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党委 当好引领发展的“领头雁”
1
作者 于梦飞 毛剑 《山东教育》 2021年第34期76-77,共2页
作为我国石油工程专业的发源地和中国石油大学最具油气特色的研究型学院,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以“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为目标,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检验党建看发展,... 作为我国石油工程专业的发源地和中国石油大学最具油气特色的研究型学院,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以“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为目标,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检验党建看发展,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攻坚克难、追求卓越,高质量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新格局,交出了“为中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出色答卷。学院党委2019年被授予“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21年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验收,并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基层党组织 围绕中心 研究型学院 荣誉称号 高质量服务 中国石油大学 学院党委 党建工作
下载PDF
浅谈高校青年专业教师兼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朱丽红 《改革与开放》 2013年第11X期74-75,共2页
高校班主任应该是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员。将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方式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员中,是目前高校发展趋势。本人结合近两年兼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从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和认真... 高校班主任应该是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员。将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方式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员中,是目前高校发展趋势。本人结合近两年兼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从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和认真做好个别教育四个方面谈一谈高校专业教师兼班主任工作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 专业教师 体会
下载PDF
MOOC理念下卓越石油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索
3
作者 隋义勇 陈德春 +1 位作者 樊灵 冯国强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00-101,共2页
针对石油工程专业知识点多面广的特点以及卓越石油工程师培养现状,提出了基于MOOC理念和WEB2.0技术设计课程教学网站,辅助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卓越石油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该方法可以构筑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 针对石油工程专业知识点多面广的特点以及卓越石油工程师培养现状,提出了基于MOOC理念和WEB2.0技术设计课程教学网站,辅助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卓越石油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该方法可以构筑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结合,弥补课堂学时、知识体系、实习以及师资等问题带来的局限,在"两化"融合的社会背景下,该方法更容易被学生以及企业专家接受,实现学生、教师、企业专家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企业实践成果,提高卓越石油工程师的实践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理念 卓越石油工程师 实践能力 培养方法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域下石油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刍论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林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53-156,共4页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石油专业国际化人才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但石油行业高校在培养国际化专门人才方面还存在国际化办学理念不够深入、国际化师资队伍较为缺乏、国际化育人格局尚...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石油专业国际化人才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但石油行业高校在培养国际化专门人才方面还存在国际化办学理念不够深入、国际化师资队伍较为缺乏、国际化育人格局尚未形成等诸多矛盾和不足。论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能力塑造靶心、国际交流渠道等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视域下培养石油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石油专业 国际化人才 能源安全
