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油田有机铬交联体系配方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肖磊 孔昭柯 +2 位作者 王琦 王纪云 张青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3期76-78,共3页
通过对有机铬交联体系成胶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确定了适合于河南油田现场应用的交联聚合物配方体系,优选的铬/聚合物交联体系能在较宽浓度范围内成胶,成胶后体系稳定性好。
关键词 河南油田 有机铬 交联剂 交联聚合物 凝胶
下载PDF
低度交联技术在河南油田不同类型油藏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天富 彭立 +3 位作者 周建敏 王艳丽 桑晓克 陈晖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4期90-91,94,共3页
低度交联技术是指在聚合物驱过程中通过增加较低浓度的交联剂与聚合物反应,控制交联剂的浓度范围,既可延迟交联反应,降低或减缓井口注入压力上升趋势,又能保证体系的增粘性能,具有较好的流度控制和驱油作用;室内和现场实验表明,河南油... 低度交联技术是指在聚合物驱过程中通过增加较低浓度的交联剂与聚合物反应,控制交联剂的浓度范围,既可延迟交联反应,降低或减缓井口注入压力上升趋势,又能保证体系的增粘性能,具有较好的流度控制和驱油作用;室内和现场实验表明,河南油田一、二类油藏聚合物驱后采用低度交联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6个百分点以上,93℃以上高温油藏采用低度交联聚合物驱也有一定的增油降水作用;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油田 油藏类型 低度交联技术 实验 应用
下载PDF
河南油田低浓度交联调剖体系的研究及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帅 孔昭柯 +3 位作者 杨力生 郭艳 盛海燕 张伊琳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0年第6期1-3,共3页
以聚丙烯酰胺为主剂,用无机铬和有机醛作交联剂,分别制备了低浓度交联调剖体系,确定了其最佳配方。双岩心并联模拟封堵试验结果表明,此低浓度调剖体系即能封堵高渗层,又启动低渗层,可以有效堵塞大孔道,扩大后续水驱的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
关键词 交联剂 聚丙烯酰胺 岩心实验 调剖
下载PDF
河南油田地震资料处理PC集群系统应用研究
4
作者 张中元 高雁 +3 位作者 曲霞 王国华 廖小玲 朱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2期34-36,共3页
地震资料处理需要强大的计算机系统,PC集群系统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特性,提供了强大的批处理和并行计算能力,同时集群系统在可靠性、移植性、伸缩性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近几年,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大量应用PC集群系统,构建先进的处... 地震资料处理需要强大的计算机系统,PC集群系统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特性,提供了强大的批处理和并行计算能力,同时集群系统在可靠性、移植性、伸缩性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近几年,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大量应用PC集群系统,构建先进的处理环境。文中结合河南油田应用实际,从集群的搭建、系统管理、资源调度等方面,论述了提高集群应用效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处理 PC集群 节点 搭建 网络 资源 作业调度 系统管理
下载PDF
河南油田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的技术途径 被引量:22
5
作者 孔柏岭 丁荣辉 +1 位作者 唐金星 李丹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40,共4页
河南油田为了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根据HPAM的M、分子线团回旋半径、储层渗透率、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及温度高于60℃时HPAM水解度增大的情况,在低温(50~60℃)高渗油藏如下三门油田使用M=1.9×107、水解度在25%... 河南油田为了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根据HPAM的M、分子线团回旋半径、储层渗透率、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及温度高于60℃时HPAM水解度增大的情况,在低温(50~60℃)高渗油藏如下三门油田使用M=1.9×107、水解度在25%~28%的HPAM;在高温(60~80℃)中渗油藏如双河油田使用M=1.5×107,水解度在15%~22%的HPAM;HPAM溶液用除氧清水或污水配制并在密闭条件下输送、注入.从1996年开始至今,已在10个区块实施聚合物驱,这10个区块产油量已占河南油田稀油产量的26.5%.报道了10个区块聚合物驱的基本参数.此外,还考察了耐热抗盐的丙烯酰胺共聚物PSR-6和PSR-8.用TSD=5 g/L的污水配制的HPAM(200、400 mg/L)/醛+多羟基化合物(150 mg/L)微凝胶,在75~105℃连续老化180天后,粘度(30℃、7.34s-1)保持在38.6~168 mPa·s,已在3个区块用于驱油,驱油效果优于HPAM.图1表4参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地层适应性 聚合物溶液配制 微凝胶 微凝胶驱 河南油田 丙烯酰胺共聚物
