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7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一生书写“数模答卷”——记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科技领军建功人才卞万江
1
作者 范家伟 李玉含 李梅 《国企》 2023年第21期78-79,共2页
一组组枯燥的数据,是开启地下油气藏的“钥匙”;一串串复杂的代码,是计算地下油气藏的“神器”……30多年来,他每天守在电脑前,指尖跳动,行云流水般驰骋于油藏地质建模、数值模拟技术的广阔天地里,编写的油气藏数值模拟前后处理软件Simt... 一组组枯燥的数据,是开启地下油气藏的“钥匙”;一串串复杂的代码,是计算地下油气藏的“神器”……30多年来,他每天守在电脑前,指尖跳动,行云流水般驰骋于油藏地质建模、数值模拟技术的广阔天地里,编写的油气藏数值模拟前后处理软件Simtools,在油气田开发数值模拟及油藏开发动态分析中创造了一系列奇迹,以真才实干支撑30多个油气藏高效开发和持续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后处理软件 油藏地质建模 油气田开发 数值模拟技术
原文传递
浅谈信息化在油气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以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法久 《会计师》 2015年第9期10-12,共3页
一、引言 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实践证明,全面预算管理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作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方式,全面预算管理涵盖企业计划、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业务流程,需要填制大量的统计表... 一、引言 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实践证明,全面预算管理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作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方式,全面预算管理涵盖企业计划、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业务流程,需要填制大量的统计表格、进行大量的计算整理和统计分析,工作量巨大。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塔里木油田公司 油气田企业 中国石油 信息化 应用 优秀企业 运营成本
原文传递
超深层“断滩体”概念、地质模式及地震表征技术方法——以塔里木油田为例
3
作者 张银涛 常少英 +3 位作者 谢舟 罗枭 王孟修 杜一凡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断滩体”是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奥陶系超深层新型油藏类型,是超深层油气储量保持增长的有利接替勘探领域。以野外露头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地震、生产动态等资料,建立了超深碳酸盐岩油气藏“断滩体”地质发育模式,并形成了超深碳酸盐... “断滩体”是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奥陶系超深层新型油藏类型,是超深层油气储量保持增长的有利接替勘探领域。以野外露头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地震、生产动态等资料,建立了超深碳酸盐岩油气藏“断滩体”地质发育模式,并形成了超深碳酸盐岩“断滩体”地震刻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断滩体”的形成机制为超深层灰岩台内滩体受主干断裂派生次序级网状断裂破碎作用改造形成。2)基于“断滩体”地质特征,采用波形指示反演识别滩体边界;利用地震子波分解、反射特征强化法识别低级序断裂;通过滩体与低级序断裂的融合,精细刻画出“断滩体”的边界及内部结构,是表征“断滩体”的有效手段。3)富满东部三维区鹰山组下段发育典型的“断滩体”,明确了“断滩体”圈闭范围,识别断滩体面积42.2 km^(2),勘探潜力较大。富东1井的成功突破,预示着富满油田新的控储模式的确立。超深层“断滩体”地震识别技术为其他地区类似储层的预测提供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断滩体 台内滩 子波分解 低级序断裂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走滑断裂多核破碎带地震响应特征
4
作者 梁鑫鑫 张银涛 +5 位作者 陈石 谢舟 周建勋 康鹏飞 陈九洲 彭梓俊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综合运用野外露头、地震属性、测井以及生产数据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走滑断裂破碎带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破碎带的控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盆地皮羌断裂是一条左旋撕裂走滑断层,根据露头变形程度可将破碎带结构... 综合运用野外露头、地震属性、测井以及生产数据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走滑断裂破碎带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破碎带的控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盆地皮羌断裂是一条左旋撕裂走滑断层,根据露头变形程度可将破碎带结构分为断层泥、大节理发育区、角砾岩、碎裂岩和裂缝发育带5类。皮羌断裂是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的复杂走滑断裂带,发育多核断层破碎带,断层核由碎裂岩和断层泥构成。②富满油田走滑断裂与野外露头断裂发育模式相同,为多核断层破碎带模式。