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砷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
作者 于云江 王菲菲 +1 位作者 房吉敦 孙朋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环境砷污染的危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综述了环境砷污染对人体皮肤、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功能、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发育毒性的损害,为全面深入地认识环境砷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环境砷污染的危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综述了环境砷污染对人体皮肤、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功能、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发育毒性的损害,为全面深入地认识环境砷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健康
下载PDF
电子垃圾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朋 于云江 +4 位作者 李定龙 全占军 李屹 李琴 王昕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2-455,共4页
伴随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子垃圾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固体废弃物,其对环境与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综述了电子垃圾对环境与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及今后应注重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环境污染物 电子垃圾 健康
下载PDF
中国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创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先良 王春晖 +2 位作者 江艳 段小丽 张金良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11期12-16,共5页
中国当前总体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环境与健康风险控制能力急待提高。建立环境风险管理制度是落实中国环境与健康科学发展观,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的较好选择。立足中国国情,本文就中国建立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的理念、对象、方法、体制、运行机... 中国当前总体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环境与健康风险控制能力急待提高。建立环境风险管理制度是落实中国环境与健康科学发展观,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的较好选择。立足中国国情,本文就中国建立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的理念、对象、方法、体制、运行机制等若干细节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管理 科学发展观 环境与健康 污染控制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二次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及居民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郭庶 于云江 袁韧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7年第2期75-79,共5页
城市垃圾和环境与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垃圾填埋给环境与健康带来危害。本文综述了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以及对环境与健康造成的影响,并就垃圾填埋场二次污染物对环境与健康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环境 健康
下载PDF
二噁英的毒性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5
作者 林海鹏 于云江 +3 位作者 李琴 王丽丽 王先良 车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3-97,共5页
二噁英(dioxin),是一类毒性很强的三环芳香族有机化合物。近年来随着二噁英污染事件的频频发生,人们对二噁英的危害也日益关注。文章从二噁英的结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毒性机理以及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对近年来已取得的成果... 二噁英(dioxin),是一类毒性很强的三环芳香族有机化合物。近年来随着二噁英污染事件的频频发生,人们对二噁英的危害也日益关注。文章从二噁英的结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毒性机理以及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对近年来已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有效的控制管理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 毒性 人体健康
下载PDF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健康风险源头控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红梅 何磊 +5 位作者 沈鹏 黄翔 陈忱 赵慈 刘晓宇 吕世海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61-65,共5页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政府开展环境风险源头预防的重要手段,而现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因缺乏健康风险评估指标,严重地削弱了其完整性和有效性。规划健康评估的内涵远远超过传统"四步法"的健康风险评估,它不仅与规划全...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政府开展环境风险源头预防的重要手段,而现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因缺乏健康风险评估指标,严重地削弱了其完整性和有效性。规划健康评估的内涵远远超过传统"四步法"的健康风险评估,它不仅与规划全程互动,而且具有系统性、情景性和反向约束性,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系统的环境健康影响评估,设计和规划出更绿色、更环保、更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体系。它以健康风险承受力这个约束性指标为核心,通过对情景健康风险损益与产业发展的预测分析,对污染源进行空间布局与排放限制的调整,为人群健康防护提供合理性指导。为填补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缺失的"短板",建议尽快开展规划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研究,推动出台规划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或导则,以保障规划中健康承受力这个刚性约束指标的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划 健康评估 情景分析 健康风险约束性指标
下载PDF
美国环境健康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5
7
