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7
1
作者 光新军 豆宁辉 +1 位作者 贾云鹏 陈金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37,I0003,共5页
结合油气勘探开发对石油工程技术的需求,阐述了纳米技术及其在石油工程中应用的优势,分析了纳米技术在钻完井、储层描述与改造、提高采收率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探讨了未来纳米技术的应用关键和应用前景。纳米技术在钻完井流体... 结合油气勘探开发对石油工程技术的需求,阐述了纳米技术及其在石油工程中应用的优势,分析了纳米技术在钻完井、储层描述与改造、提高采收率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探讨了未来纳米技术的应用关键和应用前景。纳米技术在钻完井流体中应用已经在现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储层描述与改造和提高采收率等应用还处于研发阶段;在油田大剂量应用需要解决成本、稳定性、岩石中的运移性、制备或修饰工艺等关键问题;纳米技术未来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提高钻完井流体性能技术、提高井下工具和材料性能技术、提高储层描述精度技术和提高油气产量工程技术4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添加剂 储层描述 提高采收率 发展方向
下载PDF
白豹油田白111区块延10油层组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政策调整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刚 王学峰 +3 位作者 赵杰 王历红 唐秀军 文莹 《油气井测试》 2020年第2期69-74,共6页
白豹油田白111区块为一典型的边底水岩性构造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水驱效果差、采液强度和注水强度偏低,需对注采结构进行调整。针对白111区块砂体分散、储层单一、各井区为独立油水系统的地质特点,通过油藏工程... 白豹油田白111区块为一典型的边底水岩性构造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水驱效果差、采液强度和注水强度偏低,需对注采结构进行调整。针对白111区块砂体分散、储层单一、各井区为独立油水系统的地质特点,通过油藏工程、动态分析等方法对油藏合理井底流动压力、合理采液强度、合理注水强度以及合理注采井数比等开发技术指标进行研究和论证,确定了油藏目前开采状况下最优的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并结合油水井相关生产动态信息提出开发调整方案来指导油藏高效开发。结果表明,当井底流动压力在4~6 MPa之间、采液强度为0.5 m^3/(d·m)、注水强度为2.6 m^3/(d·m)、注采井数比为1∶2.5时,油藏开发效果较好。方案调整后,对区块未来10年的开发指标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0年后的年产油量和采油速度与方案调整之前相比均有所提高,预计含水上升率由8.3%下降到1.4%,采出程度由15.1%提高到16.5%,油田在中高含水期阶段达到提液增油的目的。该预测方法为侏罗系油藏开发的持续稳产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其它此类边底水中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水驱动用程度 采油速度 井底流动压力 含水率 开发方案 预测方法
下载PDF
隔层特征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建设性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杰 王亚洲 +2 位作者 王国维 汪刚 戴明辉 《录井工程》 2019年第2期100-105,137,共7页
在油田开发中往往只重视对储集层的研究,而对非渗透性的隔层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研究力度不足。为此,以州16断块Es3中油藏开发案例入手,在录井、测井、地震相、岩心及开发数据综合分析基础上,对断块隔层成因、岩电物性特征、发育特点及... 在油田开发中往往只重视对储集层的研究,而对非渗透性的隔层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研究力度不足。为此,以州16断块Es3中油藏开发案例入手,在录井、测井、地震相、岩心及开发数据综合分析基础上,对断块隔层成因、岩电物性特征、发育特点及规模以及隔层的建设性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隔层为形成州16断块非均质多油层油藏和实现后期油藏开发提供了先天物质基础;隔层岩电、物性特征揭示了隔层具有的非渗透性导致阻渗作用是对断块油藏开发建设性作用的核心机理,可作为井组分注分采良好隔板层;隔层发育特点及规模则反映出隔层厚度在压裂改造中起着阻渗及抗压作用,为有效压裂及压后增产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层 建设性作用 压裂改造 开发单元 分注与分采 阻渗 非渗透性
