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20年中国不同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1
作者 常诗琳 王静雷 +3 位作者 刘拓 赵玉明 司向 石文惠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641,共6页
目的了解2010—2020年中国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变化趋势。方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本信息系统获取2010—2020年中国各省、地(市)、县(区)疾控中心自报信息,包括在职人员数量、在编人员数量、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人... 目的了解2010—2020年中国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变化趋势。方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本信息系统获取2010—2020年中国各省、地(市)、县(区)疾控中心自报信息,包括在职人员数量、在编人员数量、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人员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和工作年限等,由2010—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获取各地区年末人口。描述疾控中心人员数量和结构,计算平均速度、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人力资源集聚度(HRAD)及其与人口集聚度(PAD)的差值;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2010—2020年疾控中心在职人数和在编人数增长量分别为1.73万和1.83万名,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94%和1.14%,高于我国年末人口平均增长速度(0.52%),在职和在编人数的AAPC分别为0.93%和1.03%,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均P<0.01);2010—2020年中国每万人口疾控在编人数由1.14名逐年增长至1.21名;每万人口疾控在职人数2010—2017年由1.31名降至1.27名,2018—2020年由1.28名升至1.37名,APC分别为-0.40%和3.73%,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均P<0.05)。2019年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分别为86.01%(49145/57140)、83.75%(48813/58286)和79.54%(40735/51213)。2010—2020年中国疾控中心人员学历均值由1.91分增至2.43分,职称均值由1.39分增至1.53分。2010—2020年东部和西部地区疾控中心人员平均工作年限分别由19.37和20.13年降至19.04和18.24年,中部地区平均工作年限由20.28年增至21.15年。东部和中部地区HRAD均>1,西部地区<1;东部地区HRAD-PAD<0,中部和西部地区接近0。结论2010—2020年我国疾控中心人力资源数量提升、结构优化,但集聚度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力资源 变化趋势 集聚度
原文传递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评估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秉志 司向 +6 位作者 钱永刚 席云峰 刘慧敏 乔丽颖 王鹏 刘世炜 马吉祥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8-320,F0003,共4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现状,为加强内蒙古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制定相关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疾控系统)"网络问卷,对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疾控系统的慢性病预...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防控能力现状,为加强内蒙古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制定相关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疾控系统)"网络问卷,对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疾控系统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进行现状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政策能力、基础配置能力、教育培训与指导能力、参与能力、合作能力、监测能力、干预能力、评估能力和科研能力10个方面。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政策能力: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6个(50.00%)盟市级、44个(42.72%)旗县级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有现行慢性病防控相关规划。(2)基础配置能力:内蒙古自治区疾控系统中97个(83.6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设置了专门的或以慢性病防控为主要职责的科所;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357人,占CDC在岗人员的6.20%;78个(67.24%)CDC配置了慢性病防控经费。(3)教育培训与指导能力:自治区CDC、11个(91.67%)盟市级CDC和94个(91.26%)旗县级CDC主办过慢性病相关培训班。(4)参与能力:自治区CDC、9个(75.00%)盟市级CDC和55个(53.40%)旗县级CDC参与了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文件。(5)合作能力:CDC与二级及以上医院合作比例(50.86%)最高。(6)监测能力:97个(83.62%)CDC开展了死因监测。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监测,以对血压升高开展监测的比例(37.93%)最高。(7)干预能力:开展或参与慢性病患者个体化干预工作的比例最高的为高血压(57.76%)。开展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工作的比例最高的为烟草使用(36.21%)。(8)评估能力:自治区CDC、4个(33.33%)盟市级CDC和29个(28.16%)旗县级CDC对本级慢性病的应对情况开展定期评估。(9)科研能力:内蒙古自治区疾控系统中只有鄂尔多斯市CDC主持着1个省部级课题。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在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战。政府要提高对慢性病防治紧迫性的认识,加大培训力度,完善慢性病防控服务网络,发展多部门合作,推进慢性病防控工作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慢性病 防控能力
原文传递
