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检测能力调查分析
1
作者 赵灿 高圣华 +1 位作者 邢方潇 张岚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836-843,共8页
目的了解2022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为促进疾控机构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度全国各级疾控中心(CDC)水质检测能力数据,分析不同级别、不同地区CDC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目的了解2022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为促进疾控机构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度全国各级疾控中心(CDC)水质检测能力数据,分析不同级别、不同地区CDC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全项指标(106项)和常规指标(42项)的检测能力。不同级别、不同地区CDC检测能力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省级、省会城市、地级和县(区)级CDC,全项指标的检测能力M(P_(25),P_(75))分别为106(104,106)、106(104,106)、94(60,104)、37(33,42),各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为632.56,P<0.001);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分别为42(42,42)、42(42,42)、40(40,42)、36(32,40),各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为396.76,P<0.001)。两两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县(区)级CDC全项指标、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均低于省级、省会城市、地级C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的P<0.001)。不同地区省级、省会城市CDC全项指标和常规指标检测能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7和4.04、8.69和5.42,P>0.05),不同地区地级、县(区)级全项指标和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0.16和36.16、177.36和154.56,P<0.001),两两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华东地区检测能力最高,西北地区CDC显著低于其它地区(校正后的P<0.001)。常规指标中,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指标检测能力最低;非常规指标中,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微囊藻毒素和草甘膦等指标的检测能力最弱。结论经过十多年的检测能力建设,疾控系统水质检测能力较2008年有一定提升,但是检测能力水平与能力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县(区)级CDC和西北地区CDC的检测能力比较薄弱,今后应该重点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 饮用水 水质 检测能力
下载PDF
识别公共场所危害因素 促进人群健康风险控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莉 王先良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2期77-78,91,共3页
公共场所存在多种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因素可产生人体健康风险,导致传染性疾病暴发和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全面了解我国重点公共场所内的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特征,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公共场所疾病防控工作和健康防护,为有效降低脆弱人群健... 公共场所存在多种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因素可产生人体健康风险,导致传染性疾病暴发和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全面了解我国重点公共场所内的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特征,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公共场所疾病防控工作和健康防护,为有效降低脆弱人群健康风险提供基础证据。本期专栏针对宾馆、候车室、商场超市、理发美容店等重点公共场所,从场所环境卫生问题现况、健康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健康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措施效果等多个角度,展示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项目近年来的工作进展,以期为加强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危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公共场所 健康危害因素 监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
下载PDF
1990—2019年全球环境危险因素疾病负担—GBD2019数据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静怡 孟聪申 韩京秀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70-176,共7页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全球归因于环境危险因素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报告及全球疾病负担协作网络公布的GBD数据库,获得自1990-2019年全球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归因死亡数和伤残调整寿命年...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全球归因于环境危险因素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报告及全球疾病负担协作网络公布的GBD数据库,获得自1990-2019年全球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归因死亡数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并通过绘制时间变化趋势图和计算年度变化率,分析近30年全球环境危险因素暴露及归因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环境危险因素中大气臭氧(O_(3))和环境铅的人群暴露风险最高,人群暴露风险比例分别为54.34%和51.26%;归因于环境危险因素的过早死亡数和DALY分别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9.9%和14.3%,其中导致疾病负担最重的环境危险因素是空气污染,其次是不安全的水、卫生设施和洗手,非适宜温度以及其他环境危险因素,其归因死亡数分别为667、166、196和99万人(分别占全球死亡数的11.8%、2.9%、3.5%和1.7%),其归因DALY分别为21 328、8 754、3 760和2 356万人年(分别占全球DALY的8.4%、3.5%、1.5%和0.9%)。1990-2019年,全球大气颗粒物污染和O_(3)污染的暴露风险和疾病负担均呈增加趋势。此外,住宅氡污染的疾病负担也呈现上升趋势,而室内空气污染,不安全的水、卫生设施和洗手导致的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结论 环境危险因素仍是人类所面临的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尤其是大气颗粒物和O_(3)污染、住宅氡污染和环境铅暴露,需控制其污染水平,降低健康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危险因素 暴露评估 全球疾病负担
