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卢庆治 谢明辉 +1 位作者 李雪迎 乔琦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14-322,共9页
首先分析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自给不足、效率低下等资源稀缺问题,并与发达国家现状进行了对比,然后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体系等方面剖析了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 首先分析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自给不足、效率低下等资源稀缺问题,并与发达国家现状进行了对比,然后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体系等方面剖析了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并最终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大推进清洁生产以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环境问题 行业排放特征 解决对策
下载PDF
基于EW-MFA方法的我国1990—2003年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启宏 李艳萍 +3 位作者 段宁 毛玉如 赵一平 沈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3,共6页
运用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nalysis,EW-MFA),分析1990—2003年我国国家层面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的2 600多个数据,得出1990—2003年间我国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特征.在选取EW-MFA传统分析指标基础上,结合我... 运用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nalysis,EW-MFA),分析1990—2003年我国国家层面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的2 600多个数据,得出1990—2003年间我国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特征.在选取EW-MFA传统分析指标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需求和循环经济自身特点,增加了资源循环利用率新指标.研究表明:我国资源利用中直接物质投入量和国内物质输出量随GDP增长呈线性增长趋势.近年来,我国资源生产率出现低位下降,而循环利用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与日本的差距日益扩大;我国单位GDP的环境负荷略有下降,但经济的大规模发展造成环境总负荷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塑料牛奶包装及处置方式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谢明辉 李丽 +2 位作者 乔琦 孙启宏 张霖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24-1930,共7页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研究了塑料牛奶包装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并在处置阶段对不同处置方式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通过现场和资料调研的方式,获得所有生命周期阶段能量物质的输入/输出和环境外排数据.结果表明:塑料牛奶包装生命周期...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研究了塑料牛奶包装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并在处置阶段对不同处置方式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通过现场和资料调研的方式,获得所有生命周期阶段能量物质的输入/输出和环境外排数据.结果表明:塑料牛奶包装生命周期阶段中环境影响比重最大的是原料获取阶段,占90%以上.其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无机物对人体损害和气候变化3个方面,在致癌、酸化富营养化和生态毒性方面影响稍小.3种处置方式对环境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填埋>焚烧>再生,其中填埋和焚烧处置分别比塑料包装处置阶段前的环境影响增加16.1%和5.3%,再生可降低7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包装 生命周期评价(LCA) 环境影响 处置方式
下载PDF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景洋 乔琦 +1 位作者 姚扬 郭玉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61,共4页
对生态工业园区定义并分析其特点,根据特点将生态工业园区分为综合类、行业类和静脉产业类3种。构建了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存在的问题从指标体系和园区建设2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 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 工业园
下载PDF
生态工业技术的概念、特征及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傅泽强 杨明 +1 位作者 段宁 乔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4-158,共5页
基于工业生态学理论提出了生态工业技术的定义,即生态工业技术是指按照工业生态学和系统科学原理,把2个或多个生产过程或生产单元链接起来,形成结构和功能协调、资源和能源效率高、环境污染排放少、经济产出高效的工业共生体和复合型生... 基于工业生态学理论提出了生态工业技术的定义,即生态工业技术是指按照工业生态学和系统科学原理,把2个或多个生产过程或生产单元链接起来,形成结构和功能协调、资源和能源效率高、环境污染排放少、经济产出高效的工业共生体和复合型生态产业链网的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础上,从链接(或关联)性、资源效率、环境效应及经济效果等方面对生态工业技术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剖析,比较分析了生态工业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之间在理论建构基础、创新目标、产业结构、资源代谢、环境绩效等方面的差异性.最后,选取“高炉渣生产水泥”典型生态工业技术进行了案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态学 生态工业技术 特征 比较
下载PDF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区域特点 被引量:10
6
作者 钟琴道 姚扬 +2 位作者 乔琦 白卫南 方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29-435,共7页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理念整体转型、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综述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并将其划分为系统性探索阶段、全面试点阶段和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总结了其发展特点;与此同时,对我国...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理念整体转型、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综述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并将其划分为系统性探索阶段、全面试点阶段和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总结了其发展特点;与此同时,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区域分布、类型分布以及不同类型的区域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区呈现较明显的差异性;最后,对东、中、西部地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特点和经验进行了评述。针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类型、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 建设历程 分布 区域特点
