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SWOT分析 被引量:90
1
作者 朱慧慧 周长海 +3 位作者 陈颖丹 臧炜 肖宁 周晓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7-381,共5页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2014年开始组织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寄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以下简称寄生虫病所)在本次调查中承担了技术支持和质量控制等任务。本文对寄生虫病所完成第三...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2014年开始组织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寄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以下简称寄生虫病所)在本次调查中承担了技术支持和质量控制等任务。本文对寄生虫病所完成第三次寄调工作任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进行SWOT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工作策略,以期为之后的寄生虫病现场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病 全国调查 SWOT分析 策略
下载PDF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2012年基金论文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衣凤芸 张争艳 盛慧锋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2-464,共3页
以《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2012年所刊载的研究性论文(包括论著、实验研究、现场研究和临床研究)为分析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年共刊载研究性论文258篇,其中基金论文212篇,基金论文率为82.2%。受... 以《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2012年所刊载的研究性论文(包括论著、实验研究、现场研究和临床研究)为分析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年共刊载研究性论文258篇,其中基金论文212篇,基金论文率为82.2%。受1、2、3、4和5项基金资助的论文分别为116、58、29、7和2篇。基金项目主要来自国家级(占61.8%,131/212)、省部级(占28.3%,60/212)、院级(占7.1%,15/212)和国际项目(占2.8%,6/212)。受基金资助的论文主要涉及5个主题,分别为血吸虫病(学)(35篇,占16.5%)、棘球蚴病(学)(29篇,占13.7%)、疟疾(学)(24篇,占11.3%)、弓形虫病(学)(22篇,占10.4%)、囊尾蚴病(学)(9篇,4.2%)。研究方向,以分子生物学(75篇,占35.4%)、免疫与诊断(53篇,占25.0%)和流行病学(29篇,占13.7%)为主。2009-2012年该刊基金论文比分别为0.70、0.67、0.74和0.65,从结果可见该刊的基金论文比保持在较高水平,在寄生虫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基金论文 分析
下载PDF
中国寄生虫种质资源平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晓农 林矫矫 +4 位作者 曹建平 黄兵 陈韶红 张仪 胡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1-10,共10页
寄生虫虫种资源,不但是开展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物质基础,而且由于其在分类学中的地位,寄生虫也是整个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物资源。本文着重阐述寄生虫种质资源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提出了我国寄生虫种质资源平台建设... 寄生虫虫种资源,不但是开展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物质基础,而且由于其在分类学中的地位,寄生虫也是整个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物资源。本文着重阐述寄生虫种质资源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提出了我国寄生虫种质资源平台建设的目标、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寄生虫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种质资源 平台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2011年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成绩分析报告:常见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知识考核结果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强 李石柱 +8 位作者 张丽 付青 柳伟 许静 陈颖丹 夏志贵 陈朝 王立英 周晓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8-381,386,共5页