下载PDF
油田地面系统微生物抑菌除硫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马文娟 李金永 +5 位作者 赵睿 李栋 苗彦平 杜航 薛李强 牛忠晓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6期26-31,共6页
针对HB油田第三采油厂注入水的硫酸盐还原菌达标率低、腐蚀设备管线、严重污染地层并造成注水压力增加、破坏电脱水器电场稳定、影响脱水和换热效果等问题,通过开展微生物法从源头治理硫酸盐还原菌的试验研究,筛选并优化出抑制硫酸盐还... 针对HB油田第三采油厂注入水的硫酸盐还原菌达标率低、腐蚀设备管线、严重污染地层并造成注水压力增加、破坏电脱水器电场稳定、影响脱水和换热效果等问题,通过开展微生物法从源头治理硫酸盐还原菌的试验研究,筛选并优化出抑制硫酸盐还原菌、去除硫化氢生物菌剂体系。以反硝化细菌CPB-15与JSHD-03的配制比例为1∶1.2的复配产物作为微生物菌剂,以硝酸钠与磷酸二氢钠作为营养剂,微生物菌剂和营养剂分别采用阶段内冲击式投加和连续添加的方式,添加浓度分别为500 mg/L、150 mg/L时,河一站油井单井和站场采出水中硫酸盐还原菌、硫化物和硫化氢去除率均大于93%,抑菌除硫效果显著,对水质有综合改善的效果,并且生物菌剂和营养剂基本可以用缓蚀剂和杀菌剂取代。微生物法抑菌除硫技术降低了系统的腐蚀程度,消除了安全隐患,减少了清洗管线、水井检管等工作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抑菌除硫 硫酸盐还原菌 微生物菌剂 反硝化细菌 硫化氢
下载PDF
提高偏心配水管柱测调验封时效对策
5
作者 张远弟 王丹凤 +1 位作者 王一鸣 叶其军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4期61-65,共5页
现有偏心分注井测调验封工艺存在电缆下放易打扭、测调管柱提放遇阻、仪器对接困难、防喷管拆卸困难无法二次紧固等问题,降低了测调验封成功率,影响了多层油藏分层注水及时有效开展。在对不同类型故障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加装简... 现有偏心分注井测调验封工艺存在电缆下放易打扭、测调管柱提放遇阻、仪器对接困难、防喷管拆卸困难无法二次紧固等问题,降低了测调验封成功率,影响了多层油藏分层注水及时有效开展。在对不同类型故障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加装简易电缆自动涂油防锈校正装置,解决电缆打扭问题;规范测调验封流程管理,降低测试管柱遇阻风险;优化调节臂外形由三角形改为尖矩形,间距由35 cm增加至60 cm,提高了仪器对接成功率;改进阻流管外形、改进防喷管连接装置紧固位置和方式,提高防喷管安装效率。经现场650井次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测调验封方法降低了测调井控安全风险,一次测调验封成功率由65%提高到85%以上,测试时间由6~8 h缩短至4 h以内,对此类测试仪器改进和测调验封管理措施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配水管柱 测调验封 电缆打扭 仪器对接 遇阻 防喷管 分层注水
下载PDF
华北油田兴9凝析气藏开发特征及技术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詹美萍 吴郁 +3 位作者 王月辉 王海英 苏维强 何洋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2-1026,共5页
位于大兴断层下降盘的兴9砾岩体气藏属构造—岩性双重控制的凝析气藏,边底水不活跃,属弹性气驱的气藏。气藏高含凝析油,最大反凝析液量高,储层非均质性强。开发特征表现出定容封闭气藏开发特点。针对兴9凝析气藏特征,就开发方式、井距... 位于大兴断层下降盘的兴9砾岩体气藏属构造—岩性双重控制的凝析气藏,边底水不活跃,属弹性气驱的气藏。气藏高含凝析油,最大反凝析液量高,储层非均质性强。开发特征表现出定容封闭气藏开发特点。针对兴9凝析气藏特征,就开发方式、井距、合理的气井产量及工艺技术等方面提出了适合该气藏的开发方案。通过4种计算井距方法的对比,采用800m井距的不规则三角形井网,采用单点测试与矿场实际生产分析,结合气井最小携液气量计算结果,确定气井的合理产气量,合理控制气井的生产压差,提高凝析油采收率。针对气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气藏开发中的一些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摸索。积极探索、创新"负压开孔"试气工艺以及连续气举、"以高带低"排水采气工艺。为同类气藏的合理高效开发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大兴砾岩体 开发特征 廊固凹陷
原文传递
运用六西格玛方法开展储气库采气装置乙二醇再生系统运行效果研究
7