不同应力机制下的走滑断裂破碎带结构差异明显:平移段破碎带宽度最小,平均宽度为368.50m,破碎带主要发育裂缝;张扭段破碎带宽度大,平均宽度为1174.00m,破碎作用主要发生在边界断裂带内部,裂缝和溶洞为主要结构;压扭段破碎带宽度较大,平均宽度为951.25m,破碎作用不仅在断裂带内部发生,而且对断裂带外围有一定影响,裂缝发育,溶蚀孔洞欠发育。③研究区走滑断裂活动强度与破碎带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断裂活动性越强则破碎带规模越大,储集体越发育;单井产能不仅受储集体规模控制,还受断裂应力环境影响,张扭段、平移段的产能和储集体规模带呈正相关关系,压扭段产能与储集体规模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体 地震属性 破碎带结构 单核破碎带 多核破碎带 走滑断裂 皮羌断裂 富满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古生界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控圈模式
5
作者 陈石 梁鑫鑫 +6 位作者 张银涛 谢舟 黄伟 宋兴国 陈九洲 彭梓俊 杨俊鹏 《石油科学通报》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富满油田古生界超深层走滑断控缝洞型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但目前对区域内走滑断层发育特征、演化期次划分以及相应的控圈规律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本文基于富满油田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相干和最大似然等平面属... 富满油田古生界超深层走滑断控缝洞型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但目前对区域内走滑断层发育特征、演化期次划分以及相应的控圈规律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本文基于富满油田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相干和最大似然等平面属性,对走滑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精细解译,并综合不整合构造、断层交切关系以及地层沉积特征等,厘定了走滑断层的活动时期,同时综合储集体特征与断裂空间展布的关系,对圈闭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划分与总结。研究表明,富满油田三维工区内走滑断裂平面展布具有典型分区发育的特征,可划分为4个变形区,包括断裂斜交区、边界限制区、主干断裂发育区以及断裂弱发育区。富满油田古生界走滑断裂垂向上由下至上可划分出3个构造变形层,深部构造变形层(TЄ_(3)之下)、中部构造变形层(TЄ_(3)-TO_(3)t)以及浅部构造变形层(TO_(3)t-TP)。深部构造变形层中,基底普遍发育裂陷结构且走滑断层活动强度较弱;中部构造变形层中,走滑断裂活动强烈,大部分于奥陶系碳酸盐岩顶面附近发育正花状构造;浅部构造变形层中,与走滑断裂活化相关的雁列式正断层广泛发育,垂向上具有分层分布的特征。走滑断裂的演化过程整体可大致厘定出3个主要活动期次,分别为中晚寒武世、中晚奥陶世以及志留-石炭纪,其中大部分断裂活动终止于中晚奥陶世,仅有部分晚期活化的大型走滑断层持续活动至志留-石炭纪。储层发育规模及位置受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影响,在侧向致密基岩和上奥陶统盖层遮挡下,组合形成断控缝洞型圈闭,依据断裂平面几何学特征可划分出六类圈闭,分别为羽状型、辫状型、线性型、马尾状型、菱形叠接型以及软连接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富满油田 走滑断裂 分区发育 分层变形 分期活动 断控缝洞型圈闭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满深区块南北向走滑断裂形成机制
6
作者 李兵 罗枭 +6 位作者 王轩 闫婷 刘宇 李会元 李梦勤 李正阳 王青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6,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围绕小位移走滑断裂勘探获得突破,揭示了断控油气藏的存在,但断裂活动强度弱,产状高陡,其地震解释和地质解析难度大,需要从成因机制出发加深走滑断裂发育特征的认识以指导地震解释。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满深区块走滑断裂为例... 塔里木盆地围绕小位移走滑断裂勘探获得突破,揭示了断控油气藏的存在,但断裂活动强度弱,产状高陡,其地震解释和地质解析难度大,需要从成因机制出发加深走滑断裂发育特征的认识以指导地震解释。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满深区块走滑断裂为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运用构造解析结合相似性砂箱物理模拟,分析走滑断裂形成机制及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南北向走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为同期形成但产生阶段滞后,从北东向断裂向外生长逐渐连接,断裂交叉区具有形成优质储层的条件;南北向断裂的形成受深部韧性层分布和北东向断裂间距的共同控制,推断研究区可能存在其他南北向断裂未被识别。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走滑断裂解释及指导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砂箱物理模拟 成因机制 构造解析 富满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套管回接治理套损工艺的革新与应用
7
作者 章建勋 陆爱华 +3 位作者 刘毅石 徐良辰 再米热·艾买江 闫昕瑜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6-60,共5页
