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海相高演化烃源岩总有机碳恢复系数研究 |
秦建中
郑伦举
腾格尔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56
|
|
2
|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石炭系、三叠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
郑朝阳
柳益群
段毅
于文修
樊婷婷
张学军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3
|
海相不同类型烃源岩生排烃模式研究 |
秦建中
刘宝泉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7
|
|
4
|
地质统计反演之随机地震反演方法——以苏丹M盆地P油田为例 |
李方明
计智锋
赵国良
吴昌吉
李志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62
|
|
5
|
东天山三条高压变质带地质特征和流体作用 |
刘斌
钱一雄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7
|
|
6
|
近地表土壤中可溶态阴离子的石油地质意义 |
李广之
陈银节
尹红军
宣海波
|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7
|
中国海相盆地油气系统的划分 |
黄泽光
薛建华
翟常博
潘文蕾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
2003 |
0 |
|
8
|
碳酸盐岩岩溶作用的元素地球化学表征——以塔河1号的S60井为例 |
钱一雄
蔡立国
李国蓉
刘光祥
韩燕英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7
|
|
9
|
新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溶洞、裂隙中方解石胶结物元素分析与成因 |
钱一雄
陈跃
马宏强
陈强路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6
|
|
10
|
川东北及川东区天然气成因类型探讨 |
刘光祥
陶静源
潘文蕾
吕俊祥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
2002 |
37
|
|
11
|
苏丹M盆地P油田退积型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层综合预测 |
赵国良
穆龙新
计智锋
李志明
吴昌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1
|
|
12
|
不同类型煤系烃源岩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 |
秦建中
李志明
张志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1
|
|
13
|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区油田水元素组成与形成 |
钱一雄
蔡立国
顾忆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
2003 |
17
|
|
14
|
巴丹吉林盆地麻木乌苏凹陷盆地模拟与资源前景分析 |
徐旭辉
江兴歌
朱建辉
张渝昌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
2002 |
6
|
|
15
|
塔里木盆地塔西南与库车坳陷形变特征的对比分析 |
黄泽光
翟常博
徐宏节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
2002 |
5
|
|
16
|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在盆地流体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
杜学斌
张成
张彩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7
|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 |
汤济广
胡望水
郭齐军
黄泽光
翟常博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8
|
川西坳陷与库车坳陷变形特征的对比分析 |
黄泽光
贾存善
徐宏节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9
|
塔河油田三叠系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郑朝阳
于文修
段毅
柳益群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20
|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储层中流体包裹体成份 |
钱一雄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