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工程大数据算法按应用领域分类提高研究与应用效率
1
作者 金龙 李慧娟 +4 位作者 苏丹丹 王宝山 董文才 孙金声 郑力会 《石油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12,共18页
(目的意义)石油工程大数据算法分类不明确,导致查找适用于不同石油工程领域的大数据算法时,准确性和相关性不高。(方法过程)以石油工程勘探、开发、生产和储运四个领域主要现场作业内容为依据,将应用于石油工程领域大数据算法分为勘探... (目的意义)石油工程大数据算法分类不明确,导致查找适用于不同石油工程领域的大数据算法时,准确性和相关性不高。(方法过程)以石油工程勘探、开发、生产和储运四个领域主要现场作业内容为依据,将应用于石油工程领域大数据算法分为勘探领域算法、开发领域算法、生产领域算法和储运领域算法,并厘定4类算法的概念。从近10年的核心期刊文献数据库中筛选出涉及油气大数据算法且相关性较强的文献共53篇,按适用的内容将文献涉及算法归入4类算法中,形成石油工程领域大数据算法按应用领域划分的分类体系。(结果现象)53篇文献中,勘探领域算法有7种、开发领域算法有5种、生产领域算法有8种、储运领域算法有7种。分类后,查找算法选择相关率为100%,算法选择准确率100%,分别比不分类前平均提高75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结论建议)按照应用领域将石油工程大数据算法分为4大类,解决了在选择适用算法时准确率低和相关性不强的难题,同时为其他领域文献分类提供了借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勘探开发 工程技术 石油工程 大数据 数字转型 机器学习 算法
下载PDF
抗高温降滤失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白学敏 马纪翔 +2 位作者 杜立红 陈西西 顾学姗 《山东化工》 2025年第4期97-99,共3页
针对深部、超深部地层温度较高,现有钻井液降滤失效果不佳等问题,分析了钻井液的滤失机理以及降滤失剂的作用机理,介绍了纤维素类降滤失剂、腐殖酸类降滤失剂、淀粉类降滤失剂、树脂类降滤失剂、聚合物类降滤失剂的研究进展,对各类降滤... 针对深部、超深部地层温度较高,现有钻井液降滤失效果不佳等问题,分析了钻井液的滤失机理以及降滤失剂的作用机理,介绍了纤维素类降滤失剂、腐殖酸类降滤失剂、淀粉类降滤失剂、树脂类降滤失剂、聚合物类降滤失剂的研究进展,对各类降滤失剂的抗高温性能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抗高温降滤失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高温 降滤失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巴彦油田深层欠压实地层定向井优快钻井技术
3
作者 朱瑞彬 王秀影 +4 位作者 张永强 张晶晶 苗胜东 孙涛 秦臻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巴彦油田地层沉降快速、欠压实,且岩性复杂,储层埋深超4000 m,平均井深超5000 m,钻井施工过程中易发生井壁失稳、定向井机械钻速慢、轨迹不易控制等问题,建井周期长达54.96 d。为此,开展了井眼轨道优化、个性化钻头优化设计、降摩减阻... 巴彦油田地层沉降快速、欠压实,且岩性复杂,储层埋深超4000 m,平均井深超5000 m,钻井施工过程中易发生井壁失稳、定向井机械钻速慢、轨迹不易控制等问题,建井周期长达54.96 d。为此,开展了井眼轨道优化、个性化钻头优化设计、降摩减阻提速工具应用、钻井参数和钻井液性能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2(°)/30 m降斜率利于研究区钻井施工;五刀翼PDC钻头浅内锥、异型齿和后排减震齿设计,可提升抗冲击能力,提高机械钻速;“水力振荡器+钻柱扭转控制系统”及“旋转导向+低速大扭矩螺杆”可以提高定向段机械钻速50%以上;“低钻压、高转速、大排量”的工程参数可使上部乌兰图克组地层提速9%以上,“高钻压、高转速、低排量”的工程参数使深部五原组、临河组地层提速14%以上;聚合物钻井液体系配合微纳米封堵剂,解决了井壁失稳复杂情况。现场应用11个平台90口井,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8.89%,建井周期缩短23.94%。优快钻井技术推动了巴彦油田兴华1区块钻井大幅度提速,为同类油气藏快速建井、加快产能建设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欠压实 丛式井 优快钻井 微纳米封堵 机械钻速 巴彦油田