塔里木油田HD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套损逐渐呈现出多点长井段特征,传统挤堵工艺经实际作业验证已不适于多点长井段套损井的治理。为解决上述问题,从井筒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回接非常规套管套损治理工艺,并在HDA井成功应用,该次作业首次... 塔里木油田HD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套损逐渐呈现出多点长井段特征,传统挤堵工艺经实际作业验证已不适于多点长井段套损井的治理。为解决上述问题,从井筒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回接非常规套管套损治理工艺,并在HDA井成功应用,该次作业首次采用在7寸套管内回接5-1/2寸无接箍套管至井口,并成功实施小间隙两层套管间固井,探索出多点长井段套损治理新工艺。后续已累计回接4口套损井,治理后堵水增油效果显著,累计增油超2 000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损治理 套管回接 非常规套管 小间隙固井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构造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控制
8
作者 曾联波 宋逸辰 +6 位作者 韩俊 韩剑发 姚迎涛 黄诚 张银涛 谭笑林 李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基于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三维地震、地球化学实验和生产测试等资料,利用生产动态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碳氧同位素测试等多种方法,系统探讨塔里木盆地的构造和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规模、储层质量及其有效性与... 基于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三维地震、地球化学实验和生产测试等资料,利用生产动态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碳氧同位素测试等多种方法,系统探讨塔里木盆地的构造和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规模、储层质量及其有效性与连通性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①走滑断层规模、构造部位与岩石力学层共同控制了缝洞储层的发育规模。断层规模越大,储层规模越大;叠接挤压段的储层规模大于叠接拉分段,纯走滑段的储层规模相对较小;走滑断层的交汇部位、转折部位与端部的储层规模较大;垂向上储层发育的差异性受岩石力学层控制,脆性指数高的岩石力学层更有利于缝洞储层的发育。②多期走滑断层活动及流体改造共同控制了缝洞储层的有效性演化及其非均质性。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大气淡水活动期为缝洞储层主要形成期;海西晚期热液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有效储集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③走滑断层构造部位和现今地应力控制了缝洞储层连通性。叠接拉分段缝洞储层连通性好于纯走滑段,叠接挤压段较差;与现今地应力方向近平行的走滑断层控制的缝洞储层连通性好。优质缝洞型储层平面上主要分布于走滑断层的叠接拉分段两侧断层交汇区域,叠接挤压段中部区域、纯走滑段交叉部位、转折部位和端部的羽状断层区;剖面上集中于高脆性指数的岩石力学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作用 缝洞型储层 走滑断层 岩石力学层 碳酸盐岩 超深层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走滑断层智能识别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冲 雷刚林 +7 位作者 张银涛 康鹏飞 谢舟 郑明君 曹佳佳 赵海山 陈彦虎 毕建军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走滑断层精细识别是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但走滑断层的水平位移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地震剖面上不易识别,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走滑断层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的网络模型由特征提取子网络、结构提... 走滑断层精细识别是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但走滑断层的水平位移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地震剖面上不易识别,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走滑断层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的网络模型由特征提取子网络、结构提取子网络和去噪卷积子网络3个子网络构成。特征提取子网络提取地震与断层预测映射的残差特征,结构提取子网络提取边界结构的残差映射实现断层解释的目标,去噪卷积子网络去除网络累计生成的噪声。网络在预测时采用了多层输出融合技术和迁移学习的方式,能有效避免高频特征信息的丢失,增强对不同规模断层分类解释的鲁棒性和泛化力。通过对合成记录验证分析可知,该方法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情况下的小断距、弱走滑断层的识别精度高,预测的损失率低,预测断层连续性好,断层边界清晰,且抗噪性较好。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果勒西区块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线性走滑断层、压扭辫状走滑断层和拉张辫状走滑断层等不同性质的走滑断层均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控缝洞体 碳酸盐岩油气藏 残差网络 深度学习 走滑断层 智能识别
下载PDF
