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区时移地震技术应用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延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4,114,共5页
以胜利油区继承性数据和开发阶段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为实例,探讨了时移地震的可行性实践,研究了多次采集的地震数据在开发中的应用。分析了引起采集地震数据不一致的因素,并进行叠前的一致性及叠后的互均化处理,消除由于采集、处理... 以胜利油区继承性数据和开发阶段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为实例,探讨了时移地震的可行性实践,研究了多次采集的地震数据在开发中的应用。分析了引起采集地震数据不一致的因素,并进行叠前的一致性及叠后的互均化处理,消除由于采集、处理不一致对地震数据在能量、频率、相位等方面的影响,突出油藏变化带来的地震属性差异;与生产动态数据相结合,分析油藏的连通性以及剩余油分布,指导注采方案调整,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胜利油区的探索实践表明,时移地震可以有条件地开展实际试验研究与应用,如何利用重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并综合油藏工程等技术解决更多的开发难题是一个策略问题。在油田开发实际应用中应当协同考虑时移和多次采集地震数据2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移地震 多次采集地震 一致性处理 互均化处理 差异地震数据 胜利油区
下载PDF
移动信息技术在油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史纪强 任恩茂 +1 位作者 何兴曙 董爱茹 《电子世界》 2013年第20期116-117,共2页
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移动用户的增加也促使移动应用的剧增,通过对移动互联技术的研究,建立油田统一的移动管理平台,在多种移动设备上实现油田生产管理流程的处理,生产管理数据和重点预警信息的查询与发布,让管理者突破... 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移动用户的增加也促使移动应用的剧增,通过对移动互联技术的研究,建立油田统一的移动管理平台,在多种移动设备上实现油田生产管理流程的处理,生产管理数据和重点预警信息的查询与发布,让管理者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随时随地掌握最新的生产数据和资料,并能够及时做出决策、指挥生产。形成的统一移动信息化平台,也可以应用在各单位的生产管理、科技管理、移动办公以及中石化各类应用系统中,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信息技术 移动互联 移动办公 企业应用
下载PDF
基于波场外推的3D VSP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研究——以胜利垦71-检41井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姚忠瑞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31-35,共5页
针对3D VSP成像方法中的保幅性差、对复杂构造的归位不准、分辨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波场外推的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该方法以三维声波方程为出发点,对有限差分法进行误差补偿,多方面确保成像的稳定性,并充分考虑到波场在地下传播... 针对3D VSP成像方法中的保幅性差、对复杂构造的归位不准、分辨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波场外推的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该方法以三维声波方程为出发点,对有限差分法进行误差补偿,多方面确保成像的稳定性,并充分考虑到波场在地下传播过程中的绕射和折射效应,避免了Kirchhoff方法中的高频近似假设和在复杂构造区的焦散及多路径现象。实现过程是将三维VSP数据按井中检波器的位置抽成共检波点道集,对共波点道集进行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对偏移后的数据进行同深度叠加。该成像方法在胜利垦71井区3D VSP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像效果。实际处理结果证明:该方法正确、可行、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VSP 波场延拓 波动方程 偏移成像
下载PDF
黄骅坳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系统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渠芳 陈清华 +2 位作者 连承波 郝志伟 张军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0,共4页
黄骅坳陷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其新生代构造系统主要为伸展构造系统,以铲形正断层或坡坪式正断层为主干伸展断层,以不同尺度的北东—北东东向正断层和具调节性质的北西—北西西向断层为特征。经过对黄骅坳陷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分析,黄骅坳... 黄骅坳陷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其新生代构造系统主要为伸展构造系统,以铲形正断层或坡坪式正断层为主干伸展断层,以不同尺度的北东—北东东向正断层和具调节性质的北西—北西西向断层为特征。经过对黄骅坳陷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分析,黄骅坳陷盖层中极难出现明确的走滑断裂,其雁列状排列的断层应为倾斜滑动断层;黄骅坳陷中不同凹陷或断块之间不同的伸展程度往往为横向地垒状凸起、鼻状凸起或鼻状背斜所调节,在横向凸起和凹陷之间伴生北西向正断层,它们与挤压变形体系中具有走滑性质的横向变换断层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断裂 倾斜滑动断层 调节断层 黄骅坳陷
