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扩展方法的致密油储层裂缝建模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唐明明 张金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72,共10页
现有的储层裂缝建模方法大多忽略了储层裂缝扩展历史与裂缝属性随机分布特征之间的本质关系,所建裂缝模型多为不考虑断裂尖端扩展历史的静态模型,因而不可能给出有效的区域裂缝信息。针对裂缝建模难题,提出了基于裂缝扩展反演模型的裂... 现有的储层裂缝建模方法大多忽略了储层裂缝扩展历史与裂缝属性随机分布特征之间的本质关系,所建裂缝模型多为不考虑断裂尖端扩展历史的静态模型,因而不可能给出有效的区域裂缝信息。针对裂缝建模难题,提出了基于裂缝扩展反演模型的裂缝建模方法。首先,基于裂缝扩展规律,采用扩展有限元方法,利用模拟退火技术,建立裂缝扩展反演模拟模型;然后,采用克里金模型和断裂力学模拟系统,综合构造和成像测井裂缝解释资料,构建多场趋势克里金估计模拟模型。选取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扶余致密油层作为实验区,建立了该区块的裂缝扩展模型和裂缝分布模型。实验表明,构建的基于随机扩展有限元模拟的裂缝建模方法可以克服现有裂缝建模方法的不足,可提高裂缝性油藏的表征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建模 随机扩展有限元 扩展反演 多场趋势
下载PDF
循环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对定向井管柱的屈曲影响
2
作者 李斌 倪红坚 +1 位作者 肖彩云 张恒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0-295,共6页
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过程中其物性随井筒温压的变化而变化显著的问题,研究了在循环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物性的变化对定向井管柱的屈曲影响,通过建立与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关的温度、压力、黏度、密度等物性参数模型,结合定向井管柱的... 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过程中其物性随井筒温压的变化而变化显著的问题,研究了在循环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物性的变化对定向井管柱的屈曲影响,通过建立与超临界二氧化碳相关的温度、压力、黏度、密度等物性参数模型,结合定向井管柱的屈曲计算公式,计算出定向井管柱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临界屈曲压力,并与在常规钻井液条件下和无钻井液条件下的管柱受力情况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在定向井造斜段初始下凹弯曲管柱的屈曲临界载荷比直井中的大,即不易弯曲。超临界二氧化碳在不同初始质量流量下对管柱的临界屈曲压力影响较小,故入口质量流量的改变对管柱临界屈曲载荷的受力影响较小。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无钻井液及常规钻井液相比,在上部钻杆段临界屈曲压力差别不大,在下部钻铤处区分明显,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临界屈曲压力小于无钻井液条件下的临界屈曲压力,大于常规钻井液下的临界屈曲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超临界二氧化碳 物性 管柱屈曲
下载PDF
运用大视域拼接扫描电镜定量研究泥页岩微观非均质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能武 王民 +2 位作者 李文浩 卢双舫 程泽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3-980,998,共9页
为研究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建立非均质性的定量评价标准,运用扫描电镜大视域拼接技术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核三段的4块黑色泥页岩样品的扫描电镜图片进行了分析处理,从而获得一系列高精度、大视域的成像图,然后通过背散射成像与能谱分... 为研究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建立非均质性的定量评价标准,运用扫描电镜大视域拼接技术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核三段的4块黑色泥页岩样品的扫描电镜图片进行了分析处理,从而获得一系列高精度、大视域的成像图,然后通过背散射成像与能谱分析获得了大视域成像图片所对应的矿物分布情况。选定变异系数(C.V)并结合代表视域边长(REL)来建立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模型,确定C.V=0.1为非均质性强弱的标准。运用这一判别指标,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的L1和牛蹄塘组的N1的泥页岩进行了矿物和孔隙的微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孔隙非均质性是L1>N1,矿物非均质性是N1>L1;且四川盆地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小于泌阳凹陷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标准 代表视域长度 变异系数 泥页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