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第18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综述 被引量:45
1
作者 吴因业 朱如凯 +3 位作者 罗平 袁选俊 候连华 张天舒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9-206,共8页
从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应用角度总结了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内容包括三级层序和体系域类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层序地层在非常规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古土壤和遗迹化石在层序识别中的意义;盆地类型与沉积体系研究进展,包括不同盆... 从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应用角度总结了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内容包括三级层序和体系域类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层序地层在非常规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古土壤和遗迹化石在层序识别中的意义;盆地类型与沉积体系研究进展,包括不同盆地类型沉积分析如构造气候与沉积、前陆盆地沉积、断陷盆地沉积、走滑和弧前盆地的沉积等,涉及碎屑沉积的湖泊体系、冰川体系、风成体系的沉积层序;深水沉积学研究进展;盆地分析与资源沉积学,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砂矿和聚合资源、烃源岩与储集层等;火山岩储层研究包括火山沉积、火山爆发和火山灰扩散和火山岩相模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包括碎屑岩沉积物地球化学,如成岩岩石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物源与风化作用、粘土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以及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进展,包括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沉积、冷水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岩成岩变化与地球化学。最后指出在油气勘探中要重视露头和现代沉积研究,加强实验技术和沉积地球化学、沉积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以及层序地层与前陆盆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体系域 油气勘探 前陆盆地 门多萨
下载PDF
湖南涟源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周进高 邓红婴 冯加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51,共8页
涟源凹陷经历了 2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 :晚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盖层建造和中生代陆相沉积 ,现今的逆掩冲断构造样式和构造格局基本定型于燕山期。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早、晚两期 ,早期形成于印支运动主幕 ,燕山运动主幕遭到破坏 ,... 涟源凹陷经历了 2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 :晚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盖层建造和中生代陆相沉积 ,现今的逆掩冲断构造样式和构造格局基本定型于燕山期。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早、晚两期 ,早期形成于印支运动主幕 ,燕山运动主幕遭到破坏 ,部分经重新分配后形成次生气藏 ;晚期形成于燕山运动主幕以后 ,属原生油气藏。涟源凹陷中部褶断带的紧闭背斜是寻找次生气藏的首选区域 ,而宽缓向斜中的隐伏隆起则是寻找晚期原生油气藏的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涟源凹陷 上古生界 构造演化 成藏组合 成藏规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盆1井西凹陷超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智 何生 +1 位作者 李奇艳 张勇刚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39-245,共7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盆1井西凹陷存在明显的深部超压系统(4400m以下)。通过对超压段地质、钻井、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发现,超压段多为砂、泥岩互层,泥岩段大多几米到十几米厚,孔隙度在8%以下,已经过充分的压实,进入超压段,泥浆密度大幅增加,... 准噶尔盆地腹部盆1井西凹陷存在明显的深部超压系统(4400m以下)。通过对超压段地质、钻井、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发现,超压段多为砂、泥岩互层,泥岩段大多几米到十几米厚,孔隙度在8%以下,已经过充分的压实,进入超压段,泥浆密度大幅增加,远大于1.2g/cm^3,砂岩、泥岩段同时具有高声波时差和低电阻率特征,井旁地震速度具有异常低值特征,超压顶面形态不规则,穿层分布,并且宏观上往往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经过分析,欠压实以及煤层不是超压带低速的原因,烃类生成尤其是天然气生成对现今超压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腹部 盆1井西凹陷 超压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及邻区构造组合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德良 陶士振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4-320,共7页