下载PDF
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耦合流动数值模拟
5
作者 汪如军 唐永亮 +3 位作者 朱松柏 王浩 姚军 黄朝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气田白垩系气藏是罕见的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该类气藏的储渗空间具有显著的多尺度特征,基质与多尺度裂缝、断层介质的渗透率级差相差5~6个数量级,常规渗流理论难以准确描述其流动规律和开发机理。为此,基于单裂... 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气田白垩系气藏是罕见的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该类气藏的储渗空间具有显著的多尺度特征,基质与多尺度裂缝、断层介质的渗透率级差相差5~6个数量级,常规渗流理论难以准确描述其流动规律和开发机理。为此,基于单裂缝流动物理实验结果及流体力学理论,结合多尺度裂缝几何信息,应用均化理论和体积平均尺度升级方法,将多尺度介质划分为5个流动系统,建立了考虑介质间的非稳态窜流多尺度耦合流动数学模型,并应用有限体积法对耦合流动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和数值试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裂缝中具有不同的流动特征,随缝宽增加流速加快,流动模态发生变化;(2)多尺度耦合流动模型与双重介质模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导数曲线具有不同趋势特征;(3)应用所建立的多尺度耦合流动模型成功解释了气藏实际试井数据,模型能够反映实际地层中的流动过程。结论认为,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多尺度耦合流动模型揭示了多尺度裂缝以及致密基质间逐级动用、协同供气的开发机理,可为类似气藏制订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及气藏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拉苏气田 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 多尺度裂缝 多流动模态 耦合流动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利用化学助剂强化CO_(2)埋存实验设计
6
作者 王文东 王程伟 +3 位作者 任慈 孙庆豪 苏玉亮 李蕾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5,共6页
结合储层CO_(2)埋存技术,自主搭建了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CO_(2)埋存实验装置,开展了多介质辅助CO_(2)埋存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乙醇-KOH体系能够有效进行CO_(2)矿化埋存,其中96%乙醇+3 g KOH 500 mL溶液捕集CO_(2)能力最强,是最佳的CO... 结合储层CO_(2)埋存技术,自主搭建了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CO_(2)埋存实验装置,开展了多介质辅助CO_(2)埋存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乙醇-KOH体系能够有效进行CO_(2)矿化埋存,其中96%乙醇+3 g KOH 500 mL溶液捕集CO_(2)能力最强,是最佳的CO_(2)矿化埋存溶液配比。经CO_(2)矿化埋存后,低渗透岩心孔隙度平均降低7.07%,孔隙度变化率与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渗透率平均降低16.01%。因此,96%乙醇+3 g KOH能够加速CO_(2)在储层中的CO_(2)沉淀过程,缩短CO_(2)在储层中的矿化埋存时间。该研究可重复性、准确性和可扩展性较强,能够激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积极性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实现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乙醇+KOH+CO_(2) CO_(2)埋存 矿化埋存 创新性实验
下载PDF
固体颗粒润湿性评价新方法
7
作者 王富华 王路一 +1 位作者 朱海涛 张卫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润湿性不仅控制着疏松砂岩储层中流体的流动和分布,而且影响微粒运移,因此对固体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准确评价直接关系到储层微粒润湿性的有效调控,对储层微粒运移损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评价方法主要针对固体平面厘米以上的宏... 润湿性不仅控制着疏松砂岩储层中流体的流动和分布,而且影响微粒运移,因此对固体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准确评价直接关系到储层微粒润湿性的有效调控,对储层微粒运移损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评价方法主要针对固体平面厘米以上的宏观尺度,无法准确评价疏松砂岩储层中毫微米尺度的泥砂颗粒的表面润湿性。该文结合活化指数法和接触角测量法,提出了适用于颗粒润湿性评价的新参数——颗粒润湿指数R,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毫微米尺度的固体颗粒润湿性评价新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价泥砂颗粒的润湿性,测试程序简单,数据处理方便,适用范围广泛,为固体颗粒润湿性的评价与应用技术提供了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储层 润湿性 固体颗粒 润湿指数 评价方法
下载PDF
王小鲁荣获“中国五四青年奖章”的启示
8
