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瑞士发展合作署共同举办“中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研讨会”
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2013年11月7—8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瑞士发展合作署共同举办“中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汪键副司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副院长及瑞士环保署大气污控与化学品管理司马丁西斯司长先后致... 2013年11月7—8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瑞士发展合作署共同举办“中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汪键副司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副院长及瑞士环保署大气污控与化学品管理司马丁西斯司长先后致辞,分别向参会人员介绍了中瑞两国大气污染现状及研讨会举办的背景和意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瑞士 空气 合作 化学品管理 污染防治 环境保护 污染现状
下载PDF
基于CMAQ模式的中国大气BaP迁移转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闫文君 刘敏 +5 位作者 刘世杰 何友江 唐伟 汪青 李晔 孟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81-1689,共9页
在空气质量模式CMAQ中增加了对大气中苯并[a]芘(Ba P)传输、转化和沉降过程的模拟,新增了Ba P气相/颗粒相间分配模式(KOA吸收模式)以及Ba P化学转换,并采用该模型模拟了2014年1、4、7、10月四个季节代表月中国大气中Ba P的浓度以及... 在空气质量模式CMAQ中增加了对大气中苯并[a]芘(Ba P)传输、转化和沉降过程的模拟,新增了Ba P气相/颗粒相间分配模式(KOA吸收模式)以及Ba P化学转换,并采用该模型模拟了2014年1、4、7、10月四个季节代表月中国大气中Ba P的浓度以及干湿沉降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模拟结果与部分地区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初步对比验证,结果显示Ba P浓度的模拟值和测量值的量级基本一致,其比值基本在1~2个量级范围内,表明模拟结果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基于模型结果,还探讨了Ba P浓度与沉降季节变化特征与人为源排放的紧密联系,说明湿沉降是Ba P最主要的沉降途径.Ba P沉降的空间分布与其排放源和浓度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具有长距离输送的特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Q模式 BA P 季节变化 干沉降 湿沉降
下载PDF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渭南市道路环境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任建宁 高健 +4 位作者 秦孝良 马彤 司书春 郭英哲 倪登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92-1601,共10页
为深入了解渭南市街区道路环境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利用车载颗粒物传感器于2019年3月1日—5月31日对渭南市道路环境空气中PM_(2.5)和PM_(10)浓度开展在线走航测量,分析了影响渭南市道路环境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 为深入了解渭南市街区道路环境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利用车载颗粒物传感器于2019年3月1日—5月31日对渭南市道路环境空气中PM_(2.5)和PM_(10)浓度开展在线走航测量,分析了影响渭南市道路环境颗粒物污染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①渭南市区内所有道路PM_(2.5)平均浓度范围为37.7~51.9μg/m^(3),浓度较高路段位于高新区东部和主城区;PM_(2.5)~10(粗颗粒物)平均浓度范围为65.8~119.1μg/m^(3),浓度较高路段位于各功能区城郊.②工作日早高峰时段(07:00—09:00)主城区道路环境PM_(2.5)、PM_(2.5)~10污染较非工作日严重,3种类型道路工作日07:00 PM_(2.5)~10平均浓度呈支路(103.5μg/m^(3))>主干道(102.1μg/m^(3))>次干道(96.9μg/m^(3))的特征.③对于高新区和老城区路段,除早晚高峰时段出现PM_(2.5)和PM_(2.5)~10浓度峰值外,凌晨时段渣土车行驶路段、裸地或施工现场周边路段易出现PM_(2.5)~10浓度峰值,其PM_(2.5)~10平均浓度最高达230.9μg/m^(3)(乐天大街西段的路段Ⅳ).研究显示,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特别是早高峰,机动车排放导致渭南市高新区东部和主城区路段的PM_(2.5)污染加重,夜间渣土车行驶导致高新区和老城区靠近城郊路段的颗粒物(PM_(2.5)和PM_(2.5)~10)污染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街区道路 颗粒物 污染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车载平台的济南市道路环境黑碳污染特征研究
4
作者 伍丽青 王冲 +4 位作者 姜华 高健 任建宁 汤明珍 司书春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98-1806,共9页
