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海相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32
1
作者 马永生 郭彤楼 +1 位作者 付孝悦 肖朝晖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3期19-27,共9页
中国南方及邻区的基本构造格架可概括为五个陆缘造山带、三个较稳定地块、一个加里东构造域和一个陆内基底拆离造山带。基本地层层序格架可归纳为六个一级层序及相应的沉积构造旋回,沉积构造格架及多旋回构造演化史决定了南方海相石油... 中国南方及邻区的基本构造格架可概括为五个陆缘造山带、三个较稳定地块、一个加里东构造域和一个陆内基底拆离造山带。基本地层层序格架可归纳为六个一级层序及相应的沉积构造旋回,沉积构造格架及多旋回构造演化史决定了南方海相石油地质的基本特征。自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在南方发育了两个世代的海相原型沉积盆地,均在南北两大陆边缘发育了丰富的优质烃源岩,包括四套区域主力烃源层和六套地区性烃源岩,并形成五套好的区域性盖层以及包括风化壳、裂缝、礁滩及白云岩等多种储集体。印支—早燕山造山期原型大陆边缘盆地和前陆盆地,曾形成五个原始超油气系统,后期的高热演化,使其在现今多转化为含气系统。现实的含气系统只能残留赋存于现今有效保存单元之内,具有多源多期成烃、晚期复合成藏等基本特点。近期油气资源评价认为,南方海相资源量为8.2882×10^(12)m^3气当量,油气勘探潜力大。今后的有利勘探方向包括鄂西渝东地区及川东北地区等七个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架 层序地层 含油气系统 海相地层 烃源岩 油气成藏 勘探 评价 中国
下载PDF
分析管理结构 促进西部勘探发展——“矩阵式”管理模式在中国石化西部新区勘探中的应用
2
作者 吕圣仕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8期21-24,共4页
现行的中国石化上游传统勘探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西部"市场化"、"集团化"的要求、信息共享的要求、项目化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矩阵式管理模式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矩阵式管理模式适应西部新区勘探发展的需要。"矩阵... 现行的中国石化上游传统勘探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西部"市场化"、"集团化"的要求、信息共享的要求、项目化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矩阵式管理模式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矩阵式管理模式适应西部新区勘探发展的需要。"矩阵制"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在西部新区显示了较强的活力,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益,建立了有西部特色的企业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式”管理 创新 促进
下载PDF
羌塘盆地白云湖凹陷航空重磁异常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3
作者 刘中戎 胡悦 +5 位作者 范志伟 贺鸿冰 周道卿 郭志宏 曹宝宝 魏岩岩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1期48-57,共10页
航空重磁数据是揭示盆地深部构造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最新测量的航空重磁数据结合野外实测物性资料,阐述了白云湖凹陷航空重、磁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成因,利用航空重磁资料识别出白云湖凹陷断裂与岩浆岩的分布情况,采用人工切线法、功率谱... 航空重磁数据是揭示盆地深部构造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最新测量的航空重磁数据结合野外实测物性资料,阐述了白云湖凹陷航空重、磁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成因,利用航空重磁资料识别出白云湖凹陷断裂与岩浆岩的分布情况,采用人工切线法、功率谱分析法和Parker-Oldenburg迭代反演算法,计算了白云湖凹陷基底埋藏深度与中生界底面构造形态,并通过重点剖面重磁综合解释,对构造分层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白云湖凹陷中生界、古生界沉积层的起伏变化是引起重力异常的主要因素,区域航磁异常则主要反映了前寒武纪基底展布特征。白云湖凹陷基底埋深较深,中生界分布连续且厚度较大,区域断裂—岩浆活动不发育,整体受构造运动影响较少,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湖凹陷 航空重磁异常 构造分层 油气勘探意义 羌塘盆地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六 四川盆地元坝大气田的发现与勘探 被引量:46
4
作者 郭旭升 郭彤楼 +1 位作者 黄仁春 段金宝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64,共8页
