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油田典型油气藏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朱卫红 周代余 +3 位作者 冯积累 昌伦杰 刘勇 王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6-725,共10页
塔里木油田地处边疆和沙漠,地面条件恶劣,97%以上的油气藏埋藏深,一般在3 200-6 100 m,按效益最大化原则采用"稀井高产"开发,水平井因其明显的增产和提高采收率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建立了不同类型油气藏的水平井开采模式,在巨厚... 塔里木油田地处边疆和沙漠,地面条件恶劣,97%以上的油气藏埋藏深,一般在3 200-6 100 m,按效益最大化原则采用"稀井高产"开发,水平井因其明显的增产和提高采收率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建立了不同类型油气藏的水平井开采模式,在巨厚砂岩块状底水油藏、低幅度层状边水油藏、大面积超深低丰度薄层油藏、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凝析气藏等不同油气藏类型中,应用水平井采油、水平井注水、循环注气等方式开发,在新油田产能建设、老油田综合调整中取得显著效益。至2007年12月,塔里木油田已完钻水平井超过260口,占总井数比例近30%,年产油量占全油田的61%,水平井平均单井日产油量是直井的1.73倍,实现了塔里木油田整体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水平井 开发模式 典型油气藏 高效开发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油水井套损规律及对策 被引量:55
2
作者 王陶 杨胜来 +9 位作者 朱卫红 卞万江 刘敏 雷雨 张媛 张劲 赵崴 陈兰 周小平 廖建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2-361,共10页
基于对塔里木油田套损现状与规律的分析研究,认为造成油田油水井套损的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①套管外存在塑性地层或高渗透地层;②井身结构不合理;③钻井设计水泥返高不够或固井质量不合格;④套管分级箍存在质量问题(主要是新井);⑤套管... 基于对塔里木油田套损现状与规律的分析研究,认为造成油田油水井套损的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①套管外存在塑性地层或高渗透地层;②井身结构不合理;③钻井设计水泥返高不够或固井质量不合格;④套管分级箍存在质量问题(主要是新井);⑤套管腐蚀、作业磨损以及特殊施工对套管造成损坏,使之抗外挤能力下降;⑥开发方式不合理。针对油田套损现状和分布规律,制定多学科协作的套损井综合"防"、"诊"、"治"对策,对于已发生套损的井,采取井下作业坐封打压、工程测井、静温梯度法3种技术综合找漏,找漏结果统计表明,1998—2009年,已有71口油水井发生套损,确认套损点87个。在精确定位套损部位后,择优选取挤水泥、下封隔器、下胀管补贴等措施补漏,对已发生套损的57口井实施了补漏,有46口井恢复了生产,有效率达8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开发 套损井 套损规律 套损防治 对策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超深水平井中的复合尾管胶塞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丹阳 肖勇 +1 位作者 牛阁 张建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07,共3页
塔里木东河塘油田开发20余年来,基本采用三开超深水平井结构,完井油层套管在斜井段及水平段下入?139. 7 mm,直井段到井口为?177. 8 mm复合管串结构。近年来,尝试将原先的单级套管结构改为尾管悬挂套管结构,从而达到节省套管费用降低钻... 塔里木东河塘油田开发20余年来,基本采用三开超深水平井结构,完井油层套管在斜井段及水平段下入?139. 7 mm,直井段到井口为?177. 8 mm复合管串结构。近年来,尝试将原先的单级套管结构改为尾管悬挂套管结构,从而达到节省套管费用降低钻井投资的目的。在研究分析全井复合管套串结构和单一尺寸尾管固井两者优点缺点的基础上,笔者创新性提出了在超深水平井实施复合尾管固井设想。从研制?177. 8 mm+?139. 7 mm复合尾管悬挂器着手,在超深水平井DH6-H1成功完成复合尾管固井。这是国内首次使用国产复合尾管悬挂器实现超深水平井复合尾管固井,为同类井的完井固井开辟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水平井 复合套管 固井
下载PDF
自愈合水泥在塔里木油田碎屑岩固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孙晓杰 余纲 +4 位作者 瞿志浩 郑会锴 赵宝辉 朱海金 史为纪 《天然气与石油》 2017年第4期63-67,共5页