作者 段小丽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共2页
"环境健康(environmental health)"所指的是环境污染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是连接环境与健康的"接点",就如同"黑匣子"一样(图1),充满神秘。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健康效应 环境和公共卫生
下载PDF
沈抚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初步评价 被引量:33
8
作者 车飞 于云江 +4 位作者 胡成 杨小南 段小丽 李琴 林海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39-1443,共5页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沈抚灌区农田土壤中Cu、Hg、Ni和Cd等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利用污染指数法对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灌区土壤重金属通过土壤摄食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沈抚灌区农田土壤中Cu、Hg、Ni和Cd等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利用污染指数法对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灌区土壤重金属通过土壤摄食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Cu:22.1~40.8mg·kg-1,Hg:0.036~0.310mg·kg-1,Ni:29.8~44.4mg·kg-1,Cd:0.145~0.956mg·kg-1。4种重金属浓度平均值大小为Ni>Cu>Cd>Hg;土壤中Cu、Hg、Ni和Cd所引起的成人和儿童的平均个人风险均低于可接受水平10-6,且在这两类调查人群中,健康风险大小顺序均为Cd>Ni>Hg>Cu;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土壤重金属的影响,致癌风险是成年的3倍;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环境评价结果显示,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轻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灌溉 土壤污染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食品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健康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20
9
作者 聂静 钱岩 +3 位作者 段小丽 许军 张金良 王红梅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9年第4期38-41,共4页
多环芳烃是重要的食品和环境污染物,来源于有机物热解或不完全燃烧,是最早被发现,数量较大、分布较广的一类环境致癌物。各种环境介质,尤其是食品都可能受到多环芳烃的污染。多环芳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 多环芳烃是重要的食品和环境污染物,来源于有机物热解或不完全燃烧,是最早被发现,数量较大、分布较广的一类环境致癌物。各种环境介质,尤其是食品都可能受到多环芳烃的污染。多环芳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食品中多环芳烃的来源、污染水平、人体暴露量和健康危害,并提出了食品中多环芳烃的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食品 致癌物 污染水平 人体暴露 健康危害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所致大鼠肝毒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云江 王红梅 +3 位作者 赵秀阁 段小丽 全占军 聂静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以健康风险评价为核心,推动环保科学决策
11
作者 段小丽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21期83-83,共1页
污染防控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到底哪些污染物、哪些地区和哪些环境问题需要优先控制?这些都要通过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结合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分析而得出。在环境监测中.通过健康风险评价可以筛选监测指标: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 污染防控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到底哪些污染物、哪些地区和哪些环境问题需要优先控制?这些都要通过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结合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分析而得出。在环境监测中.通过健康风险评价可以筛选监测指标: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当应对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时,健康风险评价对于了解污染事故可能的影响人群和范围.以及可能造成的短期和长期的健康损害问题,制定和采取紧急的措施,阻断暴露途径,防止影响范围扩散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风险评价 环保工作 科学决策 环境污染事件 监督管理工作 环境问题 优先控制 监测指标
下载PDF
健康风险评价中人体暴露参数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被引量:150
12
作者 段小丽 聂静 +4 位作者 王宗爽 王菲菲 黄楠 车飞 张金良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0-373,共4页
人体暴露参数是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的主要因子,暴露参数选用的准确性是决定健康风险评价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等暴露参数的研究现状,在分析我国暴露参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今后在暴露参... 人体暴露参数是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的主要因子,暴露参数选用的准确性是决定健康风险评价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等暴露参数的研究现状,在分析我国暴露参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今后在暴露参数研究和发展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健康风险评价 暴露评价 暴露参数
原文传递
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及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张金良 何康敏 +1 位作者 王舜钦 伍燕珍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3-398,共6页
