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今年一季度2亿立方米天然气助力2700多万吉林人民抗疫 抗击疫情 保供不停
1
作者 王可航 《吉林画报》 2020年第3期60-61,共2页
截止3月底,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日均生产天然气250万立方米,今年累计销量超过2亿立方米,为吉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关键词 一季度
原文传递
东北油气分公司油田井组注水分析
2
作者 李鑫 董传瑞 《辽宁化工》 CAS 2018年第2期132-134,共3页
在低油价情况下,措施工作量减少,老油田开发稳产难度增大,精细开展井组动态分析是低投入小调整、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重点工作。根据目前注水开发现状,井组分析活动进一步完善基础资料、整理井史数据、对重点区块进行建模和数模、分析注... 在低油价情况下,措施工作量减少,老油田开发稳产难度增大,精细开展井组动态分析是低投入小调整、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重点工作。根据目前注水开发现状,井组分析活动进一步完善基础资料、整理井史数据、对重点区块进行建模和数模、分析注水见效规律,提出并实施动态调配、措施挖潜、完善注采、周期注水等工作量203井次,实现16口油井由无效变有效,18口油井有效再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注水 挖潜增效
下载PDF
特低渗小断块油藏流场调整实践与认识——以东北分公司油田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甘文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9年第6期58-61,共4页
针对东北油气分公司特低渗小断块低品位油藏储量动用率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形成效益开发的问题,开展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提出了流场立体调整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特低渗小断块油藏具有平面、层间、层内三种剩余油富集特... 针对东北油气分公司特低渗小断块低品位油藏储量动用率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形成效益开发的问题,开展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提出了流场立体调整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特低渗小断块油藏具有平面、层间、层内三种剩余油富集特征及七种剩余油分布模式,水井分注、边外注水、注采调整、水井调驱等流场调整对策可实现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中的流场立体调整。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场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低品位油藏的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油藏 特低渗 小断块 剩余油 调流场
下载PDF
东北油气田可重复利用地层水基压裂液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娟娟 刘翰林 +2 位作者 刘通义 魏俊 林波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8-343,共6页
针对东北油气田压裂液配液水缺乏及地层水重复利用难的问题,开展了东北油气田地层水特征分析及可重复利用压裂液研究。地层水特征分析以及地层水压裂液优选实验结果表明:苏家屯等几个区块地层水呈弱碱性,生物活性强、Ca2+、Mg2+含量高,... 针对东北油气田压裂液配液水缺乏及地层水重复利用难的问题,开展了东北油气田地层水特征分析及可重复利用压裂液研究。地层水特征分析以及地层水压裂液优选实验结果表明:苏家屯等几个区块地层水呈弱碱性,生物活性强、Ca2+、Mg2+含量高,使得常规稠化剂溶胀速度慢甚至沉淀、配制的基液稳定性差并且交联无法控制、交联液耐温能力差。最终确定了能采用地层水配制的BCS分子自缔合压裂液及130℃配方:0.55%稠化剂BC-S+0.45%稠化增效剂BL-S+0.3%金属离子稳定剂BCG-5+0.2%高温稳定剂B-13+0.3%高效阻垢剂BC-3。性能评价结果表明:BCS压裂液在130℃、170 s-1下剪切120min黏度可达35 m Pa·s以上,耐温抗剪切性能良好,携砂性能优于HPG压裂液,并且破胶彻底,破胶液残渣含量仅为1.5 mg/L,表面张力为24.32 m N/m。采用60%的自来水稀释压裂返排液后,配制的BCS压裂液能达到原130℃配方的标准,从而实现地层水的多次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水质分析 重复利用 分子自缔合压裂液 性能评价 东北油气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5
作者 李瑞磊 杨立英 +6 位作者 朱建峰 刘玉虎 徐文 李忠博 樊薛沛 冷庆磊 张婷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111,共12页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是松辽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热点。本文通过宏观到微观多尺度综合分析,开展火山岩形成与分布、岩性岩相与火山机构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和油气成藏特征等方面研究,总结深层火山岩有效储层...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是松辽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热点。