塔里木LN油田、ST油田碎屑岩井储层多为中孔、中渗储层,水层多而薄、底水活跃,对层间封固质量要求高,固井过程中易发生油气水窜,水泥环易出现微间隙,后期开采含水率高。自愈合水泥具有自修复功能,并兼具一定的微膨胀效果,能有效防止窜流... 塔里木LN油田、ST油田碎屑岩井储层多为中孔、中渗储层,水层多而薄、底水活跃,对层间封固质量要求高,固井过程中易发生油气水窜,水泥环易出现微间隙,后期开采含水率高。自愈合水泥具有自修复功能,并兼具一定的微膨胀效果,能有效防止窜流,改善界面胶结。针对碎屑岩固井难点,结合自愈合水泥特点,研究出一套适用于该区块的自愈合水泥浆体系。该水泥浆体系具有流动性好、抗压强度高、静胶凝过渡时间短等良好的工程性能。室内实验和4口井的现场成功应用表明:自愈合水泥浆体系能满足该区块碎屑岩井的固井施工作业,提高固井质量,储层段固井优质率达到70以上,2口实验井采油含水率0,为后续老油田稳产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塔里木油田 碎屑岩 自愈合 微膨胀
下载PDF
双台阶水平井在塔里木盆地超深超薄边际油藏开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荣宁 吴迪 +4 位作者 韩易龙 陈文龙 王陶 张波 叶翔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30-232,共3页
塔里木盆地哈得薄砂层油藏为双层、超深、超薄油藏,储量丰度特低,被评价为边际油藏。若采用常规方式开采,毫无经济效益,而利用双台水平井可大大增加泄油面积,可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稀井高产”的开发效果。开发动态跟踪表明,双台阶水平... 塔里木盆地哈得薄砂层油藏为双层、超深、超薄油藏,储量丰度特低,被评价为边际油藏。若采用常规方式开采,毫无经济效益,而利用双台水平井可大大增加泄油面积,可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稀井高产”的开发效果。开发动态跟踪表明,双台阶水平井对全区稳定分布的深层双层层状边水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台阶水平井 塔里木 边际油藏 评价
下载PDF
选择性固井技术在塔里木漏失性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丹阳 闵鹏 +2 位作者 徐铠昀 李桂方 康鹏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2,共2页
近年来,随着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深入,奥陶-寒武系碳酸岩油气产量快速上升。此类油田一般采用在进入目的层段前下入套管固井,然后揭开目的层完钻转试油这种先期完钻方式。但是,当目的层段含有泥岩等易垮塌地层时,为避免在试油期间... 近年来,随着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深入,奥陶-寒武系碳酸岩油气产量快速上升。此类油田一般采用在进入目的层段前下入套管固井,然后揭开目的层完钻转试油这种先期完钻方式。但是,当目的层段含有泥岩等易垮塌地层时,为避免在试油期间发生埋测试管柱的事故,就需对易垮地层段以上部分下入套管实施固井,下部下入筛管的复合管串结构。然而,这类地层地层压力系数低,即使使用低密度水钻井液固井,仍然免不了发生漏失,造成固井质量不佳和对脆弱渗透性目的层的二次污染,最终伤害油气产量。为了尽量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以往采用先打水泥塞,然后再下钻探塞。塞面在合格位置,进行下步下套管固井作业。即使这样,依然难免因漏失出现塞长不够或无塞而多次重复打水泥塞现象,从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用在复合管口中下入管外封隔器,实施选择性固井,能很好地解决类问题的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漏失性 固井 选择性
下载PDF
岩溶残丘精细刻画及控储特征分析——以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云峰 谭飞 +5 位作者 屈海洲 钟治奇 刘勇 罗新生 王振宇 渠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6-726,共11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鹰山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精细刻画,对岩溶残丘规模、数量及控储特征进行了量化研究。首先应用"印模法"及残丘体积计算公式,刻画了各级岩溶微地貌,对岩溶残丘的数量、相对幅度、面积、体积等参数... 基于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鹰山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精细刻画,对岩溶残丘规模、数量及控储特征进行了量化研究。首先应用"印模法"及残丘体积计算公式,刻画了各级岩溶微地貌,对岩溶残丘的数量、相对幅度、面积、体积等参数进行定量评价,分析残丘不同部位储集层发育情况。轮古地区风化壳岩溶高差范围约140~160 m,厚度由岩溶高地向斜坡和阶地减小;共识别出各类残丘252个,Ⅰ、Ⅱ类残丘虽数量较少,但总体体积大,为有利的储集层发育区;残丘与现今构造高点重合率高(96.42%),后期构造运动基本未改变残丘形态,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岩溶残丘主体部位洞穴型、裂缝孔洞型、孔洞型和裂缝型储集层均有发育,且优质储集层发育厚度较大,各项储集层参数优于残丘翼部,残丘相对幅度与单井产量具正相关性,残丘规模和部位与产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古地区 奥陶系 鹰山组 风化壳岩溶 岩溶残丘 控储特征
