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 被引量:12
1
作者 司向 翟屹 +1 位作者 朱晓磊 马吉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1-236,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3 395个CDC和3 0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了解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政策能力、基础配置能力、培训指导能力... 目的了解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3 395个CDC和3 0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了解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政策能力、基础配置能力、培训指导能力、合作与参与能力、监测能力、干预与管理能力、评估能力和科研能力。结果(1)政策能力:23个(71.9%)省级、139个(40.6%)地市级和919个(31.2%)县(区)级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有现行慢性病防控相关规划。(2)基础配置能力:25个(78.1%)省级、136个(39.8%)地市级和529个(18.0%)县(区)级CDC设置了专门承担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部门。各级CDC有9 787人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占CDC总在岗人员的5.0%。68.1%的CDC配置了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3)培训指导能力:2 485个(74.9%)CDC举办过慢性病防控相关培训班。2 571个(87.3%)县(区)级CDC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过指导。(4)合作与参与能力:CDC与媒体开展合作的比例最高(42.0%)。(5)监测能力:各级CDC开展死因监测的比例为73.8%;开展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比例均不到5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的比例分别为32.4%和29.9%。(6)干预与管理能力:各级CDC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比例分别为69.1%和68.2%,开展其他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均不到40.0%。超过90.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仅为17.4%和13.7%,规范管理率分别为83.7%和80.4%,控制率分别为59.2%和55.2%。(7)评估能力:32.4%的卫生行政部门或CDC对本辖区慢性病应对情况开展了定期评估。(8)科研能力:省级CDC科研能力明显高于地(市)和县(区)。结论与前两次调查结果相比,各级慢性病防控政策能力呈稳步提高趋势,但总体仍较为薄弱;县(区)级CDC慢性病防控能力与省和地(市)级仍有较大差距,亟待提高;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例较高,但管理效果不佳,与2010年和2012年的调查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预防 控制 能力
原文传递
2011-2017年中国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政策能力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司向 翟屹 +1 位作者 朱晓磊 马吉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6-730,共5页
目的了解2011-2017年在国家级慢性病防控政策不断推进和完善的情况下,各省慢性病防控政策能力跟进和变化情况。方法分别于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2018年7-11月开展3次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工作,通过网络调... 目的了解2011-2017年在国家级慢性病防控政策不断推进和完善的情况下,各省慢性病防控政策能力跟进和变化情况。方法分别于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2018年7-11月开展3次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工作,通过网络调查,收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省级政策能力的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的3次调查各省应答率均为100%。2011、2013和2017年,省级财政经费中配置慢性病防控专项经费的省份个数分别为27个(84.4%)、26个(81.3%)和25个(78.1%);有领导参加当地慢性病防控相关活动的省级政府数量分别为15个(46.9%)、13个(40.6%)和19个(59.4%);2009-2011、2011-2013和2014-2017年在省级"两会"上有以慢性病防控为主题的提案或议案的省份个数分别为14个(43.8%)、13个(40.6%)和12个(37.5%)。2011、2013和2017年,全国省级慢性病防控综合规划数量分别为6个(18.8%)、20个(62.5%)和27个(84.4%),有现行慢性病防控专病或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规划的数量分别为0个、1个和3个。结论近年来,随着国际和国家级慢性病防控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各省份慢性病防控政策制定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对提升慢性病防控政策认定能力方面成效甚微。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财政、组织机构和制度的相关保障,是今后发展慢性病防控政策能力的重点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预防 控制 政策能力
原文传递
1993~2010年中国城乡结核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趋势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吴静 饶克勤 +3 位作者 钱军程 蔡敏 阮云洲 刘远立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37-639,共3页
