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烃成藏理论新思维 被引量:19
1
作者 关德范 王国力 +1 位作者 张金功 王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5-432,共8页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是在盆地形成、发展直至萎缩的石油地质演化过程中,各种沉积物经历了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共同作用后的产物。烃源岩的初次运移过程,应当是在卸载减压物理场条件的诱发作用下,先产生烃源岩“破裂排烃”,...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是在盆地形成、发展直至萎缩的石油地质演化过程中,各种沉积物经历了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共同作用后的产物。烃源岩的初次运移过程,应当是在卸载减压物理场条件的诱发作用下,先产生烃源岩“破裂排烃”,然后是“排烃压实”,最终才导致“压实排烃”。区域概念上就可以把石油聚集量理解为石油排出量。盆地全面萎缩发展阶段是盆地油气藏的最终完善定型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上升 破裂排烃 排烃压实 石油聚集量 成烃成藏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成岩晚期白云石溶解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俊 蔡镠璐 +1 位作者 向雷 蔡春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9-606,共8页
对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进行了岩石薄片观察及碳、氧、锶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开江-梁平陆棚东北侧优质储层并不发育方解石白云石化后所应该产生的晶间孔,相反主要发育白云石粒间溶孔或粒间扩大溶孔。这些溶孔可与... 对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进行了岩石薄片观察及碳、氧、锶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开江-梁平陆棚东北侧优质储层并不发育方解石白云石化后所应该产生的晶间孔,相反主要发育白云石粒间溶孔或粒间扩大溶孔。这些溶孔可与轻碳同位素的方解石紧密共生,并且分布在储层沥青与白云石晶体之间,应该是在沥青形成后白云石的溶解所致。而西南侧缺乏白云岩,这一成因的孔隙也不发育。在酸性条件下,东北侧的白云石与硬石膏或天青石发生溶解作用,产生MgSO4中间产物。而MgSO4易于被烃类所还原产生H2S,进一步促使白云石、硬石膏和天青石的溶解,沉淀了孔洞的充填巨晶嵌晶方解石,并在局部位置净增大了孔隙。这一成因机理很好地解释了东北侧与西南侧储层物性的差异,MgSO4很可能是自然界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的主要中间反应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白云石溶解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飞仙关组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抬升冷却历史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任战利 崔军平 +5 位作者 刘池洋 李铁军 陈刚 陈占军 祁凯 豆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2,31,共9页
以地质构造背景及热演化程度为约束,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对羌塘盆地进行了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羌塘盆地记录的抬升冷却年龄可划分为2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108.7~69.8 Ma);第二阶段主要为始新世中、... 以地质构造背景及热演化程度为约束,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对羌塘盆地进行了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羌塘盆地记录的抬升冷却年龄可划分为2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108.7~69.8 Ma);第二阶段主要为始新世中、晚期—中新世晚期(44.4~10.3 Ma)。第一阶段抬升冷却年龄是班公湖—怒江洋关闭后进一步会聚挤压造成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地层抬升冷却的记录。第二阶段抬升冷却年龄可进一步划分为3期,分别对应44.4~30.8,26.1~22.6,10.3 Ma,其中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26.1~22.6 Ma)为主隆升期。第二阶段抬升冷却年龄反映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之后强烈挤压造成羌塘盆地抬升冷却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确定的羌塘盆地抬升冷却年龄表明,青藏高原在44.4 Ma开始挤压隆升,在26.1~22.6 Ma青藏高原大规模整体隆升,青藏高原形成,在中新世晚期(10.3 Ma)以来青藏高原继续挤压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退火带 冷却带 抬升冷却 羌塘盆地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国力 吴茂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6-369,共4页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以巴音戈壁组二段为主力烃源岩、巴音戈壁组二段和苏红图组一段为主要储集层,构成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两套成藏组合。盆地热模拟结果表明,白垩纪末期烃源岩达到成熟阶段,为生、排烃高峰期,白垩纪末的燕山运动(...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以巴音戈壁组二段为主力烃源岩、巴音戈壁组二段和苏红图组一段为主要储集层,构成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两套成藏组合。盆地热模拟结果表明,白垩纪末期烃源岩达到成熟阶段,为生、排烃高峰期,白垩纪末的燕山运动(65 Ma)为系统的关键时刻。根据油气系统的平面、剖面分布,结合油气运移方向和圈闭条件分析,认为毛敦侵入带和巴润断鼻带为下步勘探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关键时刻 下白垩统 查干凹陷