下载PDF
耐二氧化碳井下节流器投捞工艺延长凝析气井经济开采期
4
作者 程清扬 张胜利 +2 位作者 宋一昂 王丽娜 高仁安 《石油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8-634,共17页
(目的意义)针对高含二氧化碳凝析气自喷井所面临的井下工具寿命降低和凝析气可采期缩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耐二氧化碳节流器以延长凝析气井的经济可采期。(方法过程)基于对气井中二氧化碳侵蚀机理的深入理解,对工程现场中上百例井下节流... (目的意义)针对高含二氧化碳凝析气自喷井所面临的井下工具寿命降低和凝析气可采期缩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耐二氧化碳节流器以延长凝析气井的经济可采期。(方法过程)基于对气井中二氧化碳侵蚀机理的深入理解,对工程现场中上百例井下节流器失效案例进行了调查统计和系统分析,从目前节流器上应用的14种橡胶材料进行优选,选出9种橡胶材料开展室内力学性能评价,确定氢化丁腈橡胶可作为新型耐二氧化碳井下节流器的基础橡胶材料,而后加入碳黑和高强度填料等原材料,形成20余种耐二氧化碳橡胶材料,精选出其中的11种开展了入井耐二氧化碳试验,最终确定H-9橡胶材料作为井下节流器的橡胶密封件。此外,还将井下节流器的设计从常规结构改进为易投捞结构。(结果现象)结果表明,新型橡胶密封件材料在井筒腐蚀环境中展现出显著的抗侵蚀性能,经过4处改进的易投捞井下节流器在室内和地面投捞性能试验中表现良好,无卡顿现象。耐二氧化碳节流工艺在凝析气井的应用取得了成功,试验井现场成功应用该技术后连续生产120 d以上。(结论建议)耐二氧化碳井下节流工艺的成功应用,确保高含二氧化碳凝析气田长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技术 勘探开发 井下作业 二氧化碳 提高采收率 二氧化碳吞吐 能源安全 算法
下载PDF
含天然裂缝的页岩油储层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5
作者 田建超 李高峰 +4 位作者 贾江芬 李凝 修书志 李伟杰 戴坤秀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5期105-111,共7页
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南部的束鹿凹陷页岩油砾岩段是本区优质储层段,普遍裂缝发育,储层品质更好,如何实现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的充分沟通,实现缝控储量最大化,是实现页岩油高效开发的核心问题。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软件Frsmart,建立束... 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南部的束鹿凹陷页岩油砾岩段是本区优质储层段,普遍裂缝发育,储层品质更好,如何实现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的充分沟通,实现缝控储量最大化,是实现页岩油高效开发的核心问题。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软件Frsmart,建立束鹿凹陷页岩油天然裂缝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天然裂缝参数及簇间距、排量等完井工程参数对储层改造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适合于束鹿凹陷页岩油砾岩段的压裂改造参数。模拟结果表明:①天然裂缝密度和方位角对于提高页岩油裂缝复杂程度具有重要影响,天然密度越大,裂缝复杂程度越高,累计产油量越高,而天然裂缝方位角能够控制裂缝扩展方向;②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确定施工排量10 m^(3)/min和簇间距10 m时,裂缝形态更加复杂,簇间储量动用程度更高。研究结果可为束鹿凹陷页岩油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鹿凹陷 页岩油 砾岩段 Frsmart 数值模拟 天然裂缝 完井工程参数 动用程度
下载PDF