为深入了解济南市主城区道路环境黑碳(BC)污染的时空规律,并评估机动车等对BC排放的影响,该研究利用车载平台和微型黑碳仪在济南市主城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道路BC走航观测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济南市主城区道路环境BC小时... 为深入了解济南市主城区道路环境黑碳(BC)污染的时空规律,并评估机动车等对BC排放的影响,该研究利用车载平台和微型黑碳仪在济南市主城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道路BC走航观测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济南市主城区道路环境BC小时平均浓度为7.29μg/m^(3),且昼夜呈双峰特征,双峰分别出现在04:00—08:00和18:00—22:00,该时段处于道路柴油车行驶及人群出行时段.②源自化石燃料燃烧的BC占比为82.55%,来自生物质燃烧的BC占比为17.45%.③BC道路环境浓度呈主干道(7.27μg/m^(3))>次干道(6.56μg/m^(3))的特征,柴油车占比较大的北园高架上的BC平均浓度(7.18μg/m^(3))高于汽油车占比较大的经十路(5.64μg/m^(3)).④BC浓度峰值多出现在清晨/深夜交叉路口附近,距十字路口5~10 m时观测的BC浓度最高,表明BC浓度除了受车流量影响外,还受到路况、车型、车速、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研究显示,相比汽油车,济南市道路环境BC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受重型柴油车车辆数、出行时间和行驶路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微型黑碳仪 走航监测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北京市春季沙尘暴天气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王玮 岳欣 +7 位作者 刘红杰 潘志 汤大钢 王英 杜尧国 苏红梅 钱枫 坂本和彦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4-498,共5页
采集并分析了北京市 2次沙尘暴天气和非沙尘暴天气TSP(总悬浮颗粒物 ,<10 0 μm)、PM10 (可吸入颗粒物 ,<10 μm)的质量浓度、离子浓度、元素浓度等 .研究结果表明 ,发生沙尘暴时大气气溶胶的污染水平极高 ,这种情况在北京市只有... 采集并分析了北京市 2次沙尘暴天气和非沙尘暴天气TSP(总悬浮颗粒物 ,<10 0 μm)、PM10 (可吸入颗粒物 ,<10 μm)的质量浓度、离子浓度、元素浓度等 .研究结果表明 ,发生沙尘暴时大气气溶胶的污染水平极高 ,这种情况在北京市只有发生沙尘暴时才可能出现 ;地表扬尘对大气气溶胶的贡献显著 ,显示出沙尘暴时的污染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天气 大气 气溶胶 沙尘暴 北京市
下载PDF
关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未来发展的建议
6
作者 王宗爽 郭敏 +2 位作者 谭玉菲 胡京南 武雪芳 《环境保护》 CAS 2023年第15期33-40,共8页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目标,对于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社会物质财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回顾了40年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实施的关键成效,对美国、欧...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目标,对于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社会物质财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回顾了40年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实施的关键成效,对美国、欧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空气质量指导值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环境背景值、“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和“双碳”目标四个维度提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展建议,为未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标准制修订 空气质量 PM_(2.5) 臭氧
下载PDF
关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技术方法体系的思考
7
作者 褚旸晰 韩文超 +2 位作者 张海杰 刘世杰 胡京南 《环境保护》 CAS 2023年第15期14-18,共5页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我国开展大气环境管理的核心技术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地位。以往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空气质量指南》、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为主,尚未建立完整的修订技术方法体系。本...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我国开展大气环境管理的核心技术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地位。以往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空气质量指南》、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为主,尚未建立完整的修订技术方法体系。本文基于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技术方法及流程的系统梳理,提出以“实施情况评估—环境健康基准—评价考核方法”为主线的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技术体系构想,为保持标准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引领性和约束力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质量 环境健康基准 空气质量评价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郑州市大气PM_(2.5)与O_(3)浓度预测方法及气象因子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张容硕 谢沛远 +5 位作者 陈宏飞 杨清荣 关民普 马南 尉鹏 朱仁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78,共10页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细颗粒物(PM_(2.5))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以及臭氧(O_(3))污染日益凸显的双重压力.