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3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构筑面向21世纪的技术创新体系
1
作者 侯明铉 《科技潮》 2005年第10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技术创新体系 21世纪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基础研究 研究开发机构 石油炼制 研究与开发 计算机应用
下载PDF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在石油化工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彭朴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72,共16页
介绍了固体核磁共振波谱法(NMR)中的魔角旋转(MAS)、多量子跃迁(MQ MAS)、多核共振(REDOR等)、原位测试(in situ)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在考察催化材料中Al等四极矩不为零的核、表征骨架内外Al的配位和结构及研究反应物分子在催化... 介绍了固体核磁共振波谱法(NMR)中的魔角旋转(MAS)、多量子跃迁(MQ MAS)、多核共振(REDOR等)、原位测试(in situ)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在考察催化材料中Al等四极矩不为零的核、表征骨架内外Al的配位和结构及研究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上的吸附状态和催化机理方面的应用进展。评述了固体NMR在炼油和化工催化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核磁共振 多相催化 分子筛 催化剂 原位 魔角旋转 双向旋转 双量子跃迁 多核共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石油化工企业反渗透浓水催化氧化处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峰 马欣 +1 位作者 赵锐 曹晓磊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22年第5期28-32,共5页
分析了石油化工企业反渗透浓水的水质特性和处理难点,采用催化氧化法处理反渗透浓水,探索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得到了较佳的反应条件,并与臭氧催化氧化法处理反渗透浓水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催化氧化法处理反渗透浓水可大幅降... 分析了石油化工企业反渗透浓水的水质特性和处理难点,采用催化氧化法处理反渗透浓水,探索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得到了较佳的反应条件,并与臭氧催化氧化法处理反渗透浓水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催化氧化法处理反渗透浓水可大幅降低废水的COD(化学耗氧量),显著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B/C);在氧化剂投加浓度相当的情况下,催化氧化处理反渗透浓水的效果优于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反渗透浓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浓水 催化氧化 COD 可生化性
下载PDF
绿色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吴巍 闵恩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1-237,共7页
围绕过氧化氢作氧化剂的烃类“原子经济”氧化反应、取代有毒有害原料的绿色化工技术、使用环境友好催化剂的化学反应、在新兴绿色溶剂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废弃聚合物的回收利用及由生物质资源生产石油化工产品和生物柴油等内容 ,评述了... 围绕过氧化氢作氧化剂的烃类“原子经济”氧化反应、取代有毒有害原料的绿色化工技术、使用环境友好催化剂的化学反应、在新兴绿色溶剂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废弃聚合物的回收利用及由生物质资源生产石油化工产品和生物柴油等内容 ,评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一些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石油化工业 生产技术 氧化剂 氧化反应 化学反应 回收 利用
下载PDF
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之路的回顾与体会 被引量:6
5
作者 闵恩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09-1612,共4页
回顾石油化工技术创新的历程,原始创新必须转移技术的科学知识基础;创新构思来自联想,联想源于博学广识和集体智慧;验证新构思和转化为工业化新技术,道路崎岖险阻;期间必须发挥各尽所能、紧密合作、不断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团队精神。... 回顾石油化工技术创新的历程,原始创新必须转移技术的科学知识基础;创新构思来自联想,联想源于博学广识和集体智慧;验证新构思和转化为工业化新技术,道路崎岖险阻;期间必须发挥各尽所能、紧密合作、不断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团队精神。本文结合了国内外石化技术创造发明的案例对上述观点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 创新体会 创新案例 科研方法
下载PDF
2003年石油化工绿色化学与化学工程的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闵恩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933-1937,共5页
20 0 3年国际上更加重视绿色化学与技术的研究开发 ,绿色化学被认为是应用于解决全球环保问题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与工程 .中石化己内酰胺生产中三套绿色新工艺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化 ,证明我国科技人员具有开发崭新工艺以推动跨越式技术进... 20 0 3年国际上更加重视绿色化学与技术的研究开发 ,绿色化学被认为是应用于解决全球环保问题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与工程 .中石化己内酰胺生产中三套绿色新工艺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化 ,证明我国科技人员具有开发崭新工艺以推动跨越式技术进步的能力 .美国实现了从玉米工业化生产 1,3 丙二醇和聚乳酸热塑体 ,表明从可再生资源生产大宗有机化工产品不仅技术可行 ,而且经济合理 ,具有里程碑意义 .最后回顾了 2 0 0 3年在离子液体、超临界反应工程和化工过程强化等领域的进展 ,这些领域都是可能导致绿色石化新工艺的科技前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工程