中国8省市成人血脂与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少博 从祥丰 +5 位作者 徐婷玲 周脉耕 王文绢 马吉祥 陈波 李剑虹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2-396,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成人血脂水平与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发病关系。方法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作为基线数据,从2010年监测点中选取8个省,每个省选择2个点作为随访点,排除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者,共7046人进入随访队列,并于2016... 目的探讨我国成人血脂水平与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发病关系。方法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作为基线数据,从2010年监测点中选取8个省,每个省选择2个点作为随访点,排除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者,共7046人进入随访队列,并于2016—2017年进行随访调查,共随访到4886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总人群及不同性别下血脂水平与糖代谢异常发病关系。结果共纳入4759名研究对象,随访期间糖尿病前期发病密度为26.1/1000人年,糖尿病发病密度为10.4/1000人年。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与TG<0.77 mmol/L相比,0.77≤TG<1.08 mmol/L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增加32%(HR=1.32,95%CI:1.11~1.94,P<0.05)。与HDL-C<0.91 mmol/L相比,HDL-C≥1.31 mmol/L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降低30%(HR=0.70,95%CI:0.54~0.90,P<0.05),P趋势检验<0.05。与TG<0.77 mmol/L相比,TG≥1.57 mmol/L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75%(HR=1.75,95%CI:1.07~2.52,P<0.05),糖尿病发病风险随TC和TG的升高而显著上升。在男性中,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与TG、HDL-C呈剂量反应关系,糖尿病发病风险随TC升高而上升,均P趋势检验<0.05。结论 TG升高、HDL-C降低可增加糖尿病前期发病风险,TC、TG升高可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2010—2020年全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常诗琳 王静雷 +3 位作者 毛凡 赵玉明 司向 石文惠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93-399,共7页
目的了解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员变化情况,为加强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R 4.1.3软件进行数据清理与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人员数量、结构变化进行分析,运用基尼系数分析疾... 目的了解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员变化情况,为加强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R 4.1.3软件进行数据清理与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人员数量、结构变化进行分析,运用基尼系数分析疾控中心人员公平性变化;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在职、在编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增长率分别为9.04%、11.66%和15.90%,随年份的增长上述指标呈上升趋势(P<0.05);在编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占在职人员比例增长率分别为2.40%和6.29%。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员平均学历、职称分值随时间的变化有所上升;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平均工作年限随时间的变化有所上升。2010—2020年我国东部地区县(区)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结构进入前10名的省份比例(8/11)高于西部地区(6/13)和中部地区(3/8)。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按人口和GDP配置的基尼系数均小于0.3,呈现公平状态;从人口角度,西部地区县(区)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的均衡性优化程度最高;从GDP角度看,中部地区县(区)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的均衡性最差。结论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数量提升、结构优化、分布较为均衡,但仍需改善需根据政策改善县(区)级疾控中心编制和聘用人员数量,结合辖区人口和GDP发展水平匹配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优化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力资源 变化趋势 基尼系数
下载PDF
基于中国母婴营养与健康队列婴儿6月龄内不同喂养方式与3~5岁儿童体格生长的关联研究
5
作者 段一凡 杨振宇 +6 位作者 毕烨 刘长青 赵永丽 谷旭阳 段景涛 赵华 赖建强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8,共9页
目的探讨6月龄内不同喂养方式对3~5岁儿童体格生长的影响。方法数据来自“中国母婴营养与健康队列研究(TAWS)”河北武强子队列,将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出生的婴儿纳入研究,并在1、2、3、6、8、12、18、24月龄和3~5岁时进行随访。根据6... 目的探讨6月龄内不同喂养方式对3~5岁儿童体格生长的影响。方法数据来自“中国母婴营养与健康队列研究(TAWS)”河北武强子队列,将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出生的婴儿纳入研究,并在1、2、3、6、8、12、18、24月龄和3~5岁时进行随访。根据6月龄内喂养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纯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奶喂养组”。收集儿童出生和8~24月龄喂养信息,以及学龄前期膳食、身体活动及患病情况。测量儿童学龄前期的身高、体重,计算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BAZ)、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超重率和肥胖率。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s模型,调整人口社会学特征、出生信息、8~24月龄喂养行为及学龄前期膳食、身体活动和患病情况等,分析6月龄内喂养方式对3~5岁儿童体格生长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233名儿童,男女童分别为629和604名;3、4、5岁儿童分别为436、406和391名。纯母乳喂养组754名,配方奶喂养组479名。6月龄内引入配方奶喂养的儿童在3~5岁时的HAZ(0.09±0.99)、WAZ(0.24±1.07)、BAZ(0.26±1.11)均高于纯母乳喂养组[HAZ、WAZ、BAZ分别为(-0.04±0.92)、(0.06±1.02)、(0.11±1.08)];调整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纯母乳喂养组相比,配方奶喂养组HAZ、WAZ和BAZ的β(95%CI)值分别为0.16(0.06~0.25)、0.17(0.06~0.29)、0.15(0.02~0.27)。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纯母乳喂养组与配方奶喂养组儿童学龄前期的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95%CI)值分别为1.04(0.41~2.62)、0.99(0.27~3.57)、1.63(0.53~4.95)、1.08(0.66~1.74)、1.58(0.70~3.60)。结论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并未增加儿童在学龄前期发生营养不足的风险,但6月龄内配方奶的引入显著增加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儿童 学龄前 前瞻性研究 队列研究 体格生长
