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程临界评定(ECA)的海洋油气导管架平台结构裂纹评定
1
作者 杜鹏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6,共6页
针对已发现结构裂纹的海洋油气导管架平台,基于工程临界评定(ECA)技术,形成适用的结构完整性评价及维修周期策略制定方法,并对某导管架平台进行了案例分析。使用莫里森方程(Morison equation)对目标平台进行了水动力学分析,估算了平台... 针对已发现结构裂纹的海洋油气导管架平台,基于工程临界评定(ECA)技术,形成适用的结构完整性评价及维修周期策略制定方法,并对某导管架平台进行了案例分析。使用莫里森方程(Morison equation)对目标平台进行了水动力学分析,估算了平台关键节点的极限载荷。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及热点应力线性外推法对关键节点进行了热点应力评估。通过帕里斯公式(Paris'law)对关键节点处裂纹扩展行为进行了相关模拟,求解目标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通过失效评定图(FAD)对相关裂纹进行了ECA评估,给出了临界裂纹范围。结合临界裂纹深度和裂纹扩展关系,给出参考维修周期。结果表明:管架水平杆与立管相连节点为易于受疲劳损伤杆件。通过失效评定,该结构裂纹深度方向失效以塌陷失效为主,裂纹长度方向存在塌陷失效和裂纹失效可能。针对案例分析中平台,建议考虑临界裂纹深度5.3 mm,临界裂纹半宽长度9.8 mm。如发现0.5~2.0 mm的裂纹,建议在13.2~5.2 h内完成维修。该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周边海域相似海洋油气平台已发现裂纹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架平台 热点应力 裂纹扩展 工程临界评定(ECA) 临界裂纹
下载PDF
中国石油印尼公司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2
作者 陆振翔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8-72,共5页
随着我国石油公司"走出去"战略实施,三大油公司海外业务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公司管理难度大幅提升,如何有效保障投资效益、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切实控制成本费用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重点介绍中国石油印尼公司管... 随着我国石油公司"走出去"战略实施,三大油公司海外业务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公司管理难度大幅提升,如何有效保障投资效益、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切实控制成本费用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重点介绍中国石油印尼公司管理模式,研究分析了公司组织架构及成本分摊机制的运营特点,对石油公司海外运营管理模式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业务 印尼公司 成本分摊
下载PDF
种类繁多的世界海洋油气生产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钱亚林 《海洋石油》 CAS 2005年第2期86-92,共7页
海洋油气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占世界能源总产量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在近十年发现的大型油气田中,海洋领域约占60 %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已被纳入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但是海上油气田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 海洋油气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占世界能源总产量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在近十年发现的大型油气田中,海洋领域约占60 %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已被纳入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但是海上油气田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高收益等特点,因此,合适的生产设施和生产技术是减少海上油气生产投入的重要部分。为此,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研制开发了适合不同海域、不同海况和不同产量的海上生产系统。尤其是近年来,在固定式导管架生产系统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具有广阔前景的浮式生产系统,不仅能适应深水、超深水油气生产,同时也能适应浅水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 海上油气田开发 种类 海洋油气开发 浮式生产系统 石油公司 研制开发 大型油气田 世界能源 海洋领域 发展战略 生产投入 生产技术 生产设施 主导地位 油气生产 总产量 高投入 高科技 导管架 固定式 深水
下载PDF
西湖凹陷木广迎地区断陷层地质结构与油气勘探意义
4
