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思路 被引量:56
1
作者 戴少武 贺自爱 王津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5-202,共8页
中国南方改造型盆地的特点 ,决定了其油气成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成藏的基础、关键、归宿特殊性的分析、论证为基点 ,根据 :(1)现今油气藏的定位不决定于原型盆地 ,而与晚期改造 ,再分配烃源控制的空间有关 ;(2 )主导成藏模式应为早... 中国南方改造型盆地的特点 ,决定了其油气成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成藏的基础、关键、归宿特殊性的分析、论证为基点 ,根据 :(1)现今油气藏的定位不决定于原型盆地 ,而与晚期改造 ,再分配烃源控制的空间有关 ;(2 )主导成藏模式应为早期聚集晚期成藏、晚期聚集晚期成藏两种类型 ;(3)油气的高演化和晚期成藏的特点 ,决定了南方应以找气为主 ;(4)晚期重建整体封存体系的优劣是能否成藏并保存的关键 ,其核心是建造与改造的统一 ;(5 )南方天然气的储集以多层系、多类型为特点 ,应坚持“有主要目的层 ,而不唯主要目的层” ,多层兼顾 ,立体勘探和“二次生烃 ,多层储集、动态成藏 ,整体封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思路 动态成藏 封存体系 油气勘探 中国南方改造型盆地 中生界 古生界
下载PDF
中国南方油气晚期成藏勘探实践及讨论 被引量:26
2
作者 戴少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近 5 0年的油气勘探实践证明 :中国南方古生界的油气藏以晚期成藏最具工业价值。此一晚期成藏具有多期改造、破坏及重建的过程 ,多以后期改造和重建为主。后期改造主要包括重建封闭体系和油气相态的转化 ;重建的晚期油气藏则可能是不同... 近 5 0年的油气勘探实践证明 :中国南方古生界的油气藏以晚期成藏最具工业价值。此一晚期成藏具有多期改造、破坏及重建的过程 ,多以后期改造和重建为主。后期改造主要包括重建封闭体系和油气相态的转化 ;重建的晚期油气藏则可能是不同成因、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油气在新的条件下重新聚集的结果 ,威远气田便是晚期成藏的典型代表。中国南方晚期油气成藏的决定因素是油气供给与构造的匹配关系 ,依此可划分出早生晚成型、晚生晚成型及重建型 3大类。目前 ,重建型的晚生油气藏应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油气勘探 圈闭 封闭系统 成藏规律
下载PDF
江陵凹陷形成演化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45
3
作者 杨长清 陈孔全 +1 位作者 程志强 詹海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54,178,共4页
江陵凹陷是在侏罗纪末期燕山变形褶皱基底上形成的晚白垩—下第三系的凹陷背景下的断陷盆地 ,具有NE分带、NW分块的构造格局。盆地形成演化经历了第一期伸展断陷盆地的形成 (晚白垩纪—早始新世 )、第二期断陷盆地形成 (中始新世—晚始... 江陵凹陷是在侏罗纪末期燕山变形褶皱基底上形成的晚白垩—下第三系的凹陷背景下的断陷盆地 ,具有NE分带、NW分块的构造格局。盆地形成演化经历了第一期伸展断陷盆地的形成 (晚白垩纪—早始新世 )、第二期断陷盆地形成 (中始新世—晚始新世 )、后期反转构造的形成及抬升剥蚀阶段 (古近纪末 )。早始新世早期新沟嘴组下段与晚始新世早期潜江组三—四段充填了半深湖—深湖相的泥岩 ,由于沉降中心相对稳定 ,潜江组优质厚层湖相泥岩构成其良好的区域盖层。构造演化控制了烃源岩、储集岩的分布及油气运移和聚集 ,油藏具有多层系晚期成藏特征 ,有利油气聚集带 :①继承性古隆起 ;②富烃洼陷周缘断鼻、断背斜型圈闭 ;③构造应力的交汇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构造 含油构造 油气形成 油气勘探 江陵凹陷
下载PDF
油气勘探中的遥感预测技术 被引量:11
4
作者 谭青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48,共5页