下载PDF
循环经济的主要科学研究问题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启宏 段宁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0-494,共5页
国外循环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循环技术和循环产业的经济学、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近年来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示范发展很快,但科学研究大大滞后于实践。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的科技需求主要包括理论和方法研究、管... 国外循环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循环技术和循环产业的经济学、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近年来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示范发展很快,但科学研究大大滞后于实践。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的科技需求主要包括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技术支撑、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循环经济国家战略等。本文最后提出了循环经济科学研究需要遵循的几点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学 循环经济 研究 进展 科技需求 原则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多晶硅片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谢明辉 阮久莉 +4 位作者 乔琦 李海玲 王文静 吕芳 张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72-77,共6页
选用我国终点破坏类影响评价模型(Chinese endpoint damage model,CEDM),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研究了我国多晶硅片生命周期环境影响。通过座谈和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得多晶硅片生命周期能量物质的输入输出和环境外排数据。结果表明:从... 选用我国终点破坏类影响评价模型(Chinese endpoint damage model,CEDM),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研究了我国多晶硅片生命周期环境影响。通过座谈和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得多晶硅片生命周期能量物质的输入输出和环境外排数据。结果表明:从环境影响的最终破坏受体来看,我国多晶硅片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方面,占70.21%;其次是对资源衰竭方面的影响,占26.22%;而对生态系统的损害最小,仅占3.57%。从各环境要素来看,由多晶硅原料带来的环境影响是所有环境要素中最高的,占70.83%;其次是电耗和砂浆液,分别占19.44%和7.62%;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仅占0.07%。降低多晶硅片环境影响应首先考虑减少原料消耗;其次考虑节能和废砂浆循环利用。我国多晶硅片环境影响略高于欧洲平均水平,主要是由原料端(高纯多晶硅)差异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片 生命周期评价(LCA) 环境影响 太阳能级多晶硅
下载PDF
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典型演进过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毛玉如 孙启宏 +1 位作者 沈鹏 李艳萍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8年第2期1-3,共3页
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国内外系统研究较少。本文分析了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形成的动力机制,结合典型案例重点分析了产业接续式、产业延伸式和产业组团式等典型演进过程。
关键词 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 动力机制 延伸 接续 组团
下载PDF
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研究新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玉如 孙启宏 +1 位作者 沈鹏 李艳萍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8年第1期18-19,共2页
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VEIP)不以地理位置毗邻和行政区域限制为局限,可省去一般园区建设所需昂贵的购地和设备购置等费用,是我国今后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大势所趋。但目前国内外对VEIP理论上的系统研究较少。本文就VEIP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 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VEIP)不以地理位置毗邻和行政区域限制为局限,可省去一般园区建设所需昂贵的购地和设备购置等费用,是我国今后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大势所趋。但目前国内外对VEIP理论上的系统研究较少。本文就VEIP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分析,提出了对VEIP形成的驱动力和形成途径、网络结构模式和成员筛选模型的构建以及系统边界范围的界定,再通过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理论和方法验证的系统研究VEIP形成机理和模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 物质流 模型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纯电动汽车环境影响和碳足迹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晓聪 邓陈宁 +2 位作者 沈鹏 钱怡 谢明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79-2188,共10页
为探究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环境影响和碳足迹,实现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本文以纯电动汽车为例,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量化评估纯电动汽车环境影响和碳足迹,构建清洁电网、能效提升和电池回收3种低碳减排情景,评估不同减排路径... 为探究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环境影响和碳足迹,实现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本文以纯电动汽车为例,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量化评估纯电动汽车环境影响和碳足迹,构建清洁电网、能效提升和电池回收3种低碳减排情景,评估不同减排路径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碳减排效果.结果表明:①1辆纯电动汽车生命周期内环境影响潜值和碳足迹分别为1288.81 Pt和25.02 t,行驶150000 km的碳排放强度为0.17 kg/km(以CO_(2)计),此外,环境影响类别由大到小依次为呼吸系统影响>化石燃料>气候变化>矿产资源>生态毒性>致癌>酸化和富营养化.②纯电动汽车碳足迹分布特征与环境影响相似,原材料获取、运行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潜值以及碳排放量合计均占环境影响总潜值和碳足迹的96%,这两阶段是纯电动汽车减污降碳的重点环节.③低碳减排情景中,清洁电网情景和使用能效情景下纯电动汽车分别可实现17.64%和12.51%的减碳潜力,回收废旧电池中的有价金属,仅实现约2%的碳减排潜力,因此,通过优化电力结构和提高动力系统使用能效相比于电池回收具有更优的碳减排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新能源汽车 环境影响 碳足迹