下载PDF
中国十省市土壤重金属镉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日 张盈盈 +4 位作者 臧加伟 郑泽华 杜艳君 班婕 王情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9期680-685,695,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十省市土壤中重金属镉的污染情况,评估其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为相关部门制定污染防治政策与健康风险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20年全国十省市1200个点位共1730份土壤重金属镉含量监测数据,基于单因素污染指... 目的了解我国十省市土壤中重金属镉的污染情况,评估其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为相关部门制定污染防治政策与健康风险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20年全国十省市1200个点位共1730份土壤重金属镉含量监测数据,基于单因素污染指数法、美国环境保护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 EPA)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开展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1730份土壤数据中镉的浓度平均值为0.29 mg/kg,超标点位率为29.6%(355/1200);镉平均浓度最高年份为2016年(0.42 mg/kg),最低年份为2018年(0.21 mg/kg)。单因素污染指数法显示分别有269、72和37份土壤数据提示有轻度、中度、重度的镉污染现象。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镉对儿童产生的致癌风险范围在1.63×10^(-9)~2.09×10^(-5)之间,成人在8.58×10^(-10)~1.10×10^(-5)之间,两者均值均低于US EPA提出的最大可接受致癌风险10^(-6),但有500份土壤数据中镉对儿童的致癌风险介于10^(-6)~10^(-4),148份土壤数据中镉对成人的致癌风险介于10^(-6)~10^(-4)。在空间分布上,土壤中镉浓度及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四川省的土壤镉对儿童群体的致癌风险均值高于10^(-6)。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中各途径风险值均小于阈值1。结论我国十省市监测点位土壤中重金属镉非致癌风险总体较低,预期不会造成明显非致癌危险;局部地区污染较重,已对人体产生了可能的致癌健康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镉 生态风险评估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云南省腾冲市社区居民气候变化健康干预效果评估
5
作者 何江 张在丽 +9 位作者 吴金伟 王裕 李新和 赵程 郭佳 柳艳香 李永红 李胜国 姚孝元 程义斌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 评估云南省腾冲市社区居民气候变化健康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在云南省腾冲市随机选择两个乡镇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随机选择600名常住社区居民,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开展气候变化健康调查,期间对干预组开展为... 目的 评估云南省腾冲市社区居民气候变化健康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在云南省腾冲市随机选择两个乡镇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随机选择600名常住社区居民,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开展气候变化健康调查,期间对干预组开展为期一年的气候变化健康干预。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健康干预对气候变化健康知识、态度、风险感知及适应行为的影响。结果 经过为期一年的健康干预,社区居民气候变化态度和适应行为得分分别提高了2.70%(t=3.32,P<0.05)和5.08%(t=5.60,P<0.05),但风险感知得分降低了3.27%(t=-4.70,P<0.05),知识和总得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已婚和离异/丧偶、教育程度低、家庭年收入水平中等(3~8万元)的人群健康干预服务效果更显著。结论 健康干预能够促进云南省腾冲市社区居民气候变化健康态度和适应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效果评估 健康干预 气候变化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中国近地面臭氧浓度模拟
6
作者 张顺顺 陆开来 +4 位作者 马润美 刘欣 班婕 费鲜芸 李湉湉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目的探索基于多种机器学习模型的我国近地面臭氧浓度高精度模拟方法。方法基于2013—2017年的多源数据,建立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全国近地面臭氧浓度模拟模型。结果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的性能最佳,R^(2)为0.752,RMSE和MAE... 目的探索基于多种机器学习模型的我国近地面臭氧浓度高精度模拟方法。方法基于2013—2017年的多源数据,建立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全国近地面臭氧浓度模拟模型。结果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的性能最佳,R^(2)为0.752,RMSE和MAE分别为23.264和16.094μg/m^(3)。地面下沉短波辐射为近地面臭氧浓度模拟的最关键因素。结论基于气象、地理、排放等多元变量的RF模型可实现近地面臭氧高精度模拟。未来可进一步引入空气污染物的自然源排放量数据以提高模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臭氧 模拟 机器学习算法 多源数据
