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今年一季度2亿立方米天然气助力2700多万吉林人民抗疫 抗击疫情 保供不停
1
作者 王可航 《吉林画报》 2020年第3期60-61,共2页
截止3月底,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日均生产天然气250万立方米,今年累计销量超过2亿立方米,为吉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关键词 一季度
原文传递
东北油气分公司油田井组注水分析
2
作者 李鑫 董传瑞 《辽宁化工》 CAS 2018年第2期132-134,共3页
在低油价情况下,措施工作量减少,老油田开发稳产难度增大,精细开展井组动态分析是低投入小调整、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重点工作。根据目前注水开发现状,井组分析活动进一步完善基础资料、整理井史数据、对重点区块进行建模和数模、分析注... 在低油价情况下,措施工作量减少,老油田开发稳产难度增大,精细开展井组动态分析是低投入小调整、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重点工作。根据目前注水开发现状,井组分析活动进一步完善基础资料、整理井史数据、对重点区块进行建模和数模、分析注水见效规律,提出并实施动态调配、措施挖潜、完善注采、周期注水等工作量203井次,实现16口油井由无效变有效,18口油井有效再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注水 挖潜增效
下载PDF
特低渗小断块油藏流场调整实践与认识——以东北分公司油田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甘文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9年第6期58-61,共4页
针对东北油气分公司特低渗小断块低品位油藏储量动用率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形成效益开发的问题,开展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提出了流场立体调整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特低渗小断块油藏具有平面、层间、层内三种剩余油富集特... 针对东北油气分公司特低渗小断块低品位油藏储量动用率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形成效益开发的问题,开展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提出了流场立体调整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特低渗小断块油藏具有平面、层间、层内三种剩余油富集特征及七种剩余油分布模式,水井分注、边外注水、注采调整、水井调驱等流场调整对策可实现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中的流场立体调整。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场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低品位油藏的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油藏 特低渗 小断块 剩余油 调流场
下载PDF
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断裂活动对火山岩油气藏运聚的控制作用
4
作者 张睿晨 郝国丽 +3 位作者 刘玉虎 衣健 陆俊杰 庞赫 《世界地质》 2025年第1期94-105,共12页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可划分为南、北两部分。次凹北部与南部的火山岩油气藏的源储配置条件和储层物性条件相近,但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现,次凹南、北部的断裂分布与断裂活动期次存在差异,且次凹北部的火山岩油气藏明显多于次凹南...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可划分为南、北两部分。次凹北部与南部的火山岩油气藏的源储配置条件和储层物性条件相近,但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现,次凹南、北部的断裂分布与断裂活动期次存在差异,且次凹北部的火山岩油气藏明显多于次凹南部。本次研究利用地震解释资料统计了查干花次凹主要活动断裂的产状以及活动期次,结合烃源岩埋藏史,对重点过井剖面进行二维油气运移模拟,对比了南、北部断裂活动与充注期次的匹配关系,分析了断裂活动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及火山岩油气藏分布南北差异的成因。研究表明查干花次凹的火山岩油气藏共经历登娄库期和泉头末期-青山口期2个充注期。中生界地层中发育伸展背景下的3个级别的断裂,二级断裂对油气成藏起主要作用,其中次凹北部的二级断裂较为发育,持续活动时间长、从火石岭期至泉头期末或至青山口期末,与充注期次匹配关系较好,可以作为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配合不整合面输导形成了较多火山岩油气藏;次凹南部的二级断裂分布少,活动期短,从沙河子期活动至登娄库期,断裂活动期次与充注期匹配性较差,断裂的控藏作用相较次凹北部小,且在油气运移中发挥的作用有限,部分活动性较好的断裂配合优势相带也能促进油气运移。断裂持续活动时间及断裂活动与油气充注期次的匹配情况是造成查干花次凹南、北部火山岩油气藏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油气藏 断裂活动期次 油气运聚 查干花次凹 长岭断陷
下载PDF
