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定量考核新指标体系——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为例
1
作者 严增民 《中国地质教育》 2017年第4期7-14,共8页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从2008年开始对研究生开展综合量化考核,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存在主观性评价比重大、总分溢出、未体现学术交流和国际化等指标以及部分指标比重偏低等问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根据培养特点...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从2008年开始对研究生开展综合量化考核,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存在主观性评价比重大、总分溢出、未体现学术交流和国际化等指标以及部分指标比重偏低等问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根据培养特点、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在2014年制定了新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经过两年的实践检验,在新指标体系的强力引导下,在提升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活跃学术交流氛围、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定量考核 指标体系
下载PDF
综合考核在研究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旭安 熊浩平 +1 位作者 严增民 陈煜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第1期18-22,共5页
综合考核制度的实施,是对研究生进行综合素质定量评价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在综合考核的导向下,引导研究生在读期间,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达到提高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目标,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综合考核制度的实施,是对研究生进行综合素质定量评价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在综合考核的导向下,引导研究生在读期间,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达到提高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目标,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从2008年以来坚持实施综合考核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考核 研究生培养 素质教育
下载PDF
(5+1)S管理在研究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3
作者 严增民 刘珩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第4期35-38,共4页
5S管理起源于日本,后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在我国,5S管理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现场管理以及需要整理和卫生要求高的机构中,其他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将企业管理引用到研究生素质教育中,并增加1S... 5S管理起源于日本,后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在我国,5S管理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现场管理以及需要整理和卫生要求高的机构中,其他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生部将企业管理引用到研究生素质教育中,并增加1S,形成(5+1)S管理,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监督、激励等措施,加强管理,不断渗透,促使研究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个人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S管理 研究生 素质教育
下载PDF
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肖寒天 王旭安 金银楠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年第20期92-92,共1页
2010年,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的指导和推动下,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开展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试点工作,经过为期一年的准备和实践,第一批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工作走上了正轨,现就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取得的一些... 2010年,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的指导和推动下,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开展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试点工作,经过为期一年的准备和实践,第一批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工作走上了正轨,现就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取得的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培养 博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基于波场分离理论的逆时偏移成像条件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兴荣 王西文 +3 位作者 王宇超 胡自多 刘文卿 高厚强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84-2090,共7页