作者 张卫东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09年第4期36-37,共2页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1997年至2006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颁授了前十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共有118名同志先后获得此项殊荣,青海油田秦文贵获得首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7年5月...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1997年至2006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颁授了前十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共有118名同志先后获得此项殊荣,青海油田秦文贵获得首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7年5月,青海油田天然气开发公司地质总工程师李江涛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奖章 五四 共青团中央 青海油田 总工程师 开发公司 秦文贵
下载PDF
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软件研发 被引量:5
9
作者 胜亚楠 管志川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1-196,共6页
为了提高国内钻井风险评估水平、缩小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开发了一套集“钻前风险预测、钻进风险监控、钻后风险总结”于一体的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系统,并完成了相关的软件研发。该系统包括5个子系统: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钻前... 为了提高国内钻井风险评估水平、缩小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开发了一套集“钻前风险预测、钻进风险监控、钻后风险总结”于一体的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系统,并完成了相关的软件研发。该系统包括5个子系统: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钻前描述及随钻更新子系统、钻前工程设计风险评估与控制子系统、钻井作业过程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子系统、钻后工程风险总结与分析子系统以及钻井工程风险数据库子系统。该软件可以实现对井下复杂与事故的钻前工程风险预测和钻进过程中的工程风险监测以及钻后的风险总结,为钻前优化钻井工程设计方案、钻中规避钻进过程中的工程风险和后期待钻井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制定提供技术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风险 钻井地质力学参数 井身结构设计 风险预警 风险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虚实结合的海洋油气工程仿真平台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洋洋 李成华 +2 位作者 郑黎明 徐加放 高永海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1期237-239,244,共4页
海洋油气工业在我国能源安全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海洋油气生产中的操作复杂、高温、高压、高风险等特点,使得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无法有效贴近生产现场,而简单室内实验环节亦难以完成系统完善的技能培训。为此基于虚实结合方法,开发... 海洋油气工业在我国能源安全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海洋油气生产中的操作复杂、高温、高压、高风险等特点,使得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无法有效贴近生产现场,而简单室内实验环节亦难以完成系统完善的技能培训。为此基于虚实结合方法,开发海洋油气工程仿真平台,该平台将虚拟仿真软件和虚拟仿真操作平台相融合,使学生熟练掌握油气开采、油气处理系统等模块的结构、原理、工艺流程及常规操作等实训环节。在真实海上平台上难以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虚实结合仿真平台教学方式成功实现,完成了学生对海洋油气工程工艺环节的有效认知、实践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结合 海洋油气工程 仿真平台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基于VOF方法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水两相流动孔隙尺度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永飞 王金雷 +2 位作者 王建忠 张琦 姚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77,共9页
二氧化碳(CO_(2))捕集与封存技术有利于减少CO_(2)的排放量,近年来针对CO_(2)地质封存形成了从纳米尺度到油气藏尺度的大量研究成果,大多数研究只针对单一维度多孔介质中流动行为开展研究,且物理实验方法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十分耗... 二氧化碳(CO_(2))捕集与封存技术有利于减少CO_(2)的排放量,近年来针对CO_(2)地质封存形成了从纳米尺度到油气藏尺度的大量研究成果,大多数研究只针对单一维度多孔介质中流动行为开展研究,且物理实验方法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十分耗费时间和成本。