为进一步准确预测郑州市大气PM_(2.5)与O_(3)浓度并探明气象因子的影响,本研究使用2018−2022年郑州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子逐时数据,结合...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细颗粒物(PM_(2.5))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以及臭氧(O_(3))污染日益凸显的双重压力.为进一步准确预测郑州市大气PM_(2.5)与O_(3)浓度并探明气象因子的影响,本研究使用2018−2022年郑州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子逐时数据,结合统计学单因素分析和机器学习LightGBM模型多因素分析,建立了一种基于长时间序列数据的PM_(2.5)与O_(3)浓度预测及气象因子影响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结果表明:①训练后的LightGBM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PM_(2.5)污染,准确率达80.8%;对O_(3)污染预测的准确率为52.5%.②郑州市大气PM_(2.5)浓度与气压呈正相关,与比湿和环境温度均呈负相关;大气O_(3)8 h滑动平均浓度(O_(3)-8 h浓度)与比湿和太阳辐射均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③有利的气象条件可能是2021年PM_(2.5)年均浓度得到显著改善的重要因素;同时,不利的气象条件也促使2021年和2022年6月O_(3)月评价值(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90百分位浓度)有所上升.研究显示,这种基于长时间序列的综合分析方法适用于大气PM_(2.5)与O_(3)浓度的气象因子影响分析,也能有效预测PM_(2.5)与O_(3)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控 细颗粒物(PM_(2.5)) 臭氧(O_(3)) 气象因素 机器学习 郑州市
下载PDF
全球地表温度大气遥相关路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营娜 叶谦 +1 位作者 韩战钢 陈清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319,共6页
基于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不同区域地表温度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及其时滞,建立了体现大气遥相关的全球地表温度网络,进而给出地表温度网络遥相关路径.研究表明:网络连接的空间距离在3500和7000 km处有1个峰值,这与大气Rossby波的1/2和1倍波... 基于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不同区域地表温度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及其时滞,建立了体现大气遥相关的全球地表温度网络,进而给出地表温度网络遥相关路径.研究表明:网络连接的空间距离在3500和7000 km处有1个峰值,这与大气Rossby波的1/2和1倍波长一致.地表温度网络中,影响传播的主导节点在北半球分布在东亚、向西延伸的北太平洋、美国东海岸及邻接的北大西洋地区;在南半球分布在50°S纬度带.遥相关现象在南半球比北半球更显著,典型遥相关路径与不同的环流作用有明确对应:1)北太平洋中部到墨西哥的连接反映了西风带的作用;2)北大西洋传播到非洲北部、格陵兰岛到里海的连接,均属于连接北大西洋到欧亚大陆的跨欧亚波列的一部分;3)俄罗斯喀拉海到北太平洋的连接与北大西洋涛动(NAO)密切关联;4)南半球的连接反映了大气西风带和Rossby波的影响.大气遥相关路径分析有利于深化对地表温度变化的认识,可为减缓气候全球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表温度 气候复杂网络 拓扑结构 遥相关路径
下载PDF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案例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付加锋 冯相昭 +4 位作者 高庆先 马占云 刘倩 李迎新 吕连宏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86-2093,共8页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如何实现协同减排核算问题,该研究提出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的核算边界、协同机制和核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分析,给出了如何核算污染物去除的协同控制效应和协同程度....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如何实现协同减排核算问题,该研究提出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的核算边界、协同机制和核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分析,给出了如何核算污染物去除的协同控制效应和协同程度.结果表明:①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存在关联机制,厌氧环境去除COD_(Cr)会产生CH_(4),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也可产生大量CH_(4),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去除TN会产生N 2O.②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核算可分为确定核算边界、选择核算方法、收集活动水平数据与确定排放因子、质量控制、形成核算报告等步骤.