作者 周兴海曹倩 单帅强 +6 位作者 梁世友 王斌 王苗 周兴海 曹倩 张晨雨 陈拥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1-840,共10页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内规模最大的富油气凹陷,保俶斜坡带是凹陷内油气勘探的主要地区。近期勘探实践表明,斜坡带深层构造—岩性领域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开展斜坡带北部木广迎地区深部断陷层地质结构与油气勘探潜力分析,对于明确西...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内规模最大的富油气凹陷,保俶斜坡带是凹陷内油气勘探的主要地区。近期勘探实践表明,斜坡带深层构造—岩性领域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开展斜坡带北部木广迎地区深部断陷层地质结构与油气勘探潜力分析,对于明确西湖凹陷构造—岩性领域下步有利突破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开展木广迎地区精细的构造和层位解释。根据解释结果进行埋藏史—热演化史模拟,并系统分析区内油气地质条件。研究表明,木广迎构造带整体表现为东倾斜坡,北部发育古新统厚度中心;区内发育走向为NE、NNE和NW向的3组断裂,多数断裂的主活动时期为古新世—始新世,活动强度逐渐减弱;木广迎地区现今古新统残留厚度为200~1500 m,暗色泥岩厚度为100~700 m,最厚可达700 m以上,其主体于宝石组沉积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宝石组内发育大套厚层砂岩,且物性较好,可作为有利储层。研究认为,木广迎地区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有效的源—储配置,是西湖凹陷斜坡带构造—岩性领域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俶斜坡 木广迎地区 断陷层 地质结构 勘探意义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海洋导管架平台弃置方案与技术方法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宗峰 陈同彦 +5 位作者 周家兴 赵徐 唐超 聂元训 刘锦昆 吴必胜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导管架平台具有适应性强、安全性高等优势,在海上油气开发中应用广泛。随着越来越多的导管架平台即将达到或已达到设计寿命,平台弃置已成为海洋油气开发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导管架平台弃置的法律法规,重点阐... 导管架平台具有适应性强、安全性高等优势,在海上油气开发中应用广泛。随着越来越多的导管架平台即将达到或已达到设计寿命,平台弃置已成为海洋油气开发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导管架平台弃置的法律法规,重点阐述了各国际公约的约束内容、适用范围及其异同点,总结了中国、英国、挪威、美国弃置管理的要点,对国内外四个典型导管架弃置工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不同弃置方案适用范围以及弃置过程中拆除、切割和吊装三个关键工艺的操作难点和实施细节进行了总结,可为海洋导管架平台弃置方案与关键技术的优选提供依据,对海洋环境保护、通航和渔业生产等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油气开采 导管架平台弃置 技术方案
下载PDF
少井条件下深层单河道内部结构地震综合表征技术
6
作者 王健伟 雷蕾 +3 位作者 孙莉 刘梦颖 吴文雯 刘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0,共9页
海上A气田花港组为大型复合河道沉积,河道横向迁移、纵向叠置,目的层埋深大、已钻井少、地震资料品质差,河道砂体地震识别难度大,难以满足开发精度需求。结合经典河道沉积样式及已钻井特征,利用正演模拟技术明确不同河道沉积样式地震响... 海上A气田花港组为大型复合河道沉积,河道横向迁移、纵向叠置,目的层埋深大、已钻井少、地震资料品质差,河道砂体地震识别难度大,难以满足开发精度需求。结合经典河道沉积样式及已钻井特征,利用正演模拟技术明确不同河道沉积样式地震响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地层切片技术刻画复合河道带,综合中小角度叠加数据体、大角度叠加数据体等精确追踪单河道边界,最后在河道内部优选泊松阻抗反演定量预测优势砂体,形成逐级约束的少井条件下深层单河道内部结构地震综合表征技术。根据表征结果在不同河道优势砂体部署调整井位4口,实钻证实不同河道均存在不同的气水界面,表明发育多条河道形成的岩性-构造气藏且具有不同的气水系统,证实了单河道刻画的可靠性。4口井投产后获得平均日产气量20×104m3/d的高产,进一步证实了优势砂体刻画的准确性。该方法有力支撑了A气田的开发调整,天然气地质储量及日产气量均实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响应特征 复合河道沉积 分角度叠加数据体 单河道识别 泊松阻抗反演 优势砂体定量预测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勘探思路创新及H3X井钻后认识
7
作者 江东辉 杨鹏程 +3 位作者 程雪彤 曹倩 余永琪 牛华伟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4,共12页
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前期历经几十年油气勘探,一直未取得商业发现,分析认为受“优质烃源岩不落实、规模储层发育区不清以及有利成藏区带不明”3个方面问题的制约。为了实现该地区的勘探突破,按照盆地分析的思路,重新开展了关键成藏要素... 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前期历经几十年油气勘探,一直未取得商业发现,分析认为受“优质烃源岩不落实、规模储层发育区不清以及有利成藏区带不明”3个方面问题的制约。为了实现该地区的勘探突破,按照盆地分析的思路,重新开展了关键成藏要素的落实,基于原型盆地恢复以及“三古”特征明确了海中凹陷发育始新统流沙港组优质烃源岩;重新厘定了源—汇体系,发现在涠西南低凸起倾末端的海中陡坡带地貌平缓地区发育三角洲—滩坝有利沉积体系;按照“近大型导油气断裂带和储层发育区”的勘探思路,优选了海中陡坡带作为下步勘探的最有利区带。按照该思路部署的H3X井取得了高产突破,证实了海中凹陷为富生烃凹陷,油气主要来自于流沙港组,早油晚气,两期成藏;证实了海中陡坡带发育三角洲—滩坝砂沉积体系,滩坝砂虽单层薄但累厚大,深层储层受裂缝的有效改造物性变好;进一步明确了海中凹陷陡坡带是涠西探区规模增储的重要方向,划分为“上部常压构造圈闭”和“下部超压构造—岩性圈闭”2套成藏系统,断砂输导的匹配和有效储层的发育是成藏的关键要素,海三构造高部位是重点扩储方向,海四构造是首要的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思路 油气有利区带 涠洲组 流沙港组 海中凹陷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坎波斯盆地ABL区块水道化朵叶演化模式