下载PDF
太平油田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储层地震反射假象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郝志伟 王楠 +3 位作者 孙明涛 师涛 武奉霞 巴素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太平油田位于义和庄凸起北坡东部,主要含油层为馆陶组下段发育的辫状河储层。河流相频繁的决口、改道及辫状河流相砂体发育位置和砂体空间配置关系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地震剖面上产生了反射假象,从而使对辫状河储层层位的追踪及砂体的描... 太平油田位于义和庄凸起北坡东部,主要含油层为馆陶组下段发育的辫状河储层。河流相频繁的决口、改道及辫状河流相砂体发育位置和砂体空间配置关系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地震剖面上产生了反射假象,从而使对辫状河储层层位的追踪及砂体的描述变得异常困难。从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储层的发育特征及地震观测因素出发,阐述了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地震反射假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利用地震资料分频解释技术和设计多井约束反演可较为准确地识别辫状河储层的反射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沉积 反射假象 正演分析 分频解释技术 测井约束反演
下载PDF
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精细解剖——以垦西油田垦71断块馆陶组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雨茂 邓文秀 滕彬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27,112-113,共3页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含水率高,剩余油分布零散,油田稳产难度非常大。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预测井间砂体展布,掌握地下剩余油分布规律,迫切需要建立更为精确的地质模型。以垦西油田垦71断块密井网区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含水率高,剩余油分布零散,油田稳产难度非常大。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预测井间砂体展布,掌握地下剩余油分布规律,迫切需要建立更为精确的地质模型。以垦西油田垦71断块密井网区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等多尺度资料,对河流相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的原型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点坝识别及精细解剖其内部构型的方法,确定了地下点坝垂向和平面上的识别标志。总结了点坝空间组合特征,应用经验公式、水平井及小井距资料确定了研究区侧积体和侧积层的规模及产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点坝内部构型进行解剖,最终建立了曲流河点坝三维构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坝 多尺度资料 储层构型 精细解剖 垦71断块
下载PDF
利用经典理论模型研究流体性质对岩石地震波速度及阻抗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玉梅 苗永康 +2 位作者 孟宪军 慎国强 张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5,共3页
地震响应的变化源于地层结构和岩石弹性性质的变化,影响岩石弹性性质的因素主要有压力、温度、孔隙度及孔隙形态、流体类型及其饱和度等。根据Biot-Gassmann和Kuster-Toksz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孔隙度条件下流体性质及其饱和度对岩石弹... 地震响应的变化源于地层结构和岩石弹性性质的变化,影响岩石弹性性质的因素主要有压力、温度、孔隙度及孔隙形态、流体类型及其饱和度等。根据Biot-Gassmann和Kuster-Toksz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孔隙度条件下流体性质及其饱和度对岩石弹性性质的影响,讨论了2种理论模型预测结果的差异。流体对岩石地震波速度的影响主要与孔隙度大小和孔隙形状有关,纵波阻抗对储层中流体变化最敏感,横波阻抗对流体变化不敏感,通过纵横波阻抗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对储层流体变化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弹性性质 孔隙度 流体饱和度
下载PDF
基于频率慢度域二阶算子的多次波去噪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海铖 徐辉 +2 位作者 张学涛 张军华 郑旭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46,114,共3页
水层多次波和层间多次波干扰是在海上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常见问题。当介质是横向变化较弱的地区和中等硬度的海底反射时,这些反射可以通过预测反褶积来压制;然而当海底非常坚硬且不规则时,海底构造与一维地球模型的不一致会使传统的去噪... 水层多次波和层间多次波干扰是在海上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常见问题。当介质是横向变化较弱的地区和中等硬度的海底反射时,这些反射可以通过预测反褶积来压制;然而当海底非常坚硬且不规则时,海底构造与一维地球模型的不一致会使传统的去噪方法失效。频率慢度域二阶算子(Remul方法)是以地震正演数据模型为基础,推导了在线性拉东变换(T—p域)中的多次波压制因子。由于它是基于反射数据的模型,既考虑了水层多次波,又考虑了微屈多次波,所以压制因子和数据模型的一致性可以提高反褶积的效果。运用该方法在M工区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层间多次波得到了有效压制,有效波得到了较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ul方法 多次波 正演模型 预测反褶积 压制因子
