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河油田高含沥青质稠油致稠机理及降黏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任波 丁保东 +3 位作者 杨祖国 李婷婷 何晓庆 许艳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85,11,共4页
以塔河稠油为研究对象,通过稠油基础性质研究,明确了沥青质含量高、H/C低、胶质沥青质质量比小、Ni、V等金属元素和O、N、S杂原子含量高是塔河稠油黏度较高的主要因素.通过致稠机理分析,为塔河油田降黏方式的选择及降黏剂的研制提供了... 以塔河稠油为研究对象,通过稠油基础性质研究,明确了沥青质含量高、H/C低、胶质沥青质质量比小、Ni、V等金属元素和O、N、S杂原子含量高是塔河稠油黏度较高的主要因素.通过致稠机理分析,为塔河油田降黏方式的选择及降黏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现场实施了掺稀降黏、井筒伴热降黏、油溶性降黏、水溶性乳化降黏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实现了塔河稠油井筒降黏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稠油 基础性质 致稠机理 降黏措施
下载PDF
塔河油田含水原油储罐底板在线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春海 张江江 +1 位作者 刘强 闻小虎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141-142,共2页
目前塔河油田原油储罐底板腐蚀问题突出,原油储罐底板腐蚀风险较大,油田检测方式以开罐检测为主,无法提前查明腐蚀风险及状况,通过对比储罐腐蚀检测技术特点,进行检测适应性评价,优选出了声发射在线检测技术进行储罐底板在线检测,该技... 目前塔河油田原油储罐底板腐蚀问题突出,原油储罐底板腐蚀风险较大,油田检测方式以开罐检测为主,无法提前查明腐蚀风险及状况,通过对比储罐腐蚀检测技术特点,进行检测适应性评价,优选出了声发射在线检测技术进行储罐底板在线检测,该技术具有操作快捷、不影响正产生产,能提前预判腐蚀风险,将储罐底板腐蚀风险等级分为4级。储罐底板在线检测技术能够实现腐蚀提前预判,节约开罐检修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 原油储罐 声发射 漏磁验证 底板
下载PDF
塔河油田3区水平井控缝高技术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洋 袁清芸 +3 位作者 张烨 李永寿 赵兵 李春月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98,共4页
针对塔河油田3区底水油藏奥陶系储层天然裂缝发育、液体滤失大、隔层条件差异大、油水关系复杂、控缝高难度大等特点,在人工裂缝延伸三维数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裂缝高度影响因素。根据储层实际情况,通过优化压裂液性能、... 针对塔河油田3区底水油藏奥陶系储层天然裂缝发育、液体滤失大、隔层条件差异大、油水关系复杂、控缝高难度大等特点,在人工裂缝延伸三维数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裂缝高度影响因素。根据储层实际情况,通过优化压裂液性能、优选施工规模,运用限排量施工技术和转向酸暂堵技术等多种方法,进行了TK346H水平井酸压施工设计。TK346H井压后初期日产液量为36.1t、日产油量为32.8t、含水率为9.1%,效果较好,达到了控制裂缝高度延伸、避免沟通底水的目的。研究成果对塔河油田超深水平井延长无水采油期和最大限度释放单井产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水平井 控缝高 人工隔层 转向酸
下载PDF
塔河油田Φ177.8 mm套管开窗侧钻井技术难题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郝和伢 周伟 雷新超 《海洋石油》 CAS 2012年第2期90-94,共5页
近年来,塔河油田为满足部分侧钻井的地质避水要求,采取从石炭系巴楚组或奥陶系上部桑塔木组泥岩段进行开窗侧钻,但泥岩在井内液体浸泡下存在易坍塌、掉块等不稳定问题,给钻井、完井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此文介绍了塔河油田φ177.8 mm... 近年来,塔河油田为满足部分侧钻井的地质避水要求,采取从石炭系巴楚组或奥陶系上部桑塔木组泥岩段进行开窗侧钻,但泥岩在井内液体浸泡下存在易坍塌、掉块等不稳定问题,给钻井、完井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此文介绍了塔河油田φ177.8 mm套管开窗侧钻井技术现状与难题,探讨了下φ127 mm套管、膨胀波纹管、实体膨胀管封隔泥岩三种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窗侧钻 泥岩稳定 膨胀管 扩孔 小井眼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构造带钻井提速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文霞 李少安 +3 位作者 卓肖 刘彪 吴杰 石祥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9,共7页