目的:分析1993~2010年间中国城乡地区结核病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1993、1998、2003和2008年全国卫生服务家庭调查数据,结合2000年和201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计算中国1993-2010年间城市和农村地区... 目的:分析1993~2010年间中国城乡地区结核病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1993、1998、2003和2008年全国卫生服务家庭调查数据,结合2000年和201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计算中国1993-2010年间城市和农村地区结核病患者的主动就诊、未治疗、门诊及住院比例。结果:结核患病率从1993年到2003年呈下降趋势,但到2008年无论城乡均有所上升。有结核症状者的主动就诊率2000年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为65.1%和56.0%,到2010年下降为47.3%和46.6%。已被确诊的结核病患者中,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患者比例从1993年到2003年有所下降,但到2008年又略有上升,在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2.6%和9.7%。不同年份的结核病患者门诊就诊率和住院率不同,但城乡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993至2010年间,结核病防控依然重要,但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地区,卫生服务利用仍然不足,特别是主动就诊率还在下降,给防控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必须从患者和卫生机构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重点加强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管理两个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卫生服务利用 城乡 时间趋势
下载PDF
1993-2003年中国结核病经济负担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饶克勤 刘远立 +1 位作者 钱军程 吴静 《中国医院统计》 2013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研究中国结核病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方法以家庭调查及常规统计和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卫生经济学疾病经济负担分析方法,测算中国1993-2003年间结核病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总经济负担,并分析结核病经济负担在传染病疾... 目的 研究中国结核病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方法以家庭调查及常规统计和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卫生经济学疾病经济负担分析方法,测算中国1993-2003年间结核病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总经济负担,并分析结核病经济负担在传染病疾病经济负担中的比重.结果 1993年结核病造成的经济负担约为42.7亿元,其中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24.1亿元和18.6亿元;到2003年结核病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已达到110.6亿元,其中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77.5亿元和33.1亿元;10年间疾病经济负担增长了1.6倍,超过同期GDP的增速.在结核病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中,以直接经济负担的比重较大,且有随时间增大的趋势.10年间结核病经济负担占所有传染病经济负担的比重由34.3%上升了15个百分点,2003年已占到所有传染病经济负担的一半.结论 结核病造成的经济负担沉重,而且增长速度非常快,因此仍然要强调结核病的防控.有效的控制结核病将对降低我国传染病疾病负担产生重要影响,特别要加强对结核病直接经济负担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疾病经济负担 直接经济负担 间接经济负担
下载PDF
1993-2003年中国城乡地区结核病患者经济负担对比[JP
5
作者 吴静 刘远立 +1 位作者 钱军程 饶克勤 《中国医院统计》 2013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对比1993-2003年10年间中国城乡地区结核病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 利用三次全国卫生服务家庭调查数据以及常规医院统计和全国死因监测数据,通过疾病经济负担分析方法,测算中国1993-2003年间城市和农村地区结核病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 目的 对比1993-2003年10年间中国城乡地区结核病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 利用三次全国卫生服务家庭调查数据以及常规医院统计和全国死因监测数据,通过疾病经济负担分析方法,测算中国1993-2003年间城市和农村地区结核病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总经济负担,分析经济负担构成并比较城乡差异.结果 1993年城市地区结核病造成的经济负担约为13.5亿元,到2003年达到46.4亿元;农村地区结核病总经济负担在1993年为29.2亿元,到2003年已达到63.7亿元;同期农村结核病经济负担比城市更重.10年间无论城乡结核病经济负担均有增加,城市地区涨幅(2.4倍)略高于农村地区(2.2倍).从结核病经济负担结构分析,除1993年城市地区之外,均以直接经济负担比重更大,2003年农村地区结核病的直接经济负担几乎接近80%.10年间中国总的疾病经济负担增长迅速,超过GDP增速,结核病虽然在总疾病经济负担中的比重略有下降,但仍在1%左右,而且在传染病经济负担中的比重持续上升.结论 1993-2003年10年间结核病在城乡地区均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因此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结核病仍然应当作为防控工作的重点.为了有效地控制结核病引起的疾病负担,重点要加强对其直接费用的控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疾病经济负担 城乡差异
下载PDF
2010-2015年我国新疆疾控机构传染病控制人力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靓 夏代提古丽.苏拉衣曼 吴静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年第5期14-19,共6页
