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83篇文章
< 1 2 2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云计算模块化数据中心探讨——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颜博艺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第22期50-53,共4页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的基础设施,呈现出高速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传统数据中心的低效率、高能耗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建设新一代的数据中心与数据中心的技术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工作的重...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的基础设施,呈现出高速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传统数据中心的低效率、高能耗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建设新一代的数据中心与数据中心的技术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清河院区、昌平院区新建的云计算模块化数据中心采用的新概念、技术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 绿色节能 高效
下载PDF
面向电力设备红外图像的混合噪声去除方法研究
2
作者 刘云鹏 王权 +4 位作者 刘一瑾 杨宁 韩帅 贾鹏飞 和家慧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192,共7页
电力设备的红外图像在采集传输过程中,易受高斯噪声与脉冲噪声的影响从而破坏图像的真实信息,为满足图像处理过程对图像质量的要求,文中提出了一种针对红外图像混合噪声的滤除方法。首先利用三方加权稀疏编码(TWSC)模型有效滤除红外图... 电力设备的红外图像在采集传输过程中,易受高斯噪声与脉冲噪声的影响从而破坏图像的真实信息,为满足图像处理过程对图像质量的要求,文中提出了一种针对红外图像混合噪声的滤除方法。首先利用三方加权稀疏编码(TWSC)模型有效滤除红外图像中的高斯噪声,然后利用图像结构纹理分解结合中值滤波算法实现剩余脉冲噪声的分离与去除,实现在滤除红外图像混合噪声的同时较好地保持图像的边缘结构信息,结合实例分析表明文中方法能够有效滤除噪声并获得较高的峰值信噪比(PSNR)与结构相似度(SSI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噪声 三方加权稀疏编码 图像分解 中值滤波
下载PDF
基于改进长短期记忆网络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方法研究
3
作者 解治军 张东霞 +1 位作者 韩肖清 胡伟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8-1007,共10页
现代电力系统海量量测数据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与此同时,数据信息挖掘成为研究焦点,暂态稳定分析中不平衡故障样本以及多特征电气量时间序列数据中所蕴藏的信息仍有待深入挖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 现代电力系统海量量测数据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与此同时,数据信息挖掘成为研究焦点,暂态稳定分析中不平衡故障样本以及多特征电气量时间序列数据中所蕴藏的信息仍有待深入挖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 with attention,LSTMA)方法,用以深入挖掘暂态稳定评估样本中所蕴藏的信息。在离线训练环节,以长短期记忆网络为基础分类器,引入Attention注意力机制引导模型学习样本中关键特征,并对损失函数进行改进,以此强化对不平衡样本的学习能力;在线应用环节,在目标域小样本条件下采用迁移学习方法更新成型的离线LSTMA模型,并对比不同迁移学习策略对模型性能影响,经过迁移学习建立的新运行点下的改进LSTMA模型评估精度有效提高,训练时间大幅减少,所得出的迁移学习策略确定方法有利于实际应用环节快速决策。研究在IEEE39节点和IEEE300节点系统上进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评估 长短期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迁移学习 不平衡样本
原文传递
数字化新型电力系统攻击与防御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挺 许哲铭 +1 位作者 赵英杰 翟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6,共15页
随着先进数字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电力系统转变为数字化、自动化和高效管理的新型电力系统。然而,信息域与物理域的深度融合使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网络、层次和组件变得更加复杂,大量的智能电子设备频繁访问与信息交互,... 随着先进数字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电力系统转变为数字化、自动化和高效管理的新型电力系统。然而,信息域与物理域的深度融合使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网络、层次和组件变得更加复杂,大量的智能电子设备频繁访问与信息交互,更容易出现如窃取篡改数据、堵塞通信信道和破坏关键设备等恶意攻击,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构成巨大威胁,引发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首先,文中剖析了新型电力系统的结构和面临的潜在威胁,从控制层、网络层、物理层3个层面对新型电力系统攻击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详细归纳总结了新型电力系统攻击前、攻击中、攻击后的3层安全防御方法。最后,明确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性研究的未来技术发展前景,为构建可靠、安全、健壮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网络物理攻击 攻击入侵识别 防御策略 密码技术