下载PDF
基于曲率半径法的油田井斜数据处理与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隋国华 隋志强 +1 位作者 袁亚娟 单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49,113-114,共4页
复杂断块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所钻的斜井是提高勘探开发成功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井斜数据用于勘探开发研究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转换和计算。以实钻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正切法、平均角法、平衡正切法、曲率半径法和最小曲率法等5种常用的井... 复杂断块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所钻的斜井是提高勘探开发成功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井斜数据用于勘探开发研究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转换和计算。以实钻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正切法、平均角法、平衡正切法、曲率半径法和最小曲率法等5种常用的井斜数据处理方法的计算精度,优选出曲率半径法用于胜利油区井斜数据的处理。基于曲率半径法的几何原理,推导了在不同应用条件下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解决了井斜历史数据的数字化处理以及井斜数据的综合应用等方面的算法研制问题。通过对其算法进行软件模块封装,在胜利油区勘探决策支持系统和三维地质建模系统中得以调用,应用于井震结合的合成地震记录和层位标定、井位部署中的斜井轨迹显示及设计和斜井钻井工程中的跟踪对比等实际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半径法 井斜数据处理 勘探决策支持系统 三维地质建模系统 地质应用
下载PDF
车西地区沙四段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储集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鹏 苏朝光 +2 位作者 张营革 牟敏 罗霞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8年第4期25-28,共4页
为正确认识车西地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寻找有利储集区,从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等方面研究了其特征,并分析了储集物性影响因素,结合勘探实践分析了有利储集部位。指出储集岩主要是颗粒滩亚相的颗粒灰岩,以次生溶孔... 为正确认识车西地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寻找有利储集区,从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等方面研究了其特征,并分析了储集物性影响因素,结合勘探实践分析了有利储集部位。指出储集岩主要是颗粒滩亚相的颗粒灰岩,以次生溶孔及裂缝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总体表现为中孔中低渗,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影响,其中构造作用产生的断层对改善储集物性的作用最大。已钻井分析表明,储层的含油特征与储集物性有密切的关系,颗粒灰岩发育且靠近断层的部位储集性能好,是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 碳酸盐岩 储层 储集性能 车西地区
下载PDF
济阳坳陷馆陶组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其栋 魏欣伟 +1 位作者 王峰 申欢 《山东国土资源》 2014年第1期8-12,共5页
利用钻井、测井、露头和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质学等方法,研究济阳坳陷馆陶组沉积特征,并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结果发现:济阳坳陷馆陶组地层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馆陶组下段存在以浅水湖泊为背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利用钻井、测井、露头和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质学等方法,研究济阳坳陷馆陶组沉积特征,并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结果发现:济阳坳陷馆陶组地层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馆陶组下段存在以浅水湖泊为背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馆陶组上段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以及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层序界面识别与层序划分,可将馆陶组地层可划分出一个构造层序,2个三级层序,层序底界面都为I型层序界面,每个层序内又可划分出3个体系域,即低水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层序 馆陶组 济阳坳陷
下载PDF
二氧化碳驱油的地震资料特征研究
12
作者 李继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66-171,共6页