目的了解2010~2015年我国新疆疾控机构传染病控制人力资源状况和变化趋势,为进一步优化疾控人员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收集人员信息,运用R软件分析疾控机构的人力资源数据。结果 2010~2015年全国... 目的了解2010~2015年我国新疆疾控机构传染病控制人力资源状况和变化趋势,为进一步优化疾控人员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收集人员信息,运用R软件分析疾控机构的人力资源数据。结果 2010~2015年全国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控人员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传染病防控人员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新疆疾控机构从事传染病控制的人员总数自2011年起逐年增加,且整体人员受教育程度逐年递增。从与全国的比较结果看,2012~2015年间新疆自治区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人员所占比例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但低于东、中部地区平均水平;而地市级疾控中心的比例高于东、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低于西部地区水平;新疆区县级疾控中心的传染病防控人员比例则高于东、中部和西部地区。结论新疆疾控机构人员的数量和受教育程度自2011年起均有所提高;自治区级和区县级的相关人员配置均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建议增加地市级人员配置。此外,也建议新疆结合当地疾病谱的转变对人员整体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控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染病控制 人力资源 变化趋势
下载PDF
我国疾控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现状 被引量:20
7
作者 司向 翟屹 +1 位作者 朱晓磊 马吉祥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疾控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现状,为制定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相关政策,加强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于2014年9月—2015年3月,通... 目的了解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疾控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现状,为制定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相关政策,加强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于2014年9月—2015年3月,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3级共3395家疾控中心,利用SA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省、地市和县(区)3级疾控中心应答率分别为100%、98.3%和97.7%。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总数为9787人,其中专职慢性病防控人员总数为6389人,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占疾控中心总在岗人数的比例为5.0%,专职人员占疾控中心总在岗人数的比例为3.2%。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平均年龄为38.0岁,其中25~34岁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36.3%),平均工作年限为4.9年,工作年限为≥5年的人员占37.1%。慢性病防控在岗人员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0.4%,有医学专业背景的比例为90.8%,取得执业资格的比例为87.6%,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比例为11.5%。结论近年来,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人员配置情况有所改善,人员学历和职称方面均优于疾控系统总体水平,但仍无法满足日益严峻的慢性病流行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和级别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人力资源
原文传递
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司向 尹香君 +1 位作者 翟屹 施小明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5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目的建立我国慢性病防控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探索评价方法,构造评价模型,确定评估结果。方法应用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的方法建立我国慢性病防控能力评估初步指标体系。应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指标原始数据。应用秩和比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 目的建立我国慢性病防控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探索评价方法,构造评价模型,确定评估结果。方法应用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的方法建立我国慢性病防控能力评估初步指标体系。应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指标原始数据。应用秩和比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逼近理想点法和层次分析法构造评价模型。结果建立我国慢性病防控能力评估框架,包括慢性病防控政策能力评估框架、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能力评估框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评估框架。建立7个慢性病防控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三级慢性病防控政策能力指标体系、三级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能力指标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指标体系。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12个省的区域慢性病防控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评分和排序。结论初步建立了我国慢性病防控能力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为开展慢性病防控能力评估工作奠定了基础,基本解决了我国慢性病防控能力评估的方法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预防控制 能力评估
原文传递
2011—2015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仪器设备配置状况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嘉艺 吴静 王学梅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7年第3期22-26,共5页