逆时偏移成像方法与其它算法的成像方法相比,由于算法不受地层倾角的限制,因此针对陡倾角构造和复杂地质模型地区的成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特别是在盐丘发育的地区优势更加明显.实际应用过程中,逆时偏移通常是应用互相关成像条件构... 逆时偏移成像方法与其它算法的成像方法相比,由于算法不受地层倾角的限制,因此针对陡倾角构造和复杂地质模型地区的成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特别是在盐丘发育的地区优势更加明显.实际应用过程中,逆时偏移通常是应用互相关成像条件构建成像,然而,这种成像条件会产生低频、强振幅的噪音,如果不能彻底消除这些噪音,那它就会严重影响甚至淹没有效信号,特别是在浅层的强反射界面上方往往会出现大量的低频噪音,从而使得浅层构造基本无法识别.基于传统互相关成像条件的这一局限,本文提供了一个新的成像条件,它能在有效成像的同时消除这些低频、强振幅的干扰噪音;其具体实现思路就是将炮点及检波点波场分离成它们的单程波传播分量,然后采用互相关成像条件对分离后的波场进行成像,从而实现逆时偏移成像.通过对模型数据和实际野外数据的实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波场分离 成像条件 低频噪音 波动方程
下载PDF
泥页岩井壁稳定耦合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倩 王刚 +2 位作者 蒋宏伟 王鹏 刘玉石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4期517-521,共5页
从实验和理论研究2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泥页岩井壁稳定耦合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泥页岩井壁稳定耦合研究主要有3种方法:一是通过泥页岩水化实验和吸水实验,用热弹性比拟法研究由于含水量变化引起的水化应力;二是通过压力传递实... 从实验和理论研究2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泥页岩井壁稳定耦合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泥页岩井壁稳定耦合研究主要有3种方法:一是通过泥页岩水化实验和吸水实验,用热弹性比拟法研究由于含水量变化引起的水化应力;二是通过压力传递实验,用非平衡热动力法研究化学渗透作用引起岩石内部孔隙压力变化而导致的附加应力;三是通过压力传递与水化实验,用总水势法研究基于膨胀机理和耦合渗透流动而导致的膨胀应力。通过分析认为,泥页岩井壁稳定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复杂的问题和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机理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井壁稳定 耦合 水化 渗透作用
下载PDF
淮南煤矿山西组煤样的二次生烃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润合 赵宗举 +1 位作者 贺小苏 冯加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28,共4页
对南华北地区淮南煤矿山西组煤样进行的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只有达到或超过一次演化温度点,煤才开始大量生烃。二次生烃总量与连续生烃量接近,一次生烃量越大,则二次生烃潜力越小。对二次生烃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二次生烃与一次生烃连... 对南华北地区淮南煤矿山西组煤样进行的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只有达到或超过一次演化温度点,煤才开始大量生烃。二次生烃总量与连续生烃量接近,一次生烃量越大,则二次生烃潜力越小。对二次生烃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二次生烃与一次生烃连续。以连续生烃烃产率曲线为基础建立的煤二次生烃烃产率数值模拟方法已应用于南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成烃资源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生烃 模拟 生烃潜力
下载PDF
州6水平井试验区整体压裂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翁定为 雷群 +3 位作者 丁云宏 杨峰 王文军 李存荣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4,共4页
州6低孔特低渗水平井试验区需压裂完井,因此必须进行整体压裂优化研究。在考虑储层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和启动压力梯度的情况下,建立了水平井井组的整体压裂优化模型,采用该模型首先对各水平井组进行了单因素优化,之后采用正交方案设计... 州6低孔特低渗水平井试验区需压裂完井,因此必须进行整体压裂优化研究。在考虑储层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和启动压力梯度的情况下,建立了水平井井组的整体压裂优化模型,采用该模型首先对各水平井组进行了单因素优化,之后采用正交方案设计和模糊识别方法得到州6区块最优的水平井整体压裂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各段缝长不同,总体应按两端缝长较长、中间缝长较短设置。将整体压裂方案成果应用到了现场实践,水平井压裂后初期产量为直井的3.4倍,增产效果较好,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压裂优化 水平井井组 正交设计 模糊识别 启动压力 渗透率应力敏感性
下载PDF