本文通过宏观到微观多尺度综合分析,开展火山岩形成与分布、岩性岩相与火山机构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和油气成藏特征等方面研究,总结深层火山岩有效储层形成机制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1)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分布广泛,多呈低幅丘状、多期叠置连片分布;火山岩主要发育3种岩相、7种亚相;发育“孔隙+缝网”复合型有效储集空间类型;(2)火山机构控制岩性、岩相分布,决定原生孔隙的形成与分布;构造作用、溶蚀作用利于构造裂缝及次生溶蚀孔缝的形成,是控制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因素;(3)优质储层和保存条件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断陷层 火山岩 有效储层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燕山构造带东段中生界盆地页岩油气地质研究现状与展望
6
作者 牟汉生 薛欣宇 姜在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2-295,共14页
中国陆相盆地页岩油资源丰富,是我国未来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接替领域。燕山构造带东段(辽西地区)中生界盆地群页岩油气资源丰富,但尚处于油气勘探空白区,落实其勘探前景势成必然。基于研究区勘探的实际情况,并通过与国内外典型页岩... 中国陆相盆地页岩油资源丰富,是我国未来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接替领域。燕山构造带东段(辽西地区)中生界盆地群页岩油气资源丰富,但尚处于油气勘探空白区,落实其勘探前景势成必然。基于研究区勘探的实际情况,并通过与国内外典型页岩油气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对比,综合沉积体系以及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等,明确了燕山构造带东段中生界盆地群页岩油气的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下侏罗统北票组和下白垩统九佛堂组均发育连续厚层的暗色泥页岩,为主力烃源岩层位;(2)烃源岩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均值为1%~4%,以Ⅱ_(1)型或Ⅱ_(2)干酪根为主,且指示热演化成熟度的镜质体反射率(Ro)普遍高于0.6%,具有良好的油气潜力;(3)两套烃源岩层系均富含火山碎屑成分,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具有良好的可改造性。针对陆相含油气盆地页岩油气勘探存在的问题,首先讨论了赋存页岩油气重要载体的碳酸盐质细粒沉积岩的多源成因机制与油气富集类型,其中研究区以火山热液型和混源型甜点为主;另外探讨了火山-湖泊作用对有机质的富集效应,认为火山灰的输入提升了有机质的富集效力。同时,根据以往的勘探实践经验,提出原型盆地恢复技术和“天-地-钻”三位一体技术是解决复杂造山带油气勘探(特别是密植山区)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构造带 辽西 陆相页岩油气 细粒沉积 火山作用 原型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下白垩统储层沥青特征及其与油气成因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苏圣民 蒋有录 刘玉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5,共12页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下白垩统储层内发育不同类型沥青,沥青的形成时间及成因尚不明确,沥青发育特征与天然气成因关系密切,研究沥青与油气成因的关系有助于明确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方向。为此,综合利用流体包裹体观察及测温、沥青激光拉曼光谱...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下白垩统储层内发育不同类型沥青,沥青的形成时间及成因尚不明确,沥青发育特征与天然气成因关系密切,研究沥青与油气成因的关系有助于明确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方向。为此,综合利用流体包裹体观察及测温、沥青激光拉曼光谱、天然气组分等分析手段,研究不同类型沥青的赋存状态、成熟度、形成时间及成因,并综合判识了该区油气藏类型,明确了沥青发育程度与油气成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梨树断陷下白垩统储层内存在碳质沥青和沥青质沥青两类沥青。碳质沥青呈规则状半充填或完全充填于粒间孔内,不具荧光,拉曼光谱可见明显的D峰和G峰;沥青质沥青呈脉状充填于裂缝内或不规则状充填于孔隙内,具棕褐色荧光,拉曼光谱中D峰弱发育或不发育。(2)碳质沥青成熟度较高,为原油在上白垩统嫩江组沉积期裂解形成;沥青质沥青反射率较低,为成藏期油气运移分异形成。(3)研究区油气藏类型多样,后五家户、孤家子和金山等地区以气藏为主,皮家、十屋、四五家和八屋等地区以气藏和无油环凝析气藏为主,苏家屯和秦家屯等地区以带小油环凝析气藏及无油环凝析气藏为主。结论认为,碳质沥青发育程度与天然气成因密切相关,后五家户、孤家子和金山等地区的气藏碳质沥青含量低,为腐殖型干酪根裂解形成的煤型气;皮家、十屋、四五家和八屋等地区的气藏和无油环凝析气藏碳质沥青含量较高,为干酪根裂解和原油裂解混合成因;苏家屯和秦家屯地区带小油环凝析气藏和无油环凝析气藏碳质沥青含量高于0.25%,主要为原油裂解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梨树断陷 下白垩统 沥青类型及成因 拉曼光谱 天然气成因
下载PDF
中基性火山岩多种叠前反演算法对比、优选及应用——以查干花地区火石岭组为例
8
