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在内源微生物驱油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 1
-
-
作者
程海鹰
肖生科
汪卫东
张翰奭
王修林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85,89,共5页
-
基金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5A-11)部分成果
-
文摘
应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DGGE)分析了在高温、高压和厌氧条件下富集培养的油藏内源微生物16S rDNA。用化学裂解法(SDS)直接提取了油藏微生物基因组DNA,并以此基因组DNA为模板,用特异性引物对16SrDNA的V8和V9可变区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对长约400bp(碱基对)的扩增产物进行DGGE分离后,得到了分离较好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DGGE方法可以分离不同油藏微生物16S rDNA的V8和V9可变区的DNA扩增片断。在内源微生物驱油研究中,DGGE方法是在分子水平上分析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监测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的有效工具。
-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
油藏
内源微生物
16S
RDNA
微生物驱油
微生物基因
-
Keywords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method
reservoir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16S rDNA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icrobial gene
-
分类号
TE357.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酸化井产油量时间序列的混沌特征识别
- 2
-
-
作者
唐钢
刘承杰
张广政
刘军
-
机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0-642,共3页
-
文摘
现有的油气井产量预测方法以传统技术经济预测的惯性原理为基础。混沌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对这种预测原理提出了挑战。目前有关酸化井产量变化混沌特征识别与预测的相关研究还鲜有公开报道。采用相空间重构和关联维数提取技术,对西部某油田一油井酸化后60 d的产油量时间序列研究发现,此井产油量时间序列的饱和嵌入维数和对应的吸引子维数分别为11和2.64,由此说明该井酸化后的生产系统动态演化规律为高维空间中的奇异吸引子,因而产油量变化表现出混沌特征;并且说明影响该井产油量变化的基本变量为3~11个。从而为单井生产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特别是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入层节点数量的确定提供了定量的参考。
-
关键词
产油量
酸化
混沌
关联维数
时间序列
-
Keywords
oil production rate
acidizing
chaos
correlation dimension
time series
-
分类号
TE3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