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中国石化“十三五”油气勘探进展与新领域 被引量:15
1
作者 何发岐 张宇 +6 位作者 王付斌 张茹 张威 齐荣 安川 黎小伟 邓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共12页
“十三五”初期,鄂尔多斯盆地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矿权区油气勘探面临的难题是盆地天然气储量动用难度大、石油成藏认识不清、资源接替阵地不明朗。5年期间,通过加强盆地整体性构造、沉积演化研究,分析成藏要素差异配置,创新盆地北... “十三五”初期,鄂尔多斯盆地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矿权区油气勘探面临的难题是盆地天然气储量动用难度大、石油成藏认识不清、资源接替阵地不明朗。5年期间,通过加强盆地整体性构造、沉积演化研究,分析成藏要素差异配置,创新盆地北部过渡带上古生界天然气差异聚集认识,攻关形成盆缘复杂含水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发现东胜气田;在重新处理解释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建立盆地南部过渡带中生界致密砂岩断缝体成藏认识,通过断缝体油藏“六定”描述,评价出中生界致密油新的甜点类型;利用大面积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发现盆地北部海相碳酸盐岩断缝控制岩溶储层,提出下古生界大型不整合碳酸盐岩岩溶成储成藏模式,开展复杂碳酸盐岩岩溶储层识别预测与选区评价,进而加强盆地南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勘探,形成两个千亿立方米接替目标。在总结油气勘探成果基础上,形成盆地大范围发育走滑断裂体系、岩溶储层受断裂控制等地质认识。综合分析认为:“十四五”期间,盆地深部海相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之下多期活动走滑断裂控制的岩溶带、盆地周缘复杂致密碎屑岩成藏区是重要的勘探方向和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进展 断控岩溶 断缝体 华北油气分公司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雷涛 莫松宇 +5 位作者 李晓慧 姜楠 朱朝彬 王桥 瞿雪姣 王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9,共13页
河流相砂体储层构型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致密砂岩的砂体构型要素、叠置模... 河流相砂体储层构型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钻井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致密砂岩的砂体构型要素、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2井区二叠系山西组发育六级复合辫流带和五级单一辫流带,其中单一辫流带包括河床(分流河道)和河漫共2个四级构型单元,河道内单个心滩沉积包含有三级增生体和落淤层;(2)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五级单一辫流带中的四级泛滥平原沉积较辫状河河漫沉积更加发育,辫状河心滩沉积中落淤层欠发育;(3)山西组上部山2-2亚段辫状河单一辫流带内砂体呈“河道-心滩”连续沉积,泥质不发育,砂体叠置程度高(多呈复合式叠置)、连通性好,优质储层多;(4)山西组中下部山1段和山2-1亚段三角洲平原沉积中,西部河道连片性好,砂体以复合式和侧拼式叠置样式为主,连通性和生产效果均较好,东部砂体多为孤立式和侧接式,砂体钻遇率低,单井产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构型 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 辫流带 山西组 二叠系 大12井区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酸液腐蚀对海相碳酸盐岩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高可攀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25年第1期82-91,共10页
酸液腐蚀导致岩石力学强度改变,进而引发油气开发过程中的井壁失稳问题。然而,酸液腐蚀对不同岩性岩石的影响程度不同。笔者以四种不同岩性的海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进行酸液腐蚀前后的力学强度开展实验测试,研究酸液腐蚀对不同岩性碳... 酸液腐蚀导致岩石力学强度改变,进而引发油气开发过程中的井壁失稳问题。然而,酸液腐蚀对不同岩性岩石的影响程度不同。笔者以四种不同岩性的海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进行酸液腐蚀前后的力学强度开展实验测试,研究酸液腐蚀对不同岩性碳酸盐岩力学参数的影响及机理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岩性的海相碳酸盐岩受酸液腐蚀的程度不同。白云岩被腐蚀程度明显小于灰岩被腐蚀程度。岩心尺寸越小,被腐蚀程度越大。②白云岩的硬度普遍高于灰岩,腐蚀后的白云岩硬度依旧高于灰岩。酸液腐蚀后的碳酸盐岩的硬度整体出现降低的现象,且硬度的降低程度与酸液腐蚀程度无明显关系。酸液腐蚀后的岩心依旧保持着较高的脆性。③酸液腐蚀后抗张强度改变量表现出云质灰岩最为显著,灰岩次之,白云岩改变量较小。灰岩、云质灰岩、微粉晶白云岩、藻黏结白云岩抗张强度的相对增量分别为26.84%、81.63%、10.92%、35.7%。灰岩的抗张强度受酸液腐蚀的影响较大,白云岩抗张强度受酸液腐蚀影响较小。此研究内容为解决井壁失稳等问题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酸蚀百分比 力学强度 硬度 抗张强度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付斌 马超 安川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40,共8页