作者 李瑞磊 曹磊 +2 位作者 樊薛沛 冯晓辉 李宁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5,共9页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叠前同时反演算法是基于各项同性水平介质的Zoeppritz方程近似表达式,但对于具有岩性横向变化快且纵向多期叠置特点的中基性火山岩储层,凝灰岩和沉凝灰岩具有相近的测井和地球物理响应,叠前同时反演在火山岩岩性、物性...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叠前同时反演算法是基于各项同性水平介质的Zoeppritz方程近似表达式,但对于具有岩性横向变化快且纵向多期叠置特点的中基性火山岩储层,凝灰岩和沉凝灰岩具有相近的测井和地球物理响应,叠前同时反演在火山岩岩性、物性的区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褶积模型正演定性分析火山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井上岩石物理分析火山岩储层岩性、物性敏感参数,通过模型试算和实际数据计算对比分析6种Zoeppritz方程近似的二项式和三项式叠前反演算法在该地区的适用性,从而优选出SMITH&GIDLOW,FATTI近似算法,输入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和密度的反射系数进行叠前反演,应用叠前纵波阻抗反演结果对该地区凝灰岩进行预测,应用叠前密度反演结果对有效储层物性进行预测。支撑部署1口评价井,预测符合率为76.0%,部署1口水平井,预测符合率为84.6%,均获得工业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反演 火山岩 地震响应 岩石物理 物性预测
下载PDF
长岭断陷龙凤山气田致密凝析气藏CO_(2)吞吐效果评价
9
作者 高云丛 王建波 周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7,共8页
长岭断陷龙凤山气田致密凝析气藏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为了减弱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现象和凝析油采出困难的开发难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和注CO_(2)吞吐实验,分析评价CO_(2)吞吐效果,探讨提高气井产量和气藏采收率的方法。结果表明:与注... 长岭断陷龙凤山气田致密凝析气藏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为了减弱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现象和凝析油采出困难的开发难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和注CO_(2)吞吐实验,分析评价CO_(2)吞吐效果,探讨提高气井产量和气藏采收率的方法。结果表明:与注干气吞吐相比,致密凝析气藏注CO_(2)吞吐更能较为有效地解除反凝析污染;气井反凝析分为反凝析初期(对生产基本无影响)、反凝析加重(对油生产有影响)、反凝析严重(对油气生产影响大)、极端反凝析(几乎不出油)共4个阶段;不同反凝析特征阶段的气井CO_(2)吞吐机理和目的不同,CO_(2)吞吐参数应当相应优化。现场实施表明,注CO_(2)吞吐的5口井在吞吐前处于不同的反凝析阶段,吞吐后取得了快速增加地层能量、解堵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提高注入能力、增加凝析油和天然气产量等效果。研究成果可为CO_(2)吞吐技术在致密凝析气藏的规模应用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凝析气藏 CO_(2)吞吐 参数优化设计 现场试验 效果评价 龙凤山气田 长岭断陷
下载PDF
基于孔隙结构和核磁测井建立火山岩储层分类标准——以松南断陷查干花气田为例
10
作者 王敏 曹玥 +3 位作者 李万才 赵文琦 王文庸 宋玉莹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3,236,共9页
以松南断陷查干花气田火石岭组火山岩为例,平均孔隙度、渗透率分别为4.5%和0.08×10^(-3)μm^(2),储层致密且非均质性强,需要大套储层一起试气才能达标,储层分类标准难以确定。利用物性数据、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进行火山岩储... 以松南断陷查干花气田火石岭组火山岩为例,平均孔隙度、渗透率分别为4.5%和0.08×10^(-3)μm^(2),储层致密且非均质性强,需要大套储层一起试气才能达标,储层分类标准难以确定。利用物性数据、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进行火山岩储层微观结构分析,通过多参数对比建立了微观分类标准,采用核磁测井作为衔接,从微观参数推导到宏观参数,综合建立了火山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其中包括微观结构的孔喉半径、排驱压力、退汞饱和度等,以及核磁测井和实验的T2谱分布、离心饱和度,还有宏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声波时差、岩性密度、电阻率,将储层由好到坏划分为A、B和C类,该方法可操作性强,为新钻井的测试方案以及勘探、开发水平井的“甜点”层优选提供了可靠依据。研究方法与认识对开展火山岩储层的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南断陷 查干花气田 储层分类评价 核磁测井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相发育特征——以吉林省九台地区野外露头为例
11
作者 沈艳杰 李钧如 +2 位作者 张立亚 周洋 程日辉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6,共13页
