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中国0~15岁 HIV 感染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探讨分析该人群发生营养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抗病毒治疗数据库的儿童治疗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对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开始抗病毒治疗的0~15岁 HIV 感染儿童,通...目的:了解中国0~15岁 HIV 感染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探讨分析该人群发生营养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抗病毒治疗数据库的儿童治疗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对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开始抗病毒治疗的0~15岁 HIV 感染儿童,通过 WHO Anthro (plus)软件计算身高及体质量 Z 值(Z‐score),采用单因素和多项 Logistic 模型进行儿童急性、慢性、混合型营养不良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3138例 HIV 感染儿童接受抗病毒治疗前的基线数据显示,1645例(52.42%)存在营养不良。按照营养不良的分型,其中慢性营养不良者1248例(39.77%),急性营养不良者275例(8.76%),混合型营养不良者122例(3.89%)。多因素分析显示,CD4+ T 淋巴细胞基线水平<200个/μL 为发生急性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校正比值比(aOR)=2.27,95% CI :1.68~3.06];居住地为农村(aOR =1.30,95% CI :1.11~1.53)、CD4+ T 淋巴细胞基线水平<200个/μL(aOR =1.98,95% CI :1.65~2.38)、CD4+ T 淋巴细胞基线水平200~350/μL(aOR =1.38,95% CI :1.13~1.69)、出现艾滋病相关疾病(aOR =1.34,95% CI :1.13~1.59)均为发生慢性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年龄11~15岁(aOR =2.38,95% CI :1.46~3.88)、基线 CD4+ T 淋巴细胞基线水平<200/μL (aOR =4.99,95% CI :3.04~8.21)、出现艾滋病相关疾病(aOR =2.45,95% CI :1.65~3.66)为发生混合型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儿童有很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不同类型的营养不良均与免疫状态低下相关。应加强对 HIV 感染儿童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尽可能降低 HIV 对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同时加强对该人群营养状况的监测及营养补充,进一步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中国0~15岁 HIV 感染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探讨分析该人群发生营养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抗病毒治疗数据库的儿童治疗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对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开始抗病毒治疗的0~15岁 HIV 感染儿童,通过 WHO Anthro (plus)软件计算身高及体质量 Z 值(Z‐score),采用单因素和多项 Logistic 模型进行儿童急性、慢性、混合型营养不良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3138例 HIV 感染儿童接受抗病毒治疗前的基线数据显示,1645例(52.42%)存在营养不良。按照营养不良的分型,其中慢性营养不良者1248例(39.77%),急性营养不良者275例(8.76%),混合型营养不良者122例(3.89%)。多因素分析显示,CD4+ T 淋巴细胞基线水平<200个/μL 为发生急性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校正比值比(aOR)=2.27,95% CI :1.68~3.06];居住地为农村(aOR =1.30,95% CI :1.11~1.53)、CD4+ T 淋巴细胞基线水平<200个/μL(aOR =1.98,95% CI :1.65~2.38)、CD4+ T 淋巴细胞基线水平200~350/μL(aOR =1.38,95% CI :1.13~1.69)、出现艾滋病相关疾病(aOR =1.34,95% CI :1.13~1.59)均为发生慢性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年龄11~15岁(aOR =2.38,95% CI :1.46~3.88)、基线 CD4+ T 淋巴细胞基线水平<200/μL (aOR =4.99,95% CI :3.04~8.21)、出现艾滋病相关疾病(aOR =2.45,95% CI :1.65~3.66)为发生混合型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儿童有很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不同类型的营养不良均与免疫状态低下相关。应加强对 HIV 感染儿童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尽可能降低 HIV 对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同时加强对该人群营养状况的监测及营养补充,进一步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