目的了解当前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方法 2011年9月组织全国30个省(市、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119名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进行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竞赛,构建竞赛人员基本... 目的了解当前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方法 2011年9月组织全国30个省(市、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119名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进行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竞赛,构建竞赛人员基本信息和考试成绩数据库,分析参赛选手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和地区参赛选手间的差异。结果所有参赛选手理论考试的平均成绩为(66.37±11.80)分,最高者为93分,最低者为40分,及格率为74.95%。不同性别、年龄组、职称的选手间理论考试总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蠕虫检测技能知识点外,其余各知识点的得分率,有血吸虫病防治任务省份参赛选手高于无血吸虫病防治任务省的(P<0.05),设有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省参赛选手高于未设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省的(P<0.05),有一、二类疟疾流行县省参赛选手高于无疟疾一、二类流行县省的(P<0.05)。结论各级疾控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的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水平总体偏低,需加强培训,以提升检测技能,提高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病 技术竞赛 知识考核 成绩分析
下载PDF
寄生虫病疫苗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刘述先 曹建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0期362-368,373,共8页
关键词 寄生虫病 疫苗研究 保护性免疫力 宿主免疫应答 抗独特型疫苗 种特异性 重组抗原 传染性疾病 亚单位疫苗 DNA疫苗
下载PDF
2011-2013年上海临床医院送检样品寄生虫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韶红 张永年 +2 位作者 李浩 蔡玉春 陈家旭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6-451,共6页
目的分析2011-2013年上海临床医院送检样品寄生虫检测结果,为寄生虫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二、三甲和涉外医院送检的血清、粪便、痰液、体液和病理切片等样品,采用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测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 目的分析2011-2013年上海临床医院送检样品寄生虫检测结果,为寄生虫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二、三甲和涉外医院送检的血清、粪便、痰液、体液和病理切片等样品,采用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测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1-2013年检测上海各医院送检样品共16 151份。其中,病原学检测样品5 939份,检出寄生虫感染855份共32种寄生虫,检出率为14.4%。肠道寄生虫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的检出率为8.3%(494/5 939)、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的检出率为3.1%(186/5 939);<20岁年龄组肠道原虫的检出率较高(P<0.05);男性和女性的各原虫检出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检测样品共10 212份,寄生虫特异性抗体的总阳性率为7.1%(730/10 212),抗体阳性样品中所占比例较高的依次为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23.7%(173/730)、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19.6%(143/730)、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19.0%(139/730)、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18.1%(132/730)和曼氏迭宫绦虫(Sparganum mansoni)17.5%(128/730)。原虫感染病例主要来自上海(269例)、江苏(142例)、安徽(106例)和浙江(82例),其他地区均在40例以下;蠕虫感染共89例,主要来自浙江(24例)、上海(18例)、江西(11例)。结论 2011-2013年上海医院送检样品中,病原学检测阳性寄生虫主要为人芽囊原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等肠道寄生虫,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主要为猪囊尾蚴和日本血吸虫等蠕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样本 寄生虫检测 分析 上海
下载PDF
寄生虫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被引量:10
7
作者 常正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76-81,共6页
本文介绍蠕虫、原虫、昆虫等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的规范方法。分别介绍从现场或患者体内外采集标本的具体方法,以保证原始标本的完整性;不同发育期和不同寄生部位的蠕虫、原虫、昆虫标本处理与保存的方法。
关键词 寄生虫 标本 采集 保存 蠕虫 原虫 昆虫
下载PDF
2013年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成绩分析:常见寄生虫病基础理论知识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立英 王强 +9 位作者 付青 李石柱 张丽 许静 陈颖丹 夏志贵 杨鹏成 王立英 肖宁 周晓农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 了解我国当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水平。 方法 2013年6月下旬组织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124名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进行寄生虫病基础理论知识竞赛,构建竞... 目的 了解我国当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水平。 