一方面构建了污染物去除量计算公式,去除量涵盖CH_(4)回收量、COD_(Cr)和TN去除量、污泥处理量;另一方面构建了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公式,排放量涵盖回收CH_(4)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去除COD_(Cr)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处理污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去除TN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③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并没有协同减排温室气体排放量,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来看,单位COD_(Cr)去除量、单位TN去除量和单位污泥处理量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0.0513、2.4356和0.5460 t,单位TN去除量产生的温室气体量(2.4356 t)最大,其次为污泥处理(0.5460 t);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来看,该污水处理厂使用电力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量(1362.68 t)最大.研究提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可行,能够根据污水处理厂相关数据判定污水处理不同环节污染物去除和温室气体减排二者间的关系.针对核算过程中存在的数据不确定性问题、质量控制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方法,如在质量控制中可通过制定核算方案、监测方案与计划,开展核算人员业务培训,进行数据核验,测量仪器校准和调整等提高核算质量.研究显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约束下,城镇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污水处理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建立协同控制的治理体系,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处理厂 废水处理 协同控制 温室气体 核算方法
下载PDF
田间原位开顶式臭氧熏蒸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耿春梅 杨文 +4 位作者 殷宝辉 王宗爽 刘红杰 王效科 王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3-600,共8页
臭氧污染造成的粮食作物减产及经济损失受到普遍关注,研究植被对臭氧的响应是评估臭氧污染造成影响的重要依据.针对国内外已有开顶式熏蒸系统的缺点,改进布气管的布气孔大小和形状,以保证气室内布气的均匀性;改进风机的供气方式,采用一... 臭氧污染造成的粮食作物减产及经济损失受到普遍关注,研究植被对臭氧的响应是评估臭氧污染造成影响的重要依据.针对国内外已有开顶式熏蒸系统的缺点,改进布气管的布气孔大小和形状,以保证气室内布气的均匀性;改进风机的供气方式,采用一供三的方式以提高各平行样间的平行性;通过计算机负反馈控制和采用引流装置,以提高臭氧浓度控制和测定的准确性.在国内率先尝试在跟随环境臭氧浓度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浓度的臭氧作为熏蒸气体.田间实测表明:该装置气室内臭氧浓度与设定浓度一致且分布均匀,平行样的平行性好,气室内外温度、相对湿度及光照强度衰减均达到了国内外同类装置水平,可广泛用于田间原位大气污染物对植被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开顶式气室 原位 田间
下载PDF
我国车用汽油、柴油有害物质和环保指标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岳欣 庞媛 +3 位作者 马遥 鲍晓峰 王鸣宇 黄宪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25-332,共8页
车用汽油、柴油有害物质是车用燃料品质的重要指标,而车用燃料品质直接关系到汽车污染物排放和大气污染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第四、五阶段及更严格汽车排放标准能否有效实施和所有在用车的有效减排。研究车用汽油、柴油有害物质控制指标... 车用汽油、柴油有害物质是车用燃料品质的重要指标,而车用燃料品质直接关系到汽车污染物排放和大气污染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第四、五阶段及更严格汽车排放标准能否有效实施和所有在用车的有效减排。研究车用汽油、柴油有害物质控制指标与控制途径对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有效控制我国城市和城市群大气污染有着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车用汽油、柴油有害物质控制指标制定的背景、国内外现行油品标准情况,提出了车用油品环境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汽油 车用柴油 有害物质 环保指标
下载PDF
我国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相锋 肖学智 +2 位作者 何毅 葛垚 陈家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45-1048,共4页
结合垃圾填埋气发电案例,分析了垃圾填埋气发电CDM项目开发的基准线和额外性,评估了我国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的可行性,并结合国情指出CDM有利于减少我国垃圾填埋场温室气体排放水平。
关键词 垃圾填埋气 甲烷减排 清洁发展机制
下载PDF