地壳岩石圈中的各种构造要素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本文从构造变形场的角度 ,分别分析和总结了郯庐断裂带及邻区伸展构造组合、挤缩构造组合、走滑构造组合和垂直构造组合的不同类型 ,分析了相同构造活动期不同部位构造组合的并列和... 地壳岩石圈中的各种构造要素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本文从构造变形场的角度 ,分别分析和总结了郯庐断裂带及邻区伸展构造组合、挤缩构造组合、走滑构造组合和垂直构造组合的不同类型 ,分析了相同构造活动期不同部位构造组合的并列和干涉 ,以及不同构造活动期构造组合的叠加复合。对构造组合的分析和归并 ,实现了大中小型构造的衔接 ,对油气构造的成藏控制机制分析及油气资源的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 叠加 构造组合 断裂带 油气构造 成藏机制
下载PDF
断点信息的恢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曹思远 刘宏伟 撒利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3-105,共3页
讨论了地震剖面上常见的“层断波不断”现象。通过小波理论中的多尺度分析 ,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 ,恢复出了断点信息 ,拓宽了地震资料的应用范围。通过在MB地区的勘探实践 ,总结出从“层断波不断”的现象中判别断点位置的方法 :①在目的... 讨论了地震剖面上常见的“层断波不断”现象。通过小波理论中的多尺度分析 ,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 ,恢复出了断点信息 ,拓宽了地震资料的应用范围。通过在MB地区的勘探实践 ,总结出从“层断波不断”的现象中判别断点位置的方法 :①在目的层上下方 ,检查地震波形在横向上有无能量的变化 ,如果有 ,则该处有断点可能性极大。在此基础上再查看这种现象在相邻测线上是否有连续性。②如果这种现象在空间具有连续性 ,但还不能清楚反映断点信息 ,则只能依据小波理论对资料进行叠后的进一步处理。建议在处理地震资料时 ,尽可能慎用依据信号的统计原则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模块 ;或在使用这些模块时 ,尽可能使用相对较少的地震道信息 ,以防止绕射波或其它有用信息遭到大的破坏。图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剖面 小断层 断点位置 小波理论 多尺度分析 断点信息 恢复技术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层分布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智 何生 +2 位作者 武恒志 孟闲龙 张勇刚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普遍发育深层(大于4 000 m)超压系统,很多钻井都钻遇超压。通过对超压段钻井、地质、测井、地震特征的系统研究发现,超压段泥浆密度大幅增加,具有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以及地震低速的超压响应特征。利用Dix公式计算地震... 准噶尔盆地腹部普遍发育深层(大于4 000 m)超压系统,很多钻井都钻遇超压。通过对超压段钻井、地质、测井、地震特征的系统研究发现,超压段泥浆密度大幅增加,具有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以及地震低速的超压响应特征。利用Dix公式计算地震层速度和利用Fillippone公式计算地层压力,得到超压数据体。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在白垩系及其以下沉积地层中均有分布,超压层的深度范围不同。盆1井西凹陷较浅,其次是东道海子北凹陷和昌吉凹陷东部,昌吉凹陷中部和西部最深。超压层大多顺层分布,只是在凹陷边缘以及昌吉凹陷西南有穿层现象。超压顶面分布的层位由北往南、从东到西逐渐变浅,从三叠系顶部到白垩系底部。深部超压对油气分布和富集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层分布的研究将对本区油气勘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腹部 超压层分布 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下载PDF
古风力恢复研究进展:利用介质的搬运能力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俊辉 姜在兴 +2 位作者 鲜本忠 张春明 刘立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古风力的恢复是古大气环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气候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古气候研究中,有关古风力的研究较少,原因是古大气流场活动遗留下来的有效信息极少,难以从地质记录中加以恢复。沉积物特征反映介质的搬运能力,据此可以为... 古风力的恢复是古大气环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气候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古气候研究中,有关古风力的研究较少,原因是古大气流场活动遗留下来的有效信息极少,难以从地质记录中加以恢复。