东北油气田可重复利用地层水基压裂液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娟娟 刘翰林 +2 位作者 刘通义 魏俊 林波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8-343,共6页
针对东北油气田压裂液配液水缺乏及地层水重复利用难的问题,开展了东北油气田地层水特征分析及可重复利用压裂液研究。地层水特征分析以及地层水压裂液优选实验结果表明:苏家屯等几个区块地层水呈弱碱性,生物活性强、Ca2+、Mg2+含量高,... 针对东北油气田压裂液配液水缺乏及地层水重复利用难的问题,开展了东北油气田地层水特征分析及可重复利用压裂液研究。地层水特征分析以及地层水压裂液优选实验结果表明:苏家屯等几个区块地层水呈弱碱性,生物活性强、Ca2+、Mg2+含量高,使得常规稠化剂溶胀速度慢甚至沉淀、配制的基液稳定性差并且交联无法控制、交联液耐温能力差。最终确定了能采用地层水配制的BCS分子自缔合压裂液及130℃配方:0.55%稠化剂BC-S+0.45%稠化增效剂BL-S+0.3%金属离子稳定剂BCG-5+0.2%高温稳定剂B-13+0.3%高效阻垢剂BC-3。性能评价结果表明:BCS压裂液在130℃、170 s-1下剪切120min黏度可达35 m Pa·s以上,耐温抗剪切性能良好,携砂性能优于HPG压裂液,并且破胶彻底,破胶液残渣含量仅为1.5 mg/L,表面张力为24.32 m N/m。采用60%的自来水稀释压裂返排液后,配制的BCS压裂液能达到原130℃配方的标准,从而实现地层水的多次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水质分析 重复利用 分子自缔合压裂液 性能评价 东北油气田
下载PDF
梨树断陷火石岭组-泉头组地层水特征及其油气指示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逄海明 徐杰 +2 位作者 张玺 李海彬 张大千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24-32,38,共10页
地层水的形成与分布伴随着成盆、生烃、成藏的整个过程,对研究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指示作用。为明确梨树断陷火石岭组-泉头组地层水特征及其油气指示作用,对梨树断陷120余口井火石岭组-泉头组地层水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地层水发育特征与油气... 地层水的形成与分布伴随着成盆、生烃、成藏的整个过程,对研究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指示作用。为明确梨树断陷火石岭组-泉头组地层水特征及其油气指示作用,对梨树断陷120余口井火石岭组-泉头组地层水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地层水发育特征与油气藏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区内地层水化学特征具明显差异,结合环境差异和保存条件,可将梨树断陷火石岭组-泉头组地层水分为三类六种水动力驱动类型,其演化经历了从大气水下渗→沉积水→内生水的过程。营城组以下地层以压实驱动型和内生驱动型为主,地层水呈现出多沉积中心向周缘泄流补给和内部滞留的特征,有利于隐蔽和非常规油气藏的发育。登娄库组-泉头组以重力驱动型为主,地层水受重力驱动自断陷东南向西北泄流,在断陷东南部和中部发育以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发育。该成果对于我国东部其他断陷盆地的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及勘探部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断陷 水动力系统 驱动类型 沉积中心 内生驱动型
下载PDF
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油气控制因素及其分布特征
7
作者 许方哲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80-82,共3页
腰英台油田油藏分布机理不清,油水关系复杂。鉴于油藏的这种特征,分别从烃源岩供给、断裂体系、沉积微相及运移动力等四个因素出发,逐级探讨各类因素在油气分布过程中的影响及意义,并总结了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油气分布模式。为腰英台油... 腰英台油田油藏分布机理不清,油水关系复杂。鉴于油藏的这种特征,分别从烃源岩供给、断裂体系、沉积微相及运移动力等四个因素出发,逐级探讨各类因素在油气分布过程中的影响及意义,并总结了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油气分布模式。为腰英台油田下步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英台油田 主控因素 逐级控制 油气分布模式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瑞磊 杨立英 +6 位作者 朱建峰 刘玉虎 徐文 李忠博 樊薛沛 冷庆磊 张婷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111,共12页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是松辽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热点。本文通过宏观到微观多尺度综合分析,开展火山岩形成与分布、岩性岩相与火山机构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和油气成藏特征等方面研究,总结深层火山岩有效储层...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是松辽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热点。