8
作者 阴国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5,共14页
作为海底扇沉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海水道和朵叶体受到了沉积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两者之间过渡部分“水道朵叶体过渡带”以及其所对应的“水道化朵叶体”的研究却尚不充分。以巴西坎波斯盆地深水区ABL区块为例,利用三维地震资... 作为海底扇沉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海水道和朵叶体受到了沉积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两者之间过渡部分“水道朵叶体过渡带”以及其所对应的“水道化朵叶体”的研究却尚不充分。以巴西坎波斯盆地深水区ABL区块为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以及钻测井资料,识别出了砂质水道、泥质水道及席状朵叶等不同沉积单元,进而明确了工区内水道化朵叶体的广泛发育;在此基础上,对水道化朵叶体的总体沉积特征以及内部沉积构型进行了表征,分析了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最终建立了它的发育演化模式。ABL区块内水道化朵叶体的总体沉积特征在不同位置表现出明显变化,近物源一端朵叶体的水道化程度明显较高。整个水道化朵叶体可以划分为3个朵叶单元,按照时间顺序从北向南依次发育。朵叶单元1在次要物源的影响下发育大量分支水道,使其水道化程度相对较高;朵叶单元2在主物源影响下沿着主供给水道展布,受地形坡度向下游逐渐变缓的影响,其水道化程度向下游逐渐变弱;朵叶单元3主要受到主供给水道中重力流活动的影响,在主供给水道的一系列弯曲带处,重力流从主水道中剥离出来并发生快速沉积,从而形成了水道化程度较弱的朵叶单元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朵叶体 水道化 沉积构型 发育演化 深水区 坎波斯盆地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38
9
作者 周荔青 江东辉 +3 位作者 张尚虎 周兴海 杨鹏程 李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3-812,共10页
为了解决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勘探成效差以及中央背斜带勘探效果南北差异大的问题,通过盆地分析理论体系对西湖凹陷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重新认识,认为保俶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由于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油气... 为了解决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勘探成效差以及中央背斜带勘探效果南北差异大的问题,通过盆地分析理论体系对西湖凹陷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重新认识,认为保俶斜坡带和中央背斜带由于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油气成藏体系,有利成藏要素的叠合区为大中型油气田的发育区。保俶斜坡带以断陷构造层为主,晚期挤压弱,构造定型早,具有"紧邻富生烃洼陷、发育多期叠置的规模储集体、形成多类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具有良好的垂向封盖条件以及发育网毯式高效输导体系"的有利成藏条件。近生烃洼陷的断层坡折带及地貌坡折带处形成的大型潮控三角洲砂体上倾尖灭带为大中型油气田发育区。中央背斜带经历了拗陷期强烈挤压,形成了大型反转背斜,具有"先存古构造背景、发育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断砂配置条件好以及具备高效储盖组合"四元控藏的特征,成藏条件叠合较好的龙井、古珍珠、湖心亭等地区是大中型气田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规律 构造—岩性油气藏 大中型油气田 保俶斜坡带 西湖凹陷 东海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西斜坡断层-岩性油气藏富集评价体系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7
10
作者 周荔青 江东辉 +3 位作者 周兴海 李昆 庄建建 刘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7-754,共8页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思路逐步由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通过系统地开展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明确煤层及暗色泥岩是斜坡带主力烃源岩。通过“源—渠—汇”系统的沉积体系精...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思路逐步由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通过系统地开展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明确煤层及暗色泥岩是斜坡带主力烃源岩。