下载PDF
我国钢铁工业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
12
作者 韩明霞 乔琦 孙启宏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0年第4期1-4,共4页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基础产业,也是资源、能源密集型及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20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产业发展受资源、环境污染的瓶颈约束日益明显。本文从钢铁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出发,倡导生态工...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基础产业,也是资源、能源密集型及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20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产业发展受资源、环境污染的瓶颈约束日益明显。本文从钢铁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出发,倡导生态工业理念,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及污染特点,探索建立钢铁工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并提出保障措施,对实现钢铁工业生态化转型,促进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工业 生态化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风机叶片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晓萍 段华波 +2 位作者 马艺 李强峰 谢明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7,共8页
风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天然绿色属性,但风机部件的生产制造和安装使用过程存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影响.针对9类常用规格的叶片,选取酸化(acidification potential,AP)、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potential,EP)、温室效应(global w... 风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天然绿色属性,但风机部件的生产制造和安装使用过程存在一定的生态环境影响.针对9类常用规格的叶片,选取酸化(acidification potential,AP)、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potential,EP)、温室效应(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和光化学臭氧合成(photochemical ozone creation potential,POCP)4个指标进行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长度叶片生产使用阶段造成的AP、EP、GWP和POCP环境影响分别约为7.5(以SO_(2)当量计)、0.7(以PO_(4)^(3-)当量计)、2.6×10^(3)(以CO_(2)当量计)和0.9 kg/m(以C_(2)H_(4)当量计).以GWP指标为例,随着风机装机容量持续大幅增长以及风机叶片大量生产使用,预计到2030年和2060年仅风机叶片的碳排放总量(以CO_(2)当量计)累计可达到2.3×10^(7)t和2.0×10^(8)t.通过使用碳-玻纤维复合材料和回收利用退役风电叶片等措施,可显著降低风机叶片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促进风机叶片产业低碳绿色发展提供依据,并为度量风机及风电场全生命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生命周期评价 风机叶片 生产阶段 碳减排分析 碳-玻纤维复合材料 水泥窑协同处置 减污降碳
下载PDF
水污染控制在石化园区生态化建设中的水绩效评价研究
14
作者 侯峥 李婵媛 +3 位作者 常胜 孙泽萍 杜明辉 孙晓明 《环境科学导刊》 2023年第1期82-88,共7页
应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技术对石化工业园区在生态化建设中的水污染控制绩效进行评价。根据石化工业园区水污染控制特点,建立了包含水资源节约、水污染处理处置和园区管理3个评价要素、11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并以典型石化工业园... 应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技术对石化工业园区在生态化建设中的水污染控制绩效进行评价。根据石化工业园区水污染控制特点,建立了包含水资源节约、水污染处理处置和园区管理3个评价要素、11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并以典型石化工业园区为案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水污染处理处置权重达0.5992,对园区水污染控制绩效影响最大;2020年,目标园区水污染处理处置和园区管理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而资源节约处于国内一般水平;园区管理和资源节约距离国际先进仍有一定差距,提升园区资源节约和管理水平是提升园区水污染控制水平的潜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园区 水污染控制 生态化建设 绩效评价 生态工业
下载PDF
我国工业污染源产排污核算系数法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5
作者 乔琦 白璐 +5 位作者 刘丹丹 张玥 赵若楠 孟立红 李雪迎 孙园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83-1794,共12页
污染源排放量及其变化趋势是重要的环境管理基础信息,是国家和地方准确预判生态环境形势、高效开展生态环境管理决策和实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的重要依据.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作为我国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的主要方法之一,过去30年... 污染源排放量及其变化趋势是重要的环境管理基础信息,是国家和地方准确预判生态环境形势、高效开展生态环境管理决策和实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的重要依据.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作为我国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的主要方法之一,过去30年来为工业领域污染减排和环境监管等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产排污系数研究和应用现状,梳理了我国3次较大规模的产排污系数制修订历程,并从制定方法、覆盖度、核算方法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对工业生产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变化,我国3次制修订的产排污系数也在同步变化和升级,在产排污系数的覆盖度、适用性等方面不断提升.对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排污系数广泛应用于环境管理制度与技术支撑、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境科学相关研究等方面,为上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但由于我国产排污系数仍存在缺乏动态更新机制等原因,导致其时效性不足,适用性有待持续提升,亟需将系数制定的方法标准化,制定过程中的定量化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研究提出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后评估方法,有计划开展系数后评估;建立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标准体系框架,实现核算体系标准化;完善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核算技术体系,开展系数的动态更新;加强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为排污许可、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等多套工业污染源数据统一和融合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排污核算 产排污系数 污染源普查 环境管理
