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泸州古隆起对贵州赤水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环境和相带展布的控制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廷山 陈晓慧 +4 位作者 姜照勇 胡东风 谢刚平 黄世伟 兰光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3-592,共10页
在地质历史中,区域大地构造和区域古地貌单元的不同特征是控制沉积相带展布及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东吴运动形成的泸州古隆起是影响本区沉积相带展布的重要因素。早、中三叠世时,泸州古隆起的高部位向南延伸到太和场以南,宝元以北一带... 在地质历史中,区域大地构造和区域古地貌单元的不同特征是控制沉积相带展布及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东吴运动形成的泸州古隆起是影响本区沉积相带展布的重要因素。早、中三叠世时,泸州古隆起的高部位向南延伸到太和场以南,宝元以北一带。宝元、龙爪等构造处于泸州古隆起东南部斜坡上,而宝元构造处于古隆起东南部斜坡上部,龙爪构造处于古隆起东南部斜坡中部。此古地貌格局,与区域海平面升降一起,控制了早三叠世沉积相带展布和地层厚度。在古地貌高的隆起区域,由于水体开阔、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强,沉积了有利于形成储集体的滩相沉积物(生屑滩、砂屑滩、鲕粒滩等)。从泸州古隆起的高部位向古隆起的斜坡区,地层厚度逐渐增大,沉积物向粒度变细、颜色加深的特征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州古隆起 沉积环境 相带展布 早、中三叠世 贵州赤水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赵孟军 赵陵 +1 位作者 张水昌 刘培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67,共6页
通过对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研究认为,中下泥盆统盆地相沉积的黑色泥质岩类是南盘江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为次要烃源岩。6个浅井的120个样品表明.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0.37%~3.63%... 通过对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研究认为,中下泥盆统盆地相沉积的黑色泥质岩类是南盘江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为次要烃源岩。6个浅井的120个样品表明.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0.37%~3.63%.平均值为1.65%;为腐泥型有机质,热演化已经处于过成熟阶段。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的生标分布总体上反映了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特征,但是由于其成熟度很高,使得低碳数的孕甾烷和三环萜烷系列含量很高,且总体生标特征具有很强的趋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发育 烃源岩评价 生标特征 南盘江盆地
下载PDF
川东北河坝地区储层预测与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彬 付孝悦 +2 位作者 刘国萍 冯琼 游瑜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0-696,702,共8页
针对河坝地区储层埋藏深、成岩作用强、非均质性严重、含气富集条件复杂等地质特点,对河坝地区进行了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相研究、储层基本特征分析、测井解释、储层预测、储层定量综合评价等研究,建立了河坝地区储层沉积模式,确定了... 针对河坝地区储层埋藏深、成岩作用强、非均质性严重、含气富集条件复杂等地质特点,对河坝地区进行了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相研究、储层基本特征分析、测井解释、储层预测、储层定量综合评价等研究,建立了河坝地区储层沉积模式,确定了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预测了储层的空间展布、评价出有利储层发育区,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河坝地区储层预测和综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对比 储层预测 储层综合评价 河坝地区 普光气田
下载PDF
普光气田台地建造过程及其礁滩储层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马永生 储昭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8-556,共9页
