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油田超深井压恢曲线异常分析及解决对策
1
作者 苟柱银 刘毅石 +3 位作者 田新建 魏民 杨惠娟 汪茁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5期67-72,共6页
针对塔里木油田超深井压力恢复测试,受试井压力计下深限制及井筒内多相流体重力分异、油水界面变动影响,压力恢复曲线经常出现“局部压力下降”、“直线”等异变特征,影响储层渗流能力、污染状况、边界特征分析,难以对储层进行准确描述... 针对塔里木油田超深井压力恢复测试,受试井压力计下深限制及井筒内多相流体重力分异、油水界面变动影响,压力恢复曲线经常出现“局部压力下降”、“直线”等异变特征,影响储层渗流能力、污染状况、边界特征分析,难以对储层进行准确描述。XX1-3井在压力恢复测试中压力恢复曲线出现“直线”异常特征,严重影响了解释精度及对储层的认识;通过分析井筒内油水界面变化对压力恢复曲线形态的影响,计算液面降落速度,合理设计压力计下入深度及关井时间,使测点压力变化与产层中部压力变化趋势相一致,较好地消除了液面移动造成的压力恢复曲线中“直线”段异常特征,从第二次压恢测试曲线中可以看出,压恢有效压力数据时长占比98.53%,提高了试井资料解释精度,加深了对地层压力、渗流能力、污染状况、边界特征等认识。为超深井中含水较高的油井压力恢复测试提供可借鉴方案,为油气藏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超深井 压力恢复试井 重力分异 油水界面移动 测点深度 关井时间 解释精度
下载PDF
微藻-细菌处理油田采出水与生活污水的效能
2
作者 李冉 李彤 +2 位作者 王亮亮 赵进 潘杰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油田采出水污染物浓度高,缺少生物生长需要的N、P等元素,而生活污水富含N、P,但排放波动大,单独处理成本高。为提高油田污水的生物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将模拟油田采出水与模拟生活污水混合用于微藻-细菌共生培养,考察采出水与生活污... 油田采出水污染物浓度高,缺少生物生长需要的N、P等元素,而生活污水富含N、P,但排放波动大,单独处理成本高。为提高油田污水的生物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将模拟油田采出水与模拟生活污水混合用于微藻-细菌共生培养,考察采出水与生活污水不同体积混合比(1∶3、1∶5、1∶15、1∶35)对生物生长和营养物去除的影响。其中,微藻为普通蛋白核小球藻,菌种由酵母菌、乳酸菌、硝化菌、枯草芽孢菌等组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比例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液的生物量、藻密度、菌密度和叶绿素基本呈增长趋势。微藻-细菌在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3的混合液中的生长情况最好,培养7 d后的总生物量为0.55 g/L,其中藻密度为0.23 g/L,菌密度为0.32 g/L。高比例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液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在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3的水样中培育7 d后藻叶绿素a的含量最高,达649.27μg/mg;在混合比为1∶5的水样中藻叶绿素b的含量最高,达821.23μg/mg。在营养物去除方面,高混合比的污水更有利于微藻-细菌吸收营养物。当采出水/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3时,有机物和氨氮去除率最高,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65%,氨氮去除率为37%;采出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比为1∶5的水样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70%。将油田采出水和生活污水按适当体积比混合,可以促进藻-菌生长,提高生物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水 生活污水 微藻 细菌 代谢 降解
下载PDF
藻菌生物反应器处理油田污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冉 郭丹 +2 位作者 王亮亮 赵进 潘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4-99,共6页
利用实验室配置的模拟油田污水,考察了小球藻和藻菌生物反应器对污水净化处理效果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藻菌生物反应器运行25 d时,对模拟油田污水COD、TP、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44.23%、88.68%、85.01%,TN在反应器... 利用实验室配置的模拟油田污水,考察了小球藻和藻菌生物反应器对污水净化处理效果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藻菌生物反应器运行25 d时,对模拟油田污水COD、TP、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44.23%、88.68%、85.01%,TN在反应器运行到53 d去除效果最高达到80.99%。小球藻生物反应器运行的第25天对污水COD、TP和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35.45%、81.17%、和80.10%,TN在反应器运行第53天时去除率最高为76.75%。结果表明,藻菌共生提高了微藻的光合速率、生长速率以及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其效果优于小球藻处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菌共生 生物反应器 油田污水 水力停留时间
原文传递
C/N对藻菌共生处理油田污水的影响
4
作者 李冉 赵进 +2 位作者 郭丹 王亮亮 潘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83,共5页
利用小球藻和好氧细菌共培养用于处理不同C/N(4:1和8:1)的油田污水。结果显示,相比于低C/N(4:1)污水,高C/N(8:1)的污水中获得的总生物量更大,小球藻比生长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更高。藻菌共生系统对高C/N污水的SCOD和TN的去除分别为62.13%和... 利用小球藻和好氧细菌共培养用于处理不同C/N(4:1和8:1)的油田污水。结果显示,相比于低C/N(4:1)污水,高C/N(8:1)的污水中获得的总生物量更大,小球藻比生长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更高。藻菌共生系统对高C/N污水的SCOD和TN的去除分别为62.13%和30.70%,均高于低C/N污水。进一步探讨了C/N对小球藻和好氧细菌在降解不同污染物中的作用。在低C/N污水中,细菌在去除SCOD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小球藻对TN降解贡献更大。而在高C/N污水中,微藻对有机物去除能力更强,好氧菌对氮营养的吸收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 油田污水 小球藻 好氧菌
原文传递
深大断裂控制油藏油柱高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汪如军 王培俊 +4 位作者 牛阁 王怀龙 张洁 梁芮晗 赵欣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8-612,共5页
深大断裂控制油藏储集层埋藏深,厚度大,油井难以钻穿整个油层。针对断控油藏油柱高度计算,建立了断控油藏油柱高度物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井筒温度剖面推算法的思路,推导了油水柱压力系数折算法计算油柱高度的公式,提出了考虑长... 深大断裂控制油藏储集层埋藏深,厚度大,油井难以钻穿整个油层。针对断控油藏油柱高度计算,建立了断控油藏油柱高度物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井筒温度剖面推算法的思路,推导了油水柱压力系数折算法计算油柱高度的公式,提出了考虑长方体泄流区域的动态储量反算法和考虑重力影响的等值渗流阻力法。应用这4种油柱高度计算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某断控油藏的2口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这4种方法计算的油柱高度具有一致性,2口井的平均油柱高度分别为675.39m和634.6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富满油田 断控油藏 油柱高度 井筒温度 油水柱压力 动态储量 渗流阻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