巴什托构造带地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边缘,已钻6口井普遍存在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低以及钻井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该地区地层抗钻特征认识不清楚、钻头选型针对性不强、井底钻具破岩扭矩不足是导致机械钻速低的主... 巴什托构造带地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边缘,已钻6口井普遍存在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低以及钻井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该地区地层抗钻特征认识不清楚、钻头选型针对性不强、井底钻具破岩扭矩不足是导致机械钻速低的主要因素。针对目前该区块钻井提速面临的主要问题,定量评价了难钻地层的抗钻特征,提出了分层钻井提速优化技术方案:软—中软—硬地层优选5刀翼PDC钻头配合大扭矩等壁厚螺杆,强化钻井参数,消除粘滑效应,提升破岩效率;研磨性地层优选非平面齿PDC钻头配合扭力冲击器,解决钻头吃入难的问题;灰岩地层优选PDC复合钻头配合单弯螺杆,实现定向段优快钻进。XX-10井通过实施的上述方案,同XX-4井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99.54%,钻井周期同比缩短95.36%,提速效果显著,对加快该区块的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钻井提速 抗钻特征 提速工具
下载PDF
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地热保温开采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磊 范伟东 +2 位作者 陈红举 刘玉国 李晶辉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2年第2期92-97,共6页
塔河油田超稠油埋深超过6000 m、黏度高于100×10^(4) mPa·s,开采难度极大,属于世界级难题,常规开采工艺无法将其正常产出。利用塔河油田超稠油温敏性极强的特点,在充分考虑塔河油田超深、超稠井况基础上,优选高效纳米保温材料... 塔河油田超稠油埋深超过6000 m、黏度高于100×10^(4) mPa·s,开采难度极大,属于世界级难题,常规开采工艺无法将其正常产出。利用塔河油田超稠油温敏性极强的特点,在充分考虑塔河油田超深、超稠井况基础上,优选高效纳米保温材料,将其用于涂层中;通过技术合成带特殊官能团的高分子化合物,经稳泡处理和惰性化处理,生产一种具备隔热物理特性的材料;在微观上构筑全新、高效的热阻隔系统,对热量的不同表现进行全方位的高效阻隔,达到利用地热资源开采超深超稠油的效果。已完成两井次先导试验,在无任何外界热量补充的条件下,仅利用地层热量,单井井口温度最高提升20℃。该技术具有环保、高效、节能的特点,在塔河油田超稠油区块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超稠油 地热 保温 纳米 气凝胶 热损失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封堵气窜树脂泡沫体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建海 冯一波 王增宝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48-52,共5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多样,连通关系复杂,气驱提高采收率时气窜严重。由于塔河油田缝洞尺寸较大,常规泡沫、冻胶等封窜体系不能满足封堵气窜要求。基于树脂高强度封堵、泡沫充填于流动性好的特性,研究了树脂泡沫体系。考虑树脂泡...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多样,连通关系复杂,气驱提高采收率时气窜严重。由于塔河油田缝洞尺寸较大,常规泡沫、冻胶等封窜体系不能满足封堵气窜要求。基于树脂高强度封堵、泡沫充填于流动性好的特性,研究了树脂泡沫体系。考虑树脂泡沫体系与缝洞壁面的结合度,通过优选树脂种类、起泡剂、稳泡剂、固化剂与偶联剂,确定了树脂泡沫体系的配方。对树脂泡沫体系性能进行了评价,树脂泡沫体系泡沫均匀,固结后泡沫为密闭孔;表观密度0.64 g/cm^(3);耐温可达130℃;耐高盐、高酸、高碱、煤油等介质性好;封堵气窜强度>10 MPa,明显优于三相泡沫与冻胶体系。树脂泡沫体系具有的低密度、密闭孔、耐高温、耐高盐、封堵强度大等特点,可以满足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封堵气窜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储集体上部气窜的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藏 封堵气窜 树脂泡沫
下载PDF