目的了解2011—2015年我国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疾控机构仪器设备配置变化情况,为制订疾控体系仪器设备配置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疾控基本信息统计分析报告收集原始数据,运用Excel 2010整理分析数据,对全国疾控机构仪器设备的配置... 目的了解2011—2015年我国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疾控机构仪器设备配置变化情况,为制订疾控体系仪器设备配置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疾控基本信息统计分析报告收集原始数据,运用Excel 2010整理分析数据,对全国疾控机构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分层级、年度、地区、设备种类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全国各层级、各地区的疾控机构仪器设备平均拥有数量与达标率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省级疾控机构仪器设备的配置总数远远超过国家标准,而地市级西部地区与县区级中、西部地区的疾控机构均未达标,全国疾控机构仪器设备配置表现出不均衡性。从仪器设备的分类项目看,不同级别和地区疾控机构有不同种类的配置缺乏情况,地市、县区级疾控机构普遍对健康教育器材的配置较低,地市、县区级的西部地区疾控机构对所有项目的仪器设备配置均未达标。结论我国基层和西部地区疾控机构仪器设备的配置仍需增加,并应增强对健康教育器材配置的重视,从要求与需求的实际出发,合理完善疾控体系仪器设备的配置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控机构 仪器设备 配置 达标率
原文传递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2010-2013年专业技术职称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骏籍 刘芳 +1 位作者 高雅丽 吴静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49-651,共3页
通过分析2010-2013年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状况,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疾控机构的人力素质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客观评估疾控机构能力和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收集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基... 通过分析2010-2013年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状况,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疾控机构的人力素质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客观评估疾控机构能力和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收集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运用SAS 9.3软件,以专业技术职称作为核心指标,分年度、地区、行政级别进行描述和趋势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3年各级疾控机构高级职称人员比例逐年上升,中级职称人员比例4年基本持平。与2010年比较,2011年初级职称人员比例大幅增加,而无职称人员比例则大幅减少,2011年后两者都基本稳定。2010-2011年,不同级别和不同地区的疾控机构有职称人员比例均较快上升,之后保持稳定。2013年中部地区和县级机构无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仍占约25%。4年间不同地区省级、市级、县级疾控机构人员专业素质虽然总体有所改善,但仍需要加强,特别是中部地区和县级疾控机构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比例仍亟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职称 专业素质 趋势
原文传递
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血压及糖尿病健康管理情况调查 被引量:46
11
作者 潘恩春 张芹 +4 位作者 李园 于浩 陈思红 王仪 吴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3316-3320,共5页
目的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基层医务人员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情况。方法在全国选取8个省,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调查406名从事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基层医务人员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健康... 目的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基层医务人员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情况。方法在全国选取8个省,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调查406名从事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基层医务人员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基层医务人员参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管理的时间平均为(3.0±2.5)年;每周所花时间平均为(20.4±14.7)h,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职开展慢性病管理的医务人员的比例为37.3%,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8%的人员同时参与高血压、糖尿病管理,63.0%的人员实际管理的患者数超过其认为最多能管理的患者数。基层医务人员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危险因素评价,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监测血压、血糖控制情况率均超过80%,入户随访的百分比平均超过45%,门诊随访的百分比平均超过30%。合理膳食、合理运动、戒烟、限酒/戒酒生活方式指导的率均超过90%。结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管理进展顺利,但工作量大,部分管理不到位、城乡差距等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医务人员 高血压 糖尿病 2型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伤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文惠 杨敏 +6 位作者 罗杰斯 刘瑶 张莹 郭建军 张红艳 殷召雪 吴静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16年第2期42-46,共5页