原文传递
中国8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肾脏病的6年发生风险预测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锦辉 魏源 +11 位作者 吕跃斌 段俊 康琪 王蛟男 石婉荧 殷召雪 赵峰 曲英莉 刘玲 刘迎春 曹兆进 施小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中国≥65岁老年人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风险预测工具。方法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子队列-"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2008/2009年至2014年和2012年至2017/2... 目的建立适用于中国≥65岁老年人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风险预测工具。方法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子队列-"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2008/2009年至2014年和2012年至2017/2018年3742名研究对象的数据,对基线未患CKD的1055人追踪2次肾功能结局,使用Lasso方法筛选预测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CK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工具实现模型可视化。采取bootstrap 1000次重复抽样的方法进行内部验证,并使用C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80.8±11.4)岁。经过4797人年随访,262例(24.8%)研究对象发生CKD。年龄、BMI、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退休金或保险、高血压、血尿酸、血尿素氮、TC和基线肾小球滤过率因素纳入6年CK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模型校正C指数为0.766。校准曲线显示预测CKD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在高风险组中一致性较高,但在低风险组人群中一致性相对较差。结论本研究建立的CKD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性能较好,列线图可作为可视化工具用于中国≥65岁老年人的6年CKD发生风险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发生风险 预测模型 老年人
原文传递
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行为和生活方式现况及其与疾病控制的关系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竞雯 张娟 +6 位作者 江宇 雷林 彭绩 石文惠 王静雷 杨一兵 马吉祥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35-740,共6页
目的了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行为和生活方式分布情况,探讨行为和生活方式与疾病控制的关系,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满1年的35岁及以... 目的了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行为和生活方式分布情况,探讨行为和生活方式与疾病控制的关系,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满1年的35岁及以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抽取1116例高血压患者、752例糖尿病患者。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中,85.8%从不吸烟,68.6%从不饮酒,37.5%进行积极的身体活动,11.3%具有健康的饮食习惯,35.1%体质指数(BMI)处于正常范围,21.7%腰围(WC)处于正常范围,6种行为和生活方式均符合指标要求者的比例为1.2%。糖尿病患者中,80.9%从不吸烟,65.3%从不饮酒,38.7%进行积极的身体活动,10.6%具有健康的饮食习惯,41.1%BMI处于正常范围,25.0%WC处于正常范围,6种行为和生活方式均符合指标要求者的比例为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从不饮酒(OR=1.760,95%CI:1.281-2.419)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较好相关。从不吸烟(OR=1.920,95%CI:1.253-2.943)、健康饮食(OR=1.812,95%CI:1.050-3.128)、健康腰围(OR=1.680,95%CI:1.124-2.510)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好相关。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行为和生活方式得分与血糖控制较好相关(OR=1.191,95%CI:1.042-1.361),在高血压患者中未发现该趋势(OR=1.079,95%CI:0.962-1.210)。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多种健康生活方式均维持健康的比例极低,不同特征的人群中有其突出的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问题。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时,应当抓住关键人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疾病控制 行为和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中国三省老年人手机使用情况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宋隽清 张肇南 +2 位作者 张晗 刘杨 吴静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三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手机使用及认知功能情况,并探究手机使用、性别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老年人群认知障碍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19年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该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 目的了解中国三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手机使用及认知功能情况,并探究手机使用、性别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老年人群认知障碍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19年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该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辽宁、河南、广东3省抽取5664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评估认知功能,调查基本情况和手机使用情况(UMPF),UMPF分为0(调查对象不使用手机)、1(非智能手机用户、使用智能机但不上网者)和≥2(使用智能机并经常上网)。