我国减污降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涵 李慧 +2 位作者 王涵 王淑兰 张文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84-1592,共9页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快速发展时期,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同时也是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全面了解我国各地区减污降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助...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快速发展时期,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同时也是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全面了解我国各地区减污降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减污降碳相关政策。构建了减污-降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2016年和2018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能源经济与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各地区减污、降碳和经济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各项指标发展情况。通过对指标间二元、三元耦合协调度计算,分析各地区指标发展协调情况。根据各地评价指标得分及耦合协调度数据因地制宜地提出减污降碳与地区经济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度 评价指标 二氧化碳减排 大气污染物减排
下载PDF
在用车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增信 孙莉 +1 位作者 鲍晓峰 岳婷婷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1-35,共5页
采用汽油车稳态加载模拟工况法(ASM)、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法(VMAS)、双怠速法等对北京市不同行驶里程的在用出租车尾气排放进行跟踪检测,通过考核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变化,进行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新车投入运行后,行驶里程在15万公里内... 采用汽油车稳态加载模拟工况法(ASM)、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法(VMAS)、双怠速法等对北京市不同行驶里程的在用出租车尾气排放进行跟踪检测,通过考核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变化,进行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新车投入运行后,行驶里程在15万公里内,各种试验方法测得CO、HC、NO的排放量均保持极低水平;行驶里程超过15万公里后,3种方法均测得CO、HC和NO的排放浓度缓慢增加;行驶里程在25万公里后,CO、HC和NO的排放量明显大幅度增加,车辆排放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用汽车 行驶里程 污染物排放 三元催化转化器老化
下载PDF
机动车排放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岐东 贺克斌 丁焰 《重庆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85-187,190,共4页
综述了美国机动车的排放模型 ,讨论了美国环保局 (USEPA)颁布的机动车源排放模型 (MOBILE)、加州空气资源局(CARB)认证的排放因子模型 (EMFAC)以及由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和密西根大学主持研究的综合模式排放模型 (CMEM)的发展、分类及最新... 综述了美国机动车的排放模型 ,讨论了美国环保局 (USEPA)颁布的机动车源排放模型 (MOBILE)、加州空气资源局(CARB)认证的排放因子模型 (EMFAC)以及由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和密西根大学主持研究的综合模式排放模型 (CMEM)的发展、分类及最新重点模型版本 ,提出了建立基于我国情况的排放因子模型组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因子 排放模型 模型组
下载PDF
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婷 许海亚 +1 位作者 白志鹏 耿春梅 《科技与创新》 2015年第16期1-3,共3页
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了人类健康,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室内环境较差的空间中,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着重阐述了3种典型室内(家居环境、办公环境和公共场所)环境中颗粒物的污染情况和相关特征,分析了通风状况、环境温湿度和环... 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了人类健康,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室内环境较差的空间中,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着重阐述了3种典型室内(家居环境、办公环境和公共场所)环境中颗粒物的污染情况和相关特征,分析了通风状况、环境温湿度和环境中活性有机化合物对室内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影响,并提出了日后室内空气管理的思路和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 颗粒物 污染 通风状况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西安市数值模拟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娟 尉鹏 +4 位作者 戴学之 赵森 张博雅 吕玲玲 胡京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2-881,共10页