通过“源—渠—汇”系统的沉积体系精细研究,明确了西斜坡共发育8种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类型;通过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弄清了始新统平湖组中—上段圈闭有效性是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平湖组下段供烃能力及储层物性为主控因素,并建立了西斜坡油气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认为,西湖凹陷西斜坡北段迎翠轩地区始新统—古新统三角洲和平南、初阳—宝石地区始新统潮坪—三角洲及平湖斜坡内带为构造—岩性规模储量发育区,是下步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圈闭 控砂模式 主控因素 评价体系 西斜坡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杨彩虹 曾广东 +1 位作者 李上卿 梁若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9,82,共7页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断层发育,圈闭以复杂断块为主,断裂与油气藏关系密切,断层的发育期次、开启与封闭、组合样式,直接影响到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富集程度。平北地区发育了全盛型、早盛型和中盛型3种类型断层,断层的活动时期、断层两盘的岩...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断层发育,圈闭以复杂断块为主,断裂与油气藏关系密切,断层的发育期次、开启与封闭、组合样式,直接影响到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富集程度。平北地区发育了全盛型、早盛型和中盛型3种类型断层,断层的活动时期、断层两盘的岩性配置以及泥岩涂抹等是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平湖组早盛型断层封闭性最好,平湖组—花港组全盛型断层封闭性相对较差。不同断层组合圈闭的油气富集程度具有明显差别,顺倾向断层组合圈闭油气富集程度最高,反倾向断层组合圈闭油气富集程度相对较低,顺倾向与反倾向断层组合圈闭油气富集程度居于中等,根据以上认识优选目标钻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封闭性 油气聚集 平北地区 西湖凹陷 东海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始新统平湖组中段沉积特征
12
作者 陈生华 王健伟 +5 位作者 刘舒 严曙梅 韩建辉 傅恒 谢才铸 孙莉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根据钻井岩心、测井、高精度三维地震等资料,利用古地貌恢复、地震相识别、数学逐步回归模型融合属性等方法,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中段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平湖组可... 根据钻井岩心、测井、高精度三维地震等资料,利用古地貌恢复、地震相识别、数学逐步回归模型融合属性等方法,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中段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平湖组可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古地貌呈北西—南东向阶梯式加深格局,沉积物源来自西北部的海礁凸起;②研究区平湖组中段位于三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有障壁滨海沉积体系,可细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及潮坪4个亚相;③研究区砂体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3个微相中,平湖组中段主要发育P8,P7,P6共3个砂层组,对应于平湖组中段高位体系域内的3个四级旋回,从最大海泛面开始发育P8砂层组,高位体系域中期发育P7砂层组,高位体系域末期发育P6砂层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分流河道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 地震属性 平湖组 始新统 孔雀亭地区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西南缘油气成藏条件及模式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萍 郑军 +3 位作者 席敏红 王文军 黄建军 王修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结合近两年勘探成果,应用现代油气成藏、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西南缘开展了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流沙港组半深湖—深湖相优质烃源岩,古近系发育4套有利的储盖组合,断鼻、... 结合近两年勘探成果,应用现代油气成藏、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西南缘开展了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流沙港组半深湖—深湖相优质烃源岩,古近系发育4套有利的储盖组合,断鼻、断块、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发育,成藏要素时空配置良好,油气成藏地质条件有利。鉴于以上成藏条件研究及对本区超压的认识,提出以超压面为界的上、下2种油气成藏模式:超压界面以下油气以自生自储—侧向运移、上生下储—垂向运移的方式汇聚成藏;超压界面以上油气以下生上储—垂向运移方式为主汇聚成藏。研究区近洼陷生烃中心的陡坡带和缓坡带为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模式 油气成藏条件 涠西南凹陷西南缘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油气地质条件及其勘探潜力 被引量:68
14
作者 叶加仁 顾惠荣 贾健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116,共6页