复杂山地通信技术在煤层气井站的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丁涵 白宇杉 +3 位作者 宋沛航 尉红刚 刘萌 张子健 《中国煤层气》 2024年第6期35-39,共5页
山西煤层气生产井站数量多分布广,人工采集数据工作量繁重,网络覆盖范围受限,生产管理难度大。根据目前生产实际需求以及调研数据,开展对新一代无线网络传输技术TD-LTE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施,大规模网络升级,基于LTE系统完善的安全... 山西煤层气生产井站数量多分布广,人工采集数据工作量繁重,网络覆盖范围受限,生产管理难度大。根据目前生产实际需求以及调研数据,开展对新一代无线网络传输技术TD-LTE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施,大规模网络升级,基于LTE系统完善的安全体系架构,大带宽,低时延,覆盖面积广的技术特点构建一套适配煤层气特点的无线通信系统。从而提升煤层气井站通信覆盖率、传输速率、通信稳定性及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满足覆盖区域内生产数据釆集、控制指令下达、监控视频等业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TD-LTE 气井 数据采集 远程监控
下载PDF
基于硬约束和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结合的天然气管网仿真新方法
7
作者 金凤 郭祎 +7 位作者 张岩 马秀云 刘斌 焦健丰 殷雄 徐海龙 宫敬 温凯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4,共11页
随着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成环成网,需要利用仿真技术模拟各种工况下的管网运行状态,以提升管网的供气能力,进而降低管网运行成本。现有的智能化仿真方法过于依赖数据驱动,忽略了天然气流动机理,导致精度与稳定性较差且结果不可解释。为此... 随着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成环成网,需要利用仿真技术模拟各种工况下的管网运行状态,以提升管网的供气能力,进而降低管网运行成本。现有的智能化仿真方法过于依赖数据驱动,忽略了天然气流动机理,导致精度与稳定性较差且结果不可解释。为此,从机理角度分析了天然气流动基本控制方程与管网拓扑结构,将机理信息耦合至深度学习的损失函数指导结构设计与训练,形成了天然气管网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仿真模型;然后描述了输入输出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设计边界条件嵌入训练硬约束模式,建立了硬约束和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结合BHC-PINN(Boundary Hard-Constraint Physics-Informed NeuralNetwork)的模型,实现了天然气管网全时空状态的仿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 PINN模型将管道与拓扑结构的机理信息耦合进损失函数以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并借助管网进出口冗余数据提高了准确性,实现了对管网压力流量的准确监测;(2)建立的边界硬约束模式,使神经网络的输出强制满足边界条件,得到的流量和压力仿真误差分别从2.1%和0.32%下降低至1.5%和0.082%,训练的效率和速度分别提高了48.5%和55.9%;(3) BHC-PINN能实现管网任意位置气体流动状态的观测,对于中间阀室压力的仿真最大误差为0.2%。结论认为,该新方法能准确仿真天然气管网内流动状态,增强了数据驱动模型的可解释性,并为天然气管网瞬态仿真提供了数据加机理混合驱动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水力瞬态仿真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硬约束模式
下载PDF
煤层气井活性水压裂多粒径支撑剂组合运移铺置形态实验研究
8
作者 张洋 张雅兰 +3 位作者 王璇 刘俣含 连小华 赵朝阳 《中国煤层气》 CAS 2023年第6期3-7,共5页