本文通过宏观到微观多尺度综合分析,开展火山岩形成与分布、岩性岩相与火山机构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和油气成藏特征等方面研究,总结深层火山岩有效储层形成机制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1)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分布广泛,多呈低幅丘状、多期叠置连片分布;火山岩主要发育3种岩相、7种亚相;发育“孔隙+缝网”复合型有效储集空间类型;(2)火山机构控制岩性、岩相分布,决定原生孔隙的形成与分布;构造作用、溶蚀作用利于构造裂缝及次生溶蚀孔缝的形成,是控制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因素;(3)优质储层和保存条件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断陷层 火山岩 有效储层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南华北叠合盆地油气勘探回顾与思考——以济源、谭庄—沈丘凹陷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齐兴宇 李淑筠 +2 位作者 黄桂雄 卜翠萍 宋海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4期40-45,共6页
针对经多期构造运动改造的南华北诸叠合盆地,勘探久战无大进展的现状,通过对济源、谭庄—沈丘两个重点凹陷勘探史的回顾、反思,认真分析油气成藏条件,探讨其主要原因。认为对多期构造、断块活动产生的复杂构造面貌,上古生界、中生界烃... 针对经多期构造运动改造的南华北诸叠合盆地,勘探久战无大进展的现状,通过对济源、谭庄—沈丘两个重点凹陷勘探史的回顾、反思,认真分析油气成藏条件,探讨其主要原因。认为对多期构造、断块活动产生的复杂构造面貌,上古生界、中生界烃源层多期生烃和多期运聚成藏、保存等诸多复杂地质因素缺乏认识是主要因素,新技术、新方未广泛运用是次要因素。说明勘探叠合盆地须用新的地质理论和评价方法去认识复杂的地质因素,精心策划部署,严格施工,方可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北叠合盆地 济源凹陷 谭庄-沈丘凹陷 成藏条件 勘探历程 思考
下载PDF
复杂断块超低渗油气藏试采动态评价与开发对策——以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油田营城组及沙河子组一段油藏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志海 任利军 +1 位作者 陈亮宇 常铁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3-141,共9页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油田营城组及沙河子组油气藏属于特低渗-超低渗复杂断块油气藏。单薄层砂体的平面分布稳定性差,展布规模小且受断层切割,油气藏内类型丰富的流体受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研究区内绝大多数井需要压裂投产,只有个别气井可...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油田营城组及沙河子组油气藏属于特低渗-超低渗复杂断块油气藏。单薄层砂体的平面分布稳定性差,展布规模小且受断层切割,油气藏内类型丰富的流体受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研究区内绝大多数井需要压裂投产,只有个别气井可自然投产。单井试采动态表明,地层系数小、流动启动压力梯度大决定油井产量低,弹性驱动的天然能量开发油井产量递减快;油气同出井开发效果明显好于油井,气井的开发效果最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综合的开发对策,即在油井分层压裂、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油藏精细描述;对油井先分层压裂、后合层投产,提高单井产能,对注水井先笼统注水、后分层注水,补充地层能量;优选出好的断块,采取不规则井网开展超前注水先导试验,试验成功后逐步推广;对气层和含油气层考虑大规模压裂投产,对油层可考虑单井CO2吞吐,但要选低气/油比油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采动态 开发对策 复杂断块 超低渗油藏 十屋油田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断陷层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浩 王保华 +3 位作者 陆建林 左宗鑫 徐文 吕剑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8-716,共9页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断陷层勘探程度低,沉积充填具有“火山—沉积”二元特征,成藏组合类型多,且不同构造带主力成藏组合差异大。从成藏组合类型划分入手,剖析不同成藏组合的差异,分析了长岭断陷研究区火山岩与致密碎屑岩两大类油气...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断陷层勘探程度低,沉积充填具有“火山—沉积”二元特征,成藏组合类型多,且不同构造带主力成藏组合差异大。从成藏组合类型划分入手,剖析不同成藏组合的差异,分析了长岭断陷研究区火山岩与致密碎屑岩两大类油气成藏组合的特点、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构建了3种成藏模式:(1)营城组火山岩油气成藏组合主要表现为近源、近火山口亚相、断裂输导、区域盖层、继承性古隆起控油气富集;(2)营城组下生上储式碎屑岩成藏组合表现为直接盖层、不整合—断裂复合输导、近源、继承性斜坡带(超剥带)控油气富集;(3)沙河子组源内致密油气成藏主要表现为优势相带、埋深、反转构造带控油气富集。基于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提出了不同类型成藏组合油气评价关键参数及标准,分类分区计算了不同成藏组合的油气富集概率,指出了查干花地区营城组火山岩成藏组合、东岭斜坡带、龙凤山反转构造带以及伏龙泉地区致密碎屑岩成藏组合为下步重点勘探方向,尤其是沙河子组源内致密油气勘探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勘探程度 成藏组合 主控因素 富集概率 致密碎屑岩 火山岩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华北-东北地区海相层系烃源特征与战略选区 被引量:7
