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北侏罗系千佛崖组页岩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炜 刘若冰 倪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41,4,共6页
通过对比国内外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分析测试发现川东北侏罗系千佛崖组暗色泥页岩具有埋藏深度适中(3 500~4 000 m),厚度较大,TOC平均质量分数大于1.0%,热演化程度在1.43%~1.62%之间,孔隙度平均为4.08%,渗透率平均为1.106 6... 通过对比国内外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分析测试发现川东北侏罗系千佛崖组暗色泥页岩具有埋藏深度适中(3 500~4 000 m),厚度较大,TOC平均质量分数大于1.0%,热演化程度在1.43%~1.62%之间,孔隙度平均为4.08%,渗透率平均为1.106 6×10-3μm2,并且脆性矿物质量分数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页岩气成藏和开发条件,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侏罗系 页岩气 勘探潜力
下载PDF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与方向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长清 岳全玲 曹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8-566,共9页
黔中隆起位于上扬子板块东南缘,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早震旦世裂谷、晚震旦世—志留纪被动大陆边缘、泥盆纪—中三叠世陆内裂谷与克拉通盆地和晚三叠世—第三纪陆内盆地5大演化阶段。该区具有较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发育上震旦统陡... 黔中隆起位于上扬子板块东南缘,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早震旦世裂谷、晚震旦世—志留纪被动大陆边缘、泥盆纪—中三叠世陆内裂谷与克拉通盆地和晚三叠世—第三纪陆内盆地5大演化阶段。该区具有较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发育上震旦统陡山沱组泥页岩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两套区域烃源岩及下奥陶统湄潭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局部泥页岩烃源岩,具有很强的生烃潜力;发育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寒武系金顶山组碎屑岩、高台组—娄山关组碳酸盐岩和下奥陶统—下志留统储层;而牛蹄塘组泥岩和娄山关组膏盐白云岩与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泥岩是该区区域性盖层,湄潭组、龙马溪组为局部盖层;该区保存条件复杂,燕山、喜山构造运动对早期油气藏的改造和破坏较大,是该区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也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风险所在。研究认为该区油气勘探潜力较大,而安顺凹陷、三塘—百兴凹陷和黔西凹陷整体油气保存条件较好,为最有利天然气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前景 下古生界 构造—沉积演化 区域保存条件 黔中隆起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自流井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良军 王庆波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7-764,共8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陆相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分析了该区自流井组不同层段泥页岩的沉积相分布、有机质含量及类型、成熟度、孔隙度、含气量、保存条件等页岩气形成条件,并与美国主要产气页岩进行比对后认为,涪陵东岳庙段位于... 为了进一步认识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陆相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分析了该区自流井组不同层段泥页岩的沉积相分布、有机质含量及类型、成熟度、孔隙度、含气量、保存条件等页岩气形成条件,并与美国主要产气页岩进行比对后认为,涪陵东岳庙段位于浅湖—半深湖有利相带,泥页岩厚度大,烃源条件好,储集性较好,含气性好,且夹层含量低(泥地比>80%),埋深适中(2 500 ~3 100 m),是该区目前最为现实的湖相页岩气勘探有利层系,建议加强专层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 东岳庙段 页岩气 形成条件 补贴标准
下载PDF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确定黏土含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燕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00-104,2,共5页
黏土矿物是储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及特征对储层评价及油气田开发效果具有较大影响。以X衍射黏土矿物分析数据为基础,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的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 黏土矿物是储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及特征对储层评价及油气田开发效果具有较大影响。以X衍射黏土矿物分析数据为基础,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的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选。将优选出的计算模型在元坝地区进行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并为页岩气水平井储层识别评价摸索出新思路。计算模型能准确合理确定黏土矿物含量,为储层评价及储层敏感性分析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逐步回归 自然伽马能谱 黏土矿物 元坝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HBC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殷孝梅 朱祥 赵永庆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2年第8期40-43,4,共4页