下载PDF
河南油田耐高温聚合物性能评价及筛选 被引量:10
6
作者 吕晓华 肖磊 +3 位作者 张晋悦 杨力生 张丽庆 束华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7-311,共5页
本文针对双河Ⅶ下层系高温(96.5℃)、低渗(0.374μm2)的油藏特点,开展Ⅲ类及以上储量油藏用耐高温聚合物的筛选、评价研究。依据聚合物基本性能初选出5种耐温聚合物(100622、100621、SNF、2#、1#)进行耐温抗盐性、驱油能力评价,其中聚合... 本文针对双河Ⅶ下层系高温(96.5℃)、低渗(0.374μm2)的油藏特点,开展Ⅲ类及以上储量油藏用耐高温聚合物的筛选、评价研究。依据聚合物基本性能初选出5种耐温聚合物(100622、100621、SNF、2#、1#)进行耐温抗盐性、驱油能力评价,其中聚合物SNF(相对分子质量2.7×107,水解度26.03%)表现出很好的耐温抗盐性和驱油能力。浓度为1500 mg/L的聚合物SNF溶液,在96℃热老化90 d后的黏度保留率为110.8%(氧含量控制<1.0 mg/L)。岩心驱替实验表明,高浓度聚合物溶液因具有较高的黏弹性,其驱油效率明显高于低浓度聚合物溶液的,质量浓度合理范围为1500 2000 mg/L;随注入段塞尺寸增加,聚合物驱油效率增大,但超过0.5 PV时驱油效率提高缓慢,优化段塞尺寸为0.5 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油藏 热老化 聚合物浓度 氧含量控制 段塞尺寸
下载PDF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化学驱油剂筛选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丽庆 孔燕 +3 位作者 吕晓华 刘喜林 李二晓 林杨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4年第5期20-24,共5页
对不同聚合物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物理性能进行评价,初步筛选出聚合物超高分子量Ⅱ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JBJX-1作为驱油剂。考察了这两种驱油剂的长期热稳定性、耐温抗盐性、界面流变性及岩心吸附量;岩心驱替实验表明,超高分子量Ⅱ比JBJX-... 对不同聚合物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物理性能进行评价,初步筛选出聚合物超高分子量Ⅱ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JBJX-1作为驱油剂。考察了这两种驱油剂的长期热稳定性、耐温抗盐性、界面流变性及岩心吸附量;岩心驱替实验表明,超高分子量Ⅱ比JBJX-1注入性好;建议选择超高分子量Ⅱ,浓度为2 000-2 500mg/L,注入量为0.6 PV,在古城油田B125区块开展矿场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河南油田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性能评价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河南油田聚表剂性能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丽庆 孔燕 +3 位作者 吕晓华 李二晓 昌润珍 何磊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4年第3期11-14,22,共5页
针对河南油田Ⅲ类及以上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需要,通过对聚表剂基本质量性能、长期热氧稳定性、耐温抗盐性能、乳化携油能力、岩心驱油效率等进行系统评价,优选出聚表剂JBL-1。当JBL-1质量浓度为2 000 mg/L、段塞量为0.5 PV时,能提高... 针对河南油田Ⅲ类及以上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需要,通过对聚表剂基本质量性能、长期热氧稳定性、耐温抗盐性能、乳化携油能力、岩心驱油效率等进行系统评价,优选出聚表剂JBL-1。当JBL-1质量浓度为2 000 mg/L、段塞量为0.5 PV时,能提高采收率1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油田 聚表剂 乳化增黏 采收率 性能评价
下载PDF
河南油田化学驱技术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肖磊 孙林涛 +2 位作者 张连峰 王熙 辛辰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1年第5期67-71,共5页
河南油田适合化学驱资源总量约1.75×10^(8)t,现场共实施30个化学驱项目,动用化学驱储量近8200×10^(4)t,累计增油约280×10^(4)t。聚合物驱技术已成为河南油田化学驱效益开发的主体技术;低度交联聚合物驱技术是河南油田自... 河南油田适合化学驱资源总量约1.75×10^(8)t,现场共实施30个化学驱项目,动用化学驱储量近8200×10^(4)t,累计增油约280×10^(4)t。聚合物驱技术已成为河南油田化学驱效益开发的主体技术;低度交联聚合物驱技术是河南油田自主研发的特色技术,应用于Ⅲ类高温油藏,在技术和经济上获得成功;弱碱三元复合驱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较好。但河南油田化学驱技术存在优质储量动用程度高、剩余储量接替难度大、化学驱产量递减快等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化学驱剩余储量提出相应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油田 化学驱 聚合物 交联聚合物
