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带热模拟实验的固体残余物研究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文斌 陆现彩 +2 位作者 秦建中 王朝红 姚素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4-244,共11页
 宏观底栖藻类作为海相烃源岩中重要的生油母质类型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大型底栖褐藻海带的热模拟实验,利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漫反射光谱、反射率测定等分析和显微镜观察系统研究了海带的热演化规律,从有机质成熟度、残...  宏观底栖藻类作为海相烃源岩中重要的生油母质类型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大型底栖褐藻海带的热模拟实验,利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漫反射光谱、反射率测定等分析和显微镜观察系统研究了海带的热演化规律,从有机质成熟度、残余物成分变化和实验样品的孔隙结构变化讨论了海带的石油地质意义.发现海带在较高的成熟度条件下依然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其孔隙发育规律对研究天然气的赋存和排出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藻类 热模拟 孔隙 生烃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主要研究方向 被引量:21
2
作者 蔡立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34-636,共3页
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的面积约占全国海相沉积区面积的50%。由于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叠加、改造,现今的海相沉积盆地均以残留盆地的面貌存在,空间分布及结构特点复杂多样,横向变化极不均匀。区内有机质演化程度高,油气成藏富集规律复杂。因... 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的面积约占全国海相沉积区面积的50%。由于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叠加、改造,现今的海相沉积盆地均以残留盆地的面貌存在,空间分布及结构特点复杂多样,横向变化极不均匀。区内有机质演化程度高,油气成藏富集规律复杂。因此,了解中国南方海相沉积盆地油气成藏的基本规律,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从南方古生代沉积盆地及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演化、叠加整体分析,探讨油气生成、运聚、保存的基本规律,从而进一步深化研究原型盆地叠加改造的有效性、烃源岩的有效性、整体保存条件的有效性和含油气系统的有效性。应有重点、有步骤地对有利或潜在的油气远景地区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综合研究,力争突破,以带动油气勘探的扩展。在其它地区应保持适当的研究力量,进一步深入研究油气运聚、保存规律的有效性,作为中、长期勘探的接替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规律 4个有效性 南方海相
下载PDF
苏北盆地的油气勘探及下扬子中、古生界储层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许红 王果寿 《海洋地质动态》 2008年第2期21-27,共7页
通过回顾苏北盆地50余年油气勘探历程和取得的重大发现,阐述了苏北下扬子区钻井发现中、古生界油气储层系统的特征,指出海相储集岩分为裂缝型储层、白云岩型储层、风化壳储层等类型,对于我国南黄海盆地海域油气储层特别是海相中、古生... 通过回顾苏北盆地50余年油气勘探历程和取得的重大发现,阐述了苏北下扬子区钻井发现中、古生界油气储层系统的特征,指出海相储集岩分为裂缝型储层、白云岩型储层、风化壳储层等类型,对于我国南黄海盆地海域油气储层特别是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储层特征研究及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中古生界 海相油气储层系统 苏北盆地 下扬子区
下载PDF
海陆油气,上下求索——贺《石油实验地质》创刊40周年
4
作者 周玉琦 易荣龙 +2 位作者 黄泽光 舒文培 林宗满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28-633,660,共7页
关键词 《石油实验地质》 中国 陆相油气资源 海相油气资源
下载PDF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5
作者 刘伟新 史志华 +1 位作者 朱樱 曹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41-343,共3页
该文对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作了归纳与总结 ,简要介绍了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在粘土矿物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 ,在碳酸盐岩、碎屑岩储层特性及储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在油气层保护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及在其它油气研... 该文对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作了归纳与总结 ,简要介绍了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在粘土矿物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 ,在碳酸盐岩、碎屑岩储层特性及储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在油气层保护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及在其它油气研究领域中的最新成果。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作为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储层评价 岩石物理流动单元 油气层保护 扫描电镜/有谱分析 油气勘探开发
下载PDF
盐水包裹体在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以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为例 被引量:20
6
作者 马红强 陈强路 +3 位作者 陈红汉 王恕一 钱一雄 陈跃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B11期601-606,共6页