油气勘探中的卫星遥感预测技术是一种低成本、快速评价新方法。它根据遥感图像提取的与地质信息相关的地表影像异常及其组合特征来分析深部构造形变、隐伏圈闭、可能的油气运移通道 ,可起到指明勘探方向 ,缩小勘探目标的作用。目前国内... 油气勘探中的卫星遥感预测技术是一种低成本、快速评价新方法。它根据遥感图像提取的与地质信息相关的地表影像异常及其组合特征来分析深部构造形变、隐伏圈闭、可能的油气运移通道 ,可起到指明勘探方向 ,缩小勘探目标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应用遥感预测油气勘探靶区的技术仍在探索之中 ,因研究思路不同可分成两类方法 :烃的土壤蚀变异常影像提取预测法 ,线—环异常构造应力分析预测法。根据遥感应用实例对两种方法的原理、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并对遥感异常与深部构造的关系、烃渗漏与传统石油地质观念中的油气藏保存、遥感异常与地震资料验证中的种种技术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提出遥感是一种新的油气地质信息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遥感预测技术 隐伏圈闭 构造应力分析 构造影像异常分析
下载PDF
中国进口石油安全战略通道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吴爱军 吴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2-85,共4页
近几年来,中国石油进口量一直处于增长的势头,但进口通道在很大程度上却仍然依赖某个单一渠道,安全风险系数极大。我国石油进口还可开辟中俄石油管线、泰国克拉地峡运河、中缅石油通道、中巴能源走廊等战略通道,通过采取加强能源外交、... 近几年来,中国石油进口量一直处于增长的势头,但进口通道在很大程度上却仍然依赖某个单一渠道,安全风险系数极大。我国石油进口还可开辟中俄石油管线、泰国克拉地峡运河、中缅石油通道、中巴能源走廊等战略通道,通过采取加强能源外交、加强东亚区域合作等措施,提高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的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安全 战略通道
下载PDF
阜新盆地勘探决策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儒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61,共4页
阜新盆地具有油气生成、聚集成藏地质条件 ,盆地油气总资源量为 4 5 .2 8× 10 6t,其中盆地中部是油气富集区 ,油气资源量占盆地总资源 84 %。而盆地中部 3个区带是油气聚集区 ,这 3个区带油气资源量占盆地油气资源的 74 .7% ,其中... 阜新盆地具有油气生成、聚集成藏地质条件 ,盆地油气总资源量为 4 5 .2 8× 10 6t,其中盆地中部是油气富集区 ,油气资源量占盆地总资源 84 %。而盆地中部 3个区带是油气聚集区 ,这 3个区带油气资源量占盆地油气资源的 74 .7% ,其中清河门区带含油气地质概率为 84 % ,油气资源量为 17.34× 10 6t。勘探决策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新盆地 油气资源 油气富集区 油气生成 勘探决策
下载PDF
中国南方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段成因讨论:是“浅水介壳相”,还是深水异地沉积? 被引量:31
7
作者 高振中 何幼斌 +5 位作者 李罗照 卿崇文 肖明国 程四洪 张文成 刘伟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87-494,共8页
对中国南方上奥陶统五峰组沉积环境的认识长期存在激烈争论,深水成因说与浅水成因说针锋相对,似乎两种观点均有否定对方观点的充足理由。问题的症结与观音桥段有关。根据五峰组本身的沉积特征,应属深水沉积无疑;但五峰组顶部的观音桥段... 对中国南方上奥陶统五峰组沉积环境的认识长期存在激烈争论,深水成因说与浅水成因说针锋相对,似乎两种观点均有否定对方观点的充足理由。问题的症结与观音桥段有关。根据五峰组本身的沉积特征,应属深水沉积无疑;但五峰组顶部的观音桥段富含腕足类、三叶虫和珊瑚等化石,长期被认为属"浅水介壳相"。笔者通过对中上扬子地区数十条剖面的实测和深入观察,认为观音桥段应为深水异地沉积,主要依据有:观音桥段中所含珊瑚、棘皮类和腹足类等典型的浅水生物化石均呈碎块状赋存于生物屑砾屑灰岩中;这种灰岩的上覆、下伏层均为黑色笔石页岩,显然系由碎屑流异地搬运而来,其沉积场所并非浅水环境而是深水环境;观音桥段厚度很小而分布范围广阔,这是任何浅水环境沉积都不可能具备的特征;观音桥段与下伏五峰组页岩段和上覆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之沉积极不协调,界面突变,无环境更替渐变过程,符合异地沉积特征;观音桥段仅在事件影响的范围内才存在,在其缺失地区五峰组与上覆龙马溪组之间为整合接触的连续沉积。观音桥段的深水异地沉积包括碎屑流沉积(砾屑灰岩)、浊流沉积(粉砂质颗粒灰岩)和内潮汐沉积(纹层状粉砂岩)。排除了观音桥段环境解释的干扰,根据五峰组自身的特征,将其解释为深水沉积就不再有疑问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壳相 深水异地沉积 碎屑流 浊流 内潮汐 观音桥段 上奥陶统 中国南方