下载PDF
河南油田超稠油油藏动用实践与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涛 李娜 +3 位作者 陈密 胡荣 梁超贤 黄磊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6期84-86,8,共3页
河南油田高粘度超稠油油藏储量1088.19×104t,目前采用常规的注蒸汽吞吐试采,试采效果很不理想,达不到热采产能要求。通过注氮气隔热、注降粘剂的措施虽然可以提高试采效果,但仍然突破不了产能关,导致超稠油储量难以动用。通过调研... 河南油田高粘度超稠油油藏储量1088.19×104t,目前采用常规的注蒸汽吞吐试采,试采效果很不理想,达不到热采产能要求。通过注氮气隔热、注降粘剂的措施虽然可以提高试采效果,但仍然突破不了产能关,导致超稠油储量难以动用。通过调研国内超稠油油田稠油开采的先进技术,分析适宜河南油田超稠油油藏特征的开采技术,优选了采用高干度、高强度、高速度、辅助氮气、溶剂降粘的蒸汽吞吐开采技术,单水平井蒸汽吞吐方式,大井眼(95/8″套管,双油管)开采方式,过热蒸汽技术等,有效提高了超稠油难采储量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油田 超稠油油藏 动用技术 效果
下载PDF
河南油田二类储量聚合物驱潜力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培峰 黎锡瑜 +1 位作者 詹书超 李洪生 《河南石油》 2006年第3期39-40,共2页
河南油田自1996年9月在九个区块开展了一类储量(〈70℃油藏)聚合物驱,目前一类储量聚合物驱已进入尾声;为了缓解油田产量递减,开展了高温聚合物驱二类储量(70-80℃油藏)潜力评价,共有七个二类储量单元可进行工业化推广应用,地... 河南油田自1996年9月在九个区块开展了一类储量(〈70℃油藏)聚合物驱,目前一类储量聚合物驱已进入尾声;为了缓解油田产量递减,开展了高温聚合物驱二类储量(70-80℃油藏)潜力评价,共有七个二类储量单元可进行工业化推广应用,地质储量3215.3×10^4t,聚驱控制储量1901.1×10^4t;其中双河油田江河区Ⅴ上层系已于2004年5月进行现场实施,截止到2005底,日产油由107t上升到157t,含水由95.24%下降到92.77%,累积增油1.4555×10^4t,仍处于产量上升期;根据数值模拟预测,二类储量单元聚驱后可提高采收率6.72%,增加可采储量127.75×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油田 二类储量 聚合物驱 潜力 应用
下载PDF
专家系统模糊识别理论在河南油田聚合物驱整体调剖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恺 郭旭光 +3 位作者 李琳 毛中原 孙永旭 贾丽云 《中外能源》 CAS 2008年第1期56-59,共4页
河南油田聚合物驱整体调剖评价是一项复杂且具有多目标元素的工程,由于衡量调剖效果的因素很多,所以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调剖效果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专家系统模糊识别理论在河南油田双河V上层系聚合物驱整... 河南油田聚合物驱整体调剖评价是一项复杂且具有多目标元素的工程,由于衡量调剖效果的因素很多,所以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调剖效果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专家系统模糊识别理论在河南油田双河V上层系聚合物驱整体调剖评价中的实践,证明该方法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够充分真实反应聚合物驱调剖效果:整体大剂量调剖后,双河油田V上层系12口注水井压力平均上升了3.4MPa,启动压力上升了7.3MPa;对应21口油井,有17口见效,见效率为80.9%,油井见效率较局部调剖提高了15个百分点,累计增油10476t;同时,整体大剂量调剖作为聚合物驱的一项配套措施,可使聚合物防窜能力提高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系统模糊识别理论 整体调剖 聚合物驱 效果评价模型
下载PDF
稠油加密井水洗油层资源再利用潜力分析——以河南油田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国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4期56-60,共5页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经过三十多年蒸汽吞吐已进入高轮次采油末期,现井网条件下继续蒸汽吞吐会在经济上存在风险,2021年开始在井楼南区开展“水平井井网加密分段吞吐”先导试验,并初见成效。通过对加密井岩心化验结果分析,并结合油层蒸汽波...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经过三十多年蒸汽吞吐已进入高轮次采油末期,现井网条件下继续蒸汽吞吐会在经济上存在风险,2021年开始在井楼南区开展“水平井井网加密分段吞吐”先导试验,并初见成效。通过对加密井岩心化验结果分析,并结合油层蒸汽波及后声波时差、深浅侧向电阻率等电性变化特点,建立了薄互层稠油油层蒸汽吞吐水洗程度的识别图版,应用数值模拟技术明确了弱水洗、中水洗、强水洗油层再次吞吐的补孔条件与时机,为加密水平井投产井段优化设计及水洗层挖潜利用提供可靠依据,能够充分发挥加密水平井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加密吞吐 水洗油层 潜力分析