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保存较全,天然气成藏条件与鄂尔多斯盆地类似。运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理论,分析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圈闭形成期与天然气运聚成藏期的匹配关系,明确该区... 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保存较全,天然气成藏条件与鄂尔多斯盆地类似。运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理论,分析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圈闭形成期与天然气运聚成藏期的匹配关系,明确该区天然气勘探前景。研究表明:通许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发育一套良好的区域性烃源岩,煤层发育,平均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62.9%,平均有机质成熟度为3.34%,有机质类型属于Ⅱ2型;储集岩主要为大面积分布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岩,平均孔隙度为2.7%,平均渗透率为2.25 m D,发育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上、下石盒子组泥岩发育,饱和气时突破压力为5.88~9.80 MPa,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致密砂岩岩性圈闭为该区最有利的圈闭类型;圈闭形成于烃源岩主生排烃期以前,源-储匹配关系好,具有良好的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尉北缓坡中南部是致密砂岩岩性圈闭气藏发育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许隆起 岩性圈闭 致密砂岩气 勘探前景 通许地区 南华北盆地
下载PDF
锦66井区盒2段气水分布规律及开发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立新 王东辉 曹绍贺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1期61-66,共6页
东胜气田锦66井区属于低孔、低渗、低丰度的岩性构造气藏,部分井产水量大,制约了产能的进一步提升,目的层盒2段气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不明,气水分布复杂。根据气田钻井、测试等资料建立了气水识别电性标准,通过全区标准化气水识别和已... 东胜气田锦66井区属于低孔、低渗、低丰度的岩性构造气藏,部分井产水量大,制约了产能的进一步提升,目的层盒2段气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不明,气水分布复杂。根据气田钻井、测试等资料建立了气水识别电性标准,通过全区标准化气水识别和已有的成藏认识,认为气层、水层为非区域性的连续分布,气水界面不统一,构造高、物性好,则气层相对发育,为典型的岩性构造气藏。通过分析认为产水主要来源于盒2段层内水,同时本区地层水可分为孤立透镜体水、边底水及弱分异的气水混层。气水分布受构造特征、优质储层分布、储层非均质性和油气成藏等因素的控制,据此提出了对应的开发地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胜气田 岩性构造气藏 气水识别 气水分布 开发对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晚古生代盆缘古地貌控砂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胡华蕊 邢凤存 +4 位作者 齐荣 王超 刘晓晨 陈林 陈孝全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1-497,507,共8页
使用井震资料,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晚古生代古地貌进行了恢复,探讨了古地貌演化及其沉积和砂体响应。该区上石炭统太原组—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1段沉积期,古地貌具有东西向两隆三洼格局,垂向上... 使用井震资料,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晚古生代古地貌进行了恢复,探讨了古地貌演化及其沉积和砂体响应。该区上石炭统太原组—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1段沉积期,古地貌具有东西向两隆三洼格局,垂向上划分出太原组—山1段沟谷超覆充填、山2段—盒1段隆洼继承性填平、盒2段—盒3段均一平整等3个古地貌演化阶段。不同地貌演化阶段控制了砂体结构演化,沟谷超覆充填阶段,太原组仅分布在泊尓江海子断裂南部,反映了该断裂的控制性,北部沟谷输砂、南部低洼区聚砂明显,砂体以垂向加积样式分布于隆起分隔的沟谷及低洼区域;隆洼继承性填平阶段,地貌逐渐平整化,断裂控制不明显,砂体连片且具有一定的侧向摆动,3个继承性低洼区为主砂体区;均一平整阶段,物源北退,地貌平整,形成了“泥包砂”且横向摆动的孤立砂体分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致密砂岩 晚古生代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开发有利微相模式研究
7
作者 赵荣华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3期102-106,共5页
本次研究在明确大牛地气田适宜水平井开发有利沉积微相类型的情况下,以辫状河道、障壁砂坝两种有利微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性、构造和测井曲线特征的研究,寻找有利沉积微相对应的岩石相和测井相标志,从而建立大牛地气田包括岩石相-测井... 本次研究在明确大牛地气田适宜水平井开发有利沉积微相类型的情况下,以辫状河道、障壁砂坝两种有利微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性、构造和测井曲线特征的研究,寻找有利沉积微相对应的岩石相和测井相标志,从而建立大牛地气田包括岩石相-测井相-沉积微相及其对应关系的有利微相识别模式,为后期开发有利区优选和井位部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水平井 测井相 有利微相模式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江娜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42-44,共3页