元坝气田是目前我国探明的储量规模最大、埋藏最深的生物礁气田。气田发现于2007年,至2013年底累计探明储量2 086.92×108 m3。元坝气田是由多个礁滩岩性圈闭组成的大型圈闭群,圈闭的总含气面积为286 km2,主要含气层段为上二叠统长... 元坝气田是目前我国探明的储量规模最大、埋藏最深的生物礁气田。气田发现于2007年,至2013年底累计探明储量2 086.92×108 m3。元坝气田是由多个礁滩岩性圈闭组成的大型圈闭群,圈闭的总含气面积为286 km2,主要含气层段为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白云岩和白云质(含白云质)灰岩,气藏埋深约7 000 m。生物礁具有"早滩晚礁、多期叠置、成排成带"的发育特征。烃源岩主要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龙潭组)及大隆组泥岩和泥灰岩。盖层为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雷口坡组膏盐岩和泥岩。气田经历了早期岩性油藏、中期深埋裂解和后期抬升改造的复杂成藏过程。论述了气田的发现和勘探过程以及气藏的基本地质特征,总结了它对我国超深层碳酸盐岩和成熟盆地油气勘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海相地层 飞仙关组 长兴组 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史 勘探启示
下载PDF
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评价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0
5
作者 郭旭升 郭彤楼 +4 位作者 魏志红 张汉荣 刘若冰 柳智利 王炜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105,112,共6页
中国南方广泛发育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三套海相区域性富有机质泥页岩,同时在四川盆地、江汉盆地和苏北盆地发育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具备形成页岩气的地质条件。但是,与美国页岩气相比,南方海相页岩气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 中国南方广泛发育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三套海相区域性富有机质泥页岩,同时在四川盆地、江汉盆地和苏北盆地发育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具备形成页岩气的地质条件。但是,与美国页岩气相比,南方海相页岩气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复杂的特点,而陆相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孔隙度相对较低,因此南方页岩气勘探面临诸多挑战,不能盲目乐观。笔者等对比研究认为,四川盆地海相、陆相是实现页岩气规模勘探开发的现实领域,江汉盆地、苏北盆地陆相可作为南方页岩气勘探的后备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页岩气 勘探评价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六 四川盆地普光大气田的发现与勘探 被引量:106
6
作者 马永生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2期35-40,共6页
普光气田是一个储量规模大、埋藏深、资源丰度高的整装海相气田。气田发现于2003年,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储量2510.7×108m3。普光背斜构造的气藏圈闭面积为45.6km2,主要含气层段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及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白云岩。烃... 普光气田是一个储量规模大、埋藏深、资源丰度高的整装海相气田。气田发现于2003年,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储量2510.7×108m3。普光背斜构造的气藏圈闭面积为45.6km2,主要含气层段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及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白云岩。烃源岩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泥岩和页岩。论述了气田的发现和勘探过程及气藏的基本地质特征,总结了它对我国碳酸盐岩和成熟盆地油气勘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普光气田 海相地层 飞仙关组 长兴组 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史 勘探启示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展望 被引量:30
7
作者 郭旭升 胡东风 段金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5-686,共12页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主要分布在古生界与中生界,地层年代老,演化程度高,受多旋回沉积及多期构造演化史控制,虽油气基础地质条件优越,但油气分布与成藏复杂;勘探主要经历了油气普查、构造油气藏、大规模岩性气藏与页岩气勘探3个阶段。前期...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主要分布在古生界与中生界,地层年代老,演化程度高,受多旋回沉积及多期构造演化史控制,虽油气基础地质条件优越,但油气分布与成藏复杂;勘探主要经历了油气普查、构造油气藏、大规模岩性气藏与页岩气勘探3个阶段。前期虽取得多个领域重大突破,但整体探明率低,为明确其油气勘探前景,对先期发现的大气田与近期勘探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潜力大,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与新领域是重点勘探突破方向,其中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非常规页岩气与阆中-元坝上震旦统灯影组台缘区带、通南巴震旦系-寒武系台内滩、川南綦江下组合盐下、二叠-三叠系礁滩等常规气深层-超深层领域,总资源量达数万亿方,有望实现新一轮大突破、大发现;此外,二叠系、侏罗系非常规页岩气与二叠系热液白云岩、岩溶缝洞群、灰泥灰岩、沉凝灰岩等常规气新领域勘探潜力大。四川盆地盆缘构造复杂区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新发现,盆缘残留向斜区页岩气与常规山前带领域是主要勘探方向;南方外围古隆起周缘及递进变形区,构造变形弱,保存条件有利,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有望成为油气战略接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气 页岩气 储层发育机理 成藏机理 深层—超深层 南方海相 中国