以四川盆地HBC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实测剖面和详细观察岩心的基础上,从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储集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储层进行了研究。飞仙关组三段储集岩主要为鲕粒灰岩,主要形成于台内鲕粒滩沉积... 以四川盆地HBC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实测剖面和详细观察岩心的基础上,从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储集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储层进行了研究。飞仙关组三段储集岩主要为鲕粒灰岩,主要形成于台内鲕粒滩沉积体系中,储集空间主要为铸模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5%,渗透率主要分布小于0.02×10^(-3)μm^2,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四川盆地HBC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以Ⅱ、Ⅲ类储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 孔隙结构 储层特征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 HBC地区
下载PDF
湘中坳陷非常规及常规资源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殷虹 潘泽雄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2年第1期37-40,43,共5页
以前人对湘中坳陷构造、地层、沉积相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烃源岩及油气显示等成果分析,初步认为,有利烃源岩和储集岩发育的相带与印支期—早燕山期古隆起或斜坡带相叠置,现今仍有下石炭统测水煤系区域盖层连续分布的区域为天然气富集... 以前人对湘中坳陷构造、地层、沉积相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烃源岩及油气显示等成果分析,初步认为,有利烃源岩和储集岩发育的相带与印支期—早燕山期古隆起或斜坡带相叠置,现今仍有下石炭统测水煤系区域盖层连续分布的区域为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区。煤层气有利层位是下石炭统测水煤系和二叠系龙潭煤系,有利勘探区块为洪山殿矿区和渣渡矿区。涟源凹陷中部和邵阳凹陷东部凹槽台地相区,中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黑色泥页岩系和二叠系泥页岩累计厚度可达几百米,同时具有一定的分布规模,如冷水江一带面积分布广泛,埋藏深度在600~3000m,有机碳含量较高,热演化程度高,并且含有较多的硅质成分,加之构造相对简单,可考虑作为有利页岩气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坳陷 天然气 页岩气 煤层气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川东北HBC地区飞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祥 王涛 燕继红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1年第4期6-9,19,共5页
以川东北HBC地区飞仙关组飞三段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通过露头、岩心、岩性组合、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对飞三段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划分,探索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在碳酸盐岩台地中的应用,讨论... 以川东北HBC地区飞仙关组飞三段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通过露头、岩心、岩性组合、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对飞三段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划分,探索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在碳酸盐岩台地中的应用,讨论等时地层格架内的鲕滩展布特征,预测有利的储集层分布位置。研究表明:飞三段是由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的一部分组成,可划分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不少于1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对鲕滩储层的展布控制作用最为显著,鲕滩具有多期次,呈透镜状由北西向南东叠置连片展布,其发育层序逐渐变晚;鲕滩主要发育于中期层序MSC2,构造西北翼为早期鲕滩发育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仙关组 飞三段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 鲕滩 地震层序
下载PDF
松潘—阿坝地区晚三叠世热演化异常原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永庆 《天然气技术》 2008年第3期15-17,共3页
通过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得到松潘—阿坝地区红参1井的晚三叠世古地温梯度达6~7℃/100m,古大地热流值为120~140mW/m2左右的结论。这样高的古地温梯度肯定与构造热事件有关。经分析认为,红参1井Ro值在纵向剖面存在突变现象,在1500m以下地... 通过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得到松潘—阿坝地区红参1井的晚三叠世古地温梯度达6~7℃/100m,古大地热流值为120~140mW/m2左右的结论。这样高的古地温梯度肯定与构造热事件有关。经分析认为,红参1井Ro值在纵向剖面存在突变现象,在1500m以下地温梯度恢复正常,说明这次构造热事件发生在晚三叠世,是印支运动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参1井 镜质体反射率 EasyRo模型 构造热事件
下载PDF
南江地区油气地质基本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2
9
作者 燕继红 《天然气技术》 2009年第4期34-37,共4页
