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西部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
1
作者 胡苗苗 夏云婷 +1 位作者 王丽 熊传龙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评价西部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部某市2022年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数据,应用水质综合指数法来评价分析该市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结果西部某市2022年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指数(water quality index,... 目的评价西部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部某市2022年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数据,应用水质综合指数法来评价分析该市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结果西部某市2022年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指数(water quality index,WQI)的M(P_(25),P_(75))为0.85(0.65,1.04),整体水质优良率为72.2%;地下水的WQI值及水质优良率均优于地表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规模供水水厂(日供水≥1000 m^(3))的WQI值及水质优良率均优于小规模水厂(日供水<1000 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水样的WQI值及水质优良率均优于未消毒水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该地区水质的主要不达标指标有8项,其中微生物指标1项、毒理学指标3项及一般化学指标4项。结论西部某市2022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总体水质良好。水源类型、供水规模和是否消毒等是影响该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及优良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饮用水 水质综合指数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山东某农村间歇式供水系统微生物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晓晓 李峥 +2 位作者 吕实波 姚伟 李洪兴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7-611,642,共6页
[背景]我国农村间歇式供水系统应用普遍,但研究表明间歇式供水会增加水质微生物污染,增加供水覆盖人群健康风险。[目的]了解我国某农村间歇式供水系统微生物污染现状,定量评估该村间歇式供水微生物健康风险。[方法]以山东省淄博市某农... [背景]我国农村间歇式供水系统应用普遍,但研究表明间歇式供水会增加水质微生物污染,增加供水覆盖人群健康风险。[目的]了解我国某农村间歇式供水系统微生物污染现状,定量评估该村间歇式供水微生物健康风险。[方法]以山东省淄博市某农村地区一典型间歇式供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水源类型和水处理工艺相似的连续供水系统作为对照,分别采集出厂水(各1份)、末梢水(各20个采样点,间歇式供水系统分别在供水瞬间、恢复供水5 min后和恢复供水30 min后采集1份水样,连续供水系统分别在打开水龙头瞬间和放水5 min后采集1份水样)及间歇式供水家庭储水(10个采样点,各采样1份)水样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参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分析水样中微生物超标情况,并对两种不同供水系统的不同类型水样中微生物含量的差异性进行比较。以总大肠菌群为致病微生物的指示菌,采用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评价个体不同暴露情况下的饮水致病微生物年感染风险概率,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结果]两种供水系统出厂水水样中微生物指标均合格。间歇式供水末梢水水样中菌落总数超标率为48.3%(29/60),总大肠菌群超标率为23.3%(14/60),家庭储水水样中两种微生物超标率分别为80.0%(8/10)和50.0%(5/10);连续供水末梢水水样中两种微生物的超标率分别为40.0%(16/40)和20.0%(8/40)。间歇式供水末梢水恢复供水瞬间采集的水样中总大肠菌群含量(对数中位数为2.11 lg CFU·100 mL^(-1))高于连续供水末梢水打开水龙头瞬间采集的水样(对数中位数为0.30 lg CFU·100 mL^(-1))(P <0.05);间歇式供水末梢水恢复供水30 min后采集的水样中菌落总数(对数均数为2.04 lg CFU·mL^(-1))高于连续供水末梢水放水5 min后水样(对数均数为1.62 lg CFU·mL^(-1))(P <0.05)。家庭储水水样中菌落总数(对数均数为3.20 lg CFU·mL^(-1))高于两种供水系统的末梢水水样(P <0.05);储水水样中总大肠菌群含量(对数中位数为1.52 lg CFU·100 mL^(-1))高于间歇式供水末梢水恢复供水30 min后水样(P <0.05)。经蒙特卡罗模拟,间歇式供水系统覆盖人群中个体感染致病微生物的年风险概率的M(P5-P95)为47.67×10^(-4)(0-1 392.46×10^(-4)),连续供水系统为4.85×10^(-4)(0-182.37×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该地间歇式供水系统较连续供水系统增加了人群微生物暴露与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式供水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 蒙特卡罗模拟 不确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三地水源水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检出情况及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焦利静 刘洋 +3 位作者 卞战强 于建 王多春 李洪兴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6-941,共6页