下载PDF
全力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科学研究院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明丰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0-24,共5页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行业研究机构的职责使命。本文回顾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科院”)科技报国的辉煌历程,总结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石...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行业研究机构的职责使命。本文回顾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科院”)科技报国的辉煌历程,总结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石科院适应新形势、探索新路径,在全力“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实践路径;梳理了石科院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开发,打通科技成果与技术应用通道、引领产业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等实践经验;展示了在创新改革发展过程中,石科院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作为担当。本文为科研单位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完善科研创新体系,加快打造过硬人才队伍,强化党建引领保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创新资源 能源化工行业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下载PDF
石油化工自主创新——规律性认识及案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闵恩泽 谢文华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09年第3期256-264,共9页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装置消化吸收再创新。笔者认为,在自主创新中,原始创新最为重要,原始创新的构思来自联想,联想源于博学广识和集体智慧;验证原始创新构思...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装置消化吸收再创新。笔者认为,在自主创新中,原始创新最为重要,原始创新的构思来自联想,联想源于博学广识和集体智慧;验证原始创新构思和实现工业化,道路曲折崎岖,必须要有各尽所能的团队精神以及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奋斗精神。本文基于三个石化行业催化技术的创新案例,探讨了这些自主创新的科研思想和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 自主创新 科研思想 工作方法
下载PDF
石油化工行业标准《极压聚脲润滑脂》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中其 姚立丹 孙洪伟 《石油商技》 2009年第5期83-87,共5页
随着我国聚脲润滑脂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聚脲润滑脂产量日益增加,应用也日趋广泛,有必要制定聚脲润滑脂石油化工行业标准。参照我国主要厂家生产的聚脲润滑脂产品质量实测数据和企业标准,以及国外聚脲润滑脂的技术水平,确定了极压聚脲... 随着我国聚脲润滑脂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聚脲润滑脂产量日益增加,应用也日趋广泛,有必要制定聚脲润滑脂石油化工行业标准。参照我国主要厂家生产的聚脲润滑脂产品质量实测数据和企业标准,以及国外聚脲润滑脂的技术水平,确定了极压聚脲润滑脂石油化工行业标准的各项技术指标。《极压聚脲润滑脂》已于2008年1月1日批准实施,标准号为SH/T0789—2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行业标准 聚脲润滑脂 石油 极压 解读 制备技术 企业标准 实测数据
下载PDF
对石油和石油化工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几点建议
10
作者 王凤秀 《石油商技》 2008年第3期57-59,共3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和石油化工标准的制修订速度不断加快,标准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为了使石油和石油化工标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进一步提高标准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标准的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和石油化工标准的制修订速度不断加快,标准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为了使石油和石油化工标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进一步提高标准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标准的制修订速度,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的力度,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的相关活动,尽快完善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使石油和石油化工标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修订工作 化工标准 石油 国际标准化 社会经济发展 信息管理平台 经济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
下载PDF
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工艺两个反应区概念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许友好 龚剑洪 +2 位作者 张久顺 龙军 徐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共5页