方法 2013年6月下旬组织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124名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进行寄生虫病基础理论知识竞赛,构建竞赛人员基本信息和考试成绩数据库,分析参赛选手寄生虫病检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和地区参赛选手间的差异。 结果 所有参赛选手理论考试的平均成绩为(83.5±12.1)分。最高98.5分,最低44.0分,及格率为91.9%。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选手间理论考试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单位级别的选手间理论考试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995,P<0.05);不同职称的选手间理论考试总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3.349,P<0.05),高级和中级职称的理论得分显著高于初级职称(Z=2.232,P<0.05;Z=3.281,P<0.05),但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8,P>0.05);南方省份选手得分高于北方选手(Z= 3.279,P<0.05);有疟疾和血吸虫病防治任务的省份选手相应知识点得分要高于无防治任务省份的选手(Z=3.623,P<0.05;Z=4.887,P<0.05);2013年理论成绩高于2011年和2012年理论成绩(Z=9.239,P<0.05;Z=5.362,P<0.05)。 结论 连续3年的以赛代训显著提高了各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寄生虫病防治基础理论水平,但仍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人员覆盖面不够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高各级疾控人员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理论知识 寄生虫病 防治人员 知识竞赛 成绩分析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初级职称 理论考试
原文传递
儿童脑裂头蚴病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蔡玉春 张永年 +1 位作者 李浩 陈韶红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7-227,共1页
患者,男,11岁,安徽省天长市人。2014年11月9日因“惊厥1次,持续时间约3 min”入住安徽省天长市人民医院。患者父亲主诉其3个月前常出现脚麻、头痛和抽筋。该次惊厥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口唇青紫,且伴有呕吐。11月10日头颅磁共... 患者,男,11岁,安徽省天长市人。2014年11月9日因“惊厥1次,持续时间约3 min”入住安徽省天长市人民医院。患者父亲主诉其3个月前常出现脚麻、头痛和抽筋。该次惊厥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口唇青紫,且伴有呕吐。11月10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发现左侧额顶叶占位性病变,伴周围脑水肿,怀疑脑肿瘤或寄生虫感染。为进一步确定病因,患儿于11月12日转入上海市新华医院,进行CT和MRI检查,提示左侧额顶叶占位性病灶,伴周围明显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裂头蚴病 天长市人民医院 头颅磁共振成像 占位性病变 儿童 寄生虫感染 MRI检查 持续时间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G亚型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颋 陈英 +7 位作者 张俊瑞 王东 鄂正隆 冯宇 莫筱瑾 孙德健 徐斌 胡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用细粒棘球蚴囊液抗原检测甘肃省环县地区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 G及其亚型抗体。方法采集甘肃省环县地区经B超确诊的37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和29例健康人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棘球蚴囊液抗原的特异性Ig G抗体及其亚型Ig... 目的用细粒棘球蚴囊液抗原检测甘肃省环县地区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 G及其亚型抗体。方法采集甘肃省环县地区经B超确诊的37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和29例健康人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棘球蚴囊液抗原的特异性Ig G抗体及其亚型Ig G1、Ig G2和Ig G4。应用Med Calc软件,以B超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根据ELISA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的配对z检验,比较这4种抗体的诊断性能差异,确定最佳诊断阈值。用卡方检验分析并比较棘球蚴囊液抗原用于检测4种抗体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用囊液抗原检测Ig G、Ig G1、Ig G2和Ig G4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919、0.712和0.835,其中Ig G1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Ig G和Ig G2的面积(P<0.05)。棘球蚴囊液抗原检测这4种抗体的灵敏性分别为54.1%、91.9%、67.6%和75.7%,其中Ig G1的灵敏性高于Ig G、Ig G2和Ig G4(P<0.05);特异性分别为89.7%、82.8%、72.4%和89.7%,Ig G1的特异性与Ig G、Ig G2和Ig G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Ig G4抗体在CEⅠ-Ⅲ型病例中的灵敏性高于CEⅣ-Ⅴ型病例(P<0.05)。结论棘球蚴囊液抗原检测血清中Ig G1抗体的灵敏性优于其他3种抗体,但特异性与其他3种抗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免疫球蛋白G亚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囊液