沉积物特征反映介质的搬运能力,据此可以为古风力的恢复提供思路。其中,古风力的定性恢复相对容易,替代性指标有地质记录中风尘沉积物的粒度、成分,以及风暴沉积的厚度等,有关古风力的定性恢复报道相对较多。比较而言,古风力的定量恢复难度大、报道少。通过文献调研,本文重点介绍两种古风力定量恢复的方法,旨在强调古风力定量恢复的可操作性,完善古气候研究的薄弱环节。(1)构成风成沙丘沉积物的搬运方式(即滚动、跳跃、悬浮)是颗粒属性(包括沉积物的密度、粒径等)和风力的函数,以沙丘为研究对象,可以计算风力;(2)风作用于水体会产生波浪,风浪关系可以通过经验公式表达出来,基于湖泊砾质滩的砾石粒度分析能够计算波浪的搬运能力,定量获得古波况信息,进而通过风浪关系定量恢复古风力。两种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条件与优缺点,希望本文对这两种方法的介绍,能够为沉积学家在古气候恢复研究中提供借鉴,并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风力 定性 定量 沙丘 砾质滩坝
下载PDF
基于地震属性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以彰武断陷九佛堂组3+4砂组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建波 杨宏伟 +1 位作者 王牧男 姜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4-69,4,共6页
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岩性预测和油气预测是中低勘探程度探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技术和手段,其关键是在对沉积环境和沉积序列发育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井震结合对地震相特征进行标定,进而通过多种地震属性分析,对不同类型的沉积相带分布进行划... 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岩性预测和油气预测是中低勘探程度探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技术和手段,其关键是在对沉积环境和沉积序列发育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井震结合对地震相特征进行标定,进而通过多种地震属性分析,对不同类型的沉积相带分布进行划分。应用地震相聚类分析属性将彰武断陷九佛堂组3+4砂组划分出浅湖、半深湖和扇三角洲3种沉积相分布,并在盆地东部划分出火山岩发育带。在此基础上通过振幅属性和弧长属性相结合,在沉积相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部位,并认为东部陡坡附近储层发育区可以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地震相 储层预测 彰武断陷 九佛堂组
下载PDF
中国陆相盆地页岩油研究及勘探开发进展 被引量:37
9
作者 王倩茹 陶士振 关平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7-427,共11页
北美页岩油气的成功勘探带给全世界新的油气勘探思路。中国陆相盆地的页岩油资源非常丰富,但中国陆相盆地特殊复杂的地质与工程条件也给中国的勘探家们带来了诸多难题。近年来页岩油的概念内涵饱受争议,中国陆相页岩油的形成条件、赋存... 北美页岩油气的成功勘探带给全世界新的油气勘探思路。中国陆相盆地的页岩油资源非常丰富,但中国陆相盆地特殊复杂的地质与工程条件也给中国的勘探家们带来了诸多难题。近年来页岩油的概念内涵饱受争议,中国陆相页岩油的形成条件、赋存形式、成藏机理、资源潜力与有利发育区等内容成为研究热点,中国陆相湖盆发育淡水、咸水环境2类优质烃源岩,经研究表明,淡水、咸水环境均可发育高TOC页岩。微米-纳米级孔隙是页岩油重要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晶间孔、有机质孔、层理缝、微裂缝等,纹层状岩相是页岩油勘探的有利岩相已成为共识,页岩油丰富的资源量引起了国内各大石油企业的关注,页岩油相关的勘探开发工作也先后开展,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仍存在众多问题,页岩油概念混乱、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手段有限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总体来看,页岩油革命即将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资源 页岩油 概念 勘探开发进展
原文传递
南堡凹陷东营组巨厚堆积的关键控制要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华 赵淑娥 +4 位作者 林正良 姜华 黄传炎 廖远涛 廖计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以南堡凹陷东营组为研究对象,采取时空演化与对比的方法,从东营组发育期构造活动的独特性出发,判别出凹陷边缘断裂的活动性在古近纪晚期进一步增大的同时,凹陷整体的坳陷作用也在进一步增强。在上述边界断层强烈活动和基底沉降强烈增速... 以南堡凹陷东营组为研究对象,采取时空演化与对比的方法,从东营组发育期构造活动的独特性出发,判别出凹陷边缘断裂的活动性在古近纪晚期进一步增大的同时,凹陷整体的坳陷作用也在进一步增强。在上述边界断层强烈活动和基底沉降强烈增速的"双强要素"联合作用下,南堡凹陷的沉降中心、沉积中心均远离边界断层而发育于凹陷中心,并导致了在东营组堆积期大面积深湖相沉积的发育;其内部堆积了厚层的深湖相泥岩和大量的深湖浊积体,同时在凹陷北部的断控陡坡部位发育了大量的扇三角洲体系,在南部缓坡部位则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从而使东营组内部储层非常发育,且类型齐全;新近系巨大的地层厚度导致了东营组的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而生烃、排烃,从而构成了良好的"自生自储"组合。