作者 李磊 王培森 +7 位作者 闫家帅 李浩 卢静 陈志鑫 董卫忠 崔永建 赵玮 钱薇如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乙二醇是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水合物抑制剂,在储气库采气生产过程中,运用J-T阀+乙二醇的天然气脱水方法,控制井流物中采出天然气的水露点,达到外输要求。乙二醇再生装置受注入泵前安全阀起跳的因素影响,无法保障连续性生产。通过六... 乙二醇是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水合物抑制剂,在储气库采气生产过程中,运用J-T阀+乙二醇的天然气脱水方法,控制井流物中采出天然气的水露点,达到外输要求。乙二醇再生装置受注入泵前安全阀起跳的因素影响,无法保障连续性生产。通过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中的分析、设计、验证的方法与流程,找到影响乙二醇再生装置无法连续生产的关键因子,开展相应的工艺流程设计优化并进行生产验证。通过优化乙二醇贫液储罐及相关工艺流程、乙二醇泵出口增加缓冲阻尼器并调整安全阀安装位置的工艺流程,分析现场实际生产数据,乙二醇再生系统稳定运行时间由原来的20d延长至10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乙二醇 六西格玛
下载PDF
溶解气驱油藏非完善井流入动态方程 被引量:3
8
作者 任宗孝 吴晓东 +3 位作者 赵金赢 安永生 李准 邢强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2,共5页
Standing在Vogel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溶解气驱油藏非完善井的IPR方程,但这一方程并未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可。通过分析Standing产能方程,指出Standing定义的流动效率(油井在同一产量下理想井底压差与实际井底压差之比)是建立在油藏单... Standing在Vogel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溶解气驱油藏非完善井的IPR方程,但这一方程并未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可。通过分析Standing产能方程,指出Standing定义的流动效率(油井在同一产量下理想井底压差与实际井底压差之比)是建立在油藏单相渗流理论基础之上,并不适用于油气两相渗流。选用相同压降下实际油井产量与理想油井产量之比定义流动效率,建立了新的非完善井产能预测方程,该方程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得到了油藏数值模拟结果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气驱油藏 非完善井 产能方程 Standing方程 IPR曲线 流动效率
下载PDF
传递原理在稠油复合蒸汽驱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卢川 刘慧卿 +2 位作者 杨云龙 卢克勤 尹佳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5期615-617,共3页
在分析稠油复合蒸汽驱驱油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油田实际数据,建立稠油蒸汽驱数学模型;应用传递原理,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计算相关传递指标,并将采油速度作为统一评价标准,对4种稠油蒸汽驱技术进行评价、筛选。结果表明:采油速度从... 在分析稠油复合蒸汽驱驱油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油田实际数据,建立稠油蒸汽驱数学模型;应用传递原理,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计算相关传递指标,并将采油速度作为统一评价标准,对4种稠油蒸汽驱技术进行评价、筛选。结果表明:采油速度从高到低的驱动方式依次为蒸汽氮气泡沫连续驱、蒸汽氮气泡沫段塞驱、蒸汽氮气驱和纯蒸汽驱;驱动功率与采油速度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说明应用传递原理进行稠油热驱技术方案的筛选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蒸汽驱 传递原理 驱动功率 采油速率 方案优选
下载PDF
低序级断层的成因类型特征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43
10
作者 罗群 黄捍东 +1 位作者 王保华 刘洪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21,25,共4页
由于利用常规地球物理方法难以识别低序级断层,因此依据产生低序级断层应力场的特征,可将低序级断层划分为拉张正断层、拉张—走滑断层、挤压逆断层、挤压—走滑断层和走滑断层5种成因类型;并且低序级断层与高序级断层或低序级断层之间... 由于利用常规地球物理方法难以识别低序级断层,因此依据产生低序级断层应力场的特征,可将低序级断层划分为拉张正断层、拉张—走滑断层、挤压逆断层、挤压—走滑断层和走滑断层5种成因类型;并且低序级断层与高序级断层或低序级断层之间常呈Y型、反入型、地垒型、阶梯型和地堑型等多种断裂组合类型。低序级断层的存在,使断块内油气水关系更加复杂,增大了注采矛盾;准确识别低序级断层,有利于解决注采矛盾,制定有效的开发方案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序级断层 成因类型 分布模式 油田开发