下载PDF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十四五”及中长期PM2.5污染控制目标的健康效益预估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情 朱欢欢 +2 位作者 杜鹏 赵靓 李湉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0-228,共9页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群,为探究重污染地区空气污染的疾病负担及其未来空气质量改善的健康效益,基于环境因子人群疾病负担评估的基本方法,评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2015年的PM2.5相关疾...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群,为探究重污染地区空气污染的疾病负担及其未来空气质量改善的健康效益,基于环境因子人群疾病负担评估的基本方法,评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2015年的PM2.5相关疾病负担,并对该地区在“十四五”及中长期PM2.5污染控制目标下的未来PM2.5疾病负担进行了预估研究,分析了PM2.5污染控制目标带来的健康效益.结果表明:①2015年“2+26”城市PM2.5所致超额死亡数为15.11×10^4例.②若不考虑人口变化,未来空气质量按“十四五”及中长期PM2.5污染控制目标改善,预计到2025年、2030年和2035年“2+26”城市PM2.5所致超额死亡数将分别降至11.49×10^4、10.62×10^4和9.85×10^4例,比2015年分别减少了23.96%、29.72%和34.79%.③分年龄段和分疾病对比发现,65岁以上老年人群PM2.5相关超额死亡数的占比较高且有上升趋势,与PM2.5相关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的超额死亡数在PM2.5相关超额死亡总数中占比最大,且有增加的趋势.研究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未来空气质量的改善将大幅降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负担,带来显著的健康效益,但由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的影响,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空气污染带来的疾病负担依然较重,应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并关注脆弱人群的健康防护,以进一步降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 “十四五”及中长期PM2.5污染控制目标 健康效益评估
下载PDF
农村环境卫生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查玉娥 夏云婷 +1 位作者 陈国良 姚伟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84-587,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农村环境卫生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措施的效果,比较干预前后村庄环境卫生状况及居民个人卫生知识和行为的改变,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居民个人健康素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河南和四川省各选择1个乡镇,于2016—2... 目的通过分析农村环境卫生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措施的效果,比较干预前后村庄环境卫生状况及居民个人卫生知识和行为的改变,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居民个人健康素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河南和四川省各选择1个乡镇,于2016—2018年在所选乡镇所有村开展环境卫生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前后分别调查每村环境卫生状况并每村随机调查10名居民及家庭环境卫生状况。结果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后37个村有健康教育资源的村增多,有管理制度及规划的村增多,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村减少。干预前后分别调查了 369户、373户家庭,干预后使用自来水的家庭由69.11%增加到85.79%,使用卫生厕所家庭由40.11%增加到54.16%,家庭室内卫生、庭院卫生、厕所卫生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居民个人卫生知识总知晓率由58.81%提高到70.38%,卫生行为总形成率由45.29%提高到6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农村开展环境卫生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并建立健康教育宣传长效机制,能改善村容村貌并提高农村居民环境卫生相关的卫生知识,促进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自身卫生素养和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环境卫生 居民 知识及行为
下载PDF
中国21个地区隔日温差对人群死亡影响的时间序列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宋和佳 黄钰姝 +2 位作者 李永红 程义斌 姚孝元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54-262,共9页
目的探索隔日温差(temperature changes between neighboring days,TCN)对人群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我国21个地区2014-2018年的每日气象因素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和死因统计数据。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 目的探索隔日温差(temperature changes between neighboring days,TCN)对人群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我国21个地区2014-2018年的每日气象因素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和死因统计数据。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和多元Meta分析,估计不同季节的TCN对每日总死亡人数的影响。结果研究显示,不同季节的TCN对每日总死亡人数均有显著影响,且阈值不同。冷季时,P_(95)TCN(升温)的14天累积相对危险度(CRR)为0.868(_(95)%CI:0.794,0.948),而P_(5)(降温)对每日总死亡人数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暖季时,P_(95)TCN(升温)的7天CRR为1.078(_(95)%CI:1.009,1.152),而P_(5)(降温)的7天CRR为0.929(_(95)%CI:0.889,0.971)。冷季时,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人群更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不利影响。暖季时,循环系统疾病人群、女性和≥65岁人群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南北区域的分析显示,北方城市的人群对P_(95)TCN的影响更加敏感。结论不同季节的极端TCN与人群死亡的风险存在关联,冷季时升温可降低人群死亡风险,而暖季时升温可增加人群死亡风险,降温可降低人群死亡风险。健康促进策略应该考虑相邻两天之间的温度变化对人群死亡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日温差(TCN) 死亡风险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 多元Meta分析