下载PDF
新能源极端出力特性及典型电力电量平衡场景研究
5
作者 黄越辉 卢慧 +3 位作者 李建华 闫景皓 王帅 郭创新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增加,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呈现不确定性强、电力过剩/短缺交替出现等特征,给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新能源出力实际运行特性和未来电源发展趋势,研究了含水电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典型电源结构...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增加,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呈现不确定性强、电力过剩/短缺交替出现等特征,给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新能源出力实际运行特性和未来电源发展趋势,研究了含水电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典型电源结构场景,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电力电量平衡量化分析模型。通过算例结果量化了未来新能源发展场景下的典型电力电量平衡场景及系统灵活调节能力的需求,分析了新能源极端低/高出力对电力平衡的影响。研究可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极端低出力 极端高出力 电力电量 平衡 灵活性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动态电能测量技术及其标准化研究
6
作者 卢和平 陈昊 +5 位作者 白静芬 孟静 李琪林 程志炯 耿爱玲 岑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3-1392,I0001,I0002,I0003,共13页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促进现代电力系统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必然趋势。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占比提高,非线性电力电子设备大量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动态复杂性日益凸显。电网波形失真、可再生能源双向测量等新型运行...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促进现代电力系统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必然趋势。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占比提高,非线性电力电子设备大量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动态复杂性日益凸显。电网波形失真、可再生能源双向测量等新型运行工况对电能动态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中动态电能测量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首先分析了典型业务场景下动态电能测量技术特征与标准化需求,然后综述了动态电能信号构建、动态电能测量、动态电能测量评价等关键技术现状及其在新型电力系统场景下面临的核心问题,然后总结了动态电能测量关键技术及其标准化发展趋势,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场景下动态电能测量标准体系框架。相关研究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动态测量技术发展及标准体系完善提供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动态测量 特征分析 测量评价 标准体系
原文传递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多模态通信组网研究
7
作者 陆俊 梁恩民 +3 位作者 丁慧霞 龚钢军 高凯强 汪莞乔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4年第3期65-74,共10页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负荷管理通信终端海量接入带来的通信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通信组网模型及其应用部署方案。首先在分析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业务通信可靠性需求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层次...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负荷管理通信终端海量接入带来的通信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通信组网模型及其应用部署方案。首先在分析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业务通信可靠性需求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层次化通信组网模型与部署架构;然后在所提组网模型框架下,针对现阶段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接入网层部署可靠性,设计了适应负控业务场景包含有线专网、无线专网和无线虚拟专网的通信接入网层工程应用部署方案;最后分析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组网应用过程中尚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通道建设提供技术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组网模型 多模态智慧网络 新型负荷管理系统 电力通信接入网 组网技术