12
作者 闫相宾 周小进 +5 位作者 倪春华 朱建辉 徐宏节 欧阳睿 蒋永福 张欣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8-460,共13页
通过大量露头、钻井样品的测试分析,初步落实了冀北中-新元古界、华北南缘下寒武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奥陶统优质烃源岩的分布。冀北中-新元古界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蓟县系洪水庄组下部,华北南缘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辛集... 通过大量露头、钻井样品的测试分析,初步落实了冀北中-新元古界、华北南缘下寒武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奥陶统优质烃源岩的分布。冀北中-新元古界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蓟县系洪水庄组下部,华北南缘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辛集组(或雨台山组)底部,鄂西南中奥陶统较好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平凉组下部,它们均以黑色泥页岩为主要特点。同时指出,华北台内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是一套总体较差的烃源岩;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以南华北地区发育条件最为优越,比鄂尔多斯、渤海湾盆地多发育了上、下石盒子组含煤层系。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测试技术,对东北地区上古生界进行了变质相区划,初步认为二连盆地中西部、松辽盆地东南部是上古生界发育未变质潜在烃源岩的主要地区。综合评价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是古生界油气突破的有利地区,华北南部是进一步探索上古生界煤成油气的有利地区,冀北中-新元古界、东北上古生界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层系 烃源特征 变质相 战略选区 华北-东北地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源及成藏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文 李浩 陈延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340,376,共8页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确定了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成因及来源,建立了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伏龙泉地区泉头组—登娄库组天然气以煤型气和凝析油...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确定了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成因及来源,建立了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伏龙泉地区泉头组—登娄库组天然气以煤型气和凝析油伴生气为主,油气源主要为下部断陷层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营城组和火石岭组烃源岩有部分贡献;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存在差异,陡坡带主要为深大断裂控制下的次生油气藏成藏模式,具有"近源、深大断裂输导、后期强烈反转调整"的成藏特征,缓坡带主要为侧向运移的原生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区下白垩统发育多套烃源岩、"Y"型断裂以及多个区域不整合面构成的三维网络输导体系,油气源条件与输导条件良好,同时嫩江组沉积末期强烈的构造反转运动形成的反转构造,提供了较有利的圈闭条件,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油气源对比 成藏模式 勘探潜力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变质核杂岩带的发现及其控油气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建林 左宗鑫 +3 位作者 李瑞磊 王苗 王保华 朱建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1-777,共7页