采用SPSS 22.0进行χ^(2)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5664名老年人中检出认知异常1189例,检出率为20.99%,女性检出率(22.74%)显著高于男性(1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MPF为0、1和≥2组的老年人分别占21.24%、59.50%、19.26%,认知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7.41%、19.47%、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对象认知功能总分为(24.29±5.25)分,其中定向力、即刻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和视空能力分别为(8.81±1.88)分、(2.73±0.71)分、(3.05±1.88)分、(2.05±1.16)分和(7.65±1.49)分。调整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总分(β=-0.65)、定向力(β=-0.19)、注意力和计算力(β=-0.34)、语言和视空能力(β=-0.11)得分均低于男性(P<0.05);≥70岁的老年人认知功能总分(β=-0.40)、定向力(β=-0.11)、即刻记忆力(β=-0.09)、回忆能力(β=-0.21)得分均低于60~69岁年龄组(P<0.05);与UMPF=0相比,UMPF=1的老年人认知功能总分(β=1.96)、定向力(β=0.70)、即刻记忆力(β=0.20)、注意力和计算力(β=0.43)、回忆能力(β=0.33)、语言和视空能力得分(β=0.30)均较高(P<0.05),UMPF≥2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总分(β=3.03)、定向力(β=0.90)、即刻记忆力(β=0.21)、注意力和计算力(β=0.81)、回忆能力(β=0.48)、语言和视空能力(β=0.62)得分均较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三省老年人手机使用情况不佳,较高水平的手机使用情况与认知功能及其各个维度得分的增加呈正相关。老年人通过适当使用手机可能改善其认知功能,建议加快智能手机适老化改造,鼓励老年人尝试通过手机使用互联网功能进行多种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手机使用 认知功能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
原文传递
1990-2017年中国胃癌发病、患病及死亡状况趋势分析 被引量:104
9
作者 王静雷 杨一兵 +3 位作者 耿云霞 石文惠 高欣 马吉祥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分析1990-2017年我国胃癌发病、患病及死亡状况的变化趋势,为胃癌防控工作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利用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及评价研究所(IHME)的2017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描述1990-2017年中国地区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及患病率的变... 目的分析1990-2017年我国胃癌发病、患病及死亡状况的变化趋势,为胃癌防控工作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利用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及评价研究所(IHME)的2017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描述1990-2017年中国地区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及患病率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年龄组和性别人群胃癌的发病、患病及死亡的变化特点。采用Excel 2019进行数据清理分析。结果2017年胃癌粗死亡率为25.16/10万(95%UI:24.13/10万~26.30/10万),发病率为39.78/10万(95%UI:37.75/10万~41.81/10万),患病率为101.49/10万(95%UI:95.93/10万~106.90/10万);随着年龄增长,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各年龄组男性胃癌的死亡率、患病率均高于女性,除25~29岁年龄组外,其余各年龄组男性胃癌发病率均高于女性。2017年胃癌粗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高于1990年;但1990年胃癌标化死亡率(34.19/10万)显著高于2017年(18.83/10万),1990年胃癌标化发病率(34.06/10万)显著高于2017年(28.97/10万)。趋势分析发现,1990-2017年50岁及以上年龄组胃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50~69岁年龄组由89.50/10万下降至46.18/10万,70岁及以上年龄组由156.06/10万下降至100.34/10万;2006-2017年15~49岁年龄组胃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由14.34/10万增高至26.57/10万。2007-2017年15~49岁年龄组胃癌发病率由5.90/10万增加至7.56/10万;2009-2017年50~69岁年龄组胃癌发病率由70.9/10万增加至83.6/10万。1990-2017年胃癌标化死亡率、患病率和发病率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结论1990-2017年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特别是近年来中青年胃癌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高龄和男性等高危人群胃癌防控工作应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发病率 死亡率
原文传递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部分传染病防控形势与对策建议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程颖 李娟 +11 位作者 彭质斌 张慕丽 秦颖 杨孝坤 李志丽 赵宏婷 孙成玺 马吉祥 高欣 安志杰 殷大鹏 李中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2,共5页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群占比越来越大,其健康受到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传染病种类繁多,针对成年人的重要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有流感、肺炎球菌性疾病和带状疱疹等,另外新发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造成了全世界的大流行,...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群占比越来越大,其健康受到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传染病种类繁多,针对成年人的重要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有流感、肺炎球菌性疾病和带状疱疹等,另外新发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造成了全世界的大流行,死亡人群中老年人占比最高,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本研究主要针对老年人群的疫苗可预防疾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概述,总结老年人群所面临的部分传染病问题,并提出防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肺炎球菌 带状疱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老年人