印尼J区块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亚明 薛良清 +1 位作者 杨福忠 张春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49,共5页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印尼J区块古近系—新近系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古近系—新近系可以分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从陆相河流环境逐渐过渡到三角洲环境和浅海环境...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印尼J区块古近系—新近系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古近系—新近系可以分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从陆相河流环境逐渐过渡到三角洲环境和浅海环境,再到河流环境,为一完整的水进-水退旋回。中下部层序上升旋回占主体,属海进式沉积组合序列;上部层序下降旋回占主体,多为海退式沉积组合序列。结合层序特征,指出区块西部凸起带SQ5旋回的浊积砂体、基底风化壳、碳酸盐岩台地和东部斜坡带的下切谷为区块的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对该盆地的石油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沉积相 有利勘探区带 印尼J区块
下载PDF
生物酶稠油解堵剂的实验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平中 王渊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4-327,共4页
详细介绍了生物酶稠油解堵剂的解堵机理:该解堵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润湿性,使胶质、沥青质脱离固体颗粒表面,同时细粉砂也可随着液流排出,在解除有机垢堵塞的同时也可使固体颗粒堵塞部分解除。岩心驱替实验结果显示,对于渗... 详细介绍了生物酶稠油解堵剂的解堵机理:该解堵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润湿性,使胶质、沥青质脱离固体颗粒表面,同时细粉砂也可随着液流排出,在解除有机垢堵塞的同时也可使固体颗粒堵塞部分解除。岩心驱替实验结果显示,对于渗透率小于1μm2的岩心,生物酶稠油解堵剂的解堵效果并不理想,而对于渗透率大于1μm2的岩心其解堵效果则很明显。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生物酶稠油解堵剂能够有效解除稠油油藏堵塞,提高油井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 解堵剂 稠油 界面张力 润湿性 模拟实验 胜利油田
下载PDF
控压钻井系统工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智博 周英操 +2 位作者 刘伟 翟小强 王荣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2年第12期40-44,共5页
控压钻井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钻井技术之一,能够对井底压力进行实时精确的控制,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表明,它可以有效解决国内外普遍遇到的窄密度窗口安全钻井问题。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项技术,对于控压钻井技术,应当从宏观角度将其... 控压钻井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钻井技术之一,能够对井底压力进行实时精确的控制,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表明,它可以有效解决国内外普遍遇到的窄密度窗口安全钻井问题。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项技术,对于控压钻井技术,应当从宏观角度将其看作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研究,既要保证系统内任一组成部分能够正常运作,又要提高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运作性,从而发挥最大效率,以达到精确控制井底压力,解决井下复杂钻井问题的目的,进一步研究了控压钻井系统工程(MPDSE)的概念以及控压钻井系统的研究步骤,并对控压钻井系统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设计,指明了控压钻井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与内容,为今后控压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安全密度窗口 控压钻井系统 系统工程 综合集成法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苏6区开发井网优选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成业 何东博 +2 位作者 唐海发 罗娜 闫海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6,共4页
苏6区位于苏里格气田中部,投产时间早,地质认识程度高,是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和开展井网优选等数值模拟工作的最佳区块。该区块属于辫状河沉积体系,有效砂体分布呈分散状,且砂体规模小,连续性差,具有低渗、强非均质性的特点。针对... 苏6区位于苏里格气田中部,投产时间早,地质认识程度高,是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和开展井网优选等数值模拟工作的最佳区块。该区块属于辫状河沉积体系,有效砂体分布呈分散状,且砂体规模小,连续性差,具有低渗、强非均质性的特点。针对该类气藏特点,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认识程度,设计了33套不同排距和井距的开发方案。随机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800m×600m井网为最优井网,可以实现单井累计采气量和区块生产井数最大化;同时针对该类气藏砂体分布规模小、连续性差的特点,建议布井方式宜采用井间加密布井,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同时随着开发工作的逐步深入和地质研究工作的逐步加深,采用井间加密布井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钻井成功率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6区 开发井网优选 随机地质建模 数值模拟 布井方式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内波内潮汐沉积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幼斌 高振中 张兴阳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4期33-40,共8页