目的描述近年我国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为制定环境铅污染控制措施,保护儿童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及相关文献追溯等途径,收集国内2004至2007年8月公开发表的200... 目的描述近年我国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为制定环境铅污染控制措施,保护儿童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及相关文献追溯等途径,收集国内2004至2007年8月公开发表的2001年以后采样调查的关于儿童血铅水平研究的论文,选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及其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且样本量大于100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并与2004年研究结果(1995至2003年文献报道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比较。结果35篇文献纳入研究,血液样品采集时间为2001至2007年,总样本量为100 922人。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儿童血铅平均值为80.7μg/L(范围:45.5~165.3μg/L),23.9%(范围:3.2%~80.7%)的儿童血铅值≥100μg/L,明显低于1995至2003年儿童血铅研究结果。本次入选文献涉及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4个省(甘肃、贵州、山西、广东)儿童血铅平均值≥100μg/L;与1995至2003年间的研究结果相比,4个省(湖南、广东、甘肃、江西)儿童血铅均值及铅中毒率相比以前均有升高,其他省市自治区则明显降低;居住于工业区的儿童血铅水平高于市区和郊区儿童,郊区儿童高于市区,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儿童血铅平均值分别为79.3和76.9μg/L,铅中毒率分别为22.5%和19.6%,男女儿童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儿童血铅值和铅中毒率较1995至2003年的结果均有明显降低;0~6岁儿童血铅均值和铅中毒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自2000年7月1日我国全面禁止使用含铅汽油后,我国儿童血铅水平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发达国家水平,提示控制环境铅污染,降低我国儿童血铅水平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儿童 血铅 铅中毒
原文传递
氟暴露及健康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聪丽 王红梅 +2 位作者 焦玉国 张晗 陈艳卿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15期1950-1953,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氟在环境及生物体内的暴露水平,分析氟在生物体内的毒理代谢规律,并总结了相关的健康效应指标。氟在低浓度时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饮水中最低保护作用的氟化物浓度约为0.5 mg/L;氟在高浓度时对人体有害,饮水中氟化物浓度在0.... 综述了近年来氟在环境及生物体内的暴露水平,分析氟在生物体内的毒理代谢规律,并总结了相关的健康效应指标。氟在低浓度时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饮水中最低保护作用的氟化物浓度约为0.5 mg/L;氟在高浓度时对人体有害,饮水中氟化物浓度在0.9~1.2 mg/L时可产生轻度氟斑牙。氟的保护浓度存在着地区性差异。总结暴露于不同氟浓度的生物标志物时发现:丙二醛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被推荐为氟中毒时早期敏感参考指标;而血清总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及血清骨钙素含量可作为氟致骨相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此外,骨钙素与羟脯氨酸结合可作为筛选氟接触高危人群的指标。进一步分析以上健康效应指标,发现由于缺乏分子机制的研究,它们能否作为敏感的生物标志物仍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暴露 毒理代谢 健康效应指标
原文传递
热浪与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刘玲 张金良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热浪对当地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运用病例交叉设计的基本方法,分析北京市1999年1月1日—2000年6月30日期间5次热浪对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同时研究其对慢性... 目的探讨北京市热浪对当地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运用病例交叉设计的基本方法,分析北京市1999年1月1日—2000年6月30日期间5次热浪对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同时研究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的影响。采用1∶1单向回顾性对照,选择死亡发生前第7天作为自身对照,分别计算不同长度的危险期时的OR值,以最高的OR值及其对应的危险期来反映每次热浪过程对每日非意外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滞后天数及持续时间。结果研究期间共发生5次热浪。第1次持续9d,最高气温为38.8℃,平均湿度为46.7%,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COPD死亡的OR值分别为1.442(95%CI:1.310~1.588),2.667(95%CI:1.893~3.756)和1.778(95%CI:1.182~2.674);第2次热浪持续3d,最高气温为36.8℃,平均湿度为61.0%,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1.200(95%CI:0.973~1.480),3.000(95%CI:1.090~8.254)和3.333(95%CI:0.917~12.112);第3次热浪持续7d,最高气温为41.5℃,平均湿度为58.5%,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2.135(95%CI:1.925~2.368),3.360(95%CI:2.450~4.608)和2.897(95%CI:1.899~4.418);第4次持续3d,最高气温为39.6℃,平均湿度为31.9%,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1.464(95%CI:1.042~2.057),1.000(95%CI:0.375~2.664)和1.000(95%CI:0.290~3.454);第5次热浪持续4d,最高气温为37.4℃,平均湿度为42.0%,3种死因每日死亡OR值分别为和1.525(95%CI:1.099~2.118),2.000(95%CI:0.500~7.997)和2.000(95%CI:0.603~5.371)。结论热浪对居民死亡有影响,且存在滞后效应,非意外死亡影响的滞后期一般为2~3d,呼吸系统疾病包括COPD死亡的滞后期为2~5d;热浪过程中气温越高,湿度越高,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浪 非意外死亡 呼吸系统疾病 病例交叉研究 每日死亡人数
原文传递
利用甲基化特异性引物高通量检测DNA甲基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先良 王小利 +4 位作者 徐顺清 赵秀阁 全占军 钱岩 张金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66-872,共7页
建立一种基于甲基化特异性引物和SAGE技术的高通量DNA甲基化定量检测新方法(MSP-SAGE),首先利用亚硫酸氢钠对基因组DNA进行处理,使未甲基化的C转变为U,而甲基化的CpG不变.将处理和未处理的DNA双链变性后用随机引物PNNNNCG对存在含有CG... 建立一种基于甲基化特异性引物和SAGE技术的高通量DNA甲基化定量检测新方法(MSP-SAGE),首先利用亚硫酸氢钠对基因组DNA进行处理,使未甲基化的C转变为U,而甲基化的CpG不变.将处理和未处理的DNA双链变性后用随机引物PNNNNCG对存在含有CG的单链进行延伸,而无甲基化CG的单链处则不能延伸;将差异延伸的单链序列和频次信息经过系列分子操作后,引入PCR扩增模板;对中间带有未知序列的PCR扩增产物进行串连克隆测序.将来自于未处理组和处理组的某一CpG位点的序列出现的次数定义为[Tags]A和[Tags]B,将标准系列的实际甲基化水平和[Tags]B/[Tags]A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根据每一CpG位点的[Tags]B/[Tags]A比值可反推该位点的甲基化水平.MSP-SAGE具有良好的线性,基于标准系列的[Tags]B/[Tags]A与其实际甲基化水平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1.455x(R2=0.984,P<0.01).MSP-SAGE的回收率在95%到110%之间,精确度位于4.2%和10.5%,检测限在3%左右,单次检测通量可达24个CpG位点.MSP-SAGE是一种很有应用前途的高通量DNA甲基化定量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高通量 表观遗传学 甲基化特异性引物