为了解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类型、火山岩相类型及成因模式的复杂性、相关性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对于油气勘探的意义,利用野外露头、钻井资料、岩石薄片等多种地质资料,识别火山岩类型,划分火山岩相,分析了火山岩相成因特征。结果表明:①... 为了解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类型、火山岩相类型及成因模式的复杂性、相关性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对于油气勘探的意义,利用野外露头、钻井资料、岩石薄片等多种地质资料,识别火山岩类型,划分火山岩相,分析了火山岩相成因特征。结果表明:①营城组发育4大类火山岩类型,即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及碎屑沉积岩;②营城组野外露头划分了5种岩相类型,即火山口—火山通道型、火山口—破火山口型,近火山口—火山斜坡型、火山斜坡型和火山穹窿型;③建立了2类火山岩相成因模式,火山口堆积成因模式和火山斜坡成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九台地区 营城组 火山岩 火山岩相 成因模式
下载PDF
陆相湖盆水下喷发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为例
12
作者 任宪军 石云倩 靖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9,共14页
在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陆相湖盆水下喷发的火石岭组火山碎屑岩中发现了工业油气,有广阔的勘探前景。研究针对火石岭组水下喷发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差异开展,分析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差异原因及其形成和演化过程... 在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陆相湖盆水下喷发的火石岭组火山碎屑岩中发现了工业油气,有广阔的勘探前景。研究针对火石岭组水下喷发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差异开展,分析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差异原因及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凝灰岩中火山玻璃含量较高,储集空间以脱玻化孔和溶蚀孔为主,并且粒度越粗物性越好,孔隙规模、孔径大小、孔隙丰度等方面逐渐变大;沉凝灰岩黏土矿物含量高,以黏土矿物晶间孔为主,物性差;凝灰质砂岩中长石、岩屑和浊沸石等易溶组分含量高,以溶蚀孔为主。②研究区火山碎屑岩储层原生孔隙不发育,储层较为致密,平均孔隙度为2.43%,渗透率平均值为0.076×10^(-3)μm^(2),粗粒凝灰岩孔隙度最高,其次是凝灰质砂岩和细粒凝灰岩,沉凝灰岩物性最差。③脱玻化作用是凝灰岩储层中高孔隙度和超低渗透率的重要原因,中成岩阶段的2次油气充注导致岩石发生有机酸溶蚀,此外,裂缝可以为有机酸和深部热液提供运移通道,导致后期溶蚀,并连接各种分散的溶蚀孔隙,提高储集空间的有效性。④近源相带气携水下火山碎屑流亚相粗粒凝灰岩储层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长岭断陷 陆相湖盆 水下喷发 火山碎屑岩储层 储层发育模式
下载PDF
基于叠前方位各向异性的火山岩裂缝预测——以松辽盆地南部LFS地区为例
13
作者 李宁 苗贺 曹开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6,215,共11页
利用叠前方位道集地震数据进行各向异性参数反演是目前裂缝预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RÜGER近似方程和傅里叶级数展开式2种算法应用较为广泛,RÜGER近似方程中的各向异性梯度与傅里叶级数展开式的二阶项均可以表征裂缝强度。应用... 利用叠前方位道集地震数据进行各向异性参数反演是目前裂缝预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RÜGER近似方程和傅里叶级数展开式2种算法应用较为广泛,RÜGER近似方程中的各向异性梯度与傅里叶级数展开式的二阶项均可以表征裂缝强度。应用2种方程在单层界面、实钻井裂缝层分别对比了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并在实际火山岩发育区对比了裂缝空间预测结果。单界面模型2种方程预测裂缝强度存在量纲差异,RÜGER近似方程裂缝强度值域大于傅里叶级数展开式计算结果,RÜGER近似方程计算裂缝方位存在多解性,可能为垂直裂缝方向;井上裂缝层应用2种方法计算裂缝方位和强度结果基本一致;在松辽盆地南部LFS地区火山岩地层应用2种方法分别预测裂缝发育情况,傅里叶级数二阶项相比方位各向异性梯度,与电成像测井解释裂缝强度吻合稍好,且预测裂缝方位与成像测井解释方位相同。研究认为,在火山岩领域傅里叶级数方程预测裂缝方法更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火山岩 裂缝预测 方位各向异性 RÜGER近似方程 傅里叶级数
下载PDF
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与实践——以松南断陷白垩系火山岩为例
14
作者 马代鑫 任宪军 +2 位作者 赵密福 韩娇艳 刘玉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5,F0002,共10页
近20年来,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在松辽盆地南部的勘探进一步证明,盆地火山岩是寻找油气藏的新靶区,具有广阔的前景。东北油气分公司根据盆地勘探实践,总结了以主成藏期为关键点的“生烃灶-成藏期古构造-断盖保存-有效储层”联动演化... 近20年来,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在松辽盆地南部的勘探进一步证明,盆地火山岩是寻找油气藏的新靶区,具有广阔的前景。东北油气分公司根据盆地勘探实践,总结了以主成藏期为关键点的“生烃灶-成藏期古构造-断盖保存-有效储层”联动演化的断陷层四元耦合控藏模式,推动了松南地区长岭断陷火石岭组大规模火山岩气藏的发现。火山岩勘探方向从营城组拓展到更深层的火石岭组,勘探目标从酸性火山岩拓展到中基性火山岩,从水上喷发到水下喷发。采用气藏精细描述技术,建模数模一体化及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在松南断陷多口井取得产能突破,实现火山岩气藏高效开发和规模上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南断陷 火山岩气藏 成藏模式 气藏精细描述 建模数模一体化 地质工程一体化