为了从微观角度深入理解CO_(2)地质封存过程中的渗流行为,提高CO_(2)地质埋存量,基于追踪两相界面动态变化的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分别建立了2D和3D模型,开展了超临界CO_(2)-水两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不同润湿性、毛细管数、黏度比条件下的CO_(2)团簇分布特征、CO_(2)饱和度变化规律,揭示了孔隙尺度CO_(2)埋存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岩石对CO_(2)润湿性增加,CO_(2)波及范围扩大,同时CO_(2)团簇的卡断频率减少,CO_(2)埋存量增加;②随着毛细管数的增加,驱替模式由毛细指进转变为稳定驱替,CO_(2)埋存量增加;③随着注入超临界CO_(2)黏度逐渐接近水的黏度,两相流体之间的流动阻力降低,促进了“润滑效应”,CO_(2)相的渗流能力提高,CO_(2)埋存量增加;④润湿性、毛细管数、黏度比在不同维度多孔介质模型中对CO_(2)饱和度的影响程度不同。结论认为,基于VOF方法的CO_(2)-水两相渗流模拟研究在孔隙尺度上揭示了CO_(2)地质封存过程中的渗流机理,对CCUS技术的发展有指导意义,也为更大尺度的CO_(2)地质封存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F方法 两相流 孔隙尺度模拟 CO_(2)地质封存 复杂多孔介质 润湿性 黏度比 毛细管数
下载PDF
固井虚拟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郭辛阳 黄维安 +3 位作者 步玉环 刘志慧 孙铭勤 张俨彬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119,128,共6页
针对难以深入工程现场开展固井实践教学的难题,设计和实现了一套固井虚拟仿真平台。该平台包括固井理论、固井设备与工具、固井工艺仿真训练、固井工程设计与模拟4个主功能模块、12个子功能模块。模块内容紧密结合工程实践且共享、更新... 针对难以深入工程现场开展固井实践教学的难题,设计和实现了一套固井虚拟仿真平台。该平台包括固井理论、固井设备与工具、固井工艺仿真训练、固井工程设计与模拟4个主功能模块、12个子功能模块。模块内容紧密结合工程实践且共享、更新方便。依托该平台设计了固井虚拟仿真教学过程,该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训练和自主设计为主,教师在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和自主设计及创新能力。该平台的应用将提高固井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助推石油工程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虚拟仿真 平台 教学
下载PDF
高温高压页岩渗吸实验系统设计
13
作者 王文东 任慈 +3 位作者 孙庆豪 苏玉亮 郝永卯 李蕾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94,101,共5页
结合页岩油储层渗吸提高采收率机理,设计了一套高温高压页岩渗吸实验系统。根据其内置的渗吸置换系统可以模拟页岩油储层焖井期间的渗吸作用,通过温压协调控制系统可以模拟储层的压力与温度条件,结合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对岩心重量或渗吸... 结合页岩油储层渗吸提高采收率机理,设计了一套高温高压页岩渗吸实验系统。根据其内置的渗吸置换系统可以模拟页岩油储层焖井期间的渗吸作用,通过温压协调控制系统可以模拟储层的压力与温度条件,结合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对岩心重量或渗吸液量进行精确计量。该套系统能够用于开展页岩渗吸作用影响因素研究,评估页岩油储层的渗吸提采效果,具有可适用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科交叉思维,增强团结协作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渗吸 高温高压 水力压裂 创新性实验
下载PDF
七段式三维水平井井眼轨道设计方法
14
作者 赵廷峰 叶雨晨 +2 位作者 席传明 吴继伟 史玉才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0,共6页
国内页岩油气储层埋深较大,传统的五段式三维水平井轨道难以满足优快钻井需求。鉴于此,提出了“垂直段−增斜段−稳斜段−扭方位段−稳斜段−增斜段−水平段”七段式三维水平井轨道,给出了与之对应的基本方程组(三元非线性方程组),将上述七段... 国内页岩油气储层埋深较大,传统的五段式三维水平井轨道难以满足优快钻井需求。鉴于此,提出了“垂直段−增斜段−稳斜段−扭方位段−稳斜段−增斜段−水平段”七段式三维水平井轨道,给出了与之对应的基本方程组(三元非线性方程组),将上述七段式三维轨道拆分至2个铅垂面和1个斜平面上,建立了与之等效的3个二元非线性方程组,降低了求解难度。实例分析表明,储层埋深较大的丛式三维水平井采用七段式轨道能够显著缩短三维扭方位段长,有助于降低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并提高钻井速度。该研究成果能够为丛式三维水平井轨道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水平井 井眼轨道设计 数学模型 求解方法 摩阻扭矩
下载PDF
基于非光滑表面的反循环钻井弯管抗磨实验
15
作者 朱丽红 王京印 +1 位作者 李之挚 黄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39,63,共6页
气体反循环钻井技术存在弯管刺漏问题,严重降低了钻孔时效。该文将仿生学中非光滑表面形态引用到弯管抗磨分析上,设计出具有一定分布特点的非光滑表面结构。搭建反循环钻井弯管非光滑表面抗磨实验系统,井底流场模拟器可还原携带岩屑的... 气体反循环钻井技术存在弯管刺漏问题,严重降低了钻孔时效。该文将仿生学中非光滑表面形态引用到弯管抗磨分析上,设计出具有一定分布特点的非光滑表面结构。搭建反循环钻井弯管非光滑表面抗磨实验系统,井底流场模拟器可还原携带岩屑的高速气流在井内的循环流场,对不同非光滑表面实验元件进行抗磨性分析。结果表明,圆形凹坑非光滑表面结构抗磨性最佳,并且凹坑直径越小、凹坑越密集,其抗磨性越好。改进弯管结构,在刺漏点增加可更换的盖板,并将弯管内壁面和盖板底面分别加工成凸C、沟C、凹C非光滑表面,相同钻井条件下,凹C弯管抗磨性最大。实践表明,改进后弯管抗磨性增加,钻孔时效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循环钻井 弯管刺漏 非光滑表面 抗磨性 结构改进
下载PDF
羧基纳米纤维素乳液性能测试及驱油效率研究
16
作者 袁杰 刘德新 +1 位作者 何娟 贾寒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5,146,共9页
