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湿地中沸石和土壤的氮吸附与再生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卢少勇 桂萌 +1 位作者 余刚 祝万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4-68,共5页
鉴于常用填料吸附能力的理化再生方法存在运行费高以及不利于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性的缺点,探索低价且生态友好的填料吸附位的再生方法非常重要。该文研究了处理农业污水的人工湿地中的沸石和土壤的氮的解吸附性能、沸石的动态吸附和曝... 鉴于常用填料吸附能力的理化再生方法存在运行费高以及不利于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性的缺点,探索低价且生态友好的填料吸附位的再生方法非常重要。该文研究了处理农业污水的人工湿地中的沸石和土壤的氮的解吸附性能、沸石的动态吸附和曝气再生。结果表明:填料的氨氮吸附量受填料的种类、使用时间、填充方式和填充位置的影响。土壤的氨氮吸附量为沸石的3倍以上;沸石使用时间越长,氨氮吸附量越低;前置沸石的氨氮吸附量大于表铺沸石。使用22个月的前置沸石带在0~90cm深度范围内的氨氮吸附量相近;浅层(0~10cm)土壤的氨氮吸附量为中层(10~20cm)和深层(20~40cm)土壤的2倍以上。植物的供氧作用利于土壤的氨氮转化,停留时间的增长利于沸石对氨氮的动态吸附,曝气对已吸附一定量氨氮的沸石有再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沸石 土壤 吸附 再生
下载PDF
环太湖主要河流入出湖口表层沉积物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雷 远野 +4 位作者 卢少勇 金相灿 焦伟 王骥 蔡珉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4-299,共6页
以环太湖31条主要河流入出湖口的表层沉积物为对象,分析了太湖流域4个区内河流入出湖口表层沉积物的总氮(TN),总磷(TP)和总有机质(TOM)的含量。结果表明:第2区和第3区的TN、TP和TOM的含量较高;第1区和第4区的较低。各区沉积物中TN,TP和... 以环太湖31条主要河流入出湖口的表层沉积物为对象,分析了太湖流域4个区内河流入出湖口表层沉积物的总氮(TN),总磷(TP)和总有机质(TOM)的含量。结果表明:第2区和第3区的TN、TP和TOM的含量较高;第1区和第4区的较低。各区沉积物中TN,TP和TOM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N—第2区>第3区>第4区>第1区;TP--第2区>第3区>第4区>第1区;TOM—第2区>第4区>第1区>第3区;磷形态中铁铝磷(Fe/Al-P)活性较高,Fe/Al-P—第2区>第4区>第3区>第1区;综合氮磷指标,对太湖重度污染区(太湖的北—西北—西部分)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最大的入湖河道:太滆运河、百渎港、陈东港、漕桥河、直湖港、武进港、官渎港、小溪港、殷村港、洪巷港、茭渎港和乌溪港。以上河流沉积物TN、TP含量均较高(TN>1000mg/kg、TP>5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湖河流 入出湖口 沉积物 污染物
下载PDF
污水土壤渗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金丹越 张登峰 +3 位作者 卢少勇 胡小贞 赵斌 郑苗壮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4期350-354,共5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存在投资高、能耗高、运转管理要求高及处理效果受进水水质及水量波动影响较大的缺陷。渗滤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其设备简单、投资低、操作管理方便...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存在投资高、能耗高、运转管理要求高及处理效果受进水水质及水量波动影响较大的缺陷。渗滤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其设备简单、投资低、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净化效果良好,在污水处理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介绍了土壤渗滤及人工快速渗滤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机理与效果、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渗滤 土壤渗滤 人工快速渗滤
下载PDF
滇池湖滨带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特征及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焦伟 卢少勇 +1 位作者 李光德 金相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97,共5页
为提供合理预防和治理滇池湖滨带重金属污染以及修复湖滨带生态系统的基础资料,应用BCR 3步连续提取法对滇池湖滨带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包括Pb、Cd、Cu、Zn)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生态危害。结果表... 为提供合理预防和治理滇池湖滨带重金属污染以及修复湖滨带生态系统的基础资料,应用BCR 3步连续提取法对滇池湖滨带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包括Pb、Cd、Cu、Zn)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生态危害。结果表明,Cd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形式存在,其中Cd在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89%、26.35%和27.08%;Zn在这3者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47%、13.36%和20.81%;Pb和Cu则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其质量分数分别为62.35%和72.61%。沉积物中可提取态Pb、Cd和Zn含量的空间分布从大到小为草海、外海北部、外海南部,Cu为草海、外海南部、外海北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滇池湖滨带表层底泥已具有很强的生态风险,各重金属对滇池内湖滨带生态风险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为Cd、Cu、Pb、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滇池 湖滨带 重金属形态 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 被引量:56
5
作者 卢少勇 焦伟 +3 位作者 金相灿 李光德 刘震 张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7-492,共6页
