及木质部... 为了探究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人工结香初期营养代谢变化规律,明确结香期白木香合理的施肥技术。以4年生白木香为研究对象,以未结香白木香植株为对照,进行人工打洞结香处理,分析结香初期白木香植株叶片、结香部位树皮以及木质部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同时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白木香结香初期叶片中大量元素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铁、锌养分含量呈现减少趋势,钙、镁、铜、锰元素含量上升,但只有锌、锰元素的变化达到差异显著水平;结香部位树皮氮、磷、钙、铁、锌、锰元素含量呈增加趋势,钾、镁、铜元素呈下降趋势,其中铜、铁、锌、锰元素含量变化显著;结香部位木质部氮、磷、钾、钙、镁、铜、铁、锌、锰全部呈现上升趋势,且钙、镁、铜、锰含量变化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说明结香初期植株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与土壤养分相关性不显著。2.与未结香白木香相比,结香后植株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结香部位木质部营养元素含量比值中,氮、磷、钾、镁、铜、铁、锌元素比值显著下降,而钙、锰比值变化不显著,表明营养元素向结香部位迁移趋势明显。3.白木香结香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但没有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结香 营养元素 叶绿素含量
下载PDF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agarwood of Aquilaria filaria 被引量:2
14
作者 Chengneng Mi Wenli Mei +2 位作者 Jingzhe Yuan Wenxing Long HaofU Dai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05-517,共13页
Investigation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ethanol extract of the agarwood originating from Aquilaria filaria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26 compounds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including silica gel,Sephadex LH-20... Investigation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ethanol extract of the agarwood originating from Aquilaria filaria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26 compounds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including silica gel,Sephadex LH-20,and semi-preparativ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to beβ-sitostenone(1),24α-ethyl-cholestan-3α-ol(2),ergosta-4,6,8(14),22-tetraene-3-one(3),gypsogenin(4),hederagenin(5),17αH-trisnorhopanone(6),lupeol(7),friedelin(8),(-)-episyringaresinol(9),(-)-syringaresinol(10),5-hydroxy-7,4′-dimethoxyflavone(11),5,4’-dihydroxy-7,3′-dimethoxyflavone(12),2′-hydroxy-4,3′,6′,4′′-tetramethoxy-p-terphenyl(13),scopularide A(14),4-(4-hydroxyphenyl)butan-2-one(15),zingerone(16),coniferaldehyde(17),scopoletin(18),acetovanillon(19),isovanillin(20),vanillin(21),p-hydroxybenzaldehyde(22),p-hydroxybenzoic acid(23),protocatechuic acid(24),vanillic acid(25)and 4,5-dihydroxy-3-methoxybenzoic acid(26)by using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All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agarwood of A.filaria for the first time,and this was also the first report about the isolation of compounds 2,4,6,7,9,10,13-15,17-20,22,24 and 26 from agarwood and Aquilaria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rwood of Aquilaria filaria Chemical constituents TRITERPENE STEROI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