下载PDF
动态监测技术在H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敏 伍轶鸣 +5 位作者 刘勇 苟柱银 陈兰 王俊芳 廖伟伟 周小平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5,24,共6页
塔里木H油田整体采用水平井开发,全部采用机采完井,受井况限制,动态监测风险和难度很大。攻关形成了一套具有塔里木油田特色的产层参数测井解释方法,实现了超深、高温、高矿化度多变条件下的各项产层参数的准确获取,包括过套管地层测试... 塔里木H油田整体采用水平井开发,全部采用机采完井,受井况限制,动态监测风险和难度很大。攻关形成了一套具有塔里木油田特色的产层参数测井解释方法,实现了超深、高温、高矿化度多变条件下的各项产层参数的准确获取,包括过套管地层测试、过套管油藏饱和度监测、脉冲中子全谱剩余油测井及爬行器+能谱水流测超深水平井产液剖面监测等成果,加深了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为油藏开发调整、增油措施、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套管油藏饱和度监测 脉冲中子全谱剩余油测井 能谱水流
下载PDF
CO_2含量对火山岩气藏开发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苏云河 汤勇 +2 位作者 肖云 宋海敬 张小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72,135,共4页
由于CO2气体与常规天然气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富含CO2的气藏与常规气藏相态特征不同,导致CO2含量影响气藏的开发指标的变化。为此,以校正过相态的计算模型为基础,研究了等温条件下不同CO2含量天然气相态变化特征、不同温度下含CO2天... 由于CO2气体与常规天然气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富含CO2的气藏与常规气藏相态特征不同,导致CO2含量影响气藏的开发指标的变化。为此,以校正过相态的计算模型为基础,研究了等温条件下不同CO2含量天然气相态变化特征、不同温度下含CO2天然气相态变化特征及相态变化对开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认为:无论是气藏渗流还是井筒流动过程中,富含CO2的火山岩气藏的相态计算都必须考虑偏差因子、黏度和密度随CO2含量的变化;在压力小于30 MPa时,井筒流动要考虑体积系数的变化;气藏的稳产期、稳产期末采出程度和预测期末采出程度随CO2含量的增加不断降低。该研究成果对富含CO2天然气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气藏 CO2 含量 相态 状态方程 开发指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H油田超深水平井套损机理及防诊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陶 蒋仁裕 +2 位作者 韩易龙 张建华 张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6-161,共6页
塔里木盆地H油田,整体采用超深水平井开发,近年套损现象呈增加趋势,给生产造成被动。针对该现状,实施多学科协作攻关,系统研究套损平面与纵向分布规律,重点开展物理与化学机理研究,明确提出油藏与钻井、测井、井下技术相结合的套损"... 塔里木盆地H油田,整体采用超深水平井开发,近年套损现象呈增加趋势,给生产造成被动。针对该现状,实施多学科协作攻关,系统研究套损平面与纵向分布规律,重点开展物理与化学机理研究,明确提出油藏与钻井、测井、井下技术相结合的套损"防诊治"一体化研究思路。经实践证明,预测的套损隐患井与实际吻合程度及套损井恢复率均较高,成功探索了超深水平井套损对策技术,为其他类似油田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水平井 套损 机理 防诊治
下载PDF
多氢酸深部分流酸化技术在东河油田的应用研究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文 袁学芳 +2 位作者 郭建春 刘举 刘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85-288,220,共4页