南华北盆地二叠系发育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沉积地层,暗色泥页岩分布广泛,具备页岩气成藏条件。通过收集整理南华北盆地前人地质、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钻探及测井成果,并进行二维地震勘探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能够查明南华北盆地石炭-二... 南华北盆地二叠系发育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沉积地层,暗色泥页岩分布广泛,具备页岩气成藏条件。通过收集整理南华北盆地前人地质、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钻探及测井成果,并进行二维地震勘探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能够查明南华北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的赋存状态,能够对含气泥页岩层段进行预测,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震勘探技术在南华北盆地页岩气勘探中的作用,初步总结出了适合南华北盆地页岩气地震勘探的技术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北盆地 页岩气 地震勘探 技术流程
下载PDF
杭锦旗地区二叠系储层油气成藏期次及流体势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光 倪智勇 +4 位作者 宋到福 张旋 韩子敬 张威 安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0-1123,共14页
杭锦旗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重要的含油气区,油气成藏期次及流体势研究有利于探究油气充注的世代以及流体势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判定成藏期油气的运移方向。本文以什股壕区块和十里加汗区块5口井的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一段储层砂岩为... 杭锦旗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重要的含油气区,油气成藏期次及流体势研究有利于探究油气充注的世代以及流体势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判定成藏期油气的运移方向。本文以什股壕区块和十里加汗区块5口井的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一段储层砂岩为研究对象,基于流体包裹体分析厘定油气成藏期次,并结合流体势理论计算研究区关键成藏期的流体势并揭示油气的运移方向。研究结果显示:什股壕区块盒一段储层油气的成藏时间为132~102 Ma;十里加汗区块盒一段储层油气的成藏时间为132~101 Ma。杭锦旗北部的什股壕盒一段储层油气的流体势为18 128~22 872 J/kg;杭锦旗南部的十里加汗区块盒一段储层油气的流体势为22 975~27 153 J/kg。本文认为研究区二叠系盒一段储层油气成藏时间在早白垩世,十里加汗区块整体的流体势要高于什股壕区块,油气具备由南部向北部运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 流体势 油气运移 储层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应用进展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颖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9年第3期95-96,共2页
由于各方面的地质原因,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工作一直处于不太理想的境地,再加上相关开采天然气地质技术的落后,天然气的开采难度进一步增加。本文介绍了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应用现状,阐述了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应用取得的进展和研究成果... 由于各方面的地质原因,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工作一直处于不太理想的境地,再加上相关开采天然气地质技术的落后,天然气的开采难度进一步增加。本文介绍了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应用现状,阐述了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应用取得的进展和研究成果,指出了加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勘探开发 技术应用 进展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海陆过渡相页岩特征及勘探层位优选——以通许地区上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倩倩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4期690-697,共8页
牟页1井和郑东页2井太原组泥页岩试气突破,证实了南华北区域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具深挖资源潜力。结合通许3井、通许4井最新资料,综合分析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与山西组泥页岩地球化学、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特征以... 牟页1井和郑东页2井太原组泥页岩试气突破,证实了南华北区域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具深挖资源潜力。结合通许3井、通许4井最新资料,综合分析南华北盆地通许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与山西组泥页岩地球化学、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特征以及含气性等,结果表明:①太原组与山西组泥页岩有机质来源于高等植物,属Ⅲ型干酪根;TOC(总有机碳)值介于1.0%~4.5%,属于好的烃源岩;Ro(镜质体反射率)值为2.4%~3.4%,处于过成熟阶段;泥页岩储层脆性矿物含量较高,有利于后期压裂改造。②储集空间以裂缝和微裂缝为主,无机孔次之,有机质孔发育较少,且呈孤立状分布;整体孔渗值较低,微裂缝对渗透率有明显改善作用。