南江地区山前带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研究该地区油气地质条件,认为具有较好的基本成油气地质条件,资源量大。金溪1井油气突破表明,在山前带低幅度缓冲逆冲背景下发育的构造三角带、断背斜、断鼻构造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是保存油... 南江地区山前带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研究该地区油气地质条件,认为具有较好的基本成油气地质条件,资源量大。金溪1井油气突破表明,在山前带低幅度缓冲逆冲背景下发育的构造三角带、断背斜、断鼻构造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是保存油气的有利区域。指出南江地区金溪构造亚带、李子坪构造亚带及乐坝构造亚带为有利油气勘探区,高塔构造亚带为较有利油气勘探区,桥亭—诺水河冲断构造亚带为潜在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江地区 山前带成油气基本条件 勘探潜力
下载PDF
綦江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10
作者 李让彬 邹玉涛 +2 位作者 段金宝 汪建辉 邓剑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年第3期10-13,32,共5页
从綦江及邻区须家河组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烃源岩特征等方面,分析了须家河组含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表明:1綦江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岩性组合具有"砂包泥"的特点,整体上辫状河... 从綦江及邻区须家河组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烃源岩特征等方面,分析了须家河组含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表明:1綦江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岩性组合具有"砂包泥"的特点,整体上辫状河道砂体发育,具备形成规模储层的基础;2储层岩石致密-超致密,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裂缝和次生溶孔是储层发育的关键;3通过寻找相对低砂地比层系,叠合深大断裂沟通的须家河组构造,寻找混合气源的构造-岩性油气藏;4有深大断裂沟通深部海相气源的须家河组构造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綦江地区 须家河组 油气地质条件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川东南涪陵泰来地区长兴组岩性圈闭识别研究
11
作者 刘旭 李文超 《科技风》 2012年第2期31-31,共1页
以沉积相研究为指导,根据区内露头剖面观察、地震相解释、钻井岩性特征、岩电关系特征等,将涪陵地区沉积相划分为三种类型(碳酸盐台地型、台地边缘礁滩型、台地边缘斜坡型),通过对本区及邻区二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刻画出各沉积相... 以沉积相研究为指导,根据区内露头剖面观察、地震相解释、钻井岩性特征、岩电关系特征等,将涪陵地区沉积相划分为三种类型(碳酸盐台地型、台地边缘礁滩型、台地边缘斜坡型),通过对本区及邻区二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刻画出各沉积相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本区及邻区资料进行储层识别,建立储层正演模型,刻画出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最后依靠地震相分析来刻画圈闭边界,再结合波阻抗反演、瞬时相位、均方根振幅及其它地震属性等研究,在涪陵二维地震工区识别出早期台缘相带圈闭-泰来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响应特征 储层 圈闭
下载PDF
四川盆地桐湾不整合面古地貌特征与岩溶分布预测 被引量:41
12
作者 李启桂 李克胜 +2 位作者 周卓铸 燕继红 唐欢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6-521,共6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桐湾期不整合面古地貌的古高地、古斜坡的控制。利用全盆的地震格架大剖面解释资料和钻井资料,结合厚度印模法,恢复了桐湾不整合面古地貌,古地貌特征呈西北高、中部斜坡、东南洼的格局...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风化壳岩溶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桐湾期不整合面古地貌的古高地、古斜坡的控制。利用全盆的地震格架大剖面解释资料和钻井资料,结合厚度印模法,恢复了桐湾不整合面古地貌,古地貌特征呈西北高、中部斜坡、东南洼的格局。综合利用野外、钻井、地震等资料,深入分析灯影组溶蚀孔洞发育特征和有利岩溶发育带。结果表明,岩溶风化壳溶蚀孔洞发育,广泛发育3个岩溶作用带,岩溶作用厚度呈东薄西厚的变化趋势;岩溶有利发育分布区和较发育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古岩溶斜坡的地貌位置,以自贡—广安—达县—通江县一线为好,局部发育分布区位于古岩溶高地及古岩溶洼地的地貌位置,分布在成都-资阳地区、绵阳-广元地区及川东南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碳酸盐岩 岩溶储层 桐湾不整合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泥页岩储层测井识别 被引量:32
13
作者 严伟 王建波 +2 位作者 刘帅 王昆 周依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6,共7页
与常规气藏相比,页岩气藏具有弱敏感地球物理参数特征,这就大大增加了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识别页岩气储层的难度。为此,对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井的测井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泥页岩在常规测井曲线上具有... 与常规气藏相比,页岩气藏具有弱敏感地球物理参数特征,这就大大增加了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识别页岩气储层的难度。为此,对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井的测井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泥页岩在常规测井曲线上具有高自然伽马、高铀、低钍、低钾、相对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低中子、低密度、低光电吸收截面指数的特征;在元素测井资料上表现为硅含量增加,铝含量和铁含量降低。以泥页岩测井响应特征为基础,优选对泥页岩最为敏感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中子测井曲线、密度测井曲线,将上述曲线进行叠合能较好地识别泥页岩,有效区分富有机质泥页岩和非富有机质泥页岩。在定性识别的基础上,密度测井值能较好识别非富有机质泥页岩和富有机质泥页岩,前者密度测井值介于2.61~2.70g/cm^3,后者小于2.61g/cm^3。采用上述测井识别方法得到的结果与现场含气量测试、实验实分析有机碳含量和气测录井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可以为该区页岩气测井参数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焦石坝地区 志留纪 泥页岩 页岩气 测井响应 储集层识别 叠合法 交会法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14