下载PDF
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俞秋阳 王新宝 +1 位作者 苏志达 毕兆东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0,共6页
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环境下传统稳控系统存在的稳控策略精度不足、容易失配等问题,提出了智能决策自升级稳控系统和在线稳控系统两种解决方案,并从构建思路、系统架构、关键技术、实现难度等方面阐述了两种方案的区别与联系。对两种方案... 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环境下传统稳控系统存在的稳控策略精度不足、容易失配等问题,提出了智能决策自升级稳控系统和在线稳控系统两种解决方案,并从构建思路、系统架构、关键技术、实现难度等方面阐述了两种方案的区别与联系。对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线稳控系统具有较好的可实现性,并能更好地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对稳定控制的需求,是稳控系统未来发展的推荐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稳控系统 稳控策略 智能决策 在线稳控
下载PDF
基于混沌理论的电力系统微弱谐波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淑琴 祁鑫 +2 位作者 袁正海 李再华 唐晓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76-86,共11页
针对微弱谐波信号时频域分析检测方法在宽谱环境噪声较强场景中无法识别目标信号的缺陷,首先引入混沌系统的随机共振原理,在信号成分完全未知的情况下,利用随机噪声增强微弱目标信号进行频率盲检。进一步引入Duffing混沌系统,利用其对... 针对微弱谐波信号时频域分析检测方法在宽谱环境噪声较强场景中无法识别目标信号的缺陷,首先引入混沌系统的随机共振原理,在信号成分完全未知的情况下,利用随机噪声增强微弱目标信号进行频率盲检。进一步引入Duffing混沌系统,利用其对特定频率周期信号幅值的极高敏感性和噪声抵抗力,对检出的各谐波频率分量进行幅值精准检测。在经典随机共振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归一化改进了系统参数。结合Duffing混沌系统模型,设计了实时检测控制策略。通过粒子群寻优算法,以系统输入输出信号的互相关系数为适应度函数,寻找最优系统参数。对强随机噪声背景下的多整次谐波与间谐波混叠的谐波信号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在恶劣的噪声环境中,实现各谐波分量的无差频率检测与高精度幅值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归一化随机共振 DUFFING系统 微弱谐波检测 噪声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科学问题与研究框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康重庆 陈启鑫 +5 位作者 苏剑 艾芊 季宇 潘巍巍 高洪超 吴鸣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14,共12页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分布式资源配置规模与利用效率的逐步提高,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的构建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的关键研究领域。文中聚焦于规模化灵活资源可信聚合以及灵活资源辅助电力系统所需的信息-能量-价值耦合互...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分布式资源配置规模与利用效率的逐步提高,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的构建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的关键研究领域。文中聚焦于规模化灵活资源可信聚合以及灵活资源辅助电力系统所需的信息-能量-价值耦合互动机理问题,提出了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的科学问题、技术路线与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动态聚合、安全通信、协同调控、可信交易等4个领域,论述了具体的核心关键技术及其关联支撑关系。最后,围绕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的技术挑战与创新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虚拟电厂 灵活资源 动态聚合 协同调控 安全通信 市场机制
下载PDF
可解释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小君 窦嘉铭 +3 位作者 刘曌 刘畅宇 蒲天骄 和敬涵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91,共23页
可解释人工智能(XAI)作为新型人工智能(AI)技术,具有呈现AI过程逻辑、揭示AI黑箱知识、提高AI结果可信程度的能力。XAI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耦合将加速AI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落地应用,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提供助力。文中... 可解释人工智能(XAI)作为新型人工智能(AI)技术,具有呈现AI过程逻辑、揭示AI黑箱知识、提高AI结果可信程度的能力。XAI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耦合将加速AI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落地应用,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提供助力。文中梳理了电力系统XAI的历史脉络、发展需求及热点技术,总结了XAI在源荷预测、运行控制、故障诊断、电力市场等方面的电力应用,并围绕解释含义、迭代框架、数模融合等方面展望了电力系统XAI的应用前景,可为推动电力系统智能化转型与人机交互迭代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人工智能 可解释性 机器学习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多层级动态调控方案设计与技术研究