东营组堆积期及其后的新构造运动又导致了大量的同沉积断层活动和晚期的再活动,这些断层有效地将东营组储集体与下伏Es3+Es2+Es1的"烃源灶"沟通,并将下部油气垂向运移至东营组乃至更浅层位的储集体内聚集成藏,从而造就了东营组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东营组 巨厚堆积 高沉降速率 强烈的断层活动性 油气地质意义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白垩系吐谷鲁群低阻油层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况军 姚根顺 +1 位作者 朱国华 王鑫 《海相油气地质》 2001年第4期53-57,共5页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吐谷鲁群(K_1tg)油气层电阻率一般为5~12Ω·m,与相邻水层电阻率的比值小于2。用其他井区白垩系油层图版(图1)来解释陆西地区的测井资料,误差较大。该低阻油层的粘土矿物组分以伊利石、伊/蒙混层和绿泥石为主,...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吐谷鲁群(K_1tg)油气层电阻率一般为5~12Ω·m,与相邻水层电阻率的比值小于2。用其他井区白垩系油层图版(图1)来解释陆西地区的测井资料,误差较大。该低阻油层的粘土矿物组分以伊利石、伊/蒙混层和绿泥石为主,均呈薄膜状分布于砂粒周缘,膜厚2~5μm,最厚可达10μm 左右,油层具亲水性。这种含水粘土膜极大地扩大了储层中导电网络的截面积,它是导致储层 K_1tg 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由于 K_1tg 储层的孔隙度较该区其他储层高,在含水饱和度相同的情况下,K_1tg 储层的含水率相对较高,这也能使电阻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电阻率异常 白垩纪 成因 准噶尔盆地 含水率 陆西地区 吐谷鲁群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石炭系油气成藏控制因素新认识 被引量:54
12
作者 侯连华 邹才能 +4 位作者 匡立春 王京红 张光亚 况军 刘磊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3-517,共5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老油区勘探的有利储层分布规律、成藏模式和油气藏类型等关键技术难题展开研究,对其控制因素进行了重建。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的有利储层受断裂、裂缝和长时间风化淋滤控制,储层渗流能力主...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老油区勘探的有利储层分布规律、成藏模式和油气藏类型等关键技术难题展开研究,对其控制因素进行了重建。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的有利储层受断裂、裂缝和长时间风化淋滤控制,储层渗流能力主要决定于微裂缝,而微裂缝主要分布于断裂附近2-3km范围内,断裂间距2-5km,提出了有利储层不受岩性控制、整带分布、沿断裂更发育等新认识,改变了有利储层受安山岩控制、局部分布的原认识。通过重建成藏模式和油藏类型,提出油气沿断裂带富集,改变了断裂起封堵作用的原认识;油藏类型由断块—岩性油藏变为断裂富集的大型地层油藏,由局部含油变为整带含油。在新认识指导下重新勘探,扩大了勘探范围,2005—2007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超过以往50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克-百断裂带 石炭系 成藏模式 油藏类型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相对优质储集层的成因 被引量:46
13
作者 况军 姚根顺 +2 位作者 朱国华 寿建峰 王鑫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37,共4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集层以岩屑砂岩为主 ,具有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高和填隙物含量低的岩石学特征 ,孔隙类型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 ,其次为颗粒溶孔。与八道湾组、西山窑组储集层相比 ,在同等条件下三工河组储...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集层以岩屑砂岩为主 ,具有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高和填隙物含量低的岩石学特征 ,孔隙类型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 ,其次为颗粒溶孔。与八道湾组、西山窑组储集层相比 ,在同等条件下三工河组储集层具有更好的储集性能。认为其原因在于 :三工河组主要储集砂体形成于水动力条件强的高能环境 ,砂体厚度大、粒度较粗、分选好及塑性岩屑含量低 ,有利于形成较高原生孔隙 ;在研究区大部分地区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滩坝亚相等粗结构砂岩 ,结构成熟度高 ,硅质胶结在成岩早期发生 ,增加了岩石抵抗压实作用的能力 ,有利于粒间孔的保存。图 3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三工河组 储集层 成因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柴北缘地区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特征 被引量:38
14
作者 吴因业 宋岩 +5 位作者 贾承造 郭彬程 张启全 季汉成 李军 张建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5-203,共9页