二氧化碳驱油作为三次采油的重要技术手段,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环保降排价值。但在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部分层位二氧化碳过早突破,一方面严重降低气驱的波及效率,另一方面油井气窜后,二氧化碳将对油井举升系统、地面工艺设备... 二氧化碳驱油作为三次采油的重要技术手段,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环保降排价值。但在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部分层位二氧化碳过早突破,一方面严重降低气驱的波及效率,另一方面油井气窜后,二氧化碳将对油井举升系统、地面工艺设备乃至井场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等问题。常规的注采及油气水性质监测方法,仅能简单地监测二氧化碳驱油的效果和二氧化碳采出情况,驱油过程的精细监测成为薄弱环节,制约着二氧化碳驱油的进一步发展。二氧化碳驱油前后储层的地球物理性质发生的变化能在地震资料上表现出差异性。为此,从二氧化碳驱油前后地震正演模拟、敏感属性分析和时移地震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开展基于地震资料的二氧化碳驱油精细监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油 监测 地震正演 敏感属性 时移地震
下载PDF
东营凹陷滩坝砂岩有效储层定量预测方法研究
13
作者 李晓晨 陈炳申 于景强 《内江科技》 2020年第3期58-59,共2页
东营凹陷滩坝砂岩勘探始于20世纪60年代,前人已经针对滩坝砂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多种滩坝砂岩宏观发育范围的预测方法。实际生产中,滩坝砂岩中坝砂往往具有较高产能,笔者针对开发建产阶段区分滩砂与坝砂的关键问题,提出"基于... 东营凹陷滩坝砂岩勘探始于20世纪60年代,前人已经针对滩坝砂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多种滩坝砂岩宏观发育范围的预测方法。实际生产中,滩坝砂岩中坝砂往往具有较高产能,笔者针对开发建产阶段区分滩砂与坝砂的关键问题,提出"基于信息分离重构储层识别技术"解决有效储层定量预测的研究方案,该方法在与滩坝具有同样薄互层结构的沉积类型描述中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砂岩 甜点预测 地震属性 单层厚度 东营凹陷 有效储层 定量预测方法
下载PDF
JN地区飞仙关组鲕滩碳酸岩储层预测研究
14
作者 江洁 《内江科技》 2011年第3期133-133,191,共2页
川东北JN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主要为一套海相碳酸盐沉积,储层岩性主要为鲕滩储层,分为南北两套不同的储集层,具有厚度薄、岩性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导致对其空间展布规律的预测难度较大。本文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综合各... 川东北JN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主要为一套海相碳酸盐沉积,储层岩性主要为鲕滩储层,分为南北两套不同的储集层,具有厚度薄、岩性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导致对其空间展布规律的预测难度较大。本文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地质、地震、测井资料,应用正演模拟,确定鲕滩储集层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而采用波形分类、属性分析及地震反演等技术进行有效储集层的预测与描述,对已发现的圈闭进行地质综合评价,寻找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分析 波形分类 鲕粒碳酸岩 飞仙关组三段 JN地区
下载PDF
阳信洼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15
作者 王永斌 张健 +1 位作者 刘启亮 杨靖 《科技视界》 2016年第7期266-267,共2页
通过对阳信洼陷基本构造格架和断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阳信洼陷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恢复,明确了林樊家构造、惠城鼻状构造及阳101背斜的形成过程及机理。本文明确了林樊家构造地层剥蚀对阳信南部沉积物源的影响,以及... 通过对阳信洼陷基本构造格架和断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阳信洼陷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恢复,明确了林樊家构造、惠城鼻状构造及阳101背斜的形成过程及机理。本文明确了林樊家构造地层剥蚀对阳信南部沉积物源的影响,以及构造演化对本区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总结出沙四上亚段成熟油是下步勘探的重点反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信洼陷 林樊家构造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东营凹陷西部太古界潜山内幕油藏成藏条件研究
16
作者 罗平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17年第2期57-57,共1页
东营凹陷西部太古界潜山内幕油藏是近年来的勘探热点类型,具有广阔勘探前景。在系统分析潜山内幕油藏油源、储层、疏导条件基础上,阐述了东营凹陷西部地区太古界潜山内幕油藏成藏主控因素,提出目前存在的断坡侧向溶蚀型基岩潜山内幕油... 东营凹陷西部太古界潜山内幕油藏是近年来的勘探热点类型,具有广阔勘探前景。在系统分析潜山内幕油藏油源、储层、疏导条件基础上,阐述了东营凹陷西部地区太古界潜山内幕油藏成藏主控因素,提出目前存在的断坡侧向溶蚀型基岩潜山内幕油藏和高压、油源覆盖型低潜山两类油藏是太古界基岩潜山油藏最为有利的勘探类型,具有近油源、压力条件有利,储层受溶蚀改造作用强的特点,可做为近期勘探的重点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太古界 潜山内幕油气藏 成藏条件
下载PDF