本文简述了校园足球运动伤发生的原因,按照Haddon矩阵模型,从儿童青少年运动员、学校的物理环境和支持性环境三个维度阐述了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三个阶段产生校园足球运动伤具体危险因素。进一步明确了预防校园足球伤的具体措施,包... 本文简述了校园足球运动伤发生的原因,按照Haddon矩阵模型,从儿童青少年运动员、学校的物理环境和支持性环境三个维度阐述了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三个阶段产生校园足球运动伤具体危险因素。进一步明确了预防校园足球伤的具体措施,包括提供安全、公正的比赛环境、充分热身、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训练、比赛、合理的营养保障、普及运动防伤的理念及伤后紧急处理、从而构建安全的校园运动防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校园足球 运动防伤
下载PDF
疾控系统视角下我国慢性病防控领域中多部门合作与社会参与现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司向 翟屹 +1 位作者 朱晓磊 马吉祥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开展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9月-2015年3月通过网络问卷收集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3 ... 目的了解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开展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9月-2015年3月通过网络问卷收集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3 395家疾控中心的数据,了解2013年慢性病防控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情况。利用SAS 9.3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各级疾控中心与卫生系统内部机构在慢性病防控领域开展合作程度最高的是二级以上医院,参与合作的疾控中心所占比例为33.2%;合作程度最低的是专业防治机构,参与合作的疾控中心所占比例仅为6.5%。各级疾控中心与卫生系统外部机构在慢性病防控领域开展合作程度最高的是教育部门,参与合作的疾控中心所占比例为31.5%;合作程度最低的是农业部门,参与合作的疾控中心所占比例仅为5.2%。疾控中心与卫生系统内外各类机构合作的比例均呈现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递减趋势。与媒体、非政府组织(NGO)等其他社会力量在慢性病防控领域开展合作的疾控中心所占比例分别为42.0%和7.1%。结论疾控系统是慢性病防控工作的主力军。我国慢性病防控领域开展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程度偏低,需要进一步建立长效的慢性病防控多部门合作机制,同时进一步发挥媒体等社会力量的作用,真正提高慢性病防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慢性病 多部门合作 社会参与
原文传递
利用微信开展健康传播的探索 被引量:68
14
作者 石文惠 王静雷 +1 位作者 李园 施小明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6-328,333,共4页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规模5.27亿,手机上网的使用率达已83.4%,标志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第五媒体时代[1],或手机媒...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规模5.27亿,手机上网的使用率达已83.4%,标志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第五媒体时代[1],或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时代。手机作为即时信息传播的载体,成为了以定向传播为目的、以分众传播为目标、以即时传播为效果、以互动传播为应用的新型大众媒体,在延伸了个人信息空间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传播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作用及相互关系,充分体现了大众化的特征。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去整体化、互动性、非同步性以及经济性和高效性等特点[2],渐渐成为健康传播应用的新载体,而手机新增的微信功能由于融即时化、社交化为一体的特点,突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随着个人通信、交际的作用越来越普及,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移动社交平台,使得利用微信开展健康传播的方式日渐受到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健康传播 探索
下载PDF
中国1993-2008年脑血管病直接经济负担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路静 徐玲 +3 位作者 翟屹 张耀光 吕跃斌 施小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 评价1993-2008年中国脑血管病直接经济负担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1993、1998、2003和2008年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采用二步模型法推算中国1993-2008年≥30岁人群脑血管病直接经济负担及其变化情况,包括脑血管病直接门诊费... 目的 评价1993-2008年中国脑血管病直接经济负担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1993、1998、2003和2008年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采用二步模型法推算中国1993-2008年≥30岁人群脑血管病直接经济负担及其变化情况,包括脑血管病直接门诊费用和直接住院费用.结果 1993-2008年中国≥30岁人群脑血管病直接经济负担明显上升,从1993年的84.73亿元上升至2008年的1 031.25亿元,去除物价影响后,实际增长了5.3倍,年均增速为13.1%,高于同期卫生总费用和GDP的增长速度,其中2003-2008年直接经济负担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速为19.8%.结论 中国≥30岁人群脑血管病疾病负担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已相当严峻,应加强对脑血管病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直接经济负担 费用
原文传递