下载PDF
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人群血硒水平与虚弱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俊鑫 魏源 +9 位作者 陈晨 周锦辉 熊家惠 王君 罗宇菲 李晨峰 赵峰 吕跃斌 皮静波 施小明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2年第1期5-11,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硒水平与虚弱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项目,以2017—2018年调查的中国9个长寿地区2464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调查对象... 目的探讨中国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硒水平与虚弱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项目,以2017—2018年调查的中国9个长寿地区2464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使用虚弱指数量表评定调查对象的虚弱程度,收集空腹静脉血,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硒的内暴露水平。根据血硒水平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Q_(1)~Q_(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硒水平与虚弱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研究血硒水平与虚弱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2464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4.55±11.38)岁,其中男性1180名(47.89%),女性1284名(52.11%);非虚弱者1866名(75.73%),虚弱者为598名(24.27%)。男性和女性血硒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109.73和108.33μg/L;(65~79)、(80~89)、(90~99)和≥100岁老年人血硒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119.15、106.54、102.12、98.04μg/L。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血硒水平Q_(1)组老年人相比,血硒水平较高者虚弱的患病风险较低,Q_(2),Q_(3),Q_(4)组的OR(95%CI)值分别为0.68(0.49~0.96)、0.65(0.46~0.92)和0.59(0.40~0.87)。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血硒水平与老年人虚弱的患病风险呈非线性暴露反应关系(P_(非线性)<0.01)。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硒水平与虚弱患病风险存在负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老年人 虚弱
下载PDF
我国候车室环境微生物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姣 苏丽琴 +7 位作者 韩旭 刘航 李莉 葛覃兮 郭文宏 莫杨 王先良 姚孝元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2期85-91,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火车和长途汽车候车室室内环境微生物污染现状,探讨候车室室内空气及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21年度“全国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中177家汽车站候车室,89家火车站候车室的监测数据。采用Mann... 目的了解我国火车和长途汽车候车室室内环境微生物污染现状,探讨候车室室内空气及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21年度“全国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中177家汽车站候车室,89家火车站候车室的监测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分组之间空气菌落总数、空气真菌总数、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及超标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微生物污染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南方长途汽车站候车室室内空气菌落总数及超标率均低于北方,空气真菌总数和座椅扶手表面菌落总数超标率高于北方;南方火车站候车室室内空气真菌总数及超标率均高于北方(P<0.05)。未发现候车室室内空气菌落总数、空气真菌总数和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存在季节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汽车站候车室室内空气真菌总数、座椅扶手菌落总数分别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OR(95%CI)值分别为1.05(1.01~1.10)和1.03(1.02~1.06)、1.10(1.03~1.17)和1.02(1.01~1.04);火车站候车室室内空气真菌总数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OR(95%CI)值为1.04(1.02~1.07)。结论我国火车和长途汽车站候车室室内微生物水平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室内环境微生物的增加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车室 室内空气 物体表面 菌落总数 真菌总数
下载PDF
我国各区域非适宜气温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超额死亡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怀悦 王情 +2 位作者 马润美 班婕 李湉湉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9,44,共10页