油田堵水调剖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艾克热木·牙生 李亮 +3 位作者 何龙 邹鑫 崔林芳 张亚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43-52,共10页
堵水调剖技术是油田提高水的波及率,改善水驱效果进而提高采油率的一项重要措施。简要综述了国内外油田堵水调剖剂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堵水调剖剂的设计思路、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堵水调剖体系,包括:聚丙烯酰胺基弱... 堵水调剖技术是油田提高水的波及率,改善水驱效果进而提高采油率的一项重要措施。简要综述了国内外油田堵水调剖剂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堵水调剖剂的设计思路、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堵水调剖体系,包括:聚丙烯酰胺基弱凝胶、体膨颗粒、含油污泥、微生物深部调剖、复合调剖、pH和温度响应型智能高分子水凝胶。对各种不同堵水调剖剂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对新型堵水调剖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 采收率 水凝胶 刺激-响应 智能高分子
下载PDF
非开挖磁记忆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春海 张江江 曾文广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6期86-87,共2页
由腐蚀引发的安全及环保风险较高、后果严重,为了提高腐蚀风险预警能力,利用管道本体缺陷地球磁场畸变原理,引进操作简便、效率高、费用低的非开挖磁记忆检测技术,并针对高风险管道开展现场检测,结合管道工况、实际敷设海拔高程变化、... 由腐蚀引发的安全及环保风险较高、后果严重,为了提高腐蚀风险预警能力,利用管道本体缺陷地球磁场畸变原理,引进操作简便、效率高、费用低的非开挖磁记忆检测技术,并针对高风险管道开展现场检测,结合管道工况、实际敷设海拔高程变化、风险参数计算,进行腐蚀风险评级及缺陷定位,现场开挖检测及断管验证与非开挖检测结果吻合.非开挖磁记忆检测技术解决了常规检测技术开挖工作量大、费用高及检测不全面的问题,检测效率提高5倍,检测成本降低50%,通过对缺陷提前治理,节约了穿孔形成的治污费及油气损失,该技术在精准防腐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开挖 磁记忆 腐蚀检测 风险评价
下载PDF
管道C扫描内检测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10
作者 王涛 杨新勇 +1 位作者 刘冀宁 杨玉琴 《全面腐蚀控制》 2014年第10期82-86,共5页
塔河油田集输管道腐蚀失效基本全因管道内壁点蚀腐蚀造成穿孔,常规外防腐层管中电流法PCM检测并不适用。2012年起,油田现场通过高程检测、规律分析等方式预测易腐蚀管段,再用现场漏磁或C扫描检测内腐蚀,通过一定量的内腐蚀检测数据对管... 塔河油田集输管道腐蚀失效基本全因管道内壁点蚀腐蚀造成穿孔,常规外防腐层管中电流法PCM检测并不适用。2012年起,油田现场通过高程检测、规律分析等方式预测易腐蚀管段,再用现场漏磁或C扫描检测内腐蚀,通过一定量的内腐蚀检测数据对管道剩余强度及寿命预测,进而提前安排管道治理方式和时机,将腐蚀失效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管道内检测 C扫描应用
下载PDF
管道非开挖原位更新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原原 羊东明 +2 位作者 葛鹏莉 徐孝轩 肖雯雯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年第12期73-75,78,共4页
针对老化失效、穿越地表植被丰富的非金属单井管线开挖更换施工难题,开展了管道非开挖原位更新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更新管线材质选用柔性复合管,通过施工长度和配套设备选型力学计算可知,拉伸强度为110 kN的柔性复合管一次最大施工长度... 针对老化失效、穿越地表植被丰富的非金属单井管线开挖更换施工难题,开展了管道非开挖原位更新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更新管线材质选用柔性复合管,通过施工长度和配套设备选型力学计算可知,拉伸强度为110 kN的柔性复合管一次最大施工长度为258 m,配套设备提供最小拉力为178 kN。现场应用中柔性复合管轴向拉伸强度可达183.6 kN、最大施工长度可达280 m,设备输出最大拉力为150 kN。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提高施工时效30%,节省工程费用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更新技术 非开挖 非金属管线 柔性复合管 力学分析模型
下载PDF
塔河油田S41-1区块注CO_(2)驱可行性方案研究
12
作者 杨利萍 赵锐 +3 位作者 王建海 焦保雷 丁保东 侯大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6期62-66,71,共6页