下载PDF
论石油勘探行业应急思想政治工作
8
作者 周惠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4-57,共4页
石油勘探大部分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突发事件不可预测,加强应急思想政治工作实为必要。从自身经历的两件应急思想政治工作出发,论述了石油勘探行业应急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提出了应急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应以常态思... 石油勘探大部分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突发事件不可预测,加强应急思想政治工作实为必要。从自身经历的两件应急思想政治工作出发,论述了石油勘探行业应急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提出了应急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应以常态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体现时效性,强化应急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创新性地提出石油勘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知识性和提前量,为这类企业做好应急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方法、新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勘探 应急思想 知识流动 提前预防 常态建设
下载PDF
面向深层页岩气“甜点”预测的地震勘探技术进展——以DX探区全方位三维地震为例
9
作者 王静波 敬朋贵 +4 位作者 陈祖庆 刘晓晶 李苏光 李彦奇 肖亮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4-1167,共14页
深层页岩气效益勘探开发需要落实易于压裂求产的“甜点”区,对地震资料成像品质、信息丰度有针对性需求,一是要对与构造保存评价密切相关的断层、断洼以及低序级断裂实现高品质成像,二是要为可压裂性“甜点”预测提供高品质、高精度、... 深层页岩气效益勘探开发需要落实易于压裂求产的“甜点”区,对地震资料成像品质、信息丰度有针对性需求,一是要对与构造保存评价密切相关的断层、断洼以及低序级断裂实现高品质成像,二是要为可压裂性“甜点”预测提供高品质、高精度、高信息丰度的叠前五维地震成像数据。考虑到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效益勘探对地震资料的针对性需求,重点介绍了地质目标导向的观测系统设计论证与叠前全方位信息保持处理技术及其在綦江高陡构造带DX探区的应用效果。地质目标导向的观测系统设计论证以真地表三维建模及地震正演模拟为基础,通过多维度照明和退化处理分析,设计出满足地质目标探测需求的最优化观测系统。叠前全方位信息保持处理以偏移距向量片地震数据划分为基础,融入山地地震数据规则化和成像道集时差校正技术,获得高品质叠前五维地震成像数据。DX探区应用结果表明,炮道采样对称均匀的宽(全)方位、高覆盖、强耦合的高精度三维采集与OVT域全方位处理,基本能够实现山地探区深层页岩气地质目标的叠前方位偏移距地震信息的充分采集与保留,能够获得高品质、高精度、高信息丰度的地震成像数据,有效支撑深层页岩气构造保存评价、水平井轨迹设计与控制以及可压裂性预测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深层页岩气 地震勘探 观测系统 全方位处理 各向异性 可压裂性预测
下载PDF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 被引量:225
10
作者 马永生 郭旭升 +3 位作者 郭彤楼 黄锐 蔡勋育 李国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7-480,共4页
普光气田是四川盆地近期发现的规模最大、埋藏最深、资源丰度最高的气田。在对普光气田的勘探及气藏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即成熟盆地的勘探需要有新思路;勘探技术是促进勘探发展的技术保障;大... 普光气田是四川盆地近期发现的规模最大、埋藏最深、资源丰度最高的气田。在对普光气田的勘探及气藏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即成熟盆地的勘探需要有新思路;勘探技术是促进勘探发展的技术保障;大型富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类型多,成藏条件复杂,立体勘探能有效降低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普光大型气田 油气勘探 成藏条件
下载PDF
中国南方现今地热特征 被引量:147
11
作者 袁玉松 马永生 +2 位作者 胡圣标 郭彤楼 付孝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8-1126,共9页