下载PDF
未来中国的油气资源前景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周玉琦 易荣龙 +3 位作者 舒文培 黄泽光 林宗满 余琪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7-234,共8页
据初步统计 ,目前全国石油总资源量达 10 51× 10 8t,探明率 2 0 %左右 ,年产石油 16 0 0 0× 10 4t左右。十多年来石油储、产量呈稳定低幅增长。陆相石油仍居主要地位 ,其勘探开发将向非构造油气藏拓展。煤成油气及低熟油气是... 据初步统计 ,目前全国石油总资源量达 10 51× 10 8t,探明率 2 0 %左右 ,年产石油 16 0 0 0× 10 4t左右。十多年来石油储、产量呈稳定低幅增长。陆相石油仍居主要地位 ,其勘探开发将向非构造油气藏拓展。煤成油气及低熟油气是新的勘探领域。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达 54× 10 1 2 m3 ,仅探明 7% ,年产天然气 2 6 0× 10 8m3 。十年来天然气储、产量增长较快。海相油气是广阔的有巨大潜力的领域 ,全国海相盆地有 50多个 ,总面积超过 330× 10 4km2 。海相天然气总资源量为 38× 10 1 2 m3 ,主要分布在北方古生代古亚洲海区、南方中、古生代扬子海区、近海新生代陆架—陆坡区及青藏中生代特提斯海区。海相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的创新将促进勘探的持续发展。海相勘探“气多油少”的状况 ,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预计 2 0 10— 2 0 15年新疆和近海将建成特大型油气区 ,加上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川—渝、柴达木等 ,全国石油年产量可能逐步达到 180 0 0× 10 4~ 2 0 0 0 0× 10 4t;天然气年产量可能达到 10 0 0× 10 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景 油气资源 中国
下载PDF
地应力剖面在储层开发中的应用──以川西XL气田沙溪庙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余琪祥 吴爱军 +1 位作者 李善良 毕兰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7,共6页
地应力剖面的研制为测井资料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通过对川西XL气田 4口井的地应力剖面分析 ,川西XL气田沙溪庙组储层岩石力学参数、三向主应力、水平应力场方向、工程常用压力及出砂指数有如下特征 :孔隙、裂缝的发育程度能够对储层的... 地应力剖面的研制为测井资料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通过对川西XL气田 4口井的地应力剖面分析 ,川西XL气田沙溪庙组储层岩石力学参数、三向主应力、水平应力场方向、工程常用压力及出砂指数有如下特征 :孔隙、裂缝的发育程度能够对储层的力学性质产生影响 ;三向主应力一般满足关系式 :σH>σV>σh,裂隙发育的层位水平主应力、破裂压力较围岩低 ,坍塌压力较围岩高 ;水平主应力方向与川西区域构造水平主应力方向基本一致 ,但个别层位主应力方向发生了较大变化 ;出砂指数值较高 ,基本不存在出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测井 岩石力学参数 工程压力 储层开发 气田
下载PDF
海陆油气,上下求索——贺《石油实验地质》创刊40周年
10
作者 周玉琦 易荣龙 +2 位作者 黄泽光 舒文培 林宗满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28-633,660,共7页
关键词 《石油实验地质》 中国 陆相油气资源 海相油气资源
下载PDF
西湖凹陷春晓区带下第三系平湖组、花港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52
11
作者 王果寿 周卓明 +3 位作者 肖朝辉 李美洲 周维奎 王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7-261,265,共6页