采用BCR3步分级提取法测定了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Pb、Cd、Cu和Zn)不同形态的含量,初步评估了这4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存在(即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而Pb和Cu均以残渣态为主要存在... 采用BCR3步分级提取法测定了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Pb、Cd、Cu和Zn)不同形态的含量,初步评估了这4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存在(即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而Pb和Cu均以残渣态为主要存在形式.通过计算可提取态含量所占总量百分量大小,可知各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大小排序为:Zn(53.06%)>Cd(50.84%)>Cu(34.62%)>Pb(28.65%).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与各金属不同形态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氧化态重金属与有机碳结合的趋势远大于弱酸溶解态和可还原态.表层沉积物中可提取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表现为草海>外海,除Cu外,大部分样点的可提取态Pb、Cd和Zn含量均随采样深度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内湖滨带 重金属 形态 BCR
下载PDF
滇池内湖滨带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3
6
作者 焦伟 卢少勇 +3 位作者 李光德 金相灿 包裕尉 张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0-745,共6页
水体沉积物是重金属元素的重要载体,其含量高低能反映水环境质量现状。采集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滇池内湖滨带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Cr、Ni、Fe、Mn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并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生态危... 水体沉积物是重金属元素的重要载体,其含量高低能反映水环境质量现状。采集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滇池内湖滨带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Cr、Ni、Fe、Mn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并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生态危害,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滇池内湖滨带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内湖滨带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与"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比,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是Cd、Cu、Zn超标,重金属污染强度总体上是草海>外海。不同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u-Cd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这两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几种污染重金属与胶体矿物元素Fe、Mn间的相关性不大,说明在所调查沉积物中,Fe/Mn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共沉淀或吸附Pb、Cd、Cu、Zn、Cr、Ni元素量较少。由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可知,滇池内湖滨带表层沉积物已具极强生态危害,各重金属对滇池内湖滨带生态风险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Cu>Pb>Ni>Zn≈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内湖滨带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
下载PDF
滇池福保湾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垂向分布 被引量:31
7
作者 郭建宁 卢少勇 +2 位作者 金相灿 姜霞 盛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8-83,共6页
应用SMT连续提取法分析滇池福保湾柱状沉积物的磷(P)形态,探讨P形态的垂向分布特征.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高,最高达4 200 mg/kg,无机磷(IP)是TP的主要部分,占TP的52%-91%,铁/铝结合态磷(Fe/Al-P)是IP的主要部分,占IP的55%-94%.同一湖区... 应用SMT连续提取法分析滇池福保湾柱状沉积物的磷(P)形态,探讨P形态的垂向分布特征.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高,最高达4 200 mg/kg,无机磷(IP)是TP的主要部分,占TP的52%-91%,铁/铝结合态磷(Fe/Al-P)是IP的主要部分,占IP的55%-94%.同一湖区不同采样点的沉积物P形态的垂向变化不同,湖湾北端近河口处和南端远离河口处的沉积物中Fe/Al-P,IP,有机磷(OP)和TP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6-11 cm层的含量最高,这与近年来入湖河流污染负荷削减和河堤阻隔导致P入湖量减少有关.河口处沉积物的钙结合态磷(Ca-P)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最南端沉积物的Ca-P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离河口较远的沉积物中,Fe/Al-P,IP,OP,TP和Ca-P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各点沉积物P形态的变化受该点人类活动带来的入湖污染物量的影响较大,距河口最远处的沉积物中P形态随深度变化不如其他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形态 垂向分布
下载PDF
pH值和光照对镧改性膨润土吸附水中氮和磷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司静 卢少勇 +2 位作者 金相灿 蔡珉敏 邓建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46-950,共5页
在不同的pH值和光照条件下考察了镧改性膨润土对模拟农田区河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pH值为4~8时,膨润土对氮和磷的去除效果较好,总氮去除率约82%,最高达93%;在pH值为4~6时,3d后对磷的去除率保持在95%以上,最高达99%.在光... 在不同的pH值和光照条件下考察了镧改性膨润土对模拟农田区河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pH值为4~8时,膨润土对氮和磷的去除效果较好,总氮去除率约82%,最高达93%;在pH值为4~6时,3d后对磷的去除率保持在95%以上,最高达99%.在光照强度为10,20μmol/(m2·s)时,镧改性膨润土的氮、磷吸附效果较好,总氮去除率在第14d前保持在72%以上,光照强度为20μmol/(m2·s),第7d时最大去除率达93%;总磷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光照 镧改性膨润土