下载PDF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注入井套损原因初探
14
作者 薛洋 《石化技术》 CAS 2021年第3期103-104,共2页
河南油田注水老区,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注入启动压力也逐年提高,在井底高压的条件下,注入井套管缩径、套漏、错断的情况也逐年增加。主要从地质和工程方面综合研究分析河南油田采油二厂注入井套损原因,为下一步套损防范措施提供理... 河南油田注水老区,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注入启动压力也逐年提高,在井底高压的条件下,注入井套管缩径、套漏、错断的情况也逐年增加。主要从地质和工程方面综合研究分析河南油田采油二厂注入井套损原因,为下一步套损防范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损 注水 注聚
下载PDF
河南双河油田90℃以上高温油藏二元复合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束华东 陈慧卿 +4 位作者 肖磊 刘艳华 孙林涛 李二晓 孔柏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9-154,共6页
针对河南双河油田Ⅵ油组90℃以上高温油藏条件,提出了由表面活性剂SH7与聚合物1630S组成的适合该油藏条件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了该二元驱油体系的界面性能、乳化性能、热稳定性能、抗吸附性能及驱油性能。结果表明,SP二元复合驱... 针对河南双河油田Ⅵ油组90℃以上高温油藏条件,提出了由表面活性剂SH7与聚合物1630S组成的适合该油藏条件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了该二元驱油体系的界面性能、乳化性能、热稳定性能、抗吸附性能及驱油性能。结果表明,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1630S浓度1500 mg/L)在SH7浓度高于500 mg/L时油水界面张力可达10^(-3)mN/m超低数量级,SH7浓度高于1000 mg/L后,界面张力可达10^(-4)mN/m数量级,且在30 min内即达到超低。组成为1500 mg/L 1630S+2000 mg/L SH7的SP二元复合体系的乳化性能良好,油水比为7∶3时乳状液黏度是SP二元复合体系的7倍以上。该SP二元复合体系的抗岩心吸附性能良好,在经历五次吸附后,油水界面张力仍可达8.82×10^(-4)mN/m。当体系中氧含量低于0.8 mg/L时,聚合物及SP二元复合体系的长期热稳定良好,95℃下老化180 d后的体系黏度仍高于初始值,油水界面张力可以保持在10^(-4)mN/m数量级。均质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注入0.606 PV的SP二元复合体系,在水驱(采收率42.26%)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22.16%,较同等条件下的聚合物驱高出6个百分点。三倍渗透率级差层内非均质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SP二元复合体系的最佳段塞尺寸为0.6 PV,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 高温油藏 原油采收率 界面张力 乳化性能
下载PDF
中深薄层边际稠油油藏开发动用研究——以春光油田春10井区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龙卫江 梁超贤 +3 位作者 百宗虎 曹辰 彭彬彬 韩璐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108-109,112,149,共4页
春光油田春10井区特稠油油藏是一个典型的边际稠油油藏,具有油层埋藏深、厚度薄、原油黏度高、含油层位少的特点,采用常规的开发动用技术难以实现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自2011年以来,通过开展水平井开发经济技术政策界限研究,确定了以水... 春光油田春10井区特稠油油藏是一个典型的边际稠油油藏,具有油层埋藏深、厚度薄、原油黏度高、含油层位少的特点,采用常规的开发动用技术难以实现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自2011年以来,通过开展水平井开发经济技术政策界限研究,确定了以水平井为主导、采用蒸汽吞吐+蒸汽驱的开发方式整体动用该区568×104t稠油储量的开发思路,成功在该区部署实施99口水平井,预计新建产能16.6×104 t,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光油田 边际油藏 中深薄层 特稠油开发
下载PDF
河南油区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晓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2-74,116,共3页
河南油区稠油油藏通过直井蒸汽吞吐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部分储量丰度较差的浅薄层稠油油藏及叠瓦状分布的条带状边水稠油油藏,采用常规直井开发,单井可采储量低,很难取得经济效益。为合理开发河南油区稠油油藏未动用储量,利用数值... 河南油区稠油油藏通过直井蒸汽吞吐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部分储量丰度较差的浅薄层稠油油藏及叠瓦状分布的条带状边水稠油油藏,采用常规直井开发,单井可采储量低,很难取得经济效益。为合理开发河南油区稠油油藏未动用储量,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其地质特点,开展水平井开发技术研究,优化了水平井及注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水平井目的层段垂深应大于150m;最佳水平段长度为80~150m;水平井与油水边界的距离大于60m后,基本未见边水入侵;水平井与断层距离大于20m时,断层不会开启;井底注蒸汽干度大于50%,开发效果明显改善;第1周期注汽量为2000t,油汽比和周期产油量均较高,分别为0.54t/t和1000t,吞吐效果较好;当注汽速度为300t/d时,优选注汽压力为14MPa、排液速度为20t/d左右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浅薄层 边水 水平井 注采参数 河南油区