根据中国南方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数据各418个,编制了中国南方地温梯度图和中国南方大地热流图。研究了中国南方现今地温梯度分布特征和大地热流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南方地温梯度介于7.82—162.5℃/km。平均24.1℃/km;大地... 根据中国南方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数据各418个,编制了中国南方地温梯度图和中国南方大地热流图。研究了中国南方现今地温梯度分布特征和大地热流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南方地温梯度介于7.82—162.5℃/km。平均24.1℃/km;大地热流变化于22.220mW/m^2之间,平均值为64.2mW/m^2.东南沿海和滇西南地区为高地温梯度分布区,扬子地块为中-低温地温梯度区,地温梯度不仅与区域热构造背景有关,还显著地受地下水热活动、断裂以及地层热导率影响.中国南方大地热流东部、西南部高,中部低,且异常高值点主要沿板块边界缝合带、深大断裂活动带分布.大地热流与区域构造运动、最后一次热事件发生的时间、岩石圈拉张程度、地壳厚度、壳内高导层埋深等因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构造热事件
下载PDF
复杂山前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1
12
作者 邸志欣 丁伟 +3 位作者 王增明 敬朋贵 刘斌 陈吴金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8-561,535,共14页
复杂山前带具有复杂近地表和复杂构造的"双复杂"特征,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差,单炮记录信噪比低,剖面成像效果不理想。针对南方和西部复杂山前带的地震地质条件、勘探难点和资料特点,经过十多年系统的地震采集技术攻关研究和资... 复杂山前带具有复杂近地表和复杂构造的"双复杂"特征,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差,单炮记录信噪比低,剖面成像效果不理想。针对南方和西部复杂山前带的地震地质条件、勘探难点和资料特点,经过十多年系统的地震采集技术攻关研究和资料采集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复杂山前带地震资料采集的技术方法系列,即基于"双复杂"模型和"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即"3S")的观测系统设计论证、炮检点优化与变观施工,精细的近地表结构调查与建模技术,井炮与可控震源联合激发技术,特殊地表检波器耦合技术和基于干扰波特点的检波器组合压噪技术。在中国西部和南方复杂山前带地区采用以上技术方法使地震资料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证明这套方法是切实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前带 地震地质条件 地震采集技术 观测系统设计 近地表结构调查 激发 接收技术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系和三叠系礁滩天然气富集规律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38
13
作者 郭旭升 黄仁春 +1 位作者 付孝悦 段金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5-302,共8页
通过系统的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以及微观薄片、包裹体分析,明确了二叠系和三叠系礁滩气藏中天然气主要为原油二次裂解气,龙潭组(吴家坪组)为天然气藏的主力烃源岩层,气藏经历了早期岩性古油藏聚集、古原油裂解和天然气调整再聚集3个阶... 通过系统的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以及微观薄片、包裹体分析,明确了二叠系和三叠系礁滩气藏中天然气主要为原油二次裂解气,龙潭组(吴家坪组)为天然气藏的主力烃源岩层,气藏经历了早期岩性古油藏聚集、古原油裂解和天然气调整再聚集3个阶段;天然气藏(田)具有多元供烃、近源聚集、岩性控藏、气油转化、晚期调整的成藏富集模式,现今气藏的富集主要受控于3个方面:一是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灶分布控制了油气来源的充足程度;二是礁滩相储层的分布与规模控制了油气聚集的场所与规模;三是晚期保存条件决定了天然气的最终聚集。通过系统总结已发现礁滩气藏(露头)沉积储层、油气富集规律,进一步探讨了下步勘探发展的方向,认为长兴组、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台缘礁滩、台内浅滩和下二叠统浅滩勘探领域仍存在良好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礁滩气藏 二叠系 三叠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技术体系探讨 被引量:126
14
作者 马永生 楼章华 +2 位作者 郭彤楼 付晓悦 金爱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6-417,共12页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的油气藏分别在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演变过程,被构造活动改造的强度大。油气保存条件破坏严重,且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地下流体的化学-动力学行为规律,从动态和演化的角度分析剥蚀...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的油气藏分别在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演变过程,被构造活动改造的强度大。油气保存条件破坏严重,且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地下流体的化学-动力学行为规律,从动态和演化的角度分析剥蚀作用、断裂-破碎作用、大气水下渗作用等对油气藏破坏的程度、方式,综合评价油气的成藏、保存条件,探索针对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评价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海相地层 油气保存条件 水文地球化学 水文地质