12
作者 李彬 田珂 +2 位作者 陈淑娇 祁兵 陈宋宋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3年第5期3-11,共9页
面对海量需求侧资源难以调控问题,通过多层级架构对灵活性负荷的动态调控是建立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新方向。为了实现多层区主体间的互联互通和灵活互动,依据“横向动态协作-纵向信息处理”的研究思想,对多层级架构进行改进升级,提... 面对海量需求侧资源难以调控问题,通过多层级架构对灵活性负荷的动态调控是建立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新方向。为了实现多层区主体间的互联互通和灵活互动,依据“横向动态协作-纵向信息处理”的研究思想,对多层级架构进行改进升级,提出多区域平衡自治管理、需求侧负荷可调节潜力分析、多层区主体分布式共识等面向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多层级动态调控方案及关键技术,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在未来发展中实现技术落地,助力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发展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 多层级动态调控 横向协作 可调节潜力分析 共识机制
下载PDF
实验室模拟连续电流与通道光强度关系研究
13
作者 周蜜 左芯睿 +3 位作者 范雅蓓 范昊深 蔡力 王建国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2-851,共10页
雷电连续电流是云载荷源向大地转移电荷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一过程产生的热效应可能对自然以及人居环境造成严重损害,这种热效应与连续电流波形和转移电荷量有关。在高压实验室电弧放电通道间隙产生了峰值范围为233.8~633.3A的模拟雷电连... 雷电连续电流是云载荷源向大地转移电荷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一过程产生的热效应可能对自然以及人居环境造成严重损害,这种热效应与连续电流波形和转移电荷量有关。在高压实验室电弧放电通道间隙产生了峰值范围为233.8~633.3A的模拟雷电连续电流,利用红光敏感型(探测波长范围200~1000nm,峰值响应600nm)和近红外敏感型(探测波长范围400~1000nm,峰值响应800nm)两种光电探测器同步测量了通道光强度。结果发现,正常通道下测量得到的光强度波形能较好地跟随电流波形的变化,而电弧通道扭曲会导致测量得到的通道光强度波形产生畸变,这种畸变具体表现为光强度波形在持续阶段的凹陷,在所有光强度波形中发生畸变的概率为19.8%。进一步探究了正常通道情况下模拟连续电流与通道光强度的关系,发现在不同光谱响应下,光强度峰值与电流峰值以及光强度-时间积分与电流电荷转移量之间均存在强烈的线性相关性。结果为使用电流与相关光强度关系进行连续电流波形与转移电荷量的准确反演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电流 光强度 通道扭曲 相关性 电荷转移量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孪生与元宇宙技术的能源互联网态势感知系统论方法研究(一):概念、挑战与研究框架
14
作者 贺兴 陈旻昱 +2 位作者 唐跃中 艾芊 张东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7-560,I0009,共15页
态势感知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任务,为运管调控各项决策提供重要辅助信息。能源互联网的复杂定性对其态势感知任务提出严峻挑战——受其所辖单元日益增长的规模、种类、主动性、耦合性以及外界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能源互联网其复杂性... 态势感知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任务,为运管调控各项决策提供重要辅助信息。能源互联网的复杂定性对其态势感知任务提出严峻挑战——受其所辖单元日益增长的规模、种类、主动性、耦合性以及外界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能源互联网其复杂性与日俱增。系统复杂性所衍生的一些问题超出经典简化论的讨论范畴,亟需一种新的认知手段。该文通过关联数据、数据科学、物理系统与具体应用,提出能源互联网数字孪生系统;进一步,延伸出一种新型数据驱动的态势感知方法论,即数字孪生态势感知(digitaltwinsituation awareness,DT-SA)。其核心思想是将真实世界的固有难题转化到虚拟空间,继而借助复杂系统理论和大数据分析等工具予以解决,具体涉及孪生体建模、分析和认知等核心环节。此外,该文也讨论元宇宙技术对孪生体互联的增强作用,以及相关的科学问题。该系列研究有益于推进能源系统领域和数据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城市建设等具备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势感知 不确定性 能源互联网 复杂系统 数字孪生 大数据分析 元宇宙
原文传递
特高压GIL绝缘子用微米氧化铝-氧化硅共混环氧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15
作者 刘鹏 袁航 +5 位作者 朱思佳 赵惠军 闫爽 吴泽华 彭宗仁 王浩然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7,共9页