原文传递
35岁及以上慢性病高风险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影响因素队列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倪文庆 徐健 +7 位作者 符茂真 白雅敏 袁雪丽 孙苑潆 李娉 张艳 张红敏 王静雷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 评价慢性病高风险人群高血压或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集中医疗卫生资源,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年10—11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深圳市福田区115个社区随机抽取4个社区,从中筛选出符... 目的 评价慢性病高风险人群高血压或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集中医疗卫生资源,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年10—11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深圳市福田区115个社区随机抽取4个社区,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慢性病高风险人群585名作为研究对象,此后每年11—12月随访一次。基线和随访时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生化检测,观察结局事件为高血压或糖尿病发病,累计随访2年。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或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高血压发病密度为71.68/千人年。Cox比例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年龄增加(HR=1.045,95%CI:1.025~1.065)、血压正常高值(HR=3.402,95%CI:1.829~6.328)是研究对象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HR=1.041,95%CI:1.020~1.063)是血压正常高值者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研究对象糖尿病发病密度为34.54/千人年。调整混杂因素后,年龄增加(HR=1.027,95%CI:1.004~1.055)、空腹血糖受损(HR=3.756,95%CI:2.019~6.987)和糖尿病家族史(HR=2.114,95%CI:1.033~4.326)是研究对象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HR=3.381,95%CI:1.363~8.382)是空腹血糖受损者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结论 应强化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中高血压或糖尿病发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生活方式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高风险人群 高血压 糖尿病 影响因素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被引量:15
12
作者 石文惠 王静雷 +1 位作者 杨一兵 马吉祥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21-723,共3页
2007年9月原卫生部疾控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发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下简称“行动”),确定每年的9月1日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目前行动第1阶段(2007-2015年)“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 2007年9月原卫生部疾控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发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下简称“行动”),确定每年的9月1日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目前行动第1阶段(2007-2015年)“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1],各级疾控机构慢病防控能力不断加强,已将开展行动纳入常规工作之一。国家行动办公室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出台吃动平衡的技术措施及专项行动,开发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养手册、制定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标准[2],各项专题活动稳步推进,让国民“在享受生活中获得健康”,实现“小改变大效果”的行动初衷[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健康中国 健康促进
原文传递
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指数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殷召雪 朱晓磊 +3 位作者 高欣 张晓畅 刘意 吴静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96-2200,共5页
目的建立一个可以反映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状况的指数。方法利用专家咨询法构建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为各指标赋予权重,最终形成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指数。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包括由人居环境、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护理养老和保障体系... 目的建立一个可以反映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状况的指数。方法利用专家咨询法构建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为各指标赋予权重,最终形成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指数。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包括由人居环境、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护理养老和保障体系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指标体系。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权重范围为0.073~0.346,其中人居环境和公共卫生的权重最大,分别为0.346和0.325,护理养老权重最小(0.073)。所有二级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综合权重范围为0.011~0.162。所有指标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比例为0.021,一致性检验合格。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指数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用于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状况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老龄化 指数 层次分析法