该文根据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盐水包裹体观察测试资料,对其类型和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结合地质分析,重点讨论了盐水包裹体在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除了利用传统的显微镜观察、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分... 该文根据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盐水包裹体观察测试资料,对其类型和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结合地质分析,重点讨论了盐水包裹体在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除了利用传统的显微镜观察、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外,利用盐水包裹体所记录的成矿流体信息可以进一步探讨成岩作用,从而为储层预测与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包裹体 成岩作用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海相高演化烃源岩总有机碳恢复系数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秦建中 郑伦举 腾格尔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3-860,共8页
在5000余块海相烃源岩样品筛选结果的基础上,根据90余块不同类型未成熟-成熟烃源岩的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结果,并与自然演化剖面相结合,对烃源岩有机质的变化规律及其恢复系数进行研究.海相优质烃源岩在未成熟-低成熟阶段(Ro<0.8%)TOC(t... 在5000余块海相烃源岩样品筛选结果的基础上,根据90余块不同类型未成熟-成熟烃源岩的加水热压模拟实验结果,并与自然演化剖面相结合,对烃源岩有机质的变化规律及其恢复系数进行研究.海相优质烃源岩在未成熟-低成熟阶段(Ro<0.8%)TOC(totalorganiccarbon)变化不明显,在成熟阶段中晚期TOC残余随成熟度增加逐渐降低,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变化又不明显.高成熟-过成熟优质烃源岩TOC原始一般Ⅰ型最高降低40%,恢复系数1.68;Ⅱ1型最高降低32%,恢复系数1.48;Ⅱ2型最高降低24%,恢复系数1.32.低有机质烃源岩(一般指0.3%<TOC<1%)随TOC变低,降低幅度和恢复系数均逐渐变小,当0.3%<TOC<0.5%时,TOC原始恢复系数约1.2,当TOC<0.3%时,TOC原始恢复系数接近1,可以不进行恢复.固体沥青和高有机质页岩(TOC>30%)TOC原始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也不需要进行恢复.海相烃源岩(0.3%<TOC<30%)自然剖面生烃潜量的减少和模拟生排烃量的增加与TOC残余的减少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烃源岩 高演化 总有机碳 恢复系数.
下载PDF
干气中浓缩轻烃分析及应用——以川东北、川东区天然气气/源对比研究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光祥 蒋启贵 +2 位作者 潘文蕾 蔡立国 吕俊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B11期585-589,共5页
该文简要介绍了干气中轻烃富集、分析方法,并对四川盆地川东区、川东北区共计9口钻井天然气进行了轻烃富集与分析,获得了9个气样浓缩轻烃的气相色谱图。在此基础上,通过浓缩轻烃结构组成(系列)对比、C7烃(nC7、MCC6、DMCC5)组成、C6+7... 该文简要介绍了干气中轻烃富集、分析方法,并对四川盆地川东区、川东北区共计9口钻井天然气进行了轻烃富集与分析,获得了9个气样浓缩轻烃的气相色谱图。在此基础上,通过浓缩轻烃结构组成(系列)对比、C7烃(nC7、MCC6、DMCC5)组成、C6+7脂族烃组成、庚烷值(H)、异庚烷值(Ⅰ)、Mango参数(K1、K2)、甲基环已烷指数等一系列反映轻烃的特征和参数进行了气/气对比,探讨了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热演化程度,并与研究区的烃源岩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川东北区的气源相对单一,主力气源层系可能为二叠系;川东建南气田石炭系产层天然气为源自下古生界原油的二次裂解水溶气,二叠系、三叠系产层天然气为源自二叠系过成熟裂解气与源自下古生界原油二次裂解水溶气的混合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干气 富集 气源对比 川东北 川东区
下载PDF
岩石低沸点轻烃指纹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蒋启贵 陈伟钧 +2 位作者 金聚畅 饶丹 张志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92-495,共4页
利用轻烃指纹进行油气岩源对比分类研究的主要困难在于岩石轻烃的获得,利用某低沸点溶剂对岩石进行密封抽提,并采用高分辨率毛细柱进行色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获得C5至C31以上的烃类物质信息,其中C5至C10之间的可分离出100多个... 利用轻烃指纹进行油气岩源对比分类研究的主要困难在于岩石轻烃的获得,利用某低沸点溶剂对岩石进行密封抽提,并采用高分辨率毛细柱进行色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获得C5至C31以上的烃类物质信息,其中C5至C10之间的可分离出100多个烃类物质,能很好地满足油气地质研究的需要,是进行油气岩源三位一体研究较理想的技术支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指纹 低沸点溶剂 抽提 高分辨率毛细柱 油气岩源对比
下载PDF
扫描电镜与图像分析在储层研究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曹寅 朱樱 黎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21-225,共5页
该文主要论述采用新一代的扫描电镜和带有图像分析功能的能谱仪联合对砂岩和砂岩铸体进行分析。由于扫描电镜具有景深大、立体感强和分辨率高的特点 ,使砂岩分析可分别采用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图像两种方法 ,不仅能获得砂岩的粒间孔隙... 该文主要论述采用新一代的扫描电镜和带有图像分析功能的能谱仪联合对砂岩和砂岩铸体进行分析。由于扫描电镜具有景深大、立体感强和分辨率高的特点 ,使砂岩分析可分别采用二次电子图像和背散射图像两种方法 ,不仅能获得砂岩的粒间孔隙、粒间胶结物、喉道连通性及配位数等信息 ,而且还可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快速定量计算孔隙率。由此获得多种信息 ,再结合其他资料可对具体地区进行储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子 背散热电子 砂岩 铸体 喉道 配位数 图像分析 扫描电镜 储层 油气藏