作者 盘昌林 刘树根 +2 位作者 马永生 胡东风 黄仁春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8-423,共6页
勘探实践证明,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特别是元坝地区已经成为中浅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块。文中以马路背须二、须四段岩性-构造气藏,以及元坝须二段岩性气藏、须四段构造-岩性气藏的解剖研究为基础,分析川东北地区的成... 勘探实践证明,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特别是元坝地区已经成为中浅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块。文中以马路背须二、须四段岩性-构造气藏,以及元坝须二段岩性气藏、须四段构造-岩性气藏的解剖研究为基础,分析川东北地区的成藏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等,认为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备形成大中型气藏(田)的条件,充足的烃源岩、良好的输导条件、适时的古隆起、圈闭发育、大面积分布的巨厚储层、优良的保存及封盖条件是控制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解剖 成藏主控因素 天然气 须家河组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贵州紫云地区上泥盆统风暴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世悦 杨怀宇 +3 位作者 李文涛 张桂权 张鹏飞 时瑞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32,共6页
贵州紫云地区上泥盆统代化组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该组地层发育多套重力流沉积及两套风暴岩的沉积,其中重力流沉积主要以多期块状杂基支撑的砾屑灰岩组成的碎屑流充填为特征,而风暴岩沉积特征主要包括侵蚀构造、洼状交错层理、递变层理... 贵州紫云地区上泥盆统代化组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该组地层发育多套重力流沉积及两套风暴岩的沉积,其中重力流沉积主要以多期块状杂基支撑的砾屑灰岩组成的碎屑流充填为特征,而风暴岩沉积特征主要包括侵蚀构造、洼状交错层理、递变层理及泄水构造等。通过研究发现,本区风暴重力流共发育3种沉积序列组合,这3种序列组合代表了较深水的古地理环境,这就证实了滇黔桂盆地在泥盆纪台地间槽盆环境的存在,其风暴岩的发现指示了研究区晚泥盆世应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区域,气候温暖,水体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岩 重力流 古地理 古气候 上泥盆统 贵州紫云
下载PDF
川东南清虚洞组沉积特征及其对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建锋 彭军 +5 位作者 魏志红 宋志瑞 蒲洪果 熊超 罗曦 章新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9-246,共8页
早寒武世晚期,川东南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古地理面貌,清虚洞组普遍发育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厚约200m,自下而上划分为清一段、清二段。综合沉积学、古构造及海平面变化等方面的证据认为,清虚洞组为碳酸盐缓坡沉积模式,发育内缓坡相和浅缓坡... 早寒武世晚期,川东南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古地理面貌,清虚洞组普遍发育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厚约200m,自下而上划分为清一段、清二段。综合沉积学、古构造及海平面变化等方面的证据认为,清虚洞组为碳酸盐缓坡沉积模式,发育内缓坡相和浅缓坡相,进一步识别出潮坪、湖、浅滩及滩间海亚相,沉积相带大致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作用对储层演化的控制,最有利于储层形成的沉积相带是内缓坡浅滩亚相,其次是内缓坡湖亚相和浅缓坡浅滩亚相,浅缓坡滩间海亚相最差。砂屑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的储集性能较好,泥晶灰岩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控制因素 寒武系 清虚洞组 川东南
下载PDF
米仓山前缘隐伏构造带构造演化与长兴—飞仙关组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庆峰 陈祖庆 +2 位作者 赵永庆 张文军 罗文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29,共6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米仓山前缘隐伏构造带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构造变形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该区的勘探程度一直较低。为此,从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入手,分别探讨了峨眉地裂运动、米仓山形成演化与该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 四川盆地东北部米仓山前缘隐伏构造带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构造变形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该区的勘探程度一直较低。