下载PDF
中缅边境疟疾主动病例侦查范围与人群带虫者检测结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回回 刘娟 +4 位作者 丰俊 张少森 蒋伟康 夏志贵 周水森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 探索我国中缅边境地区疟疾监测与响应模式中主动病例侦查范围,并了解当前该地区人群中无症状带虫者情况。 方法 2014年7月在云南省盈江县选择存在疟疾本地感染病例的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现场。将这些本地感染病例作为线索病例,以... 目的 探索我国中缅边境地区疟疾监测与响应模式中主动病例侦查范围,并了解当前该地区人群中无症状带虫者情况。 方法 2014年7月在云南省盈江县选择存在疟疾本地感染病例的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现场。将这些本地感染病例作为线索病例,以其住所为圆心,分别以100 m、300 m、500 m和1 000 m为半径,侦查该范围内当地居住人群。收集每个被调查者耳垂血分别制作厚、薄血片各一张和滤纸血一份,采用显微镜观察和巢式PCR检测其疟原虫感染情况。 结果 共收集278例血样,显微镜观察发现3例无症状带虫者,人群中带虫率为1.1%(3/278);巢式PCR结果发现6例无症状带虫者,人群带虫率2.2%(6/278)。依据巢式PCR结果,不同侦查半径分析表明,300 m半径范围能够发现线索病例周围人群中全部无症状带虫者,其中在101~300 m范围内发现的占66.7%。 结论 在我国中缅边境地区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无症状带虫者,巢式PCR检测方法开展侦查半径为300 m的主动病例侦查能够有效地发现人群中无症状带虫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主动病例侦查 侦查半径 无症状带虫者
下载PDF
我国常见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传播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臣臣 张仪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84-188,共5页
蜱是以吸食动物血液为生的寄生生物,可以传播多种病原体,引起宿主患病。我国蜱种多样,分布广泛,多种蜱具有医学重要性。现就我国常见蜱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可传播疾病作一综述。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全沟硬蜱 长角血蜱 血红扇头蜱
原文传递
2011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 被引量:145
13
作者 夏志贵 杨曼尼 周水森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9-422,共4页
本文根据2011年27个省(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上报的《疟疾防治工作调查表》(全国疾病控制调查制度2010年版“卫统29表”)汇总整理,未统计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
关键词 疟疾防治 疫情分析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调查制度 疾病控制 寄生虫病 台湾地区 调查表
下载PDF
我国消除疟疾风险评估分析 被引量:74
14
作者 周晓农 张少森 +5 位作者 徐俊芳 夏志贵 王汝波 钱颖骏 周水森 杨维中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目的明确我国消除疟疾进程中的风险区域,为有效推动全国消除疟疾进程和全面实施消除疟疾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全国24个疟疾流行省以县为单位的数据,包括各流行县的疟疾流行现状、潜在传播风险和机构工作能力等指标,计算疟疾传... 目的明确我国消除疟疾进程中的风险区域,为有效推动全国消除疟疾进程和全面实施消除疟疾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全国24个疟疾流行省以县为单位的数据,包括各流行县的疟疾流行现状、潜在传播风险和机构工作能力等指标,计算疟疾传播风险评估指数和消除疟疾能力评估指数,定量分析各地疟疾传播风险和消除疟疾能力,对我国消除疟疾进程中的风险区域进行分类,并采用Arc GIS软件绘制我国消除疟疾的风险地图。结果收集获得2010年全国24个疟疾流行省2 147个流行县有关疟疾传播风险和消除疟疾能力的数据;统计获得各县能力总评估指数与传播风险指数,结果显示约40%的县在平均线以下;根据疟疾传播风险、疾病防治工作能力及疟疾发病率水平之间关系的三维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全国2 147个流行县可分为4类,1类流行县(极高度风险县)共20个,主要分布在云南(9个)、广西(5个)和西藏(1个)等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类流行县(高风险县)共17个,主要分布在云南(3个)、广西(2个)、贵州(2个)、陕西(2个)和西藏(1个)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类风险县(中度风险县)共170个,主要分布在云南(15个)、贵州(14个)、河北(14个)、四川(13个)、山西(10个)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4类风险县(低风险县)共1 940个,在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分布。结论明确了我国消除疟疾的4类风险区域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消除 风险评估
下载PDF