下载PDF
TSR(H_2S)对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积极性研究——H_2S的形成过程促进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 被引量:50
15
作者 朱光有 张水昌 +3 位作者 马永生 梁英波 郭彤楼 周国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1-149,共9页
T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是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形成的重要途径,是指烃类在高温条件下将硫酸盐还原生成H2S、CO2等酸性气体的过程。由于硫化氢的剧毒和强腐蚀性,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钻井、完井、修井、净化加工以及运输等各个方面的危害... T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是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形成的重要途径,是指烃类在高温条件下将硫酸盐还原生成H2S、CO2等酸性气体的过程。由于硫化氢的剧毒和强腐蚀性,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钻井、完井、修井、净化加工以及运输等各个方面的危害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对硫化氢和TSR的评价一直是负面的,在油气勘探中更多是在回避。最近研究发现,TSR作用对石油天然气工业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TSR的发生,首先需要硫酸盐类溶解提供SO42-,储集空间得到初步改善;其次TSR反应形成的硫化氢,溶于水后显示出较强的酸性溶蚀作用,对白云岩储层具有最佳的溶蚀效果。在高温条件和储层中地层水的作用下,硫化氢与白云岩发生较强烈的酸性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水岩反应),促进了白云岩次生孔洞的发育和高孔高渗优质储集层的形成,使油气储层保存下限增大和深部天然气聚集成藏成为可能。而目前飞仙关组高含硫化氢气藏普遍压力系数小、充满度低,这与TSR及硫化氢对储层溶蚀导致储集空间增容有关。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结果证实,所有高含硫化氢天然气藏均对应了次生孔隙十分发育的优质储层,岩性主要以白云岩为主,储层埋藏深度超过8 000 m时依然发育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TSR 次生孔隙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深部储层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评价 被引量:40
16
作者 楼章华 马永生 +1 位作者 郭彤楼 朱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11,共4页
采用含油气沉积盆地流体历史分析等新方法,从动态和演化的角度研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规律;从构造运动(主要包括剥蚀作用、断裂—破碎作用),大气水下渗作用等对油气藏破坏的时期、程度、方式和油气的再运移、聚集、散失的机理等入... 采用含油气沉积盆地流体历史分析等新方法,从动态和演化的角度研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规律;从构造运动(主要包括剥蚀作用、断裂—破碎作用),大气水下渗作用等对油气藏破坏的时期、程度、方式和油气的再运移、聚集、散失的机理等入手,分析了盆地演化过程中油气保存条件演变的地下流体化学—动力学的行为响应特征,总结了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破坏因素的主要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海相地层 油气保存条件 控制因素 评价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发育特征及勘探领域 被引量:34
17
作者 郭旭升 李宇平 魏全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共8页
近期勘探突破表明茅口组储层在川东南地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古岩溶纵向划分、地震反射特征分类展布研究及恢复古地貌等方法对茅口组古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茅口组灰岩古岩溶纵向上可划分为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深部... 近期勘探突破表明茅口组储层在川东南地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古岩溶纵向划分、地震反射特征分类展布研究及恢复古地貌等方法对茅口组古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茅口组灰岩古岩溶纵向上可划分为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深部缓流带,其中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岩溶相带。