变质核杂岩带是一类重要的地质现象。通过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的解剖,发现了松辽盆地下白垩统变质核杂岩带的存在。该变质核杂岩由深变质的核部、韧性流变的中间层与不变质的盖层组成,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研究认为该变质核杂岩的隆升主... 变质核杂岩带是一类重要的地质现象。通过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的解剖,发现了松辽盆地下白垩统变质核杂岩带的存在。该变质核杂岩由深变质的核部、韧性流变的中间层与不变质的盖层组成,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研究认为该变质核杂岩的隆升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营城期,是营城期同构造岩浆的强烈侵位与区域伸展作用的共同产物;其形成机制可能是晚侏罗世造山运动结束后,由于早白垩世开始的造山带伸展垮塌及山根拆沉作用引发的地壳减薄与岩浆活动及区域性的大规模伸展拆离作用,形成了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断陷群与变质核杂岩带。根据其对所在地质构造带油气成藏的影响分析,认为它对龙凤山油气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是一类重要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控油气作用 构造演化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裂谷盆地岩浆活动控制油气概论 被引量:9
15
作者 万丛礼 金强 +1 位作者 李钜源 缪俊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1,共5页
裂谷盆地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区油气资源丰富、物化性质异常、分布复杂。为了深入研究侵入岩区的油气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观察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沾化凹陷中东部地区侵入岩及其附近油气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浆的高温、高压及活跃的... 裂谷盆地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区油气资源丰富、物化性质异常、分布复杂。为了深入研究侵入岩区的油气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观察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沾化凹陷中东部地区侵入岩及其附近油气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浆的高温、高压及活跃的化学性质不仅显著促进了周围烃源岩的生排烃,而且使烃源岩内产生大量的裂缝和孔隙,成为良好的储层;岩浆岩的边缘相发育气孔、溶孔和收缩裂缝,为较好的储层;岩浆活动形成的异常高压场增强了地层对油气的吸附能力,且岩浆活动还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岩浆活动不仅促进了油气生成,而且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岩浆活动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主要取决于岩浆类型、活动强度、活动方式、活动时间、岩浆岩与烃源岩的空间关系以及烃源岩发育及其中有机质和碳酸盐岩含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油气生成 油气聚集 岩浆活动 沾化凹陷
下载PDF
彰武断陷九佛堂组页岩油气潜力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浩 解启来 +6 位作者 陈孔全 张玺 王嗣敏 刘福春 李忠博 杨秀辉 徐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103,6-7,共10页
松辽盆地南部彰武断陷九佛堂组发育大套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页岩夹油页岩层.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基础上,结合泥页岩的分布、电性和地化特征、含油气性、储集和保存条件等,研究九佛堂组富有机质的暗色泥页岩的页岩油气... 松辽盆地南部彰武断陷九佛堂组发育大套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页岩夹油页岩层.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基础上,结合泥页岩的分布、电性和地化特征、含油气性、储集和保存条件等,研究九佛堂组富有机质的暗色泥页岩的页岩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九佛堂组暗色泥页岩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三高一低"的响应特征,纵向上厚度大,可识别上、下两段泥页岩层系,横向上展布较广;有机质丰度高,达到好的烃源岩标准,干酪根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为0.54%~1.10%;泥页岩含油气性较好,晶间、粒间微孔隙和微裂缝较发育;脆性矿物平均质量分数高达51.4%,易于储层压裂改造.九佛堂组沉积后期构造活动较弱,有利于页岩油气的保存.运用概率体积法估算页岩油资源量为12 442.0×10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彰武断陷 九佛堂组 泥页岩 页岩油气 有机质丰度 测井评价模型
下载PDF
梨树断陷油气封存机理与成藏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逄海明 万丛礼 李九思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48,共6页