为了开发稳定、绿色、高效的乳液驱油体系,选取3种不同长径比羧基纳米纤维素(CCNF-1、CCNF-2和CCNF-3)作为乳化剂,进行乳液驱油试验研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长径比羧基纳米纤维素的形貌,采用光学显微镜和乳液稳定性分析测试... 为了开发稳定、绿色、高效的乳液驱油体系,选取3种不同长径比羧基纳米纤维素(CCNF-1、CCNF-2和CCNF-3)作为乳化剂,进行乳液驱油试验研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长径比羧基纳米纤维素的形貌,采用光学显微镜和乳液稳定性分析测试仪考察了不同长径比羧基纳米纤维素乳液的稳定性,应用旋转流变仪评价了不同长径比羧基纤维素水分散液和乳液的流变行为,最后通过岩心驱替试验评价了羧基纳米纤维素乳液的驱油潜力。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长径比的羧基纳米纤维素均能与正辛烷形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在质量分数为0.4%时,CCNF-2具有最好的乳化性能;同时CCNF-2稳定的乳液稳定性也最好,在180 min内,乳液稳定性指数(TSI)仅增长了0.50。稳态流变测试还表明,CCNF-2水分散液及其稳定的乳液黏度最大。由于CCNF-2具有最大的长径比,其分子之间相互纠结缠绕导致其黏度增大。此外,CCNF-2的羧基与排列或交联的CCNF-2之间有更多的氢键可以增强在油水界面吸附层的三维网络结构的强度。岩心驱替结果表明,CCNF-2乳液具有更好的驱油潜力,乳液注入阶段采收率提高14.7%。因此CCNF-2乳液可作为绿色驱油剂用来提高采收率。研究结果对油田现场化学驱油提高采收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油 羧基纳米纤维素 Pickering乳液 长径比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双向数据无缆传输的分层注水技术
17
作者 孙鹏 何祖清 彭汉修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3-788,共6页
老油田注水井套损逐年增多,层间矛盾突出,传统分层注水调配测调工作量大、周期长、效率低,为此,进行了智能分层注水技术研究,实现了温度、压力、流量及水嘴状态等参数双向无缆传输和注水量实时调配。井下双向数据无缆传输系统由地面系... 老油田注水井套损逐年增多,层间矛盾突出,传统分层注水调配测调工作量大、周期长、效率低,为此,进行了智能分层注水技术研究,实现了温度、压力、流量及水嘴状态等参数双向无缆传输和注水量实时调配。井下双向数据无缆传输系统由地面系统和井下系统组成,地面系统包括地面信号控制系统、控制电路,井下系统包括压力波双向通讯系统、双向锚、智能配水器。进行了智能完井室内模拟,验证了控制指令及控制电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进行了7口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双向数据传输成功率100%,分层注水调配成功率100%。该技术可为提高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及降本增效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智能配水器 井下数据 无缆传输 双向数据传输
下载PDF
智能钻机与传统钻机系统组成差异与发展分析
18
作者 郑黎明 李彦霖 +4 位作者 张洋洋 王宇 王云飞 王浩 Ullah Fazl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50,共10页
智能钻井相比传统钻机在系统组成上具有显著进步,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升。通过传统钻机系统组成介绍及智能钻机研发进展分析,对比智能钻机与传统钻机在八大系统组成中的具体改进之处,阐明了智能钻机不同系统及整体的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 智能钻井相比传统钻机在系统组成上具有显著进步,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升。通过传统钻机系统组成介绍及智能钻机研发进展分析,对比智能钻机与传统钻机在八大系统组成中的具体改进之处,阐明了智能钻机不同系统及整体的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起升系统、旋转系统(尤其是井下部分)、控制系统、井控系统、传动系统是钻机智能化、信息化改造的重点,钻机信息化、作业标准化、系统集成创新、运转高效化等方面需继续推进研发;基于功能裁剪方法,提出了侧重基础功能与结构简化的未来连续管智能钻机方案。分析结论可为智能钻机集成化发展与提高钻井效率提供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钻机 八大系统 组成差异 发展方向 智能连续管钻机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机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单珣 贾寒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81-83,共3页
“三全育人”视域下,培养兼具扎实专业理论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重要的育人目标。实践育人是新时代大学生检验专业理论知识、砥砺自主自立品格、培养独立创新思维、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有效方式,在高校优化育人环境、明确育人... “三全育人”视域下,培养兼具扎实专业理论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重要的育人目标。实践育人是新时代大学生检验专业理论知识、砥砺自主自立品格、培养独立创新思维、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有效方式,在高校优化育人环境、明确育人导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要结合当前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现状,构建专业型项目化、主题型区块化、环境型全员化、自主型全程化的高校实践育人运行机制,“协同共享”的保障机制以及“多样化、多维化、前瞻性”的评价机制,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高校实践育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实践育人 机制 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