为了优选煤层气井活性水压裂时不同粒径支撑剂的比例,文章运用大型可视化平行板通道压裂支撑剂运移模拟装置,对不同粒径支撑剂及其组合的运移铺置形态进行测试,掌握了支撑剂的运移铺置形态随粒径以及比例的变化规律并找到了不同支撑剂... 为了优选煤层气井活性水压裂时不同粒径支撑剂的比例,文章运用大型可视化平行板通道压裂支撑剂运移模拟装置,对不同粒径支撑剂及其组合的运移铺置形态进行测试,掌握了支撑剂的运移铺置形态随粒径以及比例的变化规律并找到了不同支撑剂组合的最佳比例,研究结果对煤层气井活性水压裂施工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水 煤层气 压裂 支撑剂运移
下载PDF
巴彦河套区块地层理化性质及钻井液优化策略
9
作者 李高峰 王建宁 +4 位作者 王秀影 罗平亚 刘鹭 白杨 付志勇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4-771,共8页
巴彦油田地层条件复杂,存在漏失、垮塌、卡钻等井下问题,影响了钻进效率。通过X射线、电镜和粒度分析等方法研究易失稳地层岩样的岩性、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确定井壁失稳主要原因为钻井液对地层中微纳米裂缝的封堵能力不足导致滤液侵... 巴彦油田地层条件复杂,存在漏失、垮塌、卡钻等井下问题,影响了钻进效率。通过X射线、电镜和粒度分析等方法研究易失稳地层岩样的岩性、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确定井壁失稳主要原因为钻井液对地层中微纳米裂缝的封堵能力不足导致滤液侵入使得临河组盐岩及石膏溶解剥落。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引入适用于巴彦油田失稳层位微裂缝的自研微纳米刚性封堵材料矿物树脂微粉XNZD系列及高分子柔性改性石蜡XNEP,以此来提高现场钻井液的封堵性能;引入自研胺基类复合物抑制剂XNYZ配合甲酸钾或有机盐提高钻井液抑制性能。研究表明,优化后的钻井液在缝宽为0.03 mm下的封堵滤失量降低了98%,线性膨胀率降低了82.9%,提高了现场钻井液体系的封堵性及抑制性,为巴彦河套临河区块复杂地层高效钻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失 微裂缝 井壁失稳 微纳米封堵 钻井液
下载PDF
地质工程原生数据预测深层小尺度裂缝性地层漏失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旭晟 周井红 +3 位作者 管桐 代红 魏攀峰 潘孝青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中江-蓬莱气区筇竹寺组地层是典型的深层裂缝性地层,钻前漏点垂深、具体漏速等不清楚,现有堵漏手段匹配性差,漏失处理消耗工时偏高。为此,利用从现场录井、测井、钻井等历史数据中提取地质工程可以测量的信息138项,计算全部因素对漏速... 中江-蓬莱气区筇竹寺组地层是典型的深层裂缝性地层,钻前漏点垂深、具体漏速等不清楚,现有堵漏手段匹配性差,漏失处理消耗工时偏高。为此,利用从现场录井、测井、钻井等历史数据中提取地质工程可以测量的信息138项,计算全部因素对漏速的影响特征系数,采用削元法筛选漏失主控因素16项。室内模拟地层裂缝尺度0.008~0.130 mm时,测试6项钻井液性能主控因素对漏速的影响特征系数范围与矿场计算特征系数范围一致,该裂缝尺度超过岩心观察范围,分析存在裂缝摩滑效应。优选粒径0.001~0.010 mm纳米活性颗粒,室内测试密度2.24 g/cm3水基钻井液加质量分数0.1%~0.8%的颗粒时,宽0.008 mm裂缝内钻井液漏失摩阻提高了0.01~0.16 MPa;桥堵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0.1%~0.5%纳米活性颗粒后,宽0.008~0.140 mm裂缝承压提高至7.2~10.9 MPa,改善堵漏效果可行。现场开展2井次漏点预测,实际漏点预测率80%,预测垂深偏差不大于31 m,相对传统方法提升明显。2井次中累积完成5次堵漏,一次堵漏成功率80%,单次漏失处理消耗工时28.25~39.15 h,均值32.39 h,相对已作业井下降68.60%。结果表明,地质工程原生数据预测深部小尺度裂缝性地层漏失特征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非常规油气 深层 工程技术 剥茧算法 防漏堵漏 裂缝 纳米颗粒
下载PDF
出砂油井潜油电泵叶轮结构优化
11