为查明梨树断陷油气充注与成藏机理,基于钻井地层压力数据,深入分析了研究区地层压力分布、油气封存条件及类型、油气组合等特征。结果表明,梨树断陷发育2套含油气组合,且早期发育高压—超高压流体封存箱;受后期构造活动影响,封存箱内... 为查明梨树断陷油气充注与成藏机理,基于钻井地层压力数据,深入分析了研究区地层压力分布、油气封存条件及类型、油气组合等特征。结果表明,梨树断陷发育2套含油气组合,且早期发育高压—超高压流体封存箱;受后期构造活动影响,封存箱内流体发生调整与交换,并在构造稳定区形成原生油气藏,而构造改造区形成次生油气藏。根据构造样式、主充注期与构造活动的匹配关系等,将研究区流体封存箱分为3类6种,流体封存箱控制了油气组合样式及油气富集。油气封存机理研究对准确把握勘探主要目的层,推进高效勘探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组合 流体封存箱 异常压力 封存机理 梨树断陷
下载PDF
松南新区彰武断陷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赵洪伟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721-729,共9页
利用3口钻井资料和新采集二维地震资料,对彰武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沙海组和九佛堂组具备良好的生储盖条件和配置关系,发育自生自储式、下生上储式和上生下储式3套生储盖组合类型。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利用3口钻井资料和新采集二维地震资料,对彰武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沙海组和九佛堂组具备良好的生储盖条件和配置关系,发育自生自储式、下生上储式和上生下储式3套生储盖组合类型。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断层侧向封挡、近源成藏是本区主要的成藏控制条件,构造-岩性油藏是主要的油藏类型。沙海组烃源岩有机质以ⅡB型为主,Ro值主要为0.5%~0.7%,处于低熟演化阶段;九佛堂组烃源岩有机质以Ⅰ型和ⅡA型为主,Ro值主要为0.7%~1.0%,处于成熟阶段。沙海组整体上属于中孔、低-中渗型储层,九佛堂组储层整体上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沙海组顶部泥岩构成区域盖层,九佛堂组顶部泥岩可作为直接盖层。九佛堂组邻近优质烃源岩、地层厚度大,成藏潜力更大,可以作为下一步勘探的优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南新区 彰武断陷 沙海组 九佛堂组 生储盖组合 成藏条件
下载PDF
基于倾角导向地层格架低频模型的火山岩相控反演研究
19
作者 齐英涵 曹磊 +2 位作者 周丹 韩娇艳 张红霞 《石油科学通报》 2025年第1期65-74,共10页
近年来,众多勘探开发实例彰显出火山岩油气藏巨大的勘探潜力。长岭断陷的中基性火山岩更是展现出极为独特的地质特征,其横向分布广泛,纵向呈现多期叠置的复杂态势,火山机构内部结构错综复杂,储层的非均质性极为强烈。利用准确的低频模... 近年来,众多勘探开发实例彰显出火山岩油气藏巨大的勘探潜力。长岭断陷的中基性火山岩更是展现出极为独特的地质特征,其横向分布广泛,纵向呈现多期叠置的复杂态势,火山机构内部结构错综复杂,储层的非均质性极为强烈。利用准确的低频模型对储层相控反演加以约束,成为制约火山岩油气藏高效开发利用的核心关键所在。本文将地震数据作为主变量,倾角导向等时地层格架作为第一协同变量,以岩相指示曲线作为第二协同变量,利用多变量协同克里金方法进行插值得到低频模型,优选波形指示模拟得到高分辨率火山岩相体。再利用岩相先验控制构建物性参数和弹性参数联合采样空间,基于贝叶斯-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实现对火山岩储层的物性预测。本方法充分整合现有条件下不同维度的数据,有效降低了预测结果的多解性,支撑龙凤山地区火山岩部署井位8口,物性预测平均吻合率为81.4%,充分证明了本方法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多变量协同克里金 低频模型 相控波形指示反演 倾角导向
原文传递
东北工区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靳宝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3-66,9,共4页
针对东北工区七棵树油田和松南登娄库气田水平井增产的需要,通过建立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模型,优化了致密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条数、缝长等参数;通过岩石力学参数、隔层厚度和压裂参数优化,形成了七棵树油田水平井泥岩穿层压裂工艺... 针对东北工区七棵树油田和松南登娄库气田水平井增产的需要,通过建立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模型,优化了致密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条数、缝长等参数;通过岩石力学参数、隔层厚度和压裂参数优化,形成了七棵树油田水平井泥岩穿层压裂工艺技术和登娄库气田水平井缝高控制技术;建立的筛管完井或套管固井的水力喷射定点分段压裂工艺技术、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与完井一体化工艺技术,能够满足不同完井方式水平井分段压裂的需要,且经济效益显著,为东北油气分公司的增储上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油田 水平井 分段压裂 水力喷射压裂 裸眼封隔 参数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