目的定量评估我国七大地理区域人群非适宜气温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超额死亡数。方法基于我国2013—2018年180个区县的温度暴露和死亡数据,运用时间序列研究拟合各区域的温度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评估我国2015和202... 目的定量评估我国七大地理区域人群非适宜气温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超额死亡数。方法基于我国2013—2018年180个区县的温度暴露和死亡数据,运用时间序列研究拟合各区域的温度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评估我国2015和2020年非适宜气温、低温、高温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超额死亡数。结果2015和2020年,我国因非适宜温度暴露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超额死亡人数分别为39.6万(29/10万)和42.5万(30/10万),大部分可归因于低温(76.5%和62.8%)。相较于2015年,2020年我国人群非适宜气温暴露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超额死亡数增加了7.3%,其中高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增加了70.0%,而低温相关的超额死亡数下降了11.9%。非适宜气温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超额死亡数的高值区为华东地区。结论2015—2020年非适宜气温对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并且存在增加的趋势。随着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加重,我国需针对地区间气候和人口特征差异,对各地区采取相应的适应性政策来进行人群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适宜气温 暴露反应关系 META分析 七大地理区域 超额死亡数
下载PDF
环境污染物的优先筛选方法及中国优先污染物筛选结果分析研究
13
作者 刘琳豆 崔倩 +2 位作者 杨波 董小艳 王琼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2年第8期611-619,共9页
目的探索和分析环境污染物筛选常用方法的适用性及我国已筛选出环境污染物的特征。方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基于VOSviewer的关键词分析法,了解几类常用的污染物筛选方法及其适用性,重点关注我国已筛选出环境污染物的特征;综合全国... 目的探索和分析环境污染物筛选常用方法的适用性及我国已筛选出环境污染物的特征。方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基于VOSviewer的关键词分析法,了解几类常用的污染物筛选方法及其适用性,重点关注我国已筛选出环境污染物的特征;综合全国范围及我国多地区相关研究结果,比较自然与受污染环境中污染物数量排序前三位的优先污染物类别。结果综合评分法、Hasse图解法、潜在危害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均为我国环境污染物筛选工作的常用方法,其中,综合评分法的使用更为广泛,多项研究报道多环芳烃、苯系物和重金属类物质被列为优先污染物。结论综合评分法在我国的环境污染物筛选工作中运用较多,相比其他方法具有更强的优势性。多环芳烃、苯系物和重金属类物质均为我国环境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类优先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物 污染物筛选方法 优先排序 关键词分析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的环境和人体暴露研究进展
14
作者 韩林学 张续 +3 位作者 邱天 胡小键 朱英 林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63-2575,共13页
对羟基苯甲酸酯(parabens,PBs)作为一类防腐剂,因其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个人护理品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PBs被证明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相类似的“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生... 对羟基苯甲酸酯(parabens,PBs)作为一类防腐剂,因其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个人护理品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PBs被证明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相类似的“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生物毒性”,是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近年来此类防腐剂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介质和人体样本中被广泛检出,且检出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本文分别从环境外暴露和人体内暴露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最新的PBs暴露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开展PBs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酯 防腐剂 环境外暴露 人体内暴露
原文传递
抗生素的人体健康风险、内暴露特征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振环 朱英 +1 位作者 胡小键 谢琳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51-4066,共16页
抗生素自问世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畜牧业、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等领域中,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和促进生长方面功不可没.但是,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使得环境外暴露和人体内暴露水平升高,进而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 抗生素自问世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畜牧业、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等领域中,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和促进生长方面功不可没.但是,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使得环境外暴露和人体内暴露水平升高,进而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对抗生素的使用现状进行概述,并系统综述了尿液、血清、母乳、唾液等介质中抗生素的检测方法、内暴露特征及人体健康风险的研究进展.目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抗生素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固相萃取法是人体生物样本抗生素分析中最常用的前处理方法.人体抗生素内暴露靶向分析中,已有报道涵盖抗生素类别最多的分析方法包括41种抗生素及2种代谢物,而疑似靶向和非靶向分析方法鲜有报道,此后需进一步优化抗生素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开发涵盖更多抗生素及其代谢物类型的前处理技术及靶向、疑似靶向和非靶向分析方法.已有流行病学研究多是基于问卷调查、处方药记录和抗生素的产量和使用量调查等开展,而基于抗生素的实际负荷水平的人体健康风险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仍然有限,因此亟待开展涵盖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抗生素内暴露特征和队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人体健康风险 内暴露水平 耐药性 检测技术.