下载PDF
流化床反应器中甲醇制烯烃反应性能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齐国祯 谢在库 陈庆龄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42-247,共6页
对传统固定流化床反应器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将固定流化床反应器拓展应用到甲醇制烯烃反应研究中。通过调整预热温度及更换下行进料管材质,使甲醇在与催化剂接触前的分解几率降到最低。装置平行性及物料平衡考察结果表明,该反应器数据重... 对传统固定流化床反应器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将固定流化床反应器拓展应用到甲醇制烯烃反应研究中。通过调整预热温度及更换下行进料管材质,使甲醇在与催化剂接触前的分解几率降到最低。装置平行性及物料平衡考察结果表明,该反应器数据重复性良好,物料平衡可达到97%。采用SAPO-34分子筛催化剂,在固定流化床反应器中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和水醇比(质量比)对甲醇制烯烃主要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温度实验结果表明:甲醇转化率接近于100%,反应温度的提高可大大提高乙烯的选择性,C2=~C4=选择性可达到90%以上;同时温度的升高使得催化剂上积炭速率增快;对于以乙烯为主要目的产物的甲醇制烯烃工艺,建议将反应温度选择为500℃,C2=/C3=摩尔比可稳定在1.5左右;若以丙烯为主要目的产物,建议将反应温度选择在450~470℃之间,C2=/C3=摩尔比可稳定在0.9~1.1之间。水醇比实验结果表明:水不但可以延缓催化剂的积炭速率,而且还可以大大增加乙烯的选择性,较大的水醇比可以将C2=/C3=摩尔比提高到2.0以上;无论是期望乙烯为主要目的产物还是丙烯为主要目的产物,太大的水醇比会增加能耗,增大反应器及产物分离器的负荷,所以,建议将水醇比都选择在0.25~0.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制烯烃 流化床 SAPO-34 温度水醇比
下载PDF
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丽娟 顾培蕾 +1 位作者 杜灿敏 张娜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2年第4期47-50,共4页
分析总结了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的各种转化方法,其中包括卤代烃消去法、氧燃烧法、微库仑直接燃烧法、碱性水解取代法等;通过标样回收比较,筛选出适合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测定的氧燃烧盐含量法;并指出实际应用中的氧燃烧盐含量法具有回收... 分析总结了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的各种转化方法,其中包括卤代烃消去法、氧燃烧法、微库仑直接燃烧法、碱性水解取代法等;通过标样回收比较,筛选出适合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测定的氧燃烧盐含量法;并指出实际应用中的氧燃烧盐含量法具有回收率高、操作方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化学剂 有机氯 氧燃烧法 盐含量
下载PDF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在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赵舒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5期509-516,共8页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强等特点,储层的储、渗机理十分复杂。微电阻率成像(FMI)测井资料能够描述地下岩层的沉积特征,因此,可以依据碳酸盐岩地层的FMI测井响应特征,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评价。介绍了FM...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强等特点,储层的储、渗机理十分复杂。微电阻率成像(FMI)测井资料能够描述地下岩层的沉积特征,因此,可以依据碳酸盐岩地层的FMI测井响应特征,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评价。介绍了FMI测井解释结果的多种地质应用;给出了常规测井资料和FMI测井资料对岩心的深度归位和空间方位归位的方法原理和实现步骤;利用统计方法建立了裂缝参数的定量估算关系;通过与常规测井等资料的对比,建立了储层分级标准,并利用FMI测井资料对储层进行了分级。多口井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FMI成像测井资料对缝洞型储层的评价结果与录井油气显示和测试结果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缝洞型储层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CFD模拟的多喷嘴粉煤气化炉渣屏熔渣分布分析
8
作者 林雯 李宣军 车飞 《大氮肥》 CAS 2018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研究多喷嘴粉煤气化炉中熔渣的流动和沉积特性对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以某厂工业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渣屏熔渣厚度的周向分布,发现其周向分布的非均匀性;进一步通过CFD模拟,发现当气化炉某一喷嘴关闭或流量低于其他喷嘴时,气化... 研究多喷嘴粉煤气化炉中熔渣的流动和沉积特性对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以某厂工业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渣屏熔渣厚度的周向分布,发现其周向分布的非均匀性;进一步通过CFD模拟,发现当气化炉某一喷嘴关闭或流量低于其他喷嘴时,气化炉内会出现非均匀旋流场,推测这一非均匀旋流场正是熔渣非均匀分布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调取DCS数据,证实了上述结果,在该次停车前的运行周期内,3#煤线的粉煤流量始终低于其他煤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喷嘴粉煤气化炉 熔渣 非均匀分布 CFD模拟 旋流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