岩石物理横波速度曲线计算技术 被引量:42
17
作者 王玉梅 苗永康 +2 位作者 孟宪军 慎国强 董月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1,79,共5页
横波速度是地震勘探中的重要参数。针对实际生产中缺乏横波速度测井曲线资料,利用经验公式计算精确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对横波速度计算理论模型的研究分析,选择Biot-Gassman模型法,利用岩石矿物成分、流体成分、孔隙度及密度等测井曲线进... 横波速度是地震勘探中的重要参数。针对实际生产中缺乏横波速度测井曲线资料,利用经验公式计算精确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对横波速度计算理论模型的研究分析,选择Biot-Gassman模型法,利用岩石矿物成分、流体成分、孔隙度及密度等测井曲线进行横波速度测井曲线的计算,并对横波速度计算技术和流程进行研究。在实际工区进行了横波速度曲线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横波吻合程度较高,误差小于10%,该技术在储层和流体识别预测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速度 Biot-Gassman模型 岩石物理模型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34
18
作者 牛海青 陈世悦 +1 位作者 张鹏 鄢继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49-758,共10页
对岩芯进行观察,并对薄片进行电镜扫描和物性分析及鉴定,对储层成岩作用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二叠系砂岩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已达到中成岩期A亚期—晚成岩期... 对岩芯进行观察,并对薄片进行电镜扫描和物性分析及鉴定,对储层成岩作用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二叠系砂岩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已达到中成岩期A亚期—晚成岩期;储层的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机械压实作用、化学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储集性能变差的主要因素,孔隙损失分别达23.65%和4.30%;长石颗粒、火山岩岩屑、钠长石、沸石、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及刚性颗粒的破裂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明显提高了乌夏地区二叠系砂岩储集性能,孔隙增生量达4.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乌夏地区 二叠系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下载PDF
三维速度场建立方法 被引量:17
19
作者 韩宏伟 崔红庄 +1 位作者 赵海华 潘兴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6,61,共4页
三维速度场在油气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多种技术限制一直未能成功实现。在对比分析现有各种平均速度(场)建立方法原理及优缺点的基础上,优选模型层析法,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数据体层位自动追踪法和层位解释法相结合的空间倾... 三维速度场在油气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多种技术限制一直未能成功实现。在对比分析现有各种平均速度(场)建立方法原理及优缺点的基础上,优选模型层析法,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数据体层位自动追踪法和层位解释法相结合的空间倾角场建立技术、速度谱排列影响消除技术、射线追踪层速度求取技术、最小张力法离散数据空间网格化平滑技术等多项长期以来阻碍三维速度场建立的技术难题,建立了胜利油区首个三维速度场——东营凹陷三维速度场,实现了模型层析法建立三维速度场由理论到应用的跨越。模型层析法建立的三维速度场精度高、适用范围广、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场 模型层析法 倾角场 射线追踪 最小张力法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利用地震前积反射特征确定古水流方向的沉积几何方法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金伟 王军 吴明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55,共3页
古水流条件分析是确定沉积盆地古水系、古物源及沉积体系展布,进行岩相古地理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古水流研究方法主要分为统计方法或百分比法、沉积几何学方法2类。根据地震剖面上前积反射的成因,利用交叉地震剖面上前积反射之... 古水流条件分析是确定沉积盆地古水系、古物源及沉积体系展布,进行岩相古地理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古水流研究方法主要分为统计方法或百分比法、沉积几何学方法2类。根据地震剖面上前积反射的成因,利用交叉地震剖面上前积反射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定量地确定古水流方向。这种方法适用于盆地勘探的不同阶段,与传统的沉积几何学方法比较,其不仅易于操作,而且便于更准确、定量地判定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性的古水流主方向。盆地演化后期的构造改造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该方法的适用性,此时应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岩相古地理 古水流 前积反射 沉积几何 定量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