下载PDF
石油地质分析测试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伟新 把立强 +3 位作者 张美珍 蒋启贵 秦建中 曹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77-782,共6页
近年来,新的分析测试技术在石油地质研究及勘探活动中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含油气地层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更是突飞猛进,它能测定地质历史上的时代变迁和物理化学条件。轻烃分析方法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对源岩。烷基酚和苯并咔唑抽提... 近年来,新的分析测试技术在石油地质研究及勘探活动中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含油气地层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更是突飞猛进,它能测定地质历史上的时代变迁和物理化学条件。轻烃分析方法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对源岩。烷基酚和苯并咔唑抽提法也获得成功,借助苯并咔唑的浓度及比值变化可以研究油气运移。此外,包括伊-蒙混层、伊利石在内的粘土矿物分析方法也发展迅速。例如,伊利石的结晶度值被广泛地用于松潘地区的石油地质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 分析测试技术 石油地质
下载PDF
地层水中微量有机质分析及应用——以川东、川东北区油气保存条件研究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潘文蕾 梁舒 +1 位作者 刘光祥 吕俊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B11期590-594,共5页
该文简要介绍了地层水中微量有机质的富集、分析方法,并对川东区和川东北区8口钻井地层水及诺水河地表泉水中的有机质进行了富集分析,通过利用地层水中饱和烃系列、芳烃系列在不同水化学环境中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前人地层水化学常规分析... 该文简要介绍了地层水中微量有机质的富集、分析方法,并对川东区和川东北区8口钻井地层水及诺水河地表泉水中的有机质进行了富集分析,通过利用地层水中饱和烃系列、芳烃系列在不同水化学环境中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前人地层水化学常规分析和氢、氧同位素等资料,探讨了两区的保存条件。研究表明,川东区建南气田海相层位为遭受过开启破坏的重建型封闭水化学环境;川东北海相层位为局部开启但整体仍属封闭的水化学环境。此外,通过统计对比,探索了判别封闭与开启水化学环境的地层水的有机地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饱和烃 芳烃 保存条件 川东 川东北
下载PDF
兰坪盆地白秧坪铜钴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志明 刘家军 +3 位作者 秦建中 廖宗廷 何明勤 刘玉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白秧坪矿床的S、Pb、C、O、H同位素组成特征和辉砷钴矿的Co/Ni比值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金属硫化物的硫源可能属含有基性火山岩的盆地基底变质岩来源硫和盆地沉积硫酸盐来源硫的混合硫;铅由赋矿地层下伏沉积岩和盆... 利用白秧坪矿床的S、Pb、C、O、H同位素组成特征和辉砷钴矿的Co/Ni比值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金属硫化物的硫源可能属含有基性火山岩的盆地基底变质岩来源硫和盆地沉积硫酸盐来源硫的混合硫;铅由赋矿地层下伏沉积岩和盆地基底岩石所提供;成矿流体中的CO2具有两种来源,可能分别由蚀变海相碳酸盐岩和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热解形成或者沉积有机质脱羧基作用形成,成矿流体属SO4-Cl-Na-Ca型、大气降水演化而成的盆地热卤水;矿床中钴可能也源自含有基性火山岩的盆地基底变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 白秧坪 铜钴银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与古地温场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国力 蔡立国 +1 位作者 汪集旸 施小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1,38,共5页
楚雄盆地的古地温场演化与构造-热活动及构造变格事件相一致。晚三叠世盆地热流值大体与弧后前陆盆地的热流一致,古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较低。侏罗纪至早白垩世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于晚三叠世表现出平缓的降低,接近正常的克拉通盆地的... 楚雄盆地的古地温场演化与构造-热活动及构造变格事件相一致。晚三叠世盆地热流值大体与弧后前陆盆地的热流一致,古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较低。侏罗纪至早白垩世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于晚三叠世表现出平缓的降低,接近正常的克拉通盆地的热流值分布范围。晚第三纪以来盆地受陆内走滑活动及深部断裂导致岩浆的侵入与热液活动的影响,地温急剧上升,热流增大,现今楚雄盆地为一高热流区就是后期构造-热事件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演化 古地温场 楚雄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T-R旋回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藏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晓玲 周小进 郭建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B11期548-552,556,共6页