注CO_(2)提高采收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提高原油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采用注CO_(2)提高采收率可以进一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10%~20%。注CO_(2)提高采收率通过降低原油的黏度,使原油体积膨胀,降低界面张力等方式... 注CO_(2)提高采收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提高原油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采用注CO_(2)提高采收率可以进一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10%~20%。注CO_(2)提高采收率通过降低原油的黏度,使原油体积膨胀,降低界面张力等方式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本篇文章针对塔河油田一区三叠系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和油藏工程理论,通过对注采井网优化、注入压力优选、注入量优化、注入速度优化、注采比优化和交替注入周期的优化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提高采收率 油藏数值模拟
下载PDF
考虑岩石蠕变特性的超深储层减产机制及复压改造效果分析——以塔里木顺北油田为例
13
作者 刘雄伟 罗攀登 +3 位作者 房好青 辛顺源 曹旭升 史佳朋 《甘肃科技》 2024年第8期37-42,48,共7页
顺北油田部分油井投产后会出现产量递减快、储层动用低等现象,具有储层埋深大、地温高的特点,岩石基质会产生明显的蠕变行为。为了研究蠕变对油井产量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改造方案,采用蠕变单元劈裂法(EPM)来考虑岩石蠕变特性对裂缝闭合的... 顺北油田部分油井投产后会出现产量递减快、储层动用低等现象,具有储层埋深大、地温高的特点,岩石基质会产生明显的蠕变行为。为了研究蠕变对油井产量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改造方案,采用蠕变单元劈裂法(EPM)来考虑岩石蠕变特性对裂缝闭合的影响,对生产过程中的储层演化以及不同改造方案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油井生产过程中,岩石的蠕变会使井周区域裂缝闭合严重,导致运油通道受阻,是油井减产快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现象,列举了几种复压改造方案并对每一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对于蠕变较强的储层,改造缝宽比改造范围更为有效,而且改造区域主要分布于井周附近。井周裂缝的缝宽增加将会显著延长油井稳产时间,大幅提高采收率。此研究结果将为顺北油田储层改造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油田 蠕变 重复压裂 储层演化 改造方案
下载PDF
塔河油田井筒沥青质堵塞解堵剂的研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保东 杨祖国 +4 位作者 许艳艳 邢钰 程仲富 欧阳冬 李淑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14-3818,共5页
塔河油田部分油井存在沥青质严重沉积堵塞井筒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一种高效沥青分散解堵剂,强渗透分散组分能够有效地渗透分散沥青质颗粒,油溶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沥青质颗粒表面增加稳定性,高效溶剂能够部分溶解沥青质... 塔河油田部分油井存在沥青质严重沉积堵塞井筒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一种高效沥青分散解堵剂,强渗透分散组分能够有效地渗透分散沥青质颗粒,油溶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沥青质颗粒表面增加稳定性,高效溶剂能够部分溶解沥青质。结果表明:沥青分散解堵剂能够有效地溶解分散沥青质,70℃下平均溶解效率为81.1%,高于其他市售药剂,现场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沥青质 沉积物 溶解 沥青解堵剂
下载PDF
油水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晓方 刘天慧 +4 位作者 郭靖 赵德银 柳扬 饶永超 周诗岽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2,共8页