原文传递
青少年体内35种抗生素和4种β-受体激动剂的测定及暴露现状分析
16
作者 胡小键 李振环 +2 位作者 谢琳娜 付慧 朱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3,共9页
为了解我国青少年体内抗生素和β-受体激动剂的暴露水平,本研究采用同位素稀释-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某中学442名青少年(11~15岁)尿液中的7类共35种抗生素(5种大环内酯类、4种四环素类、10种喹诺酮类、3... 为了解我国青少年体内抗生素和β-受体激动剂的暴露水平,本研究采用同位素稀释-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某中学442名青少年(11~15岁)尿液中的7类共35种抗生素(5种大环内酯类、4种四环素类、10种喹诺酮类、3种β-内酰胺类、11种磺胺类、1种喹噁啉类和1种林可酰胺类)和4种β-受体激动剂的水平。尿样测定结果采用尿肌酐进行校正,所得到的样品检出率用于统计分析。采用皮尔森卡方检验对目标物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和体重等级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评估目标物检出率与不同组别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442名青少年中有397名青少年的尿液中检出抗生素或β-受体激动剂,总体检出率为89.8%。除喹噁啉类抗生素未被检出外,实验中共有6类27种抗生素和2种β-受体激动剂被检出,检出率为0.2%~59.0%;其中强力霉素、土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检出率最高,检出率分别为59.0%、56.1%和34.6%;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主要检出的两类抗生素,检出率分别为81.9%和42.3%;优先作为兽用的抗生素检出率最高(85.1%),其次为人用抗生素(41.0%),β-受体激动剂的总体检出率为2.7%。统计分析发现,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男性青少年尿液中的检出率高于女性,男性检出风险是女性的2.17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不同年龄组间的检出率存在差异,与11岁青少年组相比,12、13岁青少年组的检出风险更高。实验发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出率与青少年的肥胖程度呈正相关;在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肥胖青少年尿液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出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35倍。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普遍暴露于低剂量的抗生素,且食物和环境中的抗生素可能是青少年体内抗生素暴露的主要来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暴露可能与青少年的肥胖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抗生素 β-受体激动剂 青少年 尿液 暴露分析
下载PDF
三种机器学习模型用于空气质量等级预测的比较研究——以保定市为例
17
作者 刘婕 郝舒欣 +2 位作者 万红燕 刘悦 徐东群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64-269,272,共7页
目的 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和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构建保定市未来三日空气质量等级预测模型,通过对参数调优和预测结果比较选择三种模型... 目的 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和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构建保定市未来三日空气质量等级预测模型,通过对参数调优和预测结果比较选择三种模型中的最佳模型。方法 基于保定市2014—2022年的空气污染物日均浓度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SVM、RF和MLP三种机器学习模型,利用前四日数据为未来三日分别构建了每日的空气质量等级预测模型并评估特征变量的重要性。对模型参数进行调优,采取十折交叉验证法进行验证,通过准确率和AUC等指标来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SVM模型未来三日准确率分别为69.8%、63.5%、62.3%,AUC分别为77.4、70.8、70.7;RF模型未来三日准确率分别为75.9%、68.2%、67.1%,AUC分别为0.84、0.74、0.72;MLP模型未来三日准确率分别为73.2%、66.4%、65.7%,AUC为0.83、0.74、0.73,综合对比RF模型表现最优;空气质量特征变量重要性高于气象因素特征变量。结论 通过对比研究,RF机器学习模型能够相对有效地预测未来一日空气污染等级,并提供空气质量等级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空气污染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多层感知器
下载PDF
苯并[a]芘恶性转化16HBE细胞元素组分析及铜与顺铂或长春瑞滨联用对细胞增殖的作用
18
作者 王裕 闫赖赖 +5 位作者 付娟玲 郝明媚 陈雯 姚碧云 常兵 赵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致细胞恶性转化中元素组的变化,探讨铜与顺铂或长春瑞滨联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16HBE细胞和BaP恶性转化细胞T-16HBE-C1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44种元素在2种细胞中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致细胞恶性转化中元素组的变化,探讨铜与顺铂或长春瑞滨联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16HBE细胞和BaP恶性转化细胞T-16HBE-C1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44种元素在2种细胞中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元素含量对2种细胞的区分能力,采用MTT法检测铜(0,237,340,487,1000和1432μmol·L^(-1))、顺铂(0,4.4,6.1,8.6,12.0和16.8μmol·L^(-1))和长春瑞滨(0,3.8,9.8,25.0,40.0和64.0μmol·L^(-1))对2种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根据IC_(50)比例制备铜与顺铂混合物和铜与长春瑞滨混合物,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采用等效线图法分析铜与顺铂或长春瑞滨的联合作用。