作者从经典模式应用于断陷盆地中所存在的问题讨论入手,认为T-R旋回划分方案更适合中国东部陆相断陷湖盆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同时,还运用T-R旋回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分析了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T-R旋回的层序地层格架模式,建立了东濮凹陷下... 作者从经典模式应用于断陷盆地中所存在的问题讨论入手,认为T-R旋回划分方案更适合中国东部陆相断陷湖盆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同时,还运用T-R旋回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分析了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T-R旋回的层序地层格架模式,建立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将下第三系划分为1个一级T-R旋回、3个二级T-R旋回,并进一步从沙河街组中识别出9个三级T-R旋回。通过研究主要目的层三级层序湖进(T)和湖退(R)体系域的沉积体系展布,进一步查明主要目的层段的砂体分布规律,确立有利于隐蔽油气藏发育的砂体类型,并预测其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旋回 三级层序 体系域 沉积体系 砂体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微裂隙内流体包裹体在油气运移及成藏研究中的应用——以高邮凹陷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谈彩萍 倪培 刘翠荣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7-542,共6页
文章尝试利用砂岩颗粒中的微裂隙穿插关系及测定微裂隙内充填物中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确定包裹体的形成期次;结合构造发育史、烃源岩演化史和古地温梯度恢复各期包裹体形成时的埋藏深度及时间;最后通过观测各期流体包裹体中是否含... 文章尝试利用砂岩颗粒中的微裂隙穿插关系及测定微裂隙内充填物中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确定包裹体的形成期次;结合构造发育史、烃源岩演化史和古地温梯度恢复各期包裹体形成时的埋藏深度及时间;最后通过观测各期流体包裹体中是否含有烃类及烃类包裹体的发育程度来确定油气运移期次及主次关系、运移时间。发现油气运移、成藏时间主要发生在烃源岩大量生烃后的第一次构造运动时间段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微裂隙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气运移 成藏期次及时间
下载PDF
一种研究油气储层裂缝的新方法——计算机层析(CT)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施伟军 陈荣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44-347,共4页
计算机层析技术具有快速、精确、自动化与无损伤等优点 ,在石油地质中正在得到广泛应用 ,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测试技术方法予以推广 ,有益于提高油气储层描述和研究水平。
关键词 裂缝 测试方法 油气储层 计算机层析技术 CT法 石油地质
下载PDF
近地表土壤中可溶态阴离子的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广之 陈银节 +1 位作者 尹红军 宣海波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8-202,共5页
沉积有机质在生成油气及运移的过程中,部分可溶微量元素会分离出来,溶解在伴生的水中。油田水及原油中的可溶微量元素部分溶解于水,并随水一起运移至近地表。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分析近地表土壤中的可溶态阴离子的含量变化特征,就可以追踪... 沉积有机质在生成油气及运移的过程中,部分可溶微量元素会分离出来,溶解在伴生的水中。油田水及原油中的可溶微量元素部分溶解于水,并随水一起运移至近地表。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分析近地表土壤中的可溶态阴离子的含量变化特征,就可以追踪下伏对应地层的含油气信息。通过对新场气田、昌德气田、平方王油田上方近地表土壤中的可溶态阴离子检测的实验研究表明:油田水中可溶态阴离子的主要以水载体进行运移,油田水向上运移的通道决定了可溶态阴离子在油气藏上方的异常形态及模式;可溶态阴离子对下伏地层的油气藏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土壤 有机质 微量元素 可溶态阴离子 石油地质意义
下载PDF
湖北长阳地区中上寒武统碳酸盐岩储集性能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伟新 朱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B11期595-600,606,共7页
作者以扫描电镜为手段,从微观上分析了湖北长阳地区中上寒武统碳酸盐岩的岩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主要孔隙结构类型及储集空间特征。通过对长阳地区中上寒武统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成岩作用及相关的成岩环境... 作者以扫描电镜为手段,从微观上分析了湖北长阳地区中上寒武统碳酸盐岩的岩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主要孔隙结构类型及储集空间特征。通过对长阳地区中上寒武统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成岩作用及相关的成岩环境对碳酸盐岩孔隙发育的影响,并根据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成岩组构、成分和成岩现象探讨了不同成岩阶段与储集性的关系及其受控因素,为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提供了微观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白云岩 储集空间 孔隙类型 成岩作用 成岩环境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东南亚石油资源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20
20
作者 叶德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1期55-60,64,共7页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该区大约有100多个沉积盆地,目前已发现含油气的盆地有47个。东南亚地区最终石油资源量为233.7×108t,最终天然气资源量为26.5×1012m3,分别占世界的7.5%和8.1%。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和...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该区大约有100多个沉积盆地,目前已发现含油气的盆地有47个。东南亚地区最终石油资源量为233.7×108t,最终天然气资源量为26.5×1012m3,分别占世界的7.5%和8.1%。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和文莱等国,是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潜力 东南亚地区 天然气资源量 石油资源量 印度尼西亚 沉积盆地 含油气 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