塔里木盆地东河油田CⅢ油组1号岩性段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差,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造成地层能量不足,产量下滑快,且常规酸化施工不能很好地解除地层深部的污染。本试验针对该油藏低渗、高岭石粘土含量高的特点,提出使用具备缓速深部... 塔里木盆地东河油田CⅢ油组1号岩性段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差,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造成地层能量不足,产量下滑快,且常规酸化施工不能很好地解除地层深部的污染。本试验针对该油藏低渗、高岭石粘土含量高的特点,提出使用具备缓速深部酸化性能的多氢酸酸液体系的方案,并结合多氢酸酸化机理分析了多氢酸对该油藏的适应性;针对该油藏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为实现水平段均匀酸化,提出在酸化过程中加入水溶性分流剂的方案,并在实验室内对现场岩心进行了分流酸化模拟实验。在取得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该油藏A15H井实施了多氢酸分流酸化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增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 多氢酸 分流酸化 CⅢ油组1号岩性段
下载PDF
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砂组沉积相与储层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樊怀阳 陈文 刘百春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7-421,共5页
卡拉沙依组砂岩是塔河油田石炭系重要储层,从上到下分为 4 个砂组,即Ⅰ砂组、Ⅱ砂组、Ⅲ砂组及Ⅳ砂组.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岩石粒度、分选性、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可得出Ⅰ砂组为较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环境;Ⅱ—Ⅳ砂组为潮坪环境.其中Ⅲ... 卡拉沙依组砂岩是塔河油田石炭系重要储层,从上到下分为 4 个砂组,即Ⅰ砂组、Ⅱ砂组、Ⅲ砂组及Ⅳ砂组.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岩石粒度、分选性、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可得出Ⅰ砂组为较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环境;Ⅱ—Ⅳ砂组为潮坪环境.其中Ⅲ砂组沉积时的古环境水动力相对最强,以潮间带下部为主,储层砂体最发育,单个砂体的厚度也最大,为纵向上最好储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沉积相 潮坪环境 砂体 岩石组合 沉积构造 沉积环境 塔河油田 扇三角洲 石炭系
下载PDF
柔性复合管在油田集输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凯 张贤波 +2 位作者 李康锐 曹宏 刘宵 《天然气与石油》 2013年第4期18-20,6-7,共3页
我国许多油田由于地下水矿化度高,对输送用的钢制金属管线有一定的腐蚀。塔里木盆地地表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地下水矿化度高,富含Cl-,有的区块含H2S、CO2,成为金属管线的主要腐蚀源。随着塔中油田开采年限的增加,含水率逐年上升,对管线... 我国许多油田由于地下水矿化度高,对输送用的钢制金属管线有一定的腐蚀。塔里木盆地地表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地下水矿化度高,富含Cl-,有的区块含H2S、CO2,成为金属管线的主要腐蚀源。随着塔中油田开采年限的增加,含水率逐年上升,对管线腐蚀越来越严重,刺漏现象不断发生,甚至出现爆裂,极大地威胁了油田的安全平稳运行。塔里木油田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寻找一种能够替代金属管线的新型管材。近几年在塔中油田进行柔性复合管的现场应用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复合管 塔中油田 腐蚀 应用
下载PDF
塔中油田硫酸盐还原菌恶性繁殖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清云 张斌 +2 位作者 吾买尔江 熊新民 罗跃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1年第6期5-7,21,共4页
硫酸盐还原菌等的恶性繁殖使油田生产管线设施腐蚀破坏、结垢堵塞,注入地层后对油层造成伤害。研究发现,塔中油田联合站水体可检测SRB菌数高达2.5×104个/mL,注水管垢含FeS高达29.8%,属硫酸盐还原菌恶性繁殖代谢产物。塔中油田水系... 硫酸盐还原菌等的恶性繁殖使油田生产管线设施腐蚀破坏、结垢堵塞,注入地层后对油层造成伤害。研究发现,塔中油田联合站水体可检测SRB菌数高达2.5×104个/mL,注水管垢含FeS高达29.8%,属硫酸盐还原菌恶性繁殖代谢产物。塔中油田水系统各主要环节中硫酸盐还原菌和硫化氢含量与油田水处理工艺特点密切相关,其中塔中油田联合站完全密闭的水处理压力流程是造成该站硫酸盐还原菌恶性繁殖的主要原因。实验表明,前端适度曝氧、添加H2O2等氧化性杀菌剂和300mg/L冲击式加药等都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繁殖机理 危害 防治措施