下载PDF
南华北叠合盆地油气勘探回顾与思考——以济源、谭庄—沈丘凹陷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齐兴宇 李淑筠 +2 位作者 黄桂雄 卜翠萍 宋海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4期40-45,共6页
针对经多期构造运动改造的南华北诸叠合盆地,勘探久战无大进展的现状,通过对济源、谭庄—沈丘两个重点凹陷勘探史的回顾、反思,认真分析油气成藏条件,探讨其主要原因。认为对多期构造、断块活动产生的复杂构造面貌,上古生界、中生界烃... 针对经多期构造运动改造的南华北诸叠合盆地,勘探久战无大进展的现状,通过对济源、谭庄—沈丘两个重点凹陷勘探史的回顾、反思,认真分析油气成藏条件,探讨其主要原因。认为对多期构造、断块活动产生的复杂构造面貌,上古生界、中生界烃源层多期生烃和多期运聚成藏、保存等诸多复杂地质因素缺乏认识是主要因素,新技术、新方未广泛运用是次要因素。说明勘探叠合盆地须用新的地质理论和评价方法去认识复杂的地质因素,精心策划部署,严格施工,方可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北叠合盆地 济源凹陷 谭庄-沈丘凹陷 成藏条件 勘探历程 思考
下载PDF
复杂断块超低渗油气藏试采动态评价与开发对策——以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油田营城组及沙河子组一段油藏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志海 任利军 +1 位作者 陈亮宇 常铁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3-141,共9页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油田营城组及沙河子组油气藏属于特低渗-超低渗复杂断块油气藏。单薄层砂体的平面分布稳定性差,展布规模小且受断层切割,油气藏内类型丰富的流体受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研究区内绝大多数井需要压裂投产,只有个别气井可...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油田营城组及沙河子组油气藏属于特低渗-超低渗复杂断块油气藏。单薄层砂体的平面分布稳定性差,展布规模小且受断层切割,油气藏内类型丰富的流体受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研究区内绝大多数井需要压裂投产,只有个别气井可自然投产。单井试采动态表明,地层系数小、流动启动压力梯度大决定油井产量低,弹性驱动的天然能量开发油井产量递减快;油气同出井开发效果明显好于油井,气井的开发效果最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综合的开发对策,即在油井分层压裂、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油藏精细描述;对油井先分层压裂、后合层投产,提高单井产能,对注水井先笼统注水、后分层注水,补充地层能量;优选出好的断块,采取不规则井网开展超前注水先导试验,试验成功后逐步推广;对气层和含油气层考虑大规模压裂投产,对油层可考虑单井CO2吞吐,但要选低气/油比油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采动态 开发对策 复杂断块 超低渗油藏 十屋油田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断陷层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浩 王保华 +3 位作者 陆建林 左宗鑫 徐文 吕剑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8-716,共9页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断陷层勘探程度低,沉积充填具有“火山—沉积”二元特征,成藏组合类型多,且不同构造带主力成藏组合差异大。从成藏组合类型划分入手,剖析不同成藏组合的差异,分析了长岭断陷研究区火山岩与致密碎屑岩两大类油气...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断陷层勘探程度低,沉积充填具有“火山—沉积”二元特征,成藏组合类型多,且不同构造带主力成藏组合差异大。从成藏组合类型划分入手,剖析不同成藏组合的差异,分析了长岭断陷研究区火山岩与致密碎屑岩两大类油气成藏组合的特点、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构建了3种成藏模式:(1)营城组火山岩油气成藏组合主要表现为近源、近火山口亚相、断裂输导、区域盖层、继承性古隆起控油气富集;(2)营城组下生上储式碎屑岩成藏组合表现为直接盖层、不整合—断裂复合输导、近源、继承性斜坡带(超剥带)控油气富集;(3)沙河子组源内致密油气成藏主要表现为优势相带、埋深、反转构造带控油气富集。基于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提出了不同类型成藏组合油气评价关键参数及标准,分类分区计算了不同成藏组合的油气富集概率,指出了查干花地区营城组火山岩成藏组合、东岭斜坡带、龙凤山反转构造带以及伏龙泉地区致密碎屑岩成藏组合为下步重点勘探方向,尤其是沙河子组源内致密油气勘探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勘探程度 成藏组合 主控因素 富集概率 致密碎屑岩 火山岩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华北-东北地区海相层系烃源特征与战略选区 被引量:6
18
作者 闫相宾 周小进 +5 位作者 倪春华 朱建辉 徐宏节 欧阳睿 蒋永福 张欣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8-460,共13页