下载PDF
溶解氧和光照对狐尾藻衰亡释放氮磷碳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包裕尉 卢少勇 +3 位作者 司静 梁丽丽 金相灿 陈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共5页
将杀青后的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切成0.5~1cm段浸泡于添加氯仿(抑制微生物活性)的装水烧杯中,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为5℃),考察光照和溶解氧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氮磷碳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曝气组总氮释放量平均3.33m... 将杀青后的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切成0.5~1cm段浸泡于添加氯仿(抑制微生物活性)的装水烧杯中,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为5℃),考察光照和溶解氧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氮磷碳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曝气组总氮释放量平均3.33mg/L,比不曝气组高6.39%。总磷释放量平均15.07mg/L,比不曝气组低50%以上。COD平均释放量66.83mg/L,为不曝气组2倍以上。(1)曝气抑制了硝氮释放。在搅拌作用下,植物残体和水溶液充分碰撞与接触,加速植物残体中氮和碳向水中转化,导致曝气组总氮、氨氮、有机氮和COD升高。曝气组植物残体破碎导致表面积增加对磷吸收的促进程度强于对附着作用的降低以及植物残体磷释放作用的增加,综合作用下导致水中磷浓度降低。曝气抑制了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无机磷释放。(2)有光照组总氮、总磷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为3.13,30.53和32.51mg/L,分别为无光照组的1.24,3.28和2.46倍。光照促进狐尾藻总氮、氨氮、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无机磷及碳的释放,但抑制有机氮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尾藻 溶解氧 光照 营养物 释放
下载PDF
滇池湖滨带沉积物磷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震 金相灿 +4 位作者 芦岁勇 叶春 苗群 刘志强 卢少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共5页
采集了滇池湖滨带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研究分析了湖滨带沉积物中总磷、钙磷和铁铝结合态磷的空间分布和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湖滨带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高,个别点位高达10604.64mg/kg,总磷含量均值为2452mg/kg,沉积物受磷污染严重... 采集了滇池湖滨带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研究分析了湖滨带沉积物中总磷、钙磷和铁铝结合态磷的空间分布和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湖滨带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高,个别点位高达10604.64mg/kg,总磷含量均值为2452mg/kg,沉积物受磷污染严重;不同区域沉积物磷的含量差别较大;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的钙磷含量都高于铁铝结合态磷,这是滇池湖滨带不同于其他湖泊的地方;柱状沉积物各种磷形态含量在垂向分布上的波动较大,但钙磷和铁铝结合态磷含量水平与总磷具有一致性;13个采样点有12个点的沉积物铁铝结合态磷含量都低于钙磷,两者比值<0.5,钙磷是总磷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考虑环境酸化引起的磷释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沉积物 空间分布 滇池
下载PDF
人工湿地的磷去除机理 被引量:124
11
作者 卢少勇 金相灿 余刚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1-396,共6页
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磷负荷导致了全中国范围湖泊的富营养化,控制此磷负荷的廉价而有效的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技术是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中的磷的存在形态主要有有机磷(生物态和非生物态的)、磷酸、可溶性磷酸盐和不溶性磷酸... 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磷负荷导致了全中国范围湖泊的富营养化,控制此磷负荷的廉价而有效的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技术是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中的磷的存在形态主要有有机磷(生物态和非生物态的)、磷酸、可溶性磷酸盐和不溶性磷酸盐。文章总结了人工湿地中的磷去除机理,在防渗人工湿地系统中,主要的磷去除机理包括化学作用(如沉淀作用和吸附作用);生物作用(如植物吸收作用和微生物吸收与积累作用)和物理作用(如沉积作用)。在未防渗的人工湿地系统中,湿地系统和周围水体(如地下水)的交换量对湿地的磷去除有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是人工湿地中最主要的磷去除途径。人工湿地中微生物对磷的去除作用的大小和其所处环境中的氧状态密切相关,植物吸收对磷的去除作用的大小和收割频率与时期、进水负荷、植物物种和气候条件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去除机理
下载PDF
陕西省苹果施肥状况与评价 被引量:56
12
作者 王圣瑞 +7 位作者 马文奇 徐文华 黎青慧 张福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6-151,共6页
通过分析1994~2000年陕西省关中灌区与渭北旱原农户信息监测资料,研究了两个苹果主产区的施肥状况,根据施肥量优化结果对施肥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对苹果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结论为:(1)农户间化肥投入不平衡现象严重,生产... 通过分析1994~2000年陕西省关中灌区与渭北旱原农户信息监测资料,研究了两个苹果主产区的施肥状况,根据施肥量优化结果对施肥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对苹果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结论为:(1)农户间化肥投入不平衡现象严重,生产中需增加钾肥比例;(2)有机肥施用量下降;(3)施肥技术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施肥现状 施肥量 施肥技术 钾肥
