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构网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1
作者
李建林
姜晓霞
+1 位作者
金翼
任永峰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1-I0002,共2页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构网型储能系统作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灵活调度的重要技术,日益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网型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先进的电池储能技术、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以及高效的能量管理策略。这...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构网型储能系统作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灵活调度的重要技术,日益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网型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先进的电池储能技术、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以及高效的能量管理策略。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平衡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还能在电力市场中发挥重要的经济作用。近两年国标委在对光伏等标准修订中,补充了一次调频、连续高低压故障穿越等重要内容,突出了新型电力系统对光储性能的新需求。这些内容,正是“构网型”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调度
可再生能源
标准修订
新型电力
现代电力系统
能量管理策略
故障穿越
国标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规模化储能技术进展及其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
9
2
作者
姚良忠
邓占锋
+1 位作者
李建林
张彩萍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1年第5期425-426,共2页
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及消费向清洁低碳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风电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了迅速发展。2013-2020年期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45%,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总发电量的40%。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强的波...
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及消费向清洁低碳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风电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了迅速发展。2013-2020年期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45%,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总发电量的40%。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且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高占比带来系统转动惯量下降、电压支撑能力变弱及高度电力电子化等问题,给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及安全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力电子设备
总发电量
《巴黎协定》
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化转型
波动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碳目标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李建林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共1页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迅猛,储能系统对高比例新能源可靠并网及高效消纳的作用显著。面对新能源发电及用户用电的源荷波动性,储能系统因可孤岛运行、调节速率快、配置方式灵活等优点,助力电网调峰...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迅猛,储能系统对高比例新能源可靠并网及高效消纳的作用显著。面对新能源发电及用户用电的源荷波动性,储能系统因可孤岛运行、调节速率快、配置方式灵活等优点,助力电网调峰、调频、调压能力提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在新的市场及相关激励机制下,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峰谷价差套利等优势,可实现负荷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储能系统与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而与之相关的储能系统性能优化、参与电网调控、运行特性评估、工程应用等难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侧响应
新能源发电
战略背景
储能系统
能力提升
用电成本
高比例新能源
削峰填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储能技术及其在电源侧典型应用专刊特约主编寄语
4
作者
李建林
黄际元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I0002-I0003,共2页
储能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也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安全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论在学科建设,还是工程化实证方面,储能技术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发电侧新能源+储能这种典型应用场景,...
储能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也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安全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论在学科建设,还是工程化实证方面,储能技术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发电侧新能源+储能这种典型应用场景,在青海、安徽、湖南等地均进行了有益尝试,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
发电侧
电源侧
新能源
化石能源
工程化
典型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约主编寄语
5
作者
李建林
袁铁江
《发电技术》
CSCD
2023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进低碳清洁能源发展,氢能因具有能量密度大、可持续且用途广泛等特点已成为最受青睐的清洁能源。据《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10%左右。从环境和...
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进低碳清洁能源发展,氢能因具有能量密度大、可持续且用途广泛等特点已成为最受青睐的清洁能源。据《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10%左右。从环境和生态的角度看,通过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不仅能够实现“零碳排放”,获得真正洁净的“绿氢”,还能够将间歇、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化学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端能源消费
可再生能源
氢能
能量密度
清洁能源
零碳排放
产业发展报告
应对气候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约主编寄语
6
作者
杨裕生
骞伟中
李建林
《发电技术》
2022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构建以高比例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接纳能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保障。我国相继出台数百项强有力的政策,极大促进了储能技术飞速发展。随着我国《“十四五”新型...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构建以高比例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接纳能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保障。我国相继出台数百项强有力的政策,极大促进了储能技术飞速发展。随着我国《“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明确了新型储能独立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主体地位,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正处于示范运营向商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亟需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
新型电力
储能技术
示范运营
接纳能力
过渡阶段
实施方案
主体地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约主编寄语
7
作者
袁铁江
李建林
+1 位作者
陈来军
时振堂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1年第7期I0001-I0002,共2页
为实现国家能源战略背景下的新能源发展目标,以氢能为代表的电网级跨季储能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氢和用氢国家,已经形成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2020年4月,氢能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
为实现国家能源战略背景下的新能源发展目标,以氢能为代表的电网级跨季储能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氢和用氢国家,已经形成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2020年4月,氢能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对氢能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投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对缓解能源危机,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能源战略
征求意见稿
可再生能源
能源危机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能源法
可持续发展
氢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约主编寄语