下载PDF
致密气压裂液与储层全过程渗吸伤害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许冬进 张滨海 +2 位作者 李紫晗 薛锦善 陈金峰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9-85,共7页
致密砂岩气是我国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目前主要采用水力压裂的方式开采。压裂过程中,由于毛细管压力的作用,压裂液与储层接触后发生渗吸作用进入储层孔喉造成储层伤害。为研究致密气储层从“压裂关井返排”全过程中压裂液对储层的... 致密砂岩气是我国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目前主要采用水力压裂的方式开采。压裂过程中,由于毛细管压力的作用,压裂液与储层接触后发生渗吸作用进入储层孔喉造成储层伤害。为研究致密气储层从“压裂关井返排”全过程中压裂液对储层的渗吸伤害,定量描述不同时刻的渗吸伤害程度,选用临兴致密气区块储层岩心,通过室内试验模拟压裂液进入储层到返排生产的过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的手段表征了整个渗吸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压裂液的渗吸伤害从压裂液与储层接触就开始发生,进入岩心的深度随着渗吸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从不同时刻的核磁共振的τ_(2)(弛豫时间)谱来看,由于毛细管压力的作用,压裂液先进入小孔隙,然后进入大孔隙,岩心孔喉越小其毛细管压力的作用越强,渗透率较小的岩心由于具有较强的滞留压裂液能力而受到压裂液的损害程度更高;通过核磁共振信号的一维编码处理可以得到不同时刻压裂液渗吸前缘的位置,定量描述渗吸伤害的程度。该研究可为致密砂岩气压后返排渗吸伤害的解除工艺提供定量的分析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低场核磁共振 临兴致密气区块 渗吸伤害 渗吸实验
下载PDF
油气井出砂在线监测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涛 刘莉娟 郭玉廷 《油气井测试》 2021年第3期45-51,共7页
为解决油气井开采过程中的出砂问题,延长油气井使用寿命,从油气井出砂监测技术的运行机理入手,对出砂监测技术的系统模型构建、技术优化、软件系统构成、监测技术测试与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研究,形成了完善的油气井测试在线出砂监测方... 为解决油气井开采过程中的出砂问题,延长油气井使用寿命,从油气井出砂监测技术的运行机理入手,对出砂监测技术的系统模型构建、技术优化、软件系统构成、监测技术测试与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研究,形成了完善的油气井测试在线出砂监测方案。以监测数据为导向,完整的油气井测试分析机制可以对油气井出砂监测技术的调整方案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必要的测试评价手段,还可以对油气井出砂监测技术的实用性进行考量,实现对油气井出砂的准确监测与有效控制。完善的油气井测试在线出砂监测方案能够满足实际油气井生产要求,为现阶段油气井生产、管理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监测 油气井出砂 在线监测 监测软件 监测方案 效果评估
下载PDF
水平井井下浮子流量计的研制与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洪征 薛建强 +2 位作者 黄伟 赵春 薛锦善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年第4期1-3,共3页
低渗透油田水平井产液量低,目前使用的水平井产液剖面测井仪器的流量测量下限偏高,造成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测量结果偏差较大,影响了测井资料的准确性,为此设计了水平井井下浮子流量计,该流量计克服了涡轮流量计不适应低液量水平井的不足,... 低渗透油田水平井产液量低,目前使用的水平井产液剖面测井仪器的流量测量下限偏高,造成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测量结果偏差较大,影响了测井资料的准确性,为此设计了水平井井下浮子流量计,该流量计克服了涡轮流量计不适应低液量水平井的不足,确保了分段流量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水平井井下浮子流量计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流量测试结果不受含水率和井斜角的影响,启动排量仅为0.5 m^3/d,流量测量误差在4%以内,解决了现有的涡轮流量计在流量低时测量结果不准确、甚至涡轮不启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低流量 浮子流量计 结构设计 实验
下载PDF
仿真模型模拟储气库建库与气库运行实验研究
14
作者 常进 高树生 +1 位作者 常洪刚 许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6-60,共5页