③综合对比已有试气成果及页岩气评价参数,太原组页岩气资源潜力明显优于山西组,是南华北盆地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上古生界 海陆过渡相 通许地区 南华北盆地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致密气藏水平井开发动态差异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华超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年第2期7-10,26,共5页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水平井开发动态特征差异影响因素不明的问题,对储层类型、沉积微相、生产动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应用不稳定流动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水平井生产达到拟稳态流动阶段所需时间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分...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水平井开发动态特征差异影响因素不明的问题,对储层类型、沉积微相、生产动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应用不稳定流动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水平井生产达到拟稳态流动阶段所需时间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分气藏建立了气井达到拟稳态流动阶段时间评价图版。研究结果表明:①气田水平井开发区自下而上发育上石炭统太原组障壁岛、下二叠统山西组分流河道和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辫状河等3种沉积类型储层;②水平井总体均呈3段式生产动态特征,即稳产阶段、快速递减阶段和长期低压低产缓慢递减阶段,不同气藏水平井开发动态特征差异大,太2气藏水平井初期产量高,稳产能力强,生产效果最好,盒1、山2气藏动态特征相近,稳产时间短,初期递减快,液气比高,生产效果一般;③气田水平井达到拟稳态流动阶段的时间平均为19 mon,对应气井平均累产气量为1235×10^(4) m^(3);④敏感性分析表明,渗透性越差、气层厚度越大、含水饱和度越低、孔隙度越高,达到拟稳态流动阶段所需的时间越长,影响大牛地气田水平井达到拟稳态流动阶段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为储层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致密气藏 水平井 拟稳态 渗透率 含水饱和度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致密气储层广义平面阻流带识别
13
作者 赖枫鹏 李彬册 +1 位作者 任广磊 张伟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致密气储层具有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含水饱和度高等特点,储层中存在流体渗流受限区域,使得气井产量和控制储量受到影响。一般意义上的阻流带强调的是沉积、成岩作用,以及砂体边界发育等静态地质因素对生产的影响,缺少气水两相渗流... 致密气储层具有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含水饱和度高等特点,储层中存在流体渗流受限区域,使得气井产量和控制储量受到影响。一般意义上的阻流带强调的是沉积、成岩作用,以及砂体边界发育等静态地质因素对生产的影响,缺少气水两相渗流过程中不同因素产生的动态阻流表征。首先明确了致密气储层广义平面阻流带的内涵,提出了从生产特征、储层特征和两相共渗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广义平面阻流带层次结构模型和综合评价指标(GI),以鄂尔多斯盆地某致密气藏井区为例,计算了不同因素的影响权重值,得到GI数值,通过插值绘制了研究区广义平面阻流带发育图。进一步对比研究了高产、中产、低产三类井无量纲产气量和无量纲产量递减率与GI数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无量纲产气量与GI值呈负相关关系,无量纲产量递减率与GI值呈正相关关系。利用广义平面阻流带发育图可以为后续气井工作制度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广义平面阻流带 评价指标 识别方法 模糊层次分析 权重计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勘探思路转变与天然气领域重大突破 被引量:32
14
作者 何发岐 王付斌 +7 位作者 张威 安川 齐荣 马超 陈英毅 李春堂 范玲玲 归平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构造转换带发现的东胜气田为近中期中国天然气重要的增储上产阵地之一。"十三五"以来,通过持续深化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研究,明确其对烃源岩、储层、输导条件的控制作用,加强盆地区域构造及成藏...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构造转换带发现的东胜气田为近中期中国天然气重要的增储上产阵地之一。"十三五"以来,通过持续深化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研究,明确其对烃源岩、储层、输导条件的控制作用,加强盆地区域构造及成藏要素差异配置分析,实现了认识创新和勘探思路转变,明确不同区带差异富集规律,有效指导了盆地北缘致密砂岩气藏勘探突破。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有效烃源岩、储层及侧向输导通道的差异匹配是天然气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处于杭锦旗区块中部的独贵加汗区带继承性古隆起斜坡区下石盒子组具有"源储有效配置、上倾尖灭封堵"的有利天然气富集条件,多期断裂活动为多层气藏形成提供了有效输导通道;独贵加汗区带是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及新层系勘探突破的首选区带。近期该区带提交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有效推动开发建产,提升了盆缘天然气资源价值,拓展了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 富集规律 差异配置 勘探思路 重大突破
下载PDF
致密气藏动态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丁景辰 杨胜来 +2 位作者 史云清 严谨 郑荣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9,共6页