8
作者
李建林
梅生伟
蒋利军
《太阳能》
2022年第5期5-6,共2页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颁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逐渐兴起。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预测,中国新型储能的装机容量在2060年可达到4.2亿kW左右,将成为电力...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颁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逐渐兴起。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预测,中国新型储能的装机容量在2060年可达到4.2亿kW左右,将成为电力系统转型的关键一环。其中,电化学储能和氢能技术逐渐成为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电化学储能系统研究和退役动力电池相关应用,以及氢能关键技术,也成为相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电化学储能
新型电力
电力系统
新能源
高质量发展
装机容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约主编寄语
9
作者
李建林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2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实施计划”的出台和能源转型战略目标的推进,国家确立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实施方向,明确了新型电力系统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基础地位。伴随着我国新能源建设达到历史性高潮,2022年储能将迎来爆...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实施计划”的出台和能源转型战略目标的推进,国家确立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实施方向,明确了新型电力系统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基础地位。伴随着我国新能源建设达到历史性高潮,2022年储能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
新能源
转型战略目标
爆发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网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1
作者
李建林
姜晓霞
金翼
任永峰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学术
委
员
会
中国
可再生能源
学会
储能专
委
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委会
IEEE PES储能
技术
运行控制
委
员
会
储能领跑者联盟
北京
电工
技术
学会
不详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
技术
研究院储能
技术
研究中心
IEEE PES储能
技术
委
员
会
储能材料与器件分
委
会
《太阳能学报》
出处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1-I0002,共2页
文摘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构网型储能系统作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灵活调度的重要技术,日益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网型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先进的电池储能技术、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以及高效的能量管理策略。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平衡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还能在电力市场中发挥重要的经济作用。近两年国标委在对光伏等标准修订中,补充了一次调频、连续高低压故障穿越等重要内容,突出了新型电力系统对光储性能的新需求。这些内容,正是“构网型”的概念。
关键词
灵活调度
可再生能源
标准修订
新型电力
现代电力系统
能量管理策略
故障穿越
国标委
分类号
TM7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规模化储能技术进展及其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
9
2
作者
姚良忠
邓占锋
李建林
张彩萍
机构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IEC TC
IEC TC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电力电子研究所
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SAC/TC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先进输电
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未来科学城氢能
技术
协同创新平台专家
委
员
会
北方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储能
技术
研究院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委会
中国
可再生能源
学会
储能专
委
会
IEEE PES储能运行控制分
会
北京交通大学
出处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1年第5期425-426,共2页
文摘
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及消费向清洁低碳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风电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了迅速发展。2013-2020年期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45%,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总发电量的40%。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且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高占比带来系统转动惯量下降、电压支撑能力变弱及高度电力电子化等问题,给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及安全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力电子设备
总发电量
《巴黎协定》
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化转型
波动性
分类号
TM91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碳目标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
10
3
作者
李建林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学院
中国
可再生能源储能专
委
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委会
北京先进碳材料促进
会
储能专
委
会
出处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共1页
文摘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迅猛,储能系统对高比例新能源可靠并网及高效消纳的作用显著。面对新能源发电及用户用电的源荷波动性,储能系统因可孤岛运行、调节速率快、配置方式灵活等优点,助力电网调峰、调频、调压能力提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在新的市场及相关激励机制下,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峰谷价差套利等优势,可实现负荷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储能系统与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而与之相关的储能系统性能优化、参与电网调控、运行特性评估、工程应用等难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
需求侧响应
新能源发电
战略背景
储能系统
能力提升
用电成本
高比例新能源
削峰填谷
分类号
TK0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储能技术及其在电源侧典型应用专刊特约主编寄语
4
作者
李建林
黄际元
机构
中国
可再生能源
学会
储能专
委
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委会
北京先进碳材料产业促进
会
储能主
委
会
国网吉林电科院
安徽省自动化
学会
储能专
委
会
华东储能领跑者联盟
中国
电机工程
学会
需求响应组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沙供电分公司
北京先进碳材料产业促进
会
储能专
委
会
出处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I0002-I0003,共2页
文摘
储能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也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安全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论在学科建设,还是工程化实证方面,储能技术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发电侧新能源+储能这种典型应用场景,在青海、安徽、湖南等地均进行了有益尝试,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储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
发电侧
电源侧
新能源
化石能源
工程化
典型应用
分类号
TM7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TN929.5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约主编寄语
5
作者
李建林
袁铁江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
中国
可再生能源
学会
储能专
委
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委会
IEEEPES储能
技术
运行控制
委
员
会
北京先进碳材料储能专
委
会
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部“氢能与储能
技术
”科研团队
中国
电工
技术
学会
标准化工作
委
员
会
氢能及其系统集成与应用
技术
工作组
IEEE PES储能
技术
委
员
会
(
中国
)氢储能
技术
分
委
会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出处
《发电技术》
CSCD
2023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文摘
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进低碳清洁能源发展,氢能因具有能量密度大、可持续且用途广泛等特点已成为最受青睐的清洁能源。据《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10%左右。从环境和生态的角度看,通过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不仅能够实现“零碳排放”,获得真正洁净的“绿氢”,还能够将间歇、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化学能.