原文传递
深圳市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感知绿地对健康影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王静雷 杨一兵 +7 位作者 张竞雯 雷林 彭绩 张娟 马吉祥 江宇 石文惠 吴静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87-691,共5页
目的 了解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感知绿地对健康影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评价绿地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促进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满1... 目的 了解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感知绿地对健康影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评价绿地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促进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满1年的1 514名35岁及以上的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周围绿地感知及利用情况、建议利用绿地人员类型和社会支持情况等信息。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人群中,感知绿地对健康有影响的比例为78.80%。利用健康知识宣传区、健康步道、健身区、健康小屋、集体锻炼场地的比例分别为67.83%、85.20%、73.18%、25.63%、63.94%。听取医生、家人、朋友建议去利用绿地的比例分别为55.97%(741/1 324)、57.02%(755/1 324)和33.16%(439/1 324)。社会支持度P、M、P分别为150、192和19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周围有绿地(OR=1.861)、文化程度(OR=1.250)、利用集体锻炼场地(OR=1.620)、朋友建议(OR=1.468)、家人建议(OR=1.506)、医生建议(OR=1.886)和高联系强度社会支持度(OR=1.004)均与感知绿地对健康影响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绿地的利用存在差异,周围绿地和社会网络可影响人群认为绿地对健康影响的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感知 绿地对健康影响 健康促进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饮酒行为和控制有害饮酒的公共卫生应对 被引量:21
15
作者 黄富林 周素华 +4 位作者 司向 张晓畅 郭岩 董文兰 刘世炜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61-865,共5页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在84个可改变危险因素中,饮酒导致的疾病负担在全球和中国均排第7位,在男性中排第4位[1]。以往研究认为饮酒量与全死因死亡的关系呈J型曲线,少量饮酒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然而,最新研究显示,饮酒对健康的影响...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在84个可改变危险因素中,饮酒导致的疾病负担在全球和中国均排第7位,在男性中排第4位[1]。以往研究认为饮酒量与全死因死亡的关系呈J型曲线,少量饮酒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然而,最新研究显示,饮酒对健康的影响没有安全水平[3-4]。"小酌怡情,大酌伤身"的传统理念受到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饮酒 应对策略 公共卫生
原文传递
我国成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从祥丰 刘少博 +3 位作者 马吉祥 王文绢 陈波 李剑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3-519,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成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作为基线数据,从2010年监测点中选取11个省60个监测点(城市监测点25个、农村监测点35个)作为随访点,排除基线心血管病者,共36195人... 目的分析我国成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作为基线数据,从2010年监测点中选取11个省60个监测点(城市监测点25个、农村监测点35个)作为随访点,排除基线心血管病者,共36195人进入随访队列。2016-2017年进行随访调查,完成随访27441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自评健康状况与脑卒中发病风险比(HR),并按年龄、性别等基线特征进行亚组分析,剔除死亡者和基线糖尿病者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6699名研究对象进入分析,平均随访6.4年(共171431.1人年),随访期间共观察到脑卒中13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脑内出血197例,缺血性卒中1149例),发病密度为7.77/1000人年。多因素调整相关因素后,以自评健康非常好者为参照,自评健康差者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68%(HR=1.68,95%CI:1.22~2.32),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47%(HR=1.47,95%CI:1.05~2.05)。亚组分析发现年龄和BMI对自评健康与脑卒中发病风险间的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年龄和血脂异常对自评健康与缺血性卒中发病存在修饰作用(交互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全人群结果一致。结论自评健康状况差的人群发生脑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应将该人群,尤其是自评健康差的超重/肥胖、年龄<60岁或血脂异常人群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评健康 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成年人静坐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从祥丰 刘少博 +4 位作者 徐婷玲 王文绢 马吉祥 陈波 李剑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65-1470,共6页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人静坐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作为基线数据。