下载PDF
Isolation Scanner套后成像测井找漏技术在H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兰 刘敏 +4 位作者 潘昭才 王陶 周小平 付宁 刘传家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塔里木盆地H油田整体采用超深水平井开发,近年套损现象呈增加趋势。目前常用套损井找漏技术效果不理想。针对该现状提出了Isolation Scanner套后成像测井(IBC)找漏技术,该技术能同时测量套管内径和壁厚变化,定量评价内部腐蚀和外部腐蚀... 塔里木盆地H油田整体采用超深水平井开发,近年套损现象呈增加趋势。目前常用套损井找漏技术效果不理想。针对该现状提出了Isolation Scanner套后成像测井(IBC)找漏技术,该技术能同时测量套管内径和壁厚变化,定量评价内部腐蚀和外部腐蚀,分辨率高,在H油田H68水平井应用成功,该技术为H油田类似油水井找漏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实际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油田 套损井 找漏 IBC技术
下载PDF
凝胶颗粒深部调驱技术在轮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兰 刘敏 +5 位作者 于志楠 王鹏 徐海霞 钟婷 庹维志 兰美丽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5-17,34,共4页
轮南油田2井区T1油组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深部调驱具有改善油藏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矛盾,提高水驱效果的作用。根据耐温耐盐调剖调驱剂的性能评价,在轮南A井开展了凝胶颗粒深部调驱的矿场试验。室内结果表明,凝胶颗粒... 轮南油田2井区T1油组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深部调驱具有改善油藏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矛盾,提高水驱效果的作用。根据耐温耐盐调剖调驱剂的性能评价,在轮南A井开展了凝胶颗粒深部调驱的矿场试验。室内结果表明,凝胶颗粒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和较好的封堵性能。矿场试验表明,该井压力指数上升,PI值由6.7提升到15.5,FD由29%提高到62%;剖面改善明显,高吸水段得到控制,从74.9%下降到35.1%,低吸水段吸水能力增加。井组调驱后产量递减减缓,有效期内累积增油4 115.6 t,效果明显。该井深部调驱技术成功应用,对深部调驱技术在整个T1油组实施整体调驱,高温高盐复杂地层条件下的高含水区块稳油控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油田 深部调剖 高温高盐油藏 凝胶
下载PDF
延长油田水平井钻井液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伟 张文哲 +5 位作者 邓都都 李红梅 王涛 王波 王骁男 李丹阳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5-78,共4页
延长油田水平井现用KPAM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存在着抑制性能不足、流变性能不佳等问题,导致现场卡钻、托压等问题频繁发生。提出用阳离子乳液聚合物DS-301与RHJ-1乳化石蜡取代原体系中的KPAM和水基润滑剂,以改善钻井液性能。DS-301为大分... 延长油田水平井现用KPAM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存在着抑制性能不足、流变性能不佳等问题,导致现场卡钻、托压等问题频繁发生。提出用阳离子乳液聚合物DS-301与RHJ-1乳化石蜡取代原体系中的KPAM和水基润滑剂,以改善钻井液性能。DS-301为大分子阳离子聚合物抑制剂,带有大量的阳离子基团,其分子量可以达到600万以上,能够有效提高连续相的黏度;RHJ-1具有优良的润滑防塌性能,能辅助提高DS-301的化学抑制效果。通过室内实验优选,0.3%DS-301与2.0%RHJ-1复配的阳离子乳液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在100℃老化16 h后塑性黏度为25 mPa·s,动切力为12.5 Pa,润滑系数为0.233,高温高压泥饼黏滞系数为0.052 4,滚动回收率高达92.8%,对比KPAM聚合物体系在流变性能和抑制性能上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利于大幅度减少了卡钻问题的发生;通过配合加入1%极压减摩剂JM-1,润滑系数进一步降低到了0.137,有效地提高了钻井液的润滑性能,解决了水平段出现的托压问题。现场试验3口井,在水平钻进井段控制钻井液滤失量在5 mL以下,保持动塑比在0.48 Pa/(mPa·s)左右,提高钻井液携岩性能,保持井壁的稳定,现场施工作业顺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阳离子乳液聚合物钻井液 乳化石蜡 极压减摩剂 延长油田