为了明确真实地层条件下枯竭油藏储气库中气、水、油三相运行机理和气库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利用渗流所自主研发的透明二维玻璃模型,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枯竭油藏地下储气库的多周期注采,定性研究了气、水、油三相的渗流特征。实验结果表... 为了明确真实地层条件下枯竭油藏储气库中气、水、油三相运行机理和气库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利用渗流所自主研发的透明二维玻璃模型,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枯竭油藏地下储气库的多周期注采,定性研究了气、水、油三相的渗流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储层物性影响气库库容,储层非均质性越严重,库容和运行效率越低。合理提高注采压力能够增加气库库容和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模型 枯竭油藏储气库 高温高压 库容 运行效率
下载PDF
国外长输管道工艺设计标准的先进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娟 李炼 +2 位作者 贾战营 朱兴艳 张彦明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17年第2期12-15,共4页
分别介绍了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石油长输管道相关标准中截断阀室的间距与选址原则、泄压阀的设定值、原油管道输油温度、顺序输送油品的排序原则、输油站的压力保护原则、输油站紧急停输原则以及输油泵房通风系统的设计... 分别介绍了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石油长输管道相关标准中截断阀室的间距与选址原则、泄压阀的设定值、原油管道输油温度、顺序输送油品的排序原则、输油站的压力保护原则、输油站紧急停输原则以及输油泵房通风系统的设计等先进内容,与我国相关标准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存在的差异和可以借鉴之处,提出了改进我国相关标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长输管道 标准 介绍 改进 建议
下载PDF
黔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谷阳 徐晟 +2 位作者 张炜 徐佳佳 翟中杨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3-738,共6页
天然裂缝的发育不但改善了页岩储层的储集品质,也为开发阶段水力压裂形成大规模的缝网提供了有利条件。以黔北地区凤冈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裂缝统计、含气性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研究区宏观裂缝发育... 天然裂缝的发育不但改善了页岩储层的储集品质,也为开发阶段水力压裂形成大规模的缝网提供了有利条件。以黔北地区凤冈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裂缝统计、含气性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研究区宏观裂缝发育特征和页岩气保存条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裂缝类型以构造裂缝为主;根据构造应力强弱、构造变形样式及裂缝发育类型等特征,将研究区构造保存有利区进一步划分为稳定区和弱变形区,稳定区地层变形较弱,构造主体为宽缓背斜和紧闭向斜,断裂不发育,裂缝多以非构造裂缝为主,致使页岩气自封闭性良好,有利气体富集,是页岩气保存的有利区。分析裂缝与含气量关系发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中裂缝发育程度和含气量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页岩 裂缝发育特征 页岩气保存条件 复杂构造区 黔北地区
下载PDF
潜山油藏注气重力驱高精度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睿思 曾庆桥 +3 位作者 黄埔 廉黎明 李俊杰 程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0-187,共8页