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连通性表征: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满深区块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振忠 赵海涛 +2 位作者 王彭 李静 徐国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1-312,共12页
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压力高,储集空间复杂多样,流体流动渗流、自由流并存,储层连通性表征困难,而储层连通性的精确表征是寻找油气富集区、储量精确预测、井网优化和井位部署的关键所在。为此,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超深缝洞型... 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压力高,储集空间复杂多样,流体流动渗流、自由流并存,储层连通性表征困难,而储层连通性的精确表征是寻找油气富集区、储量精确预测、井网优化和井位部署的关键所在。为此,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建立缝洞型储层应力渗流自由流耦合数学模型,采用岩石渗透率演化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开展了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连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压、轴压的增加,岩石渗透率逐渐降低,岩石连通性减弱;低围压条件下,轴压对岩石渗透能力和连通性影响显著;随着裂缝开度和倾角的增加,储层连通性逐渐增强;裂缝连通溶洞能够显著改善储层连通性;随着溶洞体积的增加,流体流速与等效渗透率增大,显著改善储层连通性;而单纯增加溶洞数量,会减弱自由流(Stokes)效应,改善储层连通性效果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精确评价,提高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碳酸盐岩 储层连通性 岩石力学特性 流固耦合作用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地震数据规则化技术在塔里木区块的应用
11
作者 郑多明 王德英 +3 位作者 吴宇兵 寇龙江 陈阳阳 金保中 《物探与化探》 2025年第1期189-199,共11页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勘探区之一,其盆地内沉积岩层厚,构造活动频繁,形成了大量的生油岩、储油岩和盖层,为石油等资源的生成和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极大地阻碍了观测系统布置和采集工程设计,同时起伏地...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勘探区之一,其盆地内沉积岩层厚,构造活动频繁,形成了大量的生油岩、储油岩和盖层,为石油等资源的生成和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极大地阻碍了观测系统布置和采集工程设计,同时起伏地表和地下复杂构造也对地震波的传播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地震勘探数据的质量,对数据预处理、成像及储层预测等方面造成困难。本文针对塔里木区块内由于不良采集所造成的数据缺失问题,利用压缩感知技术实现地震数据的高精度重建,希望为预处理或叠加阶段提供高完整度、高可信度和高精度的地震记录。压缩感知作为一种新型的采样技术,在数据重建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理论的关键是对地震数据进行充分的稀疏表达,但Fourier和DCT等传统变换仅适用于简单的全局型构造,本文根据塔里木区块数据的高复杂型,引入Shearlet变换作为压缩感知重建的稀疏基函数并成功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证明所用方法在该区域具有高度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处理 地震数据重建 压缩感知 稀疏变换 稀疏反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走滑断裂带通源性评价
12
作者 张艳秋 陈红汉 +3 位作者 王燮培 王彭 苏丹梅 谢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7-800,共14页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带对油气藏形成具有控制作用,走滑断裂带与油源连通性对油气运移、聚集非常重要。基于3D地震资料,运用Riedel剪切离散元模型和完全塑性介质-应力上升函数模型,对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Ⅱ区块FI 17走滑断裂带油源连通性...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带对油气藏形成具有控制作用,走滑断裂带与油源连通性对油气运移、聚集非常重要。基于3D地震资料,运用Riedel剪切离散元模型和完全塑性介质-应力上升函数模型,对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Ⅱ区块FI 17走滑断裂带油源连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①FI 17走滑断裂带海西晚期雁列断裂拖曳点深度(h)理论计算值远小于实测值,表明其走滑断裂T张破裂成因,而非R剪切断裂。②FI 17走滑断裂带通源深度平均达9~18 km,表明该断裂能够将其下伏埋深10 km以下的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直接输导至上覆奥陶系断(缝)溶体圈闭中聚集成藏。③FI 17走滑断裂带通源深度(H)自北而南增加,其断控形成油气藏中的原油密度、天然气干燥系数、油气充注期次及各期次贡献度与油源连通性密切相关,表明油源连通性对油气聚集具有控制作用。走滑断裂级别、走向分段性、活动强度和断穿地层不同,控制作用也不同。油源连通性会沿着走向发生显著变化,影响油气垂向输导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源性 古老烃源岩 超深层 走滑断裂 富满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采办工作尝试