现代海底普遍发育由内波、内潮汐引起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不仅可形成各种小规模、分散的深水牵引流沉积,而且还可建造千米级的大型沉积物波。在古代地层记录中已发现各种厘米级的内波、内潮汐沉积单元,但尚未发现内波成因的大型... 现代海底普遍发育由内波、内潮汐引起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不仅可形成各种小规模、分散的深水牵引流沉积,而且还可建造千米级的大型沉积物波。在古代地层记录中已发现各种厘米级的内波、内潮汐沉积单元,但尚未发现内波成因的大型沉积物波。通过对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碎屑岩段岩心观察和地震剖面的系统分析,发现了该岩段内由内波和内潮汐作用形成的各种牵引流沉积构造单元。已识别出4种内波、内潮汐沉积微相类型及5种基本垂向沉积层序,同时还在研究区中一上奥陶统陆坡相中识别出了内波成因的大型沉积物波。这些内波、内潮汐沉积具有较好的油气潜能,是该区中—上奥陶统潜在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等深流沉积 内波沉积 内潮汐沉积 沉积模式 等深岩丘油气藏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浩武 童晓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3期73-82,共10页
北极地区面积巨大,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地质和构造演化情况复杂,总体勘探程度较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评价显示北极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文德纪贝加尔(Baikalian)、晚泥盆纪埃尔斯米尔(Ellesmerian)和中白垩世布鲁克(Brookian)造山运动是东... 北极地区面积巨大,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地质和构造演化情况复杂,总体勘探程度较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评价显示北极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文德纪贝加尔(Baikalian)、晚泥盆纪埃尔斯米尔(Ellesmerian)和中白垩世布鲁克(Brookian)造山运动是东北冰洋地区古生代地层和变形历史中的3次主要构造事件。总体来讲,包括巴伦支海及西伯利亚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三叠纪至侏罗纪表现出区域沉降的特征,这期间北极地区沉积了主要的烃源岩和储层。古近纪—新近纪的陆内变形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北大西洋的张裂对北极地区的圈闭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伯利亚盆地北部海域基本上还是前沿地区,白垩系上阿普特阶至赛诺曼阶波库尔Pokur组是最有潜力的层段,还有一些未钻的、巨大的背斜干气藏,同时存在寻找大规模岩性油气藏的潜力。中—下侏罗统大型气田是将来重要的潜在勘探目标之一。东巴伦支海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勘探潜力主要在于侏罗系未钻和部分勘探的反转背斜上,寻找储量巨大、构造简单的、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气藏及凝析油藏的几率并不是很大。东格陵兰裂谷盆地储层和烃源岩发育层段多,寻找断块圈闭的机会巨大。技术进步、气候变暖和资源所在地区的政治无争议性,为北极地区油气开采提供了机遇;但油价的多变性、地质上的不确定性和生态的脆弱性是北极地区油气有效开发的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油气资源 勘探潜力 机遇与挑战
下载PDF
全球本土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探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雷婉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9期54-56,共3页
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日益普遍。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学习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中国英语";在英语课程设置、英语教材、教学范式以及教学评估测试中增加中国本土文化为应对... 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日益普遍。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学习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中国英语";在英语课程设置、英语教材、教学范式以及教学评估测试中增加中国本土文化为应对策略,实现双重文化介入,以此向世界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实现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本土化 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失语症”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天然气开发数据管理系统业务建模及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艳伟 贾爱林 +1 位作者 周相广 买煜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天然气开发数据管理系统是为天然气开发领域日常管理和综合应用研究提供及时、准确数据支持的管理软件。该系统采用"自顶向下"设计方法,通过对天然气开发业务及数据的梳理分析,开展天然气生产计划、产能建设、前期评价、动态... 天然气开发数据管理系统是为天然气开发领域日常管理和综合应用研究提供及时、准确数据支持的管理软件。该系统采用"自顶向下"设计方法,通过对天然气开发业务及数据的梳理分析,开展天然气生产计划、产能建设、前期评价、动态分析管理、开发方案编制等核心业务建模,基于业务模型成果,完成系统数据模型及应用功能设计,实现对天然气开发现有工作流程、数据流程、决策流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显著提高了天然气开发数据的管理效率,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开发 业务建模 数据管理 系统设计