特高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电压等级高、输送容量大,对绝缘子耐受电、热、力综合作用能力的要求更高。本研究通过分别掺杂微米级氧化铝、氧化硅和氧化铝-氧化硅共混填料的方式制备了环氧复合材料,对共混体系力学、热学和电气... 特高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电压等级高、输送容量大,对绝缘子耐受电、热、力综合作用能力的要求更高。本研究通过分别掺杂微米级氧化铝、氧化硅和氧化铝-氧化硅共混填料的方式制备了环氧复合材料,对共混体系力学、热学和电气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铝填料体积占比的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提升,微米氧化铝/环氧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掺杂两种填料有助于提升共混体系的导热和耐电弧性能,但会略微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增大热膨胀系数,当氧化铝和氧化硅填料体积比为1∶1时,复合材料的耐电弧时间可达186.63 s,导热系数可达1.198 W/(m·K)。随着氧化硅填料体积占比提高,环氧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减小,电气强度升高,体积电阻率增大,介质损耗减小。微米氧化硅/环氧复合材料工频电气强度最高,可达36.63 kV/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 氧化铝 氧化硅 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介电性能
下载PDF
基于SOP动态一致性的退役动力电池模组筛选方法研究
16
作者 颜宁 钟瑶 +3 位作者 李相俊 李洋 姚清野 马少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2,共9页
针对退役电池初始特性参数不一致性,多因素影响下电池模组筛选效果不佳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SOP动态一致性的电池模组筛选方法。首先,为表征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筛选时初始特性,选取退役动力电池的端电压、容量和内阻作为静态筛选的参量... 针对退役电池初始特性参数不一致性,多因素影响下电池模组筛选效果不佳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SOP动态一致性的电池模组筛选方法。首先,为表征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筛选时初始特性,选取退役动力电池的端电压、容量和内阻作为静态筛选的参量,并提出基于密度思想的改进K-均值聚类的静态筛选方法;其次,从静态筛选结果中选取一致性较好的单体电池,建立电压、荷电状态(SOC)、电池健康状态(SOH)等因素与功率状态(SOP)的特征关系,对退役动力电池SOP动态特性进行估计;最后,将SOP一致性较好的退役电池串联成组,建立SOP与电池模组寿命损耗关联关系,基于SOP动态一致性进行电池模组的动态筛选。通过仿真分析验证所提筛选方法的有效性,可有效延长退役电池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模组 功率状态 动力电池 动态一致性 静动态筛选 寿命损耗
原文传递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频率安全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泽雷 鞠平 +3 位作者 秦川 孙大雁 孙华东 郑义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124,共13页
随着电力系统低碳化转型的进程加速,我国电网正向着以“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为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新能源出力的波动和电力电子设备的大规模接入,既显著增加了系统的不平衡功率冲击,又削弱了系统的频率支撑能力... 随着电力系统低碳化转型的进程加速,我国电网正向着以“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为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新能源出力的波动和电力电子设备的大规模接入,既显著增加了系统的不平衡功率冲击,又削弱了系统的频率支撑能力,给频率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从频率安全的建模、分析和控制3个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的4种模型:全系统详细模型、线性化模型、单机等值模型、人工智能模型。然后对电力系统频率安全指标及其量化评估方法、影响因素进行评述。最后从“源-荷-储”及其协调控制等方面分析了频率安全的控制手段并介绍了频率紧急协调控制系统,并对建模、分析和控制3个方面分别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频率安全 频率响应建模 频率机理分析 频率安全控制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和卷积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辨识
18
作者 杨晶 赵津蔓 +3 位作者 孟润泉 张东霞 李柏堉 武宇翔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324,共10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正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关键特征,其间歇性、不确定性使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辨识面临严峻挑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和卷积神经网络(particle swarm ...