[背景]我国是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大国。抗生素的滥用可使水环境中的细菌获得耐药性,并且促进抗性基因(ARGs)的产生与传播。抗生素导致的耐药菌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水环境作为抗生素和ARGs的巨大储存库,研究水体... [背景]我国是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大国。抗生素的滥用可使水环境中的细菌获得耐药性,并且促进抗性基因(ARGs)的产生与传播。抗生素导致的耐药菌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水环境作为抗生素和ARGs的巨大储存库,研究水体中抗生素污染水平和ARGs的现状对于保护水源和优化饮用水的生物安全至关重要。[目的]评价典型水源水中抗生素和ARGs的检出情况,并探讨抗生素和ARGs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20年丰水期(8—10月间)在黑龙江、辽宁、湖北三省采集水源水样。三地各采集10份水样,共30份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5类抗生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对整合子基因(Intl1)、16S rRNA及6种ARGs进行了检测。ARGs包括1种大环内酯类(ermB)、1种β内酰胺类(bla_(TEM))、2种四环素类(tetC、tetQ)和2种磺胺类(sul1、sul2)。[结果]三地水源水中抗生素的检出种类不同,并且相同抗生素在不同水源水中的质量浓度(后简称为浓度)范围也不同(P<0.05)。5大类抗生素中,A地的检出浓度范围为0.11~418.80 ng·L^(−1),B地为0.12~23.23 ng·L^(−1),C地为4.69~285.75 ng·L^(−1)。三地水源水中6种ARGs的检出率均达到了100%。A地ARGs的绝对丰度范围为22.56~94355.91(每毫升拷贝数,后同),B地绝对丰度的范围为27.99~80584.32,C地绝对丰度的范围为41.99~111068.19。在三地水源水不同ARGs中,bla_(TEM)的绝对丰度较高,次之是sul1与sul2。此外,三地水源水中Intl1的绝对丰度也处于较高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三地水源水中各ARGs绝对丰度之间基本呈正相关;各类抗生素与其对应ARGs之间对应关系不明显;整合子Intl1与sul1、sul2(P<0.05)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各地水源水中抗生素种类与浓度、ARGs丰度等检出情况差异较大;抗生素和ARGs的相关关系不确定;整合子Intl1可能在磺胺类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 抗生素 抗性基因 整合子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儿童总摄氟量基准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熊传龙 张继国 +7 位作者 王华东 刘洋 汪旸 马景 汪春雷 李晓茜 李洪兴 张荣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总摄氟量来源以及儿童总摄氟量与氟斑牙患病之间的关系,计算总摄氟量的基准剂量(BMD)及其95%可信限的下限(BMDL),为《人群总摄氟量》(WS/T 87-2016)修订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4月,在江苏、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和陕西6个... 目的探讨儿童总摄氟量来源以及儿童总摄氟量与氟斑牙患病之间的关系,计算总摄氟量的基准剂量(BMD)及其95%可信限的下限(BMDL),为《人群总摄氟量》(WS/T 87-2016)修订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4月,在江苏、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和陕西6个省份抽取改水年限在5年及以上、饮水氟含量在0.3~3.0 mg/L的村。采集调查村集中式供水的末梢水水样,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水氟含量;抽取调查村8~12岁儿童,Dean法检查氟斑牙患病情况;双份饭法(连续3日测量儿童每餐膳食和饮水量)调查儿童膳食及饮水量,《食品中氟的测定方法》测定儿童膳食氟含量;计算儿童饮水氟摄入量、膳食氟摄入量及总摄氟量;根据儿童总摄氟量与氟斑牙检出率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计算儿童总摄氟量的BMD及BMDL,并基于BMDL计算参考剂量(RfD)。结果共调查29个村,水氟平均含量为1.26 mg/L,范围为0.41~2.85 mg/L;共检查3043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0.2%(919/3043),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最低的村为2.0%(2/100),最高的村为71.4%(30/42)。共调查769名8~12岁儿童膳食及饮水量,儿童每日饮水氟摄入量、膳食氟摄入量、总摄氟量分别为(0.83±0.66)、(1.13±0.61)、(1.96±0.89)mg/d。8~12岁儿童每日总摄氟量的BMD为2.43 mg,BMDL为2.21 mg,RfD为2.21 mg。结论本次研究所得的8~12岁儿童每日总摄氟量的BMD与《人群总摄氟量》(WS/T 87-2016)国家卫生标准的允许限值(2.4 mg)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 基准剂量 总摄氟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