PCR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仪 周晓农 +4 位作者 刘和香 吕山 李莉莎 林金祥 李友松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PCR方法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方法。方法从美国生物信息中心GenBank中获得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性III期幼虫(L3)cDNA特异性片断,应用美国DNASTAR公司Lasergene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TRIzol一步法抽提广州管圆...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PCR方法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方法。方法从美国生物信息中心GenBank中获得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性III期幼虫(L3)cDNA特异性片断,应用美国DNASTAR公司Lasergene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TRIzol一步法抽提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性L3和大瓶螺总RNA,按RT-PCR试剂盒提供方法进行PCR扩增。结果用RT-PCR方法能检测出阴性与感染性螺,其最低检出的总RNA量相当于1条广州管圆线虫L3;将阴性大瓶螺总RNA与感染期幼虫总RNA不同浓度混合,PCR法可检测出肉眼能分辨的电泳条带相当于总RNA浓度为128pg。此方法可以检测出广州管圆线虫III期幼虫RNA的最低值为105pg。结论建立了PCR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瓶螺 PCR CDNA 广州管圆线虫 幼虫
下载PDF
隐孢子虫牛源分离株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海鹏 曹建平 +8 位作者 沈玉娟 陈有贵 李小红 卢潍媛 徐馀信 刘宜升 刘述先 周晓农 汤林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分离和鉴定采自徐州自然感染奶牛粪便中的隐孢子虫卵囊。方法在徐州某奶牛场采集经改良抗酸染色镜检确认为隐孢子虫感染的奶牛粪便,用不连续Sheather’s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卵囊。采用Chelex-100方法提取卵囊基因组DNA,设计引物... 目的分离和鉴定采自徐州自然感染奶牛粪便中的隐孢子虫卵囊。方法在徐州某奶牛场采集经改良抗酸染色镜检确认为隐孢子虫感染的奶牛粪便,用不连续Sheather’s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卵囊。采用Chelex-100方法提取卵囊基因组DNA,设计引物扩增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rRNA)基因和卵囊囊壁蛋白(COWP)基因,分别克隆到pGEM-T和pGEM-T Easy载体,测定核苷酸序列,运用BLAST和MEGA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和种系发生分析。结果分离的隐孢子虫卵囊个体大小为(7.4±0.32)μm×(5.4±0.21)μm,长宽比为1.3±0.07(n=20)。徐州牛源隐孢子虫与Gen- Bank公布的安氏隐孢子虫比较,SSU rRNA和COWP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种系发生分析显示该株隐孢子虫与安氏隐孢子虫处于同一分支。结论由徐州自然感染奶牛粪便中分离获得的隐孢子虫是安氏隐孢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隐孢子虫 小亚基核糖体RNA 卵囊囊壁蛋白 种系发生分析
下载PDF
2013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 被引量:118
17
作者 张丽 丰俊 夏志贵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7-413,共7页
目的对2013年全国疟疾疫情特征进行分析,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疟疾防治工作调查表》(全国疾病控制调查制度2013年版"卫统32表")收集2013年全国疟疾疫情数据资料,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和Acr GIS ... 目的对2013年全国疟疾疫情特征进行分析,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疟疾防治工作调查表》(全国疾病控制调查制度2013年版"卫统32表")收集2013年全国疟疾疫情数据资料,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和Acr GI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605县(市、区)报告疟疾病例4 128例,较2012年(2 718例)上升51.9%,发病率为0.030 5/万;病例主要分布在广西(30.3%,1 251/4 128)、云南(14.0%,576/4 128)、江苏(8.3%,341/4 128)、四川(5.8%,238/4 128)和浙江(5.0%,208/4 128)等5省(自治区)。临床诊断病例41例(1.0%,41/4 128),确诊病例4 087例(99.0%,4 087/4128),其中间日疟930例(22.8%,930/4 087),恶性疟2 908例(71.2%,2 908/4 087),三日疟51例(1.2%,51/4087),卵形疟133例(3.3%,133/4 087),混合感染65例(1.6%,65/4 087)。报告本地感染48例(1.2%,48/4 128),分布在云南(10个县)、西藏(1个县)和安徽(1个县)等3省(区)共12个县(市、区);报告的本地感染恶性疟病例,仅分布在云南省的沧源县(4例)、瑞丽市(1例)和盈江县(1例)。仅西藏自治区墨脱县报告本地感染疟疾发病率超过1/万。报告境外输入病例4 042例(97.9%,4 042/4 128),分布在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境内输入病例38例(0.9%,38/4 128),分布在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报告重症病例156例(3.8%,156/4 128),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报告死亡病例23例(0.6%,23/4 128)。疟疾病例诊断后24h内报告率为100.0%,3日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为96.1%(3 968/4 128),7日内疫点处置率为100.0%(4 128/4 128)。结论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成果显著,但境外输入病例明显增多,云南省边境地区和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仍是我国消除疟疾的重点地区,境内跨地区输入病例也是在我国的感染病例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疟疾 疫情
下载PDF
