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频谱分析法在识别米兰科维奇旋回及高频层序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下奥陶统鹰山组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运波 赵宗举 +1 位作者 袁圣强 郑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0-410,共11页
在巴楚地区露头高频层序研究及塔中地区钻测井三级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塔中162井和塔中43井下奥陶统鹰山组层序OSQ2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ln(Th/K)曲线进行了滤波处理、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小波时频分析以及调谐处理,... 在巴楚地区露头高频层序研究及塔中地区钻测井三级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塔中162井和塔中43井下奥陶统鹰山组层序OSQ2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ln(Th/K)曲线进行了滤波处理、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小波时频分析以及调谐处理,识别出具有米兰科维奇旋回特征的高频旋回。结果表明:斜度(黄赤交角)旋回最为明显,周期为37.0ka,是以向上变浅为主的六级米级旋回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主旋回平均厚度在台地边缘相带的塔中162井及塔中43井中分别为4.55m及3.97m,在巴楚地区半局限-开阔台地相带中为2~4m;95ka的短偏心率周期是形成五级准层序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大致代表四级准层序组形成时限的413ka长偏心率周期在地层记录中表现并不明显。据高频层序叠置关系分析及平均主旋回个数初步估算,塔中-巴楚地区下奥陶统鹰山组层序OSQ2的形成时限大约为4.92Ma,塔中43井鹰山组层序OSQ2受后期构造隆升而被剥蚀约192m。结合四级层序(准层序组)发育时限(413ka)及其叠置关系,以及与其调谐的小波变换曲线特征,初步将塔中-巴楚地区鹰山组层序OSQ2划分出12个准层序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ln(Th/K)曲线包含沉积古水深相对变化的信息,是反映气候变化生成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层序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钍钾比测井曲线 米兰科维奇旋回 频谱分析 傅里叶变换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河流相层序地层及岩性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以准噶尔盆地红29三维工区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利萍 陈轩 +1 位作者 张昌民 张尚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4-1013,共10页
以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红29三维工区中三叠统克拉玛依下亚组(克下组)为研究对象,根据钻井和测井资料对其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2、MSC3)。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从上升到下降的过... 以准噶尔盆地红山嘴油田红29三维工区中三叠统克拉玛依下亚组(克下组)为研究对象,根据钻井和测井资料对其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2、MSC3)。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从上升到下降的过程中,河道弯曲指数明显出现低—高—低的分异特征,河道砂体连续性表现为好—差—好的演变。通过分析克下组油藏以及出油气特征,发现油气主要富集于MSC2中期基准面旋回中;该中期旋回内河道弯曲度较高,河道砂体连续性较差。结合岩性油气藏的成藏规律,总结出'富砂中找贫砂'的勘探思路。该思路指出,长期基准面上升到最高位置附近的'贫砂'层系也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层位,并提出断层-岩性型复合圈闭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中期基准面旋回 油气聚集 准噶尔盆地 中三叠统 砂岩
下载PDF
聚驱后油藏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 被引量:4
3
作者 叶银珠 王正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19-126,共8页
通常聚合物驱的最终采收率在50%左右,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具有相当的开采潜力。以大庆长垣北部多段多韵律聚驱主力油藏为例,采用化学驱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系统研究并总结了典型油藏聚驱后平面及纵向剩余油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聚驱后油藏... 通常聚合物驱的最终采收率在50%左右,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具有相当的开采潜力。以大庆长垣北部多段多韵律聚驱主力油藏为例,采用化学驱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系统研究并总结了典型油藏聚驱后平面及纵向剩余油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聚驱后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系统可划分为2大成因、3大区域和7个部位。其中:存在受地质因素制约的剩余油,如废弃河道中部、砂体尖灭区、相对孤立的薄差砂体;也有开发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如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注采不完善部位、注入井间与生产井附近以及聚驱后高渗层内的残余油。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主要富集于3大区域内,究其原因则主要源于水驱和后续聚驱波及程度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剩余油 分布规律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油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北缘吐木休克弧形基底卷入斜向滑移构造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庚 陈竹新 +1 位作者 刘银河 王晓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9-1221,共13页
石油地震资料揭示塔里木盆地中央巴楚隆起为结晶基底和古生代地层相对隆升区,地表为第四纪陆相碎屑岩不整合覆盖,隐伏隆起大部分区域缺失中、新生界。在隆起南北两侧构造变形比较强烈,均发育基底卷入的逆冲构造和古生界内逆冲构造。根... 石油地震资料揭示塔里木盆地中央巴楚隆起为结晶基底和古生代地层相对隆升区,地表为第四纪陆相碎屑岩不整合覆盖,隐伏隆起大部分区域缺失中、新生界。在隆起南北两侧构造变形比较强烈,均发育基底卷入的逆冲构造和古生界内逆冲构造。根据钻井资料和二维地震测线详细的构造解释,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得知:吐木休克基底卷入逆冲断层是在中生界早期形成的基底卷入楔形构造的基础上,在新生界晚期再次活动形成的;新生代晚期中亚地区强烈陆内变形,导致塔里木盆地先期形成的巴楚隆起再次挤压隆升;晚期变形过程中,先存构造与形成新构造挤压方向的偏差导致新构造发育有走滑分量,形成典型的斜向挤压构造——吐木休克旋转弧形构造。平面分布上,弧形构造东西向延伸的中段和北东向延伸的西段,早期为基底卷入楔形构造,晚期发育基底卷入逆冲构造;近北西向延伸的东段,晚期发育基底卷入楔形构造叠加在早期基底卷入楔形构造之上,说明该构造至少经历了两期变形。由于晚期基底卷入逆冲断层具有走滑分量,导致盖层单斜构造发育3类应变带及相应构造:拉伸变形带发育的正断层、剪切变形带发育的走滑断层及挤压应变带即走滑构造分量;西段发育左行逆冲走滑断裂带及伸展变形;东段发育右行逆冲走滑断裂带。弧形构造西部发育的构造样式与2012年Keating等模拟的斜向断层位移形成的构造样式非常相似,说明弧形构造西段吐木休克基底卷入逆冲构造具有走滑分量,从而合理地解释了该区发育的构造样式及正断层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隆起 基底卷入 弧形构造 斜向滑移 正断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