西湖凹陷春晓区带下第三系平湖组及花港组可划分出半封闭海湾、湖泊、三角洲及河流 4种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 ,以及滨岸潮坪、泻湖、滨岸湖泊、河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河流等 6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和若干种亚相及微相。平湖组、花港组的... 西湖凹陷春晓区带下第三系平湖组及花港组可划分出半封闭海湾、湖泊、三角洲及河流 4种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 ,以及滨岸潮坪、泻湖、滨岸湖泊、河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河流等 6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和若干种亚相及微相。平湖组、花港组的发育与演化显示了由海到陆的变化特点 ,即平湖组主要为半闭塞海湾环境 ,以海湾泻湖相发育为其特征。花港组则以湖泊、三角洲、河流体系为主 ,并可明显两分 ,下段为海浸湖相 ,上段为淡水湖及曲流河泛滥平原的间互沉积。该区有利储集相带主要有潮渠水道、潮坪砂坝、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及分流河道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春晓区带 下第三系 平湖组 花港组 沉积特征 沉积体系 类型 发育 分布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塔里木多旋回盆地复合构造样式初步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何治亮 徐宏节 段铁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66,共14页
塔里木盆地多旋回的演化历史导致了多期次的复合构造变形作用。不同方式的构造运动导致了不同方式的复合,不同等级和不同规模的变形叠加导致了不同级次的复合构造。根据造成复合构造的应力场变化的特征,结合具体实例将塔里木盆地复合构... 塔里木盆地多旋回的演化历史导致了多期次的复合构造变形作用。不同方式的构造运动导致了不同方式的复合,不同等级和不同规模的变形叠加导致了不同级次的复合构造。根据造成复合构造的应力场变化的特征,结合具体实例将塔里木盆地复合构造划分为8种主要类型:继承性挤压、继承性走滑、挤压—走滑、走滑—挤压、拉张—挤压、挤压—拉张、挤压—重力和重力—挤压复合构造。复合构造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新的运移动力场及高效输导体系。构造复合一方面可能会加大早期构造的幅度并使其更为复杂,另一方面会导致各种圈闭更为复杂的平面组合与纵向叠置方式。构造复合对早期已聚集的油气存在一定的破坏作用,同时,由多油源、多期生烃、多通道、多圈闭类型和多成藏期组成的成藏条件也在复合构造中形成了以塔河—轮南特大型油气田为代表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多旋回 复合构造样式 变形作用 构造运动 成藏条件 油气田 控油作用
下载PDF
整体封存体系的内涵 被引量:19
13
作者 戴少武 贺自爱 +1 位作者 王津义 余琪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7-114,126,共9页
天然气易于散失的特性 ,决定了整体封存体系的高标准、严要求 ,评价的思维应以板桶理论 (木桶效应 )为指导 ,特别要重视局部对整体的决定作用。天然气的封存与石油不同 ,整体封存体系的内涵 ,必须强调结构的立体性与功能的有效性。川东... 天然气易于散失的特性 ,决定了整体封存体系的高标准、严要求 ,评价的思维应以板桶理论 (木桶效应 )为指导 ,特别要重视局部对整体的决定作用。天然气的封存与石油不同 ,整体封存体系的内涵 ,必须强调结构的立体性与功能的有效性。川东、川东北的油气勘探实践表明 ,下部 (中、古生界 )的超压流体系统与上部 (中、新生界 )的高压 -静压流体系统 ,共同构成整体封存体系的立体性 ,实际是一个物性、浓度、压力为一体的复合封闭结构。有效性取决于 :(1)埋深 ;(2 )区域水动力 ;(3)晚期抬升 ;(4)抬升时限。立体性为构建 ,有效性为改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存体系 内涵 立体性 有效性 思维定势 综合效应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深层裂缝的识别与预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言岗 徐宏节 虞显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11,139-140,共3页