原文传递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与温度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影响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伍燕珍 张金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03-1410,共8页
使用Poisson回归和广义相加模型(GAM)相结合,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包括ρ(TSP)和ρ(PM10)〕与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关系,分析了北京市1998年1月—2000年6月ρ(TSP)和ρ(PM10)与温度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影响的交互作用.结果表... 使用Poisson回归和广义相加模型(GAM)相结合,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包括ρ(TSP)和ρ(PM10)〕与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关系,分析了北京市1998年1月—2000年6月ρ(TSP)和ρ(PM10)与温度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影响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温度越高,ρ(TSP)和ρ(PM10)与温度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影响的联合作用就越大.采用温度的P5和P95分位数将温度分为低、中、高温度层后,ρ(TSP)每增加10μg/m3,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增加0.177%,0.052%和0.311%;ρ(PM10)每增加10μg/m3,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增加0.090%,0.185%和0.568%.高温度层ρ(TSP)和ρ(PM10)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影响高于中温度层,表明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高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有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作用 大气颗粒物 温度 非意外死亡
下载PDF
多环芳烃暴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段小丽 汪翠萍 +2 位作者 王贝贝 黄楠 张金良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4-278,共5页
多环芳烃(PAHs)是广泛分布在环境中的复杂混合物,其中一些PAHs具有致癌性。对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有利于说明人类暴露于此类致癌物质时健康风险的性质及程度。该文就目前所应用的PAHs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分类说明,并对用于人类暴露PAHs的生... 多环芳烃(PAHs)是广泛分布在环境中的复杂混合物,其中一些PAHs具有致癌性。对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有利于说明人类暴露于此类致癌物质时健康风险的性质及程度。该文就目前所应用的PAHs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分类说明,并对用于人类暴露PAHs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不同生物标志物所具备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多环芳烃 暴露评估
原文传递
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晗 王红梅 +1 位作者 马聪丽 徐艳 《中国环境管理》 2013年第3期39-48,共10页
铅酸蓄电池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二次电池。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评估从生产到废弃处理关键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为制定有效的管理政策提供科研支撑。目前,尚缺乏针对我国特... 铅酸蓄电池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二次电池。铅酸蓄电池生命周期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评估从生产到废弃处理关键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为制定有效的管理政策提供科研支撑。目前,尚缺乏针对我国特色的铅酸蓄电池行业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造成此行业的污染防治无据可依。因此,本研究针对铅酸蓄电池的生命周期进行评价,通过设定研究目的与范围、收集数据与分析清单、获得影响评价和解释结果,研究了铅酸蓄电池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铅酸蓄电池在生产环节的板栅浇铸过程和废弃处理环节的脱硫过程应属于管理中着重控制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铅酸蓄电池 生产环节
下载PDF
铅酸蓄电池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瓶颈”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红梅 夏月富 +2 位作者 席春青 刘菁钧 汪保录 《环境保护》 CSSCI 2018年第3期56-59,共4页
我国目前尚缺乏由政府主导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整个回收工作混乱,随意"倒酸"现象时有发生,是铅污染控制的重点问题。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是我国政府明确鼓励的制度,铅酸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落实是提高铅回收率,解决回... 我国目前尚缺乏由政府主导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整个回收工作混乱,随意"倒酸"现象时有发生,是铅污染控制的重点问题。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是我国政府明确鼓励的制度,铅酸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落实是提高铅回收率,解决回收过程的混乱无序的关键手段之一。该制度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被现有的一些环保政策所制约。本文分析了企业生产者延伸制落实的政策"瓶颈",建议完善废旧铅酸蓄电池配套管理制度,结合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采纳"互联网+"的管理思维来破解废铅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瓶颈问题",以提高废铅酸蓄电池的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物联网 “互联网+” 铅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