在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工艺反应器的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出口现场取样,并测定其气体组成、液体组成以及产物分布。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反应区的转化率占总转化率的70.98%,汽油烯烃含量为58%;第二反应区的转化率占总... 在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工艺反应器的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出口现场取样,并测定其气体组成、液体组成以及产物分布。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反应区的转化率占总转化率的70.98%,汽油烯烃含量为58%;第二反应区的转化率占总转化率的29.02%,汽油烯烃含量为33.1%,从而认识了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的作用,开发了以“两个反应区”概念为基础的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工艺(M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异构烷烃 两个反应区
下载PDF
延迟焦化在我国石油加工中的地位和前景 被引量:64
12
作者 瞿国华 黄大智 梁文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3,共7页
发展重油加工技术是目前炼油工业的突出任务之一。我国重油的轻质化将主要依仗于脱碳过程,其中延迟焦化与重油催化裂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我国重油加工的主要途径。延迟焦化技术成熟度较高、投资较低,在加工劣质原料、可为乙烯工业提... 发展重油加工技术是目前炼油工业的突出任务之一。我国重油的轻质化将主要依仗于脱碳过程,其中延迟焦化与重油催化裂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我国重油加工的主要途径。延迟焦化技术成熟度较高、投资较低,在加工劣质原料、可为乙烯工业提供原料以及提高产品的柴/汽比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延迟焦化技术,需要在装置的大型化、生产技术的高效化、装置环境的清洁化以及石油焦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继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焦化 重油加工 减压渣油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质谱的石油组学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春侠 刘颖荣 +2 位作者 刘泽龙 王威 田松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8-493,共6页
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环境保护对燃油清洁性要求的日趋严格,对石油组成进行分子水平详细表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依赖于高分辨质谱技术平台的石油组学分析技术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本文以高分辨质... 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环境保护对燃油清洁性要求的日趋严格,对石油组成进行分子水平详细表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依赖于高分辨质谱技术平台的石油组学分析技术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本文以高分辨质谱技术平台为切入点,对石油组学定性定量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分子组成 石油组学 石油
下载PDF
低生焦、高低碳烯烃产率的催化裂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友好 白旭辉 +2 位作者 王新 王翠红 王红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2年第9期1-7,共7页
针对多产低碳烯烃的高反应苛刻度的催化裂化工艺因转化率高导致焦炭产率过高问题,提出优化催化裂化原料性质和原料油分子结构与催化剂孔道构成有效空间约束理念,由此形成了低生焦、高低碳烯烃产率的催化裂化工艺研究思路。试验结果表明... 针对多产低碳烯烃的高反应苛刻度的催化裂化工艺因转化率高导致焦炭产率过高问题,提出优化催化裂化原料性质和原料油分子结构与催化剂孔道构成有效空间约束理念,由此形成了低生焦、高低碳烯烃产率的催化裂化工艺研究思路。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适合作为多产低碳烯烃的加氢重油,采用溶剂脱沥青与催化裂化组合技术脱除加氢重油胶质与沥青质,脱沥青油作为催化裂化原料,焦炭产率大幅度降低;对于饱和烃含量高的大庆蜡油,中孔MFI分子筛孔道(TCC-1催化剂)与大庆蜡油分子的空间约束有效性明显优于大孔Y分子筛(MMC-2催化剂),焦炭产率降低28.9%,烯烃产品产率增加6.3百分点;当采用芳烃含量较高的加氢蜡油时,随着反应物中的多环芳烃含量上升,多环芳烃在中孔MFI分子筛上发生缩合反应也难以得到有效抑制。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度开发低生焦、低能耗和高烯烃产品的中孔分子筛重油催化裂化技术提供更深入的理论认识,为炼油转型发展技术开发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生焦 高低碳烯烃 催化裂化工艺 加氢重油 脱沥青油 反应物分子结构 有效空间约束
下载PDF
软电离质谱法分析石油酸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少凯 田松柏 刘泽龙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3-30,共8页
研究了电喷雾电离和大气压化学电离2种软电离质谱技术在石油酸组成分析方面的应用。通过研究电离方式、溶剂、流动相组成及流速对石油酸软电离的影响,优化了质谱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蓬莱和马利姆直馏柴油馏分中石油酸组成。结果表... 研究了电喷雾电离和大气压化学电离2种软电离质谱技术在石油酸组成分析方面的应用。通过研究电离方式、溶剂、流动相组成及流速对石油酸软电离的影响,优化了质谱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蓬莱和马利姆直馏柴油馏分中石油酸组成。结果表明:采用负离子电喷雾电离方式,溶剂和流动相为甲醇,流速控制在0.3 mL.min-1以下,石油酸电离效率最高;2种直馏柴油馏分中石油酸组成相近,主要由一环、二环、三环环烷酸构成,也含有一定量脂肪酸和烷基苯酸。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高酸原油中石油酸组成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化学电离 电喷雾电离 质谱 石油酸
下载PDF
催化裂化过程中骨架异构化反应的研究 Ⅰ.催化裂化工艺过程中骨架异构化反应的表征及其特点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永灿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0-26,共7页