针对目前启动压力梯度测试不能准确表征储层真实启动压力梯度的现状,通过引入高精度回压控制系统,建立致密气藏储层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测试方法。与常压下测试结果相比,在渗透率相同的条件下,新方法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更小,且岩心渗... 针对目前启动压力梯度测试不能准确表征储层真实启动压力梯度的现状,通过引入高精度回压控制系统,建立致密气藏储层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测试方法。与常压下测试结果相比,在渗透率相同的条件下,新方法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更小,且岩心渗透率越低,2种方法测定结果相差越大。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在开发过程中并不是定值,而是随着孔隙流体压力的下降而不断变化,呈现动态启动压力梯度。为此,提出并定义启动压力梯度敏感性和启动压力梯度敏感系数的概念,用其描述致密气藏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特征,并通过实验对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随孔隙流体压力的下降而线性增大。岩心渗透率越低、含水饱和度越大,在储层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在开发过程中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幅度也越大,启动压力梯度敏感性越强,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现象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启动压力梯度 影响因素 渗透率 含水饱和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段源-汇格局与砂体分布
16
作者 方旭蕾 王琳霖 +4 位作者 齐荣 高辉 杨飞 刘璐 苏娟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295,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地区作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阵地,其主力勘探层段——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段(盒1段)受复杂构造—沉积作用影响显著,导致沉积充填的源—汇分布格局与砂体分布规律仍不明确。因此,深入开展多物源体系下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地区作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阵地,其主力勘探层段——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段(盒1段)受复杂构造—沉积作用影响显著,导致沉积充填的源—汇分布格局与砂体分布规律仍不明确。因此,深入开展多物源体系下的沉积充填交汇关系、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对该地区天然气的高效勘探与规模增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结合岩石薄片、重矿物以及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开展了富县地区盒1段沉积物源分析,并总结了砂体成因类型、结构特征及其分布与演化规律。富县地区盒1段沉积期主要发育南部陆源碎屑充填区及南北陆源碎屑混源充填区。在盒1段共识别出9种岩相类型和3类岩相组合,其中主要砂体成因类型为辫状河相辫状河道充填和心滩砂坝两类。沿物源方向,岩相组合由指示南物源区下切、加积、侧积沉积充填作用逐渐演化为南北物源混源区侧积充填作用。盒1段经历了从沉积初始阶段洪水期富陆源粗碎屑供给到沉积晚期枯水期泥质沉积为主的沉积演化过程。其中,盒1-1、盒1-3小层沉积期是辫状复合河道砂体发育的有利阶段,尤其是盒1-1小层沉积期,优势砂体主要发育于富县地区中东部南物源沉积充填区及北部的物源混合充填的主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岩相类型 砂体成因 源汇格局 盒1段 二叠系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原油成因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永强 许锦 +7 位作者 倪春华 张毅 马中良 王付斌 贾会冲 张威 齐荣 安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7-49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有一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目前已发现了东胜大气田。该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产出少量中质原油,但原油的成因及其勘探前景尚不明确。基于对该区原油的物性、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物及碳同位素等地...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有一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目前已发现了东胜大气田。该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产出少量中质原油,但原油的成因及其勘探前景尚不明确。基于对该区原油的物性、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物及碳同位素等地化特征的研究,试图揭示原油的成因和勘探前景。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原油具有低硫、高蜡、中等成熟度特征,其甾烷分布显示以陆生植物为主,少量水生生物;Pr/Ph值为2.16~2.26,重排甾烷和重排藿烷含量高,伽马蜡烷含量低,原油碳同位素值为-27.7‰~-26.8‰,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前重后轻,这些特征均指示该原油是由沉积环境为弱氧化的陆相煤系地层中的暗色泥岩生成。二叠系山西组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生烃热模拟实验及岩石热解等综合分析表明,该区山西组暗色泥岩具有一定生油潜力。结合原油产出井的位置和烃源岩的空间展布,山西组暗色泥岩可能是潜在的烃源岩。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暗示着该区的原油勘探值得重视,泊尔江海子断裂两侧邻区是原油聚集的潜在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成因 暗色泥岩 油气勘探前景 上古生界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1段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对水平井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奎 任广磊 +1 位作者 杨文娟 于耀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7-271,共5页