采用MTT法检测铜(0,50,100,200,400和800μmol·L^(-1))与IC_(50)的顺铂或长春瑞滨联用对T-16HBE-C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在2种细胞中共检出29种元素,其中铜、锌、银、硒和铷含量在T-16HBE-C1细胞中较16HBE细胞降低(P<0.01,P<0.05),钼、砷、锂、锗、锶、镍、镧、汞、铁和铯含量升高(P<0.01,P<0.05)。元素含量可用于区分16HBE和T-16HBE-C1细胞。铜可抑制16HBE和T-16HBE-C1细胞增殖,IC_(50)分别为(613±16)μmol·L^(-1)和(776±15)μmol·L^(-1)(P<0.01)。铜与顺铂混合物(1∶69.5)和铜与长春瑞滨混合物(1∶33.4)抑制T-16HBE-C1细胞增殖,且铜与顺铂和长春瑞滨具有相加作用。与单独IC_(50)浓度的顺铂(11.2μmol·L^(-1))或长春瑞滨(23.2μmol·L^(-1))相比,当铜>400μmol·L^(-1),其与IC_(50)浓度的顺铂或长春瑞滨联合作用可抑制T-16HBE-C1细胞增殖。结论16HBE细胞经BaP恶性转化后元素含量和相关关系发生改变。铜可抑制T-16HBE-C1细胞增殖,且在高浓度时与顺铂和长春瑞滨具有相加的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组 顺铂 长春瑞滨 苯并[A]芘 细胞增殖 T-16HBE-C1细胞
下载PDF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尿中16种羟基多环芳烃
19
作者 鲍珊 钱柬坤 +2 位作者 付慧 邱天 陆一夫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8,共8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人尿中16种羟基多环芳烃(OH-PAHs)的液液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LE/GCMS/MS)。1 mL尿样经β-葡萄糖苷酸酶/硫酸芳酯酶酶解后,使用甲苯和正戊烷(1∶4)混合溶剂重复提取两次,提取液经硝酸银溶液除杂后氮吹浓缩至近干,... 建立了同时测定人尿中16种羟基多环芳烃(OH-PAHs)的液液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LE/GCMS/MS)。1 mL尿样经β-葡萄糖苷酸酶/硫酸芳酯酶酶解后,使用甲苯和正戊烷(1∶4)混合溶剂重复提取两次,提取液经硝酸银溶液除杂后氮吹浓缩至近干,甲苯复溶后加入N-甲基-N-(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MSTFA)进行衍生化反应后待测。待测物经TG-5Sil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以内标法定量。该研究对衍生化反应条件、仪器参数、酶添加量、提取溶剂进行比较和优化,评估了基质效应,并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1-羟基萘(1-NAP)和2-羟基萘(2-NAP)在0.1~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他目标物在0.02~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1~0.19μg/L,定量下限为0.03~0.62μg/L,加标回收率为81.6%~122%,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22%~5.5%和0.76%~10%,标准参考样品SRM 3672测定结果与参考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10%。应用该方法测定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采集的529份尿样,结果显示除3-羟基屈(3-CHR)外,其他15种OH-PAHs均检出,8种目标物的检出率超过90%。1-NAP和2-NAP的质量浓度水平高于其他组分,中位数分别为1.09μg/L和1.95μg/L。该方法成本低、分离度好、灵敏度高、基质效应干扰小,适用于普通人群尿中OH-PAHs负荷水平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羟基多环芳烃 人尿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探索中国老年人的重要健康问题
20
作者 崔佳 柴鑫 +4 位作者 叶丽红 邵瑞太 施小明 吕跃斌 张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67,共7页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探索中国老年人的重要健康问题。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讨论,制定老年人健康问题的条目清单。采用德尔菲法,于2022年8―12月邀请25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通过邮件发放咨询问卷,要求专家选择出最重要的健康问题并逐个...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探索中国老年人的重要健康问题。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讨论,制定老年人健康问题的条目清单。采用德尔菲法,于2022年8―12月邀请25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通过邮件发放咨询问卷,要求专家选择出最重要的健康问题并逐个对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可控制性及熟悉程度进行评分。分析专家的积极程度、选择率、重要性得分、可控制性得分及综合指数,最终确定中国老年人的重要健康问题。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6.00%(24/25)和79.17%(19/24)。综合考虑专家选择率、重要性、可控制性及综合指数,最终确定活动能力受损、跌倒、认知障碍、抑郁症和脑卒中为我国老年人的重要健康问题。结论通过2轮德尔菲法,共识别出我国老年人的5个重要健康问题,对我国建立老年人健康问题优先事项、制定相关卫生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问题 老年人 德尔菲法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