从2010年监测点中选取8个省,每个省选择2个监测点(城市和农村各1个)作为随访点,排除基线2型糖尿病患者,共8625人进入随访...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人静坐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作为基线数据。从2010年监测点中选取8个省,每个省选择2个监测点(城市和农村各1个)作为随访点,排除基线2型糖尿病患者,共8625人进入随访队列,2016-2017年进行随访调查,共随访到5991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静坐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并按性别、地区、城乡等不同特征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根据入选标准共纳入5782名研究对象,平均随访6.4年(36927.0人年),随访期间共观察到2型糖尿病发病事件592例,2型糖尿病发病密度为16.0/千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之后,与静坐时间0.0~h/d者相比,静坐时间>6.0 h/d者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33%(HR=1.33,95%CI:1.05~1.68)。亚组分析显示结果和全人群结果略有不同,只在男性、吸烟、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农村、东部和中部地区人群中发现,静坐时间过长与糖尿病发病风险有统计学关联。结论静坐时间过长可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应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减少成年人静坐时间,尤其是每日静坐时间>6.0 h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坐时间 糖尿病 2型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2013-2021年中国儿童暴力状况分析
18
作者 高欣 叶鹏鹏 +7 位作者 金叶 汪媛 刘韫宁 纪翠蓉 司向 朱晓磊 杨一兵 段蕾蕾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71-1375,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暴力的流行情况和特点,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儿童暴力的死亡率相关数据来源于2013-2021年全国死因监测系统(DSP)。本研究分析了DSP中关于0~17岁儿童死于凶杀及其后遗症的数据。儿童暴力就诊病例信息来源于2013-...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暴力的流行情况和特点,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儿童暴力的死亡率相关数据来源于2013-2021年全国死因监测系统(DSP)。本研究分析了DSP中关于0~17岁儿童死于凶杀及其后遗症的数据。儿童暴力就诊病例信息来源于2013-2021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分析NISS中0~17岁儿童伤害意图为“故意伤害”的数据。本研究通过稳健线性回归分析暴力占比的时间趋势,采用χ^(2)检验和校正Pearson残差分析不同性别暴力发生方式的构成差异。结果儿童暴力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0.33/10万下降至2021年的0.14/10万,男童暴力死亡率(0.15/10万)高于女童(0.13/10万)。儿童暴力病例占所有伤害病例的比例有所下降,从2013年的3.34%下降至2021年的2.29%。在2021年NISS的9344例因暴力就诊病例中,男童就诊病例(7503例)约为女童(1841例)的4倍,前3位暴力方式为钝器(64.77%)、跌倒(7.46%)和锐器(6.18%),45例性暴力病例包括38例女童和7例男童。结论儿童暴力流行的下降可能与中国社会的良性发展有关。应积极为监护人提供育儿技能培训,为儿童提供问题解决技能培训等预防儿童暴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 儿童 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中国酒的兴起、文化、促销及防控策略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富林 朱晓磊 +2 位作者 郭岩 刘世炜 董文兰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57-960,共4页
饮酒与多种不良健康结局相关,包括肝硬化、肝癌、心脑血管病、伤害和认知受损等[1],其中80%以上是慢性病[2]。饮酒在我国人群中广泛流行,我国酿酒历史和酒文化源远流长,对人们的饮酒行为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酒类行业... 饮酒与多种不良健康结局相关,包括肝硬化、肝癌、心脑血管病、伤害和认知受损等[1],其中80%以上是慢性病[2]。饮酒在我国人群中广泛流行,我国酿酒历史和酒文化源远流长,对人们的饮酒行为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酒类行业的发展逐步趋向规模化、品牌化,促销方式也愈加丰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尝试饮酒,并逐渐成为酒精依赖者,酒类行业的促销技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有害饮酒 酒类促销 公共卫生 防控策略
原文传递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居民盐相关知识、意愿及行为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一兵 王静雷 +1 位作者 马吉祥 石文惠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了解活跃于微信的居民减盐相关知识、意愿及行为情况。方法于2019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为期2个月的盐相关调查,对2206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等调查对象盐相关知识、意愿及行为情况差别。结果仅有25.11%的人... 目的了解活跃于微信的居民减盐相关知识、意愿及行为情况。方法于2019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为期2个月的盐相关调查,对2206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等调查对象盐相关知识、意愿及行为情况差别。结果仅有25.11%的人知晓挂面、面包、饼干、芝士、冰淇凌均含有隐藏盐,63.51%的人知晓酱油、蚝油、豆瓣酱、味精均应少吃。42.20%的人知晓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 g。有97.60%的人知晓吃盐过多可能增加高血压的风险。87.99%的人有意愿减少家庭烹饪用盐量。使用定量盐勺、要求餐馆少放盐、阅读营养成分表中钠含量、选择"钠"含量低食品的人群比例均≤45%。女性知晓挂面、芝士含盐和蚝油、味精应少吃,要求餐馆少放盐比例高于男性(P<0.05)。高血压患者知晓芝士含盐及蚝油、味精应少吃的比例低于非高血压者(P<0.05),其经常食用榨菜、咸菜和酱制食品比例接近非高血压者2倍。盐摄入量标准选择≤6 g人群使用定量盐勺、要求餐馆少放盐、阅读营养标签钠含量、选择低盐食品和经常使用低钠盐比例高于其他人群(P<0.05)。结论微信居民盐相关知识水平和减盐行为有待提高,尤其是男性和高血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盐 生活方式 知识 意愿 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