水合物浆液流变特性是衡量其流动风险的重要因素。利用高压水合物实验环道,研究了含水率(体积分数)、压力、阻聚剂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和流速(剪切率)等参数对油水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从15%增加到20%... 水合物浆液流变特性是衡量其流动风险的重要因素。利用高压水合物实验环道,研究了含水率(体积分数)、压力、阻聚剂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和流速(剪切率)等参数对油水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从15%增加到20%,水合物浆液的表观黏度平均增加了8.3%;当初始压力从5 MPa增加到7 MPa,浆液的表观黏度平均增加了15.9%;阻聚剂含量与表观黏度呈负相关,表明加入一定量的阻聚剂有助于水合物浆液流动;水合物浆液的表观黏度随剪切率的增大而增大,表明水合物浆液具有剪切增稠性。同时,结合实验规律及浆液特性建立了水合物浆液幂律经验模型,预测误差在0.5%~5.0%,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油水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浆液的表观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流变特性 表观黏度 剪切增稠性 黏度模型
下载PDF
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晓方 张婕 +4 位作者 赵毅 许佳文 柳杨 饶永超 周诗岽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0,共8页
开展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为水合物浆液临界流速的确定、黏度变化规律的阐明、微观粒径分布特征的定量表征等研究提供参考,对水合物浆液管道安全输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水合物浆... 开展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为水合物浆液临界流速的确定、黏度变化规律的阐明、微观粒径分布特征的定量表征等研究提供参考,对水合物浆液管道安全输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实验及模拟研究的相关成果,对影响水合物浆液流动压降的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颗粒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探索了水合物体积分数、浆液流速、水合物颗粒粒径大小、颗粒密度等因素对流动压降的影响。分析发现,水合物体积分数和浆液流速对流动压降的影响均存在一个临界值,且压降变化受流速影响程度较大;流动压降随着颗粒粒径与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部分研究者所建立的黏度、压降的预测模型在特定体系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运用到其他体系则效果不理想,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后续研究中,模型的建立需要从综合分析不同体系、水合物颗粒物性参数、水合物与多相流动的耦合关系等方面继续优化和探索,以期实现模型对浆液实际流动更准确地描述。此外,综合分析多个因素对浆液压降变化的影响以及确定浆液安全输送情况下的最优参数组合也将是今后重点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压降规律 宏观流动特性 微观流动特性 压降预测模型
下载PDF
耐高温高盐聚合物桥塞体系研究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伍亚军 王翔 +4 位作者 郭继香 李亮 陈金梅 何龙 张世岭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89-2993,共5页
塔河油田施工现场井漏问题突出,针对漏失层高温高矿化度特点,研制耐高温高盐聚合物桥塞体系,并对其突破压力、流变性和微观结构进行评价分析。突破压力评价结果表明,凝胶突破压力达2434 kPa/m,纳米SiO_(2)的加入使体系具有良好耐温承压... 塔河油田施工现场井漏问题突出,针对漏失层高温高矿化度特点,研制耐高温高盐聚合物桥塞体系,并对其突破压力、流变性和微观结构进行评价分析。突破压力评价结果表明,凝胶突破压力达2434 kPa/m,纳米SiO_(2)的加入使体系具有良好耐温承压堵漏能力;流变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剪切频率在0.01~10 Hz变化时,聚合物桥塞体系表现弹性流体特征,损耗角从11.51°增大至24.67°,凝胶属性由弹性体变为黏弹体;当剪切频率为1 Hz时,凝胶弹性模量为782 Pa,属强凝胶;凝胶形变恢复时间为400 s,应变/形变能力好;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凝胶表面粗糙,结构致密,树状网孔尺寸在9.83~14.58μm之间,纳米SiO_(2)颗粒既作为交联点与聚合物形成交联网络,同时也附着在树状结构上增强体系机械拉伸性能,宏观表现为凝胶良好的延展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 耐高温高盐 凝胶 突破压力 流变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可溶压裂球和桥塞用GW104+1Zn镁合金挤压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苏鹏 李兵兵 +2 位作者 靳丽 董杰 王锋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为了满足石油完井可溶压裂球和桥塞的应用需求,需要开发强度超过500 MPa且可工业规模生产的镁合金棒材。