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潜山油藏为碳酸盐岩底水块状油藏,早期曾开展过井组注氮气现场试验,形成了44 m的油柱,目前油藏已进入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和含水率高的双高开发后期,亟需转变开发方式。以室内实验、早期现场井组试注经验、测井解释成果... 雁翎油田雾迷山组潜山油藏为碳酸盐岩底水块状油藏,早期曾开展过井组注氮气现场试验,形成了44 m的油柱,目前油藏已进入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和含水率高的双高开发后期,亟需转变开发方式。以室内实验、早期现场井组试注经验、测井解释成果等为基础,通过优化地质模型,搭建数值模拟高性能云计算平台,优化双重介质潜山油藏数值模型,在网格精度为60 m×60 m×3 m,总网格数为97×10^4的模型基础上,开展了注气重力驱高精度数值模拟,编制了雁翎油田潜山油藏注气重力驱方案。方案预测提高采收率11.8%,最终采收率可达43.4%,效果显著,可为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方案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翎油田 雾迷山组 碳酸盐岩 潜山油藏 双重介质 气驱效率 高精度数值模拟 重力驱
下载PDF
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董云鹏 王进 +3 位作者 陈江 闫士亮 江淑丽 胡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61,共7页
在油藏注气开发中常伴随油、气、水三相渗流现象,为深入研究油、气、水三相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需对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测定。采用稳态模拟方法,通过引入阿尔奇公式,建立基于电阻率原理和在线CT扫描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分别对不... 在油藏注气开发中常伴随油、气、水三相渗流现象,为深入研究油、气、水三相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需对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测定。采用稳态模拟方法,通过引入阿尔奇公式,建立基于电阻率原理和在线CT扫描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分别对不同润湿性岩心中气驱转水驱的IDD饱和历程和水驱转气驱的DDI饱和历程下的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水湿岩心中,除水相渗透率是自身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外,其他两相渗透率还受除自身饱和度外其他两相饱和度的影响;在油湿岩心中,油、气、水三相的等渗线都是凸向100%自身饱和度顶点的曲线,饱和历程的差异对油、气、水三相等渗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 稳态法 阿尔奇公式 CT扫描 润湿性
下载PDF
浅层套管漏失井监测与治理技术 被引量:7
19
作者 石岩 陈金峰 +3 位作者 左虎 曾波 蒋雅丽 张百燕 《油气井测试》 2019年第3期55-60,共6页
油田开发中后期油水井浅层套管漏失严重,导致开采效率降低,影响油井产量。分析了浅层套管漏失的原因,提出从建井过程中的井身结构、井身质量,油水井生产过程中的注入水水质、作业施工、日常维护等方面预防套管漏失的措施。采用吸水剖面... 油田开发中后期油水井浅层套管漏失严重,导致开采效率降低,影响油井产量。分析了浅层套管漏失的原因,提出从建井过程中的井身结构、井身质量,油水井生产过程中的注入水水质、作业施工、日常维护等方面预防套管漏失的措施。采用吸水剖面找漏、封隔器找漏技术在Q1井和J1井两口注水井准确确定漏失点范围,结合不同井的套管漏失特点及漏失层段地层岩性,采取了相应的封堵措施;运用堵漏技术治理浅层套管漏失井7口,证实复合封堵技术对套管漏失、高压层具有较好的封堵效果。结果表明,吸水剖面找漏、封隔器找漏仍是浅层套管漏失监测的有效手段,井下电视、超声波成像等套管检测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漏失 动态监测 吸水剖面 封隔器找漏 复合封堵技术 注水井
下载PDF
黄36井区油页岩段水平井快速钻井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龙 王登治 +3 位作者 翟小龙 石仲元 张宁武 张国虎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22,共3页
黄36井区长8目的层水平井钻井施工过程中,针对长7油页岩段长、井斜大,长4+5地层承压能力低,钻井液密度达不到平衡油页岩坍塌压力所需要的密度,导致油页岩易垮塌以及PDC钻头滑动困难、造斜段机械钻速低等问题,从单纯通过防漏堵漏提高钻... 黄36井区长8目的层水平井钻井施工过程中,针对长7油页岩段长、井斜大,长4+5地层承压能力低,钻井液密度达不到平衡油页岩坍塌压力所需要的密度,导致油页岩易垮塌以及PDC钻头滑动困难、造斜段机械钻速低等问题,从单纯通过防漏堵漏提高钻井液密度转变为降低排量提高钻井液密度,同时通过减小油页岩交变应力、控制油页岩段井斜来提高坍塌压力,使用牙轮钻头造斜等方法,降低了坍塌几率,并有效提高了机械钻速。该水平井快速钻井技术能有效解决窄密度窗口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钻井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防漏 小排量 环空压耗 防塌 油页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