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段(盒1段)是典型的低渗透储层。为明确储层的应力敏感性,选取了不同类型的13块岩心开展了应力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盒1段岩心普遍存在应力敏感,且存在渗透率滞后现象,这说明随净应力的增加,岩样发生了塑性... 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1段(盒1段)是典型的低渗透储层。为明确储层的应力敏感性,选取了不同类型的13块岩心开展了应力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盒1段岩心普遍存在应力敏感,且存在渗透率滞后现象,这说明随净应力的增加,岩样发生了塑性变形。采用内应力敏感指数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物性较好的Ⅰ类储层应力敏感性较弱,Ⅱ类、Ⅲ类储层为弱~中等,13块岩心的平均内应力敏感指数为0.086,整体评价应力敏感性为弱。建立了Ⅰ-Ⅲ类储层的多级压裂水平井数值模拟模型,并将储层无因次渗透率随地层压力的变化关系加入到模型中。在定气井产量的条件下,对比应力敏感对水平井开发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Ⅰ类储层,应力敏感对稳产时间和稳产期产气量影响很小,仅降低1.6%;Ⅱ类储层影响较小,降低了11.2%;Ⅲ类储层则影响较大,降低了23.6%。因此应加强Ⅱ类、Ⅲ类储层气井的配产研究和生产管理,保证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敏感 低渗透 水平井 气田开发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易变形组分对致密砂岩储层的控制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H井区山西组为例
19
作者 王桥 张薇 +7 位作者 姜楠 瞿雪姣 雷涛 罗龙 蔡鑫勇 王佳 张铭凯 谭先锋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40,共13页
碎屑组分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和物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查明易变形组分对储层的控制机理,以大牛地气田H井区山西组为例,通过岩石薄片显微观察和统计,结合物性特征,分析易变形组分对成岩作用的控制作用,进而探讨其对储层的控制... 碎屑组分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和物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查明易变形组分对储层的控制机理,以大牛地气田H井区山西组为例,通过岩石薄片显微观察和统计,结合物性特征,分析易变形组分对成岩作用的控制作用,进而探讨其对储层的控制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山西组的塑性组分为凝灰质杂基,半塑性组分包括凝灰岩、板岩、千枚岩、片岩和泥岩岩屑。易变形组分主要通过压实和溶蚀作用控制储层,压实减孔率与易变形组分含量呈现正相关,其中凝灰质杂基对压实减孔的影响相对明显;溶蚀增孔率与半塑性含量呈负相关,与凝灰质杂基含量呈现弱的正相关。易变形组分含量与储层物性总体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凝灰质杂基对储层物性的破坏作用相对较弱。易变形组分在压实过程中加剧了储层的致密化,同时降低了成岩流体的流通性,但凝灰质杂基压实后可完全充填粒间孔隙,影响更为显著。凝灰质杂基作为溶蚀的溶质,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当凝灰质杂基含量介于8%~12%之间时,最有利于形成质量较好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山西组 致密砂岩 易变形组分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 被引量:57
20
作者 何发岐 董昭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7-285,共9页
煤成气理论指导下煤系“源外型”大气田的陆续发现有效促进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而“源内型”煤层气却发展缓慢。研究认为“源内型”深部(2000 m以深)煤层气同样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通过石炭系-二叠... 煤成气理论指导下煤系“源外型”大气田的陆续发现有效促进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而“源内型”煤层气却发展缓慢。研究认为“源内型”深部(2000 m以深)煤层气同样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通过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地层取心系统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系岩石普遍含气,其中煤层中存在原地游离气且煤层气资源丰度最高为3.86×10^(8) m^(3)/km^(2);结合地层埋藏和热演化史,认为层状非均质地层中泥岩和灰岩的喉道半径较小,毛管阻力封堵形成了以砂岩和煤岩为主的煤系岩性圈闭,煤岩(性)圈闭是其中游离气形成的主控因素;煤岩心含水饱和度介于6.5%~30.1%,较低的含水饱和度使常规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的“排水减压”变成了“排气降压”,有利于深部煤层气的动用;原生-碎裂型煤体结构也是储层压裂改造的有利特征。研究认为深部煤层气是煤系“甜点”资源,辅以科学合理的技术和经济手段可实现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游离气 岩性圈闭 深部煤层气 非常规天然气 上古生界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