下载PDF
太阳能级多晶硅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8
16
作者 谢明辉 阮久莉 +4 位作者 白璐 乔琦 刘秀琼 杨德仁 杨黎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1-296,共6页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基于Eco-Indicator99,建立了适用于我国的终点破坏类影响评价模型(Chinese endpoint damage model,CEDM).对影响评价模型的资源属性参数进行了本地化研究,核算出以2010...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基于Eco-Indicator99,建立了适用于我国的终点破坏类影响评价模型(Chinese endpoint damage model,CEDM).对影响评价模型的资源属性参数进行了本地化研究,核算出以2010年为基准年、以我国为基准区域的资源属性本地化人均年度基准值(4.33×105MJ).采用现场和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得太阳能级多晶硅所有生命周期阶段的能量物质的输入、输出和环境外排数据,调研样本总产量达到2012年全国产量的80%.结果表明:从环境影响的最终破坏受体来看,太阳能级多晶硅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对人体健康损害方面,占其整个环境影响的72.31%;其次是对资源衰竭方面的影响,占24.23%;对生态系统的损害最小,仅占3.46%.在所有环境要素中,电的环境影响最高,占79.48%;其次是蒸汽消耗、工业硅原料,二者分别占13.18%、5.97%.我国太阳能级多晶硅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是欧洲平均水平的2倍多,主要是受电力结构所致,但在技术先进性和污染防治水平方面要优于欧洲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级 多晶硅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下载PDF
焦化企业工业共生模式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毛玉如 孙启宏 +1 位作者 乔琦 沈鹏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13,共5页
介绍了我国焦化行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按照某一共生单元(企业)在共生链网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地识别和划分了主导型工业共生、平等型工业共生和依附型工业共生3种主要链网模式,总结了各自结构特点和运行模式,并对焦化企业进... 介绍了我国焦化行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按照某一共生单元(企业)在共生链网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地识别和划分了主导型工业共生、平等型工业共生和依附型工业共生3种主要链网模式,总结了各自结构特点和运行模式,并对焦化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主导型工业共生模式往往是以独立型焦化厂为主构成的,一些焦化厂在加强焦化下游产品的开发同时发展了钢铁、化工等耗焦炭量大的产业,构建起平等型工业共生模式,焦炭部分外销;依附型工业共生模式往往是焦化企业在钢铁、化工、动力等流程型生产环节内组成的共生链网,主要通过焦炭供应、焦炉煤气利用构建链网关系,焦炭一般不外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 共生 模式 实证
下载PDF
制革工业水污染全过程防治技术组合方案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亚静 党春阁 +3 位作者 韩桂梅 刘菁钧 李子秀 方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4-801,共8页
制革废水具有产生量大、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复杂、含重金属等特点,一直是水环境监管的重点。对制革生产工序及废水产排特征进行梳理,通过调研和梳理制革企业排污许可证信息,对目前业内主流的水污染防治技术进行汇总分析,并按照原辅材料... 制革废水具有产生量大、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复杂、含重金属等特点,一直是水环境监管的重点。对制革生产工序及废水产排特征进行梳理,通过调研和梳理制革企业排污许可证信息,对目前业内主流的水污染防治技术进行汇总分析,并按照原辅材料替代技术、过程控制技术、末端治理技术对行业主流水污染防治技术进行分类总结,其中,对过程控制技术按污染防治目标污染物进行分类总结,对末端治理技术按废水分质处理要求进行分类总结。基于不同类型制革企业水污染全过程防治需求,推荐16套技术组合方案。最后,结合技术发展情况,对制革工业水污染全过程防治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强化制革废水分质处理、强化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推广、推进制革企业入园等建议,以期提升行业水污染全过程防治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助力“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业 水污染 污染预防 全过程治理 分质处理
下载PDF
给污染源记笔“账”——欧美工业污染源清单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白璐 李艳萍 +1 位作者 孙启宏 乔琦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7-68,共2页
工业污染防治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也是节能减排重点工作之一,而工业污染源清单体系不仅有利于政府切实了解和把握各地区及行业的污染排放情况,还有益于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以及污染控制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实施。
关键词 工业污染源 机制 清单 欧美 环境保护工作 工业污染防治 污染控制技术 节能减排
下载PDF
辽河流域工业行业污染减排潜力实证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明霞 乔琦 孙启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79,共5页
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降低产污强度,从源头减少污染产生是促进污染减排的重要手段。基于2008年辽河流域工业行业环境统计数据,以COD,NH3-N两项指标为研究对象,识别出7类重点行业,其COD,NH3-N产生量分别占工业产生总量的77%、90%,排... 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降低产污强度,从源头减少污染产生是促进污染减排的重要手段。基于2008年辽河流域工业行业环境统计数据,以COD,NH3-N两项指标为研究对象,识别出7类重点行业,其COD,NH3-N产生量分别占工业产生总量的77%、90%,排放量占工业总量的81%、77%。分析了重点行业的产污强度及末端去除率水平,表明工业行业产污强度高是工业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发展清洁生产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设计工业行业发展清洁生产情景并测算出到2015年辽河工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显示,通过适当限制重污染行业增长速度、重点降低产污强度、适当提高末端去除率,在流域工业行业产值年均增长率14.75%的情况下,2015年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2008年相比,COD削减45%-55%,NH3-N削减21%-33%。以此为流域工业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 工业 产污强度 减排 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