川西坳陷中段中深层储层多已致密化 ,天然气的聚集及产出主要依赖于裂缝系统。常规测井曲线特征显示 ,中下侏罗统和须家河组储层裂缝存在明显的区别 :前者自然电位为弱负异常 ,“中子挖掘”效应明显 ;后者则以整体差值高、跳波现象频繁... 川西坳陷中段中深层储层多已致密化 ,天然气的聚集及产出主要依赖于裂缝系统。常规测井曲线特征显示 ,中下侏罗统和须家河组储层裂缝存在明显的区别 :前者自然电位为弱负异常 ,“中子挖掘”效应明显 ;后者则以整体差值高、跳波现象频繁为特征。另外 ,中深层储层的低频强振幅并不像浅层蓬莱镇组那样与裂缝存在良好对应关系。由此 ,通过常规测井、BP神经网络和地震响应方法可大致识别出裂缝发育段 ,根据上述特征 ,合兴场构造南部须家河组和千佛崖组可能是裂缝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测井 地震响应 深层裂缝 天然气 川西坳陷 测井曲线
下载PDF
豫西地区中、下二叠统沉积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果寿 裴振洪 +2 位作者 周卓明 肖朝辉 王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4-27,175-176,共4页
豫西地区中、下二叠统太原组、山西组、上石盒子组及下石盒子组煤成气资源丰富 ,但成煤环境纵向发育与横向变化较大 ,规律难于把握。因此 ,开展煤成气源岩沉积环境研究有利于该区煤成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及合理的利用。通过露头、钻井、... 豫西地区中、下二叠统太原组、山西组、上石盒子组及下石盒子组煤成气资源丰富 ,但成煤环境纵向发育与横向变化较大 ,规律难于把握。因此 ,开展煤成气源岩沉积环境研究有利于该区煤成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及合理的利用。通过露头、钻井、地震资料及分析、测试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 :本区中、下二叠统主要沉积了一套浅海碳酸盐岩 ,海湾—泻湖、潮坪、沼泽、障壁岛 (砂质滩、坝 )及三角洲相陆源碎屑岩和煤层。从总的沉积特征来看 ,下二叠统太原组、山西组基本上发育滨、浅海相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和煤的混合沉积。上二叠统上、下石盒子组则以海陆交互相陆源碎屑沉积为主 ,三角洲及三角洲平原沼泽十分发育 ;沉积环境具有自下而上 ,自南东向北西方向由海相逐步过渡为陆相的基本特点。其煤成气源岩沉积环境以早二叠世山西期潮坪、泻湖过渡带之滨岸沼泽环境为最佳 ,其次为中二叠世下石盒子期三角洲平原沉积之平原沼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沉积特征 豫西地区 二叠统
下载PDF
苏北—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构造变形类型划分 被引量:23
16
作者 裴振洪 王果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36,176,共5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区 ,能源短缺是制约本区经济发展的瓶颈。而苏北—南黄海地区是下扬子及周缘海相中古生界保存厚度较大的区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就近供给只能依赖于海相油气的突破。而苏北南黄海的海相中古生界经历...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区 ,能源短缺是制约本区经济发展的瓶颈。而苏北—南黄海地区是下扬子及周缘海相中古生界保存厚度较大的区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就近供给只能依赖于海相油气的突破。而苏北南黄海的海相中古生界经历了印支期以来的多期变形改造 ,其各区块的油气前景与变形强度及变形类型密切相关。变形强度总体趋势由西而东 ,由陆向海减弱。依据不同的变形特点 ,可划分出 8种不同的变形类型。以此为基础 ,对苏北—南黄海的油气前景做出了初步对比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苏北地区 南黄海地区 海相 中古生界 构造变形 类型划分
下载PDF
通南巴构造石炭系分布预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振林 罗开平 陈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3-294,共2页