在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Riserunit,RU)中,以中间基的中东混合油的加氢脱硫常压渣油(DSAR)和石蜡基的减压蜡油(VGO)掺减压渣油(VR)构成的混合油(70%大庆VGO掺混30%大庆VR,质量分数)为催化进料,研究了DCC(Deepcatalyticcracking) Ⅰ和 Ⅱ... 在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Riserunit,RU)中,以中间基的中东混合油的加氢脱硫常压渣油(DSAR)和石蜡基的减压蜡油(VGO)掺减压渣油(VR)构成的混合油(70%大庆VGO掺混30%大庆VR,质量分数)为催化进料,研究了DCC(Deepcatalyticcracking) Ⅰ和 Ⅱ、常规FCC(Fluidcatalyticcracking)和MIP(Maximizingiso paraffin)4种工艺中骨架异构化反应的特点、裂化气组分和汽油馏分支链度的表征及其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裂化气中C4组分支链度指数BG1和BG2(BG,Degreeofbranchingforcrackedgas,BG1为(异丁烷+异丁烯)与(正丁烷+正丁烯)的产率(质量分数)之比,BG2为异丁烷与正丁烷的产率(质量分数)之比)与汽油馏分支链度指数(BN,Degreeofbranchingfornaphtha,汽油馏分中异构烷烃与正构烷烃的产率(质量分数)之比)有良好的关联性。DCC、常规FCC和MIP工艺产品汽油馏分支链度、汽油馏分中异构烷烃含量以及汽油馏分中相同碳原子数烷烃的支链度等,均按DCC Ⅰ<DCC Ⅱ<FCC<MIP的顺序递增。上述4种工艺汽油馏分中C6烃和C9烃的烷烃组分的支链度均最高,为两个峰值点,但其汽油馏分中烷烃的支链度峰谷点不同,DCC工艺汽油馏分中C7烃的烷烃组分支链度最低,常规FCC和MIP工艺汽油馏分中C8烃的烷烃组分支链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化反应 催化裂化工艺 加氢脱硫工艺 异丁烷 催化剂 DCC
下载PDF
催化裂化过程中骨架异构化反应的研究 Ⅱ .催化裂化工艺过程中操作参数对骨架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永灿 张久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19,共6页
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美国Xytel公司ACE(R型)装置和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Riserunit,RU)上,以Marbon减压馏分油、中间基性质的混合油(85%管输VGO掺混15%管输VR,质量分数)和石蜡基性质的减压蜡油(VGO)掺减压渣油(VR)构成的混合油(70%大庆VG... 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美国Xytel公司ACE(R型)装置和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Riserunit,RU)上,以Marbon减压馏分油、中间基性质的混合油(85%管输VGO掺混15%管输VR,质量分数)和石蜡基性质的减压蜡油(VGO)掺减压渣油(VR)构成的混合油(70%大庆VGO掺混30%大庆VR,质量分数)为催化进料,考察了主要操作参数对骨架异构化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反应温度、剂/油质量比(m(Catalyst)/m(Oil))、催化剂上焦炭沉积状况、反应质量空速和蒸汽注入量等操作参数对催化裂化过程中的骨架异构化反应均有影响。催化裂化过程中骨架异构化反应是放热过程,高反应温度会抑制骨架异构化反应。提高m(Catalyst)/m(Oil)可以增强催化裂化过程中的骨架异构化反应。焦炭对催化剂酸中心的覆盖能抑制骨架异构化反应,但其影响幅度小于对裂化反应的影响。骨架异构化反应是一个快速反应,低反应温度下减少反应时间会增强催化过程中的骨架异构化反应。水蒸气注入量的增加(即降低烃分压)会减少催化过程中的骨架异构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骨架异构化 操作参数
下载PDF
原油中石油酸的分析与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田松柏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对原油的总酸值的分析方法和石油酸的分离方法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总酸值和环烷酸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后指出,目前已取得的成果和掌握的规律还不足以满足石油加工和石油酸腐蚀机理研究的需要,在石油酸的定量分离,石油酸组成的定性和定量... 对原油的总酸值的分析方法和石油酸的分离方法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总酸值和环烷酸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后指出,目前已取得的成果和掌握的规律还不足以满足石油加工和石油酸腐蚀机理研究的需要,在石油酸的定量分离,石油酸组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酸 分析方法 分离方法 组成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LPG)泄漏事故定量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思达 郝琳 +1 位作者 朱振兴 卫宏远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85,共8页
针对液化石油气存储设施,为了更全面地计算出事故的后果,首次结合了SLAB模型、动态BLEVE模型、多能法以及损害模型分别计算LPG泄漏爆炸事故的泄露区域、热辐射影响、超压影响以及对人体和建筑的损伤。计算了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致死率,... 针对液化石油气存储设施,为了更全面地计算出事故的后果,首次结合了SLAB模型、动态BLEVE模型、多能法以及损害模型分别计算LPG泄漏爆炸事故的泄露区域、热辐射影响、超压影响以及对人体和建筑的损伤。计算了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致死率,定量地给出了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表明,一旦发生事故,在直径8 m的范围内因热辐射造成的死亡率可达到80%,而超压导致周围建筑物的损坏率会达到50%~75%,并对户外人员造成最高96%的死亡率。疏散区域至少应在泄漏位置20 m之外。本论文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可以对液化石油气存储的风险进行量化,有助于本质安全设计、制定量化规范和应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液化石油气 定量风险分析 泄漏 爆炸 后果模拟
下载PDF
热加合法合成聚异丁烯马来酸酐烃化工艺研究
20
作者 赵敏 黄作鑫 段庆华 《石油商技》 2012年第6期58-61,共4页
研究了热加合法合成聚异丁烯码米酸酐的工艺过程。将高活性聚异丁烯马来酸酐直接热加合反应生成聚异丁烯马米酸酐。
关键词 马来酸酐 聚异丁烯 加合反应 工艺过程 合成 烃化 高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