下载PDF
二次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措施——以河南油区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晓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64,115,共4页
为保证河南油区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高浓度二次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实施效果,在认识二次聚合物驱见效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二次聚合物驱后和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开展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次聚合物驱后注聚井附近的剩余油... 为保证河南油区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高浓度二次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实施效果,在认识二次聚合物驱见效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二次聚合物驱后和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开展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次聚合物驱后注聚井附近的剩余油更少、含油饱和度更低,但在压力平衡、物性较差、井网不完善或断层遮挡等区域,剩余油较水驱更集中、含油饱和度更高。根据研究结果,在H2Ⅱ油组剩余油相对富集的潜力区部署3口新井,完善注采井网,新井投产初期产油量为10.5~22t/d,含水率为20%~70%,使H2Ⅱ油组二次聚合物驱产油高峰期的增油倍比达3.04,表明聚合物驱阶段在剩余油富集的潜力区进一步完善井网,可进一步提高增油幅度,延长聚合物驱见效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聚合物驱 数值模拟 剩余油 挖潜措施 下二门油田
下载PDF
利用长水平井实现超薄层未动用储量有效开发——以下二门油田梨树凹区块为例
19
作者 李伟才 刘宇 +2 位作者 张云 杨璐 闫荣杰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8-22,共5页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梨树凹区块受有效厚度薄、含油层位单一、储层物性差、单井产量低等因素限制,探明储量动用程度低,开发效果差。为提高该区储量动用程度,积极推广应用水平井开发技术,通过加强油藏地质综合研究,进一步落实了可动用潜力...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梨树凹区块受有效厚度薄、含油层位单一、储层物性差、单井产量低等因素限制,探明储量动用程度低,开发效果差。为提高该区储量动用程度,积极推广应用水平井开发技术,通过加强油藏地质综合研究,进一步落实了可动用潜力;地质工程一体化实施过程中,通过多靶点+近钻头方位伽马技术严控水平段轨迹,提高了储层及油层钻遇符合率;通过优化射孔井段,提高了单井产量,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河南油田薄层油藏长水平井开发技术。现场实施结果表明,水平井实钻水平段长达892 m,储层钻遇符合率为100%,油层钻遇符合率为91.4%,初期日产油14.1 t。该区块水平井的成功实施,为超薄层油藏挖潜技术指出方向,对河南油田未动用储量的有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油田 梨树凹区块 未动用储量 长水平井 薄层油藏
下载PDF
新庄油田泌浅67区滚动勘探开发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祖荣 许浩 +3 位作者 杨铭 邢卫新 付志方 刘宇 《河南石油》 2006年第1期30-32,共3页
新庄油田泌浅67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东段,处于北东向北倾正断层和北东向南倾正断层的交汇处,断裂发育,构造破碎,研究难度大。通过地质、地震综合研究,进一步落实了该区构造与断裂展布特征、储层及油气分布规律、储量规模。根据该... 新庄油田泌浅67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东段,处于北东向北倾正断层和北东向南倾正断层的交汇处,断裂发育,构造破碎,研究难度大。通过地质、地震综合研究,进一步落实了该区构造与断裂展布特征、储层及油气分布规律、储量规模。根据该区储集层为高渗储层,油层具埋藏浅、含油层数多、单井钻遇油层厚度大、纵向含油井段长、特稠油油藏等特点,充分应用斜、直井、蒸汽吞吐等钻、采技术,对储量落实的含油区块进行系统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新庄油田 滚动勘探开发 高渗储层 特稠油 断块油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