在实验室研发的高强度Mg-10Gd-4Y(GW104)合金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为1.32%的Zn元素,采用可工业规模生产的半连续铸造、热挤压和热处... 为了满足石油完井可溶压裂球和桥塞的应用需求,需要开发强度超过500 MPa且可工业规模生产的镁合金棒材。在实验室研发的高强度Mg-10Gd-4Y(GW104)合金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为1.32%的Zn元素,采用可工业规模生产的半连续铸造、热挤压和热处理等常规工艺得到GW104+1Zn合金,并系统地研究了Zn元素和各个工艺参数等对GW104+1Zn合金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Zn的添加使得合金中存在LPSO相,LPSO相可以抑制动态再结晶的发生,而动态再结晶过程则会吞噬这种LPSO相。小挤压比和低温挤压有利于获得由未完全动态再结晶形成的双峰组织,双峰组织不仅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而且使其断裂伸长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挤压温度为400℃,挤压比为4时,挤压态合金具有最佳综合性能,其屈服强度为307 MPa,抗拉强度为386 MPa,断裂伸长率为7.6%;峰值时效后合金屈服强度为400 MPa,抗拉强度为521 MPa,断裂伸长率为2.1%,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镁稀土合金 动态再结晶 LPSO相 细晶强化 织构强化
原文传递
油田污水气浮选沉降罐溶气单元工艺结构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帆 黎志敏 +2 位作者 张菁 赵德银 周楠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9,107,共10页
为形成油田污水溶气气浮处理工艺沉降罐的结构改进方案,满足油田污水的不断提效处理,考虑溶气单元布气工艺控制面积及布气工艺控制液位高度,利用多相流混合模型,模拟研究了溶气气浮沉降罐溶气单元工艺结构对油田污水分离性能的影响。研... 为形成油田污水溶气气浮处理工艺沉降罐的结构改进方案,满足油田污水的不断提效处理,考虑溶气单元布气工艺控制面积及布气工艺控制液位高度,利用多相流混合模型,模拟研究了溶气气浮沉降罐溶气单元工艺结构对油田污水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布气环气体释放头布置、布气环布局及布气液位高度有益于获得均衡的配水单元压力场分布、稳定有序的分离流场粒子运动迹线特征及较好的除油、除悬浮物效果;在回流比25%、溶气释放压差0.6 MPa工况下,优化确定溶气单元布气环上均匀分布的气体释放头间距为856 mm,气体释放头数量为22个,布气环布局采用双环形布气结构,其高度控制在沉降罐内10.6~9.7 m的区域;溶气单元在此优化工艺结构下,可使油田污水沉降处理的除油率和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达到65%以上和35%以上,揭示出优化溶气单元工艺结构是实现油田污水高效气浮选处理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优化 溶气气浮 分离流场 数值模拟 污水处理
下载PDF
丙烷脱氢催化剂中Pt分散度控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常小虎 赵毅 +3 位作者 曹雷 沈俊 敬方梨 罗仕忠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35,共7页
丙烯新增产能受限和下游应用的快速增长造成丙烯供不应求。为满足丙烯市场需求,丙烷脱氢制丙烯成为目前最有效的丙烯生产工艺。Pt基催化剂因其具有高活性、低污染、可在苛刻条件下操作等优点,成为当前丙烷脱氢主要的催化体系,但在高温... 丙烯新增产能受限和下游应用的快速增长造成丙烯供不应求。为满足丙烯市场需求,丙烷脱氢制丙烯成为目前最有效的丙烯生产工艺。Pt基催化剂因其具有高活性、低污染、可在苛刻条件下操作等优点,成为当前丙烷脱氢主要的催化体系,但在高温反应条件下Pt易烧结团聚,导致催化剂积炭失活进而性能降低。近年来通过提高Pt分散度来减缓Pt烧结和改善催化剂性能的研究不胜枚举。本文主要综述了载体、制备方法、助剂和焙烧温度等因素对Pt或相关合金颗粒大小和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分析发现,丙烷脱氢副反应对活性金属粒径的大小极其敏感,粒径越小,副反应越少,生成的积炭前驱体越少,催化剂的脱氢活性和丙烯选择性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分散度 丙烷脱氢 催化剂 丙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