下载PDF
辽河油田蒸汽驱油井硫化氢防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春雨 姜茗洲 +3 位作者 吕冲 孙杨 许浩 刘宝成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8期1806-1808,共3页
针对辽河油田矿场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以蒸汽驱油井为模拟对象,以单井硫化氢气体的产出量为评价指标,开展了"硫化氢防治和提高单井产油量"增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去除剂随蒸汽进入储层后,一方面降低了... 针对辽河油田矿场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以蒸汽驱油井为模拟对象,以单井硫化氢气体的产出量为评价指标,开展了"硫化氢防治和提高单井产油量"增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去除剂随蒸汽进入储层后,一方面降低了原油黏度,另一方面单井硫化氢的产量得到了明显的降低。采用"蒸汽+去除剂"注入方式,不仅有利于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产量,还可进一步去除从油井中产生的硫化氢气体,从而降低在开发过程中因硫化氢气体而引起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硫化氢 表面活性剂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定向气井连续携液临界产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41
19
作者 杨文明 王明 +2 位作者 陈亮 吴进超 余鹏翔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84,共3页
针对定向气井比直井更难于排水采气的问题,对于高气液比(气液比大于1400m3/m3)的产水定向气井,Turner等人建立了圆球液滴模型计算高气液比临界产量,并应用于现场实践;同时李闽等人提出了椭球液滴模型,有效地指导了气田生产。但是传统的... 针对定向气井比直井更难于排水采气的问题,对于高气液比(气液比大于1400m3/m3)的产水定向气井,Turner等人建立了圆球液滴模型计算高气液比临界产量,并应用于现场实践;同时李闽等人提出了椭球液滴模型,有效地指导了气田生产。但是传统的液滴携液计算模型在预测高气液比定向气井临界产量时,忽略了井斜角度变化对临界产量的影响,导致了定向气井临界产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根据井斜角度、曳力系数与雷诺数(在1×103~2.2×105或2.2×105~1×106范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定向气井高气液比携液临界产量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可用于计算高气液比定向气井的携液临界产量。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表明,该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生产实际更加吻合,从而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气液比 排水采气 雷诺数 速度 产量
下载PDF
复合钻井技术在川东北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希勇 朱礼平 +2 位作者 胡大梁 任治胜 张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7-79,共3页
复合钻井作为海相地层提高钻井速度的有效手段之一,已在川东北地区逐步推广应用,但从前期应用来看,在各区块应用的总体效果参差不齐,尤其是在提速的同时,井身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针对以上难题,为保证井身质量,提出了一套从井眼尺寸... 复合钻井作为海相地层提高钻井速度的有效手段之一,已在川东北地区逐步推广应用,但从前期应用来看,在各区块应用的总体效果参差不齐,尤其是在提速的同时,井身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针对以上难题,为保证井身质量,提出了一套从井眼尺寸相匹配的螺杆选型、典型的复合钻井钻具组合优化,以及复合钻井的技术方案。试验表明:所提出的复合钻井技术方案在提高机械钻速的同时,能有效地控制井身轨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建议在钻井工程设计中推广应用复合钻井技术,将PDC钻头、螺杆钻具和MWD的费用列入钻井成本。在上部陆相地层(侏罗系上沙溪庙组—三叠系须家河组底)开展与之相适应的PDC钻头或高性能的三牙轮钻头进行复合钻井试验,探索出具体的经济适用井段,进一步挖掘复合钻井技术在川东北地区的钻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钻井 螺杆钻具 PDC钻头 井身质量 钻井费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