为提高西安市ρ(PM_(2.5))及ρ(O_(3))预报准确率,更好地服务西安市预报预警工作,以CAMx模式预报结果为基础,结合中尺度WRF气象预报数据、ρ(PM_(2.5))及ρ(O_(3))观测数据,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岭回归、lasso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以及... 为提高西安市ρ(PM_(2.5))及ρ(O_(3))预报准确率,更好地服务西安市预报预警工作,以CAMx模式预报结果为基础,结合中尺度WRF气象预报数据、ρ(PM_(2.5))及ρ(O_(3))观测数据,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岭回归、lasso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以及支持向量机6种机器学习优化模型,对西安市2019年PM_(2.5)及O_(3)模拟结果进行优化.结果表明:①CAMx模式对污染物的预报存在偏差,优化模型明显修正了CAMx模式的系统性偏差,提高了预报精度.②ρ(PM_(2.5))及ρ(O_(3))的均方根误差(RMSE)由174.00、37.11μg/m^(3)分别降至34.36~39.37、24.77~28.82μg/m^(3),相关性系数(R)由0.63、0.78分别提至0.70~0.78、0.83~0.88.③不同模型对模拟值的订正优势不同,随机森林对PM_(2.5)优化效果显著,优化提高率为80%;支持向量机对O_(3)的优化效果最理想,优化提高率为36%;线性回归方法对O_(3)的优化效果较好,但对PM_(2.5)的优化效果相对较差.研究显示,机器学习模型显著优化了CAMx模拟结果,反映了利用机器学习修正空气质量数值模式预报结果的研究意义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CAMX 机器学习 PM_(2.5) O_(3)
下载PDF
基于CMAQ/ISAM空气质量模型的北京市夏季臭氧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树宪 李洋 +3 位作者 张众志 杜晓惠 徐双喜 孟凡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3-1192,共10页
为了解北京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的特征与来源,采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MAQ)的综合源解析功能(ISAM)对北京市2019年6月不同区域的近地面O_(3)浓度及其来源贡献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量化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京津冀以外省份以及全... 为了解北京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的特征与来源,采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MAQ)的综合源解析功能(ISAM)对北京市2019年6月不同区域的近地面O_(3)浓度及其来源贡献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量化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京津冀以外省份以及全球背景共14类NO_(x)和VOCs排放源对北京市不同区域O_(3)污染的贡献.结果表明:①北京市不同地区O_(3)及其前体物来源存在显著差异,城区及近郊区NO_(x)和VOCs均主要来自于北京市本地排放,本地源排放对城区及近郊区的NO_(x)贡献(39.7%~46.4%)显著大于对远郊区的贡献(19.9%~38.8%),本地源排放对城区及近郊区的VOCs贡献(51.1%~75.8%)大于对远郊区的贡献(19.5%~39.6%).②远郊区NO_(x)和VOCs浓度更易受非本地排放的输送影响.③O_(3)主要来源于包括模拟区域外以及全球背景的边界传输贡献,边界传输对北京市不同受体区域的贡献均大于52.6%.④北京市本地源排放对城区及近郊区O_(3)的贡献(6.8%~18.3%)大于对远郊区的贡献(2.4%~7.6%),京津冀以外源区的排放对北京市远郊区的贡献(5.2%~6.4%)大于对城区及近郊区的贡献(2.7%~4.4%),说明本地排放对远郊区影响相对较小,远郊区O_(3)浓度易受北部燕山山脉和太行山的阻隔影响.因地理位置及地形原因,河北省不同源区对北京市不同区域O_(3)浓度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研究显示,控制北京市夏季O_(3)污染应综合考虑城区与郊区O_(3)来源的差异性,做好周边区域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臭氧(O_(3)) 源解析 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CMAQ)模型
下载PDF
天津市老年人PM_(2.5)暴露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金保 倪天茹 +2 位作者 李彭辉 韩斌 白志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0-616,共7页
为了解老年人PM2.5暴露特征并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社区101名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7岁),在2011年夏季(6月13日~7月2日)和冬季(11月30日~12月12日)分别对其PM2.5暴露水平进行了监测,并对其时间活动模式进行了记录... 为了解老年人PM2.5暴露特征并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社区101名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7岁),在2011年夏季(6月13日~7月2日)和冬季(11月30日~12月12日)分别对其PM2.5暴露水平进行了监测,并对其时间活动模式进行了记录.结果显示,老年人平均85%以上的时间是在居室内度过的.夏季和冬季老年人PM2.5个体暴露浓度分别为(124.2±75.2)μg/m3和(170.8±126.6)μg/m3.使用时间加权模型对老年人个体暴露浓度进行预测,夏季和冬季个体暴露实测浓度与预测浓度差值分别为0.6~220.9μg/m3和0.6~416.8μg/m3.吸烟活动会导致老年人个体暴露浓度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PM2.5个体暴露浓度与环境浓度的相关性强于其与室内浓度的相关性,这为使用环境浓度替代或预测个体暴露浓度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PM2.5 个体暴露 时间活动模式 暴露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