检测4种人体疟原虫多重PCR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美 夏志贵 汤林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 应用新建的多重PCR体系检测4种人体疟原虫。 方法 应用DNAman软件比较分析4种人体疟原虫的18S rDNA基因序列,采用Oligo 6.0软件,在其第5和第6保守区间的变异区设计4条下游引物序列,并以含4种疟原虫18S rDNA部分序列的质粒DNA为... 目的 应用新建的多重PCR体系检测4种人体疟原虫。 方法 应用DNAman软件比较分析4种人体疟原虫的18S rDNA基因序列,采用Oligo 6.0软件,在其第5和第6保守区间的变异区设计4条下游引物序列,并以含4种疟原虫18S rDNA部分序列的质粒DNA为模板,检测多重PCR体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此外,将新建的多重PCR体系与NP-1993体系的第1轮属特异引物组合,形成新的巢式PCR扩增体系(M-Nest体系),并用该体系和新建的多重PCR体系对不同稀释倍数的恶性疟和间日疟患者血样DNA进行扩增,检测这两种体系的敏感性。应用M-Nest体系和NP-1993体系检测广西2013年自加纳疟疾高流行区返乡人员的307份血样,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是否一致。最后,应用M-Nest和NP-2002体系对广西2014年1~5月份报告的66份镜检以卵形疟原虫感染为主的血样进行复核,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是否一致。 结果 应用新建的多重PCR体系得到的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268、446、394和323 bp,且不同原虫的扩增条带恰好位于50 bp DNA标志物条带之间,更易于区分,但不同疟原虫的Tm值较为接近,不易区分和鉴别虫种。新建体系对4种疟原虫18S rDNA基因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恶性疟原虫5.58×102 拷贝/μl,三日疟原虫1.56×103 拷贝/μl,卵形疟原虫1.66×103 拷贝/μl,间日疟原虫1.80×102 拷贝/μl。新建体系对恶性疟原虫血样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43×102~8.84×103 拷贝/μl或5.10×10~4.92×102个原虫/μl,高于间日疟原虫的17.4~69.1 拷贝/μl和13.5~83.2个原虫/μl。与单独的多重PCR体系相比,应用M-Nest检测体系将对疟原虫的最低检测浓度降低了10~100倍。M-Nest体系和NP-1993体系对从加纳返乡的307份血样的检测结果不一致,并且M-Nest体系还检测到2例卵形疟原虫感染,而NP-1993体系则未能检测到该感染。此外,M-Nest体系和NP-2002体系对66份镜检以卵形疟原虫感染为主的血样的复核结果一致。 结论 新建的多重PCR检测体系可同时检测4种人体疟原虫,具有良好的现场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巢式PCR 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
下载PDF
中国空间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3
19
作者 周晓农 杨国静 +1 位作者 杨坤 李石柱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4-858,共5页
空间流行病学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技术,描述与分析人群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探索影响特定人群健康状况的决定因素,并为防治疾病、促进健康以及卫生服务提供策... 空间流行病学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技术,描述与分析人群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探索影响特定人群健康状况的决定因素,并为防治疾病、促进健康以及卫生服务提供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流行病学 趋势
原文传递
FTA-巢式PCR方法鉴定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艳 陈家旭 +5 位作者 张永年 李浩 储言红 艾琳 蔡玉春 陈韶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FTA-巢式PCR方法用于鉴定粪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Entamoeba histolytica,E.h)。方法收集门诊腹泻病人新鲜粪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初步检查。用FTA卡抽提镜检结果为阳性的粪便DNA,根据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SSU...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FTA-巢式PCR方法用于鉴定粪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Entamoeba histolytica,E.h)。方法收集门诊腹泻病人新鲜粪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初步检查。用FTA卡抽提镜检结果为阳性的粪便DNA,根据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SSU-rRNA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分析,并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根据光学显微镜检测结果,挑选了44例镜检结果为阿米巴原虫阳性的腹泻病人粪便。经FTA-巢式PCR扩增,其中20例样本可扩增出427bp左右的目的条带,目的条带的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为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镜检方法与巢式PCR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45.45%(20/44),将E.h与形态学相似的其他内阿米巴原虫进行了鉴定和区分。结论本研究建立的FTA-巢式PCR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为临床检验和流行病学调查中E.h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组织内阿米巴 FTA 巢式PCR 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