作者 刘重伯 刘永辉 +3 位作者 王璇 谢唯一 刘毅 谢在香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潜油电泵应用于出砂油井时,砂粒对离心泵叶轮磨损严重,导致增压性能降低,甚至机组失效。为了明确叶轮磨损规律,优化叶轮结构参数,开展了含砂条件叶轮磨损特性仿真分析。建立了全尺寸离心泵几何模型,利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进行网格划分,基... 潜油电泵应用于出砂油井时,砂粒对离心泵叶轮磨损严重,导致增压性能降低,甚至机组失效。为了明确叶轮磨损规律,优化叶轮结构参数,开展了含砂条件叶轮磨损特性仿真分析。建立了全尺寸离心泵几何模型,利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进行网格划分,基于CFD数值模拟技术,优选RNG k-ε湍流模型和离散相模型模拟固-液两相流场,以冲蚀磨损率为评价指标,通过SIMPLEC算法进行求解。实验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解决多因素敏感分析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出口宽度对叶轮磨损影响最大,叶包角、入口宽度和叶片数次之,出口宽度越大,冲蚀磨损率越小。最优叶轮结构参数为出口宽度21.1 mm、叶包角90°、叶片数10、入口宽度13.6 mm,相比于原泵型叶轮结构,新叶轮几何形态更发散。研究成果对同类油井泵型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潜油电泵制造商开展防砂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油电泵 冲蚀磨损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下载PDF
页岩油水力压裂裂缝特征场地级数值模拟优化方法
12
作者 田建超 张艺 +3 位作者 李凝 贾江芬 李伟杰 张登文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6-335,共10页
压裂井通常采用微地震监测技术进行水力裂缝识别,该技术需要布监测点、现场监测、数据后处理等流程,解释成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多用于后期压裂效果评价,制约了其在前期压裂设计优化中的应用,为此开展页岩水力压裂裂缝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压裂井通常采用微地震监测技术进行水力裂缝识别,该技术需要布监测点、现场监测、数据后处理等流程,解释成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多用于后期压裂效果评价,制约了其在前期压裂设计优化中的应用,为此开展页岩水力压裂裂缝特征数值模拟研究。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软件FracMan,建立了含天然裂缝的页岩水力压裂裂缝数值模型,通过与实例A井的现场微地震监测数据进行对比,数值模拟得到的改造体积和微地震裂缝长度与现场监测结果吻合度达到90%以上,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而分析了天然裂缝密度、天然裂缝方位角、簇间距以及排量等参数对页岩水力压裂微地震裂缝长度、改造体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压裂微地震缝长与天然裂缝方位角、簇间距、压裂液黏度呈正相关,与天然裂缝密度呈负相关,微地震缝长随排量和液量增加则先升后降,存在最优排量和液量;改造体积与天然裂缝方位角、液量、压裂液黏度呈正相关,而随着天然裂缝密度、簇间距、排量增加则先升后降,存在最优天然裂缝密度、簇间距、排量使得改造体积最大。研究结果为页岩油水力压裂优化设计提供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微地震 水力压裂设计 数值模拟 改造体积 天然裂缝 工程参数
下载PDF
冀中坳陷大城凸起深部煤层气井垢形成机理及防垢方法
13
作者 姜燕 张利文 +1 位作者 张嘉友 于根喜 《中国煤层气》 CAS 2024年第3期38-42,共5页