地震上发育"斜亮点"和"变振幅"两种古岩溶储层类型,集中分布在岩溶斜坡的隆盛及天堂坝—四面山地区。綦江—涪陵处于官渡岩溶高地的东斜坡,勘探领域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口组 古岩溶 古地貌 勘探领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中国南方典型气(油)藏控藏模式探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徐思煌 马永生 +2 位作者 梅廉夫 袁彩萍 郭彤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4,共6页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油气藏大多属于次生油气藏。油气藏的改造与分布主要由各级控藏要素控制。一级控藏要素为成藏流体源,二级为成藏与改造期次,三级包括保存条件及圈闭类型等。基于南方二级控藏要素建立了10种二级控...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油气藏大多属于次生油气藏。油气藏的改造与分布主要由各级控藏要素控制。一级控藏要素为成藏流体源,二级为成藏与改造期次,三级包括保存条件及圈闭类型等。基于南方二级控藏要素建立了10种二级控藏模式,其中原生烃原生聚集、二次生烃原生聚集、无机成因气原生聚集和混源多期次生聚集等4种已被勘探证实,分别以典型实例命名为“沔31井型”、“朱家墩型”、“黄桥型”和“四川型”。南方8个典型油气藏的三级控藏模式平面展布特征表明:“四川型”主要分布于上扬子区,“沔31井型”以江南隆起周缘为主,“朱家墩型”主要在中下扬子区,“黄桥型”的分布与张性构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藏要素 成藏流体源 油气保存条件 控藏模式 天然气 中国南方
下载PDF
叠合盆地成藏流体源类型、演化及控藏意义——以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海相地层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思煌 袁彩萍 +2 位作者 梅廉夫 马永生 郭彤楼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4,共6页
中国南方经历了多阶段构造演化的历史,具有典型叠合盆地性质,海相地层以次生油气藏为主,成藏流体源成为首要控藏要素。结合中国南方8个典型油气藏的实例,总结了叠合盆地成藏流体源类型,分析了其随时空的演化规律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 中国南方经历了多阶段构造演化的历史,具有典型叠合盆地性质,海相地层以次生油气藏为主,成藏流体源成为首要控藏要素。结合中国南方8个典型油气藏的实例,总结了叠合盆地成藏流体源类型,分析了其随时空的演化规律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的成藏流体源包括烃源岩热解烃、原油裂解气、二次生烃、水溶气、无机气及混合气等多种。在印支期之前以烃源岩热解烃为主,印支-燕山期主要形成原油裂解气和水溶气,燕山-喜马拉雅期主要形成由各种气源构成的混合气。受成藏流体源控制,混源型气藏主要分布于上扬子区(四川盆地);原生型油(气)藏主要形成于江南等古隆起区,但大多已演化为古油藏;二次生烃型气藏主要分布于下、中扬子白垩系-古近系覆盖区,及楚雄盆地、十万大山、南盘江等地;无机型气藏形成于张性构造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成藏流体源 成藏动力学 构造演化 油气分布 海相地层 中国南方
下载PDF
南方复杂山地三维地震勘探实践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敬朋贵 殷厚成 陈祖庆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499,19,共5页
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历史较长,以前虽有所发现,但规模有限。近几年来,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南方复杂山地的大规模实施,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在川东北地区海相油气勘探领域取得了巨大发现。勘探实践表明,三维... 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历史较长,以前虽有所发现,但规模有限。近几年来,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南方复杂山地的大规模实施,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在川东北地区海相油气勘探领域取得了巨大发现。勘探实践表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大幅度改善了该地区的地震资料品质,为解决复杂地质问题奠定了良好的资料基础,从而提高了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和描述的精度,大大加快了油气勘探节奏。从普光大型气田的探明到元坝大型礁滩体的发现,充分表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南方复杂海相油气勘探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 山地三维地震 勘探实践 效果分析 Southern China mountainous area effect analysis practice seismic exploration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油气勘探领域 海相碳酸盐岩 股份有限公司 地震资料品质 油气勘探中 川东北地区 石油化工 勘探历史 复杂山地 地质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