关键词
终端能源消费
可再生能源
氢能
能量密度
清洁能源
零碳排放
产业发展报告
应对气候变化
分类号
F42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约主编寄语
6
作者
杨裕生
骞伟中
李建林
机构
中国
工程院
清华大学
中国
颗粒
学会
中国
颗粒
学会
能源颗粒材料专
委
中国
超级电容产业联盟
北方工业大学
中国
可再生能源
学会
储能专
委
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委会
IEEE PES储能
技术
运行控制
委
员
会
北京先进碳材料储能专
委
会
储能领跑者联盟
北京
电工
技术
学会
出处
《发电技术》
2022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文摘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构建以高比例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接纳能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保障。我国相继出台数百项强有力的政策,极大促进了储能技术飞速发展。随着我国《“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明确了新型储能独立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主体地位,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正处于示范运营向商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亟需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
新型电力
储能技术
示范运营
接纳能力
过渡阶段
实施方案
主体地位
分类号
TK0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约主编寄语
7
作者
袁铁江
李建林
陈来军
时振堂
机构
中国
电工
技术
学会
电力电容器专
委
会
北京先进碳材料促进
会
储能专
委
会
中国
可再生能源
学会
储能专
委
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委会
IEEEPES储能
技术
运行控制
委
员
会
北京
电工
技术
学会
青海大学光伏中心
青海省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IEEE PES储能并网与运行控制
技术
分
委
会
中国
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电力
技术
研发中心
出处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1年第7期I0001-I0002,共2页
文摘
为实现国家能源战略背景下的新能源发展目标,以氢能为代表的电网级跨季储能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氢和用氢国家,已经形成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2020年4月,氢能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对氢能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投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对缓解能源危机,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意义重大。
关键词
国家能源战略
征求意见稿
可再生能源
能源危机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能源法
可持续发展
氢能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约主编寄语
8
作者
李建林
梅生伟
蒋利军
机构
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
中国
可再生能源
学会
氢能专业
委
员
会
全国氢能
技术
标准化
委
员
会
青海大学新能源学院
清华大学电机系
北方工业大学储能
技术
研究院
中国
可再生能源
学会
储能专
委
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委会
IEEE PES储能
技术
委
员
会
北京先进碳材料储能专
委
会
出处
《太阳能》
2022年第5期5-6,共2页
文摘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颁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逐渐兴起。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预测,中国新型储能的装机容量在2060年可达到4.2亿kW左右,将成为电力系统转型的关键一环。其中,电化学储能和氢能技术逐渐成为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电化学储能系统研究和退役动力电池相关应用,以及氢能关键技术,也成为相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电化学储能
新型电力
电力系统
新能源
高质量发展
装机容量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约主编寄语
9
作者
李建林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
中国
可再生能源
学会
储能专
委
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委会
IEEEPES储能
技术
运行控制
委
员
会
北京先进碳材料储能专
委
会
储能领跑者联盟
北京
电工
技术
学会
出处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2年第5期I0001-I0002,共2页
文摘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实施计划”的出台和能源转型战略目标的推进,国家确立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实施方向,明确了新型电力系统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基础地位。伴随着我国新能源建设达到历史性高潮,2022年储能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
关键词
新型电力
新能源
转型战略目标
爆发式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构网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李建林
姜晓霞
金翼
任永峰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规模化储能技术进展及其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姚良忠
邓占锋
李建林
张彩萍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1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双碳目标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李建林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1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储能技术及其在电源侧典型应用专刊特约主编寄语
李建林
黄际元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特约主编寄语
李建林
袁铁江
《发电技术》
CSCD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特约主编寄语
杨裕生
骞伟中
李建林
《发电技术》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特约主编寄语
袁铁江
李建林
陈来军
时振堂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特约主编寄语
李建林
梅生伟
蒋利军
《太阳能》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特约主编寄语
李建林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