下载PDF
缝网压裂技术及其现场应用 被引量:190
17
作者 翁定为 雷群 +3 位作者 胥云 李阳 李德旗 王维旭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0-284,共5页
针对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的缝网压裂技术,完善了缝网压裂的概念,指出缝网压裂是在达到预期目标支撑缝长的主裂缝基础上,形成多缝直至形成"缝网"系统。对不同类型的储层,根据弹性力学假设,采用不同的平面模型,分析了形成缝网... 针对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的缝网压裂技术,完善了缝网压裂的概念,指出缝网压裂是在达到预期目标支撑缝长的主裂缝基础上,形成多缝直至形成"缝网"系统。对不同类型的储层,根据弹性力学假设,采用不同的平面模型,分析了形成缝网的力学条件。当施工时裂缝内净压力超过水平主应力差值与岩石抗张强度之和后,可在原始裂缝的基础上形成新裂缝,实现缝网。研究了各种缝网压裂施工方式,提出了目前可应用的缝网压裂施工方法,并指出缝网压裂的发展方向。采用缝网压裂设计理论对F1-15井进行了缝网压裂设计,施工取得成功。试验结果表明,压裂后效果显著,分析显示有多缝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网压裂 应力场 净压力 分支缝 临界压力 缝内封堵
下载PDF
缝网压裂施工工艺的现场探索 被引量:23
18
作者 翁定为 雷群 +3 位作者 李东旭 杨振周 李边生 李跃斌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2,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缝网压裂现场实施的有效性,首先分析了以往采用蜡球实现缝内封堵的不足之处,认为主要在于影响泵效、封堵强度不够和蜡球溶解致裂缝导流能力降低。然后通过筛选对比多种暂堵剂的性能,并结合室内支撑剂性能及导流能力实验,提... 为进一步提高缝网压裂现场实施的有效性,首先分析了以往采用蜡球实现缝内封堵的不足之处,认为主要在于影响泵效、封堵强度不够和蜡球溶解致裂缝导流能力降低。然后通过筛选对比多种暂堵剂的性能,并结合室内支撑剂性能及导流能力实验,提出选用大粒径支撑剂作为缝内封堵剂。此外将端部脱砂压裂作为缝网压裂的实施技术应用到现场中,现场实施了9口井16层。压后分析显示2种方法都有效地提升了缝内净压力。缝网压裂试验井效果显著,与邻井相比,投产前3个月的日产油量分别提高了101.2%、103.8%、133.3%。该技术为低渗/特低渗储层的有效动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网压裂 端部脱砂 缝内封堵 净压力 大粒径支撑剂 蜡球
下载PDF
川东黄龙场构造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特征与潜伏礁预测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李登华 唐跃 +2 位作者 殷积峰 李军 谢芬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27-435,共9页
通过黄龙场4口上二叠统长兴组钻井岩心剖面和其他井相关资料的详细研究,证实黄龙1井、4井有生物礁, 黄龙3井、5井无生物礁;生物礁由海绵障积岩组成,属于台地边缘礁。针对礁与非礁地层物性差异小,非均质性强, 多解性问题突出的特点,运用... 通过黄龙场4口上二叠统长兴组钻井岩心剖面和其他井相关资料的详细研究,证实黄龙1井、4井有生物礁, 黄龙3井、5井无生物礁;生物礁由海绵障积岩组成,属于台地边缘礁。针对礁与非礁地层物性差异小,非均质性强, 多解性问题突出的特点,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相结合的预测方法,确定了黄龙1井区的生物礁气藏发育边界,并发现了黄龙5井西侧生物礁气藏,为川东生物礁预测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场 长兴组 生物礁 潜伏礁预测
下载PDF
引进海外天然气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0
20
作者 童晓光 李浩武 +2 位作者 张映红 王建君 徐树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9,共7页
根据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和引进现状,探讨了在引进海外天然气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①国内天然气气价过低是引进海外天然气资源的最大障碍;②跨国天然气引进存在着资源和政治风险,已签订协议也面临较大变数;③天然气需求变化增加了引... 根据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和引进现状,探讨了在引进海外天然气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①国内天然气气价过低是引进海外天然气资源的最大障碍;②跨国天然气引进存在着资源和政治风险,已签订协议也面临较大变数;③天然气需求变化增加了引进海外天然气企业的经营风险。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①加快中国国内天然气市场培育与价格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②积极开展能源外交活动,扩展进口天然气来源;③逐步实行分季使用价格制度、完善国内供气合同模式、加大储气库建设力度,化解季节性销售变化的风险。只有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更好地分享世界天然气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引进 国外天然气 资源 管道输送 液化天然气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