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正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关键特征,其间歇性、不确定性使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辨识面临严峻挑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和卷积神经网络(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n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PSO-CNN)的高精度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辨识方法。首先,该方法同时考虑电力系统安全域与稳定域下的暂态问题,适用于暂态稳定故障前、故障中及故障后多场景的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辨识。其次,为确保样本数据中新能源机组出力方式的全面性,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对精细化仿真数据采样,考虑到实际电力系统中存在状态类别极端不平衡问题,引入PSO算法调节模型不同类别损失函数权重以提高模型对极端不均衡样本的辨识效果。最后,分别在IEEE39节点系统及某省级电网系统中对所提方法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状态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及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辨识 粒子群优化算法 深度学习
原文传递
SF_(6)/N_(2)介质条件下GIS隔离开关操作动态击穿特性研究及其操作过电压的计算
19
作者 吴细秀 李园芳 +4 位作者 杨馨 吴士普 邱进 侯慧 王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2-1751,I0095,I0096-I0098,共14页
从工程应用角度来看,SF_(6)/N_(2)混合气体仍是替代纯SF_(6)气体最有效的方案。为给SF_(6)/N_(2)混合气体作为介质的电气设备绝缘配合提供参考,该文针对SF_(6)/N_(2)混合气体不同混合比和不同气压条件下的隔离开关操作过电压开展了研究... 从工程应用角度来看,SF_(6)/N_(2)混合气体仍是替代纯SF_(6)气体最有效的方案。为给SF_(6)/N_(2)混合气体作为介质的电气设备绝缘配合提供参考,该文针对SF_(6)/N_(2)混合气体不同混合比和不同气压条件下的隔离开关操作过电压开展了研究。SF_(6)/N_(2)混合气体的击穿特性是过电压计算的基础。研究表明:SF_(6)/N_(2)混合气体临界击穿电压与其气体密度分布呈线性关系。为此,该文建立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采用场计算的方法分析SF_(6)/N_(2)混合气体在隔离开关操作过程中的动态击穿特性。同时为模拟隔离开关的动态操作过程,采用了动网格划分技术。随后对不同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进行了数据拟合工作,并采用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对拟合函数进行评价,最终采用二次多项式函数进行了拟合。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利用混合气体动态击穿特性和重燃判据建立了SF_(6)/N_(2)混合气体放电模型,并根据混合气体动态击穿特性解决了混合气体单次放电模型中上升时间常数的计算问题。最后以典型的550kVGIS间隔回路为例对SF_(6)/N_(2)混合气体介质气体绝缘变电站(gas insulated substation,GIS)隔离开关操作过电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绝缘强度相同的SF_(6)/N_(2)混合气体与纯SF_(6)在隔离开关操作过程中重复击穿产生的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very fast transient overvoltage,VFTO)波形及幅值相似且击穿次数相同;0.6MPa气室压强条件下,SF_(6)/N_(2)混合气体中SF_(6)体积占比从20%增加至40%时,隔离开关击穿次数及开关过程中VFTO_(SF6)/N_(2)全过程持续时间均可减少50%左右;30%SF_(6)体积占比条件下,气室压强从0.6MPa增加到0.8MPa时,隔离开关击穿次数减少一半、开关过程中VFTO_(SF6)/N_(2)全过程持续时间缩短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隔离开关 SF_(6)/N_(2)混合气体 动态击穿特性 VFTO_(SF6)/N_(2)
原文传递
面向产消用户的售电公司发-用电多元电力套餐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钱蓁 高红均 +2 位作者 王晓辉 刘俊勇 王雯沁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162,共9页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产消用户不断发展,这给售电公司在设计多元化套餐吸引产消用户以及利用发电资源方面带来挑战。充分考虑产消用户的发用电特点,提出售电公司面向产消用户的发-用电多元电力套餐优化策略。设计2种发电套餐、3种用电...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产消用户不断发展,这给售电公司在设计多元化套餐吸引产消用户以及利用发电资源方面带来挑战。充分考虑产消用户的发用电特点,提出售电公司面向产消用户的发-用电多元电力套餐优化策略。设计2种发电套餐、3种用电套餐和2种发用电捆绑套餐;分别以考虑风险的售电公司综合收益最大和产消用户的综合满意度最高为目标函数,构建主方的购售电决策模型和从方的套餐选择模型,阐述售电公司和产消用户的主从博弈互动过程;提出博弈过程中的套餐组合策略,以提高套餐的多样性;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和CPLEX优化软件求解模型的纳什均衡解。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博弈模型具有较好的收敛性,所提多元发-用电套餐和套餐组合策略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产消用户,提高产消用户的综合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消用户 售电公司 发-用电多元套餐 套餐组合 主从博弈 用户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