通过大量露头、钻井样品的测试分析,初步落实了冀北中-新元古界、华北南缘下寒武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奥陶统优质烃源岩的分布。冀北中-新元古界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蓟县系洪水庄组下部,华北南缘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辛集... 通过大量露头、钻井样品的测试分析,初步落实了冀北中-新元古界、华北南缘下寒武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奥陶统优质烃源岩的分布。冀北中-新元古界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蓟县系洪水庄组下部,华北南缘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辛集组(或雨台山组)底部,鄂西南中奥陶统较好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平凉组下部,它们均以黑色泥页岩为主要特点。同时指出,华北台内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是一套总体较差的烃源岩;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以南华北地区发育条件最为优越,比鄂尔多斯、渤海湾盆地多发育了上、下石盒子组含煤层系。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测试技术,对东北地区上古生界进行了变质相区划,初步认为二连盆地中西部、松辽盆地东南部是上古生界发育未变质潜在烃源岩的主要地区。综合评价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是古生界油气突破的有利地区,华北南部是进一步探索上古生界煤成油气的有利地区,冀北中-新元古界、东北上古生界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层系 烃源特征 变质相 战略选区 华北-东北地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源及成藏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文 李浩 陈延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340,376,共8页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确定了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成因及来源,建立了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伏龙泉地区泉头组—登娄库组天然气以煤型气和凝析油...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确定了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成因及来源,建立了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伏龙泉地区泉头组—登娄库组天然气以煤型气和凝析油伴生气为主,油气源主要为下部断陷层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营城组和火石岭组烃源岩有部分贡献;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存在差异,陡坡带主要为深大断裂控制下的次生油气藏成藏模式,具有"近源、深大断裂输导、后期强烈反转调整"的成藏特征,缓坡带主要为侧向运移的原生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区下白垩统发育多套烃源岩、"Y"型断裂以及多个区域不整合面构成的三维网络输导体系,油气源条件与输导条件良好,同时嫩江组沉积末期强烈的构造反转运动形成的反转构造,提供了较有利的圈闭条件,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油气源对比 成藏模式 勘探潜力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裂谷盆地岩浆活动控制油气概论 被引量:9
20
作者 万丛礼 金强 +1 位作者 李钜源 缪俊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1,共5页
裂谷盆地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区油气资源丰富、物化性质异常、分布复杂。为了深入研究侵入岩区的油气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观察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沾化凹陷中东部地区侵入岩及其附近油气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浆的高温、高压及活跃的... 裂谷盆地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区油气资源丰富、物化性质异常、分布复杂。为了深入研究侵入岩区的油气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观察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沾化凹陷中东部地区侵入岩及其附近油气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浆的高温、高压及活跃的化学性质不仅显著促进了周围烃源岩的生排烃,而且使烃源岩内产生大量的裂缝和孔隙,成为良好的储层;岩浆岩的边缘相发育气孔、溶孔和收缩裂缝,为较好的储层;岩浆活动形成的异常高压场增强了地层对油气的吸附能力,且岩浆活动还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岩浆活动不仅促进了油气生成,而且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岩浆活动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主要取决于岩浆类型、活动强度、活动方式、活动时间、岩浆岩与烃源岩的空间关系以及烃源岩发育及其中有机质和碳酸盐岩含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油气生成 油气聚集 岩浆活动 沾化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