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松辽盆地扶余油田白垩系泉四段沉积微相研究 |
梁昌国
王志章
林承焰
刘沛玲
庞静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7
|
|
2
|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叠置机理及对剩余油的控制——以扶余油田J19区块泉头组四段为例 |
封从军
鲍志东
代春明
张兆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73
|
|
3
|
扶余油田蒸汽驱技术应用与评价 |
邢玉兵
|
《中外能源》
CAS
|
2011 |
2
|
|
4
|
扶余油田中探25区块单砂体精细刻画及隔夹层识别 |
王薇
|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
2019 |
9
|
|
5
|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扶余油田周期注水模式 |
何增军
王战丹
宋成立
马振华
王长伟
|
《非常规油气》
|
2016 |
8
|
|
6
|
扶余油田稠油分层注汽工艺技术试验与效果评价——以探91区块为例 |
熊玉娟
郝大伟
张莉
王凤宇
宋成立
李英
|
《非常规油气》
|
2016 |
4
|
|
7
|
模糊综合评判法快速识别低效无效循环井层——以扶余油田西10-2区块为例 |
何增军
宋成立
鲁宁
鞠君举
李鸿飞
|
《非常规油气》
|
2016 |
3
|
|
8
|
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及埋存可行性研究——以新疆油田八区克上组油藏为例 |
廖长霖
廖新维
赵晓亮
顾鸿君
窦祥骥
王欢
张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9
|
产聚微生物CJF-002用于高含水低温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 |
王书义
齐艳丽
林万臣
张磊
李羡春
张巍
|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0
|
红岗油田萨尔图油藏化学驱潜力 |
肖杭州
黄禹智
胡佳楠
|
《石油知识》
|
2016 |
0 |
|
11
|
油田注水开发的创新方式研究 |
于静
|
《石化技术》
CAS
|
2021 |
1
|
|
12
|
注水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 |
刘志尧
|
《石化技术》
CAS
|
2015 |
1
|
|
13
|
长春岭油田氢热气化学技术矿场试验 |
张立新
|
《石油知识》
|
2014 |
0 |
|
14
|
间歇井采液技术监督及控制 |
高玉森
张爱华
陈胜利
季芳
季峰
初波
张瑞丰
李海彬
|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
2024 |
0 |
|
15
|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长春岭地区泉四段古河道识别中的有效应用 |
孙亚涛
盛国军
胡佳
|
《中国石油勘探》
CAS
|
2009 |
4
|
|
16
|
周期注水实验研究及力学机理探讨 |
张学刚
王秀宇
代春明
马文龙
|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
2015 |
10
|
|
17
|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油气行业的发展路径 |
孙德强
张涵奇
郑军卫
张国生
卢玉峰
王智锋
饶远
|
《中国能源》
|
2017 |
3
|
|
18
|
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有效厚度的确定 |
张庆国
富会
田得光
王宏旭
代春明
|
《当代化工》
CAS
|
2014 |
2
|
|
19
|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我国能源的发展影响和启示 |
孙德强
习成威
郑军卫
张涛
孙焌世
卢玉峰
姚悦
王维一
|
《中国能源》
|
2019 |
9
|
|
20
|
锦16区块储层及优势通道特征分析 |
刘红岐
李宝莹
王万福
代春明
唐丹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