中国中西部含油气沉积盆地大多具有前陆盆地层序组合特征,可以识别出前陆层序和非前陆层序。柴达木盆地柴北缘层序地层格架主要包括非前陆层序的侏罗系和古近系以及前陆层序的新近系。通过井剖面层序分析结合有限的地震剖面,可以对柴达... 中国中西部含油气沉积盆地大多具有前陆盆地层序组合特征,可以识别出前陆层序和非前陆层序。柴达木盆地柴北缘层序地层格架主要包括非前陆层序的侏罗系和古近系以及前陆层序的新近系。通过井剖面层序分析结合有限的地震剖面,可以对柴达木北缘侏罗系划分7套III级层序。古近系—第四系划分11套III级层序。侏罗系属于非前陆期沉积,新近系属于前陆期沉积。通过柴北缘地区层序框架下沉积特征的解剖,表明柴北缘地区非前陆期遗迹化石以缺氧环境化石群为主,沉积相以河流-湖沼体系为特征。前陆期遗迹化石以陆相氧化河湖相环境化石群为主,湖退体系域(RST)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体系非常发育。柴达木盆地的沉积层序表现为受构造强烈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强烈活动期潮湿气候下层序表现为山前带发育进积式准层序组,凹陷区形成退积式准层序组。干旱气候配合下的层序表现为多物源更加明显,山前带沉积物供应更加迅速,且沉积中心迁移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沉积砂体 储层 油气勘探 柴达木盆地 前陆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侏罗系储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杨帆 邸宏利 +2 位作者 王少依 孙玉善 申银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6-55,共10页
利用岩石薄片、物性等分析资料 ,对库车坳陷东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中下侏罗统储层岩石类型均为岩屑砂岩、含长石岩屑砂岩。岩石学总体特征为成分成熟度低 ,结构成熟度较高 ,岩石成分... 利用岩石薄片、物性等分析资料 ,对库车坳陷东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中下侏罗统储层岩石类型均为岩屑砂岩、含长石岩屑砂岩。岩石学总体特征为成分成熟度低 ,结构成熟度较高 ,岩石成分成熟度由北向南逐渐变好。储集空间类型在东西向也有所差异 ,东部吐格尔明地区主要为次生—原生孔隙型 ,西部依南地区主要为裂缝—次生孔隙型。储集性能平面上非均质性较强 ,以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 ,东部吐格尔明地区明显优于西部依南地区。影响本区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压实作用、沉积环境、岩石学特征、溶蚀作用及构造作用 ,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埋藏压实作用 ,构造挤压作用的叠加加强了本区西部储层压实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侏罗系 储层特征 成因 孔隙结构 依奇克里克构造带
下载PDF
合肥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系统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赵宗举 李大成 +2 位作者 朱琰 周进高 冯加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3,共6页
合肥盆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 ,面积约为 2× 1 0 4km2 ,迄今尚未发现油气藏。盆地印支面 (侏罗系底 )上、下构造层具有明显差异 ,上构造层为陆相盖层 ,主要表现为张性构造 ;下构造层为海相层系 ,主要表现为压性构造。盆地经历了前中... 合肥盆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 ,面积约为 2× 1 0 4km2 ,迄今尚未发现油气藏。盆地印支面 (侏罗系底 )上、下构造层具有明显差异 ,上构造层为陆相盖层 ,主要表现为张性构造 ;下构造层为海相层系 ,主要表现为压性构造。盆地经历了前中生代基底形成期和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发育期 ,现今盆地总体表现为中央隆起、四周凹陷的格局。按照“主力烃源岩—主要储集层—主要成藏期”的命名原则 ,盆地可划分为 3个油气系统 :Pz J1—Pz J (K1)—T3 K、K1—K—K2 E和Pz—Pz K2 E—E。最有利勘探区为大桥凹陷 ,其次为朱巷斜坡。由于盆地内古生界缺乏钻井标定 ,烃源岩条件不清 ,侏罗系及白垩系以河湖相砂泥岩为主 ,缺少良好的膏盐岩区域盖层 ,且曾遭燕山期等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和破坏 ,不利于油气保存 ,加之中、新生界缺乏构造圈闭 ,因此 ,总体而言盆地油气勘探存在较大风险。图 3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构造演化 油气系统 油气勘探前景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下侏罗统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惠良 寿建峰 +4 位作者 陈子料 王少依 杨晓宁 皮学军 蔡振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7-58,共12页