4城市公众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焕春 王春晓 +2 位作者 殷召雪 翟屹 赵文华 《中国健康教育》 2010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广州、北京、昆明4城市公众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水平,为深入有效地开展公众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城市36家家乐福门店的5005名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知识调查,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城市... 目的了解上海、广州、北京、昆明4城市公众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水平,为深入有效地开展公众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城市36家家乐福门店的5005名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知识调查,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城市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6.2%。"您认为哪种用餐方式较为健康"、"膳食中的基础性食物是哪类"、"下列哪类食品属于健康食品"、"成年人每天吃盐应限制在几克以下"和"关于体育锻炼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知晓率分别为81.5%、78.9%、92.3%、75.6%和70.2%,"健康一二一"行动的内涵、正常腰围的范围、我国成人体重指数(BM I)的正常范围的知晓率仅为14.4%、21.3%和20.2%。结论公众对健康生活方式中一部分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大对正常腰围范围和成人体重指数正常范围的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的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知晓率 健康教育
下载PDF
日本和芬兰心脑血管疾病发展变化及其防治策略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娟 邵瑞太 梁晓峰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0-647,共8页
为科学制定慢性病防控措施提供建议,笔者对日本和芬兰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综述,系统分析了日本和芬兰自二战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变化以及两国预防控制的实践经验,比较了两国的异同,并对日本和芬... 为科学制定慢性病防控措施提供建议,笔者对日本和芬兰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综述,系统分析了日本和芬兰自二战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变化以及两国预防控制的实践经验,比较了两国的异同,并对日本和芬兰的防控策略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芬兰 心脑血管疾病 对比
原文传递
地区社会经济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柳 施小明 胡永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36-939,共4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经成为中国城乡居民的首位死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疾病负担也明显升高。近年,对健康公平性的关注使得人们试图了解反映社会差异的社会因素对健康差异和健康公平性...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经成为中国城乡居民的首位死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疾病负担也明显升高。近年,对健康公平性的关注使得人们试图了解反映社会差异的社会因素对健康差异和健康公平性的影响悼,对CVD病因的关注也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延伸到更为复杂的社会因素。在个体水平,个体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与CVD风险存在关联,如个体工作状况差、受教育程度低或者收入低,其CVD的发病、患病或者死亡的风险增加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社会经济水平 社会剥夺
原文传递
大鼠肠淋巴液引流方法的建立及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活性物质的改变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雪峰 何桂珍 +3 位作者 董良广 舒红 王秀荣 高峰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肠淋巴液引流方法并探讨可能参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活性物质。方法建立并熟练掌握大鼠肠淋巴液引流的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肠道缺血再灌注加淋巴液引流组(I/R+引流组)和单纯肠淋巴液引流组(引流组),其中I/R+... 目的建立大鼠肠淋巴液引流方法并探讨可能参与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活性物质。方法建立并熟练掌握大鼠肠淋巴液引流的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肠道缺血再灌注加淋巴液引流组(I/R+引流组)和单纯肠淋巴液引流组(引流组),其中I/R+引流组大鼠行肠系膜上动脉夹闭,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收集大鼠淋巴液和血清,比较两组内毒素、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的水平。结果大鼠肠淋巴液引流的成功率较高(84.2%)。I/R+引流组的淋巴液和血清中内毒素、HMGB1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sICAM-1均显著高于单纯引流组(P<0.05)。结论建立起比较简便、易行的肠淋巴液引流方法。内毒素、HMGB1和部分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淋巴液引流 高迁移率族蛋白1
下载PDF
过程评价及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峰燕 万霞 +1 位作者 刘亨辉 杨杰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8年第6期650-652,共3页
过程评价最早出现20世纪60年代,但其理论和方法在80年代才得到发展,进入90年代后,过程评价逐渐兴起并受到重视。介绍了过程评价的历史来源、地位作用、基本概念、目的、方法、框架及其在国内外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最早出现20世纪60年代,但其理论和方法在80年代才得到发展,进入90年代后,过程评价逐渐兴起并受到重视。介绍了过程评价的历史来源、地位作用、基本概念、目的、方法、框架及其在国内外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过程评价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以期增加人们对过程评价的认识,为正确实施过程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评价 公共卫生 项目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