石炭系 (仅存黄龙组 )是川东、川东北乃至鄂西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最重要的一套储集层 ,但分布并不稳定 ,有些地区呈零星状分布甚至完全缺失。通南巴构造周边露头区二叠系直接与志留系不整合接触 ,未发现石炭系。但在地震剖面上 ,Tp1(二... 石炭系 (仅存黄龙组 )是川东、川东北乃至鄂西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最重要的一套储集层 ,但分布并不稳定 ,有些地区呈零星状分布甚至完全缺失。通南巴构造周边露头区二叠系直接与志留系不整合接触 ,未发现石炭系。但在地震剖面上 ,Tp1(二叠系底界 )反射之下、志留系弱反射之上有呈断续状分布的反射 ,并与零星分布的波阻抗大于 2 30× 10 5kg/m2 ·s高阻抗区域相对应。这些特征说明通南巴构造腹部存在石炭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南巴 石炭系 分布预测 地位构造 油气地质 反演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岩石含油气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勇健 沈军 +1 位作者 刘义建 王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神经网络计算法是模拟人体经络系统活动的机理来研究事物的新方法。本文运用T .Kohonen提出的SOM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以准噶尔盆地的彩南油田一主力油层为例 ,建立起岩石含油气性评价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例研究表明 ,人工神经... 神经网络计算法是模拟人体经络系统活动的机理来研究事物的新方法。本文运用T .Kohonen提出的SOM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以准噶尔盆地的彩南油田一主力油层为例 ,建立起岩石含油气性评价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例研究表明 ,人工神经网络法性能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 含油气性 人工神经网络 岩石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南方海相天然气保存机理及保存条件初探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付孝悦 王津义 张汉荣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2期43-47,共5页
地下地质条件下天然气主要以游离气、溶解气、吸附气的形式保存,压力封闭和水(油)溶保存是天然气的主要保存方式。含气系统的保存需要一个立体空间上的封闭保存体系,区域盖层和直接盖层的封存保存功能不同,前者主要是构建一个封闭保存体... 地下地质条件下天然气主要以游离气、溶解气、吸附气的形式保存,压力封闭和水(油)溶保存是天然气的主要保存方式。含气系统的保存需要一个立体空间上的封闭保存体系,区域盖层和直接盖层的封存保存功能不同,前者主要是构建一个封闭保存体系,后者直接遮挡或抑制天然气的扩散与渗漏。异常高压带的存在与否和水文地质条件是衡量区域封闭保存体系的两个重要标志。根据南方海相不同区块油气保存特性,划分出持续型(四川盆地型)、重建型(中、下扬子型)和残余型(秧坝型)三类不同的油气保存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油气藏 保存条件 保存机理 封闭保存体系 油气保存单元 中国 游离气 溶解气 吸附气
下载PDF
松南地区十屋断陷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样式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金才 兰素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4,共3页
根据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所涉及到的构造、岩性两个重要因素的相互关系将复合圈闭样式划分为 4种样式 ,即单斜 -岩性复合式、背斜 -岩性复合式、断块 -岩性复合式和鼻状 -岩性复合式。松南十屋断陷中央构造带实际资料研究 ,发现了几个构... 根据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所涉及到的构造、岩性两个重要因素的相互关系将复合圈闭样式划分为 4种样式 ,即单斜 -岩性复合式、背斜 -岩性复合式、断块 -岩性复合式和鼻状 -岩性复合式。松南十屋断陷中央构造带实际资料研究 ,发现了几个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 ,即SN85井西构造、SN87井北构造、孤家子北构造。这些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南地区 十屋断陷 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样式 油气地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