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北缘是南天山山前断裂带 ,南缘是塔北隆起 ,呈NEE向展布 ,东西长 2 5 0km ,南北宽 2 0— 6 0km ,面积约 2 1170km2 。下侏罗统自下而上发育阿合组、阳霞组。对吐格尔明、克孜勒努尔、库车河剖面及依南 2井... 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北缘是南天山山前断裂带 ,南缘是塔北隆起 ,呈NEE向展布 ,东西长 2 5 0km ,南北宽 2 0— 6 0km ,面积约 2 1170km2 。下侏罗统自下而上发育阿合组、阳霞组。对吐格尔明、克孜勒努尔、库车河剖面及依南 2井岩芯观察发现 ,阿合组和阳霞组按其岩性特征均可以划分出 5个岩性段 ,各个岩性段在全区具有对比性。还可分出 4类和 17个亚类岩相。阿合组细砂岩以上的粗碎屑岩含量为 80 %以上 ;阳霞组细砂岩以上的碎屑岩含量为 5 0 %— 6 0 %。砂岩厚度占总地层厚度的 5 0 %— 6 0 %以上 ,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以吐格尔明剖面为代表的依南 2井以东地区的阿合组和阳霞组岩矿特征基本相似 ,以克孜勒努尔地区为代表的依南 2井以西地区有较大差异 ,即阳霞组长石含量几乎为零。两区共同点是以岩屑砂岩为主 ,成分成熟度低 ,结构成熟度中等 ,岩屑含量较高。从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微观岩石成分、结构和砂体形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 ,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是该区阿合组和阳霞组的主要沉积体系。阿合组砂体纵向上以多个辫状三角洲平原上的辫状分流河道砂岩加积复合为主 ,横向上指状镶嵌叠置呈东西向展布。阳霞组第 3岩性段砂体纵向上以多个辫状三角洲前缘上的水下辫状分流河道砂岩加积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下侏罗统 辫状三角洲 砂体 储层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川东南—黔北地区龙马溪组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恢复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春明 姜在兴 +1 位作者 郭英海 张维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川东南-黔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的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着重讨论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有机碳同位素与有机碳含量等地球化学特征,并根据这些地球化学指标恢复当时的古环境,认为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 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川东南-黔北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的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着重讨论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有机碳同位素与有机碳含量等地球化学特征,并根据这些地球化学指标恢复当时的古环境,认为龙马溪组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龙马溪初期的缺氧还原环境,龙马溪后期缺氧环境遭受破坏,有机质保存条件变差,印证了龙马溪早期为深水陆棚和晚期为浅水陆棚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黔北 志留系 龙马溪组 地球化学特征 古环境恢复
下载PDF
包裹体在确定成藏年代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35
19
作者 刘德良 陶士振 张宝民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介绍了包裹体方法确定成藏年代的原理和方法。在包裹体测温和单井热史、生烃史恢复的基础上,运用包裹体方法分析了天东19井、磨13井和平昌1井的油气充注期次和充注时间。天东19井和磨13井发生了三期油气充注,其中天东19井三次油气充注... 介绍了包裹体方法确定成藏年代的原理和方法。在包裹体测温和单井热史、生烃史恢复的基础上,运用包裹体方法分析了天东19井、磨13井和平昌1井的油气充注期次和充注时间。天东19井和磨13井发生了三期油气充注,其中天东19井三次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早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和中侏罗世晚期;磨13井三次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早中侏罗世、中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早期。平昌1井发生两次油气充注,充注时间分别为中晚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第三纪。最后指出了运用包裹体确定成藏年代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均一温度 热史生烃史 成藏年代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应用地球物理综合技术预测盐湖沉积的含油性 被引量:22
20
作者 彭路平 李在光 曹正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7,共3页
BH向斜发育隐蔽性油藏 ,根据盐湖盆地的地震地质条件 ,运用多元油气预测技术 ,对地震、测井、地质等多种资料进行处理 ,从中提取反映不同岩性及流体性质的速度、密度、伽马、电阻率等多属性信息。并通过多种地质 物理模型 ,以及多维分... BH向斜发育隐蔽性油藏 ,根据盐湖盆地的地震地质条件 ,运用多元油气预测技术 ,对地震、测井、地质等多种资料进行处理 ,从中提取反映不同岩性及流体性质的速度、密度、伽马、电阻率等多属性信息。并通过多种地质 物理模型 ,以及多维分析方法综合确定地质预测目标 ,实现对盐湖盆地盐间砂岩储集体含油特征的预测评价。实际应用表明 ,在陆相盐湖盆地采用多元油气预测技术能有效地避免预测目标的多解性、减少偏差 ,是一项实用的技术。图 3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沉积 预测 含油性 地球物理综合技术 油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