以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烃源岩、储集岩、盖层及圈闭等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要素,并探讨了油气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表明,西湖凹陷具备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以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烃源岩、储集岩、盖层及圈闭等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要素,并探讨了油气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表明,西湖凹陷具备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勘探前景广阔,存在多个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系统 成藏要素 勘探潜力 勘探方向 西湖凹陷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 被引量:20
15
作者 叶加仁 顾惠荣 贾健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8,共4页
采用静态描述与动态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西湖凹陷的流体动力场、生排烃史、油气运聚及成藏机制等油气成藏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西湖凹陷不同构造单元具有各异的地下地温场和压力场特征;始新统平湖组具有厚度大、分布广... 采用静态描述与动态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西湖凹陷的流体动力场、生排烃史、油气运聚及成藏机制等油气成藏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西湖凹陷不同构造单元具有各异的地下地温场和压力场特征;始新统平湖组具有厚度大、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热成熟度高和生排烃强度大等特点,是凹陷内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西湖凹陷曾发生2期重要的油气充注过程,其中第一期主要充注液态烃,第二期主要充注气态烃,渗透性砂岩层、断层及不整合面组成了凹陷内纵横向相互连通、有利于油气运聚的流体输导系统;西湖凹陷的油气成藏具有多期成藏、垂向运聚、近源成藏等特点,油气富集受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动力场 生油层 排烃 油气藏形成 动力学 流体流动 西湖凹陷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油气资源分布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48
16
作者 李上卿 李纯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21-728,共8页
该文在详细分析论述西湖凹陷石油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地计算了各构造区带的潜在油气资源量、推测油气资源量和总油气资源量,建立了油气资源系列和结构,论述刻画了西湖凹陷已发现和未发现的油气分布特征。同时还引进油了气远景资源丰... 该文在详细分析论述西湖凹陷石油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地计算了各构造区带的潜在油气资源量、推测油气资源量和总油气资源量,建立了油气资源系列和结构,论述刻画了西湖凹陷已发现和未发现的油气分布特征。同时还引进油了气远景资源丰度的概念,并将西湖凹陷各构造区带的油气远景资源丰度与中国东部凹陷的油气远景资源丰度相比,分析了油气勘探潜力,着重论述了保俶斜坡和中央背斜构造带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丰度 资源系列 勘探潜力 西湖凹陷 东海
下载PDF
基于差异化注采优化的水驱经济采收率快速预测方法——以胜利油田整装水驱油藏为例
17
作者 吕琦 曹伟东 +3 位作者 肖武 张海燕 徐永春 侯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矿场开发单元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的采收率是开发效果评价和提高采收率潜力分析的重要指标,也是科学编制中长远规划的重要依据。油藏的动静态非均质性对采收率影响较大,单井差异化注采优化能够实现非均质油藏的均衡注采,提高采收率。... 矿场开发单元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的采收率是开发效果评价和提高采收率潜力分析的重要指标,也是科学编制中长远规划的重要依据。油藏的动静态非均质性对采收率影响较大,单井差异化注采优化能够实现非均质油藏的均衡注采,提高采收率。目前现行采收率预测方法未充分考虑动静态非均质性影响,难以实现单井差异化注采条件下的采收率准确预测。以胜利油田整装水驱油藏为例,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以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明确水驱油藏采收率的主控因素。提出基于单井差异化注采优化的水驱增效技术,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融合动静态主控影响因素、经济政策界限等,设计多组实操性强的方案进行模拟;借助多因素非线性拟合手段,充分考虑油藏非均质性适配最佳技术政策,结合经济条件约束,构建基于差异化注采优化的水驱经济采收率快速预测模型。矿场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水驱非均质油藏差异化注采开发经济采收率的快速、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态非均质性 差异化注采优化 经济极限 采收率快速预测 开发潜力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C洼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与充注历史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修平 叶加仁 +1 位作者 孙建峰 吴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107,共7页