为解决大城深部煤层气井因井筒结垢严重导致检泵周期较短问题,研究基于煤层气井水质和结垢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深部煤层气井地层水中富含HCO_(3)^(-)离子,易产生碳酸盐垢的金属阳离子;结垢物主要成分为FeCO_(3)、铁氧化物以及少量的Ca... 为解决大城深部煤层气井因井筒结垢严重导致检泵周期较短问题,研究基于煤层气井水质和结垢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深部煤层气井地层水中富含HCO_(3)^(-)离子,易产生碳酸盐垢的金属阳离子;结垢物主要成分为FeCO_(3)、铁氧化物以及少量的CaCO_(3)、MgCO_(3)等;指出压力、流速是影响煤层气井结垢主要因素;提出煤层井结垢机理为排采诱导流体压力降低导致二氧化碳从水中大量析出所致,而铁氧化物主要由HCO_(3)^(-)离子对金属Fe腐蚀产生。针对大城煤层气井结垢机理和地质特点,提出了内衬油管和定期加药综合治理防垢方法,为深部煤层气高效稳定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 深层 煤层气 结垢 机理 防垢
下载PDF
煤层气低温低伤害自悬浮支撑剂性能评价与现场应用
14
作者 刘俣含 王璇 +3 位作者 张洋 韩明哲 马文峰 张光波 《中国煤层气》 CAS 2024年第2期26-29,43,共5页
为了实现煤层气储层高效开发,需要开展储层改造,水力压裂则是最重要的改造手段。面对深部煤储层加砂困难易砂堵、支撑缝长较短、改造范围较小等问题,常规“活性水+石英砂”的砂液组合已无法满足压裂改造需要,因此从支撑剂角度入手,提出... 为了实现煤层气储层高效开发,需要开展储层改造,水力压裂则是最重要的改造手段。面对深部煤储层加砂困难易砂堵、支撑缝长较短、改造范围较小等问题,常规“活性水+石英砂”的砂液组合已无法满足压裂改造需要,因此从支撑剂角度入手,提出一种自悬浮压裂液体系,以提升压裂改造效果。本文对该体系的悬浮性能、流变性能、破胶性能、压裂液破胶液残渣含量、岩心伤害情况开展室内实验评价,结合裂缝导流能力模拟、裂缝监测结果和实际产气量验证了自悬浮支撑剂与石英砂的组合加砂模式可以提高压裂改造效果,大幅提升煤层气井的产气量,可进一步应用于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力压裂 自悬浮支撑剂 性能评价
下载PDF
超细水泥浆压堵融合提高高含水砂岩油藏油井产量
15
作者 马志 段永强 +7 位作者 徐文光 唐洁 蔡敬耀 李漫天 张明龙 赵睿 李占峰 张红军 《石油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5-714,共20页
(目的意义)解决了现有深部调驱液流转向技术难以实现调堵剂深部有效放置,尤其是难以长效调控高渗条带的难题。采用超细水泥为调堵剂,使用压堵融合的调堵工艺将调堵剂进行深部放置,有效调控深部高渗条带,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有效动用剩余油... (目的意义)解决了现有深部调驱液流转向技术难以实现调堵剂深部有效放置,尤其是难以长效调控高渗条带的难题。采用超细水泥为调堵剂,使用压堵融合的调堵工艺将调堵剂进行深部放置,有效调控深部高渗条带,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有效动用剩余油,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的方式提高采收率。(方法过程)基于微细裂缝对水流优势方向控制的地质认识,以及水浸岩石力学强度下降30%的实验认识,采用高排量高压力的注入方式,构建压裂堵水结合的超细水泥深穿透液流转向调堵工艺。优化配套超细水泥配方体系,优化后配方为50%G级水泥+50%超细水泥+0.9%缓凝剂+1%减阻剂,水灰比为1∶0.8。通过2组2 m长填砂岩心不同排量与注入压力条件下的水泥物模实证实验,明确超细水泥浆深穿透运移作用机理,进一步针对中高渗油藏高渗条带,形成适应该工艺的技术体系,并开展现场试验。(结果现象)超细水泥浆性能优化后稠化时间8.5 h,失水量75 mL,析水率1%,流动度30 cm,表明优化后的封堵体系具有充足的施工时间。体系流动度好,析水率低,在储层中的滤失不显著,满足深部运移要求。物模实验结果表明,5 L/h低排量注入,水泥浆依靠渗流作用仅渗入40 cm;16 L/h大排量注入,水泥浆挤压岩心形成裂缝可实现2 m以上深穿透,作用距离延长4倍。中高渗油藏A36断块现场试验结果显示,实际施工压力与预期吻合,措施对近井吸水无影响。井组见效情况反映可以实现深部液流转向,有效期12个月以上,累计增油781 t。(结论建议)通过大排量、高压力的注入工艺可以使高密度、大剂量的水泥浆堵剂长效封堵深部高渗条带,实现深部液流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技术 提高采收率 深部调驱 深部液流转向 压裂 堵水 超细水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