13
作者 雷世荣 赵盈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00年第6期52-54,共3页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物资采办中心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按照油公司的职能,不断完善采办制度和程序,逐步朝着标准化油公司采办机制过渡。随着中国石油的上市、西部大开发世纪工程的启动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采办制度 分公司 国家石油公司 物资采办 管理模式 中国石油 采办模式 西部大开发 标准化
下载PDF
从中国石油塔西南公司炼油与化工MES系统的一组装置数据分析班组操作管理水平
14
作者 王保平 贾得军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年第24期38-41,共4页
本文主要通过中国石油塔西南公司MES中所属的塔西南石化厂、塔西南化肥厂两个厂的装置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比较同一装置不同班组操作平稳水平,以及相同类型装置不同管理班组间的管理水平,从而得出了两个厂的班组生产操作水... 本文主要通过中国石油塔西南公司MES中所属的塔西南石化厂、塔西南化肥厂两个厂的装置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比较同一装置不同班组操作平稳水平,以及相同类型装置不同管理班组间的管理水平,从而得出了两个厂的班组生产操作水平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塔西南公司 MES系纯 数据分析 班组操作管理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油水井套损规律及对策 被引量:55
15
作者 王陶 杨胜来 +9 位作者 朱卫红 卞万江 刘敏 雷雨 张媛 张劲 赵崴 陈兰 周小平 廖建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2-361,共10页
基于对塔里木油田套损现状与规律的分析研究,认为造成油田油水井套损的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①套管外存在塑性地层或高渗透地层;②井身结构不合理;③钻井设计水泥返高不够或固井质量不合格;④套管分级箍存在质量问题(主要是新井);⑤套管... 基于对塔里木油田套损现状与规律的分析研究,认为造成油田油水井套损的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①套管外存在塑性地层或高渗透地层;②井身结构不合理;③钻井设计水泥返高不够或固井质量不合格;④套管分级箍存在质量问题(主要是新井);⑤套管腐蚀、作业磨损以及特殊施工对套管造成损坏,使之抗外挤能力下降;⑥开发方式不合理。针对油田套损现状和分布规律,制定多学科协作的套损井综合"防"、"诊"、"治"对策,对于已发生套损的井,采取井下作业坐封打压、工程测井、静温梯度法3种技术综合找漏,找漏结果统计表明,1998—2009年,已有71口油水井发生套损,确认套损点87个。在精确定位套损部位后,择优选取挤水泥、下封隔器、下胀管补贴等措施补漏,对已发生套损的57口井实施了补漏,有46口井恢复了生产,有效率达8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开发 套损井 套损规律 套损防治 对策
下载PDF
深井超深井碳酸盐岩储层深度改造技术——以塔里木油田为例 被引量:18
16
作者 丁云宏 程兴生 +2 位作者 王永辉 张福祥 彭建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84,共4页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温度高、油气藏类型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这使得储层深度改造技术成为世界级难题。在低伤害前置液、地面交联酸、乳化酸等材料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大型物理模型,并对酸蚀裂缝导流、酸...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温度高、油气藏类型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这使得储层深度改造技术成为世界级难题。在低伤害前置液、地面交联酸、乳化酸等材料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大型物理模型,并对酸蚀裂缝导流、酸岩反应动力学等酸压裂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初步形成了适应不同储层特点的具有针对性的储层多元化深度改造技术,如深度酸压技术、水力压裂技术、交联酸加砂压裂技术等。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的成果及现场应用情况也验证了上述工艺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压裂 交联酸 注入 多级 酸化 技术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典型油气藏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17
作者 朱卫红 周代余 +3 位作者 冯积累 昌伦杰 刘勇 王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6-725,共10页