以油气成藏体系及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成藏基本地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盆地数值模拟与油气地质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涠西南凹陷C洼的流体动力场特征,动态重建了油气成藏动力... 以油气成藏体系及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成藏基本地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盆地数值模拟与油气地质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涠西南凹陷C洼的流体动力场特征,动态重建了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恢复了流体充注历史。结果表明:C洼地区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流沙港组二段发育有异常超压,古今流体势分布具有较大的继承性;该区沉积充填与构造沉降具幕式变化特征,流二段烃源岩目前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有较高的生排烃速率,主要生排烃过程发生于中新世以来;C洼地区经历多次油气充注过程,其中东北部以早期为主,西南部以晚期充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地质要素 流体动力场 成藏动力学过程 充注历史 涠西南凹陷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立 王伟明 +1 位作者 余学兵 王桂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3,112,共4页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是该区近期新增规模储量的潜力地区,但南屯组油气成藏期次不明确阻碍了对油气成藏过程的准确认识。为此采用生烃史和流体包裹体综合分析的方法,同时结合单井沉积史与热史分析,对研究区南屯组生油岩生烃和储...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是该区近期新增规模储量的潜力地区,但南屯组油气成藏期次不明确阻碍了对油气成藏过程的准确认识。为此采用生烃史和流体包裹体综合分析的方法,同时结合单井沉积史与热史分析,对研究区南屯组生油岩生烃和储层注烃2个油气成藏过程展开分析,厘定了南屯组油气成藏期次。应用化学动力学方法评价生烃史的结果表明,研究区主力烃源岩南屯组的生烃期为125~115Ma,对应的地质时期是伊敏组沉积中晚期;南屯组烃源岩生油高峰对应的依敏组沉积中晚期就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应用流体包裹体法分析得到的油气主要充注期为118~112Ma,略晚于生烃期。考虑到排烃期、运聚期要略滞后于生烃期,2种方法分析结果相互佐证,由此认为依敏组沉积中晚期是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油气大量充注的主要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期次 南屯组 流体包裹体 化学动力学 呼和湖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河控-潮控三角洲体系地球物理识别表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彩虹 周兴海 +2 位作者 金璨 李昆 周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1-770,共10页
沉积环境研究是石油勘探和油气田开发的基础,前人利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进行单一沉积相类型的特征、判别研究,而对于河—潮联控区域,河流作用与潮汐作用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下,判别、区分河控—潮控三角洲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潮汐与河... 沉积环境研究是石油勘探和油气田开发的基础,前人利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进行单一沉积相类型的特征、判别研究,而对于河—潮联控区域,河流作用与潮汐作用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下,判别、区分河控—潮控三角洲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潮汐与河流水体摆动频次的差异,结合自然伽马曲线与泥质含量的关系和河控—潮控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态、规模差异及水动力强弱对地震相的影响,提出了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差值法(ΔGR)和地震相波长/波高比值法的地球物理方法,来综合判别、区分河控—潮控三角洲沉积体系,并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沉积体系为例,指明该方法可有效判别河控—潮控三角洲沉积体系。针对该区水下低隆—宝云亭低凸起侧缘,可有效拾取相关参数,判识河控—潮控三角洲体系,落实沟道充填的潮道发育带及潜力目标,明确河控—潮控体系判别对岩性圈闭及有利油藏单元预测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表征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差值法 波长/波高比值 河控—潮控三角洲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