为此,从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入手,分别探讨了峨眉地裂运动、米仓山形成演化与该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油气成藏的关系。分析认为,峨眉地裂运动控制了开江—梁平陆棚的形成,陆棚的形成演化为长兴—飞仙关组油气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储集空间。运用低温年代学证据,确定米仓山大规模隆升发生在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燕山晚期米仓山开始强烈隆升,基底断裂发生拆离,地层褶皱挠曲变形,且呈前展式向南递进形变;喜马拉雅期再次隆升向南挤压,应力进一步向南传递,低缓部位褶皱变形。进而研究了米仓山形成对其周缘油气成藏具有的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即古油藏成藏阶段(印支晚期—燕山期早期)、古气藏成藏阶段(燕山中期)和油气藏改造调整阶段(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最后,指出现今规模气藏主要分布在该区滑脱褶皱带内台缘礁滩储层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前缘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油气成藏 构造演化 低温年代学 构造-岩性圈闭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5
18
作者 段金宝 李平平 +1 位作者 陈丹 冯冲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3期43-47,91,共6页
运用地质、地球化学正反演相互印证的方法,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及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原油裂解气,部分气源直接来自烃源岩;晚三叠世—早侏... 运用地质、地球化学正反演相互印证的方法,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及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原油裂解气,部分气源直接来自烃源岩;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原油沿层间缝和节理缝运移至储集层,形成古油藏;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古油藏裂解,天然气沿裂缝-孔隙型储层二次运移与聚集,形成古气藏;晚白垩世以来,天然气进一步调整运移,现今气藏形成。现今气藏经历了物理调整改造与天然气组分的化学改造,元坝气田西北部小幅度抬升,埋藏深度相对较浅,TSR反应程度较东部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岩性气藏 原油裂解气 物理调整 化学改造 元坝气田
下载PDF
裂缝预测技术在清溪场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伟光 蒲勇 +2 位作者 肖伟 赵卓男 肖继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6期52-58,共7页
通过对川东北清溪场地区的钻井资料及试气情况进行研究,发现飞仙关组裂缝型含气储层横向上呈不均匀分布。QX1井及XQX1井钻遇高压裂缝气藏,而QX2井、QX3井却落空了,所以有必要对该区的裂缝分布进行研究。对此,首先利用QX2井测井资料进行... 通过对川东北清溪场地区的钻井资料及试气情况进行研究,发现飞仙关组裂缝型含气储层横向上呈不均匀分布。QX1井及XQX1井钻遇高压裂缝气藏,而QX2井、QX3井却落空了,所以有必要对该区的裂缝分布进行研究。对此,首先利用QX2井测井资料进行岩石物理正演模型研究,得到了飞仙关组裂缝型含气储层具有AVO响应;其次基于地下介质在地震波传播中表现的各向异性理论,利用叠前地震资料,对地震资料进行方位属性和不同入射角的叠前道集研究,从叠前地震属性随方位角和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分析入手来表征和描述清溪场构造飞仙关组顶部裂缝储层的分布特征;再次,利用叠后相干体属性切片对该区的裂缝型储层进行分析,并采用地质经验分析方法——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来对该区裂缝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飞仙关组顶部储层裂缝发育,各向异性特征检测对该区的裂缝预测效果很好,在平面上FVO梯度低值异常也与各向异性检测较一致。而相干体属性切片和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效果则较差。预测结果和研究区内已有的钻井在飞仙关组顶部钻遇的裂缝型储层进行对比研究,各向异性检测结果和井上的资料对应较好,钻井部位预测的裂缝走向与测井资料解释的裂缝走向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体 FVO梯度 飞仙关组 纵波各向异性 裂缝预测 应力场数值模拟 清溪场地区
下载PDF
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孔隙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4
20
作者 黄勇 张汉荣 范小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85,共7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二叠系长兴组台地边缘暴露礁滩、礁后暴露浅滩白云岩优质储层发育。通过对元坝20多口钻井数百米岩芯的观察和描述及1 000多块铸体薄片的鉴定分析发现,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众多,主要有白云石晶间孔、生物体腔孔、生物格架孔... 川东北元坝地区二叠系长兴组台地边缘暴露礁滩、礁后暴露浅滩白云岩优质储层发育。通过对元坝20多口钻井数百米岩芯的观察和描述及1 000多块铸体薄片的鉴定分析发现,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众多,主要有白云石晶间孔、生物体腔孔、生物格架孔、生物粒间孔及其相应溶孔和裂缝等,其中生物溶孔及具生物成因的次生孔、洞是元坝长兴组礁滩及礁后浅滩储层的优势储集空间;少部分次生孔隙由白云石化、溶蚀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直接形成,多数次生孔隙由生物孔隙经白云石化、溶蚀作用和重结晶作用改造后形成;生物成因孔隙的发育除受生物自身矿物组分、结构、形态等内因的控制外,归根结底受沉积相及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控制;生物及其溶孔发育是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台缘礁滩及礁后暴露浅滩优质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孔隙 特征 控制因素 长兴组 元坝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