下载PDF
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潜在优势和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3
作者 焦伟 韩佳慧 郑涛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年第11期24-26,共3页
近年来,安徽省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采煤、火电、钢铁和水泥等产业在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些行业的成长又会导致碳排放量迅速的增加,走低碳... 近年来,安徽省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采煤、火电、钢铁和水泥等产业在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些行业的成长又会导致碳排放量迅速的增加,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 安徽省 低碳 路径 优势 城市化进程 破坏问题 环境污染
下载PDF
环太湖主要进出河流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2
14
作者 焦伟 卢少勇 +3 位作者 李光德 金相灿 余辉 蔡珉敏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7-580,共4页
分析24条环太湖主要进出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Cr和Ni等6种金属含量特征,并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生态危害,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太湖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对照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环太湖诸河口... 分析24条环太湖主要进出河流河口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Cr和Ni等6种金属含量特征,并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生态危害,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太湖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对照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环太湖诸河口表层沉积物中Cd、Cu和Zn普遍超标,重金属污染强度总体上是北部河流>南部河流,入湖河流>出湖河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本次监测的各河流河口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重金属污染,以蠡河河口污染最重,达到很强生态危害.各重金属对太湖生态风险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d>Cu>Pb>Ni>Zn>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河口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环太湖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稳定度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卢少勇 焦伟 +3 位作者 金相灿 远野 张烨 李光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11-2314,共4页
以16条环太湖主要进出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测定了其河口表层沉积物中Pb、Cd、Cu及Zn这4种重金属含量,分析了其污染程度、分布特征和稳定度,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太湖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的16条环太... 以16条环太湖主要进出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测定了其河口表层沉积物中Pb、Cd、Cu及Zn这4种重金属含量,分析了其污染程度、分布特征和稳定度,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太湖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的16条环太湖河流河口的沉积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4种重金属在大多数采样点的含量均超过临界效应浓度值(TEL);诸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可提取态含量分布有明显差异性:北部河流>南部河流,入湖河流>出湖河流;4种重金属的稳定程度依次为:Cd<Zn<Pb<Cu,因此相对于元素Pb和Cu,元素Cd和Zn有更高的二次释放潜力及潜在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河口 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稳定度
原文传递
低溶解氧状态下河网区不同类型沉积物的氮释放规律 被引量:29
16
作者 郭建宁 卢少勇 +2 位作者 金相灿 张利红 盛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4-620,共7页
采集浙江温州温瑞塘河河网中4个受不同人类行为干扰的沉积物样品,分别代表受河道上游来水、制革厂排水、建筑垃圾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研究了低溶解氧(DO)状态下不同类型沉积物各形态氮(N)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低DO状态下,不同上覆水... 采集浙江温州温瑞塘河河网中4个受不同人类行为干扰的沉积物样品,分别代表受河道上游来水、制革厂排水、建筑垃圾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研究了低溶解氧(DO)状态下不同类型沉积物各形态氮(N)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低DO状态下,不同上覆水条件能明显影响沉积物-水系统中N迁移转化.上覆水污染越重越不利于沉积物中N释放,水质改善后易促进沉积物中N的释放.屿田河高营养盐水平的上覆水中的N仍能在扩散作用下进入沉积物,并导致已严重污染的沉积物中总氮(TN)和硝酸盐氮(NO3--N)含量增加,控制河流外源N持续输入利于沉积物污染负荷的降低.低DO状态下各类沉积物中氨氮(NH4+-N)均会释放进入上覆水,而NO3--N则迁至沉积物中,并在反硝化作用下脱离系统.NH4+-N的释放量取决于其在沉积物中的含量.低DO状态下NO3--N释放的风险小于NH4+-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氮释放 溶解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