普光气田及近年来川东北地区一系列重大发现,实现了按海相深层构造-岩性复合气藏和岩性气藏勘探思路寻找大型礁滩气藏的目标。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至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典型... 普光气田及近年来川东北地区一系列重大发现,实现了按海相深层构造-岩性复合气藏和岩性气藏勘探思路寻找大型礁滩气藏的目标。应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至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典型的镶边型碳酸盐岩台地建造过程及巨厚礁滩和鲕滩复合体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发现:普光气田长兴期台缘礁及开阔台地生屑滩和飞一、飞二段台缘和开阔台地鲕滩的垂向加积过程构筑了四川盆地和国内厚度最大的镶边型碳酸盐岩台地。普光气田长兴礁起源于二级层序海泛期的陆棚环境,它建造成台地镶边,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丘状空白反射;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台缘及台内鲕滩形成于二级层序高位期早期,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丘状杂乱-不连续强反射。长兴礁及礁后沉积为后继飞仙关组鲕滩的形成提供了浅水高能背景。从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角度,普光气田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由5个三级层序组成,而每个三级层序又由2~3个四级层序组成。碳酸盐岩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结合揭示了普光碳酸盐台地的演化过程。随着探井的钻探,碳酸盐岩高精度层序地层序揭示出普光气田礁、滩白云岩储层对称的高频旋回特征。在每一旋回内,孔隙度随自然伽马和电阻率的减小、白云石晶体的变粗而增大。普光气田台地建造过程及高频层序内储层孔隙度分布特征,不仅为拓展今后礁滩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对后继气藏开发具指导意义,是实现碳酸盐岩气藏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重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深层 碳酸盐岩台地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 优质储层 普光气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江汉盆地南部热史与下志留统海相烃源岩成熟度演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宗星 赵平 +2 位作者 孙占学 袁玉松 赵永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18-2928,共11页
应用含油气盆地热史模拟系统,对江汉盆地南部的钻井资料进行了模拟计算,恢复了研究区的热史和埋藏史.在此基础上,正演了下志留统烃源岩成熟度的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江汉盆地在印支期(240Ma)以前处于稳定的低热流(50~55mW/m^2)状态,印... 应用含油气盆地热史模拟系统,对江汉盆地南部的钻井资料进行了模拟计算,恢复了研究区的热史和埋藏史.在此基础上,正演了下志留统烃源岩成熟度的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江汉盆地在印支期(240Ma)以前处于稳定的低热流(50~55mW/m^2)状态,印支期后热流开始整体升高.潜北断裂以北地区的热流在中燕山期(155Ma)达到峰值(~72mW/m^2),断裂以南的热流在晚燕山期(40Ma)达到峰值(~76mW/m^2).晚喜山期后,整个研究区的热流快速下降,盆地开始冷却.早三叠世末,下志留统烃源岩在枝江、当阳、沔阳凹陷一带率先进入生油门限,早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末烃源岩进入快速增熟期,成熟度具有北高南低的特征.晚白垩世末,烃源岩热演化特征表现为东强西弱.到了新近纪末,烃源岩热演化终止.研究区热史恢复和下志留统烃源岩成熟度演化的研究为合理评估烃源岩生烃量、排烃量和油气资源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史 烃源岩成熟度 下志留统 江汉盆地
下载PDF
轮南地区压力场演化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胜利 蔡忠贤 段金宝 《海洋石油》 CAS 2009年第1期32-37,共6页
选择轮南主体区剖面七条和临近凹陷剖面两条,利用压力数值模拟手段,对轮南地区的压力场演化进行了恢复和模拟。结合实测压力资料和钻井资料,发现部分地区石炭系和上奥陶统中存在弱超压、寒武系在凹陷内存在超压。通过分析,石炭系超压在... 选择轮南主体区剖面七条和临近凹陷剖面两条,利用压力数值模拟手段,对轮南地区的压力场演化进行了恢复和模拟。结合实测压力资料和钻井资料,发现部分地区石炭系和上奥陶统中存在弱超压、寒武系在凹陷内存在超压。通过分析,石炭系超压在轮南主体区主要是水热增压作用和泥岩转换作用造成的,在凹陷内则可能主要由于欠压实引起。上奥陶统内部的超压和石炭系在形成时间、特征和发育机理上相似,不过轮南地区上奥陶统覆盖区域较少。寒武系超压和三个成藏期相对应,在凹陷内形成明显的三期超压现象,以喜山期超压幅度最大。整体上看,石炭系和上奥陶统弱超压,对成藏动力方面贡献不大,但是超压的形成增强了该层的封闭性,对喜山期天然气成藏有重要影响。寒武系超压为油气初次运移提供了动力,但是超压幅度有限,推测其在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贡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场 盆地模拟 增压机制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