塔里木油田地处边疆和沙漠,地面条件恶劣,97%以上的油气藏埋藏深,一般在3 200-6 100 m,按效益最大化原则采用"稀井高产"开发,水平井因其明显的增产和提高采收率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建立了不同类型油气藏的水平井开采模式,在巨厚... 塔里木油田地处边疆和沙漠,地面条件恶劣,97%以上的油气藏埋藏深,一般在3 200-6 100 m,按效益最大化原则采用"稀井高产"开发,水平井因其明显的增产和提高采收率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建立了不同类型油气藏的水平井开采模式,在巨厚砂岩块状底水油藏、低幅度层状边水油藏、大面积超深低丰度薄层油藏、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凝析气藏等不同油气藏类型中,应用水平井采油、水平井注水、循环注气等方式开发,在新油田产能建设、老油田综合调整中取得显著效益。至2007年12月,塔里木油田已完钻水平井超过260口,占总井数比例近30%,年产油量占全油田的61%,水平井平均单井日产油量是直井的1.73倍,实现了塔里木油田整体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水平井 开发模式 典型油气藏 高效开发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用油套管钢的静态腐蚀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李建平 赵国仙 +2 位作者 王玉 黄瑞祥 郝士明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研究了温度、CO2 分压、溶液pH值及Cl-浓度对 4种油套管常用材料N80、P10 5、P110和SM110腐蚀行为的影响 .在温度为 90℃时 ,4种材料的腐蚀速率都达到最大值 .当温度为 6 5℃时 ,除P10 5外 ,其它材料的腐蚀速率随CO2分压的增大而升高 .... 研究了温度、CO2 分压、溶液pH值及Cl-浓度对 4种油套管常用材料N80、P10 5、P110和SM110腐蚀行为的影响 .在温度为 90℃时 ,4种材料的腐蚀速率都达到最大值 .当温度为 6 5℃时 ,除P10 5外 ,其它材料的腐蚀速率随CO2分压的增大而升高 .而在 90℃时 ,除P10 5外 ,其它材料的腐蚀速率在CO2 分压为 2 5MPa时达到最大值 .溶液pH值及Cl-浓度对材料的腐蚀速率的影响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油套管 温度 CO2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超深高温高压致密气藏地质工程一体化提产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杨 杨向同 +5 位作者 滕起 徐永辉 薛艳鹏 徐国伟 李伟 彭芬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50,共8页
塔里木油田库车前陆区致密砂岩气藏是天然气主力建产区块,自然产能低,需要改造提产才能效益开发,储层超深、高温高压、高地应力、天然裂缝发育且非均质性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提产机理不清、缺乏有效技术手段,井况苛刻和改造工况复杂,大... 塔里木油田库车前陆区致密砂岩气藏是天然气主力建产区块,自然产能低,需要改造提产才能效益开发,储层超深、高温高压、高地应力、天然裂缝发育且非均质性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提产机理不清、缺乏有效技术手段,井况苛刻和改造工况复杂,大规模改造施工存在安全风险。针对以上挑战,塔里木油田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建设多学科一体化提产团队,创新一体化工作模式,利用开放的市场合作机制,协同国内国际技术力量,通过技术资源整合,攻关研究提高储层认识,厘清了提产机理,确定了以改造天然裂缝为目标的缝网改造提产理念,创新形成了缝网酸压和缝网压裂工艺技术,建立了基于天然裂缝可压裂性的改造工艺优选策略;基于井况和改造工况认识,配套了高压压裂车组、大通径完井管柱,研发两套加重压裂液,研发一项专用酸液缓蚀剂,保障了大规模改造需要。地质工程一体化提产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取得的关键技术推广应用76口井,单井平均产量提高3.28倍,为库车前陆区致密砂岩气藏效益开发提供了提产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致密 天然裂缝 地质工程一体化 市场合作机制 技术资源整合 缝网酸压 缝网压裂 提产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定量地震描述 被引量:31
20
作者 郑多明 李志华 +3 位作者 赵宽志 沈凤 党青宁 高莲花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5期57-62,78,共7页
综合地震数据、地下的测井和钻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缝洞系统进行三维的空间雕刻和描述。利用地震数据,提取地震几何属性,成像和描述了与岩溶储层相关的地质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了岩溶河道、溶洞、平面的圆形或椭圆... 综合地震数据、地下的测井和钻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缝洞系统进行三维的空间雕刻和描述。利用地震数据,提取地震几何属性,成像和描述了与岩溶储层相关的地质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了岩溶河道、溶洞、平面的圆形或椭圆形断裂特征和裂缝通道等。地震相分析可以用于确定主要岩溶特征,如溶洞和裂缝通道的空间分布及其地震几何属性的门限值;构建构造网格模型并使其与地震数据有同样的分辨率,可以有助于准确地模拟岩溶储层的地质特征;对主要岩溶地质特征(溶洞和裂缝通道)的空间连通性进行分析,可以建立缝洞连通体的空间结构模型;通过测井相分析以及通过井的地质资料、成像测井和钻井资料对其标定,可以建立井的储层类型地质模型;通过地震的约束及测井信息,利用建模技术可以描述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如储层类型和孔隙度分布的地质模型;与缝洞连通体的空间结构相结合,可以得到缝洞连通体的储层地质模型。该研究介绍了定量地震描述方法在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对岩溶储层缝洞系统的定量地震描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缝洞储层的地质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地质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系统 地震几何属性 缝洞连通体 储层类型 孔隙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